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8872A -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8872A
CN115458872A CN202211402811.5A CN202211402811A CN115458872A CN 115458872 A CN115458872 A CN 115458872A CN 202211402811 A CN202211402811 A CN 202211402811A CN 115458872 A CN115458872 A CN 115458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oser
tab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2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8872B (zh
Inventor
胡鹏
喻先锋
蔡云龙
刘微
侯敏
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28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887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817 priority patent/WO20232263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8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8872A/zh
Priority to EP22275169.5A priority patent/EP4283730A3/en
Priority to JP2023006048A priority patent/JP2023174493A/ja
Priority to US18/099,197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179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8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8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转接片,所述二次电池包括顶盖和电芯组件,所述转接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极耳装配部,在装配所述二次电池时,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顶盖,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电芯组件,所述极耳装配部与所述电芯组件上的电芯极耳对应,所述极耳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弯折,以使所述电芯极耳与所述上表面贴合并且导电连接。采用该转接片的二次电池减小了原来用于折极耳的空间,提高了二次电池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极耳弯折之后在转接片的上表面与转接片导电连接,避免了极耳冗余、下沉、松弛状态不同等带来的短路风险,改善了二次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中的转接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次电池通常由壳体、电芯组件和顶盖装配而成,在一些二次电池中还包括转接片、绝缘垫片等结构。目前在进行二次电池的装配时,电芯及其极耳首先是处于水平状态,电芯及其顶部极耳与连接片或顶盖始终保持水平。在将电芯放入壳体时,在合芯的同时需要对极耳进行弯折,折极耳会导致一些问题:(1)在高度方向需要预留折极耳的空间,导致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空间利用率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受到限制;(2)折极耳的空间较小,极耳到转接片的路径、松弛状态不同,极耳冗余、下沉,带来短路风险;(3)折极耳后极耳没有支撑,极耳容易插入极片中,同样带来短路风险;(4)装配过程中极耳受挤压,容易损坏断裂导致过流能力下降,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5)极耳较长,电池内阻大,影响二次电池性能,还提高了原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中的转接片,采用该转接片可以使二次电池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转接片,所述二次电池包括顶盖和电芯组件,所述转接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极耳装配部,在装配所述二次电池时,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顶盖,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电芯组件,所述极耳装配部与所述电芯组件上的电芯极耳对应,所述极耳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弯折,以使所述电芯极耳与所述上表面贴合并且导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和/或第二极耳装配孔,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于所述电芯组件中的一个所述电芯上的正极耳或负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一投影区域,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的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中;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对应于所述电芯组件中相邻的两个电芯上的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二投影区域,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所述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都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在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开口,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在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二开口,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具有第一中轴线,所述第一中轴线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位于所述第一中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以所述第一中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对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芯组,所述至少两个电芯组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邻接;每个电芯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电芯,每个电芯组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芯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邻接;每个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每个电芯组中的各个电芯的极耳的位置各不相同,每个电芯组对应的多个所述极耳装配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投影区域彼此之间不重叠。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所述侧边凹进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凹进部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凹进,所述侧边凹进部用于使对应的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或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所述侧边凹进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凹进部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凹进,所述侧边凹进部用于使对应的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多个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和所述多个侧边凹进部依次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从所述第二侧边到所述第一侧边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或所述阶梯状结构从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侧边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沉台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具有沉台深度,所述极耳装配部位于所述沉台中,所述沉台用于容纳弯折之后的电芯极耳。