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540A - 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3540A
CN115473540A CN202211193330.8A CN202211193330A CN115473540A CN 115473540 A CN115473540 A CN 115473540A CN 202211193330 A CN202211193330 A CN 202211193330A CN 115473540 A CN115473540 A CN 115473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wireless communicat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3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颂太
笠井义之
臼井真
严坚昌子
野崎晃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473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3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2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器和控制器。无线通信器具有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在第二通信模式中使用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控制器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1118808.9,申请日为2019年11月15日,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人动力交通工具包括配置为操作无线部件的无线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器和控制器。无线通信器具有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至少第一通信协议,在第二通信模式中使用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控制器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式和使用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这可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另一个。
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无线通信器配置为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中的每一个。
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通信模式中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无线通信器具有第三通信模式,在第三通信模式中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中的第一通信协议。
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将第三通信模式用于配置为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的另一个。
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使用第一通信模式至第三通信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以预确定的顺序将无线通信器的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之间改变。
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对于根据第七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用户输入来改变无线通信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模式切换器,模式切换器配置为接收用户输入。
对于根据第八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模式切换器可靠地接收用户输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存储器配置为存储指示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信息。控制器配置为基于模式信息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选定的通信模式。选定的通信模式包括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对于根据第九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器中的模式信息来设置无线通信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从输入设备接收指示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命令。控制器配置为如果控制器接收到模式命令,则将模式命令作为模式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
对于根据第十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从输入设备发射的模式命令来设置无线通信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指示器,指示器配置为指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对于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向用户通知无线通信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如果无线通信器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则控制指示器以第一方式指示第一通信模式。控制器配置为如果无线通信器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则控制指示器以第二方式指示第二通信模式。
对于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可靠地向用户通知无线通信器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无线通信器具有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在唤醒状态下,无线通信器配置为无线地发射通信信号,在睡眠状态下,无线通信器配置为停止发射通信信号。
对于根据第十三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睡眠模式节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设备,其包括无线通信器和控制器。无线通信器具有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在唤醒状态下,无线通信器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中的至少一个来无线地发射通信信号。在睡眠状态下,无线通信器配置为停止发射通信信号。控制器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设置为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中的一个。
对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使用睡眠模式节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踩踏传感设备,其包括配置为感测踩踏状态的踩踏传感器,以及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无线地发射指示踩踏状态的踩踏信号。
对于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将踩踏传感设备的无线通信器设置为使用在其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模式和在其中使用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这可以提高踩踏传感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器和控制器。无线通信器配置为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以在无线通信器和附加无线通信器之间建立无线连接。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第一时段以第一频率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经过第一时段之后以与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
对于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提高连接请求信号的模式的灵活性。这可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第二频率低于第一频率。
对于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使第二频率低于第一频率来节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经过第一时段之后的第二时段以第二频率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第二时段与第一时段不同。
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请求信号的模式的灵活性。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第二时段比第一时段长。
对于根据第十九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通过使第二时段比第一时段长来有效地节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或第十九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经过第二时段之后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
对于根据第二十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省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为使得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第一时段以第一间隔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在经过第一时段之后以与第一间隔不同的第二间隔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
对于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提高连接请求信号的模式的灵活性。这可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和其的伴随的优点中的许多的更完全的理解将容易地获得,因为它们当被结合附图并且参考下文的详细描述考虑时被更好地理解。
图1是配备有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系统的人动力交通工具的侧视立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操作设备的侧视立面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操作设备的侧视立面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操作系统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第一通信模式的流程图。
图7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第二通信模式的流程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第三通信模式的流程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模式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图10至图12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第一通知的时序图。
图13至图15是图2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第二通知的时序图。
