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7789U - 电池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7789U
CN219457789U CN202320171081.6U CN202320171081U CN219457789U CN 219457789 U CN219457789 U CN 219457789U CN 202320171081 U CN202320171081 U CN 202320171081U CN 219457789 U CN219457789 U CN 219457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ole
cell
fa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10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亮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10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7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7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7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电池本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所述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侧面的面积,所述端面靠近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所述电池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所述电连接端;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于第一端面的极柱安装区;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于第二端面的极柱安装区,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能够提升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及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动车辆的使用日益广泛。在电动车辆中往往设置有电池装置,电池装置中包括有多个电池,电池装置中的多个电池需要通过汇流排等器件实现电连接。在电连接多个电池时往往是将电池的极柱连接,相关技术中电池的两个极柱分别设于电池的两端,导致多个电池电连接时操作较为复杂,不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装置,进而至少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所述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侧面的面积,所述端面靠近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所述电池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所述电连接端;
第一极柱组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于第一端面的极柱安装区;
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于第二端面的极柱安装区,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电池本体包括端面和侧面,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设于第一端面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设于第二端面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主体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在电池中,电池本体包括端面和侧面,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设于第一端面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设于第二端面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和第二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主体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电池100,如图1所示,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0、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电池本体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端面靠近电池本体10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电池本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电连接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的极柱安装区;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的极柱安装区,第一端面11为电池本体10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第二端面12为电池本体10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0、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电池本体10包括端面和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设置于电池本体1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电池本体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端面靠近电池本体10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端为电池本体10沿长度方向两端中的一端。
在电池成组时,多个电池顺序堆叠,并且相邻的电池的端面相对。因此为了避免成组时极柱组件影响电池的堆叠,可以在电池本体10上设置凹陷部,通过凹陷部容置极柱组件。也即是,第一端面11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01,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凹陷部101;第二端面12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2,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凹陷部102。
其中,第一凹陷部101贯穿电池本体10电连接端所在的侧面13;第二凹陷部102贯穿电池本体10电连接端所在的侧面13。并且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二凹陷部102对称设置。
电池本体10的多个侧面13可以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侧面的长度小于第二侧面的长度。也即是第二侧面为电池本体10沿长度方向的侧面13。电池本体10的一个第一侧侧面为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端。
示例的,第一凹陷部101可以通过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形成,第一底壁和第一端面11平行,第一侧壁和第一端面11垂直。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可以从电池本体10的一个第二侧面延伸至另一个第二侧面,并且第一底壁从电池本体10的内部延伸至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端。第二凹陷部102可以通过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形成,第二底壁和第二端面12平行,第二侧壁和第二端面12垂直。第二侧壁和第二底壁可以从电池本体10的一个第二侧面延伸至另一个第二侧面,并且第二底壁从电池本体10的内部延伸至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端。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之间具有间隔,也即是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二凹陷部102不连通。
如图2所示,电池本体10可以包括电芯组件120和壳体110,壳体110具有容置腔,电芯组件120设于容置腔,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分别设于壳体110的两侧,并且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分别和电芯组件120电连接。
其中,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第一壳体件111上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壳体件112上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二壳体110的开口和第一壳体111的开口相对,并且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焊接;第一壳体件111远离第二壳体件112的一面为第一端面11,第二壳体件112远离第一壳体件111的一面为第二端面12。
第一壳体件111可以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一边框,第一边框和第一面板连接,在第一面板上形成第一子容置腔,第一子容置腔远离第一面板的一端开口。第一凸缘设置于第一边框远离第一面板的一端。示例的,第一边框垂直于第一面板,第一凸缘垂直于第一边框,并且第一凸缘向外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件111可以是一体成型式结构(也即是第一面板、第一边框和第一凸缘为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一壳体件111通过冲压或者铸造等方式成型。或者第一壳体件111也可以是分体成型结构,比如,第一面板、第一边框和第一凸缘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在第一壳体件111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01,第一凹陷部101位于第一面板并且第一凹陷部101贯穿第一边框的一个短边。第一凹陷部101由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组成,第一侧壁和第一底壁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一面板平行,第一侧壁和第一面板垂直。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壳体件111上的第一凹陷部101。
