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214U - 棱柱电池 - Google Patents

棱柱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214U
CN219801214U CN202321199632.6U CN202321199632U CN219801214U CN 219801214 U CN219801214 U CN 219801214U CN 202321199632 U CN202321199632 U CN 202321199632U CN 219801214 U CN219801214 U CN 219801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long
long end
distanc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96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96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棱柱电池;该棱柱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端盖,端盖背离电芯的一面为小面,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端面和第二长端面,第一长端面和第二长端面连接于小面;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部,极耳部设于电芯本体靠近端盖的相对两端,极耳部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电芯本体,相对于第二长端面第一连接端更靠近第一长端面;极柱组件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端盖;转接片位于极柱组件与极耳部之间且电连接,转接片靠近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极柱组件靠近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的比值≥0.05且≤0.8。该棱柱电池的极耳部不会断裂,不会与电池壳体连接导致短路或漏电。

Description

棱柱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棱柱电池。
背景技术
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已然成为未来工业的必然选择之一。
但是,目前棱柱电池的性能有待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性能有待提高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较好的棱柱电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棱柱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端盖,所述端盖背离电芯的一面为小面,所述端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端面和第二长端面,所述第一长端面和所述第二长端面连接于所述小面;
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部,所述极耳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靠近所述端盖的相对两端,所述极耳部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芯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长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端更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
极柱组件,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端盖;
转接片,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转接片位于所述极柱组件与所述极耳部之间,且同时电连接所述极耳部和所述极柱组件,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8。
本公开的棱柱电池,转接片靠近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靠近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8;一方面,不仅保证极耳部能够顺利折弯,而且极耳部与电芯本体之间的牵拉力较小,极耳部不会断裂;另一方面,极耳部不会产生较长的冗余部分,不会与电池壳体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再一方面,能够保证电流以及热量能够快速传输,保证棱柱电池的电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棱柱电池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棱柱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H所指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壳体;11、端盖;111、第一长端面;112、第二长端面;113、小面;12、侧板;
2、电芯;21、电芯本体;22、极耳部;221、第一连接端;222、第二连接端;22a、第一极耳;22b、第二极耳;
3、极柱组件;4、转接片;5、焊接连接部;6、绝缘密封件;
X、高度方向;Y、宽度方向;Z、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棱柱电池,参照图1-图3所示,由于棱柱电池的高度较高,为了使图更为清晰,图2中通过双点划线将棱柱电池断开表示;该棱柱电池可以包括电池壳体1、电芯2、极柱组件3以及转接片4;电池壳体1可以包括两个端盖11,端盖11背离电芯2的一面为小面113,端盖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端面111和第二长端面112,第一长端面111和第二长端面112连接于小面113;电芯2设于电池壳体1内,电芯2可以包括电芯本体21和极耳部22,极耳部22设于电芯本体21靠近端盖11的相对两端,极耳部22具有第一连接端221,第一连接端221电连接于电芯本体21,相对于第二长端面112第一连接端221更靠近第一长端面111;极柱组件3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端盖11;转接片4设于电池壳体1内,转接片4位于极柱组件3与极耳部22之间,且同时电连接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8。
本公开的棱柱电池,一方面,不仅保证极耳部22能够顺利折弯,而且极耳部22与电芯本体21之间的牵拉力较小,极耳部22不会断裂;另一方面,极耳部22不会产生较长的冗余部分,不会与电池壳体1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再一方面,能够保证电流以及热量能够快速传输,保证棱柱电池的电性能。
参照图1所示,棱柱电池可以设置为四棱柱电池,因此,电池壳体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具体地,电池壳体1可以包括两个端盖11和四个侧板12;四个侧板12两两相对设置;四个侧板12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长方体的筒状。在四个侧板12的一侧连接有一个端盖11,在四个侧板12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有另一个端盖11。两个端盖11、四个侧板12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侧板12可以包括一对大侧板和一对小侧板,大侧板的面积大于小侧板的面积,而且小侧板的面积大于端盖11的面积,因此,端盖11背离电芯2的一面的面积最小,端盖11背离电芯2的一面为电池壳体1的小面113。