图16是图5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踩踏传感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无线通信设备的操作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操作系统的模式切换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其中贯穿各个附图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应的或同一个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人动力交通工具VH包括操作系统10。例如,人动力交通工具VH是以动力行驶的交通工具,动力至少包括骑乘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用户(即骑手)的人力。人动力交通工具VH具有任意数量的车轮。例如,人动力交通工具VH具有至少一个车轮。在该实施方式中,人动力交通工具VH优选地具有比四轮汽车更小的尺寸。然而,人动力交通工具VH可以具有任意尺寸。例如,人动力交通工具VH可以具有比四轮汽车更大的尺寸。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示例包括自行车、三轮车和滑板车。在该实施方式中,人动力交通工具VH是自行车。包括电马达的电辅助系统可以应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VH(例如,自行车)以辅助用户的肌肉动力。即,人动力交通工具VH可以是电动自行车。虽然人动力交通工具VH示出为公路自行车,但是操作系统10可以应用于山地自行车或任何类型的人动力交通工具。
如图1所示,人动力交通工具VH包括交通工具本体B、曲柄BC1、后链轮组件BC2、车座BC3、座杆BC4、前制动器BC5、后制动器BC6、链条C和车轮WH1和车轮WH2。交通工具本体B包括车架B1、车把B2、立柱B3和前叉B4。立柱B3将车把B2通过立柱B3联接到前叉B4。诸如自行车码表的电设备附接到立柱B3。曲柄BC1包括链轮BC11和链轮BC12,曲柄臂BC13和曲柄臂BC14,以及曲柄轴BC15。曲柄臂BC13和曲柄臂BC14固定到曲柄轴BC15。链轮BC11和链轮BC12固定到曲柄臂BC13和曲柄轴BC15中的至少一个。链条C与后链轮组件BC2、以及曲柄BC1的链轮BC11和链轮BC12啮合。在该实施方式中,曲柄BC1具有两个速度级,后链轮组件BC2具有十一个速度级。
在该实施方式中,人动力交通工具VH包括配置为改变速度级的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更具体地,换档设备SD1包括后拨链器,该后拨链器构造为在后链轮组件BC2的链轮之间移动链条C。换档设备SD2包括前拨链器,该前拨链器构造为在曲柄BC1的链轮BC11和链轮BC12之间移动链条C。
在本申请中,下文的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的相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坐在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车座BC3上同时面向车把B2的使用者(例如骑行者)被确定的那些方向。据此,这些术语,如被利用以描述操作系统10或其他的部件的,应该被关于配备有操作系统10的人动力交通工具VH解释为在水平表面上在直立骑行位置中被使用。
如图2所示,操作系统10包括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操作设备12配置为响应于用户升档输入US1或用户降档输入DS1控制换档设备SD1来升档或降档。操作设备14配置为响应于用户升档输入US2或用户降档输入DS2控制换档设备SD2来升档或降档。
如图3所示,操作设备12包括升档开关12U和降档开关12D。升档开关12U配置为接收用户升档输入US1。降档开关12D配置为接收用户降档输入DS1。操作设备12包括基部构件12A和操作构件12B。基部构件12A构造为安装到车把B2。操作构件12B可枢转地联接到基部构件12A。升档开关12U和降档开关12D附接到操作构件12B。操作设备12可操作地联接到后制动器BC6。
如图4所示,操作设备14包括升档开关14U和降档开关14D。升档开关14U配置为接收用户升档输入US2。降档开关14D配置为接收用户降档输入DS2。操作设备14包括基部构件14A和操作构件14B。基部构件14A构造为安装到车把B2。操作构件14B可枢转地联接到基部构件14A。升档开关14U和降档开关14D附接到操作构件14B。操作设备14可操作地联接到前制动器BC5。
如图1所示,操作系统10包括主单元16和电源18。主单元16附接到交通工具本体B。电源18安装在主单元16上。操作系统10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0。电源18电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20以向无线通信设备20供电。电源22的示例包括电池。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20安装到主单元16。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处。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是与主单元16分开的单元。
如图2所示,主单元16通过电通信线路CW电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20、操作设备12、操作设备14、换档设备SD1、换档设备SD2以及电源18。电源18的示例包括电池。电源18配置为通过电通信线路CW向主单元16、无线通信设备20、操作设备12、操作设备14以及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供电。电通信线路CW包括至少一根电缆。电通信线路CW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点。
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设备20配置为与诸如附加电设备24,附加电设备26或附加电设备28的其他电设备无线通信。附加电设备24、26和28的示例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自行车码表。例如,附加电设备24是自行车码表,附加电设备26是智能手机,附加电设备28是另一个自行车码表。用于控制操作系统10的应用程序安装在附加电设备26中。用户可以使用附加电设备26的应用程序来输入操作系统10的设置。附加电设备24、26和28中的每一个配置为显示与操作系统10有关的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电设备24配置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与另一个设备无线通信。第二通信协议CP2与第一通信协议CP1不同。第一通信协议CP1的示例包括ANT(商标)和ANT+。第二通信协议CP2的示例包括蓝牙(注册商标)。然而,第一通信协议CP1可以是其他通信协议。第二通信协议CP2可以是与第一通信协议CP1不同的其他通信协议。
在该实施方式中,附加电设备26配置为仅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与另一个设备无线通信。附加电设备28配置为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与另一个设备无线通信。然而,附加电设备24、26和28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无线通信器20W和控制器20C。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与其他无线通信器无线通信,其他无线通信器诸如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附加电设备26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6W以及附加电设备28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8W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20设置在主单元16中。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设置在另一个设备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电路板20B。控制器20C包括电安装在电路板20B上的处理器20P和存储器20M。处理器20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控制器。存储器20M连接到处理器20P。存储器20M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AM包括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20M包括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在ROM和RAM中具有地址。处理器20P控制存储器20M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0M的存储区域中,并从存储器20M的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存储器20M(例如,ROM)存储程序。程序被读入处理器20P,从而执行无线通信设备20的算法。
控制器20C配置为存储指示已与无线通信设备20配对的配对设备的配对设备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0M配置为存储配对设备信息。配对设备包括附加电设备24。无线通信设备20具有分配给无线通信设备20的唯一标识符。附加电设备24具有分配给附加电设备24的唯一标识符。配对设备信息包括附加电设备24的唯一标识符。控制器20C在无线通信设备20和附加电设备24配对之后将附加电设备24的唯一标识符存储在存储器20M中。
无线通信器20W包括信号产生电路20G、信号发射电路20T、信号接收电路20R和天线20A。信号产生电路20G基于由控制器20C产生的命令产生无线信号。信号产生电路20G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或第二通信协议CP2在载波上叠加数字信号以产生无线信号。信号发射电路20T响应于由控制器20C产生的命令经由天线20A发射无线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电路20G可以加密信息以产生加密的无线信号。信号产生电路20G使用加密密钥加密存储在存储器20M中的数字信号。信号发射电路20T发射加密的无线信号。因此,无线通信设备20无线地发射无线信号以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信号接收电路20R经由天线20A接收来自附加电设备24的无线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信号接收电路20R对无线信号进行解码以识别由附加电设备24无线地发射的信息。信号接收电路20R可以使用加密密钥对加密的无线信号进行解密。即,无线通信设备20配置为发射无线信号以控制附加电部件并接收无线信号以识别来自附加电部件的信息。换句话说,无线通信设备20设置为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20整体地设置为单个单元。然而,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由设置为布置在彼此不同位置的分开的单元的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器构成。此外,无线通信器20W可以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器和与第一无线通信器分开地设置的第二无线通信器。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通信器配置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第二无线通信器配置为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主单元16、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以及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可以使用电力线通信技术通过电压线彼此通信。电力线通信技术用于电部件之间的通信。电力线通信(PLC)在导体上承载数据,该导体也同时用于电力传输或电力分配到电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力通过电通信线路CW从电源18被供应至主单元16、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此外,主单元16与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可以使用PLC通过电通信线路CW彼此接收信息信号。
PLC使用唯一的识别信息,诸如分配给电部件中的每一个的唯一标识符。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以及无线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一个配置为存储唯一识别信息。基于唯一识别信息,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以及无线通信设备20中的每一个可以识别在经由电通信线路CW传输的信息信号中自身所需的信息信号。例如,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以及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识别通过电通信线路CW从操作设备12和操作设备14、换档设备SD1和换档设备SD2以及无线通信设备20发射的信息信号。然而,代替使用PLC技术,除了接地线和电压线之外,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可以提供单独的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
