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5162A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5162A
CN115385162A CN202111037233.5A CN202111037233A CN115385162A CN 115385162 A CN115385162 A CN 115385162A CN 202111037233 A CN202111037233 A CN 202111037233A CN 115385162 A CN115385162 A CN 115385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processing
needle
retracted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72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理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8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5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4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 B65H2408/1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 B65H2408/1222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stapler arrangement movable stapler movable transversely to direction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48Bookb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具有:通路,其沿一个方向延伸;后处理部,其沿着所述通路在平面上移动,在包含预先规定的停止位置的多个后处理位置停止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以及定位部,其设置于所述停止位置,当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停止位置以外的所述后处理位置进行后处理时该定位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后处理部通过所述停止位置或者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移动时,该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后处理部退避。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整合并堆积多张记录纸张并进行订缀处理(装订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95555号公报)。在该后处理装置中,构成为订书机能够从装置主体的里侧移动到近前侧,能够进行多位置的订缀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不妨碍通过停止位置或朝向停止位置的后处理部移动的情况下,在由在停止位置以外的后处理位置停止的后处理部进行的后处理中对记录介质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具有通路,其沿一个方向延伸;后处理部,其沿着所述通路在平面上移动,在包含预先规定的停止位置的多个后处理位置停止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以及定位部,其设置于所述停止位置,当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停止位置以外的所述后处理位置进行后处理时该定位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后处理部通过所述停止位置或者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移动时,该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后处理部退避。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所述定位部通过以与所述平面交叉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退避。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定位部通过与相对于所述停止位置从所述一个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所述后处理部接触而退避到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定位部通过与相对于所述停止位置从所述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的所述后处理部接触而退避到其他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具有施力部,该施力部对退避到所述退避位置或者所述其他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具有:主体部;夹设部,其以与所述平面交叉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定位部这两者相对地进行旋转;第1施力部,其是所述施力部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夹设部之间,对退避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以及第2施力部,其是所述施力部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夹设部之间,经由所述夹设部而对退避到所述其他退避位置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具有其他后处理部,该其他后处理部沿着所述通路在所述平面上移动,在包含所述停止位置的多个位置停止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与所述后处理部不同的后处理,所述后处理部在不使用时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是在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置,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不使用时进行待机的其他待机位置是从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进一步靠另一侧的位置,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开始进行后处理时的初始位置是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侧的位置,且是与所述后处理位置不同的位置,在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所述其他待机位置待机时,所述后处理部在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之后进行后处理,在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待机位置待机时,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之后进行后处理,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所述停止位置以外的所述后处理位置进行后处理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通过所述停止位置或者朝向所述停止位置进行移动时相对于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退避。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输送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所述后处理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靠下游侧的位置。
