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4961B -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4961B
CN114464961B CN202210060981.3A CN202210060981A CN114464961B CN 114464961 B CN114464961 B CN 114464961B CN 202210060981 A CN202210060981 A CN 202210060981A CN 114464961 B CN114464961 B CN 114464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ad
ion battery
lithium 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09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4961A (zh
Inventor
王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fly Laborato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gonfly Laborato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gonfly Laborato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gonfly Laborato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09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4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2Connection only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部、第二导电连接部和若干极芯,极芯包括正极和负极,所有极芯的正极和负极均卷绕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正极,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负极。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分别连接和固定极芯的正极和极芯的负极,而提高了极芯与极芯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性能较差、循环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效果,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锂离子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组。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储能结构,而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集成化程度也要求越来越高,长尺寸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电池包集成度高的优点,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圆柱形电池由于其制作设备简单,结构件成本便宜,因此,在相同的容量尺寸下圆柱形电池都远低于软包电池或者铝壳电池。但是,传统的圆柱形电池一般容量都偏低,对于电动汽车使用的100kwh动力电池来说,需要进行几千个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才能达到。过多的串并联对电池的可靠性以及电池单体的一致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过提升圆柱形电池的尺寸或长度来提高电池单体的容量。但这些方案大多数都是简单加长极片,未对电池结构进行优化,电解液浸润困难,导致电池性能较差,特别是循环性能较差,而且电池的整体结构也并不稳定。
公开号为CN 211480207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公开了一种长电芯极组及长电池、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其中的长电芯极组包括由一个以上电池单级组堆叠而成的电芯极组,电芯极组的四周围设有保护框,保护框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芯极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板和宽度方向两侧的侧板,端板和侧板依次首尾相连,侧板上开设有孔道,电池单级组的极耳穿过所述孔道。该专利通过在电芯极组的周围设置保护框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组的作用。但是,增加的保护框不仅会占用电芯的体积,从而需要相应增加电池壳的容积,增加了电池的成本和重量,而且设置的保护框也会影响电池的浸润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以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以解决现有的极芯长度过长而造成的电池结构不稳定、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部、第二导电连接部和若干极芯,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极芯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极芯的外侧;
所述极芯包括正极和负极,所有所述极芯的正极和负极均卷绕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正极,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负极。
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通过在极芯的内侧设置第一导电连接部,在极芯的外侧设置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设置位置合理且占用体积小;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分别连接和固定极芯的正极和极芯的负极,从而提高了极芯与极芯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性能较差、循环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效果,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可选地,所述极芯的形状为柱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形状为柱形,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数量为1;
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极芯的外侧面紧密接触。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第一极耳焊盘和第二极耳焊盘,每个所述极芯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一极耳焊盘,每个所述极芯的另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二极耳焊盘。
可选地,所述第二极耳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的正剖面呈“匚”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焊盘的正剖面呈“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焊盘设置于边缘的所述极芯远离相邻极芯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焊盘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极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焊盘套接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焊盘固定并连接边缘的所述极芯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焊盘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焊盘的一端通过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极耳焊盘连接正极和第一导电连接部,从而实现对极芯的正极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的正极的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盘朝向所述极芯的端面通过负极耳连接该极芯的负极,所述第二焊盘的两端通过负极耳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的负极,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连接负极和第二导电连接部,从而实现对极芯的负极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的负极的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焊盘的一端通过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极耳焊盘连接负极和第一导电连接部,从而实现对极芯的负极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的负极的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盘朝向所述极芯的端面通过正极耳连接该极芯的正极,所述第二焊盘的两端通过正极耳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的正极,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连接正极和第二导电连接部,从而实现对极芯的正极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的正极的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极耳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其有益效果在于,避免第一极耳焊盘与第二焊盘以及第一极耳焊盘与第二导电连接部的电导通,避免正极和负极的导通而导致短路。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外壳、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外侧,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正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负极柱,所述负极柱与所述负极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至少两个所述锂离子电池之间通过串联和并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分别连接和固定极芯的正极和极芯的负极,而提高了极芯与极芯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性能较差、循环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效果,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的端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极耳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极耳焊盘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极耳焊盘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部1、第二导电连接部2和若干极芯3,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设置于所述极芯3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设置于所述极芯3的外侧;
所述极芯3包括正极31和负极30,所有所述极芯3的正极31和负极30均卷绕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外侧,每个所述极芯3上的正极31和负极30之间通过隔膜(图中未示出)隔开。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正极31,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中的另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负极30。
