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280U - 电池单体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280U
CN220652280U CN202322273426.1U CN202322273426U CN220652280U CN 220652280 U CN220652280 U CN 220652280U CN 202322273426 U CN202322273426 U CN 202322273426U CN 220652280 U CN220652280 U CN 220652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main body
connecting part
battery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34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浩
张勇杰
齐彬伟
于彦平
徐颜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34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2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包括盖板;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电芯主体具有相互连接且具有第一设定角度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盖板位于第一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极耳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极柱组件连接于盖板,且位于第一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且具有第二设定角度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极柱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极耳连接;下塑胶包括相互连接且具有第三设定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盖板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二部分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背离电芯主体的一面。该电池单体不会产生短路或漏电,且保证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单体的极柱组件从顶面引出,而电芯的极耳从电芯的侧面引出,使得极柱组件和极耳没有位于电芯的同一侧,极耳需要通过转接片连接至极柱组件;但是转接片与极耳的焊接处距离电池壳体较近,导致转接片与电池壳体容易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而且,转接片与极耳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容易产生毛刺,毛刺容易刺穿电池壳体,导致电解液泄露,引发安全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单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电池壳体,包括盖板;
电芯,设于电池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电芯主体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设定角度,盖板位于第一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极耳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
极柱组件,连接于盖板,且位于第一面背离电芯主体的一侧;
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设定角度,第一连接部与极柱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极耳连接;
下塑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三设定角度,第一部分设于盖板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二部分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背离电芯主体的一面。
本公开的电池单体,第二部分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背离电芯主体的一面,即第二部分设于第二连接部背离极耳的一面,一方面,通过第二部分能够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与电池壳体,使得第二连接部不会与电池壳体连接,从而不容易产生短路或漏电等不良;另一方面,第二部分对毛刺进行遮挡,避免毛刺刺穿电池壳体而导致的电解液泄露,以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电池单体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电池单体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电池单体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电池单体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电池单体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电池单体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壳体;11、盖板;12、底板;13、侧板;13a、大侧板;13b、小侧板;
2、电芯;21、电芯主体;211、第一面;212、第二面;22、极耳;
3、极柱组件;
4、转接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
5、下塑胶;51、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21、本体部;522、折弯连接部;
6、粘接层;
7、绝缘胶带; 71、主体部; 72、折弯部;
8、焊接连接部; 9、绝缘件;
X、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参照图1-图5所示,该电池单体可以包括电池壳体1、电芯2、极柱组件3、转接件4以及下塑胶5;电池壳体1可以包括盖板11;电芯2设于电池壳体1内,电芯2可以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22,电芯主体2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之间设置有第一设定角度,盖板11位于第一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极耳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极柱组件3连接于盖板11,且位于第一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转接件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设置有第二设定角度,第一连接部41与极柱组件3连接,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连接;下塑胶5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设置有第三设定角度,第一部分51设于盖板11与第一连接部41之间,第二部分52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
本公开的电池单体,一方面,通过第二部分52能够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使得第二连接部42不会与电池壳体1连接,从而不容易产生短路或漏电等不良;另一方面,第二部分52对毛刺进行遮挡,避免毛刺刺穿电池壳体1而导致的电解液泄露,以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电池单体可以是四棱柱电池,即电池单体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形状,对应的,电池壳体1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电池壳体1可以包括底板12、盖板11和四个侧板13;四个侧板13两两相对设置;四个侧板13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长方体的筒状。在四个侧板13的一侧连接有盖板11,在四个侧板13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有底板12,使得盖板11与底板12相对设置。底板12、盖板11和四个侧板13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侧板13可以包括一对大侧板13a和一对小侧板13b,大侧板13a的面积大于小侧板13b的面积,而且大侧板13a的面积大于底板12和盖板11的面积,因此,两个大侧板13a背离电芯2的一面的面积最大,两个大侧板13a背离电芯2的一面为电池壳体1的大面。
