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6582B -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6582B
CN115946582B CN202310076328.0A CN202310076328A CN115946582B CN 115946582 B CN115946582 B CN 115946582B CN 202310076328 A CN202310076328 A CN 202310076328A CN 115946582 B CN115946582 B CN 115946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olding
station
folding sea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63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46582A (zh
Inventor
冯鑫才
王小斌
贺守玉
周礼达
何贵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763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6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6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6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46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6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其中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获取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折叠座椅后方;根据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根据第一位置,调节折叠座椅至最优支撑位置。通过上述步骤,提高了乘客调节过程的调节效率,有利于提高乘车的舒适度,同时可适应于不同乘客类型,适应性较强。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性能、舒适度、科技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汽车座椅顾名思义是指乘车时所乘坐的座椅,为了提高乘坐人员的使用舒适度,汽车座椅的性能不断被优化;例如后排乘客需要休息时,通过折叠前排座椅,使得可提高后排乘客的活动空间;
现有技术中,当后排乘客需要休息时,通常需要进入前排座椅处手动调节使其处于折叠状态;再次返回后排座椅休息时,也经常因为乘客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其脚部无法舒适的搭靠在折叠座椅上;此时需要反复对前排座椅进行调节,调节过程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调节不便的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第一乘坐状态,所述第一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位置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折叠座椅位置,以使其处于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输出报警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的第二乘坐状态;所述第二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二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叠座椅包括:
坐垫组件,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座椅支撑机构和坐垫本体;所述座椅支撑机构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坐垫本体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上;当所述坐垫本体位于第一工位时,坐垫本体与座椅支撑机构无相对移动;当所述坐垫本体位于第二工位时,坐垫本体相对于座椅支撑机构移动至最大距离;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本体;所述靠背本体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靠背本体的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靠背本体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时至少具有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当所述靠背本体处于第三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与座椅支撑机构之间呈初始夹角;当所述靠背本体处于第四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与座椅支撑机构之间呈最小夹角;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坐垫本体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切换;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靠背本体在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切换;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切换至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靠背本体切换至第四工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切换至第四工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配置用于:
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上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通过在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后,自动控制折叠座椅折叠,同时获取后排乘客信息和后排座椅位置,进而自动计算对应于后排乘客的最优支撑位置;最后根据折叠座椅的位置,控制并调节其处于最优支撑位置;由此无需乘客反复对折叠座椅位置进行调节,可以直接并快速的使折叠后的折叠座椅处于对后排乘客脚部或腿部进行支撑的最优位置;上述方法中,提高了乘客调节过程的调节效率,有利于提高乘车的舒适度,同时可适应于不同乘客类型,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叠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坐垫本体2处于第一工位且靠背本体3处于第三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坐垫本体2处于第二工位且靠背本体3处于第四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坐垫本体2上安装有第二侧翼2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坐垫本体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叠座椅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图1所示坐垫本体2上安装有腿托2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
图中标号:
1、座椅支撑机构;11、底座;12、第一支架;13、滑槽;131、较高端;132、较低端;14、旋转支撑件;15、连杆;16、滑动杆;17、转轴;2、坐垫本体;21、第一端;22、第二端;23、腿托;24、第二侧翼;3、靠背本体;31、第一侧翼;4、按键单元。100、控制模块;200、获取模块;300、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考图8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S100: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S200: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S300: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S400: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S500: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具体的,所述折叠座椅为电动折叠座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折叠控制信号为语音信号或按键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折叠控制信号由按键单元4生成,其中,所述按键单元4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当按动第一按键时,按键单元4输出所述折叠控制信号;当按动第二按键时,按键单元4输出初始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控制信号由识别模块识别后生成;例如当识别模块检测到“前排座椅折叠”的语音指令时,生成所述折叠控制信号;当识别模块检测到“前排座椅恢复”的语音指令时,生成初始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初始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恢复至初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身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高通过识别得到,即: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拍摄乘客图像;根据所述乘客图像,识别所述乘客身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高还可以通过录入得到,即: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发送录入请求,当乘客接收到所述录入请求后输入乘客身高。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中,最优支撑位置是折叠完成后的折叠座椅可对后排乘客脚部或腿部起到支撑作用的最优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具体为:
根据乘客身高,计算得到乘客的腿部长度;例如设定一比例系数,基于该设定的比例系数和乘客身高,计算得到腿部长度;
由所述后排座椅的第二位置向折叠座椅方向延伸所述腿部长度,得到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的方法具体为:
计算第一位置与最优支撑位置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座椅底部设有滑轨且所述折叠座椅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折叠座椅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折叠座椅在所述滑轨上的位置。
工作原理:基于上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通过在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后,自动控制折叠座椅折叠,同时获取后排乘客信息和后排座椅位置,进而自动计算对应于后排乘客的最优支撑位置;最后根据折叠座椅的位置,控制并调节其处于最优支撑位置;由此无需乘客反复对折叠座椅位置进行调节,可以直接并快速的使折叠后的折叠座椅处于对后排乘客脚部或腿部进行支撑的最优位置;上述方法中,提高了乘客调节过程的调节效率,有利于提高乘车的舒适度,同时可适应于不同乘客类型,具有普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折叠座椅的折叠数据;根据所述折叠数据,生成折叠轨迹信息;实时显示所述折叠轨迹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座椅上设有多个传感器,以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折叠状态;所述传感器例如为设置在所述折叠座椅的靠背本体以及坐垫本体内的位置传感器;通过将所述折叠轨迹信息输入至车机屏幕内,以显示所述折叠座椅的动态折叠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第一乘坐状态,所述第一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输出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提醒车内乘员座椅折叠时要保证距离,并且勿在座椅上放置物品。优选的,还可将所述报警信息输入至所述车机屏幕内进行自动显示,和/或通过语音模块播报所述报警信息。
进一步的,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第一乘坐状态的方法例如为:
检测所述折叠座椅表面的传感数据;所述传感数据为压力值或重量值;
判断所述传感数据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则所述折叠座椅为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传感数据小于设定阈值时,则所述折叠座椅为非占用状态;
进一步的,可通过在所述折叠座椅表面安装压力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以检测压力值或重量值。
上述步骤中,通过检测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才触发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步骤;由此避免了当折叠座椅上有成员占用或有物品占用时触发折叠,避免造成人员或物品的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位置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折叠座椅位置,以使其处于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内。
具体的,所述设定折叠位置范围用于指导并使得所述折叠座椅处于安全折叠范围内,避免折叠过程中,折叠座椅与车辆内部结构发生干涉;可以理解的,所述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即安全折叠范围)可根据不同车型以及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首先选取一零点位置,在所述零点位置沿远离后排座椅方向且相距100mm处得到第一极限位置;在所述零点位置沿靠近后排座椅方向且相距170mm处得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位置范围即所述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其中,所述零点位置根据不同车型、内饰等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的第二乘坐状态;所述第二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二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第二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则结束本次控制步骤。
进一步的,检测所述第二乘坐状态的过程与上述检测所述第一乘坐状态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中,通过检测后排座椅的第二乘坐状态,由此判断其为占用状态时,才进行步骤S300-S500,由此实现了智能化检测乘客需求:当后排无乘客占用时,即乘客需求仅在于前排座椅折叠,此时结束本次控制即可;当后排由乘客占用时,继续执行步骤S300-S500,实现了前排折叠座椅位置的适应性调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所述折叠座椅包括:
坐垫组件,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座椅支撑机构1和坐垫本体2;所述座椅支撑机构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坐垫本体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上;当所述坐垫本体2位于第一工位时,坐垫本体2与座椅支撑机构1无相对移动;当所述坐垫本体2位于第二工位时,坐垫本体2相对于座椅支撑机构1移动至最大距离;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本体3;所述靠背本体3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靠背本体3的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靠背本体3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时至少具有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当所述靠背本体3处于第三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初始夹角;当所述靠背本体3处于第四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最小夹角;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切换;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靠背本体3在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切换;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乘车状态下,可将坐垫本体2调整为第一工位,如图2所示,此时坐垫本体2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无相对移动,即坐垫本体2位于座椅支撑机构1上,为乘客起到乘坐支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对座椅靠背进行折叠时,此时可将坐垫本体2调整为第二工位;如图3所示,当坐垫本体2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坐垫本体2相对于座椅支撑机构1移动至最大距离,即在设定的行程范围内,坐垫本体2与靠背本体3之间的间距最大;而此时,由于坐垫本体2与靠背本体3之间存在有上述的间距,因此对靠背本体3进行折叠时,靠背本体3上部分结构可落入至该间隙内,提高了折叠的有效行程,增加了后排乘客的活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初始夹角、最小夹角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初始夹角设置为100°,最小夹角设置为10°。
工作原理:
本案发明人在对汽车座椅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发现,当需要前排座椅折叠来满足后排乘客的活动空间的情景下,由于座椅折叠过程中,靠背部分(例如腰托、装饰物、气囊、按摩加热垫等等)往往会与坐垫位置产生干涉,一方面易导致对靠背部分产生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干涉的限制,导致折叠行程较小,无法满足后排乘客的空间需求;
在此背景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座椅,其原理具体为:
当需要对座椅进行折叠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由第一工位切换至第二工位,此时坐垫本体2沿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方向运动,并使得坐垫本体2相对于座椅支撑机构1保持在设定行程下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靠背本体3由第三工位切换至第四工位,此时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最小夹角,靠背本体3的部分结构可容纳于坐垫本体2与靠背本体3之间的间距或坐垫本体2上方空间内,提高了折叠的有效行程,增加了后排乘客的活动空间,如图6所示。
当需要正常进行乘坐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由第二工位切换并恢复至第一工位,处于第一工位下的坐垫本体2位于座椅支撑机构1上,二者无相对位移,可满足乘客的乘坐支撑需求;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由第四工位切换并恢复至第三工位,此时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初始夹角,可满足乘客的乘坐倚靠需求。
由此,实现了座椅的电动调节,折叠过程减少或避免了靠背本体3与坐垫本体2之间的干涉,提高了折叠行程,有利于增加后排乘客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初始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恢复;
进一步的,控制折叠座椅恢复的方法具体为: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三工位。
实施例3
本案发明人在上述总体技术构思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折叠行程,避免靠背本体3与坐垫本体2之间产生干涉,由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坐垫本体2具有初始状态和避让状态;
所述坐垫本体2具有靠近所述靠背本体3的第一端21和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的第二端22,且所述第一端21处于避让状态时的高度低于其处于初始状态的高度,以使得当所述坐垫本体2处于避让状态时,所述第一端21上方形成用于避让所述靠背本体3的避让空间;
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为所述避让状态。
如上文所述,所述第一端21处于避让状态时的高度低于其处于初始状态的高度,即通过调节坐垫本体2的空间位置,使得其处于避让状态时第一端21的相对位置更低,以便于第一端21上方存在更多的避让空间,避免靠背本体3与坐垫本体2产生干涉。
如图2-图3也可以直观看出: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21位于较高端131位置;处于避让状态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21运动至较低端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具有倾斜设置的轨道支撑面,且所述轨道支撑面具有靠近于所述靠背本体3的较高端131和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的较低端132;
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远离所述靠背本体的一端可旋转的安装有旋转支撑件14;所述旋转支撑件14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轨道支撑面滑动连接;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二端22与所述旋转支撑件14可旋转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旋转支撑件14靠近所述坐垫本体2一端连接;
初始状态下,如图2所示,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21位于所述轨道支撑面的较高端131;
避让状态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支撑件14向远离第一驱动机构的方向绕其旋转轴线旋转至最大角度,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21运动至所述轨道支撑面的较低端13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当所述坐垫本体2处于初始状态时,其位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的第一工位;此时坐垫本体2与第一方向所呈夹角中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的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当所述坐垫本体2处于避让状态时,其位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的第二工位;此时坐垫本体2与第一方向所呈夹角中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的第二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
上述结构中,座椅支撑机构1、坐垫本体2、旋转支撑件14之间形成联动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力作用下,坐垫本体2由第一工位切换为第二工位的同时,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沿轨道支撑面运动至较低端132,完成位置状态切换。上述结构中,通过一个第一驱动机构即可完成坐垫本体2工位的切换以及姿态的切换,便于进行控制;同时上述结构巧妙紧凑,有利于降低座椅的空间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的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且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处于所述避让状态;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恢复的方法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位且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处于所述初始状态;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三工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坐垫本体2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一端可转动安装有腿托23,所述腿托23的旋转轴线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腿托23沿其旋转轴线转动。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坐垫本体2可转动安装腿托23,以便于乘客乘坐时,通过所述腿托23起到对小腿支撑的作用;同时,通过在底座1上安装第三驱动机构,使得在切换坐垫本体2的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或状态(初始状态、避让状态)时,通过腿托23的转动,避免腿托23自由端与地面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的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腿托23向上转动,避免腿托23与车身地毯面出现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包括底座11以及支撑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的第一支架12,所述轨道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2上;
所述旋转支撑件14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2远离所述靠背本体3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12上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表面形成所述轨道支撑面;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结合图2-图3进行举例说明,具体为:
在坐垫本体2由初始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的过程中,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支撑件14沿其旋转轴线顺时针运动,此时旋转支撑件14与坐垫本体2所呈夹角中靠近靠背本体3一侧的夹角逐渐减小,旋转支撑件14与座椅支撑机构1所呈夹角中靠近靠背本体3一侧的夹角逐渐增大,同时带动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沿所述滑槽13的轨道支撑面倾斜向下滑动;直至,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运动至所述轨道支撑面的较低端132,旋转支撑件14绕其旋转轴线旋转至最大角度时,完成所述避让状态的切换,如图3所示。
