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7593A -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7593A
CN115107593A CN202210689712.3A CN202210689712A CN115107593A CN 115107593 A CN115107593 A CN 115107593A CN 202210689712 A CN202210689712 A CN 202210689712A CN 115107593 A CN115107593 A CN 115107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assembly
control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97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07593B (zh
Inventor
岳路长
何志远
吴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97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7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07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7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包括座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舱内的后排座椅和前排折叠座椅,所述前排折叠座椅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包括靠背组件和座垫组件;所述座椅总成具有展开模式和折叠模式;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所述座椅总成能够作为普通座椅;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所述座椅总成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后排座椅邻接时,所述座椅总成与所述后排座椅能够作为躺椅;该座舱布置结构能够使座舱空间及场景多变,能够满足乘客的多场景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使用了如上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了如上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或座舱布置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舱,具体涉及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汽车的功能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满足各自生活、娱乐、工作、日常儿童养育等需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尤其有小孩的年轻一代对汽车具有适合小孩哺育、玩耍、休息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够实现座舱空间及场景变换的前排折叠座椅及座舱布置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
CN101602330A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该座垫包括:就座部;前腿部,该前腿部在就座部的前侧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就座部并且在前侧支撑就座部;以及左右一对后腿部,该左右一对后腿部支撑就座部的后侧,靠背被设置到座垫的后侧并且能够向后倾倒,前腿部被可转动地安装到车辆地板,后腿部被可拆卸地安装到车辆地板。车辆用座椅适于被从就座模式配置到以下多种模式中的至少三种模式:折叠桌模式、后部座椅进出模式、收纳模式、脚部休息模式、平坦行李舱模式、朝后的儿童安全座椅模式。毋庸置疑,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该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结构复杂,若频繁解除锁定、拆卸以及转动座椅,易导致座椅损坏,生产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舱布置结构,能够使座舱空间及场景多变,能够满足乘客的多场景需求,增大座舱的实用性,提高乘客的用车体验感;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控制逻辑清晰,使用便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使用了上述座舱布置结构或座舱布置控制方法。
本发明中的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包括座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舱内的后排座椅和前排折叠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具有后排座垫,所述前排折叠座椅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包括靠背组件和座垫组件,所述靠背组件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座垫组件的方向转动;
所述座椅总成具有展开模式和折叠模式;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所述靠背组件的正面与所述座垫组件之间形成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空间,使所述座椅总成能够作为普通座椅;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所述座椅总成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后排座椅邻接时,所述靠背组件的正面抵靠在所述座垫组件上,所述靠背组件的背面与所述后排座垫的高度相匹配形成支撑面,使所述座椅总成与所述后排座椅能够作为躺椅。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舱内的仪表板,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前移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所述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所述仪表板的下方,以增大所述后排座椅与所述座椅总成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所述前排折叠座椅还包括滑轨总成,所述座椅总成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轨总成连接,所述滑轨总成的长度沿前后方向;所述滑轨总成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所述座椅总成与所述后排座椅邻接,并且所述滑轨总成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前滑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所述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所述仪表板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滑轨总成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与所述后排座椅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10mm。
进一步,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上构件、靠背下构件以及两个调角器;所述靠背上构件包括靠背骨架主体、靠背泡沫以及靠背面套,所述靠背骨架主体嵌于所述靠背泡沫的内部,所述靠背面套包覆于所述靠背泡沫的外部;所述靠背下构件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角器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靠背下构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滑轨总成连接。
进一步,所述靠背上构件还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的上部连接的靠背头枕,所述靠背头枕凸出于所述靠背面套;当所述靠背头枕抵靠在所述座垫组件上时,所述靠背组件的背面与汽车XY平面呈0-3°夹角。
进一步,所述靠背下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杆以及两个靠背安装板,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连接,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的上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角器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滑轨总成连接。