(效果)
根据所述第1方案,能够在不妨碍后处理部通过停止位置或者朝向停止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由停止在停止位置以外的后处理位置的后处理部进行的后处理中利用定位部对记录介质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第2方案,与通过使定位部沿与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平移而退避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供定位部退避的空间。
根据所述第3方案,与使用致动器使定位部相对于向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的后处理部退避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定位部退避。
根据所述第4方案,与使用致动器使定位部相对于向一个方向上的一侧移动的后处理部退避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定位部退避。
根据所述第5方案,与使用致动器使退避到退避位置或其他退避位置的定位部恢复到停止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定位部恢复到停止位置。
根据所述第6方案,与第1施力部和第2施力部这两者对定位部直接施力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第1施力部和第2施力部的构造。
根据所述第7方案,能够在不妨碍两个后处理部通过停止位置或者各自朝向停止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由停止在停止位置以外的后处理位置的两个后处理部分别进行的后处理中利用定位部对记录介质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第8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包含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后处理装置能够在不妨碍后处理部通过停止位置或者朝向停止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在由停止在停止位置以外的位置的后处理部进行的后处理中利用定位部对记录介质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和无针装订部件的移动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从侧方观察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5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和无针装订部件停止的位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斜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从进深方向近前侧观察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抵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10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堆积板的安装有可动抵接部件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透视地示出图10中的可动抵接部件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0所示的可动抵接部件向第1方向旋转后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图10所示的可动抵接部件向第2方向旋转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1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2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3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4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示意性地示出用于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说明所需的范围,主要对本发明的相应部分的说明所需的范围进行说明,省略说明的部分基于公知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包含图像形成单元10、输送单元20以及后处理单元30。另外,以下,假设将图1所示的X方向规定为横向、将Y方向规定为进深方向、将Z方向规定为高度方向来进行说明。这里,图像形成单元10是图像形成构件的一例,后处理单元30是后处理装置的一例。
图像形成单元10能够包含图像形成单元主体11,能够采用在图像形成单元主体11内配置有图像形成部12和两个纸张收纳部13的结构。另外,可以在图像形成单元主体11内设置输送路14。
图像形成部12用于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或纸张叠PB)上形成图像。作为该图像形成部12,能够通过将预先附着于感光鼓15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来形成像的电子照相方式而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部12中的图像形成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电子照相方式,例如能够采用通过将油墨喷到纸张P上来形成像的喷墨方式而形成图像的方式等。另外,纸张P通常由纸构成,但也可以采用能够印刷的其他物品、例如其他膜状的物品。
两个纸张收纳部13分别以层叠的状态收纳尺寸和种类不同的纸张P。收纳于各纸张收纳部13的纸张P被一张一张地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另外,纸张收纳部13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输送路14用于将纸张P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内的期望的位置,将从纸张收纳部13提供并在图像形成部12被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以向图像形成单元主体11外排出的方式进行输送。在该输送路14中的适当部位配设有多个输送辊16。
输送单元20具有输送单元主体21,在输送单元主体21内配置有多个输送辊22。该输送单元20以将图像形成单元10的纸张排出口和后处理单元30的纸张取入口连接起来的方式配置,在其内部设置有用于将从图像形成单元10排出的纸张P向后处理单元主体31内输送的输送路23。另外,也可以在输送单元20内配置在未图示的纸张P上开孔的开孔装置。
<后处理装置>
作为后处理装置的一例的后处理单元30设置于比图像形成单元10靠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后处理单元主体31,在该后处理单元主体31内配置有装订处理单元40。装订处理单元40用于对多个纸张P进行装订。在后处理单元主体31上安装有将纸张P或由装订处理单元40装订后的纸张叠PB排出的排出部32。另外,在后处理单元主体31内形成有包含多个输送辊34的输送路33,该输送路33将向后处理单元主体31内输送来的纸张P输送到装订处理单元40。
