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6828U - 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6828U CN217086828U CN202220951872.6U CN202220951872U CN217086828U CN 217086828 U CN217086828 U CN 217086828U CN 202220951872 U CN202220951872 U CN 202220951872U CN 217086828 U CN217086828 U CN 2170868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potential
- electric potential
- protrusion
- collecting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凹陷和电位采集凸起,凹陷用于容纳电位采集凸起,或者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电位采集凸起可以用于连接电压采集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的电压采集连接,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凹陷,而凹陷可以用于容纳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或者,凹陷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也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在电池成组使用时,为了实时监测电池的运行状态,需要通过电路板进行电压采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凹陷和电位采集凸起,凹陷用于容纳电位采集凸起,或者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凹陷和电位采集凸起,电位采集凸起可以用于连接电压采集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的电压采集连接,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凹陷,而凹陷可以用于容纳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或者,凹陷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也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上设置有凹陷和电位采集凸起,电位采集凸起可以用于连接电压采集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的电压采集连接,以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凹陷,而凹陷可以用于容纳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或者,凹陷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也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汇流排;10、电池壳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凹陷;14、电位采集凸起;141、加强部;142、凹槽;15、注液孔;20、极柱组件;21、连接表面;22、端子;221、支撑部;222、连接部;23、极柱;24、容纳槽;30、绝缘件;31、主体部;32、定位部;40、密封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凹陷13用于容纳电位采集凸起14,或者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用于连接电压采集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的电压采集连接,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凹陷13,而凹陷13可以用于容纳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电位采集凸起14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或者,凹陷13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也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电位采集凸起14,即电池壳体10可以作为电池的一个电位采集结构,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电芯的一个极耳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例如,电芯的正极极耳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而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极柱组件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分别作为电池的两个电位采集结构,以此用于采集电池的电压。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电位采集凸起14,从而可以方便电压采集结构与电位采集凸起14形成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极柱结构,极柱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结构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能够作为电池的一个电位采集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可以包括两个极柱结构,其中一个极柱结构包括正极极柱,另一个极柱结构包括负极极柱,而正极极柱可以与电池壳体10形成电连接,此时,电池壳体10和负极极柱可以作为电池的两个电位采集点,以此方便后续电路板用于采集电池的电压。正极极柱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时,则负极极柱与电池壳体10绝缘设置,相应的,负极极柱与电池壳体10电连接时,则正极极柱与电池壳体10绝缘设置。对于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结构电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结构可以直接电连接,或者,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结构可以通过其他导电结构进行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结构包括:极柱组件20,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且极柱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绝缘件30,绝缘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电池壳体10可以与极柱组件20电连接,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20通过其他导电结构进行电连接,对于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20电连接的方式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设置,以此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可靠连接。
在一个实施中,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且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绝缘件30的设置,并且使得绝缘件30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从而能够使得绝缘件30实现对极柱组件20的固定,而由于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能够使得极柱组件20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能够与电池壳体1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来保证极柱组件20稳定地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此时,极柱组件20的横截面积可以适当减小,以此节约成本,并且可以减轻重量。
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电芯设置在电池壳体10内,极柱组件20与电芯电连接,极柱组件2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电池壳体10内,从而方便极柱组件20与电芯电连接,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极柱组件20的全部位于电池壳体10外。极柱组件20与电芯可以通过转接片进行连接,或者,极柱组件20与电芯可以直接进行连接。
具体的,电芯可以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相反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电池也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相反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电池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第二壳体件与第一壳体件相连接,以形成容纳空间,电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从而保证对电芯的可靠密封。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可以均形成有空间,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对接后,电芯位于两个空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其中,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具有的空间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不作限定。第一壳体件可以为平板,第二壳体件形成有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件30可以是注塑件,绝缘件30可以是由塑料制备而成,绝缘件30也可以是由橡胶制备而成。对于绝缘件30的相关材料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不大于0.1mm,在保证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可靠连接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能够对汇流排1提供足够的固定支撑,以此保证汇流排1的稳定性。
