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300U - 圆柱电池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71300U CN219371300U CN202320548833.6U CN202320548833U CN219371300U CN 219371300 U CN219371300 U CN 219371300U CN 202320548833 U CN202320548833 U CN 202320548833U CN 219371300 U CN219371300 U CN 219371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film
- battery
- tab
- cylindrical battery
- electrode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该圆柱电池包括电芯以及绝缘膜;电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于两个端面之间的外周面;绝缘膜包覆于外周面,在第一方向上,电芯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绝缘膜,第一方向与圆柱电池的轴向平行。该圆柱电池减小绝缘膜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使得绝缘膜在安装的时候不容易打皱,以使得绝缘膜较易装配,提高绝缘膜的装配效率,而且保证绝缘膜的装配良率,以保证圆柱电池的良率;避免绝缘膜覆盖电芯的两端部,使得绝缘膜的位置和尺寸不会产生偏差,保证绝缘膜与电芯的其他部位的匹配性,提高绝缘膜与电芯固定的牢固性,保证绝缘膜的绝缘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已然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大型贮能、电动工具等方面的必然选择之一。
但是,目前圆柱电池中的绝缘膜较难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绝缘膜较难装配的不足,提供一种绝缘膜较易装配的圆柱电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外周面;
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周面,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芯的至少一端突出于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圆柱电池的轴向平行。
本公开的圆柱电池,在第一方向上,电芯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绝缘膜;即绝缘膜没有覆盖电芯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减小绝缘膜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一方面,使得绝缘膜在安装的时候不容易打皱,以使得绝缘膜较易装配,提高绝缘膜的装配效率,而且保证绝缘膜的装配良率,以保证圆柱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电芯的两端部的外表面的平整度较差,避免绝缘膜覆盖电芯的两端部,使得绝缘膜的位置和尺寸不会产生偏差,保证绝缘膜与电芯的其他部位的匹配性,提高绝缘膜与电芯固定的牢固性,保证绝缘膜的绝缘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圆柱电池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公开圆柱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电芯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电芯处于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壳体;11、顶板;12、底板;13、侧板;
2、电芯;21、电芯主体;211、第三端面;212、第四端面;213、外周面;22、极耳部;221、第一极耳;222、第二极耳;23、隔离膜卷绕部;24、隔离绝缘层;25、第一端面;26、第二端面;
2a、第一极片;2b、隔离膜;2c、第二极片;
3、绝缘膜;4、极柱;5、集流盘;
6、绝缘件;61、本体部;62、绝缘筒;
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单独存在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参照图1-图4所示,该圆柱电池可以包括电芯2以及绝缘膜3;电芯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于两个端面之间的外周面213;绝缘膜3包覆于外周面213,在第一方向X上,电芯2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绝缘膜3,第一方向X与圆柱电池的轴向平行。
本公开的圆柱电池,绝缘膜3没有覆盖电芯2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减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一方面,使得绝缘膜3在安装的时候不容易打皱,以使得绝缘膜3较易装配,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保证绝缘膜3的装配良率,以保证圆柱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电芯2的两端部的外表面平整度较差,避免绝缘膜3覆盖电芯2的两端部,使得绝缘膜3的位置和尺寸不会产生偏差,保证绝缘膜3与电芯2的其他部位的匹配性,提高绝缘膜3与电芯2固定的牢固性,保证绝缘膜3的绝缘效果。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圆柱电池可以包括电池壳体1,电池壳体1可以设置为圆柱体,即电池壳体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两个端板分别为顶板11和底板12,顶板11和底板12均设置为圆形,在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连接有侧板13,侧板13设置为圆筒状。侧板13、顶板11和底板12围绕形成圆柱电池的容纳腔。
在电池壳体1内设置有电芯2、电解液和绝缘膜3,电芯2可以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绝缘膜3包覆于电芯2的外周面213,具体地,绝缘膜3可以通过粘接胶粘接于电芯2的外周面213,绝缘膜3用于绝缘隔离电芯2和电池壳体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与圆柱电池的轴向平行,而圆柱电池的轴向与电池壳体1的顶板11和底板12垂直。