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优点为: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通过在极芯3的内侧设置第一导电连接部1,在极芯3的外侧设置第二导电连接部2,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设置位置合理且占用体积小;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分别连接和固定极芯3的正极31和极芯3的负极30,从而提高了极芯3与极芯3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性能较差、循环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效果,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极芯3的形状为柱形,相邻两个所述极芯3的端部相互连接,具体地,相邻两个所述极芯3并联连接,即相邻极芯3的两个正极31并联连接,相邻极芯3的两个负极30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芯3的形状为圆柱形、矩形柱形和长条形中的任意一种。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锂离子电池的端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形状为柱形,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数量为1,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穿设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所有所述极芯3的轴心,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用于连接并固定所有所述极芯3的正极31或负极30;
每个所述极芯3均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内侧面与所述极芯3的外侧面紧密接触,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内侧面形状与所述极芯3接触的部位的极芯3的外侧面形状一致,例如,当所述极芯3的外侧面为圆弧面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内侧面也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用于固定位于极芯3外侧的正极31或负极30,从而节省锂离子电池的整体封装体积。
可补充的是,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与所述极芯3之间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间隙或凹槽,例如,在每个所述极芯3的外侧间隔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参照图2,每个所述极芯3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同一个所述极芯3上相邻两个第二导电连接部2间形成间隙22;或在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内侧面或侧部设置凹槽21,以使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与所述极芯3间形成电解液通道,以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效率,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浸润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极芯3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形状一致,均为圆柱形、矩形柱形和长条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位于所述极芯3的轴心处,第一导电连接部1与极芯3同轴。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极耳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极耳焊盘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和图4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第一极耳焊盘4和第二极耳焊盘5,每个所述极芯3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焊盘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极耳焊盘与第一导电连接部的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至图7,所述第二极耳焊盘5包括第一焊盘51和第二焊盘52,所述第一焊盘51正剖面呈“匚”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焊盘52呈“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焊盘52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极芯3的连接端部之间,所述第一焊盘51设置于边缘的所述极芯3的远离相邻极芯方向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套接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外侧,所述第一焊盘51的内侧面固定并连接边缘的所述极芯3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所述第二焊盘5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通过第二焊盘52固定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连接部2,从而起到导电连接和固定的作用。
可说明的是,参照图4和图7,第一极耳焊盘4、第一焊盘51和第二焊盘52的侧视图整体形状为环形,第一极耳焊盘4、第一焊盘51和第二焊盘52内部均具有允许第一导电连接部1穿过的通孔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端部设置缺口部20,该缺口部2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焊盘52和所述第一焊盘51的侧部形状一致,便于所述第二焊盘52和所述第一焊盘51的侧部嵌入所述缺口部20,使得所述第一焊盘51和所述第二焊盘52的外侧面不会凸出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外表面,保证固定后的所述极芯3的表面平整性,也节省了锂离子电池所占的体积。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外壳6、第一盖板61和第二盖板62,所述外壳6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外侧,所述外壳6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盖板6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盖板61上设置正极柱312,所述正极柱312与所述正极31连接;所述第二盖板6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盖板62上设置负极柱302,所述负极柱302与所述负极30连接。
本发明一些可能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的一端通过正极耳311连接所述正极31,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31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实现对所述极芯3的正极31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所述极芯3的正极31的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焊盘51朝向所述极芯的端面并通过负极耳301连接该极芯3的负极30,所述第二焊盘52的两端通过所述负极耳301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的负极30,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30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实现对所述极芯的负极30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所述极芯的负极30的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均采用导电材料制作,优选的,与正极31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采用铝材料制作,与负极30连接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采用石墨材料制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的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正极耳311,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柱31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实现了对正极31、正极耳311、第一极耳焊盘4、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正极柱312的电连接和固定;
所述第二焊盘52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极芯3的负极耳30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焊盘52的内侧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
所述第一焊盘51的一端与位于最左端的所述极芯3的负极耳30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焊盘51的内侧与该最左端的所述极芯3的外侧的第二导电连接部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焊盘51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负极柱302,实现了对负极30、负极耳301、第一焊盘51、第二焊盘52、第二导电连接部2和负极柱302的固定及电连接。
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
本发明一些可能实施例中,参考图8,图8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所述锂离子电池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区别在于:图8所示的所述第二种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的一端通过负极耳301连接所述负极30,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30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实现对极芯3的负极30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3的负极30的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焊盘51朝向所述极芯3的端面通过正极耳311连接该极芯3的正极31,所述第二焊盘52的两端通过正极耳311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3的正极31,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31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实现对极芯3的正极31的固定,且实现了多个极芯3的正极31的并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负极30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部1采用石墨材料制作,与正极31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部2采用铝箔材料制作。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焊盘4的端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负极耳301,第一极耳焊盘4的内侧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一导电连接部1,第一导电连接部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负极柱302,实现了对负极30、负极耳301、第一极耳焊盘4、第一导电连接部1和负极柱302的电连接及固定;
第二焊盘52的两个端部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相邻两个极芯3的正极耳311,每个第二焊盘52的内侧面均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连接部2;
