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2229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2229U
CN217062229U CN202220670713.9U CN202220670713U CN217062229U CN 217062229 U CN217062229 U CN 217062229U CN 202220670713 U CN202220670713 U CN 202220670713U CN 217062229 U CN217062229 U CN 217062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tab
battery
pol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07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志达
谢继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07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2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2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2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围设成腔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电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电芯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阻隔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阻隔片包括第二阻隔部,所述第二阻隔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等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储能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以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装置受到广泛应用,例如,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行业中。随着科技发展,对电池的安全性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亟待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围设成腔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电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电芯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阻隔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阻隔片包括第二阻隔部,所述第二阻隔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极耳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阻隔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80-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阻隔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和/或,所述第一凹槽的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一凹槽的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阻隔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连接片,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不覆盖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上;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依次贴合组成第一极耳板,所述第一极耳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或者,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或者,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腔体的一侧的第一外接片,所述第一外接片包括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一极柱,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极柱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侧板、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第一极柱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孔段对应设置的第一外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极柱的靠近电芯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靠近电芯的一侧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极柱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表面相接的第一外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接片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还设有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还设有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和/或,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绝缘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外接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第一绝缘层为所述第一绝缘片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或者为所述第二绝缘片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绝缘片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绝缘部在第二侧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转接件在第二侧板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绝缘部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转接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芯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不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阻隔片包括第三阻隔部,所述第三阻隔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极耳包括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极耳的第四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电芯的宽度为a,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b,0≤|a-b|≤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耳或负极耳;和/或,所述电芯包括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板与电芯之间的阻隔片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电芯撞到第一侧板(壳体)造成损伤,进而提高电池的抗跌落能力,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性能;同时,第一极耳具有向第一侧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延伸至阻隔片的第一凹槽内,便于第一极耳通过第二连接部与转接件等导电结构连接,以将第一极耳的电性引出,与外围电路连接,并可以提高第一极耳与外围电路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出第一极柱的电池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出第一转接件及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出第一转接件及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出第一转接件及壳体的连接结构的部分区域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第四侧板;15:第五侧板;16:第六侧板;17:圆弧过渡部;131:减薄部;100:注液孔;2:电芯;23:延伸部;21:第一极耳;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2第二极耳;221:第三连接部;222:第四连接部;3’:第二转接件;31: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1’:第三连接片;32’:第四连接片;41:第一外接片;41’:第二外接片;42:第一极柱;43:第一外延部;5:第一绝缘片;5’:第三外绝缘片;6:第二绝缘片;6’:第四绝缘片;61:第一绝缘部;62:第二绝缘部;61’:第三绝缘部;62’:第四绝缘部;30:第一通孔;60:第二通孔;110:第三通孔;50:第四通孔;30’:第五通孔;60’:第六通孔;120:第七通孔;50’:第八通孔;71:第一保护胶层;72:第二保护胶层;8:第一绝缘层;9:阻隔片;91:第一阻隔部;92:第二阻隔部;93:第三阻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相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等;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例如区分各部件,以更清楚说明/解释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顺序等含义。