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极耳的厚度并且小于所述转接片的厚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台深度大于等于0.1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装配部与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下表面的交界处为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的圆角半径R的范围是:0.1mm≤R≤T1/2,其中,T1=T-H,T是所述转接片的厚度,H是所述沉台深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的厚度T的范围是:0.5mm≤T≤3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转接片极柱,所述转接片极柱凸出地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转接片极柱用于与所述顶盖的极柱导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极柱密封部和极柱装配沉台孔,所述转接片极柱与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下表面包括转接片连接部和焊缝台阶部,所述极柱装配沉台孔具有极柱装配沉台,所述转接片连接部和所述焊缝台阶部之间具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极柱装配沉台相配合,使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极柱装配沉台孔密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极柱的形状为跑道形、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转接片上包括极耳装配部,使电芯极耳可以穿过该极耳装配部之后弯折再与转接片的上表面贴合并导电连接,这样减小了原来用于折极耳的空间,提高了二次电池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极耳弯折之后在转接片的上表面与转接片导电连接,避免了极耳冗余、下沉、松弛状态不同等带来的短路风险,改善了二次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第二极耳装配孔、侧边装配部、侧边凹进部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使得该转接片能够和各种电芯组件相配合,并从一定程度上简化装配工艺。
附图说明
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A是包括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转接片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对应于图1A所示二次电池的爆炸图;
图2A是图1A所示二次电池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沿A2A2'线的剖视图;
图2C是图2A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在图2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经过折极耳步骤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沿A1A1'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实施例一的转接片上表面朝上时的爆炸图;
图5C是图5A所示实施例一的转接片下表面朝上时的爆炸图;
图5D是实施例一所示转接片的俯视图;
图5E是实施例一所示转接片的仰视图;
图5F是图5D沿A3A3'线的剖视图;
图5G是图5F中的区域B1的放大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沿A4A4'线的剖视图;
图6C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沿A5A5'线的剖视图;
图7C是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沿A6A6'线的剖视图;
图8C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八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2B是一种适于与实施例八的转接片装配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九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十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三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8A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四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8B是实施例十四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9A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19B是一种适于与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装配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19C是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完成折极耳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D是图19C沿A7A7'线的剖视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六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七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八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九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5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5B是实施例二十一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6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26B是实施例二十二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转接片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但不限于二次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铬电池、铅酸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图1A是包括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转接片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对应于图1A所示二次电池的爆炸图。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该二次电池100包括顶盖110、电芯组件120和转接片131、132。如图1A所示,完成装配的二次电池从外表来看呈长方体形,电芯组件120和转接片131、132都位于顶盖110和壳体101围设成的容纳空间中。图1A中示出了XYZ坐标系,其中,二次电池沿X方向具有一宽度,将X方向称为其宽度方向;沿Y方向具有一厚度,将Y方向称为其厚度方向;沿Z方向具有一高度,将Z方向称为其高度方向。
如图1B所示,该二次电池100中包括两个转接片131、132,该两个转接片131、132的主要特征都是相同的,其中一片对应于二次电池100的正极,另一片对应于二次电池100的负极。本申请以其中一个转接片为例进行说明。两个转接片在结构上具有一些差异,例如一片上具有注液孔,另一片上没有注液孔等。
如图1B所示,该电芯组件120包括四个电芯,分别是电芯121、122、123、124,每个电芯都具有一对电芯极耳,例如电芯121具有电芯极耳121a、121b,电芯122具有电芯极耳122a、122b,电芯123具有电芯极耳123a、123b,电芯124具有电芯极耳124a、124b。在每对电芯极耳中,其中一个作为正极耳,另一个作为负极耳。例如,电芯121的极耳121a是正极耳,极耳121b是负极耳。需要说明,电芯是通过极片卷绕或叠片等方式形成,该极片上具有模切出来的一个或多个正极耳结构和/或负极耳结构,正极耳是由一层或多层正极耳结构组成,负极耳是由一层或多层负极耳结构组成。
由于图1B为装配之后的二次电池的爆炸图,因此,每个电芯极耳处于弯折状态。在完成装配之后,每个电芯极耳是从转接片的极耳装配部中穿过之后再弯折,并且弯折之后的电芯极耳与转接片的上表面贴合并且导电连接。
如图1B所示,每个转接片上都包括4个极耳装配部,例如转接片131上具有极耳装配部131a、131b、131c、131d,转接片132上具有极耳装配部132a、132b、132c、132d,其中,极耳装配部131b、131c、132b、132c是第一极耳装配孔,极耳装配部131a、131d、132a、132d是侧边装配部。本申请的转接片上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第二极耳装配孔、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四种不同形式的各种组合,具体将在后文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A所示,在顶盖110上还包括极柱111、112,其中一个极柱是正极柱,另一个极柱是负极柱。例如,极柱111是正极柱,极柱112是负极柱。如图1B所示,转接片131上还包括转接片极柱133,转接片132上还包括转接片极柱134,转接片极柱133、134用于使电芯极耳与顶盖110上各自对应的极柱111、112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电池100还包括绝缘垫片140,如图1B所示,其位于转接片131、132和电芯组件120之间,起到绝缘作用。相应地,绝缘垫片140上设置了8个装配部141~148,分别对应于电芯组件120中的8个电芯极耳。绝缘垫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的同时,还有利于转接片的定位和支撑,也起到支撑电芯极耳的作用,使电芯极耳保持良好的形态,不会冗余、下沉等。