第二壳体件112可以包括第二面板和第二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二面板连接,在第二面板上形成第二子容置腔,第二子容置腔远离第二面板的一端开口。第二凸缘设置于第二边框远离第二面板的一端。示例的,第二边框垂直于第二面板,第二凸缘垂直于第二边框,并且第二凸缘向外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件112可以是一体成型式结构(也即是第二面板、第二边框和第二凸缘为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二壳体件112通过冲压或者铸造等方式成型。或者第二壳体件112也可以是分体成型结构,比如,第二面板、第二边框和第二凸缘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在第二壳体件112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2,第二凹陷部102位于第二面板并且第二凹陷部102贯穿第二边框的一个短边。第二凹陷部102由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组成,第二侧壁和第二底壁连接,第二底壁和第二面板平行,第二侧壁和第二面板垂直。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壳体件112上的第二凹陷部102。
电芯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腔内,并且电芯组件120分别和第一极柱组件21及第二极柱组件22电连接。在第一壳体111上设置有通孔,第一极柱组件21穿设于该通孔内,并且第一极柱组件21位于壳体110内的部分和电芯组件120连接。在第二壳体110上设置有通孔,第二极柱组件22穿设于该通孔内,并且第二极柱组件22位于壳体110内的部分和电芯组件120连接。
示例的,第一壳体件111上的通孔设于第一凹陷部101的第一底壁,第二壳体件112上的通孔设于第二凹陷部102的第二底壁。第一极柱组件21可以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设于第一极柱和第一壳体件111之间,以实现第一极柱和第一壳体件111的绝缘。比如,第一绝缘件可以设于第一凹陷部101的通孔内。第二极柱组件22可以包括第二极柱和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设于第二极柱和第二壳体件112之间,以实现第二极柱和第二壳体件112的绝缘。比如,第二绝缘件可以设于第二凹陷部102的通孔内。
在本公开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电芯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第一电芯1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件111;第二电芯122位于第一电芯121远离第一壳体111的一侧,并且第二电芯12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件112。
其中,第一电芯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电芯121的第一极耳朝向电连接端,并且第一电芯121的第一极耳和第一极柱组件21连接;第二电芯1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二电芯122的第二极耳朝向电连接端,第二电芯122的第二极耳和第二极柱组件22连接,并且第一电芯121的第二极耳和第二电芯122的第一极耳连接。
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为裸电芯,也即是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未单独封装,在壳体110内设置有电解液,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共用壳体110内的电解液。
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串联,在第一电芯121中,第一极耳可以是正极耳,第二极耳可以是负极耳,此时第二电芯122中第一极耳可以是正极耳,第二极耳可以是负极耳。或者,在第一电芯121中,第一极耳可以是负极耳,第二极耳可以是正极耳,此时第二电芯122中第一极耳可以是负极耳,第二极耳可以是正极耳。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芯121和第二电芯122也可以是并联,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电芯121可以是叠片式电芯,第一电芯121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或者,第一电芯121可以是卷绕式电芯,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第二电芯122可以是叠片式电芯,第二电芯122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或者,第二电芯122可以是卷绕式电芯,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芯组件120也可以包括一个单独的裸电芯,此时,电芯组件120的两个极耳可以位于电芯组件12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两个极耳可以分别和第一极柱组件21及第二极柱组件22焊接。
在本公开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电芯组件120包括: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第一子电池13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壳体件111;第二子电池132位于第一子电池131远离第一壳体111的一侧,并且第二子电池13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件112。
第一子电池13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子电池131第一电极朝向电连接端,并且第一子电池131第一电极和第一极柱组件21连接;第二子电池13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子电池132的第二电极朝向电连接端,第二子电池132的第二电极和第二极柱组件22连接,并且第一子电池131的第二电极和第二子电池132的第一电极连接。
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可以独立的电池,也即是,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独立封装,第一子电池131包括第一裸电芯和第一子壳体110,第一裸电芯设于第一子壳体110。第二子电池132包括第二裸电芯和第二子壳体110,第二裸电芯设于第二子壳体110,第一子壳体110和第二子壳体110不连通。比如,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可以是软包电池。
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串联,在第一子电池131中,第一电极可以是正极,第二电极可以是负极,此时第二子电池132中第一电极可以是正极,第二电极可以是负极。或者,在第一子电池131中,第一电极可以是负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正极,此时第二子电池132中第一电极可以是负极,第二电极可以是正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子电池131和第二子电池132也可以是并联,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0、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电池本体10包括端面和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设置于电池本体1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电池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100。
其中,电池100包括:电池本体10、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电池本体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端面靠近电池本体10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端为电池本体10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的极柱安装区;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的极柱安装区,第一端面11为电池本体10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第二端面12为电池本体10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100,在电池中,电池本体10包括端面和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设置于电池本体1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还可以包括箱体300,箱体300包括底板310和边框320,边框320和底板310连接,电池设于底板310,并且电池本体10端面和底板310垂直;其中,边框320的顶面到底板310的距离小于第一极柱组件21的底面到底板310的距离,边框320的顶面到底板310的距离小于第二极柱组件22的底面到底板310的距离,边框320的顶面为边框320远离底面的一面,第一极柱组件21的底面为第一极柱组件21靠近底板310的一面,第二极柱组件22的底面为第二极柱组件22靠近底板310的一面。通过将边框320设置为低于电池极柱组件的底部,避免了多个电池电连接时边框320干涉电池的电连接。
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100,多个电池100顺序排列,并且相邻的电池100的端面相对。在此基础上,电池装置还包括汇流排200,汇流排200分别和第一电池的第一极柱组件21及第二电池的第二极柱组件22焊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为多个电池中相邻的两个电池。