端盖11具有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端面111和第二长端面112,第一长端面111和第二长端面112沿高度方向X延伸。高度方向X为棱柱电池的高度方向X,宽度方向Y为棱柱电池的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Z为棱柱电池的一个端盖11指向另一个端盖11的方向,即长度方向Z与端盖11垂直,高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长度方向Z三者相互垂直。
当然,棱柱电池还可以设置为三棱柱电池、五棱柱电池或六棱柱电池等等。
电池壳体1的材质可以铝、钢或其他金属、合金材质等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一一说明。
在端盖11上设置有通孔。在电池壳体1内设置有电芯2以及两个转接片4,两个转接片4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于电芯2靠近两个端盖11的相对两端面。极柱组件3的一端电连接于转接片4,使得转接片4位于电芯2和极柱组件3之间。极柱组件3的另一端贯穿端盖11上的通孔延伸至电池壳体1外。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电芯2可以包括电芯本体21和极耳部22。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本体21可以为叠片式电芯,为了与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壳体1配合,电芯本体21也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电芯本体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均设置为多层;当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当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可以互换,即第一极片可以为负极片,第二极片可以为正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涂布有活性物质。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沿宽度方向Y层叠设置,使得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的层数可以设置的较少,但是面积均可以设置的较大,方便电芯本体21的制备。
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本体21可以为卷绕式电芯,将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形成的层叠结构卷绕即形成卷绕式电芯2。
极耳部22可以包括第一极耳22a和第二极耳22b。极耳部22设于电芯本体21靠近端盖11的相对两端,即第一极耳22a和第二极耳22b一一对应地对应设于电芯本体21靠近端盖11的相对两端。
具体地,第一极耳22a连接于第一极片,且第一极耳22a位于第一端面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可以是多个第一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本体21,并在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一侧贴合聚拢,且折弯至第一端面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形成第一极耳22a;这种情况下,第一极耳22a可以覆盖第一端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第一极耳22a具有第一连接端221和第二连接端222,第一极耳22a与第一极片连接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21,第一极耳22a没有与第一极片连接且与第一连接端221相对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22。在第一极耳22a没有折弯的情况下,第一极耳22a与第一长端面111基本平行,使得第一极耳22a在高度方向X上可以设置的较长,以增加过流面积。
第二极耳22b连接于第二极片,且第二极耳22b位于第二端面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可以是多个第二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本体21,并在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一侧贴合聚拢,且折弯至第二端面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形成第二极耳22b;这种情况下,第二极耳22b可以覆盖第二端面的全部或一部分。第二极耳22b具有第一连接端221和第二连接端222,第二极耳22b与第二极片连接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21,第二极耳22b没有与第二极片连接且与第一连接端221相对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22。参照图2所示,在第二极耳22b没有折弯的情况下,第二极耳22b与第一长端面111基本平行,使得第二极耳22b在高度方向X上可以设置的较长,以增加过流面积。
第一极耳22a的第一连接端221和第二极耳22b的第一连接端221均为极耳部22的第一连接端221,第一极耳22a的第二连接端222和第二极耳22b的第二连接端222均为极耳部22的第二连接端222。
而且,相对于第二长端面112第一连接端221更靠近第一长端面111,即第一连接端221是第一极耳22a靠近的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部,第一连接端221也是第二极耳22b靠近的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部。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极耳部22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转接片4,转接片4电连接于极耳部22,具体地,在第一极耳22a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转接片4,在第二极耳22b背离电芯本体21的一侧也设置有转接片4。
转接片4焊接于极耳部22,使得棱柱电池还可以包括焊接连接部5,焊接连接部5连接于转接片4与极耳部22之间,具体地,一个焊接连接部5连接于一个转接片4与第一极耳22a之间,另一个焊接连接部5连接于另一个转接片4与第二极耳22b之间。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转接片4与极耳部22也可以通过导电胶粘接或螺钉方式连接。
而且,相对于第二长端面112焊接连接部5更靠近第一长端面111,即焊接连接部5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边沿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大于焊接连接部5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边沿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极柱组件3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3位于电芯2的长度方向Z的相对两端,且一个极柱组件3位于一个转接片4背离第一极耳22a的一侧,使得一个极柱组件3通过一个转接片4电连接于第一极耳22a;另一个极柱组件3位于另一个转接片4背离第二极耳22b的一侧,使得另一个极柱组件3通过另一个转接片4电连接于第二极耳22b。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有一个极柱组件3,一个极柱组件3与一个端盖11固定连接;一个极柱组件3也通过一个转接片4连接至第一极耳22a或第二极耳22b。没有与极柱组件3连接的第一极耳22a或第二极耳22b可以与电池壳体1连接。