图1B所示的绝缘垫片140仅为示例,不用于限制该二次电池中的绝缘垫片的具体结构。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装配部都是装配孔,每个装配部的沿X方向的长度基本相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各个装配部的长度可以是不等的,并且每个装配部对应于至少一个电芯极耳,该装配部的位置对应于电芯极耳的位置。例如对应于图12B中所示的交错分布的极耳,绝缘垫片上的装配部的位置也是交错分布的(图12B中未示意出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转接片类似地,绝缘垫片上的装配部除装配孔外还可以包括侧边配合部,侧边配合部位于绝缘垫片的侧边,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在装配时,使极耳直接包绕该绝缘垫片的侧边配合部和转接片的侧边装配部之后向内侧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垫片同时包括侧边配合部和侧边凹入部,其中,侧边凹入部位于绝缘垫片的侧边,侧边凹入部向绝缘垫片的内部凹进,侧边凹入部用于使对应的极耳从中穿过。侧边配合部和侧边凹入部一起形成阶梯状侧边,可以与具有阶梯状侧边的转接片配合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垫片同时包括侧边配合部、侧边凹入部和装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垫片同时包括装配孔和侧边凹入部。
在图1B中,绝缘垫片140是一个整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垫片可以包括分离设置的两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绝缘垫片的周边还设置有倒扣装配结构,用于在后续装配二次电池时,与顶盖上的下塑胶倒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电池100中并不包括绝缘垫片。可以在转接片131、132的下表面设置绝缘部,例如通过粘贴的方式在该下表面粘贴一绝缘垫片,或者直接在制造转接片时采用绝缘材料形成该下表面。当转接片131、132被装配在电芯组件120的顶面S1上时,通过该绝缘部与电芯组件120绝缘。
图2A是图1A所示二次电池在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沿A2A2'线的剖视图,图2C是图2A所示结构的爆炸图。结合图2A~图2C所示,在装配过程中,8个电芯极耳首先是竖直向上依次穿过绝缘垫片140上的装配部和转接片131、132上的极耳装配部。例如,电芯极耳121a穿过装配部141和极耳装配部131a,以此类推。如图2B,转接片131与绝缘垫片140一起紧密贴合在电芯组件120的顶面S1上,电芯极耳依次从绝缘垫片140上的装配孔和转接片131上的极耳装配部穿过。在不包括绝缘垫片140的实施例中,电芯极耳直接穿过转接片131上的极耳装配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转接片大致为长方形。在图2C中标示了转接片131的四个侧边,其中,第一侧边211、第二侧边212沿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Y方向)延伸,第三侧边213、第四侧边214沿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同理,转接片132也具有相应的四个侧边。其中,转接片131的第一侧边211朝向转接片132的第一侧边221。后文所提到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第四侧边的定义都与图2C所示相同,将不再赘述。
图3是在图2A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经过折极耳步骤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转接片131、132的上表面还包括极耳连接部,用于使电芯极耳经过弯折之后与转接片131、132的上表面贴合并导电连接。电芯极耳122a、122b、123a、123b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极耳装配孔之后向内侧弯折,电芯极耳121a、121b、124a、124b分别从对应的侧边装配部包绕之后向内侧弯折。例如转接片131的上表面上包括极耳连接部311~314,分别对应于电芯极耳121a、122a、123a、124a,转接片132的上表面上包括极耳连接部315~318,分别对应于电芯极耳121b、122b、123b、124b。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弯折之后的电芯极耳焊接在极耳连接部。
结合图3,定义向内侧为在XY平面上朝向电芯组件120的顶面内部的方向,向外侧为在XY平面上朝向电芯组件120之外的方向。
图4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沿A1A1'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A和图4,在完成二次电池100的装配之后,电芯极耳121a、122a、123a、124a经过弯折之后都贴合在转接片131的上表面。转接片131的转接片极柱133与极柱111导电连接。如图4,电芯组件120的顶面S1、绝缘垫片140、转接片131在Z方向紧密连接。一些二次电池装配方案在合芯的同时还将相邻两个电芯的极耳合并,之后再对合并之后的极耳进行弯折,这种方式除了存在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问题之外,合并之后的极耳比较厚,会占据二次电池的部分高度空间。本申请内侧电芯的极耳穿过极耳装配孔之后弯折,外侧电芯的极耳穿过侧边装配部之后弯折,弯折之后的极耳在转接片131和顶盖110之间的高度空间中没有占据太多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仅是利用了转接片极柱133所造成的转接片131和顶盖110之间的空隙,并未带来额外的高度空间损耗,极大地节省了二次电池在Z方向上的空间,使得对于相同高度的二次电池来说,采用包括本申请的转接片的二次电池,其电芯组件的高度可以更高,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图1A~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包括4个电芯,不用于限制包括本申请的转接片的二次电池中的电芯数量。以下给出关于转接片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转接片都可以用于如前文所述的二次电池中,并起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实施例一的转接片上表面朝上时的爆炸图,图5C是图5A所示实施例一的转接片下表面朝上时的爆炸图。
结合图5A~5C所示,转接片500包括上表面501、下表面502和极耳装配部。实施例一中包括四个极耳装配部,并且都是第一极耳装配孔511~514,每个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于电芯组件中的一个电芯上的正极耳或负极耳,第一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一投影区域,在装配转接片和电芯组件时,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的正极耳或负极耳位于第一投影区域中。这里的竖直方向相当于图1A中的Z方向。
第一极耳装配孔是贯穿转接片500的通孔,本申请对第一极耳装配孔的大小、形状不做限制。如图5A所示,第一极耳装配孔511~514都为狭缝状的长条孔,其沿X方向的长度L1都相等,沿Y方向的宽度w1也都相等。在进行装配时,对应于第一极耳装配孔511~514的电芯极耳沿X方向的长度应小于L1,并且极耳沿Y方向的厚度应小于w1,也即使得电芯极耳位于第一投影区域中,以保证电芯极耳能够从第一极耳装配孔中穿出。
如图5A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在上表面501上设置有沉台521、522,设其相对于上表面501向下的深度为沉台深度H,第一极耳装配孔511、512位于沉台521中,第一极耳装配孔513、514位于沉台522中。在装配之后,弯折之后的电芯极耳被容纳在沉台521、522中。结合图3,其中的极耳连接部311~314都可以设置在沉台521、522中。通过设置沉台,在弯折极耳之后,不会额外增加转接片500的上表面501上的高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芯组件的顶部到顶盖之间的空间利用率。转接片5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沉台深度大于等于电芯极耳的厚度并且小于转接片的厚度。进一步地,沉台深度大于等于0.1mm。
图5A还示出了转接片500的第一中轴线C1C1',该第一中轴线C1C1'沿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转接片500上的极耳装配部以该第一中轴线C1C1'所在的竖直平面(该竖直平面平行于XZ平面)为对称而设置。