如果将绝缘膜3设置为一整片的结构,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较大,宽度较宽的绝缘膜3在安装的时候容易打皱,导致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较低,而且装配后良率较低。
如果将绝缘膜3设置为分体设置的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覆盖电芯主体21的至少部分,另一部分用于覆盖极耳部22的至少部分;由于电芯2整体侧面均需要与电池壳体1绝缘,因此,分体设置的至少两部分绝缘膜3之间不能设置有间隙,如果有间隙存在的话,容易导致电芯2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失效。但是,由于工艺误差和设备精度的问题,分体设置的至少两部分绝缘膜3之间不可能完全对合,即分体设置的至少两部分绝缘膜3之间不存在间隙,也没有重叠设置的区域;因此,为了保障电芯2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效果,将分体设置的至少两部分绝缘膜3之间设置有一部分重叠的区域,如此导致重叠的区域绝缘膜3的厚度较厚,影响圆柱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而且,在重叠区域绝缘膜3对电芯2的预紧力较大,不利于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的膨胀,不能为锂离子穿梭提供足够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电芯2的至少一端突出于绝缘膜3,使得绝缘膜3靠近电芯2的端面的至少一个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设置有非零间距,例如,电芯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面25和第二端面26,绝缘膜3靠近第一端面25的边沿与第一端面25之间设置有非零间距,和/或,绝缘膜3靠近第二端面26的边沿与第二端面26之间设置有非零间距。
也就是说绝缘膜3没有完全覆盖电芯2,绝缘膜3没有覆盖电芯2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减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使得绝缘膜3在安装的时候不容易打皱,以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保证绝缘膜3的装配良率,以保证圆柱电池的良率。而且,电芯2的端部的外表面平整度较差,如果绝缘膜3覆盖电芯2的端部,会使得绝缘膜3的位置和尺寸产生偏差,影响绝缘膜3与其他部位的匹配性,影响绝缘膜3与电芯2固定的牢固性;绝缘膜3没有覆盖电芯2的至少一个端部,使得绝缘膜3的位置和尺寸不会产生偏差,保证绝缘膜3与电芯2的其他部位的匹配性,提高绝缘膜3与电芯2固定的牢固性,保证绝缘膜3的绝缘效果。
具体地,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与电芯2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10%,例如,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与电芯2的高度的比值可以是0.3%、0.7%、1%、1.2%、1.5%、1.8%、2.2%、2.7%、3.3%、3.8%、4.3%、4.7%、5.2%、5.8%、6.2%、6.7%、7.3%、7.8%、8.2%、68.7%、9.3%、9.8%等等。进一步地,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与电芯2的高度的比值在1%±0.5%的范围之内。电芯2的高度具体为电芯2在第一方向X的高度。
如果上述比值过小,使得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较小,即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缩减较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还是比较大,仍然会存在安装的时候容易打皱,导致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较低,而且装配后良率较低的不良。
如果上述比值过大,使得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较大,即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缩减较大,绝缘膜3无法起到绝缘隔离电芯2和电池壳体1的作用,即具有绝缘失效的风险。
具体而言,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等于10mm,例如,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可以是0.3mm、0.8mm、1.3mm、1.8mm、2.2mm、2.7mm、3.4mm、3.8mm、4.4mm、4.8mm、5.2mm、5.7mm、6.1mm、6.6mm、7.2mm、7.8mm、8.1mm、8.6mm、9.2mm、9.8mm;进一步地,绝缘膜3靠近端面的边沿与对应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
电芯主体21可以为卷绕式的电芯主体21,电芯主体21可以是将层叠结构卷绕形成的单元,该层叠结构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2a、隔离膜2b以及第二极片2c,当第一极片2a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2c为负极片。即将第一极片2a、与第一极片2a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2c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之间的隔离膜2b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的电芯主体21。当然,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的极性可以互换,即第一极片2a可以为负极片,第二极片2c可以为正极片。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涂布有活性物质。下面以第一极片2a为正极片,第二极片2c为负极片为例进行说明。