参照图2所示,可以先将固定有转接片4的极柱组件3安装到端盖11上,极柱组件3与端盖11可以通过卡合方式固定连接,极柱组件3与端盖11之间设置有绝缘密封件6,通过绝缘密封件6绝缘隔离极柱组件3与端盖11,而且将极柱组件3与端盖11之间的间隙密封,避免电解液泄露。然后将转接片4与没有折弯的极耳部22焊接,然后旋转端盖11同时使得极耳部22折弯使得极耳部22的一部分基本与端盖11平行,将端盖11盖合于四个侧板12围绕形成的开口。
由于端盖11的面积较小,特别是在宽度方向Y上,端盖11的宽度更小,而转接片4和极柱组件3均设置在端盖11一侧,因此,如果极柱组件3和转接片4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棱柱电池的正负极过流面积不够。但是,如果转接片4的面积设计的较大容易影响极耳的折弯。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8,例如,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可以是0.07、0.1、0.13、0.15、0.18、0.2、0.22、0.25、0.28、0.3、0.33、0.35、0.38、0.4、0.42、0.45、0.48、0.5、0.52、0.55、0.58、0.6、0.63、0.65、0.68、0.7、0.72、0.75、0.78等等。
进一步地,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5。
如果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过小,使得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过小,也使得转接片4与第一连接端221之间的距离过小,不利于极耳部22的折弯,即使极耳部22能够折弯,会与电芯本体21之间产生较大的牵拉力,导致极耳部22断裂风险增大。
如果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过大,使得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过小,即极柱组件3偏心较为严重,极柱组件3与转接片4之间的连接面积过小,而电流以及热量是要通过极耳部22传输至转接片4,再通过转接片4传输至极柱组件3,因此,不能保证电流以及热量的快速传输,影响棱柱电池的电流以及热量传输速率。或者是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过大,也使得转接片4与第一连接端221之间的距离过大,需要将极耳部22设置的较长,极耳部22折弯后容易产生较长的冗余部分,使得极耳部22容易与侧板12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
上述数值范围,不仅保证极耳部22能够顺利折弯,而且极耳部22与电芯本体21之间的牵拉力较小,极耳部22不会断裂;另外,极耳部22不会产生较长的冗余部分,不会与侧板12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还有能够保证电流以及热量能够快速传输,保证棱柱电池的电性能。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221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5与第二连接端222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6比值(即K5/K6)大于等于0.2且小于1,例如,第一连接端221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5与第二连接端222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6比值可以是0.22、0.25、0.27、0.3、0.33、0.35、0.38、0.4、0.42、0.45、0.47、0.5、0.53、0.55、0.58、0.6、0.62、0.65、0.67、0.7、0.73、0.75、0.78、0.8、0.82、0.85、0.87、0.9、0.93、0.95、0.98等等。即在宽度方向Y上极耳部22是偏心设置的,使得极耳部22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避免极耳部22的宽度较宽,在极耳部22折弯时与电芯本体21之间产生较大的牵拉力,导致极耳部22断裂风险增大。
棱柱电池的高度大于等于100毫米且小于等于450毫米,例如,棱柱电池的高度可以是120毫米、150毫米、170毫米、200毫米、230毫米、250毫米、280毫米、300毫米、320毫米、350毫米、370毫米、400毫米、430毫米等等。
特别是对于高度大于等于100毫米且小于等于450毫米的棱柱电池,由于棱柱电池的高度较小,极耳部22与电芯本体21之间的牵拉力不容易吸收,对于极耳部22的设置更为关键,更需要符合上述尺寸的比例关系。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一端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3.5毫米,例如,转接片4靠近第一连接端221的一端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可以是0.7毫米、1毫米、1.3毫米、1.5毫米、1.8毫米、2毫米、2.2毫米、2.5毫米、2.7毫米、3毫米、3.3毫米等等。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一端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例如,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一端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可以是3.3毫米、3.5毫米、3.8毫米、4毫米、4.2毫米、4.5毫米、4.7毫米、5毫米、5.3毫米、5.5毫米、5.8毫米、6毫米、6.2毫米、6.5毫米、6.7毫米、7毫米、7.3毫米、7.5毫米、7.8毫米、8毫米、8.2毫米、8.5毫米、8.7毫米、9毫米、9.3毫米、9.5毫米、9.8毫米等等。
进一步地,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一端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8毫米。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转接片4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小于转接片4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3,具体地,转接片4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转接片4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3的比值(即K1/K3)大于等于0.3且小于1,例如,转接片4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1与转接片4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3的比值可以是0.33、0.35、0.38、0.4、0.42、0.45、0.47、0.5、0.53、0.55、0.58、0.6、0.62、0.65、0.67、0.7、0.73、0.75、0.78、0.8、0.82、0.85、0.87、0.9、0.93、0.95、0.98等等,即在宽度方向Y上转接片4是偏心设置的,使得转接片4能够与偏心设置的极耳部22正相对设置,转接片4与极耳部22的连接面积能够较大,增加过流面积,而且方便棱柱电池的装配。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4的比值(即K2/K4)大于等于0.9且小于1,例如,极柱组件3靠近第一长端面111的端面与第一长端面111之间的距离K2与极柱组件3靠近第二长端面112的端面与第二长端面112之间的距离K4的比值可以是0.92、0.95、0.97等等,即在宽度方向Y上极柱组件3是偏心设置的,使得极柱组件3能够与偏心设置的转接片4和极耳部22正相对设置,极柱组件3与转接片4的连接面积能够较大,增加过流面积,而且方便棱柱电池的装配。