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可以焊接,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不大于0.1mm,使得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不会产生虚焊,提高焊接质量,并且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提供固定支撑部,保证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可以等于0.01mm、0.02mm、0.03mm、0.05mm、0.08mm、0.09mm、0.095mm或者0.1mm等等。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从而可以使得连接表面21位于绝缘件30的外侧,以此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形成可靠接触,从而保证后续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焊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之间具有夹角,即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之间具有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从而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从而可以在电池进行成组时,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连接,避免汇流排1占用过大电池成组空间,以此保证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可以垂直于多个电池成组时的堆叠方向。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此处重在突出不考虑制造误差,安装误差时,连接表面21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相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极柱组件20设置有容纳槽24,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4内,不仅可以减小极柱组件20的体积,且可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稳定地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
容纳槽24可以是一个凹陷,例如,在极柱组件20朝向电池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而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4内,或者在极柱组件20背离电池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凹陷,而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4内。容纳槽24可以是一个缺口,如图3所示,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4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容纳槽24的具体结构形式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保证可以减少极柱组件20的体积,且可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稳定性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20之间,在保证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20之间可靠绝缘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通过绝缘件30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来保证极柱组件20稳定地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件30的全部可以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绝缘件30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从而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的可靠连接,并且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与极柱组件20之间,从而可以使得绝缘件30能够可靠与电池壳体10相连接,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稳定地连接于电池壳体10,从而避免极柱组件2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位置调整,以此保证电池的使用性能。进一步的,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极柱组件20的容纳槽24内,不仅可以减小极柱组件20的体积,且可以进一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非包围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设置,在保证绝缘件30可靠连接极柱组件20的基础上,可以避免绝缘件30体积较大的问题,从而来整体减低电池的重量。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绝缘件30覆盖了极柱组件20的大部分外边缘,从而来保证绝缘件30可靠连接极柱组件20,而部分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具体的,极柱组件20的顶端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绝缘件30覆盖连接表面21的部分外边缘,即连接表面21的部分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连接表面21的长度方向上,绝缘件30至少覆盖极柱组件20的相对两端,从而可以使得连接表面21的上下两端均具有绝缘件30,不仅可以实现对连接表面21的可靠保护,而在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形成连接时,连接表面21上下两端的绝缘件30还可以实现对汇流排1的定位。
连接表面21的长度方向可以认为是第一表面11的宽度方向,进一步的,极柱组件20的连接部222的上下两端覆盖有绝缘件30,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绝缘件30包括:主体部31,主体部31的至少部分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定位部32,定位部32与连接表面21之间具有夹角,以用于与汇流排1限位接触,从而方便汇流排1在连接过程中实现定位,以此方便汇流排1的连接,提高汇流排1的连接效率。定位部32可以与电池壳体10相连接,以此提高绝缘件30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汇流排1的一个表面与连接表面21相连接,从而保证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的可靠电连接,而汇流排1的另一个表面与定位部32相连接,从而方便汇流排1在连接过程中实现定位,以此保证汇流排1的一个表面与连接表面21具有可靠的接触位置,从而能够保证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之间具有可靠的接触表面,以此保证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的过流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32基本垂直于连接表面21,定位部32基本平行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即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不仅方便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且能够保证汇流排1与绝缘件30之间的可靠定位,从而提高汇流排1的组装效率。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定位部32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上,定位部32与汇流排1相接触的表面平行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而连接表面21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从而可以使得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接触的一个表面和与绝缘件30接触的另一个表面相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极柱组件20包括:端子22,端子22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绝缘件30至少部分覆盖端子22的外边缘,端子22包括连接表面21;极柱23,极柱23连接于端子22,极柱23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内侧。绝缘件30覆盖端子22的外边缘可以保证对极柱组件20的可靠固定,而连接于端子22的极柱23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内侧,从而方便极柱23实现与电芯的电连接。