装订处理单元40能够包含堆积板41、抵接部件42、桨叶43、制动钳44、排出辊45以及装订处理装置46。其中,堆积板41能够采用供从输送路33输送的纸张P进行堆积的板状的部件。该堆积板41倾斜任意的角度(例如30°左右)地配设,以使装订处理装置46所处的一侧的端部与其相反侧的端部相比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下方。另外,抵接部件(有时也称为端壁)42设置于堆积板41的装订处理装置46所处的一侧的端部,通过与多个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后侧的端部抵接,使多个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如上所述,由于堆积板41倾斜任意的角度,因此输送到堆积板41上的纸张P容易通过自重而移动到抵接部件42侧。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件42,采用了包含固定抵接部件80和可动抵接部件90的部件,但其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此外,桨叶43设置于堆积板41的上表面侧,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从而与输送到堆积板41上的纸张P的表面接触,并将该纸张P向抵接部件42侧推压。另外,制动钳44能够在沿着进深方向横穿多个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以下,也将该方向称为“(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通过以夹持该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进行动作,使多个纸张P(纸张叠PB)的宽度方向位置对齐。另外,排出辊45能够以将由后述的装订处理装置46装订后的纸张叠PB排出到排出部32的方式进行动作。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订处理单元40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如上所述,装订处理单元40的整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任意的角度,但在图2中将从与倾斜的装订处理单元4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的面规定为平面来进行图示。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处理单元40的装订处理装置46是能够在堆积于堆积板41的多个纸张P(即纸张叠PB)的抵接部件42侧的端部的一个至多个部位执行作为后处理的一例的多种装订处理的装置。与此相伴,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处理装置46能够构成为,使用订书钉(针)对多个纸张P进行装订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不使用订书钉对多个纸张P进行装订的无针装订部件60被移动体支承部件70支承。这里,有针装订部件50是后处理部的一例,无针装订部件60是其他后处理部的一例。
移动体支承部件70可以包含支承板71和形成于支承板71的导轨72。其中,支承板71主要能够采用在进深方向上呈长条的平板状的部件。该支承板71可以由如下的部件构成:主体部711,其位于支承板7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进深方向延伸的导轨72;初始部712,其是位于支承板71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的部分,至少包含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初始位置P1(参照图5);第1待机部713,其位于支承板71的进深方向里侧,并且沿与主体部71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至少包含有针装订部件50在未使用时进行待机的第1待机位置P2(参照图5);以及第2待机部714,其位于支承板71的进深方向里侧,并且沿与主体部71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至少包含无针装订部件60在未使用时进行待机的第2待机位置P3(参照图5)。而且,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在该支承板71的平面上进行移动。这里,导轨72是通路的一例,第1待机位置是待机位置的一例,第2待机位置是其他待机位置的一例。
导轨72能够由上下贯穿支承板71的面的长孔形成。该导轨72可以包含:主引导路721,其主要设置于支承板71的主体部711,沿着构成在堆积板41上层叠的纸张P的端面的一边向进深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延伸;弯曲路722,其主要设置于支承板71的初始部712,以从该主引导路721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相当于一个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朝向输送方向弯曲并延伸;第1待机路723,其主要设置于支承板71的第1待机部713,从形成于主引导路721的里侧的端部的分支路725朝向与进深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弯曲并延伸;以及第2待机路724,其主要设置于支承板71的第2待机部714,从分支路725进一步朝向进深方向里侧(相当于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如上所述,第1待机路723和第2待机路724以分支路725为起点向不同的方向分支。而且,第1待机路723的端部附近与第1待机位置P2对应,第2待机路724的端部附近与第2待机位置P3对应(参照图5)。
图3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和无针装订部件的移动构造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为了表示支承板的背侧的构造而透视地示出支承板的一部分。另外,图4是从侧方观察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的主要部分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处理装置46中,如图2至图4所示,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沿着导轨72移动。详细而言,有针装订部件50沿着导轨72上的由弯曲路722、主引导路721、分支路725以及第1待机路724规定的路径移动。由此,有针装订部件50能够在第1待机位置P2(参照图5)与初始位置P1(参照图5)之间往复移动。特别是如图3和图4所示,该有针装订部件50为了实现其移动,可以包含有针侧插入销51、有针侧齿条52、有针侧小齿轮53、有针侧驱动部54、有针侧内侧轮55以及有针侧外侧轮56。
有针侧插入销51插入于导轨72,引导有针装订部件50的移动方向。另外,有针侧齿条52由齿条齿轮构成,该齿条齿轮沿着上述有针装订部件50移动的路径设置于支承板71的背面侧。此外,有针侧小齿轮53由与有针侧齿条52啮合的小齿轮构成。另外,有针侧驱动部54包含马达等驱动源,固定于有针侧插入销51并且向有针侧小齿轮53提供驱动力。
另外,有针侧内侧轮55在有针装订部件50的下表面上旋转自如地固定有一个至多个(例如两个),对有针装订部件50进行支承,并且在支承板71上表面的导轨72的内侧(输送方向侧)位置进行转动。此外,有针侧外侧轮56在有针装订部件50的下表面上旋转自如地固定有一个至多个(例如两个),对有针装订部件50进行支承,并且在支承板71的上表面中的导轨72的外侧(输送方向的相反侧)位置进行转动。而且,包含上述结构的有针装订部件50使有针侧驱动部54进行动作而使有针侧小齿轮53进行旋转,从而使有针侧内侧轮55和有针侧外侧轮56沿着有针侧齿条52滚动并且移动。
无针装订部件60沿着导轨72上的由弯曲路722、主引导路721、分支路725以及第2待机路724规定的移动路径移动。由此,无针装订部件60能够在第2待机位置P3(参照图5)与初始位置P1(参照图5)之间往复移动。该无针装订部件60也具有与有针装订部件50相同的驱动构造,从而能够实现沿着该移动路径的移动。即,无针装订部件60能够采用包含无针侧插入销61、无针侧齿条62、无针侧小齿轮63、无针侧驱动部(省略图示)、无针侧内侧轮(省略图示)以及无针侧外侧轮(省略图示)的结构。这些驱动构造的详细情况与有针装订部件5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上述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驱动构造只要能够沿着导轨72移动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能够变更为其他构造。
