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3116A -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3116A
CN115353116A CN202211046139.0A CN202211046139A CN115353116A CN 115353116 A CN115353116 A CN 115353116A CN 202211046139 A CN202211046139 A CN 202211046139A CN 115353116 A CN115353116 A CN 115353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o
carbon black
white carbon
solut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61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太进
肖明
顾黎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vzhil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vzhil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vzhil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vzhil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61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3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311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属于白炭黑制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第一步是先生产水玻璃;第二步是Na2SiO3酸化产生硅酸,亦称之为硅胶;第三步是通过调节液体pH值,配以搅拌和温控,mSiO2·nH2O在溶液中浸入时间决定制备何种最终白炭黑产品;同时还可生产硅凝胶和硅溶胶。两种技术方案分别是: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直接法;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间接法。本发明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绿色环保,低能降耗,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原料Na2CO3循环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属于白炭黑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炭黑是一种硅系增强粉体物质,外观呈白色且具有多孔隙的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其内部结构及集合状态与炭黑极为相似,在橡胶添加剂市场上,能够替代炭黑,故而称之为白炭黑。它是种无定形的附带若干结晶水的物质,分子式为SiO2·nH2O。能溶解于NaOH和HF溶液中,不能溶解于水(H2O)、一般溶剂及普通酸如H2SO4、HNO3、HCl、H3PO4等基础酸。新制备的产品(白炭黑)活性强,能与空气中的水份结合到一起,形成细小颗粒。
白炭黑的应用:白炭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功能亦极其强大,突出表现在以下领域。①橡胶制品:白炭黑用于彩色橡胶制品中替代炭黑增强,满足白色或半透明产品的需要;白炭黑同时具备极强的粘附力,抗撕裂及耐热抗老化性能,所以在黑色橡胶制品中可代替部分炭黑以获得高强度、高耐热、高耐磨制品,如越野轮胎、工程轮胎、子午胎等。②农业化学制品:在此领域中,如农药、高效喷施肥料等,使用白炭黑作载体或稀释剂、崩解剂。③日常化工产品:用白炭黑作填充料和磨蚀剂的透明彩色及不透明牙膏。④胶结剂:用在天然或合成橡胶合成的胶粘剂中,白炭黑为其提供了触变性和补强性,同时由于其伸展性还可以提高附着力、质高价廉。 ⑤抗结块剂:白炭黑可用在一些产品中使其自由流动性增强,如草地肥料、杀真菌剂、磨轮研磨剂、漂白剂、酚醛注塑乌洛托品、酚和尿素的塑料制品、制造橡胶硫磺及抗结块混合物。⑥造纸填充料:用白炭黑做纸张填料可以提高纸张抗油墨透过性能及机械强度,增白,降低单位重量。能有效实现纸张轻量化、减少成本、提高纸张的使用性能。此外还可以用在消防剂、饲料、化妆品、消光剂、颜料、油漆等众多行业。⑦白炭黑产品在使用领域中有待结构性开发,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依据白炭黑自身的理化性质,像建筑业用砖、粘性砂浆、耐火材料、道路交通等等,市场吞吐量无限大。向此类低端方向开发,若几许成功,那么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大大降低。
硅胶,别名:氧化硅胶或硅酸凝胶,分子式:xSiO2·yH2O,是透明状或乳白色颗粒状固体,具有开放多孔结构。在水玻璃的溶液中加入酸性液体并静止,便成为含水硅酸凝胶而固态化。以清水冲去含在其中的电解质Na+和酸根离子或离子团,干燥后便得硅胶。如吸收水份,其吸湿量可达40%,甚至可达300%。用于气体脱水、液体脱水、色层分析、催化剂,物质表面钝化、胶质液体制作等,可再生。
无机硅胶分类:以Na2SiO3为原料,同时以CO2中和产生的无机硅胶可分为:①细硅胶,其物理状态为无色透明或微黄透明状的玻璃体。适用于干燥、防潮、防锈。可防止各种仪器、仪表、武器弹药、电器设备、药品、食品、纺织品及其它各种包装物品受潮,也可做催化剂载体及有机物脱水精制。②B型硅胶为乳白色透明球状或块状颗粒。B型胶孔结构介于粗孔硅胶与细孔硅胶之间,用于空气湿度调节、催化剂及载体、宠物垫料,以及用作层析硅胶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③粗孔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mSiO2·nH2O。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除强碱或含F酸以外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外观呈白色,主要用于气体净化剂、干燥剂、绝缘油的除酸剂等。其实硅胶与白炭黑之间只是利用水玻璃Na2SiO3酸化之后产生的H2SiO3(硅酸)根据需求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而分别得到的产品,其实均为mSiO2·nH2O,也就是说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亦可生产硅胶。