极柱23可以是至少两个,结合图3所示,极柱23可以是两个,两个极柱23间隔地设置于端子22上,而端子22设置有容纳槽24,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24内,从而保证绝缘件30可靠固定端子22。极柱23可以实现电池壳体10与端子22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端子22包括:支撑部221,支撑部221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极柱23连接于支撑部221;连接部222,连接部222连接于支撑部221,连接部222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连接部222包括连接表面21;其中,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支撑部221能够可靠固定于电池壳体10上,而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可以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部222的可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即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大于0小于180度的夹角。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可以基本垂直,绝缘件30包覆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的外边缘,而定位部32和支撑部221分别位于连接部222的两侧,如图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即电池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极柱组件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绝缘件30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且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从而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具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为电池壳体10的大表面,而四个第二表面12为电池壳体10的小表面,四个第二表面12包括两对小表面,即沿电池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对小表面,和沿电池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小表面,且第一对小表面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对小表面的面积,但均小于大表面的面积。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20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电芯的极耳也为两个,两个极耳分别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柱组件和正极耳相连接,负极柱组件和负极耳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电池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凹陷13,凹陷13可以为两个,两个凹陷13可以与两个极柱组件20分别位于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此时,电池成组时,另一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可以收纳于凹陷13内,以此增加电池组的能量密度。相应的,凹陷13可以同时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
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于电池壳体10的端部,以此方便连接,且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长度空间。两个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表面上,或者,两个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两个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即在忽略加工制造的误差等,电池壳体10可以是矩形体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池的极柱组件20和电位采集凸起14同时可以设置在该电池的凹陷13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和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分别位于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极柱组件20和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分别位于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设置在该电池的凹陷13内,如图2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极柱组件20与电位采集凸起14相邻设置;其中,极柱组件20与电位采集凸起14位于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表面上,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的端部,电位采集凸起14设置于电池壳体10的拐角区域,从而可以避免极柱组件20与电位采集凸起14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后续连接汇流排以及电压采集结构时形成干涉等问题。
电位采集凸起14设置于电池壳体10的拐角区域,结合图3所示,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1的拐角区域,即第一表面1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转角位置处,从而可以方便后续电压采集结构与电位采集凸起14形成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位采集凸起14位于凹陷13所在范围之外,电位采集凸起14设置于电池壳体10背离凹陷13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得凹陷13能够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而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也可以用于容纳在第三个电池的凹陷内,从而提高电池成组时的空间利用率,以节约电池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陷13沿着电池壳体10设置电位采集凸起14的表面上的投影与电位采集凸起14至少部分相重合,即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在电池壳体10上的正投影分别为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至少部分相重合,在两个电池成组时,保证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收纳于另一个电池的凹陷13内,且还可以使得两个电池相对齐,从而方便电池的成组,并提供电池成组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的至少部分与电位采集凸起14一体式设置,不仅结构简单,且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可以高效形成电位采集凸起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位采集凸起14为中空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电位采集凸起14重量较大的问题,以此整体降低电池的重量。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是在电池壳体10上通过冲压工艺形成的一个凸起结构,加工简单,且一体式设置的连接质量也好,并且可以保证电位采集凸起14为中空结构。电位采集凸起14为中空结构,也可以避免后续电位采集凸起14与电压采集结构进行焊接时,电位采集凸起14被焊穿,从而提高电位采集凸起14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与电位采集凸起14分体式设置,以此根据电位采集凸起14后续的连接位置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电池壳体10成型完成后进行电位采集凸起14的设置,并且电位采集凸起14也可以用于其他功能,例如用于封堵某些通孔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与电位采集凸起14焊接,以此保证电位采集凸起14稳定地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并且焊接工艺也相对简单,能够保证电位采集凸起14快速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位采集凸起14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与电池壳体10上,例如,电位采集凸起14卡接于电池壳体10上,或者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通过导电胶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电位采集凸起14为金属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注液孔15,电位采集凸起14密封注液孔15,从而可以使得电位采集凸起14在作为电压采集凸起的基础上,可以用于密封注液孔15,以此扩展电位采集凸起14的使用范围。
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5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壳体10内部之后,可以将电位采集凸起14焊接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实现对注液孔15的密封,并且不会影响到电位采集凸起14后续作为电压采集结构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电位采集凸起14朝向注液孔15的一侧形成有加强部141,以在电位采集凸起14背离注液孔15的另一侧形成凹槽142,加强部141可以用于密封注液孔15,从而提高对注液孔15的密封性能,并且凹槽142和加强部141可以采用冲压工艺形成,以此提高结构成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孔15可以仅通过电位采集凸起14进行密封,即通过将电位采集凸起14焊接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实现对注液孔15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部141穿设于注液孔15内,以密封注液孔15,即加强部141可以凸出电位采集凸起14的端面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加强部141能够插入到注液孔15内,以此进一步提高电位采集凸起14对注液孔15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电池还包括密封钉40,密封钉40设置于注液孔15内,加强部141与密封钉40抵接,从而可以将密封钉40稳定地挤压在注液孔15内,并且结合电位采集凸起14对注液孔15的密封,以此提高对注液孔15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位采集凸起14背离电池壳体10的一端包括绝缘部,从而可以避免电池成组时,电位采集凸起14与另一个电池之间形成电连接。