同理,在坐垫本体2由避让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反向驱动作用下,旋转支撑件14沿其旋转轴线逆时针运动,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沿所述滑槽13的轨道支撑面倾斜向上滑动;直至,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运动至所述轨道支撑面的较高端131,旋转支撑件14旋转至其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设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设置;
相邻所述旋转支撑件14之间安装有连杆15;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安装有滑动杆16,所述滑动杆16与所述第一支架12的轨道支撑面滑动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单元设有两个,即第一支架12、旋转支撑件14设有两个;在两个旋转支撑件14之间安装有连杆15,以起到同步驱动的作用。所述坐垫本体2的第一端安装有滑动杆16,所述滑动杆16两端分别穿过其两侧的滑槽13,以使所述滑动杆16可沿滑槽13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与所述靠背本体3之间通过转轴17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沿所述转轴17转动,以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为所述第三工位或第四工位。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与坐垫本体2之间安装有坐垫固定钣金;所述靠背本体3与所述转轴17之间设有靠背连接钣金;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本体3远离所述坐垫本体2一侧设有脚部放置单元,所述脚部放置单元用于当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后排乘客可将脚部放置在所述脚部放置单元内,起到支撑的作用;具体的,所述脚部放置单元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软垫结构、凹陷结构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件14远离所述靠背本体的一端铰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电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螺纹丝杠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靠背本体3上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设有两个第一侧翼31;所述坐垫本体2上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设有两个第二侧翼24;
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所述第四工位时,所述坐垫本体2上的第二侧翼24能够避让所述靠背本体3的第一侧翼31。
进一步的,当靠背本体3、坐垫本体2对折后,第一侧翼31、第二侧翼24的最高点相互错开,避免二者产生干涉。同时对折后,由于坐垫本体2相对向前、向下移动(即由第一工位切换为第二工位,由初始状态切换为避让状态),因此更便于第一侧翼31、第二侧翼24之间避让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翼31中距离所述靠背本体3最远的点为第一端点,所述第一端点到所述靠背本体3的旋转轴线所在水平平面的最大距离为170-220mm,优选为19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翼24中距离所述坐垫本体2最高的点为第二端点,所述第二端点到所述靠背本体3的旋转轴线所在竖直平面的最大距离为280-330mm,优选为305mm。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单元4安装在所述坐垫组件和/或靠背组件上。
实施例3
请参考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包括:
控制模块100,所述控制模块配置100用于: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获取模块200,所述获取模块200配置用于:
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计算模块300,所述计算模块300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位置之前:
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第一乘坐状态,所述第一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位置之前:
调节所述折叠座椅位置,以使其处于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于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用于: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的第二乘坐状态;所述第二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二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控制所述获取模块200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折叠座椅应用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折叠座椅;
所述控制模块100还具体配置用于: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如图10所示,所述终端设备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只读存储器(ROM)6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输入/输出(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输入/输出(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1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1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模块,控制模块;
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S100: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S200: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S300: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S400: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S500: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所述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还包括:
拍摄乘客图像,根据所述乘客图像,识别乘客身高,或者,发送录入请求,当乘客接收到所述录入请求后输入乘客身高;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具体为:设定比例系数,基于该设定的比例系数和乘客身高,计算得到腿部长度;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折叠座椅方向延伸所述腿部长度,得到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所述折叠座椅包括:
坐垫组件,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座椅支撑机构(1)和坐垫本体(2);所述座椅支撑机构具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坐垫本体(2)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上;当所述坐垫本体(2)位于第一工位时,坐垫本体(2)与座椅支撑机构(1)无相对移动;当所述坐垫本体(2)位于第二工位时,坐垫本体(2)相对于座椅支撑机构(1)移动至最大距离;
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本体(3);所述靠背本体(3)与所述座椅支撑机构(1)一端可旋转连接;所述靠背本体(3)的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靠背本体(3)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时至少具有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当所述靠背本体(3)处于第三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初始夹角;当所述靠背本体(3)处于第四工位时,所述靠背本体(3)与座椅支撑机构(1)之间呈最小夹角;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切换;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靠背本体(3)在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切换;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折叠座椅的第一乘坐状态,所述第一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时,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非占用状态之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位置之前,还包括:调节所述折叠座椅位置,以使其处于设定折叠位置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输出报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包括: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的第二乘坐状态;所述第二乘坐状态包括占用状态和非占用状态;
