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215A -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215A
CN115335215A CN202180023247.3A CN202180023247A CN115335215A CN 115335215 A CN115335215 A CN 115335215A CN 202180023247 A CN202180023247 A CN 202180023247A CN 115335215 A CN115335215 A CN 115335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manufacturing
packaging bag
squar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32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中一博
久下镭蔵
小仓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okawa Yoko KK
Original Assignee
Hosokawa Yo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okawa Yoko KK filed Critical Hosokawa Yoko KK
Publication of CN115335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14Cutting, e.g. perforating, punching, slitting or trimming
    • B31B70/20Cutting sheets or bl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7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04Forming flat bags from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43/00Forming, feeding, opening or setting-up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packaging
    • B65B43/26Opening or distending bags; Opening, erecting, or setting-up boxes, cartons, or carton blanks
    • B65B43/34Opening or distending bags; Opening, erecting, or setting-up boxes, cartons, or carton blanks by internal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1/00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 B65B61/24Auxiliary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perating on sheets, blanks, webs, binding material, containers or packages for shaping or reshaping completed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1/0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65D31/1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with gusseted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08Standing pouches, i.e. "Standbeut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5/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 B31B2155/001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by fol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31B2155/0014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webs by fol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having their openings facing transversally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60/0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60/2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with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005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involving a particular layout of the machinery or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its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008Stiffening or reinfor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02Feeding or positioning sheets, blanks or webs
    • B31B70/10Feeding or position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7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 B31B70/642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using sealing jaws or seal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00Packaging plastic material, semiliquids, liquids or mixed solids and liquid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3/0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means for making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具有:扩开工序,通过使插入到扁平袋的内部的一对开闭板(13)沿着扁平袋的厚度方向相互分离而扩开扁平袋;和褶裥形成工序,在扩开工序之后,通过将折入板(11、12)从袋外侧方朝向袋内侧方推入一对开闭板(13)之间,从而形成侧部褶裥和底褶裥。

Description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 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本申请基于2020年3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056464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有底褶裥和2个侧部褶裥这三面褶裥的角底型的包装袋(以下,称为“方底包装袋”)。方底包装袋由于在收容性、自立性、外观品质等方面具备优异的特性,因此广泛利用作为医药品、食品的包装用。
作为这样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各种形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具有底褶裥的扁平袋制造方底包装袋的方法。扁平袋由内外面具有热封性的薄膜形成,使得通过热封使袋前面部、袋后面部和底褶裥的两端缘这4片成为一体。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吸引所形成的扁平袋的袋前面部与袋后面部的规定的范围而使它们分离之后,通过将与两侧面中央相对的折入板和与下面中央相对的折入板分别从袋外侧方向袋内侧方推入,由此能够形成底褶裥和侧褶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2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一边推入折入板一边使袋前面部与袋后面部紧贴时,如何保持袋而具体的保持形态并不明确。因此,不明确是否能制造成为目标的方底包装袋。另外,在形成扁平袋的工序中,在使用内外面具有热封性的薄膜并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常的制袋机密封底褶裥的周缘部的情况下,袋前面部、袋后面部和底褶裥的两端缘这4片薄膜一体化,而无法打开底褶裥。因此,可能使生产性下降。