进一步,所述靠背上构件还包括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调角器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座垫组件包括座垫骨架本体、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座垫泡沫以及座垫面套;所述座垫骨架本体嵌于所述座垫泡沫的内部,所述座垫面套包覆于所述座垫泡沫的外部;所述座垫骨架本体的后部设置有两个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弯曲连杆,两个所述弯曲连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铰接,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的上部与所述座垫骨架本体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的下部与所述滑轨总成铰接。
进一步,所述座垫骨架本体的前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安装件;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包括第二加强杆以及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连接,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的上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安装件铰接。
进一步,所述滑轨总成包括过桥安装板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滑轨本体;两个所述滑轨本体均包括轨道以及能够沿所述轨道前后滑行的上滑轨,所述过桥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滑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滑轨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铰接的前连杆安装支架以及用于与所述靠背下构件固定连接的靠背安装支架。
进一步,所述座椅总成还包括座椅控制系统,所述座椅控制系统包括座椅控制器、位置占用传感器、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以及滑轨电机;所述座椅控制器与所述座垫骨架本体连接;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座垫泡沫与所述座垫面套之间;所述靠背电机内置第一霍尔传感器,所述靠背电机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上并且所述靠背电机与其中一所述调角器传动连接;所述滑轨电机内置第二霍尔传感器,所述滑轨电机设置在所述过桥安装板上,并且所述滑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上滑轨沿轨道前后滑行;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以及滑轨电机均与所述座椅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靠背电机转一圈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发送一个霍尔信号;所述滑轨电机转一圈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发送一个霍尔信号,所述座椅控制器能够通过霍尔信号判断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所述调节按钮模块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发送座椅控制指令。
进一步,所述调节按钮模块包括与所述座椅控制器信号连接的位置调节开关以及折叠控制开关;所述位置调节开关设置在所述座垫骨架本体上所述座垫泡沫以及所述座垫面套上对应所述位置调节开关的位置设置有座垫让位孔,以使所述位置调节开关外露;所述折叠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上,所述靠背泡沫以及所述靠背面套上对应所述折叠控制开关的位置设置有靠背让位孔,以使所述折叠控制开关外露。
进一步,所述座椅控制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语音控制模块以及整车UI交互模块;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采集子模块以及语音识别子模块,所述语音采集子模块接收乘客语音信息后能够将该语音信息发动至所述语音识别子模块,所述语音识别子模块能够从中解析出声控信号并将该声控信号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UI交互模块能够在中控屏上显示UI控制界面,乘客通过对UI控制界面上选项进行触碰能够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UI控制信号;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声控信号以及UI控制信号后会向所述座椅控制器发送座椅控制指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使用了如上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座椅控制器接收座椅控制指令,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包括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后移控制指令、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记忆恢复控制指令以及位置存储控制指令;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以及记忆恢复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2;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或后移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4;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位置存储控制指令时,则记录此刻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执行步骤S5;
S2、位置占用判断;所述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判断所述座垫组件上位置是否被占用,若判断为是则终止执行,若判断为否则执行步骤S3;
S3、实时位置参数与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比对;所述座椅控制器对应不同的所述座椅控制指令预设有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所述座椅控制器根据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该实时位置信息是否位于步骤S1中接收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若判断为否,则所述座椅控制器驱动所述滑轨电机使其带动所述座椅总成移动,直至实时位置信息位于步骤S1中接收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才执行步骤S4,若判断为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4;
S4、所述座椅控制器驱动所述靠背电机以及所述滑轨电机运动,运动中通过将实时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进行比对,以此实现控制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运动到座椅控制指令定义的位置;
S5、结束。
进一步,在上述的步骤S3的执行过程中以及步骤S4的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均会进行操作打断判断,若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则终止执行并回位。
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
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了如上所述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座舱布置结构能够使座舱空间及场景多变,能够满足乘客的多场景需求,增大座舱的实用性,提高乘客的用车体验感,并且对现有车体结构的改动小,开发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座椅总成能够与后排座椅相抵靠时,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组成躺椅,能够为乘客的身下提供面积较大且面差较小的支撑面;当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的下方时,能够在后排座椅与前排折叠座椅之间腾挪出较大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利用该空间放置更多的自驾出游物品、放置折叠书桌供学龄儿童学习或者作为小孩的玩耍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在该空间内放置充气垫,使后排座椅、充气垫以及前排折叠座椅组成一张大床,由于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时靠背组件的背面与后排座垫相匹配,因此该大床具有面差较小的支撑面,舒适度高。
