CN115513528A -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3528A
CN115513528A CN202211457888.2A CN202211457888A CN115513528A CN 115513528 A CN115513528 A CN 115513528A CN 202211457888 A CN202211457888 A CN 202211457888A CN 115513528 A CN115513528 A CN 115513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bicyclic
electrolytic solu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ulf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7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13528B (zh
Inventor
曹哥尽
范伟贞
赵经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jiang Tinc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jiang Tinc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jiang Tinc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jiang Tinci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578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3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3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13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非水电解液包含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ppm‑500ppm。本申请提供的非水电解液可显著提高二次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和容量发挥性能以及容量一致性。

Description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中大规模应用情况在逐年增加,但目前电池参数的不一致性是影响电池组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虽然热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锂电池组的安全运行,但对于提升电池的一致性水平仍然是大规模使用锂电池的重要技术影响因素。锂电池一致性是指用于成组的单体电池的初期性能指标的一致,包括:容量、阻抗、电极的电气特性、电气连接、温度特性、衰变速度等,以上性能指标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运行中输出电参数的差异。由于动力领域使用的锂电池组都是由很来多单体锂电池组成的,单个锂电池一致性不好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严重时会导致整个锂电池组不能使用。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造与生产工艺流程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电池经过多流程生产出来的单体性能差异较大,不利于其在动力领域的应用。
目前对提高电池一致性的方式有一定的研究,通常从电池结构或化成工序上进行改进。如CN109037524A从电池内部结构的极片、极耳、汇流片等进行改进,以降低成本,增加散热面积,同时有利于电池一致性提高,保证电池在相同环境中工作,大幅改善电池组性能。该专利方式更多在于降低成本。CN114618799A通过进入配组工序前对待成组电池单体做并联连接和搁置处理,利用并联电路电压一致的原理,将所有要进行配组连接的电池单体的电压调成一致,从而提高成组后电池系统各串联电路中电池单体或并联模块的初始电压一致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控制电池模组的荷电态区间,将进一步确保电池单体使用过程中的一致性,改善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CN102280665B从正极片和负极片按照每片的重量进行分档出发,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保证了电池的安全使用。以上方式仅从电池结构、成组工艺、分选等方面来提高电池的一致性,无法提高电池本身容量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液可显著提高二次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和容量发挥性能以及容量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以下式1所示结构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式2所示结构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
式1:
Figure 355953DEST_PATH_IMAGE001
式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式1和式2中,R1和R’1分别独立地选自含有2-8个碳原子的烷基、环烷基、苯基,或以上基团组合的连接基团,R1和R’1彼此相同或不同;
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ppm-500ppm。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能在负极形成SEI膜保护电池极片,提高电池高温循环的稳定性,另外引入的硫元素能增加离子电导率,显著降低电池阻抗;当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在负极形成SEI膜后,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SEI膜会变得粗糙或破损,从而影响电池循环的稳定性;而当在电解液中同时加入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时,少量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在电池电化学过程中被氧化成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其可对粗糙或破损的SEI膜进行修复,使SEI膜更加光滑平整,从而降低可逆锂的消耗,有利于锂离子的迁移,进而提高电池容量发挥和容量一致性。
研究表明,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加入量过少时,不能发挥其修复SEI膜的作用,而加入量过多时,会降低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和低温循环性能,优选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ppm-500ppm,更优选为2ppm-100pp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和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的质量含量比为2×10-5~1×10-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和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的质量含量比为2×10-5~5×10-3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式1和式2中,R1和R’1为相同的基团,即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母环结构。在电池电化学过程中,式1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被氧化成式2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其在电解液中与所修复的SEI膜的组成相同,有利于提高SEI膜的平整性,进而提高电池容量发挥和容量一致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式1和式2中,R1和R’1均为具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结构的连接基团;
其中,R2选自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p为0-6的整数,n为0-3的整数,m为0-3的整数;
R3、R4、R5、R6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亚甲基或1,2-亚乙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1-1:
Figure 630684DEST_PATH_IMAGE013
化合物2-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化合物3-1:
Figure 207158DEST_PATH_IMAGE015
,
化合物4-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
化合物5-1:
Figure 415417DEST_PATH_IMAGE017
,
化合物6-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化合物7-1:
Figure 26527DEST_PATH_IMAGE019
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化合物2-2:
Figure 396459DEST_PATH_IMAGE021
化合物3-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化合物4-2:
Figure 725810DEST_PATH_IMAGE023
化合物5-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化合物6-2:
Figure 472180DEST_PATH_IMAGE025
化合物7-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优选地,非水电解液中所含有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经氧化可得到非水电解液中所含有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更优选非水电解液含有至少一种以下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组合: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化合物2-1和化合物2-2,化合物3-1和化合物3-2,化合物4-1和化合物4-2,化合物5-1和化合物5-2,化合物6-1和化合物6-2,化合物7-1和化合物7-2。
本申请中,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以作为单独物质额外添加到电解液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引入电解液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中含有的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通过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引入。具体地,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含有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为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制备过程中未经反应完成的少量原料杂质。通过该方式向电解液中引入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无需使用高纯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可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含有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可通过以下反应式a和b的两步反应制备得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粗品后,再经过纯化和干燥步骤得到:
反应式a
Figure 203376DEST_PATH_IMAGE027
反应式b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纯化步骤优选为重结晶,更优选采用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清洗的重结晶。制备得到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粗品通过多次的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清洗和重结晶,可以得到高纯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并控制其中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具体地,重结晶的次数并无特殊限定,直至所得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中含有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含量达到所需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应式a所示的反应中,二氯亚砜与四醇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2~8):1,更优选(2.5~6):1。二氯亚砜与醇的反应可在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苯、环己烷、四氯化碳等溶剂中进行,也可不使用溶剂,更优选不使用溶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应式a所示的反应中,二氯亚砜与四醇化合物的反应温度为-10℃~80℃;优选反应温度为15℃~80℃;更优选反应温度为20℃~60℃。反应时间为1~10小时;优选反应时间为3~8小时;更优选反应时间为4~7小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应式a所示的反应中,待二氯亚砜与四醇化合物的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通过降温结晶和过滤,得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反应式b所示的反应中,反应式a得到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催化剂、氧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氧化得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
在上述反应式b所示的反应中,溶剂选自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中的至少一种。氧化剂选自过氧硫酸、过二硫酸盐、次氯酸钠、高碘酸钠、高锰酸钾与双氧水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氧化剂选自次氯酸钠、高碘酸钠、高锰酸钾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可选自水溶性金属盐、水溶性金属盐的水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催化剂为水溶性过渡金属盐;具体地,水溶性过渡金属盐可选自钛酸酯、三氯化钌、三氯化铑、三氯化铱、硫酸锰、氯化锰中的至少一种;水溶性过渡金属盐更优选钛酸酯、三氯化钌、三氯化铑、三氯化铱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反应式b所示的反应中,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与氧化剂、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 (1~6): (0.02%~5%);优选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与氧化剂、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4): (0.02%~3%),更优选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与氧化剂、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3): (0.1%~3%)。
上述反应式b所示的反应中,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氧化反应的温度为-20℃~40℃,优选反应温度为-10℃~30℃。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氧化反应的时间为0.5~5小时,优选反应时间为0.5~3小时。
上述反应式b所示的反应中,待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氧化反应完成后,除去溶剂即得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粗品,该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粗品采用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清洗的重结晶的纯化步骤和干燥步骤,即可得到含有上述特定含量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非水溶剂;