第一焊盘51的端部与位于最左端的极芯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正极耳311,并且第一焊盘51的内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该最左端的极芯3的外侧的第二导电连接部2,第一焊盘51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正极柱312,实现了对正极31、正极耳311、第一焊盘51、第二焊盘52、第二导电连接部2和正极柱312的固定及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8,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绝缘组件7,所述绝缘组件7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极耳焊盘4与所述第二焊盘52之间。其优点为,避免第一极耳焊盘4与第二焊盘52及第一极耳焊盘4与第二导电连接部2的电导通,避免正极31和负极30的导通导致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组件7的正剖面呈“匚”字形结构,且绝缘组件7围设在第一极耳焊盘4的外侧,从而避免了第二导电连接部2和第二焊盘52与第一极耳焊盘4的电导通,避免电池的短路。通过一个结构实现上述结构的绝缘,节省了成本和体积,节省了电池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组件7的组成材料包括塑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至少两个所述锂离子电池之间通过串联和并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连接。
本发明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组的优点为: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分别连接和固定极芯的正极和极芯的负极,而提高了极芯与极芯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电解液浸润困难、电池性能较差、循环性能差的缺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浸润效果,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发明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Claims (13)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连接部、第二导电连接部和若干极芯,所述极芯卷绕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卷绕于所述极芯的外侧;
所述极芯包括正极和负极,所有所述极芯的正极和负极均卷绕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正极,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中的另一个用于连接并固定若干所述负极;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穿过多个极芯内部的轴心,并分别对应连接多个极芯的极耳;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设置在极芯与壳体之间的极芯外侧并连接相应极芯的另一极耳,用于多个锂离子电池的导电连接,以组成锂离子电池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的形状为柱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形状为柱形,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数量为1;
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极芯的外侧面紧密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极耳焊盘和第二极耳焊盘,每个所述极芯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所述第一极耳焊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焊盘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一焊盘的正剖面呈“匚”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焊盘的正剖面呈“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焊盘设置于边缘的所述极芯远离相邻极芯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焊盘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极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套接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焊盘固定并连接边缘的所述极芯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焊盘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外侧的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的一端通过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朝向所述极芯的端面通过负极耳连接该极芯的负极,所述第二焊盘的两端通过负极耳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的负极,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的一端通过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以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朝向所述极芯的端面通过正极耳连接该极芯的正极,所述第二焊盘的两端通过正极耳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极芯的正极,以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焊盘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极耳焊盘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外侧,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端面分别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正极柱,所述正极柱与所述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负极柱,所述负极柱与所述负极连接。
13.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至少两个所述锂离子电池之间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CN202210060981.3A 2022-01-19 2022-01-19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Active CN114464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0981.3A CN114464961B (zh) 2022-01-19 2022-01-19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0981.3A CN114464961B (zh) 2022-01-19 2022-01-19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961A CN114464961A (zh) 2022-05-10
CN114464961B true CN114464961B (zh) 2024-03-29

Family

ID=8141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0981.3A Active CN114464961B (zh) 2022-01-19 2022-01-19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496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192A (zh) * 2015-01-05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的制作方法
CN206976465U (zh) * 2017-06-16 2018-02-06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0098370A (zh) * 2019-05-06 2019-08-06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该极耳的电池
CN111477933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芯及电池包和车辆
WO2021098761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WO2021217967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
CN214898768U (zh) * 2021-02-25 2021-11-26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
CN215184189U (zh) * 2021-04-12 2021-12-14 合肥恒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系统
CN215527830U (zh) * 2021-05-20 2022-01-14 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1616B2 (en) * 2016-04-25 2019-08-13 J. D. Components Co., Ltd. Multiplexed battery set and battery assembly having the multiplexed battery se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192A (zh) * 2015-01-05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的制作方法
CN206976465U (zh) * 2017-06-16 2018-02-06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0098370A (zh) * 2019-05-06 2019-08-06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该极耳的电池
WO2021098761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1477933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芯及电池包和车辆
WO2021217967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车辆
CN214898768U (zh) * 2021-02-25 2021-11-26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
CN215184189U (zh) * 2021-04-12 2021-12-14 合肥恒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系统
CN215527830U (zh) * 2021-05-20 2022-01-14 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961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46913B1 (ko) 권선 조립형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CA2583544C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configuration of alternative orientation
KR20060010483A (ko) 이차 전지
CN111224054B (zh) 一种快充型高容量纽扣电池
KR20060112034A (ko) 이차 전지
KR20160129571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215896625U (zh) 一种带长电芯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9843858U (zh) 大容量单体电池
CN114464961B (zh) 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组
CN216850214U (zh) 一种矩阵式软包电池及电池包
CN115051121A (zh) 电池
CN114725477A (zh)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8887254U (zh) 一种电池内芯单元及双极性固体电池
CN217691551U (zh) 电池
CN216389529U (zh) 一种新型电芯结构
CN219086204U (zh) 圆柱电池
CN21708681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8919079U (zh) 一种高倍率圆柱电池
CN218602579U (zh) 一种电池
CN220042202U (zh) 电池组
CN220324497U (zh) 电池
CN219086210U (zh) 圆柱电池及电池组
CN21708681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20209224U (zh) 电芯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