而且,参照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负极片的面积大于正极片的面积;为了保证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的绝缘效果,隔离膜2b的面积大于等于负极片的面积,即隔离膜2b、负极片(第二极片2c)和正极片(第一极片2a)的面积依次减小。在隔离膜2b、负极片和正极片处于展平状态时,负极片在隔离膜2b上的正投影覆盖且大于正极片在隔离膜2b上的正投影,隔离膜2b覆盖且大于负极片在隔离膜2b上的正投影。因此,在隔离膜2b、负极片(第二极片2c)和正极片(第一极片2a)卷绕形成电芯2后,在第一方向X上,负极片(第二极片2c)突出于正极片(第一极片2a),隔离膜2b突出于负极片(第二极片2c)。
参照图2所示,极耳部22可以包括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从电芯主体21的至少一端引出。例如,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可以由电芯2的电芯主体21的同一侧延伸而出,即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设于电芯主体21的同一端面,下面以设于电芯主体21的第三端面211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电芯主体21的第四端面212。
第一极耳221连接于电芯主体21,具体地,第一极耳221连接于第一极片2a,且第一极耳221位于第三端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可以是第一极片2a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21,并折弯至第三端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形成第一极耳221;这种情况下,第一极耳221可以覆盖第三端面211的一部分。
第二极耳222连接于电芯主体21,具体地,第二极耳222连接于第二极片2c,且第二极耳222位于第三端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可以是第二极片2c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21,并折弯至第三端面211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形成第二极耳222;这种情况下,第二极耳222可以覆盖第三端面211的一部分。
而且第二极耳222与第一极耳221之间绝缘设置,具体可以通过在第二极耳222与第一极耳221之间设置绝缘件实现第二极耳222与第一极耳221的绝缘设置,也可以是将第二极耳222与第一极耳221间隔设置实现第二极耳222与第一极耳221的绝缘设置。
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由电芯主体21的同一侧延伸而出可以提高电池内部整体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使得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分别连接位于电池壳体1同一侧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即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与电池壳体1未电连接;或者,第一极耳221或第二极耳222与电池壳体1电连接,例如,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分别对应连接电池壳体1和极柱4,具体为,第一极耳221连接极柱4,用作圆柱电池的正极;第二极耳222连接电池壳体1,用作圆柱电池的负极;而电池壳体1作为电池的一个电极引出端,可以方便后续电池成组时的连接,并且电池壳体1面积相对较大,可以保证电池成组时具有可靠的过流面积,以此保证电池整体充放电速率。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也可以设于电芯主体21的相对两端面,例如,第一极耳221设于第三端面211,第二极耳222设于第四端面212。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部22为未设置活性物质涂层的导电箔材区,即在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上没有涂覆活性物质涂层,极耳部22为用于传输电流的集流层。
参照图2所示,隔离膜2b卷绕形成隔离膜卷绕部23,由于隔离膜2b的面积最大,因此,第一极片2a、隔离膜2b以及第二极片2c卷绕后,有一部分是只有隔离膜2b卷绕形成的结构,一部分隔离膜卷绕部23设于电芯2的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之间。当然,也可以是电芯主体21的两端部均是仅仅由隔离膜2b卷绕形成的隔离膜卷绕部23。
在第一方向X上,隔离膜卷绕部23突出于绝缘膜3,即在仅仅由隔离膜2b卷绕形成的隔离膜卷绕部23的外周面213没有设置绝缘膜3,由于隔离膜2b不需要导电,而且隔离膜2b本身就是绝缘隔离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的作用,因此,在隔离膜卷绕部23的外周面213不设置绝缘膜3,不会影响电芯2与电池壳体1的绝缘效果,保证绝缘效果。
而且,由于隔离膜2b的材质为柔性材质,隔离膜2b的每层之间还留有第一极片2a和第二极片2c的空间,仅仅隔离膜2b不能较为紧实的卷绕,使得隔离膜卷绕部23的硬度较低,难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绝缘膜3粘接在隔离膜卷绕部23时更容易局部打皱,导致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较低,而且装配后良率较低的不良。再有,隔离膜2b的材质为柔性材质还会使得隔离膜卷绕部23的端部难以对齐,容易出现错位,粘接绝缘膜3也容易出现错位。在隔离膜卷绕部23的外周面213没有设置绝缘膜3,就不会出现上述不良。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X上,且在与极耳部22(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相对的端部,第一极片2a或第二极片2c突出于绝缘膜3。
具体地,在第一方向X上,且在与极耳部22(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相对的端部,绝缘膜3突出于正极片(第一极片2a),即绝缘膜3将正极片完全包覆;负极片(第二极片2c)突出于绝缘膜3,绝缘膜3没有将负极片完全包覆。进一步缩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在安装的时候绝缘膜3不容易打皱,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良率较高。