所述非水溶剂选自环型溶剂或/和线型溶剂;
所述环型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γ-丁内酯、乙酸苯酯、1,4-丁基磺酸内酯、3,3,3-三氟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线型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碳酸甲丙酯、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甲基三氟乙基碳酸酯、(2,2,2)-三氟乙基碳酸酯、2,2-二氟乙基乙酸酯、2,2-二氟乙基丙酸酯、2,2-二氟乙基碳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非水溶剂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94.9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电解质盐;
所述电解质盐选自锂盐或钠盐;
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磷酸锂、二氟草酸磷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氟草酸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钠盐选自氟磷酸钠、四氟硼酸钠、三氟甲基磺酸钠、双草酸硼酸钠、二氟磷酸钠、二氟草酸磷酸钠、四氟草酸磷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电解质盐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上述的非水电解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材料可选自A1+a(NixNyM1-x-y)O2、A(NipMnqCo2-p-q)O4及AkMh(PO4)m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0≤a≤0.3,0≤x≤1,0≤y≤1,0<x+y≤1;0≤p≤2,0≤q≤2,0<p+q≤2;0<h<5,0<k<5,0<m<5;A为Li或Na,N和M为Fe、Ni、Co、Mn、Al或V。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材料可选自金属锂、锂合金、金属钠、钛酸钠、石墨、碳、硬碳、软碳、硅基负极材料及锡基负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所采用的正极和负极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均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组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非水电解液中通过加入特定含量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和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能显著改善二次电池的高温存储和低温放电以及容量发挥性能;相比仅加入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同时加入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电解液可显著提高二次电池的容量一致性,同时对电池高温存储和低温放电性能无负面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是对本申请方案的解释说明,不作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范围可以表示为从“约”一个具体值和/或到“约”另一个具体值的范围。当表述这种范围时,例子包括自某一具体值始和/或至另一具体值止。类似地,当使用先行词“约”表示数值为近似值时,应理解,具体数值构成另一个方面。还应理解的是,每个范围的端点值在与另一个端点值有关和与另一个端点值无关时,都是有意义的。
除非另有表述,否则都不旨在将本文所述的任意方法理解为需要使其步骤以具体顺序进行。因此,当方法权利要求实际上没有陈述为其步骤遵循一定的顺序或者其没有在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中以任意其他方式具体表示步骤限于具体的顺序,都不旨在暗示该任意特定顺序。
虽然会用过渡语“包括”来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种特征、元素或步骤,但是应理解的是,这暗示了包括可采用过渡语由“......构成”、“基本由......构成”描述在内的替代实施方式。因此,例如,对包含A+B+C的方法的隐含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包括方法由A+B+C组成的实施方式和方法主要由A+B+C组成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提供化合物1-1结构的双环状硫酸酯的制备步骤:
化合物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1)常温下,向有氮气循环保护的反应瓶中加入二氯亚砜(1mol)、季戊四醇(0.2mol),搅拌并将反应温度升高至50℃,搅拌反应7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液体二氯亚砜回收使用,固体为双环状亚硫酸酯(3,9-二氧化物-2,4,8,10-四氧杂-3,9-二硫杂螺[5.5]十一烷)(化合物1-2),收率为82.5%,纯度为99.7%;
化合物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2)将乙腈、上述步骤(1)制备的双环状亚硫酸酯(0.171mol)、水合三氯化钌(双环状亚硫酸酯质量的0.21%)依次加入反应瓶中,降温至-10℃且稳定后,滴加次氯酸钠(0.34mol)溶液,滴加结束后温度维持在室温,反应1h结束后,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出乙腈,二氯乙烷重结晶并干燥,得到化合物1-1,总收率为82.2%。其中,通过二氯乙烷清洗和重结晶9次、7次、6次、3次、2次、1次和0次,分别得到含有1ppm、23ppm、167ppm、2340ppm、4117ppm、9130ppm、12190ppm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1-2)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1-1),这些双环状硫酸酯中的水分均≤50ppm。其中,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中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含量采用GC-MS测定,水分的含量采用水分仪测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提供化合物6-1结构的双环状硫酸酯的制备步骤:
化合物6-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1)常温下,向有氮气循环保护的反应瓶中加入二氯亚砜(1mol)、1,1,2,2-四羟甲基乙烷(0.2mol),搅拌并将反应温度升高至50℃,搅拌反应7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固液分离,液体二氯亚砜回收使用,固体为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6-2),收率为81.1%,纯度为99.5%;
化合物6-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2)将乙腈、上述步骤(1)制备的双环状亚硫酸酯(0.171mol)、水合三氯化钌(双环状亚硫酸酯质量的0.21%)依次加入反应瓶中,降温至-10℃且稳定后,滴加次氯酸钠(0.35mol)溶液,滴加结束后温度维持在室温,反应1h结束后,收集有机相,减压蒸馏出乙腈,二氯乙烷重结晶并干燥,得到化合物6-1,总收率为82%。其中,通过二氯乙烷清洗和重结晶4次和1次,分别得到含有1ppm和2013ppm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6-2)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6-1),这些双环状硫酸酯中的水分均≤50ppm。其中,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中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含量采用GC-MS测定,水分的含量采用水分仪测定。
实施例3-实施例12
实施例3-12提供了电解液和二次电池的制备步骤:
将电解质盐、添加剂和溶剂混合,得到电解液;其中采用的电解质盐和溶剂的种类如表1所示;添加剂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制备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该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含量、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中含有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含量、电解液中通过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引入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如表1所示。电解液中除了电解质盐和添加剂外,其余均为溶剂。
表1中,EC:EMC=1:2表示EC(碳酸乙烯酯)和EMC(碳酸甲乙酯)的重量比为1:2,EC:FEMC=1:2表示EC(碳酸乙烯酯)和FEMC(甲基三氟乙基碳酸酯)的重量比为1:2,EC:PC:EMC=0.5: 0.5: 2表示EC(碳酸乙烯酯)、PC(碳酸丙烯酯)和EMC(碳酸甲乙酯)三者的重量比为0.5: 0.5: 2。
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为LiNi0.8Co0.1Mn0.1O2,负极材料为人造石墨,隔膜为聚乙烯膜,电解液为上述制备得到的电解液,将这些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并组装成软包电池,设计容量为1750mAh;
制备钠离子二次电池:采用的正极材料为NaNi1/3Mn1/3Fe1/3O2,负极材料为硬碳,隔膜为聚乙烯膜,电解液为上述制备得到的电解液,将这些材料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并组装成软包电池,设计容量为800mAh。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不含有添加剂。
对比例2
与实施例5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1-1中含有的化合物1-2为1ppm。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1-1中含有的化合物1-2为1ppm。
对比例4
与实施例9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1-1中含有的化合物1-2为12190ppm。
对比例5
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1-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20ppm。
对比例6
与实施例8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1-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00ppm。
对比例7
与实施例9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1-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500ppm。
对比例8
与对比例2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1-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w%。
对比例9
与实施例10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1-1中含有的化合物1-2为1ppm。
对比例10
与实施例11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6-1中含有的化合物6-2为1ppm。
对比例11
与实施例11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6-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w%。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12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不含有添加剂。
对比例13
与实施例12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化合物1-1中含有的化合物1-2为1ppm。
对比例14
与实施例12相比,不同的是本对比例的电解液中加入的添加剂为化合物1-2,其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20ppm。
电池性能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进行以下性能测试,得到如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
(1)1C容量发挥
将注液完的锂离子电池0.1C恒流充电390min,随后45℃老化24h,进行二封。将二封好的电池0.2C恒流恒压充电至4.2V,随后0.2C恒流放电2.75V,再0.5C恒流恒压充电充电4.2V,0.5C恒流放电放电2.75V,接着1C恒流恒压充电充电4.2V,1C恒流放电放电2.75V,其中1C充放电循环5次,取最后一次放电容量得到1C容量发挥值,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50个,取平均值,计算1C容量标准偏差;
将注液完的钠离子电池0.1C恒流充电390min,随后45℃老化24h,进行二封。将二封好的电池0.2C恒流恒压充电至4.0V,随后0.2C恒流放电2.0V,再0.5C恒流恒压充电充电4.0V,0.5C恒流放电放电2.0V,接着1C恒流恒压充电充电4.0V,1C恒流放电放电2.0V,其中1C充放电循环5次,取最后一次放电容量得到1C容量发挥值,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50个,取平均值,计算1C容量标准偏差。
(2)高温存储性能
将化成后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用1C电流恒流恒压充至4.2V,测量电池初始容量;然后在60℃环境中储存60天后,在室温下以1C放电至2.75V,再充电至4.2V,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计算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3个,取平均值;
将化成后的钠离子电池在常温下用1C电流恒流恒压充至4.0V,测量电池初始容量;然后在60℃环境中储存7天后,在室温下以1C放电至2.0V,再充电至4.0V,测量钠离子电池的容量,计算容量保持率和恢复率,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3个,取平均值。
(6)低温放电性能
将化成后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用1C恒流恒压充至4.2V,测量电池初始容量;然后将电池置于恒温-20℃的恒温箱中,以0.5C放电至2.5V,测量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计算保持率,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3个,取平均值;
将化成后的钠离子电池在常温下用1C恒流恒压充至4.0V,测量电池初始容量;然后将电池置于恒温-30℃的恒温箱中,以0.5C放电至2.0V,测量钠离子电池的容量计算保持率,每个实施例电池测试3个,取平均值。
表1 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
溶剂 电解质盐及在电解液中的含量 添加剂双环状硫酸酯及在电解液中的含量 双环状硫酸酯中含有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及其含量 电解液中通过双环状硫酸酯引入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含量 1C容量发挥值/mAh 1C容量标准偏差 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 高温存储容量恢复率 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3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5w% 化合物1-2/23 ppm 1.15 ppm 1689.5 24.5 89.4% 94.1% 83.1%
实施例4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0.1w% 化合物1-2/2340 ppm 2.34 ppm 1695.2 22.1 87.1% 92.7% 81.9%
实施例5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167 ppm 1.67 ppm 1701.2 23.3 90.2% 94.6% 83.8%
实施例6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2340 ppm 23.4 ppm 1708.9 17.5 91.3% 95.0% 84.2%
实施例7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4117 ppm 41.17 ppm 1715.6 11.4 92.0% 96.1% 85.0%
实施例8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9130 ppm 91.30 ppm 1716.6 15.8 91.3% 95.7% 85.5%