2、本发明的座舱布置结构的座椅总成处于折叠状态时,靠背组件的背面与汽车XY平面呈0-3°夹角,使得靠背组件的背面较为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躺椅或者大床的舒适度。
3、本发明的座舱布置结构的靠背组件能够通过座垫连接驱动臂带动弯曲连杆运动,从而推动座垫骨架本体向前且向下运动,进而使靠背组件整体的高度下沉,最终实现在满足靠背泡沫以及座垫泡沫的厚度符合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靠背组件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上后,靠背组件的背面能够与后排座垫相匹配。
4、本发明的座舱布置结构设置有座椅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电动控制座椅总成的姿态,并且座椅控制系统具有按钮控制、语音控制以及UI控制三种方式。
5、本发明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控制逻辑清晰,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座舱布置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前排折叠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排折叠座椅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靠背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座垫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座椅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执行躺椅功能控制指令时的移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执行大床功能控制指令时的移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执行折叠控制指令时的移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执行复位控制指令时的移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前排折叠座椅;
11-靠背组件,111-靠背上构件,1112-靠背骨架主体,1113-靠背泡沫,1114-靠背面套,1115-靠背头枕,1116-座垫连接驱动臂,1117-靠背电机,1118-折叠控制开关,112-靠背下构件,1121-第一加强杆,1122-靠背安装板,113-调角器;
12-座垫组件,121-座垫骨架本体,122-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1-第二加强杆,1222-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3-座垫泡沫,124-座垫面套,125-弯曲连杆,126-骨架安装件,127-座椅控制器,128-位置占用传感器,129-位置调节开关;
13-滑轨总成,131-过桥安装板,132-滑轨本体,1321-轨道,1322-上滑轨,1323-前连杆安装支架,1324-靠背安装支架,133-滑轨电机;
14-座椅装饰件;
2-后排座椅,21-后排座垫;
3-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包括座舱,还包括设置在座舱内的后排座椅2和前排折叠座椅1,后排座椅2具有后排座垫21,前排折叠座椅1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总成,座椅总成包括靠背组件11和座垫组件12,靠背组件11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其特征在于:
座椅总成具有展开模式和折叠模式;
当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靠背组件11的正面与座垫组件12之间形成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空间,使座椅总成能够作为普通座椅;优选方案为,座椅总成作为普通座椅时,座椅总成位于滑轨总成13的中部,靠背组件11的正面与座垫组件12之间形成100°-125°夹角;
当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座椅总成向后移动至与后排座椅2邻接时,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后排座垫21的高度相匹配形成支撑面,使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能够作为躺椅。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后排座垫21的高度相匹配是指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后排座垫21的表面高度相近,能够组成一个面差较小的支撑面,以便于提高躺椅的舒适度;值得说明的是,靠背组件11的正面是指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靠背组件11朝向前方的一面,靠背组件11的背面是指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靠背组件11朝向后方的一面。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座舱内的仪表板3,座椅总成能够向前移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以增大后排座椅2与座椅总成之间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前排折叠座椅1还包括滑轨总成13,座椅总成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滑轨总成13连接,滑轨总成13的长度沿前后方向;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邻接,并且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座椅总成能够向前滑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与后排座椅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10mm。优选方案为,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之间的间距为0,即座椅总成能够与后排座椅2相抵靠,此时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之间无缝隙组成的躺椅最为舒适。
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使座椅总成既能够向后移动直至与后排座椅2相抵靠,又能够向前移动直至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这使得座舱空间及场景多变,能够满足乘客的多场景需求,增大座舱的实用性,提高乘客的用车体验感,并且对现有车体结构的改动小,开发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座椅总成能够与后排座椅2相抵靠时,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组成躺椅,能够为乘客的身下提供面积较大且面差较小的支撑面;当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时,能够在后排座椅2与前排折叠座椅1之间腾挪出较大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利用该空间放置更多的自驾出游物品、放置折叠书桌供学龄儿童学习或者作为小孩的玩耍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在该空间内放置充气垫,使后排座椅2、充气垫以及前排折叠座椅1组成一张大床,由于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时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后排座垫21相匹配,因此该大床具有面差较小的支撑面,舒适度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靠背组件11包括靠背上构件111、靠背下构件112以及两个调角器113;靠背上构件111包括靠背骨架主体1112、靠背泡沫1113以及靠背面套1114,靠背骨架主体1112嵌于靠背泡沫1113的内部,靠背面套1114包覆于靠背泡沫1113的外部;靠背下构件112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调角器113与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靠背下构件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滑轨总成13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靠背上构件111还包括与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上部连接的靠背头枕1115,靠背头枕1115凸出于靠背面套1114;当靠背头枕1115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时,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汽车XY平面呈0-3°夹角,优选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汽车XY平面平行,座椅总成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靠背组件11的背面较为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躺椅或者大床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靠背下构件112包括第一加强杆1121以及两个靠背安装板1122,第一加强杆11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靠背安装板1122连接,两个靠背安装板1122的上部分别通过一个调角器113与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靠背安装板1122的下部分别与滑轨总成13连接。