已有技术白炭黑生产:白炭黑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工艺:①气相法;②沉淀法。①气相法:又称热解法或干法,原料为硅氧烷,尤其是以六乙基硅氧烷、四氯化硅等。一般情况下,采用SiCl4气体在氢气和氧气(空)的混合气流中,在燃烧室里进行高温水解,反应后的含有SiO2气体气溶胶进入冷凝室滞留一段时间,待形成絮状SiO2后旋风分离,成品进行脱胶,使产品中的HCl含量降至指标以下,最后包装。气相法生产白炭黑是一种代价极为高昂的制备方法,原料SiCl4的生产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生产其工装匹配投产巨大,涉酸过程及产后的环境治理很是艰难。其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总反应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此法生产的白炭黑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化学纯度及优越性能,灼烧失量比沉淀法产品小,具有使液体增稠及触变,防止悬浮液固相沉积,增进粉末产品流动性,防止结块及消失等特殊功能。②沉淀法制备白炭黑:工业水玻璃是沉淀法制取白炭黑的主要原料,所有硅酸盐中,只有碱金属硅酸盐溶于水,重金属硅酸盐不溶于水。一般工业水玻璃Na2O与SiO2的摩尔比为1:3.3左右,故水玻璃实际上是多聚硅酸盐。因H2SiO3(硅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约为10ppm,也就是说因硅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很小,因此硅酸很容易从硅酸盐溶液中被其他酸很弱的碳酸、乙酸等置换出来。当在较稀的水玻璃溶液中鼓入CO2气体并不立即明显看到大量的硅酸沉淀产生,这是因为初生的硅酸是单分子,它溶于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单分子硅胶逐渐聚合成低聚硅胶终至高聚硅胶。这一现象很关键,是沉淀法生产白炭黑及硅胶品种化的重要环节。
当今国内生产白炭黑的方法,除去投资庞大、环评立项准入制度严格的气相法外,主要就是沉淀法:包括苏打法(Na2CO3)及烧碱法。
苏打法就是以Na2CO3与SiO2(石英砂)为原料,二者按一定摩尔比例混合装入高温炉内(专业炉),用煤气或精煤加热至1260-1400℃,Na2CO3与SiO2反应生成高温Na2SiO3熔融液体而流出炉外,落入水池中冷脆成颗粒状固体粉料。这种固体Na2SiO3不溶于酸碱溶液及水,只能通过压力釜使之在温度≮120℃且压力≮0.2MP的水蒸气条件下逐步溶解。液态的Na2SiO3稀释后加入无机酸如:H2SO4、HCl 、HNO3产生与之相对应的钠盐溶液(Na2SO4、NaCl、NaNO3)及多聚硅酸(mSiO2·nH2O),过滤厘清其中的电解质,剩余的即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H2SiO3)。前驱体硅酸溶液再经过调节pH值,模式化控制搅速度及调控液体温度,过滤烘干mSiO2·nH2O方可得到所需要品种的白炭黑。
烧碱法:第一步亦先制备可溶性Na2SiO3液体,其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此反应省却了高温焙烧和二次压力溶解(苏打法)两步法操作,只需将NaOH与SiO2以反应摩尔当量比混合装入盛有适量纯水的压力反应釜中,在合适的反应温度、时间、压力下反应,制备出生产白炭黑的原料液体水玻璃(Na2SiO3)。下一步制取白炭黑方法同苏打法后序工艺一样。苏打法成本较烧碱法低一些,烧碱法工艺手段上较苏打法简单一些。实际情况一些白炭黑厂家或者原有生产许可证自行以苏打法生产;或许购买水玻璃原料酸化生产,种种情况不一一而论。苏打法生产白炭黑的传统工艺分析有其以下几个问题:①CO2气体的排放;②钠盐溶液的低附加值的回收;③涉酸问题严重;④产品的总体成本极高;⑤生产过程中能耗高,余热的利用率低;⑥钠盐副产品下游市场非常狭小;⑦生产过程气体污染难以控制;⑧生产准入制度非常严格;⑨此法生产白炭黑,政府或已明令禁止,至多亦为不鼓励不支持。
首先Na2SiO3(水玻璃)的生产过程CO2气体排放量很大,从化学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即可看出:1摩尔(mol)Na2CO3与1摩尔(mol)SiO2高温下反应生成1mol Na2SiO3和1mol CO2气体。摩尔质量比为:82:60→98:44,由此可计算出:生成物中CO2气体排放量相当于参与反应物质的量,或者生成物质量的30.98%(理论值)。另一方面:Na2CO3与SiO2反应所需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二者相加,如不有效治理,用此方法生产白炭黑所需的水玻璃(Na2SiO3),是很难通过环评立项的。Na2SiO3溶液与盐酸、硝酸、硫酸(HCl、HNO3、H2SO4)反应生成的钠盐溶液不能随意排放,即使是浓缩烘干固化,其价值很低,甚至不足以抵消浓缩烘干所需能耗成本及工艺过程的费用。以Na2SiO3水玻璃制取白炭黑,传统工艺是必需要大量的无机酸,如上所述的HCl、HNO3、H2SO4。主要是由于这三种无机酸价格便宜,(尤以HCl、H2SO4为最)且反应彻底迅速。在反应过程中,他们不仅与Na2SiO3反应,还与Na2SiO3溶液中的其他杂质元素快速反应使之离子化。这样在精滤白炭黑前驱体H2SiO3时,极大程度地去除其他微量元素,最重要的就是厘清H2SiO3中的碱金属(Na+)离子,从而加热烘干H2SiO3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白炭黑产品,众所周知,涉酸行业是很敏感危险的,国家管控也非常严格,各地申请立项亦无从谈起,故而碳排放及涉酸是当今及今后行业的高压线,触碰不得。至于现在依旧以苏打法传统工艺生产白炭黑的企业,是业者已经投入巨额资金,环保治理升级达标后得以延续的。苏打法传统工艺生产白炭黑,其成本很高,具体表现于以下几方面:①原材料成本:a. Na2CO3(苏打);b.石英砂;c.燃料。以往燃料以廉价的焦炉煤气、低质油类、精煤等,现在只能使用天然气。苏打占总原料成本60%,石英砂价格上下浮动平缓,同行业厂家去掉运输成本价格基本一致,故石英砂成本价格可视之为固定参数。天然气成本亦可设为固定参数,当然亦可根据现实情况寻求或资质其他清洁、廉价燃料替代之。由此可以看出,Na2CO3是一个可以控制成本的可变参数(变量),也是最直接地降低白炭黑成本的着眼点。②生产水玻璃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其热能载体CO2和部分水蒸气。传统工艺只能部分二次利用,利用率很低,产品成本亦相应偏高。③其实生产Na2SiO3再至白炭黑mSiO2·nH2O产品,依靠的就是碱金属钠离子(Na+),传统工艺中的Na+只使用一次,因为它与H2SO4、HCl、HNO3生成无机盐之后不可廉价再生。故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连续不断地投放Na2CO3粉体,使得终端产品白炭黑成本居高不下。④含无机酸根离子的Na盐回收,反应过程中过剩的无机酸中和,水的净化均需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相应的装备,处理费用颇高,回报率几乎为零,从而造成单位产品成本增幅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绿色环保,低能降耗,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原料Na2CO3(苏打)循环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第一步是先生产水玻璃(Na2SiO3);第二步是Na2SiO3酸化产生硅酸,亦称之为硅胶;第三步是通过调节液体pH值,配以搅拌和温控,mSiO2·nH2O在溶液中浸入时间决定制备何种最终白炭黑产品;同时还可生产硅凝胶和硅溶胶。
