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6739B -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6739B
CN115476739B CN202211328377.0A CN202211328377A CN115476739B CN 115476739 B CN115476739 B CN 115476739B CN 202211328377 A CN202211328377 A CN 202211328377A CN 115476739 B CN115476739 B CN 115476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eat
seat
vehicle
target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8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6739A (zh
Inventor
刘佳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atr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83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6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6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6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6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6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4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with memory of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该方法中,首先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座椅的属性的自动调节,使目标座椅的属性与乘员相适配,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乘员乘坐目标座椅时的舒适性,相应提高乘员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家庭人口乘坐汽车出行的现象日益普遍,相应的,五座或五座以上的汽车车型应运而生,从而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出行的需求。
另外,目前汽车在出厂之后,汽车内座椅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对汽车的座椅进行调节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对座椅进行调节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支撑钢丝和钢丝调节结构,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所述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调节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座椅调节装置/ 车辆上运行时,使得座椅调节装置/车辆执行如上述发明内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方法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在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车辆的目标座椅上时,确定乘员的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控制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座椅的自动调节,使目标座椅的属性与乘员相适配,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乘员乘坐目标座椅时的舒适性,相应提高乘员的乘坐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对应的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对应的车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对应的车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的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随着多家庭人口乘坐汽车出行的现象日益普遍,相应的,五座或五座以上的汽车车型应运而生。例如,目前存在多个座位的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 Vehicles,MPV)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以满足多人出行的需求。
其中,多个座位在车辆内往往分不同排设置。例如,对于五座以上并且七座以下的座椅布局,主要存在2+2+2、2+3+2以及2+2+3等三种形式,即将座位分为三排,每排分别包括两个座位或者三个座位,从而同时能够容纳六个乘员或七个乘员。
但是,随着车辆可容纳乘员数量的增多,乘员越来越关注乘车时的舒适性,希望在乘车过程中得到较舒适的体验。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乘员乘车时的舒适性,对车辆进行相应改进,例如设置座位具有加热功能,或者设置座位具有按摩功能。
但是,相关技术中汽车内座椅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为了满足现有技术对汽车内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的需求,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调节方法方法、装置及车辆。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座椅调节方法由车辆执行。该车辆可设置处理器,例如,在车辆内可设置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即为一种处理器。具体的,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由车辆内的处理器执行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
如图1所示,所述座椅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座椅可为所述车辆内设置有调节组件的座椅。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对所述调节组件进行操控,从而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目标座椅通常包括所述车辆内第二排的座椅,或者可同时包括所述车辆内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座椅。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座椅还可为其他位置的座椅,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20: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为可反映所述乘员所适应的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乘员的体型,不同体型的乘员感到舒适时的座椅的属性往往不同。其中,所述乘员的体型通常包括所述乘员的身高、手臂长度和/或手臂粗细等。
在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特征信息也可包括其他信息,例如乘员的性别,不同性别的乘员在乘坐座椅时,身体的舒展程度不同,导致坐姿可能不同,相应的对座椅的属性的需求也不同。
或者,所述特征信息也可包括乘员的年龄或者乘员的国籍等,不同年龄或者国籍的乘员在乘坐座椅时,坐姿也可能不同,相应的对座椅的属性的需求也不同。
当然,所述特征信息还可同时包括多种信息,例如,所述特征信息可同时包括所述乘员的体型、乘员的性别、乘员的年龄和乘员的国籍。当然,所述特征信息还可包括其他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130: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如果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有调节组件,在这一步骤中,可对所述调节组件进行操控,所述调节组件在操控下对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相应的调节操作,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的调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能在监测到乘员乘坐在车辆的目标座椅上时,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控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座椅的属性的自动调节,使目标座椅适配乘员,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调节座椅属性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多种类别,从而能够满足所述乘员多方面的需求。
在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之后,可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该操作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预先设定调节规则,从而可根据所述调节规则包括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其中,在设定所述调节规则时,可设置不同特征信息下的各个人体模型,然后模拟各个人体模型乘坐座椅的场景,据此确定各个人体模型在乘坐座椅时,感到舒适的情况下对应的座椅的属性,从而据此确定调节规则。
然后,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通过这一实施例的方案,可基于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确定乘员的感到舒适的目标座椅的属性,并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节至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对应的状态,从而实现对目标座椅属性的调节。
进一步的,该方案中,第一对应关系中不同特征信息对应的不同属性,通常指的是能够使所述乘员感到舒适的属性,这种情况下,基于这一实施例的方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还能够提高乘员的乘坐体验。
为了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的调节,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的车辆可设置多种调节组件。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形式的调节组件,实现对目标座椅的属性的调节。
参见图2(a)所示的示意图,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车辆包括:处理器 100、调节组件200和目标座椅300,所述处理器100可执行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方法。
其中,所述调节组件200可包括电机210与导轨220,所述电机210与导轨220相连接,并且所述目标座椅300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220上。所述电机210可驱动所述导轨200上下滑动,所述导轨220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所述目标座椅300的扶手骨架,从而实现对扶手高度的调节。
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
通过这一实现方式,可实现对目标座椅的扶手高度的调节。
另外,参见图2(b),所述调节组件200可包括第一气泵230和第一气袋240,所述第一气泵230和第一气袋240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气袋240 设置在所述目标座椅300的扶手内。所述第一气泵230可控制所述第一气袋 240充放气,所述第一气袋240在充放气的过程中,体积发生变化,相应的调节所述目标座椅300的扶手宽度。