无线通信设备20包括PLC控制器PC1。PLC控制器PC1电连接到无线通信器20W。PLC控制器PC1连接到电通信线路CW。PLC控制器PC1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分离为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PLC控制器PC1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无线通信设备20可以正确操作的水平。PLC控制器PC1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操作设备12包括PLC控制器PC2。PLC控制器PC2连接到电通信线路CW。PLC控制器PC2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分离为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PLC控制器PC2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换档设备SD1可以正确操作的水平。PLC控制器PC2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操作设备14包括PLC控制器PC3。PLC控制器PC3连接到电通信线路CW。PLC控制器PC3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分离为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PLC控制器PC3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换档设备SD1可以正确操作的水平。PLC控制器PC3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换档设备SD1包括PLC控制器PC4。PLC控制器PC4连接到电通信线路CW。PLC控制器PC4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分离为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PLC控制器PC4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换档设备SD1可以正确操作的水平。PLC控制器PC4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换档设备SD2包括PLC控制器PC5。PLC控制器PC5连接到电通信线路CW。PLC控制器PC5配置为将输入信号分离为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PLC控制器PC5配置为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换档设备SD2可以正确操作的水平。PLC控制器PC5还配置为将输出信号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如图2所示,操作设备12包括控制器12C。控制器12C电连接到PLC控制器PC2。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2C包括处理器12P、存储器12M和电路板12E。处理器12P、存储器12M和PLC控制器PC2电安装在电路板12E上并通过电路板12E彼此电连接。处理器12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控制器。存储器12M连接到处理器12P。存储器12M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AM包括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12M包括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在ROM和RAM中具有地址。处理器12P控制存储器12M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2M的存储区域中,并从存储器12M的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存储器12M(例如,ROM)存储程序。程序被读入处理器12P,从而执行操作设备12的算法。
控制器12C配置为响应于用户升档输入US1控制PLC控制器PC2产生升档控制信号UC1。控制器12C配置为响应于用户降档输入DS1控制PLC控制器PC2产生降档控制信号DC1。PLC控制器PC2配置为将升档控制信号UC1或降档控制信号DC1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如图2所示,操作设备14包括控制器14C。控制器14C电连接到PLC控制器PC3。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4C包括处理器14P、存储器14M和电路板14E。处理器14P、存储器14M和PLC控制器PC3电安装在电路板14E上并通过电路板14E彼此电连接。处理器14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控制器。存储器14M连接到处理器14P。存储器14M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AM包括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14M包括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区域在ROM和RAM中具有地址。处理器14P控制存储器14M以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4M的存储区域中,并从存储器14M的存储区域读取数据。存储器14M(例如,ROM)存储程序。程序被读入处理器14P,从而执行操作设备14的算法。
控制器14C配置为响应于用户升档输入US2控制PLC控制器PC3产生升档控制信号UC2。控制器14C配置为响应于用户降档输入DS2控制PLC控制器PC3产生降档控制信号DC2。PLC控制器PC3配置为将升档控制信号UC2或降档控制信号DC2叠加在从电源18施加到电通信线路CW的电源电压上。
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操作设备12发射的升档控制信号UC1控制PLC控制器PC1产生升档指令UC11。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操作设备12发射的降档控制信号DC1控制PLC控制器PC1产生降档指令DC11。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操作设备14发射的升档控制信号UC2控制PLC控制器PC1产生升档指令UC21。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响应于来自操作设备14发射的降档控制信号DC2控制PLC控制器PC1产生降档指令DC21。
如图2所示,换档设备SD1包括链条引导件SD11、马达SD12、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和马达驱动器SD14。马达SD12、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和马达驱动器SD14彼此连接。马达SD12机械地联接到链条引导件SD11。马达SD12配置为移动链条引导件SD11以使链条C相对于后链轮组件BC2(图1)换档。在该实施方式中,马达SD12包括直流(DC)电机。马达SD12包括旋转轴(未示出)以输出旋转力。旋转轴经由齿轮减速器(未示出)联接到链条引导件SD11。马达SD12的其他示例包括步进电机和交流(AC)电机。
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配置为感测马达SD12的位置作为换档设备SD1的换档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是诸如电位计的接触式旋转位置传感器。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配置为感测马达SD12的旋转轴的绝对旋转位置作为换档设备SD1的换档位置。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的其他示例包括非接触式旋转位置传感器,诸如光学传感器(例如,旋转编码器)和磁性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
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电连接到马达驱动器SD14。马达驱动器SD14配置为基于由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感测的后换档位置来控制马达SD12。具体地,马达驱动器SD14电连接到马达SD12。马达驱动器SD14配置为基于换档位置以及升档指令UC11和降档指令DC11中的每一个来控制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此外,马达驱动器SD14配置为基于换档位置以及升档指令UC11和降档指令DC11中的每一个来终止旋转轴的旋转以将链条引导件SD11定位在低档位位置至高档位位置中的一个。
如图2所示,换档设备SD2包括链条引导件SD21、马达SD22、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和马达驱动器SD24。马达SD22、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和马达驱动器SD24彼此连接。马达SD22机械地联接到链条引导件SD21。马达SD22配置为移动链条引导件SD21以使链条C相对于后链轮组件BC2(图1)换档。在该实施方式中,马达SD22包括直流(DC)电机。马达SD22包括旋转轴(未示出)以输出旋转力。旋转轴经由齿轮减速器(未示出)联接到链条引导件SD21。马达SD22的其他示例包括步进电机和交流(AC)电机。
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配置为感测马达SD22的位置作为换档设备SD2的换档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是诸如电位计的接触式旋转位置传感器。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配置为感测马达SD22的旋转轴的绝对旋转位置作为换档设备SD2的换档位置。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的其他示例包括非接触式旋转位置传感器,诸如光学传感器(例如,旋转编码器)和磁性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
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电连接到马达驱动器SD24。马达驱动器SD24配置为基于由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感测的后换档位置来控制马达SD22。具体地,马达驱动器SD24电连接到马达SD22。马达驱动器SD24配置为基于换档位置以及升档指令UC21和降档指令DC21中的每一个来控制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此外,马达驱动器SD24配置为基于换档位置以及升档指令UC21和降档指令DC21中的每一个来终止旋转轴的旋转以将链条引导件SD21定位在低档位位置至高档位位置中的一个。
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从换档位置传感器SD13接收换档设备SD1的当前换档位置SP1。无线通信设备20的控制器20C配置为从换档位置传感器SD23接收换档设备SD2的当前换档位置SP2。控制器20C配置为存储换档设备SD1的当前换档位置SP1和换档设备SD2的当前换档位置SP2。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产生表明换档设备SD1的当前换档位置SP1和换档设备SD2的当前换档位置SP2的无线信号。
附加电设备24包括控制器24C和显示器24D。控制器24C电连接到附加无线通信器24W和显示器24D。控制器24C配置为控制显示器24D以显示从无线通信器20W发射的与操作系统10有关的信息。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和控制器24C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器20W和控制器20C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附加电设备26包括控制器26C和显示器26D。控制器26C电连接到附加无线通信器26W和显示器26D。控制器26C配置为控制显示器26D以显示从无线通信器20W发射的与操作系统10有关的信息。附加电设备26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6W和控制器26C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器20W和控制器20C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附加电设备28包括控制器28C和显示器28D。控制器28C电连接到附加无线通信器28W和显示器28D。控制器28C配置为控制显示器28D以显示从无线通信器20W发射的与操作系统10有关的信息。附加电设备28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8W和控制器28C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器20W和控制器20C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6和图7所示,无线通信器20W具有使用至少第一通信协议CP1的第一通信模式和使用与第一通信协议CP1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CP2的第二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与第一通信模式不同。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无线通信器20W建立无线通信器20W与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的无线连接之后,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来与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通信。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无线通信器20W建立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的无线连接之后,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来与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通信。