实施例9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5w% 化合物1-2/9130 ppm 456.5 ppm 1705.1 19.2 89.6% 94.0% 85.6%
实施例10 EC:F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2340 ppm 23.4 ppm 1706.5 18.2 91.5% 96.1% 83.6%
实施例11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6-1/1w% 化合物6-2/2013 ppm 20.1 ppm 1704.2 18.9 91.1% 94.8% 84.0%
实施例12 EC:PC:EMC=0.5:0.5:2 NaPF<sub>6</sub>/14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2340 ppm 23.4 ppm 649.2 11.1 86.2% 95.8% 82.1%
对比例1 EC:EMC=1:2 LiPF<sub>6</sub>/13w% / / / 1673.1 31.5 85.1% 90.2% 80.3%
对比例2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1ppm 0.01 ppm 1678.3 30.3 89.5% 94.4% 82.9%
对比例3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5w% 化合物1-2/1ppm 0.05 ppm 1677.1 31.2 87.1% 92.7% 82.6%
对比例4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5w% 化合物1-2/12190 ppm 609.5 ppm 1680.3 29.5 87.9% 93.2% 83.5%
对比例5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2/20ppm / / 1671.1 31.2 84.8% 88.5% 80.2%
对比例6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2/100ppm / / 1662.8 35.9 83.1% 87.6% 80.3%
对比例7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2/500ppm / / 1659.3 37.3 82.5% 86.8% 80.9%
对比例8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2/1w% / / 1650.0 41.1 80.3% 84.6% 83.6%
对比例9 EC:F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1ppm 0.01 ppm 1672.2 33.2 85.7% 90.9% 81.5%
对比例10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6-1/1w% 化合物6-2/1ppm 0.01 ppm 1676.3 30.7 88.1% 93.3% 82.3%
对比例11 EC:EMC=1:2 LiPF<sub>6</sub>/13w% 化合物6-2/1w% / / 1642.0 43.1 79.0% 83.8% 82.1%
对比例12 EC:PC:EMC=0.5:0.5:2 NaPF<sub>6</sub>/14w% / / / 629.3 23.1 82.9% 92.2% 80.2%
对比例13 EC:PC:EMC=0.5:0.5:2 NaPF<sub>6</sub>/14w% 化合物1-1/1w% 化合物1-2/1ppm 0.01 ppm 638.5 20.4 84.1% 93.9% 81.5%
对比例14 EC:PC:EMC=0.5:0.5:2 NaPF<sub>6</sub>/14w% 化合物1-2/20ppm / / 628.1 23.4 82.9% 93.0% 80.1%
实施例3-11和对比例1的对比实验数据可以证实,将含有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加入到电解液中,能显著改善锂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以及容量发挥性能;且电解液中引入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含量在1ppm-500ppm范围内时,锂电池综合性能较好;与对比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9中加入几乎不含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相比,同时引入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的电解液可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发挥并显著改善容量一致性,同时对锂电池高温存储和低温放电性能无负面影响,甚至对高温存储和低温放电性能还能进一步提升。
从对比例4可以看出,当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中含有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含量超过10000ppm,其加入到电解液中的双环状亚硫酸酯的质量浓度超过500ppm,锂电池的1C容量发挥值明显下降且1C容量标准偏差大幅上升,说明过量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引入反而不利于锂电池容量发挥和容量一致性。
对比实施例6和对比例5、实施例8和对比例6、实施例9和对比例7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电解液中仅加入少量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时,不仅对锂电池的高温存储有负面作用,而且抑制锂电池的容量发挥,并使容量一致性变差。从对比例8和对比例1的对比可以看出,当电解液中仅加入较多量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1w%)时,其对锂电池低温放电性能有少量提升,但对高温存储、电池容量发挥以及容量一致性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从实施例11、对比例10和对比例11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含有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6-2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6-1加入到电解液中,同样能显著改善锂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容量发挥性能以及容量一致性。
从实施例12与对比例12-14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含有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加入到电解液中,也能显著改善钠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容量发挥性能以及容量一致性。当钠电池的电解液中加入几乎不含双环状亚硫酸酯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时,仅对钠电池的高温存储、低温放电和容量发挥性能有少量改善,并不利于容量一致性的提高。当钠电池的电解液中仅加入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时,对钠电池的性能几乎没有改善。
以上实验数据充分说明,少量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能和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发生协同促进作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锂电池或钠电池的高温存储和低温放电性能,更能显著提高电池容量发挥和容量一致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以下式1所示结构的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和式2所示结构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
式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式2:
Figure 193489DEST_PATH_IMAGE002
式1和式2中,R1和R’1分别独立地选自含有2-8个碳原子的烷基、环烷基、苯基,或以上基团组合的连接基团,R1和R’1彼此相同或不同;