判断所述第二乘坐状态为占用状态时,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折叠座椅折叠,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坐垫本体(2)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位;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以带动所述靠背本体(3)切换至第四工位。
7.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100),所述控制模块(100)配置用于:响应于折叠控制信号,控制折叠座椅折叠;
获取模块(200),所述获取模块(200)配置用于:
获取所述折叠座椅当前的第一位置;
获取后排座椅当前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后排座椅的乘客信息;所述后排座椅相对位于所述折叠座椅后方;
计算模块(300),所述计算模块(300)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乘客信息,确定所述折叠座椅的最优支撑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100)还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折叠座椅至所述最优支撑位置。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
CN202310076328.0A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946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6328.0A CN115946582B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6328.0A CN115946582B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6582A CN115946582A (zh) 2023-04-11
CN115946582B true CN115946582B (zh) 2024-04-30

Family

ID=8729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6328.0A Active CN115946582B (zh) 2023-01-18 2023-01-18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65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03372A1 (en) * 2001-09-13 2003-03-13 Intier Automotive Inc. Second row fold and pivot seat assembly
CN201592661U (zh) * 2009-06-03 2010-09-29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EP2907693A1 (en) * 2014-02-14 2015-08-19 Ford Otomotiv Sanayi Anonim Sirketi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CN11149769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693370A (zh) * 2019-10-22 2021-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控制系统
CN115107593A (zh) * 2022-06-17 2022-09-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1760B2 (en) * 2001-06-23 2007-10-16 Daimlerchrysler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 vehicle reclining seat
US9855860B2 (en) * 2016-05-19 2018-01-02 Waymo Llc Second row priority seating for vehicles
US20190047445A1 (en) * 2016-09-30 2019-02-14 Faraday&Future Inc. In-vehicle bed assembly
US10099576B2 (en) * 2016-10-24 2018-10-1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eat adjust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03372A1 (en) * 2001-09-13 2003-03-13 Intier Automotive Inc. Second row fold and pivot seat assembly
CN201592661U (zh) * 2009-06-03 2010-09-29 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EP2907693A1 (en) * 2014-02-14 2015-08-19 Ford Otomotiv Sanayi Anonim Sirketi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CN112693370A (zh) * 2019-10-22 2021-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控制系统
CN11149769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5107593A (zh) * 2022-06-17 2022-09-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6582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5343B2 (en) Vehicle seat
US11247584B2 (en)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RU2646722C2 (ru) Автоном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 складывающимися сиденьями
CN106132768B (zh) 车辆座椅
JP66544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RU2644825C2 (ru) Автоном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сиденьями с изменяемой ориентацией
US6227489B1 (en) Aircraft seat apparatus
CN110626237A (zh) 具有手臂检测的自动调节中央控制台
US8632125B2 (en) Headrest device, method of adjusting headrest position, and vehicle seat
EP2067654A1 (en) Head rest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2102212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e based control of active platforms
CN106335408A (zh) 一种用于汽车驾驶员座椅的自适调整系统
CN112060988B (zh) 用于使用车辆座椅减轻驾驶员疲劳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73449A (zh) 交通工具座椅的自动头枕调节系统
JP651108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09415007A (zh)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CN112208398A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5946582B (zh)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EP3650267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032820A1 (en) Modular Smart Controller for Electric Motor
CN112744129A (zh) 车辆中座椅运动的防碰撞控制方法
JP2019089400A (ja) アームレストの調整方法及び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15476739B (zh)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
US12109917B2 (en) Seat assembly
JP7269776B2 (ja) 座席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