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8372A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8372A
CN115498372A CN202211446493.2A CN202211446493A CN115498372A CN 115498372 A CN115498372 A CN 115498372A CN 202211446493 A CN202211446493 A CN 202211446493A CN 115498372 A CN115498372 A CN 115498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ab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avity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64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维毅
柳宁
吴华
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64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8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8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围合有容置腔的壳体、收容于容置腔的电极组件以及与壳体绝缘连接的极柱。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沿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伸出方向,壳体的外表面凸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限定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空腔,第一极耳延伸于第一空腔内。第二延伸部限定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空腔,第二极耳延伸于第二空腔内。极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于第一空腔内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部分露出于第一延伸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不占用额外的容置腔空间,可充分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化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小型化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智能眼镜、温度贴片、智能手腕等。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巧,压缩空间也几近极限,这对电池(电化学装置)的厚度和尺寸大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未来电子设备具有换电开发的需求,也即在电子设备不断电前提下完成换电,这意味着电子设备内部还需额外的设置一个小电池。
鉴于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故超薄电池可在电子设备中充当小电源,以供给电子设备在换电过程中所需要的的电能。目前市场上,超薄电池的通常采用的是软包电池,软包电池的折角工艺难度大,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可采用硬壳电池以解决封装折角的问题,但硬壳电池的裸电芯通常需要通过极耳引出正负极,极耳在硬壳电池的壳体中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这就会导致硬壳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围合有容置腔的壳体、收容于容置腔的电极组件以及与壳体绝缘连接的极柱。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一端伸出,沿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伸出的方向,壳体的外表面凸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限定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空腔,第一极耳延伸于第一空腔内。第二延伸部限定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极耳延伸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极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第一部分于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部分露出于所述第一延伸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间隔设置,第一极耳延伸于第一延伸部内,第二极耳延伸于第二延伸部内,这就使得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不占用额外的容置腔空间,可充分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同时,此种结构的电化学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可实现电子设备对电化学装置避让空间的最小化,进一步提升电化学装置的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开设有与第一空腔相通的通孔,第一部分覆盖于通孔,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的面向通孔的壁面,第二部分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内。通过将第一部分覆盖通孔,可使得第一空腔密闭,以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第一空腔内;同时第二部分设置于通孔,以便于电连接外部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设置于第一部分与第一延伸部之间,以绝缘分隔第一延伸部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直接通过绝缘件连接于第一延伸部的内壁,省去了连接片等连接结构,可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极柱与第一延伸部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极耳朝平行于第一部分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一极耳贴合连接于第一部分的背离第二部分的端面。通过将第一极耳与第一部分平行设置,在将第一极耳与第一部分连接时,可增大第一极耳与第一部分的连接面积,以提高第一极耳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安装电路板,安装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安装电路板电连接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安装电路板内设置有逻辑电路,在连接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之后可对电化学装置进行逻辑控制。同时,将安装电路板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可充分提升电化学装置的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第一转接件一端设置于第一空腔内并与第一极耳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第一延伸部外并与安装电路板电连接。第二转接件一端设置于第二空腔内并与第二极耳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第二延伸部外并与安装电路板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可进一步将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引出,以便于与安装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背离容置腔的连接壁面,连接壁面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壳体还包括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第一倒角部设置于第一延伸部的面向第二延伸部的一侧,第一倒角部呈朝向容置腔凹陷的弧状,第一倒角部连接于第一延伸部和连接壁面。