电池壳体1的材质可以铝、钢或其他金属和合金材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一一说明。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底板12和盖板11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侧板13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且围绕形成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使得电池壳体1形成为圆柱体、椭圆柱体、棱柱体等等。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图5所示,在电池壳体1的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芯2,电芯2可以包括电芯主体21和两个极耳22。电芯主体21可以为叠片式的,为了与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壳体1配合,电芯主体21也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电芯主体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均设置为多层;当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当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可以互换,即第一极片可以为负极片,第二极片可以为正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涂布有不同的活性物质。电芯主体21的各个膜层的层叠方向垂直于大侧板13a,即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离膜均与大侧板13a基本平行设置。
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主体21可以为卷绕式的,将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形成的层叠结构卷绕即形成卷绕式电芯2。
电芯主体2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第一面211可以为电芯主体21的顶面,第二面212可以为电芯主体21的侧面,第二面212可以设置为两个。第一面211靠近盖板11设置,即盖板11位于第一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第二面212靠近小侧板13b设置,即小侧板13b位于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
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之间设置有第一设定角度,具体地,第一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例如,第一设定角度可以是83°、85°、87°、89°、90°、91°、93°、95°、97°等等。即第一面211与第二面212之间基本垂直设置。
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对应设于电芯主体21的长度方向X的相对两端,具体地,两个极耳22一一对应地位于两个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
具体来讲,一个极耳22连接于第一极片,可以是第一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21,并折弯至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形成一个极耳22;这种情况下,极耳22可以覆盖第二面212的全部或一部分。
另一个极耳22连接于第二极片,可以是第二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21,并折弯至另一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形成另一个极耳22;这种情况下,极耳22可以覆盖第二面212的全部或一部分。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极耳22从电芯主体21靠近底板12的一侧延伸而出,并折弯至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使得极耳22的一部分位于电芯主体21靠近底板12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面21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极耳22为未设置活性物质涂层的导电箔材区,即在两个极耳22上没有涂覆活性物质涂层,两个极耳22是用于传输电流的集流层。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图5所示,极柱组件3连接于盖板11,具体地,极柱组件3与盖板11卡合连接,且极柱组件3绝缘连接于盖板11,即在极柱组件3与盖板1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9。而且极柱组件3位于第一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
极柱组件3设置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3连接于盖板11的长度方向X的相对两端部,两个极柱组件3中的一个通过一个转接件4以及极耳22连接至正极片形成电池单体的正极,另一个通过另一个转接件4以及极耳22连接至负极片形成电池单体的负极。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一个极柱组件3,极柱组件3可以通过转接件4以及极耳22连接至正极片形成电池单体的正极,当然,极柱组件3可以通过转接件4以及极耳22连接至负极片形成电池单体的负极;另一个极耳22可以与电池壳体1连接,使得电池壳体1作为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而电池壳体1作为电池单体的一个电极引出端,可以方便后续电池单体成组时的连接,并且电池壳体1面积相对较大,可以保证电池单体成组时具有可靠的过流面积,以此保证电池单体整体充放电速率。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图5所示,转接件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均设置为板状。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设置有第二设定角度,具体地,第二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例如,第二设定角度可以是83°、85°、87°、89°、90°、91°、93°、95°、97°等等。即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基本垂直设置。
第一连接部41位于盖板11与电芯主体21之间,而且第一连接部41与极柱组件3连接;第二连接部42位于小侧板13b与极耳22之间,而且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通过焊接连接部8连接,即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通过焊接工艺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的焊接连接部8容易产生毛刺。
为了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尽可能多地占据电池壳体1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第二连接部42距离电池壳体1较近,第二连接部42容易与电池壳体1连接而导致短路或漏电等不良,具体地,第二连接部42距离小侧板13b较近,第二连接部42容易与小侧板13b连接,如果第二连接部42的极性与小侧板13b的极性相反,第二连接部42与小侧板13b连接会导致短路;如果电池壳体1不作为电池单体的一个引出级,那么第二连接部42与小侧板13b连接会导致漏电。
而且电池壳体1的厚度较薄,焊接连接部8的毛刺容易刺穿电池壳体1,具体地,毛刺容易刺穿小侧板13b,导致电解液泄露,引发安全事故。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图5所示,下塑胶5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均设置为板状。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设置有第三设定角度,具体地,第三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例如,第三设定角度可以是83°、85°、87°、89°、90°、91°、93°、95°、97°等等。即第一部分51与第二部分52之间基本垂直设置。
一般情况下,第二设定角度与第三设定角度基本相同。由于第一部分51设于盖板11与第一连接部41之间,绝缘隔离盖板11与第一连接部41;第二部分52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如果第三设定角度大于第二设定角度,使得第一部分51或第二部分52会翘起,影响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的连接,或使得第一部分51与盖板11产生压力,影响盖板11的安装。如果第三设定角度小于第二设定角度,使得第一部分51对极柱组件3以及第一连接部41产生压力;或使得第二部分52对极耳22以及电芯主体21产生压力,影响电芯主体21的性能。将第二设定角度与第三设定角度设置为基本相同,以保证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的连接以及盖板11的安装,且保证对电芯主体21不会产生压力,保证电芯主体21的性能。