电池是常用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其一般包括壳体、封装在由壳体围设而成的腔体内的电芯等,电芯设有极耳(如下述的第一极耳),一般需要通过转接件等导电结构将极耳的电性引出,以与外围电路连接。然而,当电池跌落或受到撞击时,电芯往往会碰撞到壳体上,尤其是采用硬度较大的钢壳等壳体时,会造成电芯、极耳与转接件等导电结构的连接结构等部位产生损伤,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性能。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1,围设成腔体;壳体1包括第一侧板11;电芯2,位于腔体内,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一侧设有第一极耳21,电芯2与第一侧板11之间设有阻隔片9,第一极耳21包括向第一侧板11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12,阻隔片9包括第二阻隔部92,第二阻隔部92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延伸至第一凹槽内。阻隔片9可以起到阻隔作用,避免电芯2与第一侧板11(壳体1)接触,同时当电芯2与第一侧板11之间发生撞击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电芯2或壳体1损伤,提高电池的抗跌落和抗撞击能力,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等性能。此外,阻隔片9还可以起到绝缘作用,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此外,第一极耳21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212相连的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1与电芯2连接,第一连接部211位于电芯2与阻隔片9之间,具体可以位于电芯2与第二阻隔部92之间。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与阻隔片9/第二阻隔部9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为80-120°,例如80°、90°、100°、120°等。
此外,电池还包括与第一极耳21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位于腔体内,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31,第一连接片31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一极耳21之间,具体可以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一连接部211之间,阻隔片9位于第一连接片31与第一连接部211之间。
此外,第一转接件还包括与第一连接片31相连的第二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部212相接,阻隔片9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不覆盖第二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第二连接片32例如位于第二连接部212背离阻隔片9/第一凹槽/第二阻隔部92的一侧。
一般情况下,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二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的边界接触,但除接触的边界外的其余部分不互相重叠。
其中,电芯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极片,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二连接片32相接的一面和极片的表面基本平行,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二连接片32层叠设置,第二连接部212的表面、第二连接片32的表面与极片的表面基本平行。
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极耳22,第二极耳22与第一极耳21极性相反,将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设置在电芯2的同一侧,利于进一步节约腔体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具体地,第一极耳21可以为正极耳或负极耳,相应地,第二极耳22可以为负极耳或正极耳。
此外,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的一侧还设有向第一侧板11延伸的延伸部23,第一极耳21与电芯2相接的一侧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大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第二极耳22与电芯2相接的一侧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大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第二极耳22与电芯2相接的一侧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和第一极耳21与电芯2相接的一侧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可以相等或不等,优选基本相等。由此,利用电芯2与第一侧板11之间的腔体空间,设置延伸部23,通过延伸,23增大电芯2的体积,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
具体来说,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存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三区域向第一侧板11延伸形成延伸部23,第一区域的端面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第二区域的端面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均分别小于第三区域的端面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第一极耳21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端面上,第二极耳22设置在第二区域的端面上。
一般情况下,第一极耳2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不重叠(即第一极耳21平行于第一侧板11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与延伸部23平行于第一侧板11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不重叠),第二极耳2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不重叠,第二极耳2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第一极耳2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不重叠。
具体地,第一侧板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板11的表面平行,示例性地,第一侧板11至电芯2的方向平行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第一侧板11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壳体1的宽度方向或壳体1的厚度方向。
一般情况下,壳体1的长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长度方向,壳体1的宽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宽度方向,壳体1的厚度方向亦为电芯2的厚度方向。此外,电芯2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或称电极片),极片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即电芯2的厚度方向亦为电极片的厚度方向。
此外,电池还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第六侧板16,第一极耳21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极耳22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极耳22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与第一极耳21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可以至少部分重叠,一般延伸部23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一极耳21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和第二极耳22在第六侧板16上的投影。示例性地,延伸部23、第一极耳21、第二极耳22可以沿第一方向分布,该第一方向垂直于从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例如为电芯2的宽度方向(即延伸部23垂直于电芯2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与第一极耳21垂直于电芯2的宽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具体地,第六侧板16的表面可以与第一侧板11的表面垂直,第六侧板16的表面与电极片的表面垂直(与电极片的厚度方向平行),第一侧板11的表面与电极片的表面垂直。
一般情况下,延伸部23在电芯2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电芯2的厚度。具体来说,延伸部23和电芯2分别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位于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端面(即设有第一极耳21和延伸部23的端面)的相对两侧,延伸部23的第一面与电芯2的第一面持平,延伸部23的第二面与电芯2的第二面持平。
此外,延伸部23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21可以位于两个相邻的延伸部23之间,第二极耳22亦可以位于两个相邻的延伸部23之间,第二极耳22与第一极耳21之间存在延伸部23(即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被延伸部23隔开)。第一极耳21的数量为n1,第二极耳22的数量为n2,延伸部23的数量为n3,n1与n2可以相等或不等,n3=n1+n2+1,示例性地,n1=1,n2=1,n3=3。