结合图5A~图5C,该转接片500上还包括转接片极柱530,转接片极柱530凸出地设置在上表面501上,转接片极柱530用于与顶盖的极柱导电连接。转接片极柱530的形状为跑道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其形状还可以是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500上还包括极柱密封部540和极柱装配沉台孔550,转接片极柱530与极柱密封部54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极柱密封部540的下表面包括转接片连接部541和焊缝台阶部542,极柱装配沉台孔550具有极柱装配沉台551,转接片连接部541和焊缝台阶部542之间具有台阶,台阶与极柱装配沉台551相配合,使极柱密封部540的下表面与极柱装配沉台孔550密封连接。通过这样的密封设计可以防止电解液通过转接片进入顶盖而腐蚀正负极的铜铝复合界面。
如图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500上还包括注液通孔552和定位孔553。注液通孔552用于通过该通孔向电芯组件中注入例如电解液。定位孔553用于在装配时各个组件之间相互对齐。如前所述,两个转接片中的一个具有注液通孔,另一个可以不设置注液通孔;两个转接片上都设置定位孔。
图5D是实施例一所示转接片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转接片500的上表面501。图5D还清楚地示出了沉台521、522所在的区域。图5E是实施例一所示转接片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转接片500的下表面502。图5E还清楚地示出了焊缝台阶部542,通过在该焊缝台阶部542进行焊接,可以使转接片极柱530与转接片500密封连接。
在该实施例一中还包括防呆倒角503,以便于区分转接片500的方向和正反。
图5F是图5D沿A3A3'线的剖视图,图5G是图5F中的区域B1的放大示意图。如图5G所示,作为极耳装配部的第一极耳装配孔511、512与上表面501和下表面502的交界处都为圆角结构50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装配孔可以仅与上表面的交界处为圆角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装配孔可以仅与下表面的交界处为圆角结构。
如图5F,假设转接片的厚度为T,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厚度的范围是:0.5mm≤T≤3mm。假设圆角结构504的圆角半径为R,则R的范围是:0.1mm≤R≤T1/2,其中,T1=T-H,T是转接片的厚度,H是沉台深度。
实施例一中关于沉台521、522、注液通孔552和定位孔553、转接片极柱530、圆角结构504等的说明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例的转接片,后文其他实施例中若附图中出现相似的结构可以参考关于实施例一的说明内容,将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沿A4A4'线的剖视图,图6C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结合图6A~图6C,该实施例的转接片6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611、612,第一极耳装配孔611、612与转接片6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交界处都为圆角结构615、616。实施例二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极柱617,但是不包括沉台。
根据实施例二,电芯极耳穿过第一极耳装配孔611、612之后,可以向二次电池的内侧或外侧弯折,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转接片600还可以包括位于侧边的侧边装配部613、614,如此,转接片600可以适用于具有2个或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针对这种转接片600,绝缘垫片的侧边上还可以包括侧边装配部,在装配二次电池时,极耳依次穿过绝缘垫片的侧边装配部和转接片600的侧边装配部之后向内侧弯折。
实施例三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7B是图7A沿A5A5'线的剖视图,图7C是实施例三的俯视图。实施例三的转接片7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711、712,第一极耳装配孔711、712与转接片7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交界处都为圆角结构715、715。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转接片700不包括转接片极柱。
转接片700还可以包括位于侧边的侧边装配部713、714,如此,转接片700可以适用于具有2个或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四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8B是图8A沿A6A6'线的剖视图,图8C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结合图8A~图8C,实施例四的转接片8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811、812和侧边装配部813、814。其中,第一极耳装配孔811、812分别位于沉台821、822的中部,侧边装配部813、814分别位于第三侧边833和第四侧边834上。第一极耳装配孔811、812与转接片8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交界处都为圆角结构,图8B中仅示例性地表示出了其中几处圆角结构815、816。侧边装配部813、814分别在第三侧边833和第四侧边834处也都为圆角结构817、818。转接片800上还包括转接片极柱830。转接片8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五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实施例四的转接片9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911、912、沉台921、922和转接片极柱930。转接片900适用于具有2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六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实施例六的转接片10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1013、1014、1015、1016和侧边装配部1011、1012、沉台1021、1022和转接片极柱1030。转接片1000适用于具有6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七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七的转接片11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1113~1118和侧边装配部1111、1112、沉台1121、1122和转接片极柱1130。与施例六相比,实施例七增加了一对第一极耳装配孔,并且转接片极柱1130的体积相对转接片极柱1030有所减小,外形相对缩窄。转接片1100适用于具有8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的第一极耳装配孔沿X方向都具有较长的长度,并且长度都相同,适于极耳宽度小于该长度的极耳。
实施例八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八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实施例八的转接片包括转接片1201、1202,以转接片1201为例,该实施例的转接片1201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和侧边装配部1211、1212、沉台1221、1222和转接片极柱1230。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四相比,实施例八中的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沿X方向的长度较短,并且都靠近第一侧边1231。图12B是一种适于与实施例八的转接片装配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2B,该电芯组件包括四个电芯,分别是电芯1241、1242、1243、1244。每个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凸出于电芯本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图12B中,假设以左侧的极耳为正极耳,则电芯极耳1211a、1212a、1213a、1214a都是正极耳,电芯极耳1211b、1212b、1213b、1214b都是负极耳。该8个电芯极耳相互交错分布。具体地,以第二中轴线C2C2'所在的竖直平面(竖直平面与XZ平面平行)为分隔面,将电芯分为两个电芯组1240a、1240b,电芯1241、1242属于电芯组1240a,电芯1243、1244属于电芯组1240b。每个电芯组中的两个电芯沿厚度方向依次邻接,每个电芯组中的各个电芯的极耳的位置各不相同,两个电芯组中的极耳的位置以第二中轴线C2C2'所在的竖直平面为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芯组对应的多个极耳装配部沿厚度方向(Y方向)的投影区域彼此之间不重叠。例如,参考图12B,电芯组1240a中的电芯极耳1211a、1211b、1213a、1213b对应的极耳装配部沿Y方向的投影区域彼此之间不重叠。当然,两个电芯组1240a、1240b中的一些电芯极耳对应的极耳装配部沿Y方向的投影区域可能是重叠的,例如极耳电芯1213b和极耳电芯1214b分别对应的极耳装配部沿Y方向的投影区域重叠。总之,极耳装配部的位置、大小都与对应的电芯极耳的位置、宽度相关。
