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0227U -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0227U
CN216750227U CN202122545121.2U CN202122545121U CN216750227U CN 216750227 U CN216750227 U CN 216750227U CN 202122545121 U CN202122545121 U CN 202122545121U CN 216750227 U CN216750227 U CN 216750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tab
opening
plat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51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冬冬
李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51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0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0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0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该极耳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其中,在第二连接板与极耳焊接时,第二连接板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与其紧配电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在第二连接板与极耳焊接的同时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紧配电连接,通过两种的紧配连接为极耳的焊接提供支撑力,保证第二连接板与极耳焊接时的紧密接触,进而解决目前极耳焊接无支撑导致的损伤极片问题,同时此种方式也能有效提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壳体、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电极组件和电极端子。在二次电池的成型过程中,常规会采用超声波将电极组件的极耳与集流构件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弯折极耳,但超声波焊接的焊印尺寸会占据电池的宽度,浪费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并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基于此,现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即是先对电极组件的极耳进行预焊,然后再将极耳弯折到集流构件上进行激光焊接,以减小集流构件和极耳占用的空间。但此种方案受限于电池的空间结构,极耳弯折后进行激光焊接时,因电池内部无多余可用的空间供在电池厚度方向上施加压紧力,压紧时无支撑则无法保证激光焊接时两个不同焊接件之间的紧密接触,极易导致极片的损伤,造成内短路或极耳倒插的情形。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极耳连接件,其将电极组件与电极端子连接后,可有效解决目前的电池空间利用率差以及焊接时无支撑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耳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极耳焊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与其紧配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匹配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紧配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紧配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开口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或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内;所述第二开口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或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和/或第二凸条的截面图为n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n≥3。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凸条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条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凸条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凸条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极耳与其焊接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所述极耳从所述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延伸;
极耳连接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极耳焊接;
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于所述顶盖板的电极端子,所述顶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在第二连接板与极耳焊接的同时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紧配电连接,通过两种的紧配连接为极耳的焊接提供支撑力,保证第二连接板与极耳焊接时的紧密接触,进而解决目前极耳焊接无支撑导致的损伤极片问题,同时此种方式也能有效提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极耳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3中极耳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第一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6为图3中第一连接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3中第二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8为图7中a-a的截面图之一。
图9为图7中a-a的截面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极耳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图10中第一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中:1-电极组件;11-主体部;12-极耳;2-极耳连接件;21-第一连接板;211-第一凸条;22-第二连接板;221-第一开口;3-顶盖组件;31-顶盖板;32-电极端子;4-壳体;5-注液口;6-泄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
如图1~2所示,该二次电池包括:壳体4、电极组件1、极耳连接件2和顶盖组件3。
其中,电极组件1收容于所述壳体4内,包括主体部11和极耳12,极耳12从主体部11沿横向的一端延伸;主体部11包括至少一个裸电芯,可以是2个、4个、6个等,而该极耳也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等若干个。极耳可以从主体部的一端引出;也可以分别从主体部的两端引出,其中一端引出正极极耳,另一端引出负极极耳。上述横向方向即为X方向。
该裸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间隔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可通过卷绕或叠片制成。由正极极片中引出的为正极极耳,正极极耳可采用铝箔制成;而由负极极片中引出的负极极耳,负极极耳可采用铜箔或镍转铜制成。
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设置于所述顶盖板31的电极端子32,所述顶盖板31连接于所述壳体4并覆盖壳体4的开口,从而将电极组件1封闭在壳体4内。该电极端子32至少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用于与正极极耳电连接,另一个用于与负极极耳电连接。
此外,壳体4或顶盖板31上还设置有注液口5和泄压件6。其中,注液口5用于电解液的注入,待注完电解液后,封闭注液口5,以得到一密封性良好的二次电池。而泄压件6由防爆阀和防爆片组成,有助于二次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
而极耳连接件2,如图3~11所示,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用于与电极端子32电连接;第二连接板22用于与电极组件1的极耳12焊接;其中,在第二连接板22与极耳12焊接时,第二连接板22沿靠近第一连接板21的方向与其紧配电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板21靠近电极组件1主体部11设置,而第二连接板22则是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远离主体部11的一面,以便于第二连接板22与极耳12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端出极耳12时,第一连接板21对应设置有两个,而第二连接板22可设置有若干个,具体的数量可根据一端出极耳12的数量来决定,如一端为双极耳12时,第二连接板22可设置为两个,一个第二连接板22对应一个极耳12焊接,当然,第二连接板22也可设置一个,两个极耳12分别焊接在第二连接板22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的基板大面的面积大于所有第二连接板22的基板大面的面积,以更好的与第二连接板22紧配连接提供支撑力。其中第一连接板21可呈“L”型,横杆用于与电极端子32连接,与顶盖板31平行;竖杆用于与第二连接板22连接,与壳体4的侧面平行。而第二连接板22可为“│”型,与壳体4的侧面平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2在靠近极耳12与其焊接的一端也可设置有弯折部,该弯折部的弯折弧度大于或等于90°,弯折的半径为0.1~5mm,可以起到制程未焊接的作用。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的紧配电连接方式之一为:第二连接板22设置有第一开口221,第一开口221凸设于第二连接板22的表面,第一连接板21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21匹配的第一凸条211,第二连接板22通过第一开口221与第一连接板21紧配连接;第一凸条211与所述第一开口221紧配后的夹紧力≥1N。具体的,第一凸条211的尺寸可略大于第一开口221,如此两者在匹配时可通过横向的挤压提供夹紧力,而第一连接板21也可以提供支撑力,极耳12与第二连接板22的焊接效果更佳。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的紧配电连接方式之二为:第二连接板22设置有第一开口221,第一开口221凹设于第二连接板22内,第一连接板21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21匹配的第一凸条211,第二连接板22通过第一开口221与第一连接板21紧配连接;第一凸条211与所述第一开口221紧配后的夹紧力≥1N。具体的,第一凸条211的尺寸可略大于第一开口221,如此两者在匹配时可通过横向的挤压提供夹紧力,当第一开口221凹设于第二连接板22内时,可更大程度的节省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的紧配电连接方式之三:所述第二连接板22设置有第二凸条(图中没有标示,可参照第一凸条的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2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开口(图中没有标示,可参照第一开口的设置),所述第二开口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靠近第二连接板22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22通过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紧配连接;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具体的,第二凸条的尺寸可略大于第二开口,如此两者在匹配时可通过横向的挤压提供夹紧力,而第一连接板21也可以提供支撑力,极耳12与第二连接板22的焊接效果更佳。