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第二通信模式中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其中的第二通信协议CP2。
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器20W具有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其中的第一通信协议CP1的第三通信模式。第三通信模式与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均不同。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第三通信模式中仅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来与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通信。然而,第三通信模式可以从无线通信器20W中省略。
如图6至图8所示,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另一个。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的一个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的另一个。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控制器20C配置为以预确定的顺序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改变。控制器20C配置为将预确定的顺序存储在存储器20M中。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二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二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三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三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然而,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改变的顺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之间,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之间,并且/或者第三通信模式和第一通信模式之间提供另一种模式。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20还包括配置为接收用户输入UW1的模式切换器20S。控制器20C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UW1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模式切换器20S接收用户输入UW1,则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例如,模式切换器20S包括常开开关。然而,模式切换器20S的结构不限于常开开关。控制器20C可以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UW1以外的信息将无线通信器20W自动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例如,控制器20C可以配置为基于与剩余电池电量有关的信息将无线通信器20W自动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
控制器20C配置为基于由模式切换器20S接收的用户输入UW1以预确定的顺序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在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中改变。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一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二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二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三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三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将无线通信器20W的模式从第三通信模式改变为第一通信模式。
模式切换器20S配置为接收与用户输入UW1不同的附加用户输入UW2。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UW1的示例包括模式切换器20S的短按或常规按。附加用户输入UW2的示例包括模式切换器20S的长按。然而,用户输入UW1和附加用户输入UW2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设备20还包括配置为指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指示器20D。在该实施方式中,指示器20D配置为不同地指示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处于第一通信模式,则控制指示器20D以第一方式指示第一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处于第二通信模式,则控制指示器20D以第二方式指示第二通信模式。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处于第三通信模式,则控制指示器20D以第三方式指示第三通信模式。第一方式、第二方式和第三方式彼此不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指示器20D包括具有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装置。指示器20D配置为发射具有第一颜色的第一光和具有不同于第一颜色的第二颜色的第二光中的每一个。第一方式包括交替地开启第一光和第二光。第二方式包括使第一光连续闪烁两次并使第二光闪烁一次。第三方式包括使第一光连续三次闪烁并使第二光闪烁一次。然而,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指示器20D可以配置为发射具有单色的光。指示器20D可以具有多个LED。指示器20D可以包括显示器以显示与第一通信模式至第三通信模式有关的信息。
无线通信器20W具有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在唤醒状态下,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与第一通信协议CP1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CP2中的至少一个来无线地发射通信信号。在睡眠状态下,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停止发射通信信号。控制器20C配置为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唤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中的一个。
如图6至图8所示,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在无线通信器20W处于唤醒状态的状态下处于第一模式至第三模式中的每一个。控制器20C配置为将当前通信模式存储在存储器20M中。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的状态从睡眠状态改变为唤醒状态,则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存储在存储器20M中的当前通信模式。
在唤醒状态下,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通过选择性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中的至少一个来无线地发射通信信号。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通信模式中以第一功耗运行。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二通信模式中以第二功耗运行。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通信模式中以第三功耗运行。第二功耗低于第一功耗和第三功耗。第三功耗低于第一功耗。无线通信器20W在睡眠状态下以睡眠状态功耗运行。睡眠状态功耗低于第一功耗、第二功耗和第三功耗。
如图9所示,如果无线通信设备20开启,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步骤S1)。控制器20C确定模式切换器20S是否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步骤S2)。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通信模式(步骤S2和步骤S3)。控制器20C确定模式切换器20S是否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步骤S4)。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三通信模式(步骤S4和步骤S5)。控制器20C确定模式切换器20S是否在第三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步骤S6)。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三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程序返回到步骤S1(步骤S6)。即,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三通信模式下接收用户输入UW1,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步骤S1和步骤S6)。
如图10至图12所示,控制器20C配置为基于第二通信协议CP2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以执行通知。如图10所示,在第一通信模式中,无线通信器20W具有第一通知和与第一通知不同的第二通知。在第一通知和第二通知中,无线通信器20W配置为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以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配置为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无线地发射连接信号CS2以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0C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则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在第二通信协议CP2是蓝牙或蓝牙LE的情况下,例如,连接请求信号CS1包括具有基于第二通信协议CP2规定的格式的通知数据包。通知数据包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服务的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即,无线通信设备20对应于外围,并且附加电设备24、26和28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中央。
如图10所示,在第一通知中,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时段PD1以第一频率FQ1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一时段PD1之后以与第一频率FQ1不同的第二频率FQ2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一时段PD1之后的第二时段PD2以第二频率FQ2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