第二倒角部设置于第二延伸部的面向第一延伸部的一侧,第二倒角部呈朝向容置腔凹陷的弧状,第二倒角部连接于第二延伸部和连接壁面。通过设置两个倒角部,使得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与连接壁面平滑连接,在安装电路板时,可减少两个延伸部对安装电路板的刮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壳体具有第一侧壁,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自第一侧壁朝背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延伸得到。沿第一方向,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第一方向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二子侧壁,通孔开设于第二子侧壁,第二子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平齐,或者,第二子侧壁自第二侧壁延伸得到。沿第二方向,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第四侧壁连接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五侧壁连接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第一延伸部包括背离第二延伸部的第四子侧壁,第四子侧壁连接于第四侧壁并与第四侧壁相平齐,或者,第四子侧壁自第四侧壁延伸得到。第二延伸部包括背离第一延伸部的第五子侧壁,第五子侧壁连接于第五侧壁并与第五侧壁相平齐,或者,第五子侧壁自第五侧壁延伸得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壳体的各个侧壁相平齐,充分利用电化学装置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三侧壁至第二侧壁的方向,电化学装置的厚度为L,满足L≤1.5mm;以满足电化学装置的超薄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极组件至第一侧壁的方向,第一延伸部的凸出高度为H1,满足1.1mm≤H1<1.5mm;使得第一延伸部在收容第一极耳的同时,保证电化学装置具有较小的长度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极组件至第一侧壁的方向,第二延伸部的凸出高度为H2,满足1.1mm≤H2<1.5mm;使得第二延伸部在收容第二极耳的同时,保证电化学装置具有较小的长度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包括面向容置腔的第一表面和背离容置腔的第二表面,沿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第一侧壁的厚度为D,满足0.05mm≤D≤0.2mm,以保证第一侧壁具有较佳的冲裁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极组件与壳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第一侧壁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虚线部位为内部结构);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壳体与安装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壳体与安装电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极柱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0、电化学装置;
10、壳体;10a、容置腔;11、第一侧壁;111、连接壁面;112、第一倒角部;113、第二倒角部;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第五侧壁;16、第六侧壁;17、第一延伸部;171、第一空腔;172、通孔;173、第二子侧壁;174、第四子侧壁;18、第二延伸部;181、第二空腔; 182、第五子侧壁;
20、电极组件;21、第一极耳;22、第二极耳;
30、极柱;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
40、安装电路板;41、圆角;
50、第一转接件;
60、第二转接件;
70、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100,请参照图1和图2,该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以及极柱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是组成电池或电池模组的最小单元,是具体实现电能和化学能转换的场所。
对于上述壳体10,请参照图1和图2,壳体10围合有容置腔10a,该容置腔10a可收容电解液(未在图中示出)以及上述电极组件20。壳体10可采用金属片冲裁成型,该金属片的厚度可设置为0.05mm至0.2mm,可以理解,对于固定外形尺寸的电化学装置100,金属片的厚度越小,则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提升越高。
以外形尺寸为1.4mm(厚度)*96mm(宽度)*101mm(长度)的电化学装置100为例,将0.3mm的壳体10壁厚(也即上述金属片的厚度)作为基准;当壳体10的壁厚设置为0.2mm时,电化学装置100能量密度提升0.11%;当壳体10的壁厚设置为0.1mm时,能量密度提升0.21%;当壳体10的壁厚设置为0.05mm时,能量密度提升1%。为保证壳体10的冲裁强度,金属片的厚度通常不宜低于0.05mm。本实施例中,采用0.05mm至0.2mm的壳体10壁厚,可在满足电化学装置100超薄设计要求的同时,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并可保证壳体10较佳的冲裁强度,其中,壳体10的材质可采用铝、钢、不锈钢、镍、铜或镁合金等导电金属材料。
可选的,请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3,壳体10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以及第六侧壁16。其中,第六侧壁16与第一侧壁11沿第三方向Y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沿第一方向Z相对设置,第四侧壁14和第五侧壁15沿第二方向X相对设置,该六个侧壁共同围合成上述壳体10。其中,壳体10的厚度可设置为L,满足L≤3mm,以满足电化学装置100的超薄设计。其中,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X以及第三方向Y两两相互垂直。
对于上述电极组件20,请参照图1和图2,电极组件20收容于上述容置腔10a内,电极组件20包括隔离膜(未在图中示出)以及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未在图中示出)和第二极片(未在图中示出),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分隔二者。其中,电极组件20可采用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叠片成型,或者,采用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层叠并卷绕成型。
请参照图2和图4,第一极片连接有第一极耳21,第一极耳21可将第一极片的极性引出;第二极片连接有第二极耳22,第二极耳22可将第二极片的极性引出;例如,第一极片为负极极片,第二极耳22为正极极片,则第一极耳21引出负极,第二极耳22引出正极。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均于电极组件20的同一端伸出,例如,均沿电极组件20朝上述第一侧壁11伸出,为防止第一极耳21与第二极耳22因接触而发生短路,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相互间隔设置。