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的紧配电连接方式之四:所述第二连接板22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连接板2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内,所述第二连接板22通过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紧配连接;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具体的,第二凸条的尺寸可略大于第二开口,如此两者在匹配时可通过横向的挤压提供夹紧力,当第二开口凹设于第二连接板22内时,可更大程度的节省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上述的四种连接方式可单一存在或任两个以上存在。优选的,上述四种连接方式单一存在,或上述连接方式一和方式三同时存在,或连接方式二和方式四同时存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条211与第一开口221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可通过激光焊接两者间的缝隙,保证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211和/或第二凸条的截面图为n边形、椭圆形或圆形,n≥3。具体的,该第一凸条211和/或第二凸条的截面图可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相应的第一开口221的形状与第一凸条211的形状对应设置,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深度应大于或等于第一凸条211的高度。同样的,第二开口的形状与第二凸条的形状对应设置,第二开口的开口深度应大于或等于第二凸条的高度。优选的,该第一凸条211和/或第二凸条为长方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221和所述第一凸条211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开口221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条211匹配设置。具体的,第一开口221和第一凸条211设置有1个、2个、3个、4个、5个、6个等等,两者进行紧配连接时,应保证同步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凸条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凸条匹配设置。具体的,第二开口和第二凸条设置有1个、2个、3个、4个、5个、6个等等,两者进行紧配连接时,应保证同步进行。
以主体部11为2个裸电芯双侧出极耳12为例,本二次电池的制备过程为:相同极性极耳12设置在同一侧放置好两个电芯,将两个第一连接板21和两个第二连接板22分别置于两侧,将极耳12弯折后与第二连接板22焊接,同时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连接板21紧配电连接,以提供夹紧力和支撑力;然后将电极组件1放置于壳体4中,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电极端子32连接,顶盖板31连接于壳体4并覆盖壳体4的开口,从而将电极组件1封闭在壳体4内,完成二次电池的制备。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
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
其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极耳焊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板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与其紧配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匹配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紧配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紧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的夹紧力≥1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开口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二开口紧配后密封电连接两者间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或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内;所述第二开口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或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或第二凸条的截面图为n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任意一种,n≥3。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一凸条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一开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条匹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二凸条均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凸条匹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在靠近所述极耳与其焊接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所述极耳从所述主体部沿横向方向延伸;
极耳连接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连接件,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极耳焊接;
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于所述顶盖板的电极端子,所述顶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极耳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
CN202122545121.2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216750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121.2U CN21675022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121.2U CN21675022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0227U true CN21675022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5121.2U Active CN21675022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0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6201A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01478392U (zh) 具有集流盘的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CN216251031U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09687011A (zh) 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6750227U (zh) 一种极耳连接件及二次电池
CN115566328B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CN218867252U (zh) 电池
CN114899415B (zh) 集流盘组件、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及装配工艺
CN218414703U (zh) 电芯连接组件和电池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6389486U (zh) 一种方壳锂离子电池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5299368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2517422U (zh) 一种内部电芯依次串联或并联的单体电池
CN210403832U (zh) 电池壳体和动力电池
CN114725477A (zh)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KR20130034411A (ko)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CN114512699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21176298U (zh) 电芯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6958159U (zh) 一种压力化成导电压块结构
CN220324662U (zh) 一种芯包组件及多极组电芯
CN221126196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16958185U (zh) 一种压力化成浮动压紧结构
CN218334225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箱以及用电设备
CN211828849U (zh) 盖板组件、电芯、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2155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2155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