换句话说,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时段PD1以第一间隔V1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一时段PD1之后以与第一间隔V1不同的第二间隔V2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一时段PD1之后的第二时段PD2以第二间隔V2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频率FQ2低于第一频率FQ1。第二间隔比第一间隔长。第一频率FQ1的示例包括1/100msec-1。第二频率FQ2的示例包括1/500msec-1。然而,第一频率FQ1和第二频率FQ2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二频率FQ2可以高于第一频率FQ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时段PD2与第一时段PD1不同。第二时段PD2比第一时段PD1长。然而,第二时段PD2可以等于或者短于第一时段PD1。
如图10所示,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二时段PD2之后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二时段PD2没有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则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二时段PD2之后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
如图11所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一时段PD1之前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则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并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图12所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二时段PD2之前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则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1并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图13所示,在第二通知中,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以第三频率FQ3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3。在第二通知中,控制器20C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以第三间隔V3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3。
在第二通信协议CP2是蓝牙或蓝牙LE的情况下,例如,连接请求信号CS3包括具有基于第二通信协议CP2规定的格式的通知数据包。通知数据包包括指示无线通信设备20的服务的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连接请求信号CS3不同于连接请求信号CS1。连接请求信号CS3的通知数据包的UUID与连接请求信号CS1的通知数据包的UUID不同。例如,连接请求信号CS3的通知数据包的UUID指示用于自行车码表的服务和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连接请求信号CS1的通知数据包的UUID指示用于自行车码表的另一个服务。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频率FQ3等于第一频率FQ1并且不同于第二频率FQ2。第三频率FQ3高于第一频率FQ1。第三频率FQ3的示例包括1/100msec-1。然而,第三频率FQ3不限于该实施方式。第三频率FQ3可以与第一频率FQ1不同,并且可以等于或低于第二频率FQ2。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时段PD3等于第一时段PD1并且不同于第二时段PD2。第三时段PD3比第二时段PD2短。然而,第三时段PD3可以等于或者长于第二时段PD2。第三时段PD3可以与第一时段PD1不同。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未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和连接信号CS4两者,则控制器20C在经过第三时段PD3之后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3。
如图14和图15所示,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经过第三时段PD3之前检测到连接信号CS2或CS4,则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停止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3并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一通信模式开始之后,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在通知状态ST11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无线地发射信息,并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执行第二通知AD2(图13)。
如图5所示,在用户使用附加电设备24的情况下,如果附加无线通信器24W处于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的模式,附加电设备24的控制器24C控制显示器24D显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无线通信器20W无线发射的信息。在用户使用附加电设备28的情况下,附加电设备28的控制器28C控制显示器28D显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无线通信器20W无线发射的信息。
如图6所示,在第二通知AD2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以在第三时段PD3(图13)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CS3。
如果附加无线通信器26W检测到连接请求信号CS3,则附加电设备26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6W无线地发射连接信号CS4。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期间检测到连接信号CS4(图1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2并且停止发射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的无线信号(步骤S101)。在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2中,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6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在用户使用附加电设备26的情况下,附加电设备26的控制器26C控制显示器26D显示在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2中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从无线通信器20W无线发射的信息。
如图6所示,如果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6W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被断开,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02)。此外,如果模式切换器20S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03)。
如果附加无线通信器24W在第二通知AD2中检测到连接请求信号CS1,则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无线地发射连接信号CS2。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4),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双通信状态ST13(步骤S104)。在双通信状态ST13中,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没有接收到连接信号CS2和CS4(图13),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105)。在通知状态ST14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无线地发射信息并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执行第一通知AD1(图10)。
如果附加无线通信器24W在第一通知AD1中检测到连接请求信号CS1,则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无线地发射连接信号CS2。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通知AD1的第一时段PD1或第二时段PD2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1或图1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双通信状态ST13(步骤S106)。
如果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断开,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107)。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通知状态ST14或双通信状态ST13中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08)。
如果从双通信状态ST13的开始经过了确定时间DT11,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5(步骤S109)。如果控制器20C在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5中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双通信状态ST13(步骤S110)。确定信号CS5的示例包括升档控制信号UC1、降档控制信号DC1、升档控制信号UC2和降档控制信号DC2。确定信号CS5的示例可以包括其他信号。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5中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11)。
如果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断开,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6(步骤S112)。在通知状态ST16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执行第一通知AD1(图10)。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通知AD1的第一时段PD1或第二时段PD2中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1或图1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5(步骤S113)。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通知状态ST16中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14)。
如果控制器20C在通知状态ST16中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115)。在完成第一通知AD1之后,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确定时间DT11没有接收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附加电设备24或28无线发射的信息,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睡眠状态(步骤S116)。
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睡眠状态下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17)。如果控制器20C在睡眠状态下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118)。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时段PD1和第二时段PD2未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0),则控制器20C在完成第一通知AD1之后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协议连接状态ST17(步骤S119)。在用户使用附加电设备24的情况下,附加电设备24的控制器24C控制显示器24D显示在第一协议连接状态ST17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无线通信器20W无线发射的信息。在用户使用附加电设备28的情况下,附加电设备28的控制器28C控制显示器28D显示在第一协议连接状态ST17中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无线通信器20W无线发射的信息。