在实施例八中,以转接片1201为例,电芯极耳1211a、1212a分别对应于侧边装配部1211、1212,电芯极耳1213a、1214a分别对应于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显然,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的长度对应于电芯极耳1213a、1214a沿X方向的长度。各个电芯极耳穿过极耳装配部之后都向内侧弯折。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的长度较短,并未延伸到电芯极耳1211a、1212a对应的沉台区域,可以使电芯极耳1211a、1212a经弯折之后到转接片极柱1230之间没有孔隙,从而降低了电芯组件的内阻,进一步降低了整个二次电池的内阻,提高了电池性能。
结合图12A,根据极耳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装配孔1213、1214可以是靠近第二侧边1232。
针对具有交错极耳的电芯组件,以下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列出几种其他的实施例。
实施例九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九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实施例九的转接片13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1311、1312、1313、1314,沉台1321、1322和转接片极柱1330。其中第一极耳装配孔1311、1314位于两侧,长度较长,第一极耳装配孔1312、1313位于内侧,长度较短,第一极耳装配孔1311、1314和第一极耳装配孔1312、1313对应的电芯极耳相互交错分布。实施例九的转接片1300还包括转接片极柱1330。转接片13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具有沿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极耳装配孔在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开口,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十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实施例九的转接片14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411、1412和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沉台1421、1422和转接片极柱1430。其中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位于内侧,长度较短,并且,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在第一侧边1440上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441、1442,因此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实际上具有一端打开的凹槽形状。根据这样的设计,使电芯极耳更加容易穿过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简化了装配工艺。转接片14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与实施例九类似地,侧边装配部1411、1412和第一极耳装配孔1413、1414对应的电芯极耳相互交错分布。实施例十的转接片1400还包括转接片极柱1430。
需要说明,第一侧边1440可以不是直边,而是如图14所示的具有一定折线的边。为了便于极耳的插入,第一开口1441、1442具有圆弧外形。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的转接片中有的仅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有的仅包括侧边装配部,有的同时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和侧边装配部。
实施例十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装配部还包括侧边凹进部,侧边凹进部位于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侧边凹进部向转接片的内部凹进,侧边凹进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向转接片的内部弯折。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转接片15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511、1512和侧边凹进部1513、1514,其中,侧边装配部1511和侧边凹进部1513位于第三侧边1543,侧边装配部1512和侧边凹进部1514位于第四侧边1544。在该实施例中,侧边装配部1511和侧边装配部1512的长度相等,侧边凹进部1513和侧边凹进部1514的长度相等、凹进程度相等。转接片1500上还包括沉台1521、1522,转接片极柱1530。转接片15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与实施例九类似地,侧边装配部1511、1512和侧边凹进部1513、1514对应的电芯极耳相互交错分布。根据实施例十一的转接片上的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相互配合,使得电芯极耳分别从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包绕之后弯折,并分别与沉台1521、1522相互贴合。实施例十一的这种设计使得电芯极耳更加容易弯折至转接片1500的上表面,进一步简化了极耳装配工艺。
根据实施例十一,一个侧边装配部和一个侧边凹进部依次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阶梯状结构从第二侧边1542到第一侧边1541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根据图15可以想象,在该转接片1500所对应的电芯组件中,内侧电芯的电芯极耳更靠近第一中轴线C1C1',外侧电芯的电芯极耳更远离第一中轴线C1C1'。
基于实施例十一,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阶梯状结构从第一侧边1541到第二侧边1542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转接片所对应的电芯组件中,内侧电芯的电芯极耳更远离第一中轴线C1C1',外侧电芯的电芯极耳更靠近第一中轴线C1C1'。
针对实施例十一的转接片1500,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垫片同时包括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从而形成阶梯状侧边,与具有阶梯状侧边的转接片配合使用。
实施例十二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转接片16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611、1612和侧边凹进部1613、1614。转接片1600的上表面为一平面,没有沉台结构。转接片1600上还包括转接片极柱1630。转接片16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三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三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转接片17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711、1712和侧边凹进部1713、1714。转接片1700还包括沉台1721、1722,该实施例的转接片1700不包括转接片极柱。转接片17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四
图18A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四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18B是实施例十四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18A,转接片18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811、1812和侧边凹进部1813、1814、1815、1816。转接片1800还包括沉台1821、1822和转接片极柱1830。一个侧边装配部和2个侧边凹进部依次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阶梯状结构从第二侧边1842到第一侧边1841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结合图18B,转接片1800分别用于3对交错分布的电芯极耳的转接。转接片1800适用于具有6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四的转接片都适合用于极耳交错分布的电芯组件。其中,实施例十一至实施例十四都包括侧边凹进部,相比于实施例八至实施例十,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有利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装配效率。
实施例十五
在实施例十五中,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二极耳装配孔,第二极耳装配孔对应于电芯组件中相邻的两个电芯上的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第二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二投影区域,在装配转接片和电芯组件时,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位于第二投影区域中。