第一加强杆1121能够保证靠背下构件112的强度,从而保证靠背下构件112能够为靠背上构件111提供稳定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靠背上构件111还包括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分别设置在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分别位于两个调角器113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座垫组件12包括座垫骨架本体121、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座垫泡沫123以及座垫面套124;座垫骨架本体121嵌于座垫泡沫123的内部,座垫面套124包覆于座垫泡沫123的外部;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后部设置有两个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弯曲连杆125,两个弯曲连杆125分别与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铰接,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上部与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前部固定连接,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下部与滑轨总成13铰接。当靠背组件11朝向靠近坐垫组件的方向转动时,靠背组件11的旋转中心轴位于调角器113的中心线,该选择中心轴位于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的下方,而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与弯曲连杆125铰接,同时又由于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上部与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前部固定连接,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下部与滑轨总成13铰接,因此,靠背组件11此时会通过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带动弯曲连杆125运动,从而推动座垫骨架本体121向前且向下运动,进而使靠背组件11整体的高度下沉,最终实现在满足靠背泡沫1113以及座垫泡沫123的厚度符合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后,靠背组件11的背面能够与后排座垫21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前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安装件126;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包括第二加强杆1221以及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第二加强杆12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连接,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的上部分别与两个座垫骨架安装件126铰接。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之间通过第二加强杆1221增加强度,能够保证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能够为座垫骨架本体121提供稳定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滑轨总成13包括过桥安装板131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滑轨本体132;两个滑轨本体132均包括轨道1321以及能够沿轨道1321前后滑行的上滑轨1322,过桥安装板13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上滑轨1322固定连接,两个上滑轨132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铰接的前连杆安装支架1323以及用于与靠背下构件112固定连接的靠背安装支架1324。在本实施例中,前排折叠座椅1可以通过手动调节座椅总成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靠背组件11与座垫组件12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提高前排折叠座椅1的美观度,座椅总成还包括用于对靠背安装板1122、弯曲连杆125、靠背安装支架1324、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以及前连杆安装支架1323进行遮罩的座椅装饰件14。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座椅总成还包括座椅控制系统,座椅控制系统包括座椅控制器127、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座椅控制器127与座垫骨架本体121连接;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设置在座垫泡沫123与座垫面套124之间;靠背电机1117内置第一霍尔传感器,靠背电机1117固定在靠背骨架主体1112上并且靠背电机1117与其中一调角器113传动连接;滑轨电机133内置第二霍尔传感器,滑轨电机133设置在过桥安装板131上,并且滑轨电机133能够驱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前后滑行;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均与座椅控制器127信号连接;靠背电机1117转一圈第一霍尔传感器能够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一个霍尔信号,滑轨电机133转一圈第二霍尔传感器能够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一个霍尔信号,座椅控制器127能够通过霍尔信号判断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调节按钮模块能够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座椅控制指令。座椅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座椅总成的电动控制,能够通过调节按钮模块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座椅控制指令,然后座椅控制器127向靠背电机1117或滑轨电机133发动信号以使其执行相应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调节按钮模块包括与座椅控制器127信号连接的位置调节开关129以及折叠控制开关1118;位置调节开关129设置在座垫骨架本体121上座垫泡沫123以及座垫面套124上对应位置调节开关129的位置设置有座垫让位孔,以使位置调节开关129外露;折叠控制开关1118设置在靠背骨架主体1112上,靠背泡沫1113以及靠背面套1114上对应折叠控制开关1118的位置设置有靠背让位孔,以使折叠控制开关1118外露。位置调节开关129以及折叠控制开关1118可以分别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不同的座椅控制指令,优选位置调节开关129上能够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移控制指令、后移控制指令、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以及位置存储控制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折叠控制开关1118上能够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以及记忆恢复控制指令中的一种或多种,乘客还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以及整车UI交互模块对位置调节开关129以及折叠控制开关1118上各个按钮的功能进行自定义编辑,对按钮功能进行自定义编辑的控制逻辑及算法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座椅控制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语音控制模块以及整车UI交互模块;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采集子模块以及语音识别子模块,语音采集子模块接收乘客语音信息后能够将该语音信息发动至语音识别子模块,语音识别子模块能够从中解析出声控信号并将该声控信号发送至整车控制器;整车UI交互模块能够在中控屏上显示UI控制界面,乘客通过对UI控制界面上选项进行触碰能够整车控制器发送UI控制信号;整车控制器接收声控信号以及UI控制信号后会向座椅控制器127发送座椅控制指令。