具体地,阻隔片9位于延伸部23与第一侧板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第二侧板12,第二连接部212背离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二连接片32连接,即第二侧板12、第二连接部212、第二连接片32依次层叠设置,第二连接部21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二连接片32之间;或者,第二连接部21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二连接片32连接,即第二侧板12、第二连接片32、第二连接部212依次层叠设置,第二连接片3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二连接部212之间。由此,可以提高第一极耳21与第一转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节约腔体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
其中,第二侧板12的表面与极片的表面平行,第二侧板12的表面与第一侧板11的表面垂直,第二侧板12的表面与第六侧板16的表面垂直。第一极耳21的第一连接部211的表面可以与第二连接部212的表面垂直,其中,第一连接部211的表面可以与极片表面垂直,第二连接部212的表面可以与极片表面平行。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1与电芯2相接的一面和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二连接片32相接的一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范围为80-120°,例如80°、90°、100°、120°等。
此外,第一连接片31与第一连接部211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212(或第二连接片32)在沿第一连接部211至第一连接片31的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31和第二连接片32之间(二者所在平面)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范围为80-120°,例如80°、90°、100°、120°等。
具体地,电芯2中的极片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即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或者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第一极耳21设置在第一极片上,第二极耳22设置在第二极片上。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数量分别为多个,每个第一极片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极耳21(即第一极耳21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依次贴合组成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板与第一转接件连接,以实现第一极耳21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二连接片32连接。
具体地,至少部分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为如下设置: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凹口(或称第一缺口),其第一凹口位置对应,第一极耳位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凹口内,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层叠设置后,第一极片的第一凹口的侧壁、隔膜的第一凹口的侧壁、第二极片的第一凹口的侧壁依次贴合形成延伸部23,第一极片的第一凹口内的第一极耳依次贴合形成第一极耳板;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的一端均设有第二凹口(或称第二缺口),其第二凹口位置对应,第二极耳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凹口内,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层叠设置后,第一极片的第一凹口的侧壁、隔膜的第一凹口的侧壁、第二极片的第一凹口的侧壁依次贴合形成延伸部23,第二极片的第二凹口内的第二极耳依次贴合形成第二极耳板。
此外,壳体1还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第三侧板13,第二侧板12与第三侧板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2的表面可以与第三侧板13的表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朝向靠近第二侧板12的方向贴合,形成第一极耳板,即第一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小于第一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朝向靠近第三侧板13的方向贴合,形成第一极耳板,即第一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小于第一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朝向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贴合,形成第一极耳板,即第一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与第一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可以基本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第一极耳21、以及由多个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贴合形成的第一极耳板不伸出电芯2的外缘,具体地,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电芯2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电芯2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这样,与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相连的第二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电芯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可以减小腔体在沿第二侧板12至第三侧板13的方向上的空间浪费,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
具体地,以第二连接片3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为例,在沿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方向上,第二连接片32至少部分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与电芯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之间(即第二连接片32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与电芯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之间的部分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位于电芯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以与第二连接部212/第二极耳板连接(但不与延伸部23接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延伸部23可以与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持平,或者延伸部23比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更靠近第一侧板11,即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不局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可以比延伸部23更靠近第一侧板11,即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至所述第一侧板11的距离小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亦即,在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上,第一极耳板/第一极耳21远离电芯2的一端位于延伸部23与第一侧板11之间,相对更利于第一极耳21/第一极耳板与第二连接片32连接,增大二者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此外,第一转接件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不重叠,即第一连接片31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第二连接片3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均分别与延伸部2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不重叠。
此外,电池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11背离腔体的一侧的第一外接片41,第一外接片41包括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一极柱42,第一侧板11设有与第一极柱42对应设置的第三通孔110,第一极柱42通过第三通孔110与第一连接片31连接。
此外,第一连接片31包括与第一极柱42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30,第一极柱42穿透第一侧板11(即穿过第三通孔110)、并通过第一通孔30与第一连接片31相接。其中,第一极柱42穿过第三通孔110,以实现穿透第一侧板11,第三通孔110与第一通孔30可以同轴设置。
一般情况下,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示例性地,第一极柱42可以是圆柱形,或者,第一极柱42为锥形结构,即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一连接片31的方向,第一极柱42的直径呈增大或减小趋势,第一极柱42直径即为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的直径。