图5是用于对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和无针装订部件停止的位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沿着导轨72移动,在预先设定的多个位置停止。作为该停止的位置,能够包含如下的位置:位于初始部712上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执行装订动作时的初始位置P1;在无针装订部件60执行装订动作的情况下,为了使有针装订部件50不妨碍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而供有针装订部件50待机的第1待机位置P2;在有针装订部件50执行装订动作的情况下,为了使无针装订部件60不妨碍有针装订部件50的移动而供无针装订部件60待机的第2待机位置P3;用于对纸张叠PB的沿着与抵接部件42抵接的一边的彼此相邻的两处进行平订的第1装订位置P4和第2装订位置P5;以及用于对纸张叠PB的与抵接部件42抵接的一边中的一个角部进行斜订的第3装订位置P6。其中,初始位置P1和第1至第3装订位置P4~P6是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双方都停止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纸张叠PB进行斜订的位置,仅例示了对图中的纸张叠PB(纸张P)中的左角部进行装订的第3装订位置P6,但也可以另外设置对图中的纸张叠PB中的右角部进行装订的停止位置。这里,第1至第3装订位置P4~P6是后处理位置的一例,第1装订位置P4也是停止位置的一例。
图6是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斜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图7是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有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这里,为了对使用了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一系列装订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以有针装订部件50进行的装订动作为例进行简单说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将第1待机位置P2和第2待机位置P3设定为原始位置。在使用有针装订部件50进行斜订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2待机位置P3待机的状态下,使有针侧驱动部54进行动作,在从第1待机路723经由主引导路721移动至弯曲路722上的初始位置P1之后,移动至第3装订位置P6,对纸张叠PB的角部进行装订。另外,在使用有针装订部件50进行平订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2待机位置P3待机的状态下,使有针侧驱动部54进行动作,在从第1待机路723经由主引导路721移动至弯曲路722上的初始位置P1之后,移动至第2装订位置P5而对与纸张叠PB的一边接近的位置进行装订。接着,移动至第1装订位置P4,同样地对与纸张叠PB的一边接近的位置进行装订。在一系列装订动作完成之后,返回到第1待机位置P2并进行待机直至下一个动作指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抵接部件42的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件42为了使多个纸张P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如图5至图7所示,采用固定抵接部件80和可动抵接部件90这两个部件。这里,可动抵接部件90是定位部的一例。
固定抵接部件80是一端安装于堆积板41上的装订处理装置46所处的一侧的端部的大致中央且其截面弯曲成大致钩状的部件。该固定抵接部件80的弯曲成钩状的内侧的中央部分构成与堆积板41上表面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的面,该面成为固定抵接部件80的第1抵接面81(参照图9)。通过使纸张P的一边与该第1抵接面81抵接,将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另外,为了使固定抵接部件80不妨碍装订动作,对其固定抵接部件80的配置和包含进深方向长度的大小进行调节,以使得该固定抵接部件80不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执行装订动作的位置重叠、具体而言是不与在第1和2装订位置P4、P5停止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重叠。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将固定抵接部件80调整为能够配置在第1和第2装订位置P4、P5之间的间隙的大小。
然而,如上所述,该固定抵接部件80的配置和进深方向长度受到限制。因此,当想仅利用该固定抵接部件80使纸张叠PB的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时,特别是在纸张P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纸张P斜向地倾斜等、特别是在执行装订动作时会产生无法可靠地进行纸张P的定位的情况。作为用于改善这一点的一个方法,可以考虑将与固定抵接部件80相同的部件追加地设置于与设置有固定抵接部件8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但是,固定抵接部件80在其构造上,由于无法配置在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为了进行装订动作而停止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至第3装订位置P4~P6)重叠的位置,因此必须追加到该位置以外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会导致装订处理单元40的大型化。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件42采用在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为了进行装订动作而停止的位置之一(具体而言为第1装订位置P4)对应的位置配置可动抵接部件90的结构。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从进深方向近前侧观察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抵接部件的示意图。另外,在图9中,用虚线表示沿着导轨72移动的有针装订部件50的移动轨迹。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可以包含:大致圆环状的旋转部91,其包含旋转轴AR;第1臂92,其从旋转部91的侧部起沿与旋转轴AR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第2臂93,其从第1臂92的端部沿与第1臂9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其一面上设置有第2抵接面94。如图9所示,旋转部91使用安装螺栓110(参照图10)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而且,如图9所示,安装于堆积板41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抵接面94相对于固定抵接部件80的第1抵接面81,以从进深方向(以及高度方向)观察时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的方式(换言之,两者实质上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被调整了安装位置。这里,安装有可动抵接部件90的堆积板41是主体部的一例。