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
通过这一实现方式,可实现对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的调节。
在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调节组件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
其中,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时,所述第二气袋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实现对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
其中,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后,所述气道膨胀,从而导致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提升;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放气后,所述气道体积收缩,则会降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因此,通过这一设计,能够实现对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参见图2(c),所述调节组件200可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250、支撑钢丝260和钢丝调节结构260,所述坐垫骨架25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260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
其中,所述钢丝调节结构260可调节所述支撑钢丝的位置,以使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
在该设计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钢丝调节结构260可包括位于所述椅面坐垫两侧的丝杆,所述丝杆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钢丝两侧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并随着所述滑块的滑动,实现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
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其中,如果需要提高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可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所述前横梁,这种情况下,由于椅面前端的部分的支撑钢丝的数量较少,因此,可提高所述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反之可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靠近所述前横梁,这种情况下,由于椅面前端的部分的支撑钢丝的数量较多,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下降。因此,通过这一设计,能够实现对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本发明公开的座椅调节方法中,需要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该操作可通过多种方案实现。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所述目标座椅下方的压力传感器会感应到相应的压力信号,并且所述压力传感器可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所述车辆的处理器。因此,可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确定所述乘员是否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
这种情况下,通常在检测到所述压力信号大于一定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所述第一阈值可根据预先对各乘员的体重数据进行采集,并基于采集的结果确定。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监测乘员是否乘坐在车辆的目标座椅上,包括: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所述车辆内可能会设置成像装置。例如,所述车辆可设置有车内人员监测系统(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OMS),OMS系统可包括摄像头这一成像装置。
所述成像装置可对所述目标座椅进行拍摄。这种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图像中是否包括乘员,可确定是否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所述车辆内,可设置毫米波雷达。例如,所述车辆可设置有车内人员监测系统(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OMS),OMS系统中可包括毫米波雷达。
所述毫米波雷达可向目标座椅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如果发射出的所述毫米波信号遇到乘员,会发生相应的折射现象,这种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是否发生折射,可确定是否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分别介绍了通过压力传感器、成像装置和毫米波雷达,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的方案。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还可同时结合不同的实现方案进行监测,例如,可同时结合压力传感器和成像装置实现监测。当然,还可通过其他方案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多种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的方案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车辆的配置,灵活选用相应的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需要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中,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成像装置获取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然后对所述图像进行图像的分析处理,通过分析处理的结果,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提供的座椅调节方法中,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所述目标座椅后排还可能包括其他的待乘坐座椅,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则其他乘员需要乘坐所述待乘坐座椅时,需要通过所述目标座椅旁的过道,为了便于所述其他乘员通过过道,则可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以使所述扶手周边的空间更宽裕,相应的所述过道更宽敞,便于所述其他乘员通过。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目标座椅为所述车辆第二排的座椅,所述待乘坐座椅可为所述车辆第三排的座椅。当其他乘员需要乘坐第三排的座椅时,往往需要通过第二排的座椅旁的过道。这种情况下,可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以便于所述其他乘员通过第二排的座椅旁的过道,去乘坐所述车辆第三排的座椅。
其中,在监测是否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可通过成像装置对过道及过道周边环境进行拍摄,获取相应图片,并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处理,监测是否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
或者,在另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车辆内的毫米波雷达可向过道及过道周边环境发射毫米波信号,则可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监测是否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监测是否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这一方案中,可预先设定需要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的宽度值。例如,可预先设定该宽度值为30毫米,这种情况下,在监测到所述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可通过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减少30毫米。
通过这一方案,能够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自动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方便其他乘员进入。
如果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则可通过控制第一气泵从所述第一气袋中抽气,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的下调。
进一步的,如果在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之后,还监测到其他乘员已经乘坐在所述述待乘坐座椅之后,则可通过控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恢复至调节前的宽度,以便保障所述目标座椅上的乘员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的操作,在一个可行的示例中,该操作可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的乘员有时需要放平座椅休息,以进入休憩状态。这种情况下,所述乘员可对所述目标座椅进行操控,从而使处理器接收到放平指令。例如,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可设置放平按钮,乘员需要所述目标座椅放平时,可触控所述放平按钮,以使所述处理器接收到放平指令。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可控制所述目标座椅放平。
或者,所述乘员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所述目标座椅,以使所述目标座椅进入放平状态。
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从而使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较大,减少座椅之间的过道的空隙,使在所述目标座椅休息的乘员较为舒适,以便在所述乘员在放平座椅休息时,提升所述乘员的舒适性。
这种情况下,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在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时,可将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宽度调整至最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提供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的操作。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可一直监测是否有乘员乘坐在车辆的目标座椅上,以便及时监测到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从而能够及时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则表明乘员将要进入车辆,并乘坐车辆内的座椅,这种情况下,乘员有可能乘坐目标座椅,因此可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情况2)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如果所述车辆开始行驶,则乘员可能已经乘坐在所述车辆的目标座椅上,这种情况下,可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情况3)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为了提高乘员的安全性,有些座椅上设置有安全带。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则表明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下,可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情况4)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车辆内的车载终端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车辆内的乘员可通过自身账号登录所述车载终端,并使用所述车载终端提供的多项功能。