基于上述构思,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两种技术方案,这两种技术方案,其根本性质是一样的,CO2气体伴随碱金属Na+循环使用,即:分解←→合成交替进行;两种技术方案分别是:1、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直接法;2、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间接法。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第一步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第二步
首先第一步就要提纯Na2SiO3溶液;第一步反应是在1260℃-1400℃的温度区间内将苏打Na2CO3和石英砂SiO2在高温空间内熔融生成制备白炭黑的原料水玻璃Na2SiO3,同时释放出高温气体CO2;这部分CO2有二者熔融反应生成的,又有外来燃料燃烧而生产的CO2;第二步反应是将第一步反应生成的同当量CO2作为酸与水溶性的Na2SiO3溶性反应生成硅酸H2SiO3,而硅酸亦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这样原料苏打Na2CO3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与Na2SiO3反应又生成了Na2CO3;其水溶性经反渗透膜浓缩,再利用第一步高温CO2气体余热以及二次补充热量,经过多效蒸发器烘干,进一步变成无水粉体,又充当原料进入第一步反应中;因此CO2、Na元素循环自耗,二者反应摩尔质量守恒,反应过程没有CO2溢出。
所述第一步反应中,加热使用的燃料为甲烷,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利用完其负载的热量后剩余少量CO2气体可排放或临时储存。
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2+、Mn2+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或者,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首先提纯Na2SiO3溶液,用纯净的高纯度石灰石CaCO3中高温裂解所产生的CO2气体,代替无机酸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炭黑前驱体硅酸H2SiO3;反应完毕洗涤过滤H2SiO3所产生的低浓度Na2CO3溶液;经反渗透膜设备进行浓缩至10%的Na2CO3溶液,并同时回收≮70%的去离子水;经浓缩后的10%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变成浓度35-50%的液体;在此液体中搅拌加入煅烧后产生的高纯石灰CaO;或者,将石灰提前用热水缓慢稀释成石灰乳液,再勾兑于35-50%的Na2CO3溶液中;
产生以下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烧碱液体);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池中周边及底部可铺设联接热水管以便给H2SiO3与Na2CO3溶液洗涤槽加热使用,产生的NaOH与CaCO3沉淀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或压滤收集,高纯CaCO3与微量NaOH混合物用余热烘干后再去煅烧;因NaOH沸点<1250℃,煅烧温度≯1200℃,故煅烧过程中NaOH不挥发,全过程Na元素没有损耗;收集后的NaOH溶液可再次精滤,用Na+检测仪确定该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后,按反应摩尔当量加入超细石英砂,一同进入压力釜中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150℃,产生Na2SiO3液体;重复性煅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利用掉其负载的热能之后又反回来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及Na2CO3; CO2气体及Na元素在以CaCO3为中间介质的转换下循环往复、自耗式生产白炭黑;实现无碳排放且没有各种无机酸的参与,间接法的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所述CaCO3为高纯中间介质;由于循环反应过程的间歇性,故CO2气体自高温卸载热能降温后需设置一个临时低压贮气罐,贮气罐的压力设置为≯0.1MPa。
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2+、Mn2+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或者,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
1、直接法和间接法所需原料相同的地方就是均需石英砂;直接法所需石英砂粒在70-80目之间,过于细化,在熔融过程吹损较大。
2. 直接法和间接法制备水玻璃的工艺及反应化学式不同。
直接法: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生成物为高温液态Na2SiO3,流入水中激冷变成固态颗粒状。原料进入熔炉前Na2CO3与石英砂以摩尔质量比均匀合批次加入,亦可按Na2O与SiO2 1:1.3比值计算。颗粒状的固体水玻璃Na2SiO3分批量与去离子水适当比例进入压力釜中在160-180℃及≮0.6MPa的条件下水解成Na2SiO3水溶液。
间接法是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以模数≯1:2.8在压力釜中与适量水直接反应成Na2SiO3水溶液,其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反应条件与在压力釜中溶解固态颗粒状水玻璃大致一样,即压力≮0.6MPa,温度在160-170℃之间。
3.间接法生产需经过CaCO3煅烧水解。
4.直接法生产需建设Na2CO3与SiO2(石英砂)熔融的高温锅炉;间接法需建设石灰石高温裂解炉。
