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093U - 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0093U
CN216850093U CN202220577879.6U CN202220577879U CN216850093U CN 216850093 U CN216850093 U CN 216850093U CN 202220577879 U CN202220577879 U CN 202220577879U CN 216850093 U CN216850093 U CN 216850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insulating
hole
covers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78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久凌
张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78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0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0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0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极柱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外侧;绝缘罩,绝缘罩包括容纳空间和让位孔,容纳空间和让位孔相连通,电池壳体的一端位于容纳空间内,让位孔暴露极柱组件用于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连接表面。由于绝缘罩包括容纳空间和让位孔,从而在方便绝缘罩包覆电池壳体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让位孔暴露极柱组件用于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连接表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与汇流排的连接。绝缘罩的设置在方便装配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绝缘罩的绝缘性能,以此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池壳体的绝缘性能,电池壳体的外侧需包覆绝缘膜,但在装配时,绝缘膜与电池壳体的装配方式较为复杂,并且容易出现绝缘失效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
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极柱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外侧;
绝缘罩,绝缘罩包括容纳空间和让位孔,容纳空间和让位孔相连通,电池壳体的一端位于容纳空间内,让位孔暴露极柱组件用于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连接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极柱组件以及绝缘罩,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绝缘罩套设于电池壳体上,从而实现对电池壳体的绝缘保护。由于绝缘罩包括容纳空间和让位孔,从而在方便绝缘罩包覆电池壳体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让位孔暴露极柱组件用于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连接表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与汇流排的连接。绝缘罩的设置在方便装配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绝缘罩的绝缘性能,以此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极柱组件以及绝缘罩,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绝缘罩套设于电池壳体上,从而实现对电池壳体的绝缘保护。由于绝缘罩包括容纳空间和让位孔,从而在方便绝缘罩包覆电池壳体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让位孔暴露极柱组件用于与汇流排相连接的连接表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与汇流排的连接。绝缘罩的设置在方便装配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绝缘罩的绝缘性能,以此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罩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罩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汇流排;10、电池壳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凹陷;14、凸缘结构;20、极柱组件;21、连接表面;22、端子;221、支撑部;222、连接部;223、极柱容纳孔;23、极柱;24、容纳空间;241、通孔;242、凹槽;30、绝缘件;31、主体部;32、延伸部;33、连接部;34、避让孔;40、绝缘罩;41、容纳空间;411、开口;42、让位孔;43、包覆部;44、翻折部;45、扣合部;50、绝缘膜;51、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11,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极柱组件20,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上,且极柱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绝缘罩40,绝缘罩40包括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相连通,电池壳体10的一端位于容纳空间41内,让位孔42暴露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极柱组件20以及绝缘罩40,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绝缘罩40套设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绝缘保护。由于绝缘罩40包括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从而在方便绝缘罩40包覆电池壳体10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让位孔42暴露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与汇流排1的连接。绝缘罩40的设置在方便装配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绝缘罩40的绝缘性能,以此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罩40包括容纳空间41,绝缘罩40可以直接套设在电池壳体10上,例如,绝缘罩4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方便地将绝缘罩40套设在电池壳体10上。
绝缘罩40可以整体套设在电池壳体10上,例如,绝缘罩40可以包覆整体电池壳体10,而绝缘罩40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避让空间进行部分结构的避让,例如通过让位孔42进行极柱组件20的暴露,或者,可以设置有另外的避让孔避让防爆阀等等,此处不作限定,重在体现绝缘罩40可以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整体绝缘防护,不仅组装方便,且可以保证可靠的绝缘性能。
绝缘罩40可以仅包覆电池壳体10的一部分,例如,绝缘罩40可以仅包覆电池壳体10的一个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容纳空间41包括开口411,让位孔42与开口411间隔设置,电池壳体10穿过开口411,从而可以使得绝缘罩40能够套设在电池壳体10上。
绝缘罩40可以整体套设在电池壳体10上,电池壳体10可以通过开口411进入到容纳空间41内,并且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整体位于容纳空间41内,后续对开口411进行封堵即可完成对电池壳体10的整体包覆。开口411的封堵可以是通过绝缘罩40自身结构进行封堵,或者,开口411的封堵可以是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封堵,此处不作限定。