座椅控制系统具有按钮控制、语音控制以及UI控制三种方式,当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座椅控制指令时,调节按钮模块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的控制优先级高于语音控制模块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语音控制模块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的控制优先级高于整车UI交互模块发出的座椅控制指令。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使用了如上的座舱布置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座椅控制指令,座椅控制指令包括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后移控制指令、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记忆恢复控制指令以及位置存储控制指令;当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以及记忆恢复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2;当座椅控制指令为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或后移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4;当座椅控制指令为位置存储控制指令时,则记录此刻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执行步骤S5;
S2、位置占用判断;座椅控制器127根据位置占用传感器128发出的信号,判断座垫组件12上位置是否被占用,若判断为是则终止执行,若判断为否则执行步骤S3;
S3、实时位置参数与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比对;座椅控制器127对应不同的座椅控制指令预设有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座椅控制器127根据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该实时位置信息是否位于步骤S1中接收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若判断为否,则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滑轨电机133使其带动座椅总成移动,直至实时位置信息位于步骤S1中接收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才执行步骤S4,若判断为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4;
S4、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运动,运动中通过将实时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进行比对,以此实现控制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运动到座椅控制指令定义的位置;
S5、结束。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S3的执行过程中以及步骤S4的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均会进行操作打断判断,若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则终止执行并回位。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前倾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运动,使靠背电机1117通过调角器113带动靠背组件11朝向靠近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直至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使其终止执行;滑轨电机133不运动;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后仰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运动,使靠背电机1117通过调角器113带动靠背组件11朝向远离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直至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使其终止执行;滑轨电机133不运动;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移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靠背电机1117不运动,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滑轨电机133运动,使滑轨电机133带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向前滑行,从而带动座椅总成向前移动,直至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使其终止执行;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后移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靠背电机1117不运动,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滑轨电机133运动,使滑轨电机133带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向后滑行,从而带动座椅总成向后移动,直至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使其终止执行;
如图10所示,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运动,使靠背电机1117通过调角器113带动靠背组件11朝向靠近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直至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滑轨电机133不运动;
如图8所示,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和滑轨电机133同时运动;使靠背电机1117通过调角器113带动靠背组件11朝向靠近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直至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使滑轨电机133带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向后滑行,从而带动座椅总成向后移动,直至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相抵靠;
如图9所示,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首先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运动,使靠背电机1117通过调角器113带动靠背组件11朝向靠近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直至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座垫组件12上,然后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滑轨电机133运动,使滑轨电机133带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向前滑行,从而带动座椅总成向前移动,直至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
如图11所示,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复位功能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移动,使实时位置信息回到执行上一座椅控制指令之前对应的状态;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位置存储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记录此刻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
若在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记忆恢复控制指令,则在步骤S4中,座椅控制器127驱动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移动,使实时位置信息回到位置存储控制指令中记录的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状态。