5.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需经过反渗透膜浓缩至10%溶液,其后再经高效蒸发设备,使Na2CO3变成含水量≯5%粉体。继而再次烘干成干剂返回高温炉循环利用。
6.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只需经反渗透膜浓缩至10%的浓度,而后与固体CaO(石灰)直接反应,从而滤取NaOH溶液。由于NaOH在水中溶解度很高,所以滤取很容易。
7.直接法设备投资较间接法要高,主要高在10% Na2CO3溶液的蒸发设备上。
8.直接法高温制备的固态水玻璃需压力釜二次溶解为可溶性的液体;而间接法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在压力釜中直接反应成水玻璃溶液。
9.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粒度在70-80目之间,如过细,在高温炉中吹损较大。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越细越好,这样在高压釜中与NaOH反应速度呈倍数增长。
本发明是以CO2气体通入水玻璃溶液中而生产白炭黑前驱体xSiO2·yH2O,不涉及基础酸如H2SO4、HNO3、HCl、H3PO4等对环境产生污染且对生命有危害的无机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①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②CO2与Na+相辅相成,使得制备水玻璃Na2SiO3所需原料Na2CO3(苏打)循环使用,其最终产品mSiO2·nH2O白炭黑成本大大降低;③全过程没有无机酸的使用;④整个工艺过程洁净绿色,环评立项极为容易;⑤产品性价比高,可谓是同行业中竞争力最强;⑥该发明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提振区域性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很可能成为沉淀法生产白炭黑工艺的一个新亮点。总之本发明是建立在传统工艺之上,扬长避短、清洁循环、微量无害且“营养”排放。所谓“营养”排放(自定义),也就是说此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微量废水不仅对环境无害,反而有益,只是不可再次利用而已。从理论上说,生产白炭黑(沉淀法)的第一步就是先生产水玻璃(Na2SiO3);第二步则是Na2SiO3酸化产生硅酸亦可称之为硅胶;第三步则是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节液体pH值,配以合理的物理过程如搅拌、温控。mSiO2·nH2O在溶液中浸入时间决定制备何种最终白炭黑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硅凝胶、硅溶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直接法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间接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直接法: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第一步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第二步
第一步反应是在1260℃-1400℃的温度区间内将苏打Na2CO3和石英砂SiO2在高温空间内熔融生成制备白炭黑的原料水玻璃Na2SiO3,同时释放出高温气体CO2;这部分CO2有二者熔融反应生成的,又有外来燃料燃烧而生产的CO2;例如天然气(CH4);第二步反应是将第一步反应生成的同当量CO2作为酸与水溶性的Na2SiO3溶性反应生成硅酸H2SiO3,而硅酸亦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这样原料苏打Na2CO3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与Na2SiO3反应又生成了Na2CO3 ;其水溶性经反渗透膜浓缩,再利用第一步高温CO2气体余热以及二次补充热量,经过多效蒸发器烘干,进一步变成无水粉体,又充当原料进入第一步反应中;因此CO2、Na元素循环自耗,所以生产过程可控,没有CO2溢出;燃料甲烷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利用完其负载的热量后,按照国家要求可以排放,但因其CO2气体发生量少,可以用冶金行业碱性废渣水化后产生的氢氧化钙Ca(OH)2乳浊液加以中和生成CaCO3沉淀,类似这种碱性废渣液随处可见,所需成本可忽略不计。
直接法是CO2与钠元素之间直接循环反应法生产的炭黑的方法之一。
间接法:间接法也可称之为中间介质法,即用纯净的高纯度石灰石CaCO3中高温裂解所产生的CO2气体,代替无机酸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炭黑前驱体硅酸H2SiO3;反应完毕洗涤过滤H2SiO3所产生的低浓度Na2CO3溶液(洗涤接近终点,其洗涤容器中的混合液温度≮50℃,使其中的溶解度较低的NaHCO3小苏打变成溶解度较高的Na2CO3苏打);经反渗透膜设备进行浓缩至10%的溶液,并同时回收≮70%的去离子水;Na2CO3稀溶液的浓缩方式与直接法一样,只是前者浓缩后经高效蒸发器Na2CO3变成无水粉剂,后者经浓缩后的10% 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变成浓度35-50%的液体即可;在此液体中搅拌加入煅烧后产生的高纯石灰(CaO);也可将石灰提前用热水缓慢稀释成石灰乳液,再勾兑于35-50%的Na2CO3溶液中产生以下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烧碱液体);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池中周边及底部可铺设联接热水管(耐碱)以便给H2SiO3与Na2CO3溶液洗涤槽加热使用;产生的NaOH与CaCO3沉淀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或压滤收集,高纯CaCO3与微量NaOH混合物用余热烘干后再去煅烧;因NaOH沸点<1250℃,煅烧温度≯1200℃,故煅烧过程中NaOH不挥发,也就是说全过程Na元素没有损耗;收集后的NaOH溶液或可再次精滤,用Na+检测仪确定该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后,按反应摩尔当量加入超细石英砂,一同进入压力釜中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150℃,一定时间后产生Na2SiO3液体;重复性煅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利用掉其负载的热能之后又返回来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及Na2SiO3;就这样CO2气体及Na元素在以CaCO3为中间介质的转换下循环往复、自耗式生产白炭黑;实现无碳排放且没有各种无机酸的参与,清洁健康,间接法的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中间介质CaCO3为高纯,一则可以自制,二则可以一次性购买食品级CaCO3;自制是已有技术,在此不细论述,生产过程中损耗量极少,成本增加忽略不计。