绝缘罩40可以仅包覆电池壳体10的一部分,电池壳体10可以通过开口411进入到容纳空间41内,并且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41内,此时,绝缘罩40的端部位于电池壳体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极柱组件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其中,绝缘罩40覆盖至少一个第一表面11,且覆盖与第一表面11相交的三个第二表面12,从而可以保证绝缘罩40可靠包覆电池壳体10,避免绝缘罩40脱离电池壳体10,从而来保证绝缘罩40对电池壳体10的可靠绝缘保护。
四个第二表面12位于两个第一表面11之间,即四个第二表面12可以均与第一表面11相交,而绝缘罩40覆盖至少一个第一表面11,且覆盖与第一表面11相交的三个第二表面12,从而可以使得绝缘罩40至少覆盖电池壳体10的四个表面,以此保证绝缘罩40可靠设置于电池壳体10,避免绝缘罩40脱离电池壳体10。
极柱组件20设置于第一表面11,从而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具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的稳定性。
结合图4、图5、图10和图11,绝缘罩40可以同时覆盖两个第一表面11和三个第二表面12,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的一端可靠设置于绝缘罩40的容纳空间41内,以此保证绝缘罩40与电池壳体10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为电池壳体10的大表面,而四个第二表面12为电池壳体10的小表面,四个第二表面12包括两对小表面,即沿电池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对小表面,和沿电池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小表面,且第一对小表面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对小表面的面积,但均小于大表面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极柱组件20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20位于同一个第一表面11,两个极柱组件20分别位于第一表面11宽度方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其中,绝缘罩40为两个,两个绝缘罩40分别覆盖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端,从而可以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端的可靠保护,并且组装效率也较为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极柱组件20分别为正极极柱组件和负极极柱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绝缘罩40的两端可以相连接,即两个绝缘罩40可以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整体防护。两个绝缘罩40的两端可以直接对接,或者,一个绝缘罩40的端部可以与另一个绝缘罩40的端部重叠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还包括绝缘膜50,绝缘膜50覆盖电池壳体10,且位于两个极柱组件20之间;其中,两个绝缘罩40分别覆盖绝缘膜50的相对两端,从而可以使得两个绝缘罩40配合绝缘膜50能够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有效防护,避免电池壳体10与外部结构形成电连接,以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绝缘罩40分别覆盖绝缘膜50的相对两端,即绝缘罩40与绝缘膜50相重叠,从而可以保证绝缘膜50稳定地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并且可以提高绝缘膜50的安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绝缘膜50包括相对的两个端口51,以使得绝缘膜50包围电池壳体10,即绝缘膜50可以环绕电池壳体10设置,以此可靠保护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大致为矩形结构,而绝缘膜50也为矩形结构。
绝缘膜50可以包括两个自由端,将一个展开的绝缘膜50包覆于电池壳体10上之后,将两个自由端进行连接,例如两个自由端中的一个位于绝缘膜50的下方,后续可以通过两个绝缘罩40套设在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端,以此保证两个绝缘罩40分别覆盖绝缘膜50的相对两端,从而可以使得两个绝缘罩40配合绝缘膜50能够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有效防护。绝缘膜50可以为麦拉膜,或者,绝缘膜50可以是涂层,例如,将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等陶瓷材料直接涂覆于电池壳体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罩40为一体式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保证绝缘罩40结构的强度,也方便后续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罩40可以为注塑件。或者,绝缘罩40可以为橡胶套等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绝缘罩40覆盖凹陷13壁面的至少部分,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电池壳体10。考虑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凹陷13,而本实施例中通过绝缘罩40包覆凹陷13,不仅组装方便,且可以有效保护电池壳体10,相对于通过绝缘膜进行包覆,绝缘罩40进行包覆操作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凹陷1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极柱组件20设置于凹陷13所在范围之外;其中,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背离凹陷13的一侧。凹陷13可以用于容纳另一个电池的极柱组件,以此提高电池成组时的空间利用率。
电池壳体10上可以设置有凹陷13,凹陷13可以为两个,两个凹陷13可以与两个极柱组件20分别位于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个表面上。此时,电池成组时,另一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可以收纳于凹陷13内,以此增加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如图1所示。
极柱组件20和凹陷13可以设置于电池壳体10的端部,以此方便连接,且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长度空间。两个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同一个表面上,或者,两个极柱组件20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两个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即在忽略加工制造的误差等,电池壳体10可以是矩形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绝缘罩40包括:包覆部43,包覆部43位于连接表面21的下方,且覆盖电池壳体10的底壁和侧壁;翻折部44,翻折部44与包覆部43相连接,且翻折部44覆盖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的顶壁;其中,包覆部43和翻折部44形成容纳空间41,翻折部44上设置有让位孔42。翻折部44由包覆部43的一端进行弯折,从而能够实现对电池壳体10顶壁的覆盖,而包覆部43可以对电池壳体10的底壁和侧壁进行包覆,从而保证绝缘罩40能够可靠贴合于电池壳体10的端部,不仅可以保证绝缘罩40能够对电池壳体10进行绝缘保护,并且也可以保证绝缘罩40稳定设置于电池壳体10。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的顶壁可以是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一个第一表面11,电池壳体10的底壁可以是另一个第一表面11,而电池壳体10的侧壁为四个第二表面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翻折部44的相对两个自由端均形成有扣合部45,扣合部45与包覆部43相连接,从而可以保证翻折部44与包覆部43能够可靠实现连接,并且能够使得包覆部43和翻折部44形成容纳空间41。