请参照图2和图4,沿电极组件20至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的方向(第三方向Y),壳体10的外表面凸设有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例如,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均自第一侧壁11朝背离电极组件20的方向延伸得到。第一延伸部17限定有第一空腔171,第一极耳21自容置腔10a延伸于第一空腔171内。第二延伸部18限定有第二空腔181,第二极耳22自容置腔10a延伸于第二空腔181内。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间隔设置,这就使得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不占用额外的容置腔10a空间,从而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其中,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均可自第一侧壁11冲裁得到,为保证第一侧壁11的冲裁强度,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11的厚度可设置为D,满足0.05mm≤D≤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安装电路板40,安装电路板40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之间,安装电路板40电连接于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安装电路板40内设置有逻辑电路,在连接电化学装置100的正负极极耳(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之后可对电化学装置100进行逻辑控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充当小电源安装于电子设备内时,在电子设备换电过程中,通过安装电路板40控制电化学装置100对电子设备供电。将安装电路板40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可充分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8,沿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的凸出方向(第三方向Y),安装电路板40的宽度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第一延伸部17以及小于或等于第二延伸部18的延伸长度。例如,沿电极组件20至第一极耳21以及第二极耳12的方向(第三方向Y),第一延伸部17的凸出高度为H1,满足1.1mm≤H1<1.5mm,第二延伸部18的凸出高度为H2,满足1.1mm≤H2<1.5mm,安装电路板40的宽度为H3,满足H3≤H1,H3≤H2。这就使得安装电路板40在电化学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上(第三方向Y)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以满足电化学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又例如,请参照图6和图7,安装电路板40的宽度可设置为与第一延伸部17以及第二延伸部18的凸出的高度相同(预设误差范围内相同,例如0.1mm以内),当安装电路板40安装于第一延伸部17与第二延伸部18之间的空间内时,在背离电极组件20的一端,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以及安装电路板40相平齐,这就使得连接安装电路板40后的电化学装置100为一个近似的方形结构,此种设计不仅可充分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也便于电化学装置100安装于电子设备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的安装需求适应性调整安装电路板40宽度以及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的凸出高度。例如,电子设备上的安装位较大,为便于电化学装置100适应配合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安装位上,请参照图6a,安装电路板40的宽度也可设置为大于第一延伸部17以及第二延伸部18的凸出高度。安装电路板40与两个延伸部的配合实则多样,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壳体10具有背离容置腔10a的连接壁面111,连接壁面111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壁面111也即上述第一侧壁11(可参照图3)的背离容置腔10a的表面,其中,安装电路板40贴合于连接壁面111。壳体10还包括第一倒角部112和第二倒角部113,第一倒角部112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7的面向第二延伸部18的一侧,第一倒角部112呈朝向容置腔10a凹陷的弧状,第一倒角部112平滑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7和连接壁面111。第二倒角部113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8的面向第一延伸部17的一侧,第二倒角部113呈朝向容置腔10a凹陷的弧状,第二倒角部113连接于第二延伸部18和连接壁面111。通过设置两个倒角部(第一倒角部112和第二倒角部113),使得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与连接壁面111平滑连接,在安装安装电路板40时,可减少两个延伸部(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对安装电路板40的刮花。其中,第一倒角部112与第二倒角部113的半径可设置0.1mm至0.3mm。
可选的,安装电路板40面向连接壁面111的表面也可设置两个圆角41,两个圆角41分别设置于该表面的左右两端,当安装电路板40安装于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的间隙空间内时,两个圆角41分别与两个倒角部平滑接触,不仅便于安装电路板40的定位安装,也可减少安装电路板40与两个延伸部之间的相互刮花。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7,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转接件50和第二转接件60。第一转接件50一端设置于第一空腔171内并与第一极耳21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第一延伸部17外并与安装电路板40电连接。第二转接件60一端设置于第二空腔181内并与第二极耳22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第二延伸部18外并与安装电路板40电连接。第一转接件50和第二转接件60均可采用镍片,用于与极耳与安装电路板40焊接。通过设置第一转接件50和第二转接件60,可进一步将电化学装置100的正负极引出,以便于与安装电路板40电连接。
对于上述极柱30,请参照图1和图2,极柱30被构造为将电化学装置100的一个极性(正极或负极)引出。请参照图10,极柱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7的第一空腔171内,并且第一部分31与第一极耳21电连接。第二部分32则自第一空腔171伸出于第一延伸部17外,以将第一极耳21的极性引出,例如,第一延伸部17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空腔171的通孔172,第二部分32延伸于该通孔172,这就使第二部分32可直接连接外部电路,以导通电化学装置100。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采用的是导电金属材质,因此,可将第二极耳22直接与壳体10电连接,这就使得壳体10可直接将电化学装置100的另一个极性引出。例如,第一极耳21为负极极耳,第二极耳22为正极极耳,也即极柱30将电化学装置100的负极引出,壳体10为电化学装置100的正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作为负极,极柱30则将电化学装置100的正极引出。第二延伸部18自壳体10的凸设出来,第二延伸部18也为壳体10的一部分,因此,也可将第二极耳22与第二延伸部18直接连接,则第二延伸部18将第二极耳22的极性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覆盖于通孔172,第二部分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1的面向通孔172的壁面,第二部分32的另一端设置于通孔172。通过将第一部分31覆盖通孔172,可使得第一空腔171密闭,以防止外部杂质进入第一空腔171内。