由于循环反应过程的间歇性,故CO2气体自高温卸载热能降温后需设置一个临时低压贮气罐,考虑到安全因素,贮气罐的压力设置为≯0.1MPa。经计算,同温度条件下同体积的CO2在0.1MPa的压力下体积缩小10倍。有这样一个低压贮气罐,生产环节的衔接就可控了,同时生产的灵活性也就增加了,最主要的是CO2气体不释放、不浪费,这一方式也是直接法生产白炭黑工艺过程中的必备之举。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生产白炭黑,都必须经过Na2SiO3溶液与CO2气体反应,所以若想得到高纯白炭黑,首先第一步就要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大约为70%,30%需过程补偿;硅酸钠溶液(Na2SiO3)碱度很高,Fe、Al杂质主要以NaFeO2和NaAlO2形式存在;通入CO2后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2+、Mn2+等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用pH值测定仪在线检测灵敏准确。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再配以少量的免检的有机酸,如甲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其中的一种,使液体pH控制在6.0左右,冲洗过滤,尽最大程度除去残余杂质离子,这样过滤后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也可以将CO2气体弥散化(多孔通气管)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H2SiO3(硅酸)多块状的胶体,而后适当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上述提到的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如Fe3+、Al3+、Mn2+、Ca2+等离子元素变成可溶性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适当温度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直接法和间接法第一步生产的Na2SiO3溶液,其中含有颗粒物,如没有完全反应的石英砂(直接法),没有完全裂解的CaCO3(间接法中),粉尘颗粒物(直接法和间接法中均有)。所以直接法和间接法产生的Na2SiO3溶液必须适当稀释并快速过滤后能与CO2气体反应,当然降温后的CO2气体也需经过若干道水洗净化之后方能使用,净化后的CO2尚需利用余热将其上升到上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
1、直接法和间接法所需原料相同的地方就是均需石英砂;直接法所需石英砂粒在70-80目之间,过于细化,在熔融过程吹损较大。
2. 直接法和间接法制备水玻璃的工艺及反应化学式不同。
直接法:
Figure 665768DEST_PATH_IMAGE017
生成物为高温液态Na2SiO3,流入水中激冷变成固态颗粒状。原料进入熔炉前Na2CO3与石英砂以摩尔质量比均匀合批次加入,亦可按Na2O与SiO2 1:1.3比值计算。颗粒状的固体水玻璃Na2SiO3分批量与去离子水适当比例进入压力釜中在160-180℃及≮0.6MPa的条件下水解成Na2SiO3水溶液。
间接法是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以模数≯1:2.8在压力釜中与适量水直接反应成Na2SiO3水溶液,其化学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反应条件与在压力釜中溶解固态颗粒状水玻璃大致一样,即压力≮0.6MPa,温度在160-170℃之间。
3.间接法生产需经过CaCO3煅烧水解。
4.直接法生产需建设Na2CO3与SiO2(石英砂)熔融的高温锅炉;间接法需建设石灰石高温裂解炉。
5.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需经过反渗透膜浓缩至10%溶液,其后再经高效蒸发设备,使Na2CO3变成含水量≯5%粉体。继而再次烘干成干剂返回高温炉循环利用。
6.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只需经反渗透膜浓缩至10%的浓度,而后与固体CaO(石灰)直接反应,从而滤取NaOH溶液。由于NaOH在水中溶解度很高,所以滤取很容易。
7.直接法设备投资较间接法要高,主要高在10% Na2CO3溶液的蒸发设备上。
8.直接法高温制备的固态水玻璃需压力釜二次溶解为可溶性的液体;而间接法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在压力釜中直接反应成水玻璃溶液。
9.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粒度在70-80目之间,如过细,在高温炉中吹损较大。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越细越好,这样在高压釜中与NaOH反应速度呈倍数增长。
直接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具体流程下:
1.按反应的摩尔当量比,将70-80目石英砂与苏打(Na2CO3)混合均匀分批次投放到高温炉内(温度在1260-1400℃之间),炉内设有若干个烧嘴供气燃烧升温;所用气体燃烧为清洁能源天然气;
2.高温炉内熔融的Na2SiO3(水玻璃)液体流出,进入炉外水槽冷脆成固态颗粒物(Na2SiO3);
3.颗粒状固态水玻璃粉碎细化,以便下一步使之变成水溶性液体加快水解速度;
4.将粉剂状水玻璃投放到压力釜里,再注入去离子水,达到一定的固液比,然后升温水解;
5.水解后的Na2SiO3溶液温度偏高,压力釜加热空腔管道切换成水冷,解压后再向釜里注入常温去离子水以稀释Na2SiO3溶液;
6.快速过滤稀释后的Na2SiO3溶液,滤取固体残留物,滤液移至炭分反应罐A中,以下简称CA,返回高温炉(主要是石英砂),通入CO2气体,使反应罐中Na2SiO3液体与CO2气体反应,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供气制度可调,溶液温度控制在40-50℃,微量残留物累积烘干,配以适量Na2CO3,返回高温炉内再次反应;
7.CA中溶液升温,利用的是高温熔融反应CO2气体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将纯净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鼓入CA中使之升温;