需要说明的是,翻折部44可以包括三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与翻折部44与包覆部43相连接的一端相对设置,而另外两个自由端相对设置,并且两个自由端均形成有扣合部45,通过使得扣合部45与包覆部43相连接,从而能够使得包覆部43和翻折部44形成容纳空间41,并且也保证了翻折部44与包覆部43形成可靠连接。
扣合部45可以认为是一个翻边结构,即将扣合部45可靠与包覆部43进行抵接,以此保证扣合部45与包覆部43的连接稳定性,而扣合部45与包覆部43可以通过粘结剂进行连接,或者,扣合部45与包覆部43可以仅是抵接。扣合部45可以是大致L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电池壳体10的周向外边缘设置有凸缘结构14,扣合部45覆盖凸缘结构14,且包覆部43和翻折部44的连接区域覆盖凸缘结构14,从而能够可靠防护凸缘结构14,而凸缘结构14可以用于电池成组时的定位结构,并且也可以作为散热翅片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电池还包括绝缘件30,绝缘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且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从而能够使得绝缘件30实现对极柱组件20的固定,而由于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能够使得极柱组件20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能够与电池壳体1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来保证极柱组件20稳定地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此时,极柱组件20的横截面积可以适当减小,以此节约成本,并且可以减轻重量。绝缘件30暴露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与汇流排1可靠连接。绝缘罩40覆盖绝缘件30的至少部分。
极柱组件20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之间可以绝缘设置,例如,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中的至少之一上可以涂覆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为涂层,如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等陶瓷材料。或者,极柱组件20可以通过绝缘件30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由于绝缘件30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从而可以保证绝缘件30与电池壳体1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来保证极柱组件20稳定地设置在电池壳体10上,并且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之间绝缘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设置有容纳空间24,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24内,从而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可靠连接,从而在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表面21相连接时,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能够向汇流排1提供可靠支撑,以此保证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可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20设置有容纳空间24,而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空间24内,不仅可以减小极柱组件20的体积,且可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来保证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稳定地连接于电池壳体10上,也可以避免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的连接表面21相连接时,由于汇流排1的压紧力而影响绝缘件30与极柱组件20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容纳空间24包括通孔241,绝缘件30的一部分位于通孔241内,从而可以使得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可靠地连接,以此提高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孔241可以为多个,多个通孔241间隔设置,每个通孔241内均可以填充有绝缘件30的一部分,以此保证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的连接强度。结合图8所示,通孔241可以为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容纳空间24还包括凹槽242,通孔241位于凹槽242内;其中,凹槽242设置于极柱组件20背离电池壳体10的一侧,绝缘件30的一部分同时填充于通孔241和凹槽242内,不仅可以保证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的连接强度,且可以使得减小极柱组件20的体积,以此减轻电池的重量,但又不会影响极柱组件20的过流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通孔241可以为条形孔,凹槽242大致为矩形槽,凹槽242可以包括位于端子22上方的第一个开口和位于端子22侧方的第二个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为注塑件,不仅结构简单,工艺方便,且可以实现对极柱组件20的可靠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30也可以是由橡胶制备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一体注塑成型于极柱组件20上,以使得绝缘件30的部分位于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之间,不仅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之间的可靠绝缘,并且绝缘件30一体注塑成型于极柱组件20上,还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空间24包括通孔241和凹槽242,通孔241可以作为注塑孔,不仅能够保证绝缘件30可靠注塑成型于极柱组件20上,并且可以保证绝缘件30的一部分可靠注塑于通孔241和凹槽242内,从而来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的连接强度,并且也可以使得绝缘件30的部分位于极柱组件20和电池壳体1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填满容纳空间24,从而可以保证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的连接强度,以此相汇流排1提供可靠支撑,避免汇流排1压损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
绝缘件30的一部分可以填满通孔241和凹槽242,凹槽242内的绝缘件30的厚度可以与凹槽242的深度相一致。或者,凹槽242内的绝缘件30的厚度可以小于凹槽242的深度。或者,凹槽242内的绝缘件30的厚度可以大于凹槽242的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设置,以此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可靠连接,从而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不大于0.1mm,在保证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可靠连接的基础上,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能够对汇流排1提供足够的固定支撑,以此保证汇流排1的稳定性。