具体地,当第一极柱42为锥形结构时,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一连接片31的方向,第一极柱42的直径呈变化趋势(即增大或减小趋势),该变化可以是逐渐变化,即以基本相同的幅度均匀增大或减小。第三通孔110、第一通孔30的孔径(直径)随第一极柱42的直径相应变化,例如,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一连接片31的方向,第一极柱42的直径逐渐增大,此时第三通孔110、第一通孔30的孔径也逐渐增大;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一连接片31的方向,第一极柱42的直径逐渐减小,此时第三通孔110、第一通孔30的孔径也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31的第一通孔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位于第一孔段靠近电芯2的一侧;第一极柱42靠近电芯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与第二孔段对应设置的第一外延部43。
具体地,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可以同轴设置,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均为圆形通孔,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相接的一端的直径,优选地,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孔段的直径,第二孔段垂直于第一通孔30的轴向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一孔段垂直于第一通孔30的轴向的投影。
此外,第一外接片41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外接片41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第一外延部43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外延部43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一极柱42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第一外接片41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外延部43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外接片41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一外延部43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投影,第一外延部43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基本等于第二孔段垂直于第一极柱42的轴向(亦为第一通孔30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外延部43卡合在第二孔段,与第二孔段的侧壁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柱42的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与第一连接片31的靠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具体地,第一外延部43沿第一通孔30的轴向的厚度基本等于第二孔段沿第一通孔30的轴向的深度,由此,第一外延部43卡扣在第二孔段中,第一外延部43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与第一连接片31面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柱42靠近电芯2的一端伸出第一通孔30、并沿第一通孔30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与第一连接片31靠近电芯2的一侧表面相接的第一外延部43,即第一极柱42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不与第一连接片31面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而是位于第一连接片31与电芯2之间。
其中,第一外接片41、第一极柱42、第一外延部43可以一体成型,其可以是金属材质,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第一连接片31与第一侧板11通过铆钉进行铆接,经铆接之后,铆钉位于第一侧板11背离腔体的一端形成第一外接片41,另一端形成第一外延部43,而其两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极柱42,所形成的的第一极柱42例如是锥形结构。
第一极耳21可以和壳体1电连接,此时第一外接片41、第一极柱42、第一转接件的第一连接片31可以和壳体1直接接触,或者第一转接的第二连接片32与壳体1的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焊接(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片31、以及第一外接片41等)。一般更优选第一极耳21与壳体1绝缘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设置绝缘片(绝缘层)进行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接片41与第一侧板11之间还设有第一绝缘片5,第一转接件与第一侧板11之间还设有第二绝缘片6,第一极柱42穿透第一绝缘片5和第二绝缘片6,第一极柱42与第一侧板11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8,由此,第一外接片41、第一极柱42、第一转接件和第一极耳21电连接,而与第一侧板11(壳体1)绝缘连接。
其中,第二绝缘片6具体可以位于第一连接片31与第一侧板11之间,即第一外接片41、第一绝缘片5、第一侧板11、第二绝缘片6、第一连接片31依次层叠设置。
此外,沿第一通孔30的周向,第一通孔30的孔径与极柱的直径之差基本等于第一绝缘层8沿第一通孔30的周向的宽度,该第一通孔30的周向与第一通孔30的轴向垂直。具体地,第一绝缘层8可以与第一绝缘片5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层8由第一绝缘片5靠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向外凸起(向第三通孔110内凸起)形成;或者,第一绝缘层8可以与第二绝缘片6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层8由第二绝缘片6靠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向外凸起(向第三通孔110内凸起)形成。
相应地,第一绝缘片5设有第四通孔50,第一极柱42穿过第四通孔50,以实现穿透第一绝缘片5;第二绝缘片6设有第二通孔60,第一极柱42穿过第二通孔60,以实现穿透第二绝缘片6。具体地,第一极柱42依次穿过第四通孔50、第三通孔110、第二通孔60、第一通孔30,以实现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其中,第四通孔50、第三通孔110、第二通孔60、第一通孔30可以同轴设置。
此外,第一绝缘片5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一外接片4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即第一外接片4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绝缘片5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第二绝缘片6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一连接片3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具体地,第二绝缘片6可以是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绝缘部61和第二绝缘部62;第一绝缘部61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一转接件之间,第一极柱42穿透第一绝缘部61(即第二通孔60设置在第三绝缘部61’上);第二绝缘部6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一转接件之间,具体可以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二连接片32之间,即第二侧板12、第二绝缘部62、第二连接片32依次层叠设置,由此,通过第二绝缘部62,可以为第一转接件提供支撑,并可以使第一转接件与壳体1的第二侧板12之间绝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其中,第一绝缘部6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转接件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连接片3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第二绝缘部6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转接件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覆盖第二连接片3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
其中,第二侧板12的表面与电极片的表面平行;第二侧板12与第一侧板11的表面不平行,例如垂直;第二侧板12例如可为底侧板(或称底板)。
此外,第一绝缘部61与第一连接片31相接的一面和第二绝缘部62与第二连接片相接的一面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的范围可以为80°~140°,例如80°、90°、100°、110°、120°、130°、140°等,即二者不平行,例如垂直。第一绝缘部61与第二绝缘部62(二者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可以为80°~140°,例如80°、90°、100°、110°、120°、130°、140°等,即二者不平行,例如垂直。
此外,电池还包括与第二极耳22电连接的第二转接件3’,第二转接件3’位于腔体内;第二转接件3’包括第四连接片32’,第二极耳22包括与第四连接片32’相接的第四连接部222。其中,第四连接部222与第四连接片32’相接的一面和极片的延伸方向(即极片的表面)基本平行,具体地,第四连接部222与第四连接片32’层叠设置,第四连接部222的表面、第四连接片32’的表面与极片的表面基本平行。