如图9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可动抵接部件90在能够利用第2抵接面94抵接并支承纸张P的状态下,主要是第2臂93的部分与有针装订部件50(或者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轨迹重叠。除此以外,同样,该可动抵接部件90被设置成在能够利用第2抵接面94抵接并支承纸张P的状态下,第1臂92的一部分和第2臂93与第1装订位置P4重叠。鉴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采用了用于不阻碍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的构造。具体而言,可动抵接部件90的旋转部91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从而采用了能够在可与固定抵接部件80一起支承堆积板41上的纸张P的一边的动作位置OP(参照图10)与可动抵接部件90整体退避到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轨迹外的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参照图12和图13)之间移动的构造。这里,退避是指可动抵接部件90全部位于不与沿着导轨72移动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轨迹重叠的位置。另外,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相对于动作位置OP的移动方向不同。具体而言,第1退避位置EP1是可动抵接部件90向朝向进深方向里侧的第1方向旋转后的位置,第2退避位置EP2是可动抵接部件90向朝向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第2方向旋转后的位置。第1退避位置EP1是退避位置的一例,第2退避位置EP2是其他退避位置的一例。另外,动作位置OP也可以说是停止位置的一例。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不会妨碍通过第1装订位置P4或者朝向第1装订位置P4移动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除此以外,在停止在第1装订位置P4以外的装订位置P5、P6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进行装订动作时,该可动抵接部件90能够处于对纸张叠PB的一边进行支承的动作位置OP,能够进行纸张叠PB的定位。另外,可动抵接部件90通过以与支承板71的平面交叉的旋转轴AR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实现在动作位置OP与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之间的移动。因此,例如与采用通过使可动抵接部件90沿着输送方向平移而在动作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可动抵接部件90退避的空间较小的前提下解决。
上述动作位置OP与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之间的移动也可以通过马达等公知的致动器来实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能够在不使用致动器的情况下使可动抵接部件90移动的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移动构造进行说明。
图10是从下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堆积板的安装有可动抵接部件的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11是透视地示出图10中的可动抵接部件的图。另外,该图10和图11表示可动抵接部件90位于动作位置OP的状态。另外,在图11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第1扭簧S1的图示。如图10和图11所示,可动抵接部件90被安装成能够在其与堆积板41之间隔着夹设部件100而进行旋转。这里,夹设部件100是夹设部的一例。
夹设部件100能够由可以以旋转轴AR为中心相对于堆积板41和可动抵接部件90这两者相对地旋转的板状的部件构成。该夹设部件100与可动抵接部件90同样地通过安装螺栓110安装于堆积板41,能够以旋转轴AR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在该夹设部件100的与可动抵接部件90相邻的一侧的面的与旋转轴AR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使夹设部件100与可动抵接部件90一体地进行动作的夹设部件侧连动突起103。在可动抵接部件90向第2方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夹设部件侧连动突起103与设置于旋转部91的抵接部件侧连动突起95接触而被按压,从而使可动抵接部件90和夹设部件100一体地进行动作。
在可动抵接部件90与夹设部件100之间以及夹设部件100与堆积板41的下表面之间分别配设有第1和第2扭簧S1、S2。第1和第2扭簧S1、S2分别配设成旋转轴AR位于其卷绕部分的内侧。这里,第1扭簧S1是第1施力部或施力部的一例,第2扭簧S2是第2施力部或施力部的一例。
如图10所示,第1扭簧S1的一端S11固定在设置于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1臂92的第1弹簧固定部96上,另一端S12固定在设置于夹设部件100的第2弹簧固定部101上。由此,第1扭簧S1形成为,在可动抵接部件90欲相对于夹设部件100向第1方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1扭簧S1会产生抵抗该旋转力的作用力。
如图11所示,第2扭簧S2的一端S21固定在设置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的第3弹簧固定部111上,另一端S22固定在设置于夹设部件100的第4弹簧固定部102上。由此,第2扭簧S2形成为,在夹设部件100欲相对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向第2方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第2扭簧S2产生抵抗该旋转力的作用力。
第1和第2扭簧S1、S2都能够预先设定为在可动抵接部件90位于图10和图11所示的动作位置OP时不产生作用力。由此,可动抵接部件90在未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被定位于动作位置OP。另外,该定位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采用设置于夹设部件100且对可动抵接部件90通过第1扭簧S1的作用力进一步向比动作位置OP靠第2方向侧的位置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未图示的止挡件、以及设置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且对可动抵接部件90通过第2扭簧S2的作用力进一步向比动作位置OP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未图示的止挡件,能够将可动抵接部件90定位于动作位置O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使可动抵接部件90恢复到动作位置OP的具体的构造,例示了采用两个施力单元、即第1和第2扭簧S1、S2的构造,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可动抵接部件90的移动方向无关地采用在可动抵接部件90向远离动作位置OP的方向移动时施加朝向动作位置OP的恢复力的一个施力单元。
图12是示出图10所示的可动抵接部件向第1方向进行了旋转的状态的图。当可动抵接部件90从动作位置OP向第1方向、具体而言朝向进深方向的里侧的方向旋转任意的角度时,到达第1退避位置EP1。位于该第1退避位置EP1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臂93位于比堆积板41的位于输送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靠输送方向侧的位置。由于在该第1退避位置EP1上不存在堆积板41,因此可动抵接部件90能够不与堆积板41接触而到达第1退避位置EP1。在使可动抵接部件90移动到第1退避位置EP1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夹设部件100不移动。因此,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可动抵接部件90和夹设部件100的第1扭簧S1成为克服该作用力而收缩的状态。由此,在第1扭簧S1施加有使可动抵接部件90返回到动作位置OP的恢复力。