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则表明有乘员乘坐所述车辆,这种情况下,乘员有可能乘坐目标座椅,因此可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可在满足上述其中任意一种情况下,才开始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减少监测的次数,进一步减少车辆的功耗。
当然,在实际应用场景下,还可在满足其他条件下,开始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之后,下次乘坐车辆时,所述乘员还可能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针对这一场景,为了实现对目标座椅的快速调节,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参见图4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0: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的乘员,通常情况下,乘员不同时,其对应的身份信息不同。在一种可行的示例中,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可包括所述乘员的面貌信息、体型信息或登录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的登录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60: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其中,如果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则表明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较接近上一次乘坐的时刻,而同一乘员在短时间内对座椅的需求往往变化不大,即所述乘员往往希望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与自己上次乘坐时调节后的属性保持一致。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调节至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指示的属性,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指示的属性即为所述乘员上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调节后的属性。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如果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能够根据存储的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从而能够尽快将目标座椅调节至乘员需求的状态,从而提高调节目标座椅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乘员的乘坐体验。
下述为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参见图5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座椅调节装置500包括:监测模块510、信息确定模块520和控制模块530。
其中,所述监测模块510,用于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所述信息确定模块520,用于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模块530具体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模块530具体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支撑钢丝和钢丝调节结构,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监测模块510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信息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500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模块530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监测模块510具体用于,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或者,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或者,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或者,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节装置500装置还用于:
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图6示出了本发明公开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车辆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6所示,该车辆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604、存储器(memory)608以及通信总线608。
其中:处理器602、通信接口604、以及存储器608通过通信总线6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6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处理器602,用于执行程序601,具体可以执行上述座椅调节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601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6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车辆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 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608,用于存放程序601。存储器608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601具体可以被处理器602调用使车辆执行以下操作:
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支撑钢丝和钢丝调节结构,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所述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该可执行指令在座椅调节装置/车辆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座椅调节装置/车辆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方法。
可执行指令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座椅调节装置/车辆执行以下操作:
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支撑钢丝和钢丝调节结构,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所述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在此提供的算法或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类似地,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其中,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Claims (8)

1.一种座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若监测到有乘员乘坐在所述目标座椅上,则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和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
在所述目标座椅靠近过道的情况下,在监测到有其他乘员位于所述目标座椅靠近的所述过道时,下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以增大所述目标座椅旁的过道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属性,包括:
根据预先设定的调节规则和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乘员对应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所述调节规则包括不同特征信息与不同属性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确定的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座椅内设置的调节组件对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进行调节,包括: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电机与导轨,且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骨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扶手骨架在所述导轨上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高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气泵和第一气袋,且所述第一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内,控制所述第一气泵向所述第一气袋的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气泵和第二气袋,且所述第二气袋设置于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内,控制所述第二气泵向所述第二气袋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气泵和靠背气垫,所述靠背气垫内置于所述靠背的外套内,并且所述靠背气垫内有气道,控制所述第三气泵向所述气道内充气或放气,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的柔软度的调节;和/或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椅面坐垫内的坐垫骨架、支撑钢丝和钢丝调节结构,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椅面坐垫前后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支撑钢丝包括多条,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和后横梁之间,控制所述钢丝调节结构带动所述支撑钢丝远离或靠近所述前横梁,以实现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椅面的柔软度的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目标座椅周边设置有成像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成像装置拍摄的图片,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在所述车辆设置毫米波雷达,并且所述毫米波雷达向所述目标座椅的周边发射毫米波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所述毫米波信号,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对包括所述乘员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座椅的放平指令之后,和/或在监测到所述目标座椅处于放平状态之后,根据所述乘员的特征信息,上调所述目标座椅的扶手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包括:
当接收到打开所述车辆的车门的指令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所述车辆开始行驶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座椅上的安全带被取用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或者,当检测到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被登录时,对车辆的目标座椅的乘坐情况进行监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存储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乘员乘坐所述目标座椅时的属性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根据所述乘员的身份信息,监测到所述乘员再次乘坐所述目标座椅,且所述乘员再次乘坐的时刻与上一次乘坐的时刻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范围内,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调节所述目标座椅的属性。
CN202211328377.0A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Active CN115476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377.0A CN115476739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377.0A CN115476739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6739A CN115476739A (zh) 2022-12-16
CN115476739B true CN115476739B (zh) 2024-05-17

Family

ID=8439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377.0A Active CN115476739B (zh) 2022-10-26 2022-10-26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6739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369A1 (ja) * 2009-01-13 2010-07-22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2656893U (zh) * 2012-06-06 2013-01-09 王青芝 新型公交座椅
CN103584545A (zh) * 2013-10-28 2014-02-19 青岛高校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椅
JP2016047673A (ja) *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415872A (zh) * 2017-06-30 2017-12-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内设备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8016324A (zh) * 2017-11-30 2018-05-1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车辆的座椅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149770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广州小鹏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1845258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77716A (zh) * 2020-12-01 2021-03-12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汽车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06461A (zh) * 2021-07-13 2021-08-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坐垫柔软度调节系统
CN114312650A (zh) * 2020-09-29 2022-04-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乘员碰撞保护装置
CN11433077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车辆的智能功能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06021A (zh) * 2022-05-31 2022-08-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5107680A (zh) * 2021-03-17 2022-09-2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904257A0 (en) * 2003-08-11 2003-08-28 King Furniture (Australia) Pty Ltd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KR20210021797A (ko) * 2019-08-19 2021-03-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승객 탐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369A1 (ja) * 2009-01-13 2010-07-22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02656893U (zh) * 2012-06-06 2013-01-09 王青芝 新型公交座椅
CN103584545A (zh) * 2013-10-28 2014-02-19 青岛高校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椅
JP2016047673A (ja) *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415872A (zh) * 2017-06-30 2017-12-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内设备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8016324A (zh) * 2017-11-30 2018-05-1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车辆的座椅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1497701A (zh) * 2020-04-30 2020-08-07 广州小鹏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1845258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12650A (zh) * 2020-09-29 2022-04-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乘员碰撞保护装置
CN112477716A (zh) * 2020-12-01 2021-03-12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汽车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07680A (zh) * 2021-03-17 2022-09-2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06461A (zh) * 2021-07-13 2021-08-2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坐垫柔软度调节系统
CN11433077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车辆的智能功能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06021A (zh) * 2022-05-31 2022-08-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汽车座椅舒适性开发分析;张敬伟;;汽车工程师;20200325(03);全文 *
简述高级客车乘客座椅;章才华;章耀良;;轻型汽车技术;19981015(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6739A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671B2 (en) Occupant-recognition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CN107264341B (zh) 交通工具座椅组件以及乘员容纳方法
US9942522B2 (en) In-vehicle camera system
CN110816368B (zh) 车辆电动座椅调节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471857B2 (en) Reclining rear sea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110820B2 (en) Seat adjustment limi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
US20080228358A1 (en) Vehicle Personalization System
CN113459982B (zh) 用于乘员分类和基于此调节气囊展开的系统和方法
CN109624894A (zh) 一种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CN106364433A (zh) 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座椅
CN115476739B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CN106467078A (zh) 用于乘员高度的系统和方法
US11565625B2 (en) Vehicle in-cabin lighting system, method for actuating vehicle in-cabin ligh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475511B (zh) 基于视觉的气囊启动
US10668884B2 (en) Load limiter configuration using multidimensional model
CN115946580A (zh) 座椅调节
US1185097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CN215793340U (zh) 一种座椅气袋气动控制系统
CN114194129A (zh) 车辆吸顶屏调整方法、控制系统和车辆
CN220363321U (zh) 一种车载自学习座舱和车辆
KR20240011931A (ko) 차량용 착좌자 분류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013556A1 (en) Child Seat Detection for a Seat Occupancy Classification System
CN115946582B (zh)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US20230366728A1 (en) Seat state sensing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 program, and seat state sensing method
WO2024012579A1 (en)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fety intervention of vehicle, safety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