由于极柱30与壳体10自带不同的极性,因此需要将极柱30与壳体10分隔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绝缘件70,绝缘件70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7和第一部分31之间,用于绝缘分隔第一延伸部17和第一部分31。并且第二部分32与通孔17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空间,从而使得整个极柱30与壳体10分隔绝缘。本实施例中,绝缘件70具有粘接性,第一部分31直接通过绝缘件70粘接于第一延伸部17的内壁,省去了连接片等连接结构,可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极柱30与第一延伸部17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0,第一极耳21朝平行于第一部分3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一极耳21贴合连接于第一部分31的背离第二部分32的端面。通过将第一极耳21与第一部分31平行设置,在将第一极耳21与第一部分31连接时,可增大第一极耳21与第一部分31的连接面积,以提高第一极耳21与第一部分31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第一延伸部17具有第二子侧壁173,上述通孔172开设于第一延伸部17的第二子侧壁173上,这就使得极柱30不占用电化学装置100长度方向(第三方向Y)上的空间,并且,如图10所示,第一极耳21通常为片状,其在电化学装置100厚度方向(第一方向Z)上所占用的空间较小,极柱30自电化学装置100厚度方向(第一方向Z)上的通孔172伸出,可充分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第二子侧壁173与第二侧壁12相平齐,或者,第二子侧壁173自第二侧壁12延伸得到;第一延伸部17包括背离第二延伸部18的第四子侧壁174,第四子侧壁174连接于第四侧壁14并与第四侧壁14相平齐,或者,第四子侧壁174自所述第四侧壁14延伸得到;第二延伸部18包括背离第一延伸部17的第五子侧壁182,第五子侧壁182连接于第五侧壁15并与第五侧壁15相平齐,或者,第五子侧壁182自第五侧壁15延伸得到。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以及壳体10的各个侧壁相平齐,充分利用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
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100以钢壳锂离子电池为例,相对于软包电池,其能量密度提升如下:
其中,钢壳电池尺寸为1.5mm(厚度)*45mm(宽度)*95mm(长度),阴极极片尺寸为93.09mm*43.14mm,阴极面积为 4015.9mm2,钢壳电池体积为6412.5mm3,VED(体积能量密度)等比0.6262;
软包电池尺寸为:1.5mm(厚度)*45mm(宽度)*95mm(长度),阴极极片尺寸为83.87mm*42.042mm,阴极面积为3526.06mm2,软包电池体积为6412.5mm3,软包电池VED等比为0.5498。
ED(能量密度)提升:0.6262/0.5498=113.8%;由此可知,相较于较软包电池,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钢壳电池,其能量密度提升约13.8%。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间隔设置,第一极耳21延伸于第一延伸部17内,第二极耳22延伸于第二延伸部18内,这就使得第一极耳21和第二极耳22不占用额外的容置腔10a空间,可充分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同时,此种结构的电化学装置100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可实现电子设备对电化学装置100避让空间的最小化,进一步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竞争力。另外,还可在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之间的间隙空间设置安装电路板40,以对电化学装置100进行逻辑控制,并可充分利用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100。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耳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围合有容置腔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容置腔的电极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绝缘连接的极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同一端伸出,沿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伸出的方向,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凸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限定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极耳延伸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所述第二延伸部限定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极耳延伸于所述第二空腔内;
所述极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延伸部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的通孔,所述第一部分覆盖于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向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以绝缘分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朝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极耳贴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安装电路板,所述安装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安装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
所述第一转接件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外并与所述安装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转接件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另一端延伸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外并与所述安装电路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背离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壁面,所述连接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倒角部和第二倒角部;
所述第一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面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倒角部呈朝向所述容置腔凹陷的弧状,所述第一倒角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连接壁面;
所述第二倒角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面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倒角部呈朝向所述容置腔凹陷的弧状,所述第二倒角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连接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自所述第一侧壁朝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延伸得到;
沿第一方向,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极组件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第二子侧壁,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平齐,或者,所述第二子侧壁自所述第二侧壁延伸得到;