8.CA中液体控制在40-50℃之间,一则是加快反应速度;二则是为了溶液中消除低溶解度的NaHCO3(小苏打)的形式以便洗涤快捷。三则是为了产生的白炭黑前驱体絮状的H2SiO3硬化且颗粒化、弥散化;
9.在CA上设有pH值检测仪,在线随时显示pH值;当pH值接近10,最好为9.8时,CO2停止供气,并快速过滤,滤掉其中絮状Fe(OH)2、Al (OH)3,及其所吸附的Ca2+、Mg2+等其杂质沉淀物;滤液移至下一反应罐,以下简称为CB,纯净热空气浸入液体搅拌供热升温,CO2气体继续供气反应,直至pH值接近11,最好是10.8,反应完全结束;CB中的水合SiO2经反复冲洗至中性,压滤或甩干进入间歇式真空烘干机粉碎、收集、包装即可;烘干温度因有真空装置,故80℃即达到产品要求;在CA中的反应亦可一次性反应至pH值11,冲洗至中性后,加入有机酸(甲酸、柠檬酸、葡萄糖酸)至pH值为6,将杂质反应成可溶性盐,过滤至中性压滤或甩干,80℃烘干,粉碎包装即可;偏酸性滤液用廉价的碱性物质中和,由于该过程pH值接近中性,杂质元素无毒无害,滤液环保免检,且滤液量亦不大,完全达标,随机排放即可;只是成品分散性差一些,非球形体,比表面积小,售价偏低;
10.所有滤液需经晾水塔,将其将至≯40℃的温度,滤液是只含Na2CO3的稀溶液,因需经温度≯40℃的反渗透膜浓缩Na2CO3溶液至10%的浓度;
11.10%的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蒸发至Na2CO3含水量很少的半湿状态;
12.用真空法烘干半湿状Na2CO3,收集作为原料循环使用;蒸发能源为余热,或余热配以少量电能;
13.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的CO2气体降温后,可与NaOH溶液反应为高浓度Na2CO3溶液,随10% Na2CO3溶液进入高效蒸发器,之后结晶烘干作为原料损耗的补偿;
14.制备Na2SiO3(水玻璃)高温炉处设置蒸汽锅炉,利用高温CO2气体制备高压水蒸气,用于高效蒸发器结晶Na2CO3的主要热源;溢出的中温CO2气体经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净化后的空气,中温空气则用于Na2SiO3溶液与CO2反应的搅拌与液体加热(加随机开合)。剩余高热CO2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去离子水(备用去离子水以便反复冲洗物料用);
15.由于CO2气体全工艺过程为闭路循环,开始生产及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环节的衔接问题,需设置CO2气体低压贮气罐,压力≯0.1MPa,这样CO2气体的使用灵活自如,且保证100%不外排;
16.鉴于工艺过程超前滞后的工序,亦需设置蓄热室,相似于冶金行业的热风炉,将暂时不用的高温CO2气体的热量卸载于其中,以便后续灵活使用;直接法生产白炭黑、CO2、Na元素闭路循环自生自耗,清洁环保,成本大大降低;
17.蓄热室与蒸汽锅炉高温CO2气体在二者之间可以切换(高温陶瓷阀);
18.热空气加热反应罐中的液体,要与CO2隔绝,先加热后通入CO2反应;
19.CA(直接法炭分反应罐)可以若干并联,亦可单独使用,CA反应过剩CO2气体由压缩机送入主管道;
20.高温炉处的压力锅炉溢出的中温CO2气体设置两个热交换器,一个是净化空气热交换器,被加热的净化空气用以炭分罐液体加热;另一个则与备用去离子水热交换,用以物料的反复冲洗。
间接法制备白炭黑工艺,具体流程如下:
1.将细化石英砂与同摩尔当量的NaOH投入到压力釜中,先行制备Na2SiO3溶液,模数≯2.8;
2.石灰石(CaCO3)煅烧炉,石灰石选取需表面光洁且有效氧化钙含量≮52%。燃料可以用天然气,石灰石可以重复性使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产生的CO2与上一步Na2SiO3溶液反应,(即两步炭分法,一步炭分法);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产生的Na2CO3稀溶液经反渗透膜浓缩至浓度为10%的溶液。在此溶液中批次投入冷却后的白灰(CaO)发生: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滤后剩余的CaCO3砂料,经石灰石煅烧炉排出的高温CO2气体及高温CaO的烘干预热,再次投入到石灰石煅烧炉而循环利用,也就意味着CO2气体及Na元素的循环利用;
3.考虑到粉体石灰石煅烧及预热烘干的热效率和粉尘的控制因素,可使用一次性模式进行。即:使用块状石灰石煅烧CaO白灰,白灰与10% Na2CO3溶液反应后,压滤剩余的CaCO3粉体,用自然水冲洗,并用少量廉价的有机酸中和利用余热烘干外售高纯石灰粉。高纯石粉与原料石灰石重量几乎相等,但其价格不低于5倍的石灰石价格。高纯石粉用其制造的产品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见,如塑料、钙片、化妆品、衣服、牙膏等等。而我们的石粉不仅高纯且超细微,这种是灰粉亦广泛用于橡胶、陶瓷、水泥、玻璃、耐材、工艺建筑、造纸等等行业,外销后该工艺原料成本略有降低;
4.间接法无需像直接法那样浓缩后Na2CO3再次经高效蒸发器蒸发脱水,这样就减小了一定的资金投入,生产节奏亦加快了许多。如10% Na2CO3溶液与CaO(石灰)反应压滤出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可加装一组小型高效蒸发器,提高浓缩后10% Na2CO3溶液的浓度即可;但同时也要加装压力锅炉完全利用余热蒸发;亦可在CaO与Na2CO3反应池适量补充粉剂Na2CO3(比NaOH便宜很多);
5.间接法如采用上述石灰石单向法,也就是CaCO3不循环使用,制备Na2SiO3以后生产白炭黑的工艺方法与直接法一样,设备工装除间接法石粉回收工装外也基本一样,只是工装大小之分。
直接法和间接法试制实施例:
1、直接法,由于试制,条件所限,没有Na2CO3与石英砂制备水玻璃的高温炉,只能自市场购买,用苏打法生产的水溶性Na2SiO3
a.用50L的透明塑料容器,将2kg水溶性Na2SiO3倒入容器中,并加入去离子水将其调配成30%的溶液。
b. CO2气体钢瓶软联接一个多孔喷头,喷头与软联接之间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可左右旋转的直立管条,喷头伸入到容器底部手动左右旋转,容器边缘设置一个在线pH值检测仪。开始缓慢供入CO2气体,约10分钟,液体逐渐变成极为稀薄的白色,放大镜观察,无有颗粒物及絮状物,此时pH值显示的数字为9.7和9.8之前跳动,立即关闭CO2气体阀门,停止供气。用大张滤纸批次过滤,其过程较为痛快,过滤之后,滤纸上杂质几乎没有。其后将滤液倒回反应容器中,继续供入CO2气体,气体流量保持不变,搅拌速度加快一倍,大约6分钟后,液体快速变白,减小CO2气体流量,液体逐渐浓白,3分钟后液面上部冒出气泡且逐渐变大,直到气泡没变化,此时关闭供气阀门。