一般情况下,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与第一转接件的第四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的边界接触,但除接触的边界外的其余部分不互相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与第一侧板11相连的第二侧板12,第二极耳22还包括与第四连接部222相连的第三连接部221,第三连接部221与电芯2连接,其中,第四连接部222背离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二转接件3’的第四连接片32’连接,即第二侧板12、第四连接部222、第四连接片32’依次层叠设置,第四连接部22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连接片32’之间;或者,第四连接部22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二转接件3’的第四连接片32’连接,即第二侧板12、第四连接片32’、第四连接部222依次层叠设置,第四连接片3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连接部222之间。由此,可以提高第二极耳22与第二转接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节约腔体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221与电芯2相接的一面和第四连接部222与第四连接片32’相接的一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范围为80-120°,例如80°、90°、100°、120°等。
具体地,第二极耳22的第三连接部221的表面可以与第四连接部222的表面垂直,第三连接部221的表面可以与极片表面垂直,第四连接部222的表面可以与极片表面平行。
此外,第二转接件3’还包括与第四连接片32’相连的第三连接片31’;第三连接片31’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极耳22之间,具体可以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极耳22的第三连接部221之间,第三连接片31’与第三连接部221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或大于第四连接部222(或第四连接片32’)在沿第三连接部221至第三连接片31’的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片31’所在平面和第四连接片32’所在平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范围为80-120°,例如80°、90°、100°、120°等。
此外,第二极耳22设置在第二极片上,每个第二极片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极耳22(即第二极耳22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依次贴合组成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板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以实现第二极耳22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具体可以与第二转接件3’的第四连接片3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朝向靠近第二侧板12的方向贴合,形成第二极耳板,即第二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小于第二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朝向靠近第三侧板13的方向贴合,形成第二极耳板,即第二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小于第二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朝向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贴合,形成第二极耳板,即第二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与第二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可以基本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沿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第二极耳22、以及由多个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贴合形成的第二极耳板不伸出电芯2的外缘,具体地,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电芯2至第二侧板12的距离,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电芯2至第三侧板13的距离。这样,与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相连的第四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电芯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可以减小腔体在沿第二侧板12至第三侧板13的方向上的空间浪费,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等性能。
具体地,以第四连接片32’设置在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为例,在沿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至第二侧板12的方向上,第四连接片32’至少部分延伸至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与电芯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之间(即第四连接片32’延伸至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与电芯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之间的部分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位于电芯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以与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连接(但不与延伸部23接触)。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延伸部23可以与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1持平,或者延伸部23比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1更靠近第一侧板11,即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2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不局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2可以比延伸部23更靠近第一侧板11,即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2至所述第一侧板11的距离小于延伸部23至第一侧板11的距离,亦即,在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上,第二极耳板/第二极耳22远离电芯2的一端位于延伸部23与第一侧板11之间,相对更利于第二极耳22/第二极耳板与第四连接片32’连接,增大二者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此外,第二转接件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与延伸部2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不重叠,即第三连接片31’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第四连接片3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均分别与延伸部2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不重叠。
此外,电池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11背离腔体的一侧的第二外接片41’,第二外接片41’包括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二极柱,第一侧板11设有与第二极柱对应设置的第七通孔120,第二极柱通过第七通孔120与第三连接片31’连接。
此外,第三连接片31’包括与第二极柱对应设置的第五通孔30’,第二极柱穿透第一侧板11(即穿过第七通孔120)、并通过第五通孔30’与第三连接片31’相接。其中,第二极柱穿过第七通孔120,以实现穿透第一侧板11,第七通孔120与第五通孔30’可以同轴设置。
一般情况下,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示例性地,第二极柱可以是圆柱形,或者,第二极柱为锥形结构,即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三连接片31’的方向,第二极柱的直径呈增大或减小趋势,第二极柱直径即为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的直径。
具体地,当第二极柱为锥形结构时,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三连接片31’的方向,第二极柱的直径呈变化趋势(即增大或减小趋势),该变化可以是逐渐变化,即以基本相同的幅度均匀增大或减小。第七通孔120、第五通孔30’的孔径(直径)随第二极柱的直径相应变化,例如,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三连接片31’的方向,第二极柱的直径逐渐增大,此时第七通孔120、第五通孔30’的孔径也逐渐增大;沿从第一侧板11至第三连接片31’的方向,第二极柱的直径逐渐减小,此时第七通孔120、第五通孔30’的孔径也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片31’的第五通孔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第四孔段位于第三孔段靠近电芯2的一侧;第二极柱靠近电芯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与第四孔段对应设置的第二外延部。
具体地,第三孔段与第四孔段可以同轴设置,第三孔段、第四孔段均为圆形通孔,第四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三孔段与第四孔段相接的一端的直径,优选地,第四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三孔段的直径,第四孔段垂直于第五通孔30’的轴向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三孔段垂直于第五通孔30’的轴向的投影。