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第一协议连接状态ST17中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120)。如果控制器20C在第一协议连接状态ST17中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121)。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确定时间DT11没有接收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附加电设备24或28无线发射的信息,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睡眠状态(步骤S122)。
如图7所示,在第二通信模式开始之后,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1。在通知状态ST21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执行第二通知AD2(图13)。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期间检测到连接信号CS4(图1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12(步骤S201)。如果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6W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断开,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1(步骤S202)。此外,如果模式切换器20S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1(步骤S203)。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中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4),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双通信状态ST23(步骤S204)。在双通信状态ST23中,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三时段PD3中没有接收到连接信号CS2和CS4(图13),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4(步骤S205)。在通知状态ST24中,控制器20C控制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二通信协议CP2执行第一通知AD1(图10)。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通知AD1的第一时段PD1或第二时段PD2中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1或图1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双通信状态ST23(步骤S206)。在双通信状态ST23中,无线通信器20W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和第二通信协议CP2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如果在无线通信器20W和附加无线通信器24W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断开,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4(步骤S207)。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通知状态ST24或双通信状态ST13中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21(步骤S208)。
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第一时段PD1和第二时段PD2未检测到连接信号CS2(图10),则控制器20C在完成第一通知AD1之后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睡眠状态(步骤S219)。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睡眠状态下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1(步骤S220)。如果控制器20C在睡眠状态下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通知状态ST14(步骤S221)。
如图8所示,在第三通信模式开始之后,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31。如果无线通信器20W在确定时间DT11没有接收到使用第一通信协议CP1从附加电设备24或28无线发射的信息,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睡眠状态(步骤S316)。
如果模式切换器20S在睡眠状态下接收到附加用户输入UW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31(步骤S317)。如果控制器20C在睡眠状态下检测到确定信号CS5,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协议连接状态ST31(步骤S318)。
如图5所示,操作系统10包括踩踏传感设备30。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踩踏传感设备30包括无线通信设备32和踩踏传感器34。踩踏传感器34配置为感测踩踏状态。无线通信设备32配置为无线地发射指示踩踏状态的踩踏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踩踏传感器34配置为感测施加到曲柄BC1的踩踏力。无线通信设备32安装到曲柄BC1的曲柄臂BC13并且电连接到踩踏传感器34。在该实施方式中,踩踏传感器34包括第一踩踏传感器36和第二踩踏传感器38。无线通信设备32电连接到第一踩踏传感器36和第二踩踏传感器38。然而,踩踏传感器34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第一踩踏传感器36包括第一应变仪36A、第一放大器36B和第一模数(A/D)转换器36C。第一应变仪36A附接到曲柄臂BC13并且配置为感测由于踩踏力在曲柄臂BC13中发生的应变。第一应变仪36A至少包括应变仪或半导体传感器。第一放大器36B配置为放大第一应变仪36A的输出。第一A/D转换器36C配置为将从第一放大器36B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第二踩踏传感器38包括第二应变仪38A、第二放大器38B和第二模数(A/D)转换器38C。第二应变仪38A附接到曲柄臂BC14并且配置为感测由于踩踏力在曲柄臂BC14中发生的应变。第二应变仪38A至少包括应变仪或半导体传感器。第二放大器38B配置为放大第二应变仪38A的输出。第二A/D转换器38C配置为将从第二放大器38B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如图16所示,踩踏传感设备30包括传感控制器40和踏频传感器42。传感控制器40配置为控制第一踩踏传感器36和第二踩踏传感器38。踏频传感器42包括诸如行程开关或者霍尔传感器的磁传感器,其配置为感测安装在车架B1(图1)上的磁体。传感控制器40包括第一功率计算器44和第二功率计算器46。第一功率计算器44配置为基于从第一踩踏传感器36的第一A/D转换器36C和踏频传感器42输出的数字信号来计算功率。第二功率计算器46配置为基于从第二踩踏传感器38的第二A/D转换器38C和踏频传感器42输出的数字信号来计算功率。
踩踏传感设备30包括电源48。电源48电连接到踩踏传感器34、无线通信设备32、传感控制器和踏频传感器以向踩踏传感器34、无线通信设备32、传感控制器和踏频传感器供电。例如,电源48设置在曲柄轴BC15(图1)中。
无线通信设备32配置为与诸如附加电设备24、附加电设备26或附加电设备28的其他电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VH的无线通信设备32包括无线通信器32W和控制器32C。无线通信器32W配置为与诸如附加电设备24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4W、附加电设备26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6W以及附加电设备28的附加无线通信器28W的其他无线通信器进行无线通信。
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32包括电路板32B。控制器32C包括电安装在电路板32B上的处理器32P和存储器32M。无线通信器32W包括信号产生电路32G、信号发射电路32T、信号接收电路32R和天线32A。
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设备32还包括配置为接收用户输入UW3的模式切换器32S。模式切换器32S配置为接收与用户输入UW3不同的附加用户输入UW4。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UW3的示例包括模式切换器32S的短按或常规按。附加用户输入UW4的示例包括模式切换器32S的长按。然而,用户输入UW3和附加用户输入UW4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无线通信设备32还包括配置为指示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的指示器32D。
在该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器32W、控制器32C、模式切换器32S和指示器32D具有与无线通信器20W、控制器20C、模式切换器20S和指示器20D基本相同的结构。电路板32B、处理器32P和存储器32M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电路板20B、处理器20P和存储器20M相同的结构。信号产生电路32G、信号发射电路32T、信号接收电路32R和天线32A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信号产生电路20G、信号发射电路20T、信号接收电路20R和天线20A基本相同的结构。无线通信器32W具有第一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和第三通信模式。无线通信器32W具有与无线通信设备20的无线通信器20W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7和图18描述包括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设备220的操作系统210。除了模式切换器20S之外,操作系统210具有与操作系统10相同的结构和/或配置。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本相同的结构和/或配置的元件在此将编号相同,并且为了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17所示,在无线通信设备220中,控制器20C不使用用户输入UW1来设置无线通信器20W的通信模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C包括配置为存储指示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信息MD的存储器220M。控制器20C配置为基于模式信息MD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选定的通信模式。选定的通信模式包括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在该实施方式中,选定的通信模式包括第一通信模式CM1、第二通信模式CM2和第三通信模式CM3中的一个。
控制器20C配置为从输入设备229接收指示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命令MC。控制器20C配置为如果控制器20C接收到模式命令MC则将模式命令MC作为模式信息MD存储在存储器220M中。
输入设备229的示例包括附加电设备24、26和28。附加电设备24、26和28中的每一个将指示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命令MC无线地发射到无线通信器20W。具体地,用户可以在显示器24D、26D或28D上在第一通信模式至第三通信模式之中选择通信模式。附加电设备24、26或28无线地发射指示使用附加电设备24、26或28选定的通信模式的模式命令MC。
如图18所示,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CM1(步骤S21)。控制器20C确定模式信息MD(步骤S22)。如果模式信息MD指示第一通信模式CM1,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一通信模式CM1(步骤S21和步骤S22)。如果模式信息MD指示第二通信模式CM2,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二通信模式CM2(步骤S21和步骤S23)。该程序返回到步骤S22。如果模式信息MD指示第三通信模式CM3,则控制器20C将无线通信器20W设置为第三通信模式CM3(步骤S21和步骤S24)。该程序返回到步骤S22。