图19A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图19B是一种适于与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装配的电芯组件的示意图,图19C是实施例十五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完成折极耳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9D是图19C沿A7A7'线的剖视图。如图19A示出了两个转接片1901、1902。以其中的一个转接片1901为例,该转接片1901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1911、19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该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对应于两个电芯极耳1913a、1914a,在弯折的步骤中,两组电芯极耳1913a、1914a分别朝相反的方向弯折。如图19D所示,电芯极耳1913a、1914a都是朝向电芯组件的外侧弯折。如图19C,电芯极耳1913a、1914a穿过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并弯折之后,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中间还剩余一定的空间,电芯极耳1913a、1914a在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中相互不接触。如图19C和图19D,电芯极耳1911a、1912a分别包绕侧边装配部1911、1912之后向内侧弯折。
如图19A,转接片1901具有第一中轴线C1C1',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位于第一中轴线C1C1'上,并且第二极耳装配孔1920以第一中轴线C1C1'所在的竖直平面为对称。在后续的实施例十六至实施例二十二中,该实施例的转接片的第一中轴线C1C1'都位于第二极耳装配孔的位置上,并且第二极耳装配孔以第一中轴线C1C1'所在的竖直平面为对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极耳装配孔的位置可以在转接片上的任意位置。
实施例十六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六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0,该转接片20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2011、20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020,以及沉台2021、2022和转接片极柱2030。转接片20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七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七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1,该转接片21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111、21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120,以及沉台2121、2122和转接片极柱2130。转接片21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八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十八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2,该转接片22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211、22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220,以及转接片极柱2230。该转接片2200的上表面为一平面,不包括沉台。转接片22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十九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九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3,该转接片23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311、23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320,以及沉台2321、2322和转接片极柱2330。该第二极耳装配孔2320在第一侧边2341具有第二开口2320a。转接片23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二十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4,该转接片2400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411、2412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420,以及沉台2421、2422。该第二极耳装配孔2420在第一侧边2441具有第二开口2420a。该转接片2400不包括转接片极柱。转接片2400适用于具有4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二十一
图25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一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5A,该转接片2501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511、2512、侧边凹进部2513、2514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520,以及沉台2521、2522和转接片极柱2530。该第二极耳装配孔2520在第一侧边2541具有第二开口2520a。图25B是实施例二十一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5A和图25B,2个电芯极耳从第二极耳装配孔2520穿出并向外侧弯折,2个电芯极耳分别从侧边凹进部2513、2514穿出并向内弯折,2个电芯极耳分别从侧边装配部2511、2512穿出并向内弯折。实施例二十一的转接片2501适用于包括6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实施例二十二
图26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十二的转接片的示意图。如图26A,该转接片2601的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2611、2612、第一极耳装配孔2613、2614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620,以及沉台2621、2622和转接片极柱2630。第一极耳装配孔2613、2614在第一侧边2641分别具有第一开口2613a、2614a,第二极耳装配孔2620在第一侧边2641具有第二开口2620a。图26B是实施例二十二的转接片和电芯组件装配并弯折极耳之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6A和图26B,2个电芯极耳从第二极耳装配孔2620穿出并向外侧弯折,2个电芯极耳分别从第一极耳装配孔2613、2614穿出并向内弯折,2个电芯极耳分别从侧边装配部2611、2612穿出并向内弯折。实施例二十二的转接片2601适用于包括6个电芯的电芯组件。
比较图26A中的第一极耳装配孔2613、2614和第二极耳装配孔2620,两种装配孔沿X方向的长度几乎相同,第二极耳装配孔2620沿Y方向的宽度略大于第一极耳装配孔2613、2614沿Y方向的宽度。
需要说明,电芯的数量越多,电芯组件沿Y方向的厚度越厚,则对应的转接片沿Y方向的宽度也越宽。
实施例十五至实施例二十二中都设置了第二极耳装配孔,对应于相邻的2个正极耳或2个负极耳,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穿极耳的步骤,简化二次电池的装配工艺。
以上并未穷举本申请的转接片中的转接片的全部变化例。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Claims (17)

1.一种二次电池的转接片,所述二次电池包括顶盖和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极耳装配部,在装配所述二次电池时,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顶盖,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电芯组件,所述极耳装配部与所述电芯组件上的电芯极耳对应,所述极耳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弯折,以使所述电芯极耳与所述上表面贴合并且导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第一极耳装配孔和/或第二极耳装配孔,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于所述电芯组件中的一个所述电芯上的正极耳或负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一投影区域,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对应的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位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中;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对应于所述电芯组件中相邻的两个电芯上的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沿竖直方向具有第二投影区域,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所述两个正极耳或两个负极耳都