此外,第二外接片41’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二外接片41’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第二外延部垂直于第二极柱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二外延部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二极柱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第二外接片41’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外延部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二外接片41’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覆盖第二外延部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投影,第二外延部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基本等于第四孔段垂直于第二极柱的轴向(亦为第五通孔30’的轴向)的横截面面积,第二外延部卡合在第四孔段,与第四孔段的侧壁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柱的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与第三连接片31’的靠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具体地,第二外延部沿第五通孔30’的轴向的厚度基本等于第四孔段沿第五通孔30’的轴向的深度,由此,第二外延部卡扣在第四孔段中,第二外延部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与第三连接片31’面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柱靠近电芯2的一端伸出第五通孔30’、并沿第五通孔30’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与第三连接片31’靠近电芯2的一侧表面相接的第二外延部,即第二极柱靠近电芯2的一端面不与第三连接片31’面向电芯2的一侧表面齐平,而是位于第三连接片31’与电芯2之间。
其中,第二外接片41’、第二极柱、第二外延部可以一体成型,其可以是金属材质,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第三连接片31’与第一侧板11通过铆钉进行铆接,经铆接之后,铆钉位于第一侧板11背离腔体的一端形成第二外接片41’,另一端形成第二外延部,而其两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极柱,所形成的的第二极柱例如是锥形结构。
第二极耳22可以和壳体1电连接,此时第二外接片41’、第二极柱、第二转接件3’的第三连接片31’可以和壳体1直接接触,或者,如图4所示,第二转接的第四连接片32’与壳体1的第二侧板12(或第三侧板13)焊接(可以不设置第三31’连接片、以及第二外接片41’等)。第二极耳22与壳体1也可以绝缘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设置绝缘片(绝缘层)进行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第二外接片41’与第一侧板11之间还设有第三绝缘片5’,第二转接件3’与第一侧板11之间还设有第四绝缘片6’,第二极柱穿透第三绝缘片5’和第四绝缘片6’,第二极柱与第一侧板11之间设有第二绝缘层,由此,第二外接片41’、第二极柱、第二转接件3’和第二极耳22电连接,而与第一侧板11(壳体1)绝缘连接。
其中,第四绝缘片6’具体可以位于第三连接片31’与第一侧板11之间,即第二外接片41’、第三绝缘片5’、第一侧板11、第四绝缘片6’、第三连接片31’依次层叠设置。
此外,沿第五通孔30’的周向,第五通孔30’的孔径与极柱的直径之差基本等于第二绝缘层沿第五通孔30’的周向的宽度,该第五通孔30’的周向与第五通孔30’的轴向垂直。具体地,第二绝缘层可以与第三绝缘片5’一体成型,第二绝缘层由第三绝缘片5’靠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向外凸起(向第七通孔120内凸起)形成;或者,第二绝缘层可以与第四绝缘片6’一体成型,第二绝缘层由第四绝缘片6’靠近第一侧板11的一侧向外凸起(向第七通孔120内凸起)形成。
相应地,第三绝缘片5’设有第八通孔50’,第二极柱穿过第八通孔50’,以实现穿透第三绝缘片5’;第四绝缘片6’设有第六通孔60’,第二极柱穿过第六通孔60’,以实现穿透第四绝缘片6’。具体地,第二极柱依次穿过第八通孔50’、第七通孔120、第六通孔60’、第五通孔30’,以实现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其中,第八通孔50’、第七通孔120、第六通孔60’、第五通孔30’可以同轴设置。
此外,第三绝缘片5’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二外接片4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即第二外接片4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位于第三绝缘片5’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内)。第四绝缘片6’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三连接片3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具体地,第四绝缘片6’可以是L型结构,其包括第三绝缘部61’和第四绝缘部62’;第三绝缘部61’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转接件3’之间,第二极柱穿透第三绝缘部61’(即第六通孔60’设置在第三绝缘部61’上);第四绝缘部62’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二转接件3’之间,具体可以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连接片32’之间,即第二侧板12、第四绝缘部62’、第四连接片32’依次层叠设置,由此,通过第四绝缘部62’,可以为第二转接件3’提供支撑,并可以使第二转接件3’与壳体1的第二侧板12之间绝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其中,第三绝缘部6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二转接件3’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三连接片3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第四绝缘部6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覆盖第二转接件3’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覆盖第四连接片32’在第二侧板12上的投影)。
此外,第三绝缘部61’与第三连接片31’相接的一面和第四绝缘部62’与第四连接片32’相接的一面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的范围可以为80°~140°,例如80°、90°、100°、110°、120°、130°、140°等,即二者不平行,例如垂直。第三绝缘部61’与第四绝缘部62’(二者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可以为80°~140°,例如80°、90°、100°、110°、120°、130°、140°等,即二者不平行,例如垂直。
具体地,第一极耳板与第二连接片32可以焊接、第二极耳板与第四连接片可以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隔片9还包括与第二阻隔部92相连的第一阻隔部91,第一阻隔部91位于延伸部23与第一侧板11之间,第二阻隔部92位于第一极耳21的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一连接片31之间。
此外,阻隔片9还包括与第一阻隔部91相连的第三阻隔部93,第三阻隔部位于第二极耳22的第三连接部221与第二转接件3’的第三连接片31’之间。
具体地,阻隔片9位于第三连接片31’与第三连接部221之间,第三连接部221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与阻隔片9/第三阻隔部93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阻隔片9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可以不覆盖第四连接片32’在第一侧板11上的投影,第四连接片32’例如位于第四连接部222背离阻隔片9/第二凹槽/第三阻隔部93的一侧。
具体地,第一阻隔部9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阻隔部92的宽度,第一阻隔部9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阻隔部93的宽度,第二阻隔部92的宽度与第三阻隔部93的宽度可以相等或不等。其中,第一阻隔部91的宽度、第二阻隔部92的宽度、第三阻隔部93的宽度是指在沿第三侧板13至第二侧板12的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电芯2至第一侧板11的方向),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的端部延伸出第一凹槽,利于与第一转接件连接。
具体地,第一阻隔部91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即该投影垂直于电芯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以及第一转接件(第二连接片32)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凹槽的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凹槽的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极耳21的第二连接部212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第三阻隔部93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延伸至第二凹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的端部延伸出第二凹槽,利于与第二转接件3’连接。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即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与第三侧板13之间)、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面向第二侧板的一侧(即第二连接部212/第一极耳板与第二侧板13之间)中的至少一者存在第二阻隔部92,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即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与第三侧板13之间)、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面向第二侧板的一侧(即第四连接部222/第二极耳板与第二侧板13之间)中的至少一者存在第三阻隔部93。