术语“包括”和其的派生词,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图是指定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的开放性术语,但是不排除其他的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该构思也适用于具有相似的意思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和它们的派生词。
术语“构件”、“节段”、“部分”、“零件”、“元件”、“主体”和“结构”,当以单数使用时,能够具有单一的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的意思。
在本申请中记载的序数例如“第一”和“第二”仅是标识物,而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例如,特定的顺序和类似的。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并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术语“一对”,如在本文中使用的,能够包括在其中所述一对元件具有与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以及在其中所述一对元件具有与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
术语“一个”、“一个或更多个”和“至少一个”能够在本文中被可互换地使用。
最后,程度的术语,例如“基本上”、“约”和“近似地”,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指被修饰的术语的偏差的合理的量,使得最终结果不被显著地改变。所有的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数值能够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地”的术语。
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意指期望的选择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作为一个例子,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如果其的选择的数目是两个,那么意指“仅一个单一的选择”或“两个选择二者”。作为另一个例子,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如果其的选择的数目是等于或大于三个,那么意指“仅一个单一的选择”或“等于或大于两个选择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1)单独地A、(2)单独地B和(3)A和B二者。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1)单独地A、(2)单独地B、(3)单独地C、(4)A和B二者、(5)B和C二者、(6)A和C二者和(7)A、B和C全部。换句话说,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公开内容中不意指“A中的至少一个和B中的至少一个”。
明显地,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根据上文的教导是可能的。因此,将理解,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除了本文具体地描述的方式以外的方式被实施。

Claims (6)

1.一种用于人动力交通工具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无线通信器,所述无线通信器配置为无线地发射连接请求信号以在所述无线通信器和附加无线通信器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第一时段以第一频率无线地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经过所述第一时段之后以与所述第一频率不同的第二频率无线地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经过所述第一时段之后的第二时段以所述第二频率无线地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所述第二时段与所述第一时段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时段比所述第一时段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经过所述第二时段之后停止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所述第一时段以第一间隔无线地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器在经过所述第一时段之后以与所述第一间隔不同的第二间隔无线地发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
CN202211193330.8A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54735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98,780 2018-11-22
US16/198,780 US10667316B1 (en) 2018-11-22 2018-11-22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plural protocols and pedaling sensing device
CN201911118808.9A CN11129407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8808.9A Division CN11129407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3540A true CN115473540A (zh) 2022-12-13

Family

ID=7054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8808.9A Pending CN11129407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CN202211193330.8A Pending CN115473540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
CN202310097933.6A Pending CN11619218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8808.9A Pending CN11129407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7933.6A Pending CN116192183A (zh) 2018-11-22 2019-11-15 无线通信设备和踩踏传感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667316B1 (zh)
CN (3) CN111294073A (zh)
DE (1) DE102019217221A1 (zh)
TW (1) TW20203649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7316B1 (en) * 2018-11-22 2020-05-26 Shiman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plural protocols and pedaling sensing device
US11608139B2 (en) * 2019-05-13 2023-03-2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499B1 (en) * 1997-12-04 2002-09-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ual-mode radio connected to a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hrough in analog mode
CN104955137A (zh) * 2015-05-21 2015-09-30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及其广播方法
CN105992382A (zh) * 2015-03-20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音响主机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发射/接收同步系统
CN106185485A (zh) * 2015-03-30 2016-12-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无线传送系统
CN106990743A (zh) * 2017-05-18 2017-07-28 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上位机及监控系统
EP3373458A1 (de) * 2017-03-08 2018-09-12 Sick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maschinen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6826B2 (en) * 2001-07-25 2008-10-14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indicat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8712510B2 (en) * 2004-02-06 2014-04-29 Q-Tec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ercise monitoring combining exercise monitoring and visual data with wireless internet connectivity
FR2863752B1 (fr) * 2003-12-16 2006-03-24 Jcdecaux Sa Systeme automatique de stockage de cycles
CN100417262C (zh) * 2004-06-25 2008-09-03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US7477908B2 (en) * 2004-12-13 2009-0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ssaging protocol/service switching methods and devices
US7556277B2 (en) * 2006-08-07 2009-07-07 Lytle Kimberly M Bicycle training aid with dynamically deployable balancing features
JP4914676B2 (ja) * 2006-08-29 2012-04-11 株式会社キャットアイ センサ装置
ITTO20070123A1 (it) * 2007-02-21 2008-08-22 Cosmed Engineering S R L "kit portatile,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l esecuzione di test cardiopolmonari sotto sforzo, con l uso di una normale bicicletta"
US8121785B2 (en) * 2007-08-28 2012-02-21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Bicycle computer having position-determining functionality
JP4586854B2 (ja) * 2008-02-05 2010-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生成装置、表示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761212B2 (en) * 2008-03-24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137849B1 (en) * 2008-12-09 2015-09-1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modes in multi-standa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364389B2 (en) * 2009-02-02 2013-01-2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icycle
US8416767B2 (en) * 2009-07-06 2013-04-09 T-Mobile Usa, Inc. Communication mode swapping for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s
WO2011021164A2 (en) * 2009-08-20 2011-02-24 James Buchheim Electric motorized bicycle components and a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such
TWM378006U (en) * 2009-11-17 2010-04-11 Pan World Control Technologies Inc Ankle protective equipment
US9035776B2 (en) * 2011-01-20 2015-05-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monitoring of safety helmets