本申请中提及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完全平行、垂直,而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端盖,所述端盖背离电芯的一面为小面,所述端盖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端面和第二长端面,所述第一长端面和所述第二长端面连接于所述小面;
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部,所述极耳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靠近所述端盖的相对两端,所述极耳部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芯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长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端更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
极柱组件,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端盖;
转接片,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转接片位于所述极柱组件与所述极耳部之间,且同时电连接所述极耳部和所述极柱组件,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部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5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6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与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二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3的比值大于等于0.3且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二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4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电池还包括:
焊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接片与所述极耳部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二长端面所述焊接连接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1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3.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长端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长端面之间的距离K2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8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棱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上,所述棱柱电池的高度大于等于100毫米且小于等于450毫米,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端盖垂直。
CN202321199632.6U 2023-05-17 2023-05-17 棱柱电池 Active CN219801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32.6U CN2198012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棱柱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9632.6U CN2198012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棱柱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214U true CN219801214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9632.6U Active CN219801214U (zh) 2023-05-17 2023-05-17 棱柱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3060A1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包
EP219707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578794B1 (ko) 우수한 결합력의 전극리드-전극 탭 결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KR20130110048A (ko) 이차 전지
CN112864534B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150915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115377620A (zh) 一种电极转接片和电池极耳转接结构
CN115588822A (zh) 电池和电池组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114614208A (zh) 电池
WO2024119911A1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219801214U (zh) 棱柱电池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746870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7086806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08682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WO2021226756A1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114725477A (zh)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EP4084207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KR101577186B1 (ko) 전극리드의 위치 조절이 가능한 전지셀
CN219959330U (zh) 电池
CN21708677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652280U (zh) 电池单体
CN220553565U (zh) 电池单体及电池装置
CN220553586U (zh) 单体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