具体地,第三阻隔部93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以及第二转接件3’(第四连接片32’)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二凹槽的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二凹槽的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22的第四连接部222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第二凹槽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凹槽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等或不等,第二凹槽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凹槽在电芯2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相等或不等。
此外,电芯2的宽度为a,阻隔片9在电芯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b,0≤|a-b|≤3,a≥b,或者a≤b。
电芯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位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侧面,在电芯2的至少一侧的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设有第一保护胶层71。
具体地,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侧面(电芯2的侧面)是露出电芯2中的极片外缘的侧面,是由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垂直于其厚度方向的端面形成,即电芯2的侧面平行于电芯2的厚度方向(亦为电极片的厚度方向)。
电芯2的侧面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是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端面(即电芯2设有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的一面,亦为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一面),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位于第一侧面(或第三侧面)的相对两侧,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位于第二侧面(或第四侧面)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可以相互平行,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可以相互平行,第一侧面(或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或第四侧面)可以相互垂直,第一侧面至第三侧面的方向可以为电芯2的长度方向,而第二侧面至第四侧面为电芯2的宽度方向,或者,第一侧面至第三侧面的方向也可以为电芯2的宽度方向,而第二侧面至第四侧面为电芯2的长度方向。
其中,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保护胶层71,即其中的一者或多者(如全部)设有第一保护胶层71,但不局限于此,第一侧面也可以设置第一保护胶层71。
此外,电芯2的任意一个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任意一个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为一个时,该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沿该侧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不大于该侧面的长度,例如基本相等;当任意一个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为多个时,该多个第一保护胶层71间隔设置在电芯2的该侧面,由此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保护胶层71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该间隙利于电解液浸润到电芯2中的极片中,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
以第二侧面为例,当第二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二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在第二侧面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不大于第二侧面的长度,例如与第二侧面的长度基本相等;当第二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为多个时,该多个第一保护胶层71可以间隔分布在第二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胶层71延伸至电芯2的第一面并与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的极片粘结和/或延伸至电芯2的第二面并与位于电芯2的第二面的极片粘接,由此,可以避免电芯2侧面露出的极片与壳体1接触,同时可以固定电芯2,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
此外,第一保护胶层71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九通孔,优选设有多个第五通孔30’,该多个第五通孔30’可以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在第一保护胶层71与电芯2的侧面相对的部分(第一保护胶层71的该部分叠放在电芯2的侧面(如第二面)),由此,通过第五通孔30’可以提高电解液对电芯2的浸润性,使电解液更好地浸润到电极片中,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尤其当电芯2的任意一个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的数量为一个时,该侧面的第一保护胶层71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五通孔30’。
此外,延伸部23的第一面和/或延伸部23的第二面设有第二保护胶层72。其中,延伸部23的第一面至延伸部23的第二面的方向可以垂直于从第一极耳21至延伸部23的方向。
具体地,上述第一保护胶层71、第二保护胶层72具体可以是胶纸,一般具有绝缘性和粘性,其可以是本领域常规胶纸,对此不作特别限制。
具体地,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设置在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端面,电芯2的第一面和电芯2的第二面分别位于电芯2面向第一侧板11的端面的相对两侧,电芯2的第一面至电芯2的第二面的方向为电芯2的厚度方向(亦为电极片的厚度方向),电芯2的第一面(表面)、电芯2的第二面(表面)与极片的表面可以平行(与极片的厚度方向垂直)。
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的极片、位于电芯2的第二面的极片分别是电芯2最外侧的极片,即其余极片层叠设置在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的极片与位于电芯2的第二面的极片之间。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的极片与位于电芯2的第二面的电极片的极性可以相同或不同,可以为正极片或负极片,可以为第一极片或第二极片,通常优选位于电芯2的第一面的极片与位于电芯2的第二面的极片为负极片。
电芯2可以包括叠片式电芯2和/或卷绕式电芯2,卷绕式电芯2是由多个电极片层叠设置后经卷绕而成,具体是由第一极片、隔膜、第二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后卷绕而成;叠片式电芯2具体是由第一电极片、隔膜、第二电极片依次层叠设置而成。该电池具体可以包括锂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第六侧板16,第一侧板11、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第六侧板16依次相接,并均分别位于第二侧板12(或称底板)和第三侧板13(或称盖板)之间,由此围设成密闭腔体,电芯2置于该腔体内。第一侧板11与第五侧板15位于第四侧板14(或第六侧板16)的相对两侧,第四侧板14与第六侧板16位于第一侧板11(或第五侧板15)的相对两侧,第三侧板13和第二侧板12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1(或第四侧板14、或第五侧板15、或第六侧板16)的相对两侧。第三侧板13至第二侧板12的方向为壳体1的厚度方向,第一侧板11至第五侧板15的方向可以为壳体1的长度方向,而第四侧板14至第六侧板16的方向为壳体1的宽度方向,或者第一侧板11至第五侧板15的方向为壳体1的宽度方向,而第四侧板14至第六侧板16为壳体1的长度方向。电芯2的第一面和电芯2的第二面中的一者是电芯2面向第三侧板13的一面,另一者是电芯2面向第二侧板12的一面。
其中,第一侧板11和第四侧板14之间、第四侧板14与第五侧板15之间、第五侧板15与第六侧板16之间可以通过圆弧过渡部17连接,即相邻的两个侧板的连接部位通过圆弧过渡。具体地,该圆弧过渡部17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横截面背离腔体的一边和面向腔体的一边均分别为弧线,其形成开口朝向腔体的凹槽,该第一方向平行于从第三侧板13至第二侧板12的方向(即壳体1的厚度方向)。
壳体1上还可以设有减薄部131,减薄部131的机械强度小于壳体1除减薄部131外的其他部分的机械强度,由此,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优先通过减薄部131泄压,以避免电池爆炸等现象的发生。具体地,可以在第三侧板13上设置减薄部131。具体地,减薄部131的厚度小于壳体1上除减薄部131外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此外,壳体1上还设有注液孔100、以及用于密封注液孔100的密封片,注液孔100用于向腔体中注入电解液,注入电解液后,用密封片对注液孔100进行密封,该密封片可以包括金属片,其可以与注液孔100周边的壳体1焊接,以对注液孔100进行密封。
具体地,注液孔10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11上,具体可以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二转接件3’的相接部位(或第一外接片41)和第一侧板11与第一转接件的相接部位(或第二外接片41’)之间,密封片可以与第一侧板11背离腔体的一侧焊接,具体可以焊接在第一侧板11位于注液孔100周边的部分,以对注液孔100进行密封。
此外,如上所述的焊接具体可以是激光焊接。
壳体1具体可以是金属包装壳,即其可以是金属材质,意即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第六侧板16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铝、铝合金、镍、铁或镍铁合金等。