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可以焊接,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不大于0.1mm,使得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不会产生虚焊,提高焊接质量,并且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0和绝缘件30提供固定支撑部,保证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的尺寸可以等于0.01mm、0.02mm、0.03mm、0.05mm、0.08mm、0.09mm、0.095mm或者0.1mm等等。连接表面21凸出绝缘件30,从而可以使得连接表面21位于绝缘件30的外侧,以此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形成可靠接触,从而保证后续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焊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之间具有夹角,即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之间具有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从而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从而可以在电池进行成组时,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连接,避免汇流排1占用过大电池成组空间,以此保证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可以垂直于多个电池成组时的堆叠方向。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此处重在突出不考虑制造误差,安装误差时,连接表面21垂直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连接表面21与电池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20的表面相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30非包围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设置,在保证绝缘件30可靠连接极柱组件20的基础上,可以避免绝缘件30体积较大的问题,从而来整体减低电池的重量。
结合图6和图7所示,绝缘件30覆盖了极柱组件20的大部分外边缘,从而来保证绝缘件30可靠连接极柱组件20,而部分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具体的,极柱组件20的顶端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绝缘件30覆盖连接表面21的部分外边缘,即连接表面21的部分外边缘未被绝缘件30覆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连接表面21的长度方向上,绝缘件30至少覆盖极柱组件20的相对两端,从而可以使得连接表面21的上下两端均具有绝缘件30,不仅可以实现对连接表面21的可靠保护,而在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形成连接时,连接表面21上下两端的绝缘件30还可以实现对汇流排1的定位。
连接表面21的长度方向可以认为是第一表面11的宽度方向,进一步的,极柱组件20的连接部222的上下两端覆盖有绝缘件30,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极柱组件20包括:端子22,端子22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外侧,绝缘件30至少部分覆盖端子22的外边缘,端子22包括连接表面21;极柱23,极柱23连接于端子22,极柱23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内侧。绝缘件30覆盖端子22的外边缘可以保证对极柱组件20的可靠固定,而连接于端子22的极柱23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壳体10内侧,从而方便极柱23实现与电芯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容纳空间24设置于端子22,极柱23为两个,容纳空间24位于两个极柱23之间,从而可以使得绝缘件30能够可靠连接于端子22,并且可以使得绝缘件30的一部分设置于端子22的中间位置,绝缘件30向端子22施加的连接力基本保持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极柱23的中心点的连线与容纳空间24相交,即容纳空间24内绝缘件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极柱23,不仅可以保证绝缘件30和端子22的连接强度,并且在将绝缘件30一体注塑成型于极柱组件20上的过程中,容纳空间24作为注塑孔,从而可以由容纳空间24的通孔241进行扩散,并且在容纳空间24两侧的扩散速度基本一致,从而可以保证容纳空间24两侧的绝缘件30部分基本同步成型,以此提高注塑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形成的绝缘件30的结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端子22包括:支撑部221,支撑部221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极柱23连接于支撑部221;连接部222,连接部222连接于支撑部221,连接部222通过绝缘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10,连接部222包括连接表面21;其中,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支撑部221能够可靠固定于电池壳体10上,而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可以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部222的可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夹角,即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之间具有大于0小于180度的夹角。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可以基本垂直,绝缘件30包覆支撑部221与连接部222的外边缘,如图3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6至图9所示,绝缘件30包括:主体部31,主体部31的至少部分覆盖极柱组件20的外边缘;延伸部32,延伸部32连接于主体部31,且位于容纳空间24内;连接部33,连接部33位于容纳空间24内,且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体部31和延伸部32,从而可以使得绝缘件30可靠连接于极柱组件20,从而保证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的连接强度,避免绝缘件30和极柱组件20出现晃动等问题。
主体部31大致形成了一个容纳槽,极柱组件2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槽内,而延伸部32由主体部31上延伸到容纳槽内,并且设置于容纳空间24的凹槽242内,而连接部33位于容纳槽内,并且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体部31和延伸部32,连接部33位于容纳空间24的通孔241内。通孔241可以为多个,相应的连接部33可以为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端子22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极柱容纳孔223,极柱23可以设置于极柱容纳孔223内,相应的,主体部31上可以设置有避让孔34,而极柱23穿过避让孔34可以伸入到电池壳体1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表面21基本垂直于第一表面11,从而可以在电池进行成组时,方便汇流排1与连接表面21的连接,避免汇流排1占用过大电池成组空间,以此保证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在不考虑制造误差,安装误差时,连接表面21垂直于第一表面1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极柱组件20以及绝缘罩40,极柱组件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绝缘罩40套设于电池壳体10上,从而实现对电池壳体10的绝缘保护。由于绝缘罩40包括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从而在方便绝缘罩40包覆电池壳体10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让位孔42暴露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以此保证极柱组件20与汇流排1的连接。绝缘罩40的设置在方便装配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绝缘罩40的绝缘性能,以此改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汇流排1连接两个相邻电池的两个极柱组件20,如图1所示。各个电池依次设置,进一步的,相邻电池的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电池的堆叠方向垂直于第一表面11。