JP5969112B2 (ja) * 2012-04-11 2016-08-10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を提供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バイス
US9641239B2 (en) * 2012-06-22 2017-05-02 Fitbit, Inc. Adaptive data transfer using bluetooth
US20140173443A1 (en) * 2012-08-27 2014-06-19 Wahoo Fitness Llc Fitness computer and system
US8965352B2 (en) * 2012-09-10 2015-02-24 Apple Inc. Device with reduced communication-protocol transition time
US8909424B2 (en) * 2012-10-11 2014-12-0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8961191B2 (en) * 2013-03-15 2015-02-24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edal spindle
WO2014204158A1 (en) * 2013-06-16 2014-12-24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059906B1 (en) * 2013-12-03 2015-06-16 Barry John McCleland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9758214B2 (en) * 2014-02-01 2017-09-12 Shareroller Llc. Portable multi-platform friction drive system with retractable motor drive assembly
EP2979970B1 (en) 2014-08-01 2017-09-13 Campagnolo S.R.L. Bicycle electronic gearshift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DE102014216966A1 (de) * 2014-08-26 2016-03-03 Canyon Bicycles Gmbh Fahrrad-Service-System sowie Fahrrad-Service-Verfahren
US9737761B1 (en) * 2014-10-29 2017-08-22 REVV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tness testing, tracking and training
US9838864B2 (en) * 2014-11-05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availability advertising and discovery
US9581508B2 (en) * 2015-01-23 2017-02-28 Shimano Inc. Bicycle pedaling force detector
US9718465B2 (en) * 2015-07-23 2017-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icycle stability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KR102380070B1 (ko) * 2015-08-25 2022-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205301593U (zh) * 2015-09-06 2016-06-08 浙江科技学院 中远距离定位搜索装置
EP3546954B1 (en) * 2016-01-07 2022-12-14 Analog Devices, Inc. 3-axis angular accelerometer
JP6184580B1 (ja) * 2016-01-29 2017-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44228A (ja) * 2016-02-18 2017-08-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トレーニング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トレーニングシステム
US9784628B1 (en) 2016-04-12 2017-10-10 Sram, Llc Bicycle power meter
US10416186B2 (en) * 2016-07-06 2019-09-17 Sram, Llc Pedal activity sensor and methods of pedaling analysis
JP6810555B2 (ja) * 2016-08-24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6627959B (zh) * 2017-01-04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踏及锁踏控制方法
US10152875B2 (en) * 2017-01-10 2018-12-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tect unexpected electric bicycle events
JP6843630B2 (ja) * 2017-01-26 2021-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TWI628109B (zh) * 2017-02-10 2018-07-01 國立成功大學 電助自行車之後車架扭矩感測裝置
US10475303B2 (en) * 2017-03-16 2019-11-12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device
CN108307362B (zh) * 2017-07-19 2021-01-0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待机方法、服务器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US20190090119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variable advertising
TWI676573B (zh) * 2018-02-02 2019-11-1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的無線通訊方法及其系統
US11279443B2 (en) * 2018-03-30 2022-03-22 Shimano Inc. Electric component for human powered vehicl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uman powered vehicle
US20190315424A1 (en) * 2018-04-16 2019-10-1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1691687B2 (en) * 2018-05-22 2023-07-04 4Iiii Innovations Inc. Solar wireless collector beacon (data hub)
US10667316B1 (en) * 2018-11-22 2020-05-26 Shiman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plural protocols and pedaling sens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9499B1 (en) * 1997-12-04 2002-09-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ual-mode radio connected to a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through in analog mode
CN105992382A (zh) * 2015-03-20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音响主机和其控制方法以及发射/接收同步系统
CN106185485A (zh) * 2015-03-30 2016-12-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无线传送系统
CN104955137A (zh) * 2015-05-21 2015-09-30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及其广播方法
EP3373458A1 (de) * 2017-03-08 2018-09-12 Sick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maschinenanordnung
CN106990743A (zh) * 2017-05-18 2017-07-28 无锡台翔电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的监控方法、监控装置、上位机及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67316B1 (en) 2020-05-26
CN116192183A (zh) 2023-05-30
CN111294073A (zh) 2020-06-16
US20200170060A1 (en) 2020-05-28
DE102019217221A1 (de) 2020-05-28
TW202036491A (zh) 2020-10-01
US20200252987A1 (en) 2020-08-06
US11291065B2 (en)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1038B2 (en)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59890B (zh)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US20190002053A1 (en)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15473540A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05109595B (zh) 单边无油轴承电动平衡车
TWI821438B (zh) 無線通信裝置及操作系統
US20190193802A1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11541962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KR20180014055A (ko) 이륜 동적 호버보드
US20220227458A1 (en)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07473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assist driv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14151B2 (en)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00307729A1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controller, telescopic apparatus operating system, and telescopic apparatus
US1146571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electric componen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1415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40611B2 (en) Operating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204871325U (zh) 自行车安全距离提醒装置
US1139035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KR20080006415U (ko) 안전조끼
US2020018072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731730B2 (en) Control device, operating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081068A1 (en) Operated compone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10070397A1 (en) Mast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lav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1397062B1 (ko)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의 제어방법
WO2023059198A1 (en) Bicycle, in particular an electric bicy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