第一部分51设于盖板11与第一连接部41之间,通过第一部分51能够绝缘隔离盖板11与第一连接部41,避免第一连接部41与盖板11电连接。而且,第一部分51沿电池单体的长度方向X延伸,第一部分51将电芯主体21的第一面211基本完全覆盖,避免电芯主体21与盖板11电连接。
第二部分52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即第二部分52至少设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极耳22的一面,通过第二部分52能够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具体地,通过第二部分52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42与小侧板13b。使得第二连接部42不会与电池壳体1连接,因此,不会产生短路或漏电等不良。
而且,第二部分52对焊接连接部8的毛刺进行遮挡,避免毛刺刺穿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而导致的电解液泄露,以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具体来讲,参照图2所示,第二部分52可以完全覆盖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即将第二部分52设置的较大,将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全部覆盖,第二部分52的未与第一部分51连接的侧面可以与第二连接部42的未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侧面共面,第二部分52的未与第一部分51连接的侧面也可以突出于第二连接部42的未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侧面。
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通过胶粘固定。具体而言,参照图2所示,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粘接层6,粘接层6粘接于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通过粘接层6将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
当然,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图中由于转接件4与下塑胶5之间的连接线被绝缘胶带7遮挡,因此用虚线表示;可以不设置粘接层6,而是设置绝缘胶带7,即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绝缘胶带7,绝缘胶带7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71和折弯部72。主体部71粘接于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具体地,主体部71可以完全覆盖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也可以仅覆盖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的一部分。折弯部72至少粘接第二部分52的侧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例如,折弯部72可以仅粘接第二部分52的侧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折弯部72可以不仅粘接第二部分52的侧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折弯部72还可以粘接电芯主体21的第二面212,以保证绝缘胶带7对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的稳固性。
通过绝缘胶带7将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而且绝缘胶带7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绝缘效果。当然绝缘胶带7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保护层的厚度,进一步避免毛刺将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刺破。
参照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52覆盖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的一部分,即将第二部分52设置的较小,第二部分52仅覆盖第二连接部42靠近小侧板13b的一面的靠近盖板11的一部分。可以是第二连接部42的未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侧面均突出于第二部分52的未与第一部分51连接的侧面,也可以是第二连接部42的未与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侧面的一部分突出于第二部分52的未与第一部分51连接的侧面的一部分。
参照图4所示,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通过胶粘固定。具体而言,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粘接层6,粘接层6粘接于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
但是,还有一部分第二连接部42没有被覆盖。因此,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绝缘胶带7,绝缘胶带7至少粘接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例如,绝缘胶带7可以仅粘接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而没有粘接第二部分5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通过绝缘胶带7与第二部分52共同将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完全覆盖;这种情况下,绝缘胶带7可以起到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作用,而且能够对第二连接部42与极耳22焊接时产生的毛刺进行遮挡,避免毛刺穿透电池壳体1。
在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绝缘胶带7还可以不仅粘接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而且粘接第二部分5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通过粘接层6与绝缘胶带7使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这种情况下,绝缘胶带7不仅起到绝缘隔离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作用,而且能够将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固定连接。
当然,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可以不设置粘接层6,而是设置绝缘胶带7,即电池单体还可以包括绝缘胶带7,绝缘胶带7至少粘接于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背离极耳22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例如,绝缘胶带7可以仅粘接于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背离极耳22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
在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绝缘胶带7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71以及折弯部72,主体部71仅粘接于第二部分52背离第二连接部42的一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背离极耳22的一面未被第二部分52覆盖的部分;折弯部72可以仅粘接第二部分52的侧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折弯部72可以不仅粘接第二部分52的侧面以及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折弯部72还可以粘接电芯主体21的第二面212,以保证绝缘胶带7对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的稳固性。