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极耳装配孔在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开口,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在所述第一侧边具有第二开口,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具有第一中轴线,所述第一中轴线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位于所述第一中轴线上,并且所述第二极耳装配孔以所述第一中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为对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芯组,所述至少两个电芯组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邻接;每个电芯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电芯,每个电芯组中的所述至少两个电芯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邻接;每个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每个电芯组中的各个电芯的极耳的位置各不相同,每个电芯组对应的多个所述极耳装配部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投影区域彼此之间不重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所述侧边凹进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凹进部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凹进,所述侧边凹进部用于使对应的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或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装配部用于使对应的电芯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所述侧边凹进部位于所述转接片的第三侧边和/或第四侧边,所述侧边凹进部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凹进,所述侧边凹进部用于使对应的极耳从中穿过并向所述转接片的内部弯折。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包括两个所述转接片,每个所述转接片具有沿所述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在装配所述转接片和所述电芯组件时,每片转接片的所述第一侧边朝向另一片转接片的第一侧边;所述极耳装配部包括侧边装配部和多个侧边凹进部,所述侧边装配部和所述多个侧边凹进部依次连接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从所述第二侧边到所述第一侧边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或所述阶梯状结构从所述第一侧边到所述第二侧边依次向转接片的内部缩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沉台,所述沉台相对于所述上表面具有沉台深度,所述极耳装配部位于所述沉台中,所述沉台用于容纳弯折之后的电芯极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极耳的厚度并且小于所述转接片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深度大于等于0.1mm。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装配部与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下表面的交界处为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的圆角半径R的范围是:0.1mm≤R≤T1/2,其中,T1=T-H,T是所述转接片的厚度,H是所述沉台深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的厚度T的范围是:0.5mm≤T≤3m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片极柱,所述转接片极柱凸出地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转接片极柱用于与所述顶盖的极柱导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柱密封部和极柱装配沉台孔,所述转接片极柱与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下表面包括转接片连接部和焊缝台阶部,所述极柱装配沉台孔具有极柱装配沉台,所述转接片连接部和所述焊缝台阶部之间具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极柱装配沉台相配合,使所述极柱密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极柱装配沉台孔密封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极柱的形状为跑道形、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CN202211402811.5A 2022-05-25 2022-11-10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Active CN115458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2811.5A CN115458872B (zh) 2022-11-10 2022-11-10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PCT/CN2022/134817 WO2023226343A1 (zh) 2022-05-25 2022-11-28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装配方法
EP22275169.5A EP4283730A3 (en) 2022-05-25 2022-12-29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y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JP2023006048A JP2023174493A (ja) 2022-05-25 2023-01-18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組立方法
US18/099,197 US20230411799A1 (en) 2022-05-25 2023-01-19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y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2811.5A CN115458872B (zh) 2022-11-10 2022-11-10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8872A true CN115458872A (zh) 2022-12-09
CN115458872B CN115458872B (zh) 2023-03-31

Family

ID=84295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2811.5A Active CN115458872B (zh) 2022-05-25 2022-11-10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8872B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985177U (zh) * 2016-09-09 2017-02-22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焊接结构
CN106972144A (zh) * 2016-01-14 2017-07-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7409580U (zh) * 2017-09-29 2018-05-2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电芯的连接结构
CN207441841U (zh) * 2017-11-09 2018-06-01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连接片
CN208819970U (zh) * 2018-10-26 2019-05-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9786060U (zh) * 2019-04-25 2019-12-13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盖板组件和电池
US20200243896A1 (en) * 2019-01-30 2020-07-3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CN212625963U (zh) * 2020-08-31 2021-02-26 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CN213601987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WO2021228164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路华置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耳及使用该极耳的电池结构