一般情况下,当壳体1与正极耳电连接时,壳体1可以是与正极耳同极性的材质,例如分别为铝或铝合金,二者的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二者材质不同时,例如正极耳的材质是铝,而壳体1的材质是铝合金);当壳体1与负极耳电连接时,壳体1与负极耳是同极性材质,例如分别为镍、铁或镍铁合金,二者的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
此外,第一转接件的材质、第一极耳21的材质可以是同极性材质,例如,第一极耳21为正极耳,第一转接件的材质、第一极耳21的材质分别可以为铝或铝合金,其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二转接件3’的材质、第二极耳22的材质可以是同极性材质,例如,第二极耳22为负极耳,第二转接件3’的材质、第二极耳22的材质分别可以为镍、铁或镍铁合金,其具体材质种类可以相同或不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围设成腔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
电芯,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电芯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阻隔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阻隔片包括第二阻隔部,所述第二阻隔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芯和所述阻隔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8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隔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和/或,
所述第一凹槽的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
所述第一凹槽的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
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延伸出所述第一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所述阻隔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的第二连接片,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不覆盖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上;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依次贴合组成第一极耳板,所述第一极耳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或者,
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或者,
所述第一极耳的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贴合,形成所述第一极耳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的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
所述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腔体的一侧的第一外接片,所述第一外接片包括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一极柱,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极柱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侧板、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所述第一极柱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孔段对应设置的第一外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的靠近电芯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靠近电芯的一侧表面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靠近所述电芯的一侧表面相接的第一外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接片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还设有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还设有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绝缘片和第二绝缘片;和/或,
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外接片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
第一绝缘层为所述第一绝缘片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或者为所述第二绝缘片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绝缘片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所述第一极柱穿透所述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部在第二侧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转接件在第二侧板上的投影,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部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转接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和/或,
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2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相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投影不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片包括第三阻隔部,所述第三阻隔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极耳包括向所述第一侧板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极耳的第四连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宽度为a,所述阻隔片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b,0≤|a-b|≤3。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耳为正极耳或负极耳;和/或,
所述电芯包括叠片式电芯或卷绕式电芯。
CN202220670713.9U 2022-03-26 2022-03-26 电池 Active CN217062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0713.9U CN217062229U (zh) 2022-03-26 2022-03-26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0713.9U CN217062229U (zh) 2022-03-26 2022-03-26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2229U true CN21706222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0713.9U Active CN217062229U (zh) 2022-03-26 2022-03-26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22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8372A (zh) * 2022-11-18 2022-12-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226518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518A1 (zh) * 2022-05-25 2023-11-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5498372A (zh) * 2022-11-18 2022-12-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85283A1 (zh) 电池
CN114678594A (zh) 电池
US9299972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separating member between current collector and battery case
CN217062229U (zh) 电池
JP5414476B2 (ja) 2次電池
KR100786871B1 (ko) 이차 전지
WO2023092758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WO2023185288A1 (zh) 电池
KR101962886B1 (ko) 이차전지
US20230307798A1 (en) Battery
US2023005200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disconnection prevent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23185285A1 (zh) 电池
KR100667945B1 (ko) 이차 전지
CN114665160A (zh) 电池
US20230318151A1 (en) Battery
JP2006093145A (ja) 二次電池
JP2013222705A (ja) 二次電池
KR101734327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218069948U (zh) 电池
KR100599748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차 전지의 캡 조립체 및 이에 사용되는안전밸브 설치 방법
CN217507616U (zh) 电池
JP2020030952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7062426U (zh) 电池
CN218385655U (zh) 电池
KR20170142509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