液体没有絮状物,均匀分散浓白,放大镜也难见颗粒物。经3次50℃去离子水冲洗过滤到中性,得到白色软溶物。将物料在滤纸上摊匀,放入微波炉里中温脱水。脱水完成后,将物料装塑料样袋中,反复揉搓,做粒度检测,以D10标准检测:2-3微米占3.2%;4-5微米占5.6%;8-10微米占32.7%;12-15微米占18.9%,白度97.8。白炭黑形态图像显示,约占55%为规则的球形化,较为球形的约为30%,其他为非球形化。这是两步炭分法制得的白炭黑的定性结果。因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定量试验。样品经国家级ISO认证的检测机构分析,其成分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2、直接法,一步炭分加有机酸制法试制;设备工装与以上直接法二步炭分法一样。只是一次性用CO2气体将Na2SiO3溶液反应成絮状的H2SiO3硅酸,冲洗过滤至中性,固液比大约为3:1,加入浓度为60%柠檬酸,pH值为6时,液体加热至80℃搅拌反应约10分钟,再次冲洗过滤至中性,滤干物料入微波炉,中温烘干,白炭黑装入样袋反复揉搓检测。
D10标准结果10-15vm占72.2%,20-30vm占21.9%。
形态:无球形化形体,白度98.2%
化验成分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3、间接法试制白炭黑:
a.备500ml小型高压釜一个;
b.最高温度为500℃烘干箱;
c.将高压釜安装在箱体里,并旋转以代替搅拌;
d.用马弗炉焙烧高钙石制备CaO;
e.将50% Na2CO3溶液倒入烧杯中,再称取有效CaO等摩尔当量白灰(有效CaO含量为95%),缓慢倒入烧杯中搅拌,使Na2CO3与Ca(OH)2充分反应,滤纸过滤出NaOH溶液,兑入高压釜中,再加入等当量的200目99%(SiO2含量)石英砂,加去离子水至液固比为3:1为止,升温反应3.5h,冷却,滤纸过滤生成的Na2SiO3溶液。滤出的Na2SiO3溶液倒入1000ml烧杯中,搅拌器自动搅拌并加热。用二步炭分法制取白炭黑,其结果如下:
粒度:D10:2-3vm占27.6%
4-5vm占51.8%
8-10vm占16.3%
12-15vm占3.9%
白度:98
形态:球形约占60.2%
较为球形约占33.6%
其它为非球形化
本发明要求:
1.CO2、Na元素自循环不排放;
2.只能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并对环境无污染;
3.以自产热能为主。

Claims (10)

1.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
Figure 850789DEST_PATH_IMAGE001
第一步
Figure 511578DEST_PATH_IMAGE002
第二步
首先第一步就要提纯Na2SiO3溶液;第一步反应是在1260℃-1400℃的温度区间内将苏打Na2CO3和石英砂SiO2在高温空间内熔融生成制备白炭黑的原料水玻璃Na2SiO3,同时释放出高温气体CO2;这部分CO2有二者熔融反应生成的,又有外来燃料燃烧而生产的CO2;第二步反应是将第一步反应生成的同当量CO2作为酸与水溶性的Na2SiO3溶性反应生成硅酸H2SiO3,而硅酸亦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这样原料苏打Na2CO3 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与Na2SiO3反应又生成了Na2CO3;其水溶性经反渗透膜浓缩,再利用第一步高温CO2气体余热以及二次补充热量,经过多效蒸发器烘干,进一步变成无水粉体,又充当原料进入第一步反应中;因此CO2、Na元素循环自耗,二者反应摩尔质量守恒,反应过程没有CO2溢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反应中,加热使用的燃料为甲烷,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利用完其负载的热量后剩余少量CO2气体可排放或临时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2+、Mn2+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6.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提纯Na2SiO3溶液,用纯净的高纯度石灰石CaCO3中高温裂解所产生的CO2气体,代替无机酸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炭黑前驱体硅酸H2SiO3;反应完毕洗涤过滤H2SiO3所产生的低浓度Na2CO3溶液;经反渗透膜设备进行浓缩至10%的Na2CO3溶液,并同时回收≮70%的去离子水;经浓缩后的10%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变成浓度35-50%的液体;在此液体中搅拌加入煅烧后产生的高纯石灰CaO;或者,将石灰提前用热水缓慢稀释成石灰乳液,再勾兑于35-50%的Na2CO3溶液中;
产生以下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池中周边及底部可铺设联接热水管以便给H2SiO3与Na2CO3溶液洗涤槽加热使用,产生的NaOH与CaCO3沉淀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或压滤收集,高纯CaCO3与微量NaOH混合物用余热烘干后再去煅烧;因NaOH沸点<1250℃,煅烧温度≯1200℃,故煅烧过程中NaOH不挥发,全过程Na元素没有损耗;收集后的NaOH溶液可再次精滤,用Na+检测仪确定该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后,按反应摩尔当量加入超细石英砂,一同进入压力釜中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150℃,产生Na2SiO3液体;重复性煅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利用掉其负载的热能之后又反回来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及Na2CO3; CO2气体及Na元素在以CaCO3为中间介质的转换下循环往复、自耗式生产白炭黑;实现无碳排放且没有各种无机酸的参与,间接法的化学式为:
Figure 548454DEST_PATH_IMAGE0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CaCO3为高纯中间介质;由于循环反应过程的间歇性,故CO2气体自高温卸载热能降温后需设置一个临时低压贮气罐,贮气罐的压力设置为≯0.1MPa。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2+、Mn2+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其特征在于: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CN202211046139.0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Withdrawn CN1153531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6139.0A CN115353116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6139.0A CN115353116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3116A true CN115353116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0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6139.0A Withdrawn CN115353116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311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525A (zh) * 2009-11-23 2010-05-12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品质橡胶用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CN101898776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产超微细白炭黑和碳酸钙的新工艺
CN102424392A (zh) * 2011-09-11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综合利用微硅粉制备白炭黑联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CN106276935A (zh) * 2016-07-26 2017-01-04 岳阳明科催化技术有限公司 水玻璃联产白炭黑清洁化生产工艺
CN109485053A (zh) * 2018-12-24 2019-03-19 江西双龙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白炭黑联产纯碱及硅酸钠的方法
CN112707428A (zh) * 2021-01-27 2021-04-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纳米碳酸钙与拟薄水铝石或白炭黑的联合制备方法
CN113603100A (zh) * 2021-08-31 2021-11-05 江苏绿之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冶金行业碳排放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8776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联产超微细白炭黑和碳酸钙的新工艺
CN101704525A (zh) * 2009-11-23 2010-05-12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品质橡胶用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CN102424392A (zh) * 2011-09-11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综合利用微硅粉制备白炭黑联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CN106276935A (zh) * 2016-07-26 2017-01-04 岳阳明科催化技术有限公司 水玻璃联产白炭黑清洁化生产工艺
CN109485053A (zh) * 2018-12-24 2019-03-19 江西双龙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制备白炭黑联产纯碱及硅酸钠的方法
CN112707428A (zh) * 2021-01-27 2021-04-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纳米碳酸钙与拟薄水铝石或白炭黑的联合制备方法
CN113603100A (zh) * 2021-08-31 2021-11-05 江苏绿之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冶金行业碳排放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9443B (zh) 一种改性白炭黑的生产方法
JP4537379B2 (ja) 籾殻の灰から沈降シリカを製造するプロセスおよび装置
CN102424392A (zh) 一种综合利用微硅粉制备白炭黑联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
CN101077777B (zh) 二次碳分制备白炭黑的方法
CN102320615A (zh) 一种以微硅粉为原料碳化制备沉淀白炭黑的方法
CN105197968A (zh) 一种低水合氯化镁流态化热解生产高纯氧化镁联产工业浓盐酸的方法及装置
JP2016504251A (ja) アルミニウムイオンの精製方法
CN101318663A (zh) 一种生产高模数硅酸钠的方法
CN101774591B (zh) 一种白色微珠状高强度白炭黑的生产工艺
CN102190309A (zh) 降低活性硅酸钙pH值的方法
CN102531001A (zh) 一种综合制碱工艺及其产物应用
CN106276935B (zh) 水玻璃联产白炭黑清洁化生产工艺
CN101445254A (zh) 一种4a分子筛的生产方法
CN103466637A (zh) 一种利用碳酸氢钠控制过饱和度生产沉淀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01704526B (zh) 一种利用气化后剩余稻壳灰生产白炭黑和活性炭的方法
CN1101782C (zh) 利用煤矸石生产铝盐和硅酸盐工艺方法
CN102910665A (zh) 以电石泥为原料生产工业级氯化钙的方法
CN1699163A (zh) 用硫酸钠法生产白炭黑和亚硫酸钠的工艺
JP7100093B2 (ja) 二酸化炭素の浸出に基づくカルシウムマグネシウムイオン溶液による炭酸カルシウムマグネシウムの製造システム
CN112110465A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用聚合氯化铝的制备方法
CN103466635B (zh) 一种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12441621A (zh) 富锰渣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5692668A (zh) 一种煤矸石、粉煤灰制备高分子比冰晶石的方法
CN109354072B (zh) 一种碱循环法无害化生产氧化铁红颜料工艺
CN102249247A (zh) 超细二氧化硅的循环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