此处对上述步骤S3中的实时位置参数与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比对进行举例说明:在座椅总成向前移动至最前端时,即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仪表板3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第二霍尔传感器发出的霍尔信号数量为0,在座椅总成向前移动至最后端时,即座椅总成与后排座椅2相抵靠对应的位置,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第二霍尔传感器发出的的霍尔信号数量为10000。出于防止座椅运动过程中与仪表板3干涉的考虑,并且当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信号为折叠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以及复位功能控制指令时,均是先通过靠背电机1117驱动靠背组件11转动,因此座椅控制器127对应折叠控制指令以及大床功能控制指令预设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为2000-10000,当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信号为躺椅功能控制指令时,由于靠背电机1117和滑轨电机133同时运动,且滑轨电机133驱动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向后滑行,因此座椅控制器127对应躺椅功能控制指令预设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为1500-10000。例如,当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第二霍尔传感器发出的霍尔信号数量为1700时,若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则由于1700位于区间1500-10000内,可以直接执行步骤S4;若步骤S1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的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以及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则由于1700不位于区间2000-10000内,则座椅控制器127向滑轨电机133发送信号使其驱动座椅总成向后移动,直至实时位置参数位于区间2000-10000内才执行步骤S4。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座椅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整车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语音输出执行模块,在因位置被占用终止执行或者步骤S3、S4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并终止执行时,座椅控制器127会向整车控制器发送信号,整车控制器向语音输出执行模块发出指令,使其发出语音提示。例如,在步骤S2中判断为位置被占用并终止执行后,座椅控制器127会向整车控制器发送信号,整车控制器向语音输出执行模块发出指令,使其发出“禁止操作”的语音提示;在上述的步骤S3的执行过程中以及步骤S4的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均会进行操作打断判断,若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将终止执行,座椅控制器127会向整车控制器发送信号,整车控制器向语音输出执行模块发出指令,使其发出“操作被打断”的语音提示。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的座舱布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使用了如上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8)

1.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包括座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舱内的后排座椅(2)和前排折叠座椅(1),所述后排座椅(2)具有后排座垫(21),所述前排折叠座椅(1)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包括靠背组件(11)和座垫组件(12),所述靠背组件(11)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座垫组件(12)的方向转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总成具有展开模式和折叠模式;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展开模式时,所述靠背组件(11)的正面与所述座垫组件(12)之间形成用于供乘客乘坐的空间,使所述座椅总成能够作为普通座椅;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模式且所述座椅总成向后移动至与所述后排座椅(2)邻接时,所述靠背组件(11)的正面抵靠在所述座垫组件(12)上,所述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所述后排座垫(21)的高度相匹配形成支撑面,使所述座椅总成与所述后排座椅(2)能够作为躺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舱内的仪表板(3),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前移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所述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所述仪表板(3)的下方,以增大所述后排座椅(2)与所述座椅总成之间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折叠座椅(1)还包括滑轨总成(13),所述座椅总成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轨总成(13)连接,所述滑轨总成(13)的长度沿前后方向;所述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所述座椅总成与所述后排座椅(2)邻接,并且所述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前滑动,直至处于折叠模式的所述座椅总成的前部伸入所述仪表板(3)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总成(13)的长度满足所述座椅总成能够向后滑动,直至与所述后排座椅(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11)包括靠背上构件(111)、靠背下构件(112)以及两个调角器(113);所述靠背上构件(111)包括靠背骨架主体(1112)、靠背泡沫(1113)以及靠背面套(1114),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嵌于所述靠背泡沫(1113)的内部,所述靠背面套(1114)包覆于所述靠背泡沫(1113)的外部;所述靠背下构件(112)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角器(113)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所述靠背下构件(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滑轨总成(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构件(111)还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上部连接的靠背头枕(1115),所述靠背头枕(1115)凸出于所述靠背面套(1114);当所述靠背头枕(1115)抵靠在所述座垫组件(12)上时,所述靠背组件(11)的背面与汽车XY平面呈0-3°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下构件(112)包括第一加强杆(1121)以及两个靠背安装板(1122),所述第一加强杆(11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1122)连接,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1122)的上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调角器(113)与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下部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所述靠背安装板(1122)的下部分别与所述滑轨总成(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构件(111)还包括两个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调角器(113)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组件(12)包括座垫骨架本体(121)、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