由于,第二极片2c为负极片,第二极耳222连接于第二极片2c,因此,第二极耳222为圆柱电池的负极,而第二极耳222连接于电池壳体1,因此,电池壳体1也是圆柱电池的负极,因此,对电池壳体1与第二极片2c之间的绝缘要求不高,或者,电池壳体1与第二极片2c之间可以不绝缘设置。因此,将负极片突出于绝缘膜3,而绝缘膜3突出于正极片设置,不仅可以保证电芯2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效果,而且可以进一步缩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在安装的时候绝缘膜3不容易打皱,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良率较高。
负极片突出于绝缘膜3的距离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即负极片背离第一极耳221的边沿线与绝缘膜3背离第一极耳221的边沿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例如,负极片突出于绝缘膜3的距离可以是0.8毫米、1毫米、1.2毫米、1.5毫米、1.8毫米等等。
当然,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极片2a(正极片)通过第一极耳221连接至电池壳体1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向X上,且在与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相对的端部,绝缘膜3突出于负极片,即绝缘膜3将负极片完全包覆;正极片突出于绝缘膜3,绝缘膜3没有将正极片完全包覆。同样可以达到不仅可以保证电芯2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效果,而且可以进一步缩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在安装的时候绝缘膜3不容易打皱,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良率较高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圆柱电池还可以包括绝缘件6,绝缘件6设于极耳部22背离电芯主体21的一侧,绝缘件6延伸包覆至少部分极耳部22的周向外表面,且包覆电芯主体21的外周面靠近极耳部22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在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与电池壳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集流盘5,两个集流盘5一一对应地与第一极耳221和第二极耳222连接,绝缘件6可以用于固定并绝缘两个集流盘5,绝缘件6可以设置为一个。绝缘件6可以包括本体部61和绝缘筒62,绝缘筒62连接于本体部61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绝缘筒62可以设置为筒状,绝缘筒62围设于至少部分极耳部22的周向外表面,例如,由于第二极耳222与电池壳体1连接形成圆柱电池的负极,第二极耳222与电池壳体1之间不需要绝缘设置,因此,绝缘筒62只围设于第一极耳221的周向外表面,而在第二极耳222的周向外表面没有设置绝缘筒62;而且,绝缘筒62向电芯主体21一侧延伸,包覆电芯主体21的外周面靠近极耳部22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方向X上,电芯主体21靠近极耳部22的端部突出于绝缘膜3;使得绝缘膜3靠近设置极耳部22的端面的边沿与设置极耳部2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非零间距,可以进一步缩小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在安装的时候绝缘膜3不容易打皱,提高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而且装配后良率较高;而且能够保证电芯主体21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效果。
而且,绝缘膜3与绝缘筒62相邻的端面可以刚好抵接,也可以有一定的重叠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电芯2还可以包括隔离绝缘层24,隔离绝缘层24连接于电芯主体21的隔离膜2b,隔离绝缘层24与隔离膜2b以及隔离膜卷绕部23是一体结构,即隔离绝缘层24与隔离膜2b以及隔离膜卷绕部23是完整的一张膜层。隔离绝缘层24可以围设于电芯主体21的外周面213,即电芯主体21的一部分是由第一极片2a、隔离膜2b以及第二极片2c三层结构卷绕形成的,隔离绝缘层24是单独一层设置的。隔离绝缘层24位于电芯主体21与绝缘膜3之间。通过隔离绝缘层24可以对电芯2与电池壳体1起到一定的绝缘隔离的作用,因此,在绝缘膜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设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电芯2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隔离。
具体地,隔离绝缘层24设置有至少一圈,以保证电芯2的外周与电池壳体1之间的绝缘隔离。
进一步地,电芯2的直径可以大于等于35毫米,具体地,电芯2的直径可以大于等于35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例如,电芯2的直径可以是38毫米、42毫米、47毫米、41毫米、45毫米、50毫米、53毫米、58毫米、62毫米、68毫米、73毫米、77毫米、79毫米等等;由于直径较大的电芯2的长度也较长,需要的绝缘膜3的宽度较宽,更容易出现在安装的时候容易打皱,导致绝缘膜3的装配效率较低,而且装配后良率较低的不良。
本申请中提及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完全平行、垂直,而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外周面;
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周面,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芯的至少一端突出于所述绝缘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圆柱电池的轴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靠近所述端面的边沿与所述端面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电芯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绝缘膜靠近所述端面的边沿与所述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