CN113921995A (zh) * 2021-10-13 2022-01-11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CN113964370A (zh) * 2021-09-28 2022-01-21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组结构的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16120639U (zh) * 2021-07-31 2022-03-22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电芯及电池
CN216145653U (zh) * 2021-02-08 2022-03-2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组件及电池
US20220115748A1 (en) * 2020-03-18 2022-04-14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for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CN114512748A (zh) * 2020-10-26 2022-05-17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极耳顶盖组件及全极耳电池
CN216563453U (zh) * 2021-12-29 2022-05-17 珠海冠宇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和电池
CN216648449U (zh) * 2021-09-18 2022-05-3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
CN114792869A (zh) * 2022-03-21 2022-07-26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极耳、电池和电池模组
CN114824675A (zh) * 2022-05-20 2022-07-29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转接片及其焊接方法
CN217507591U (zh) * 2022-04-07 2022-09-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217562767U (zh) * 2022-05-25 2022-10-11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装配结构和二次电池
CN217656030U (zh) * 2022-07-01 2022-10-2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144A (zh) * 2016-01-14 2017-07-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205985177U (zh) * 2016-09-09 2017-02-22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焊接结构
CN207409580U (zh) * 2017-09-29 2018-05-2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与电芯的连接结构
CN207441841U (zh) * 2017-11-09 2018-06-01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连接片
CN208819970U (zh) * 2018-10-26 2019-05-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US20200243896A1 (en) * 2019-01-30 2020-07-3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CN209786060U (zh) * 2019-04-25 2019-12-13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的转接结构、盖板组件和电池
US20220115748A1 (en) * 2020-03-18 2022-04-14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for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WO2021228164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路华置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耳及使用该极耳的电池结构
CN212625963U (zh) * 2020-08-31 2021-02-26 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CN213601987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CN114512748A (zh) * 2020-10-26 2022-05-17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极耳顶盖组件及全极耳电池
CN216145653U (zh) * 2021-02-08 2022-03-2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6120639U (zh) * 2021-07-31 2022-03-22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片、电芯及电池
CN216648449U (zh) * 2021-09-18 2022-05-3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
CN113964370A (zh) * 2021-09-28 2022-01-21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组结构的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113921995A (zh) * 2021-10-13 2022-01-11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CN216563453U (zh) * 2021-12-29 2022-05-17 珠海冠宇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和电池
CN114792869A (zh) * 2022-03-21 2022-07-26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极耳、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7507591U (zh) * 2022-04-07 2022-09-2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4824675A (zh) * 2022-05-20 2022-07-29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转接片及其焊接方法
CN217562767U (zh) * 2022-05-25 2022-10-11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装配结构和二次电池
CN217656030U (zh) * 2022-07-01 2022-10-2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8872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4787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850226U (zh) 电池组
CN21685025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85025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562767U (zh) 一种二次电池装配结构和二次电池
CN21685009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4797496U (zh) 一种极片组件、电芯以及电池
KR20180097087A (ko) 대칭형 멀티탭을 갖는 이차 전지
CN115458872B (zh)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14464961B (zh)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CN21708677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788717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08680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5342882U (zh) 一种叠片型锂电池
CN218783189U (zh) 二次电池
CN21708682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9801214U (zh) 棱柱电池
CN21708668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209236U (zh) 电池及电池包
CN115579592B (zh) 二次电池
CN218731658U (zh) 四棱柱型电池
CN219286616U (zh)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457789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6750227U (zh)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79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