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为1ppm-50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含量为2ppm-1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和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的质量含量比为2×10-5~1×1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和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的质量含量比为2×10-5~5×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的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通过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引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和式2中,R1和R’1均为具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A
结构的连接基团;
其中,R2选自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A
p为0-6的整数,n为0-3的整数,m为0-3的整数;
R3、R4、R5、R6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亚甲基或1,2-亚乙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环状硫酸酯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化合物2-1:
Figure 188297DEST_PATH_IMAGE014
化合物3-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
化合物4-1:
Figure 987626DEST_PATH_IMAGE016
,
化合物5-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
化合物6-1:
Figure 324060DEST_PATH_IMAGE018
化合物7-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所述双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1-2:
Figure 19484DEST_PATH_IMAGE020
化合物2-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化合物3-2:
Figure 74159DEST_PATH_IMAGE022
化合物4-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化合物5-2:
Figure 677178DEST_PATH_IMAGE024
化合物6-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化合物7-2:
Figure 133699DEST_PATH_IMAGE02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非水溶剂;
所述非水溶剂选自环型溶剂或/和线型溶剂;
所述环型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γ-丁内酯、乙酸苯酯、1,4-丁基磺酸内酯、3,3,3-三氟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线型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丙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碳酸甲丙酯、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甲基三氟乙基碳酸酯、(2,2,2)-三氟乙基碳酸酯、2,2-二氟乙基乙酸酯、2,2-二氟乙基丙酸酯、2,2-二氟乙基碳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非水溶剂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94.9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电解质盐;
所述电解质盐选自锂盐或钠盐;
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磷酸锂、二氟草酸磷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四氟草酸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钠盐选自氟磷酸钠、四氟硼酸钠、三氟甲基磺酸钠、双草酸硼酸钠、二氟磷酸钠、二氟草酸磷酸钠、四氟草酸磷酸钠、双氟磺酰亚胺钠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电解质盐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
1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
负极,
隔膜,
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
CN202211457888.2A 2022-11-21 2022-11-21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115513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7888.2A CN115513528B (zh) 2022-11-21 2022-11-21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7888.2A CN115513528B (zh) 2022-11-21 2022-11-21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528A true CN115513528A (zh) 2022-12-23
CN115513528B CN115513528B (zh) 2023-05-05

Family

ID=8451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7888.2A Active CN115513528B (zh) 2022-11-21 2022-11-21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35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868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液、钠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98028A (ja) * 2011-11-01 2013-05-20 Adeka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新規フルオロシラン化合物
US20130236777A1 (en) * 2010-11-16 2013-09-12 Adeka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398590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CN105355970A (zh) * 2015-12-16 2016-02-24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6905291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天津鑫源广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3—联二硫酸乙烯酯的生产方法
US20170324116A1 (en) * 2015-01-30 2017-11-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180034105A1 (en) * 2015-03-16 2018-02-01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CN10930925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JP2019192639A (ja) * 2018-04-23 2019-10-3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CN111129599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2694484A (zh) * 2020-12-28 2021-04-23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双环状亚硫酸酯与双环状硫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2928332A (zh) * 2021-03-17 2021-06-08 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130988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解液及应用的电化学装置