图13是示出图10所示的可动抵接部件向第2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当可动抵接部件90从动作位置OP向第2方向旋转任意的角度时,到达第2退避位置EP2。为了使位于第2退避位置EP2的可动抵接部件90不与堆积板41接触,在堆积板41的端部的相应的位置设置有退避用切口41N。在使可动抵接部件90移动到第2退避位置EP2的情况下,可动抵接部件90的抵接部件侧连动突起95与夹设部件100的夹设部件侧连动突起103会接触,由此,可动抵接部件90的旋转动作经由抵接部件侧连动突起95和夹设部件侧连动突起103的接触部分而传递到夹设部件100,可动抵接部件90与夹设部件100会一体地移动。因此,如图13所示,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和夹设部件100的第2扭簧S2抵抗该作用力而成为收缩的状态。由此,在第2扭簧S2施加有使夹设部件100和与该夹设部件100一体地移动的可动抵接部件90返回到动作位置OP的恢复力。
然而,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是不使用致动器而在动作位置OP与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之间移动的部件。而且,为了实现该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中,通过使可动抵接部件90主动地与通过可动抵接部件90所处的第1装订位置P4或者朝向第1装订位置P4移动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接触,实现可动抵接部件90的移动。因此,以下,为了对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与可动抵接部件90的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将使用无针装订部件60进行纸张叠PB的平订的一系列动作与可动抵接部件90的移动相关联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以使用无针装订部件60进行纸张叠PB的平订的动作为例进行说明,但在使用了有针装订部件50的情况下,可动抵接部件90也进行同样的移动。
图14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1状态的说明图。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时,首先,在将纸张P输送到堆积板41上之前,执行将无针装订部件60从第2待机位置P3向初始位置P1移动的动作。在将无针装订部件60从第2待机位置P3向初始位置P1移动时,该无针装订部件60会通过第1装订位置P4。因此,通过第1装订位置P4的无针装订部件60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与位于动作位置OP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臂92的部分的进深方向里侧的端面接触。如上所述,可动抵接部件90被第1和第2扭簧S1、S2弹性地支承于动作位置OP。因此,如图14所示,与无针装订部件60接触的可动抵接部件90被无针装订部件60按压而从动作位置OP朝向第2退避位置EP2旋转。当无针装订部件60从上述状态开始移动并且可动抵接部件90被按压至第2退避位置EP2时,无针装订部件60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与可动抵接部件90的接触被消除,可动抵接部件90的旋转停止。
图15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2状态的说明图。当无针装订部件60从上述状态进一步移动从而无针装订部件60通过了第1装订位置P4时,如图15所示,可动抵接部件90被第2扭簧S2的恢复力施力而从第2退避位置EP2恢复到动作位置OP。而且,无针装订部件60到达初始位置P1。
当无针装订部件60通过第1装订位置P4而到达初始位置P1时,纸张P层叠在堆积板41上。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可动抵接部件90通过第2扭簧S2的恢复力而恢复到动作位置OP,因此输送到堆积板41上的纸张P的端部(位于输送方向的相反侧的一边)通过自重和桨叶43的作用而与固定抵接部件80的第1抵接面81和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抵接面94抵接,从而将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对齐。当在堆积板41上层叠了特定张数的纸张P时,开始进行基于无针装订部件60的平订动作。当平订动作开始时,无针装订部件60首先从初始位置P1朝向第2装订位置P5移动,在第2装订位置P5执行装订动作,在纸张叠PB上形成第1处装订部BP。这里,在执行该装订动作的时刻,可动抵接部件90也保持在动作位置OP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由此,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2装订位置P5处的装订动作能够在纸张叠PB的端面与固定抵接部件80和可动抵接部件90这双方抵接而被支承的状态下执行。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第1处的装订部BP。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例示了在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进行装订动作的情况下,在移动至初始位置P1之后向特定的装订位置移动而进行装订动作的情况,但该一系列动作中的向初始位置P1的移动是任意的。例如,在上述移动过程中也可以在无针装订部件60通过了第1装订位置P4之后,不使无针装订部件60移动至初始位置P1,而是在到达第2装订位置P5的时刻停止向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移动。在该情况下,如果在纸张P的层叠完成的阶段执行基于无针装订部件60的装订动作,则能够形成第1处的装订部BP。
图16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3状态的说明图。当第2装订位置P5处的装订动作完成时,无针装订部件60接着从第2装订位置P5朝向第1装订位置P4移动。在该移动的过程中,无针装订部件60的进深方向里侧的端面与位于动作位置OP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臂92的部分的进深方向近前侧的端面接触。如图16所示,与无针装订部件60接触的可动抵接部件90被无针装订部件60按压而从动作位置OP朝向第1退避位置EP1旋转。通过该旋转动作,可动抵接部件90对纸张叠PB的端部(位于输送方向的相反侧的一边)的支承被解除。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安装位置被调整成在可动抵接部件90从动作位置OP朝向第1退避位置EP1旋转时,不会与层叠在堆积板41上的纸张叠PB接触是应该注意的事项。具体而言,在可动抵接部件90位于动作位置OP的状态下,以第2臂92的进深方向位置成为比旋转轴AR的进深方向位置靠近前侧的位置的方式安装可动抵接部件90。通过采用这样的安装构造,被无针装订部件60的进深方向里侧的端面按压而旋转的可动抵接部件90的第2臂92在从纸张叠PB的端部远离的同时进行旋转。
当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继续而将可动抵接部件90向进深方向里侧按压并且到达第1装订位置P4时,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1装订位置P4处执行装订动作,在纸张叠PB上形成第2处的装订部BP。在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1装订位置P4处进行装订动作时,可动抵接部件90对纸张叠PB的端部的支承被解除,但由于在该时刻的纸张叠PB上已经形成了第1处装订部BP,因此也能够稳定地进行第2处装订部BP的形成。
图17是示出用于对使用图2所示的装订处理单元的无针装订部件对纸张叠进行平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第4状态的说明图。当第1装订位置P4处的装订动作完成时,装订后的纸张叠PB通过排出辊45被输送到排出部32,无针装订部件60进行移动以返回到第2待机位置P3。在从第1装订位置P4向第2待机位置P3移动时,可动抵接部件90被无针装订部件60按压而朝向第1退避位置EP1旋转。当该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继续而可动抵接部件90被按压至第1退避位置EP1时,无针装订部件60的进深方向里侧的端面与可动抵接部件90的接触被解除,可动抵接部件90的旋转停止。然后,当无针装订部件60从上述状态进一步移动且无针装订部件60通过了第1装订位置P4时,如图17所示,可动抵接部件90被第1扭簧S1的恢复力施力而从第1退避位置EP1恢复到动作位置OP。然后,无针装订部件60返回到第2待机位置P3。