座垫泡沫(123)以及座垫面套(124);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嵌于所述座垫泡沫(123)的内部,所述座垫面套(124)包覆于所述座垫泡沫(123)的外部;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后部设置有两个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弯曲连杆(125),两个所述弯曲连杆(125)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连接驱动臂(1116)铰接,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上部与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前部固定连接,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的下部与所述滑轨总成(13)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的前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骨架安装件(126);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包括第二加强杆(1221)以及两个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所述第二加强杆(12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连接,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本体(1222)的上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座垫骨架安装件(126)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总成(13)包括过桥安装板(131)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滑轨本体(132);两个所述滑轨本体(132)均包括轨道(1321)以及能够沿所述轨道(1321)前后滑行的上滑轨(1322),所述过桥安装板(13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滑轨(132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滑轨(132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座垫骨架前连杆构件(122)铰接的前连杆安装支架(1323)以及用于与所述靠背下构件(112)固定连接的靠背安装支架(132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总成还包括座椅控制系统,所述座椅控制系统包括座椅控制器(127)、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所述座椅控制器(127)与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连接;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设置在所述座垫泡沫(123)与所述座垫面套(124)之间;所述靠背电机(1117)内置第一霍尔传感器,所述靠背电机(1117)固定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上并且所述靠背电机(1117)与其中一所述调角器(113)传动连接;所述滑轨电机(133)内置第二霍尔传感器,所述滑轨电机(133)设置在所述过桥安装板(131)上,并且所述滑轨电机(133)能够驱动所述上滑轨(1322)沿轨道(1321)前后滑行;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128)、调节按钮模块、靠背电机(1117)以及滑轨电机(133)均与所述座椅控制器(127)信号连接;所述靠背电机(1117)转一圈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127)发送一个霍尔信号,所述滑轨电机(133)转一圈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127)发送一个霍尔信号,所述座椅控制器(127)能够通过霍尔信号判断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所述调节按钮模块能够向所述座椅控制器(127)发送座椅控制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按钮模块包括与所述座椅控制器(127)信号连接的位置调节开关(129)以及折叠控制开关(1118);所述位置调节开关(129)设置在所述座垫骨架本体(121)上所述座垫泡沫(123)以及所述座垫面套(124)上对应所述位置调节开关(129)的位置设置有座垫让位孔,以使所述位置调节开关(129)外露;所述折叠控制开关(1118)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主体(1112)上,所述靠背泡沫(1113)以及所述靠背面套(1114)上对应所述折叠控制开关(1118)的位置设置有靠背让位孔,以使所述折叠控制开关(1118)外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控制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器、语音控制模块以及整车UI交互模块;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采集子模块以及语音识别子模块,所述语音采集子模块接收乘客语音信息后能够将该语音信息发动至所述语音识别子模块,所述语音识别子模块能够从中解析出声控信号并将该声控信号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UI交互模块能够在中控屏上显示UI控制界面,乘客通过对UI控制界面上选项进行触碰能够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UI控制信号;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声控信号以及UI控制信号后会向所述座椅控制器(127)发送座椅控制指令。
15.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座椅控制指令,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包括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后移控制指令、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记忆恢复控制指令以及位置存储控制指令;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折叠控制指令、躺椅功能控制指令、大床功能控制指令、复位功能控制指令以及记忆恢复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2;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前倾控制指令、后仰控制指令、前移控制指令或后移控制指令时,执行步骤S4;当所述座椅控制指令为位置存储控制指令时,则记录此刻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并执行步骤S5;
S2、位置占用判断;所述座椅控制器(127)根据所述位置占用传感器(128)发出的信号,判断所述座垫组件(12)上位置是否被占用,若判断为是则终止执行,若判断为否则执行步骤S3;
S3、实时位置参数与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比对;所述座椅控制器(127)对应不同的所述座椅控制指令预设有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所述座椅控制器(127)根据座椅总成的实时位置信息,判断该实时位置信息是否位于步骤S1中接收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若判断为否,则所述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所述滑轨电机(133)使其带动所述座椅总成移动,直至实时位置信息位于步骤S1中接收所述座椅控制指令对应的座椅总成位置参数标准区间内才执行步骤S4,若判断为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4;
S4、所述座椅控制器(127)驱动所述靠背电机(1117)以及所述滑轨电机(133)运动,运动中通过将实时位置信息与目标位置进行比对,以此实现控制靠背总成以及座椅总成运动到座椅控制指令定义的位置;
S5、结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座舱布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步骤S3的执行过程中以及步骤S4的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均会进行操作打断判断,若执行过程中座椅控制器(127)接收到任意一种控制指令则终止执行并回位。
1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座舱布置结构。
1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