在电池中第一端面11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01,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凹陷部101;第二端面12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02,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凹陷部102;其中,汇流排200位于于第一电池的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凹陷部102形成空间内。能够避免需要在电池装置中设置专门的空间容置汇流排200,提升了电池装置的紧凑性,进而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在电池中,电池本体10包括端面和侧面13,端面的面积大于侧面13的面积,第一极柱组件21设于第一端面11靠近电连接端一端,第二极柱组件22设于第二端面12靠近电连接端的一端,通过第一极柱组件21和第二极柱组件22设置于电池本体1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便于电池成组时的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动车辆,当电池用于电动车辆时,电池装置可以是电池包,电池包安装于电动车辆上,向电动车辆提供能源。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包可以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架。电池包可以和车架固定连接。或者电池包可以是模块化电池包,模块化电池包能够可拆卸的连接于车辆主体,便于更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多个侧面,所述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侧面的面积,所述端面靠近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极柱安装区,所述电池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所述电连接端;
第一极柱组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于第一端面的极柱安装区;
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于第二端面的极柱安装区,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电池本体的两个端面中的另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
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延伸至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端的侧面;
所述第二凹陷部延伸至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端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主体包括:
电芯组件;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芯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分别和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件,所述第一壳体件上设置有第一凸缘;
第二壳体件,所述第二壳体件上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壳体件的开口和所述第一壳体件的开口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焊接;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件远离所述第二壳体件的一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壳体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件的一面为所述第二端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
第一电芯,所述第一电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件;
第二电芯,所述第二电芯位于所述第一电芯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电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朝向所述电连接端,并且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电芯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极耳朝向所述电连接端,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电芯的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第一极耳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
第一子电池,所述第一子电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件
第二子电池,所述第二子电池位于所述第一子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子电池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壳体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池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池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电连接端,并且所述第一子电池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子电池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池的第二电极朝向所述电连接端,所述第二子电池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子电池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池的第一电极连接。
1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底板,并且所述电池主体端面和所述底板垂直;
其中,所述边框的顶面到所述底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底面到所述底板的距离,所述边框的顶面到所述底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底面到所述底板的距离,所述边框的顶面为所述边框远离所述底面的一面,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底面为所述第一极柱组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底面为所述第二极柱组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多个所述电池顺序排列,并且相邻的所述电池的端面相对;
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分别和第一电池的第一极柱组件及第二电池的第二极柱组件焊接,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为多个电池中相邻的两个电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极柱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端面上的极柱安装区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极柱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其中,所述汇流排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电池的第二凹陷部形成空间内。
CN202320171081.6U 2023-01-29 2023-01-29 电池及电池装置 Active CN219457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1081.6U CN219457789U (zh) 2023-01-29 2023-01-29 电池及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1081.6U CN219457789U (zh) 2023-01-29 2023-01-29 电池及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7789U true CN219457789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1081.6U Active CN219457789U (zh) 2023-01-29 2023-01-29 电池及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7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29211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652900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2011114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KR20140094207A (ko) 전지 모듈
US1192951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114614208A (zh) 电池
CN21947683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1045490U (zh)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顶盖组件、电池模块和装置
CN219457789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6120662U (zh) 隔离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725477A (zh)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115051121A (zh) 电池
CN219534801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739255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113764789A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219779027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114144934A (zh)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CN219350501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717183U (zh) 电池装置
CN218039470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CN218101624U (zh) 集流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电池包
CN215869574U (zh) 电芯及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