通过上述结构,在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通过第1装订位置P4时,或者在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在第1装订位置P4以外的装订位置执行装订动作时,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能够相对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退避。由此,能够在不妨碍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移动的情况下实现可动抵接部件90对纸张叠PB的端部的定位。另外,由于能够将构成抵接部件42的一部分的可动抵接部件90也设置于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停止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1装订位置P4),因此能够抑制装订单元40大型化。除此以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采用能够不使用致动器进行移动的构造。由此,与使用致动器使可动抵接部件90相对于沿进深方向往复移动的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退避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可动抵接部件90退避。另外,与使用致动器使退避到第1和第2退避位置EP1、EP2的可动抵接部件90恢复到动作位置OP的结构相比,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可动抵接部件90恢复到动作位置OP。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可以在能够维持其功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形。如具体地进行例示,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中,例示了作为两个后处理部采用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的后处理装置,但也可以组合采用其他后处理部(例如进行打孔处理的后处理部)。例如,也可以采用针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有针装订部件。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中,例示了作为后处理部而具有有针装订部件50和无针装订部件60这两个的后处理部,但后处理部也可以仅是一个。另外,在后处理装置仅具有一个后处理部、例如仅具有有针装订部件50的情况下,不需要在移动体支承部件70上设置第1和第2待机部713、714。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将有针装订部件50的不使用时的待机位置(所谓的原始位置)设为初始位置P1。
另外,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例示了仅在与第1装订位置P4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于与其他装订位置、例如第2装订位置P5对应的位置,或者设置于与第1装订位置P4对应的位置和与第2装订位置P5对应的位置这两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中,例示了作为抵接部件42而采用固定抵接部件80和可动抵接部件90这两种部件的抵接部件,但也可以仅由一个至多个可动抵接部件90形成抵接部件42。
另外,关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动抵接部件90,例示了安装于堆积板41的下表面的部件,但也可以安装于其他部件、例如移动体支承部件70的一部分等。另外,该安装位置也可以在能够维持其功能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而且,它们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Claims (8)

1.一种后处理装置,其具有:
通路,其沿一个方向延伸;
后处理部,其沿着所述通路在平面上移动,在包含预先规定的停止位置的多个后处理位置停止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以及
定位部,其设置于所述停止位置,当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停止位置以外的所述后处理位置进行后处理时该定位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后处理部通过所述停止位置或者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移动时,该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后处理部退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通过以与所述平面交叉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退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通过与相对于所述停止位置从所述一个方向上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所述后处理部接触而退避到退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通过与相对于所述停止位置从所述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一侧移动的所述后处理部接触而退避到其他退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该后处理装置还具有施力部,该施力部对退避到所述退避位置和所述其他退避位置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该后处理装置还具有:
主体部;
夹设部,其以与所述平面交叉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定位部这两者相对地进行旋转;
第1施力部,其是所述施力部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夹设部之间,对退避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以及
第2施力部,其是所述施力部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夹设部之间,经由所述夹设部而对退避到所述其他退避位置的所述定位部施加朝向所述停止位置的恢复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中,
该后处理装置还具有其他后处理部,该其他后处理部沿着所述通路在所述平面上移动,在包含所述停止位置的多个位置停止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与所述后处理部不同的后处理,
所述后处理部在不使用时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是从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不使用时进行待机的其他待机位置是从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进一步靠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开始进行后处理时的初始位置是所述通路的一个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侧的位置,且是与所述后处理位置不同的位置,
在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所述其他待机位置待机时,所述后处理部在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之后进行后处理,