电芯主体;
极耳部,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电芯主体的至少一端引出;
所述电芯主体包括:
隔离膜卷绕部,至少设置于所述电芯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隔离膜卷绕部突出于所述绝缘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一端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主体包括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的第一极片、隔离膜和第二极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且在与所述极耳部相对的端部,所述第一极片或所述第二极片突出于所述绝缘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绝缘膜突出于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突出于所述绝缘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突出于所述绝缘膜的距离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还包括:
电池壳体,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池还包括:
绝缘件,设于所述极耳部背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侧,所述绝缘件延伸包覆至少部分所述极耳部的周向外表面,且包覆所述电芯主体的外周面靠近所述极耳部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电芯主体靠近所述极耳部的端部突出于所述绝缘膜。
11.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
隔离绝缘层,连接于所述电芯主体的所述隔离膜,且围设于所述电芯主体的所述外周面,所述隔离绝缘层位于所述电芯主体与所述绝缘膜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绝缘层设置有至少一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直径大于等于35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48833.6U CN219371300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圆柱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48833.6U CN219371300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圆柱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71300U true CN219371300U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52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48833.6U Active CN219371300U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圆柱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713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14279A (zh) * | 2023-09-14 | 2023-10-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2023
- 2023-03-20 CN CN202320548833.6U patent/CN2193713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14279A (zh) * | 2023-09-14 | 2023-10-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23060A1 (zh) | 二次电池及电池包 | |
EP2849247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114597610A (zh) | 电池 | |
CN219371300U (zh) | 圆柱电池 | |
CN216850253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4665233A (zh) | 电池 | |
CN114583415B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US20230307798A1 (en) | Battery | |
US20230318151A1 (en) | Battery | |
CN114614214A (zh) | 电池 | |
CN218957983U (zh) | 电池 | |
CN219371103U (zh) | 圆柱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642884U (zh) | 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车辆 | |
CN217086806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773359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6130745A (zh) | 电池 | |
CN216773468U (zh) | 电极结构、电池及电池组 | |
US20220085465A1 (en) |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 |
CN115020934A (zh) | 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 |
CN114725477A (zh) |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9419459U (zh) | 圆柱电池 | |
KR20150022213A (ko) |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 |
CN218101611U (zh) | 电池和电子设备 | |
CN219371301U (zh) | 圆柱电池 | |
CN221176309U (zh) | 一种电芯及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