通过绝缘胶带7将第二部分52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胶粘固定。而且绝缘胶带7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绝缘效果。当然绝缘胶带7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部42与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之间的保护层的厚度,进一步避免毛刺将电池壳体1的小侧板13b刺破。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所示,第二部分52可以包括本体部521和折弯连接部522;本体部521设于第二连接部4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面;本体部52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图2-图5中任意一个中的第二部分52的结构,因此,此处不再赘述。折弯连接部522连接于本体部521,折弯连接部522与本体部521之间基本垂直设置,折弯连接部522可以设置为平板状。折弯连接部522至少覆盖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的一部分,例如,折弯连接部522可以覆盖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的全部,折弯连接部522还可以覆盖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的一部分,折弯连接部522还可以覆盖极耳22的侧面;通过折弯连接部522可以将第二连接部42以及极耳22与大侧板13a之间绝缘隔离,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部42以及极耳22不会与电池壳体1连接,从而不容易产生短路或漏电等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部42的侧面为第二连接部42靠近大侧板13a的一面,极耳22的侧面为极耳22靠近大侧板13a的一面。
本申请中提及的“平行”、“垂直”,不仅仅可以是完全平行、垂直,而且可以具有一定的误差;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包括盖板;
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所述电芯主体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设定角度,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侧,所述极耳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侧;
极柱组件,连接于所述盖板,且位于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侧;
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设定角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极耳连接;
下塑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三设定角度,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至少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面,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胶粘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胶粘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绝缘胶带,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和折弯部,所述主体部粘接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所述折弯部至少粘接所述第二部分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以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胶粘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胶粘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绝缘胶带,至少粘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面未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的部分,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绝缘胶带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胶粘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绝缘胶带,至少粘接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极耳的一面未被所述第二部分覆盖的部分,以使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胶粘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所述第二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所述第三设定角度大于等于80°且小于等于100°。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三设定角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焊接连接部,连接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
本体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面;
折弯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至少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组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极柱组件连接于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部;所述转接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为两个,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CN202322273426.1U 2023-08-23 2023-08-23 电池单体 Active CN220652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3426.1U CN220652280U (zh) 2023-08-23 2023-08-23 电池单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3426.1U CN220652280U (zh) 2023-08-23 2023-08-23 电池单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280U true CN220652280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3426.1U Active CN220652280U (zh) 2023-08-23 2023-08-23 电池单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8262C (zh) 二次电池
WO2023185283A1 (zh) 电池
KR101308217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110136A (ko) 우수한 결합력의 전극리드-전극 탭 결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12864534B (zh) 电芯组件、电芯模组、电池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16213939U (zh) 一种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678594A (zh) 电池
WO2020177599A1 (zh) 二次电池
CN114665160A (zh) 电池
CN217062229U (zh) 电池
KR20170050999A (ko) 이차전지
CN114614208A (zh) 电池
JP2014120369A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1226756A1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218957983U (zh) 电池
CN219371300U (zh) 圆柱电池
CN220652280U (zh) 电池单体
CN219086203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CN218069948U (zh) 电池
CN115566328A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CN216145653U (zh) 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1957818U (zh) 一种堆叠式锂离子电池结构
EP3799181A1 (en) Stacked battery tab, electrode piece,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CN220544194U (zh) 单体电池和电池组
CN219419459U (zh) 圆柱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