在所述后处理部在所述待机位置待机时,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移动到所述初始位置之后进行后处理,
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在所述停止位置以外的所述后处理位置进行后处理时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通过所述停止位置或者朝向所述停止位置进行移动时相对于所述后处理部或所述其他后处理部退避。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图像形成单元,其输送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设置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靠下游侧的位置。
CN202111037233.5A 2021-05-21 2021-09-06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3851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6306 2021-05-21
JP2021086306A JP2022179064A (ja) 2021-05-21 2021-05-21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5162A true CN115385162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7233.5A Pending CN115385162A (zh) 2021-05-21 2021-09-06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2114B2 (zh)
JP (1) JP2022179064A (zh)
CN (1) CN11538516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0020A (en) * 1991-07-16 1994-03-01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heet finishing device with calculating means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JP3526226B2 (ja) * 1998-11-11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702B2 (ja) * 2000-10-31 2005-08-03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シ−ト後処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9561B2 (ja) * 2001-01-30 2009-12-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83392B2 (ja) * 2001-03-08 2007-0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7866648B2 (en) * 2004-09-09 2011-01-11 KRDC Co., Ltd Multiple stapling apparatus
US7434796B2 (en) * 2005-08-11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000949B2 (ja) * 2006-08-23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0151B2 (ja) 2011-11-01 201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れ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KR20150146224A (ko) * 2014-06-23 2015-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 후처리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US10987890B2 (en) * 2018-03-16 2021-04-27 Fuji Xerox Co., Ltd. Binding apparatus
US10987964B2 (en) * 2018-03-22 2021-04-27 Fuji Xerox Co., Lt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7306010B2 (ja) * 2019-03-26 2023-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綴じ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79064A (ja) 2022-12-02
US11542114B2 (en) 2023-01-03
US20220371851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8478B2 (ja)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348077B2 (ja)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80099974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7306010B2 (ja) 綴じ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106597A (ja) シート揃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084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90189327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40200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85162A (zh)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114969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155740B2 (ja) 移動部材支持構造、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93351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US11681245B2 (en) Movable-member supporter with a first guide connected to a second guide
JP2022125834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85161A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3562527B (zh) 骑马订处理装置、骑马订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3713393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7087522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82713B2 (ja) シート部材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69916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314332A (ja) 後処理装置
JP2020026111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17589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004262646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197223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