汇流排1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极柱组件20的连接表面21略平行于电池的端面,以与汇流排1相连接,即连接表面21可以平行于电池的一个第二表面12,不仅方便汇流排1与极柱组件20形成连接,且空间利用率也较高。汇流排1可以大致为U型结构,以此方便实现与两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0的连接,如图1所示。
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箱体,多个电池可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10);
极柱组件(20),所述极柱组件(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且所述极柱组件(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外侧;
绝缘罩(40),所述绝缘罩(40)包括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所述容纳空间(41)和让位孔(42)相连通,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1)内,所述让位孔(42)暴露所述极柱组件(20)用于与汇流排(1)相连接的连接表面(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41)包括开口(411),所述让位孔(42)与所述开口(411)间隔设置,所述电池壳体(10)穿过所述开口(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所述极柱组件(2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
其中,所述绝缘罩(40)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且覆盖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交的三个所述第二表面(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20)为两个,两个所述极柱组件(20)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两个所述极柱组件(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宽度方向中心线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绝缘罩(40)为两个,两个所述绝缘罩(40)分别覆盖所述电池壳体(10)的相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膜(50),所述绝缘膜(50)覆盖所述电池壳体(10),且位于两个所述极柱组件(20)之间;
其中,两个所述绝缘罩(40)分别覆盖所述绝缘膜(50)的相对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40)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40)包括:
包覆部(43),所述包覆部(43)位于所述连接表面(21)的下方,且覆盖所述电池壳体(10)的底壁和侧壁;
翻折部(44),所述翻折部(44)与所述包覆部(43)相连接,且所述翻折部(44)覆盖所述极柱组件(20)和所述电池壳体(10)的顶壁;
其中,所述包覆部(43)和所述翻折部(44)形成所述容纳空间(41),所述翻折部(44)上设置有所述让位孔(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44)的相对两个自由端均形成有扣合部(45),所述扣合部(45)与所述包覆部(43)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周向外边缘设置有凸缘结构(14),所述扣合部(45)覆盖所述凸缘结构(14),且所述包覆部(43)和所述翻折部(44)的连接区域覆盖所述凸缘结构(14)。
10.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220577879.6U 2022-03-16 2022-03-16 电池及电池组 Active CN216850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879.6U CN216850093U (zh) 2022-03-16 2022-03-16 电池及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7879.6U CN216850093U (zh) 2022-03-16 2022-03-16 电池及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0093U true CN21685009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7879.6U Active CN216850093U (zh) 2022-03-16 2022-03-16 电池及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00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2971A1 (zh) * 2021-12-28 2023-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000507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21132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2971A1 (zh) * 2021-12-28 2023-07-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000507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21132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5009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KR100928120B1 (ko) 이차 전지
JP7434350B2 (ja) 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6850226U (zh) 电池组
US8409751B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2339962B (zh) 电池包
CN21685025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JP7481431B2 (ja)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および動力電池
CN21685025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JP5691778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217035925U (zh) 电池
CN219329319U (zh) 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708682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15458872B (zh) 二次电池的转接片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7086806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08668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WO2021233034A1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汽车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JPH0562426B2 (zh)
JP4318517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708677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JP2017016786A (ja) 注液栓、及び蓄電素子、並びに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N21708680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