CN202210689712.3A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Active CN115107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9712.3A CN115107593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9712.3A CN115107593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7593A true CN115107593A (zh) 2022-09-27
CN115107593B CN115107593B (zh) 2024-02-27

Family

ID=8332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9712.3A Active CN115107593B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75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6582A (zh) * 2023-01-18 2023-04-11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081A1 (en) * 2001-08-21 2004-08-19 Horsford Peter Steele Motor vehicle seating
JP2007083788A (ja) * 2005-09-20 2007-04-0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20070216186A1 (en) * 2006-03-03 2007-09-2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9078671A (ja) * 2007-09-26 2009-04-1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US20090261139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Clevertech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 film of a package of objects
CN101638063A (zh) * 2008-08-02 2010-02-03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汽车座椅
CN104723909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及车辆
CN205589019U (zh) * 2016-05-03 2016-09-21 何正风 汽车中排座椅及使用其的具有三排座椅的汽车
CN106696772A (zh) * 2016-12-30 2017-05-24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
CN107635825A (zh) * 2015-06-12 2018-01-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调整系统
WO2018036538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麦格纳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徐汇分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前倾折叠调节装置
CN109435798A (zh) * 2018-12-14 2019-03-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折叠结构及汽车
CN111439172A (zh) * 2020-04-20 2020-07-24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0081A1 (en) * 2001-08-21 2004-08-19 Horsford Peter Steele Motor vehicle seating
JP2007083788A (ja) * 2005-09-20 2007-04-0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20070216186A1 (en) * 2006-03-03 2007-09-2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9078671A (ja) * 2007-09-26 2009-04-16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US20090261139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Clevertech S.R.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a film of a package of objects
CN101638063A (zh) * 2008-08-02 2010-02-03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汽车座椅
CN104723909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及车辆
CN107635825A (zh) * 2015-06-12 2018-01-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调整系统
CN205589019U (zh) * 2016-05-03 2016-09-21 何正风 汽车中排座椅及使用其的具有三排座椅的汽车
WO2018036538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麦格纳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徐汇分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前倾折叠调节装置
CN106696772A (zh) * 2016-12-30 2017-05-24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
CN109435798A (zh) * 2018-12-14 2019-03-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折叠结构及汽车
CN111439172A (zh) * 2020-04-20 2020-07-24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的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6582A (zh) * 2023-01-18 2023-04-11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5946582B (zh) * 2023-01-18 2024-04-30 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折叠座椅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7593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60766B1 (en) Automotive seat with electrically actuated leg-rest
JP3481552B2 (ja) シート
US5145232A (en) Seat for vehicles, particularly motor cars
US20110109114A1 (en) Seat for a vehicle
CN112124158B (zh) 带可倾斜靠背的车辆座椅
CN210258110U (zh) 座椅及其骨架、车辆
EP1387779A1 (en) Vehicle seat
EP1003404A1 (en) 30/40/30 split seat with adjustable center portion
CN115107593A (zh) 一种座舱布置结构、座舱布置控制方法以及汽车
US2738829A (en) Reversible and berthable seat
CA2874041C (en) Fold and kneel seat with rearward folding motion
GB2372438A (en) Vehicle seat mechanism, seat cushion folds up vertically as seat back moves horizontally backwards and vertically downwards during stowage
JPH0948271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昇降装置
JP317370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80246322A1 (en) Seat for Vehicles
JPH0336300Y2 (zh)
JPS5911796Y2 (ja) 姿勢調節式パワ−シ−ト
GB2301279A (en) Vehicle seating
US20240166104A1 (en) Vehicle seat
JP2555447Y2 (ja) バス客席用シート
JP2022133710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354186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6901802A (zh) 一种床车系统、成床控制方法、介质及车辆
JP3571590B2 (ja) 自動車の折り畳み式シート
CN116061782A (zh) 一种床车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