CN114122491A (zh) * 2020-08-31 2022-03-01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14142091A (zh) * 2021-11-24 2022-03-0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4695956A (zh) * 2020-12-28 2022-07-01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电池
CN115332630A (zh) * 2022-10-12 2022-11-11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6777A1 (en) * 2010-11-16 2013-09-12 Adeka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2013098028A (ja) * 2011-11-01 2013-05-20 Adeka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新規フルオロシラン化合物
CN103985906A (zh) * 2014-06-06 2014-08-13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US20170324116A1 (en) * 2015-01-30 2017-11-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180034105A1 (en) * 2015-03-16 2018-02-01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CN105355970A (zh) * 2015-12-16 2016-02-24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6905291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天津鑫源广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3—联二硫酸乙烯酯的生产方法
CN109309256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JP2019192639A (ja) * 2018-04-23 2019-10-3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ネルギーデバイス
CN113130988A (zh) * 2019-12-30 2021-07-16 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解液及应用的电化学装置
CN111129599A (zh) * 2019-12-31 2020-05-08 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122491A (zh) * 2020-08-31 2022-03-01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12694484A (zh) * 2020-12-28 2021-04-23 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双环状亚硫酸酯与双环状硫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4695956A (zh) * 2020-12-28 2022-07-01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电池
CN112928332A (zh) * 2021-03-17 2021-06-08 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142091A (zh) * 2021-11-24 2022-03-0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5332630A (zh) * 2022-10-12 2022-11-11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NGHAN ZHOU ET AL.: "Less is More: Trace Amount of a Cyclic Sulfate Electrolyte Additive Enable Ultra-Stable Graphite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
姜久春等: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技术》", 30 June 2016,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868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液、钠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219868B (zh) * 2023-11-0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液、钠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528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5983B (zh) 一种电解液及含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KR102621329B1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용 전해질 첨가제로서의 디옥사졸론 및 니트릴 설파이트
CN107210490A (zh) 包含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复合物电解质添加剂的电化学电池
ES2863322T3 (es) Aditivo de electrolito para baterías de iones litio
CN108987804B (zh) 含硅氧烷基的腈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CN115513528B (zh)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EP3373379A1 (en)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s,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CN110343125A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高纯度定比例混合锂盐的方法以及这种混合锂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0994023B (zh) 锂离子电池安全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锂离子电池
CN109818062B (zh) 三元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1188384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5332630A (zh)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08997217A (zh) 一种二氟磷酸咪唑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及应用
CN11258267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5642256A (zh) 一种有机正极添加剂及锂离子电池
CN112358465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组成的电解液、锂离子电池
CN113725485A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1244550B (zh) 用于高镍体系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电解液和电池
CN114695960A (zh) 一种兼具高低温性能的新型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312862A (zh) 一种电解液及储能装置
CN109004277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1188383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以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8838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CN111048839A (zh) 具有良好低温放电特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锂离子电池
WO2024109206A1 (zh) 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