绝缘部可以是绝缘套,例如塑料套,橡胶套等结构,或者,绝缘部可以是涂层,如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等陶瓷材料形成的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电位采集凸起14,电池壳体10的两端端部可以均设置有电位采集凸起14,以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位采集凸起14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电位采集凸起14可以用于连接电压采集结构,从而方便电池的电压采集连接,以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通过设置有凹陷13,而凹陷13可以用于容纳该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电位采集凸起14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或者,凹陷13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也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避免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占用堆叠空间,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表面11;其中,相邻两个电池的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用于收纳于另一个电池的凹陷13内,从而可以避免电位采集凸起14与另一个电池形成电连接,并且可以提高电池成组是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汇流排1连接两个相邻电池的两个极柱组件20,如图1所示。各个电池依次设置,进一步的,相邻电池的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电池的堆叠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11。
汇流排1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极柱组件20的连接表面21略平行于电池的端面,以与汇流排1相连接,即连接表面21可以平行于电池的一个第二表面12,不仅方便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形成连接,且空间利用率也较高。汇流排1可以大致为U型结构,以此方便实现与两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的连接,如图2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包括:主体部31和定位部32,汇流排1与定位部32限位接触,从而方便汇流排1在连接过程中实现定位,以此方便汇流排1的连接,提高汇流排1的连接效率,并且定位部32可以提高绝缘件30与电池壳体10的连接稳定性。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箱体,多个电池可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和电位采集凸起(14),所述凹陷(13)用于容纳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或者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位于所述凹陷(13)所在范围之外,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背离所述凹陷(13)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13)和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在所述电池壳体(10)上的正投影分别为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部分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一体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为中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分体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注液孔(15),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密封所述注液孔(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朝向所述注液孔(15)的一侧形成有加强部(141),以在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背离所述注液孔(15)的另一侧形成凹槽(1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41)穿设于所述注液孔(15)内,以密封所述注液孔(15);
或,所述电池还包括密封钉(40),所述密封钉(40)设置于所述注液孔(15)内,所述加强部(141)与所述密封钉(40)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背离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一端包括绝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极柱组件(20),所述极柱组件(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所述极柱组件(20)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相邻设置;
其中,所述极柱组件(20)与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表面上,所述极柱组件(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端部。
12.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所述凹陷(13)和所述电位采集凸起(1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表面(11);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的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一个所述电池的电位采集凸起(14)用于收纳于另一个所述电池的凹陷(13)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51872.6U CN217086828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电池及电池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51872.6U CN217086828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电池及电池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6828U true CN217086828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0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51872.6U Active CN217086828U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电池及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68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9256A1 (zh) * | 2022-11-25 | 2024-05-30 | 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
2022
- 2022-04-22 CN CN202220951872.6U patent/CN2170868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9256A1 (zh) * | 2022-11-25 | 2024-05-30 | 珠海冠宇电源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50226U (zh) | 电池组 | |
WO2020215919A1 (zh) | 电池单元和电池模组 | |
CN216850253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85025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US20230335867A1 (en) | Battery, battery assembly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 |
CN115411462A (zh) | 电池 | |
CN217086828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5377620A (zh) | 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 | |
CN114639926A (zh) |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7086806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683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476835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681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980824U (zh) | 电池 | |
CN218731628U (zh) | 电池 | |
KR20180093330A (ko) | 전극단자 접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팩 | |
CN21593370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239531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5771456U (zh) |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 |
CN21708681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4725477A (zh) |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7086805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813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771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3328209A (zh) | 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的错位电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