沿第二方向,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所述第四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五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第四子侧壁,所述第四子侧壁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壁并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平齐,或者,所述第四子侧壁自所述第四侧壁延伸得到;
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五子侧壁,所述第五子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五侧壁并与所述第五侧壁相平齐,或者,所述第五子侧壁自所述第五侧壁延伸得到;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a)、沿所述第三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所述电化学装置的厚度为L,满足L≤3mm;
(b)、沿所述电极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凸出高度为H1,满足1.1mm≤H1<1.5mm;
(c)、沿所述电极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凸出高度为H2,满足1.1mm≤H2<1.5mm;
(d)、所述第一侧壁包括面向所述容置腔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容置腔的第二表面,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为D,满足0.05mm≤D≤0.2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211446493.2A 2022-11-18 2022-11-18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98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6493.2A CN115498372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6493.2A CN115498372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8372A true CN115498372A (zh) 2022-12-20

Family

ID=8511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6493.2A Pending CN115498372A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837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9640B1 (en) * 1999-09-28 2003-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080118823A1 (en) * 2006-11-22 2008-05-22 Dynapac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rp. Battery housing structures
US20120257349A1 (en) * 2009-12-22 2012-10-11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having improved strength
CN111276647A (zh) * 2020-03-30 2020-06-12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614208A (zh) * 2022-03-26 2022-06-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216872118U (zh) * 2022-03-01 2022-07-0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217062229U (zh) * 2022-03-26 2022-07-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WO2022213379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9640B1 (en) * 1999-09-28 2003-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080118823A1 (en) * 2006-11-22 2008-05-22 Dynapack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rp. Battery housing structures
US20120257349A1 (en) * 2009-12-22 2012-10-11 Lg Chem, Ltd. Battery pack having improved strength
CN111276647A (zh) * 2020-03-30 2020-06-12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WO2022213379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和用电装置
CN216872118U (zh) * 2022-03-01 2022-07-0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超薄电池壳体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114614208A (zh) * 2022-03-26 2022-06-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217062229U (zh) * 2022-03-26 2022-07-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65923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7203830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制造电池单体的方法和设备
CN21698065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614214A (zh) 电池
CN114614208A (zh) 电池
CN114614209A (zh) 电池
CN212011033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3471513A (zh) 一种微型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1091A (zh) 二次电池
CN115588769B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装置
EP435463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pack
CN115064757B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7407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498372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82918B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9246879U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
WO2022134218A1 (zh) 扣式电池壳及扣式电池
CN217544850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4144934B (zh)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CN21932157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4000507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039470U (zh) 一种电芯以及电池
CN215578669U (zh) 一种微型锂电池
CN220291020U (zh) 单体电池
WO2024045048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