另外,通过将内容物填充至所制造出的方底包装袋,存在作为填充有内容物的包装体出厂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期望提高从方底包装袋的制造到内容物的填充的一系列的作业中的生产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使由具有底褶裥的扁平袋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时的扁平袋的保持方法明确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是由扁平袋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扩开工序,从袋内侧方扩开所述扁平袋使得所述扁平袋的开口截面成为四边形状;和褶裥形成工序,在所述扩开工序之后,形成侧部褶裥,并且在一直保持所形成的所述侧部褶裥的状态下形成底褶裥。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是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所述扩开工序板具有:板插入工序,将一对开闭板插入到所述扁平袋的内部;和板分离工序,使插入到所述扁平袋的内部的所述一对开闭板沿着所述扁平袋的厚度方向相互分离,在所述褶裥形成工序中,通过折入板从袋外侧方朝向袋内侧方将推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从而形成所述侧部褶裥和所述底褶裥。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是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具有:柱接合部形成工序,在所述褶裥形成工序之后,通过接合所述侧部褶裥的周缘部来形成沿着所述开口截面的四个角延伸的柱接合部。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是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具有在所述扩开工序之前制造所述扁平袋的扁平袋制造工序,在所述扁平袋制造工序中,形成侧面接合部、底接合部和倾斜接合部,所述侧面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扁平袋的侧部,所述底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扁平袋的底部,所述倾斜接合部形成于所述侧面接合部与所述底接合部交叉的角部并将所述侧面接合部与所述底接合部连接。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是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扁平袋制造工序之后连续地进行所述扩开工序。
本发明的第六形态是用于通过上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所述方底包装袋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括:一对开闭板,能够以从袋内侧方扩开所述扁平袋使得所述扁平袋的截面为四边形状的方式进行开闭;侧部折入板,进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形成所述侧部褶裥;和底部折入板,进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形成所述底褶裥。
本发明的第七形态是一种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填充工序,所述填充工序在实施上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工序之后,连续地将内容物填充至所制造的所述方底包装袋从而制造包装体。
本发明的第八形态是用于通过上述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所述包装体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所述包装体的制造装置具有将内容物填充至所述方底包装袋的填充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由具有底褶裥的扁平袋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时的扁平袋的保持方法明确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扁平袋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的内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板插入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板分离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褶裥形成工序中的折入开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褶裥形成工序中的折入结束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扁平袋制造装置的外观图。
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折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折入装置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5是沿着图10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一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第二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的外观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变形例的折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赋予相同附图标记。并且,有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的情况。
(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图1是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0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扁平袋9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1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1的仰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1的内部的局部立体图。
制造图1所示的包装体10的本发明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由扁平袋9(参照图2)形成方底包装袋1进行制造,并将内容物C1填充至方底包装袋1的内部,从而制造相当于填充有内容物C1的状态的角底包装体的包装体10的方法。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实施本发明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和填充工序。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
制造图3所示的方底包装袋1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构成在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中实施填充有内容物C1之前的方底包装袋1的制造方法的工序。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是以特定的形态弯折具有1个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参照图2),从而形成具有长度与扁平袋9的底褶裥21(参照图2)不同的1个底褶裥21(参照图4)和2个侧部褶裥35这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1而进行制造的方法。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存在:由事先制造出的扁平袋9制造方底包装袋1的情况;以及在制造扁平袋9的扁平袋制造工序后,连续或不连续地制造方底包装袋1的情况。
以下,示出制造扁平袋9的扁平袋制造工序的一例。
如图11所示,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将从原料卷抽出的带状的薄膜16多次弯折,从而制造可成为方底包装袋1的扁平袋9。薄膜16是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酰胺等材料形成的双轴拉伸薄膜或单轴拉伸薄膜、与密封薄膜或由挤出层压形成的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贴合而成的层压薄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发挥阻断氧、水蒸气的气体阻隔性的功能的薄膜,也可以在这些薄膜16贴合铝等金属、氧化铝、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蒸镀而成的蒸镀薄膜。
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首先,通过将1片薄膜16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弯折成W字状,形成底褶裥21。底褶裥21形成于弯折薄膜16而形成的一对平面部15之间。底褶裥21成为向袋内侧凸出的对折。
接下来,通过将一对平面部15的两端缘彼此接合,从而形成侧面接合部33。
接下来,通过将一对平面部15与底褶裥21的周缘部接合,从而形成底接合部22。底接合部22的两端部与侧面接合部33连接。底接合部22分别设置在一对平面部15中的一者与底褶裥21之间的边界部分和一对平面部15中的另一者与底褶裥21之间的边界部分。
接下来,在侧面接合部33与底接合部22交叉的角部处,将侧面接合部33与底接合部22之间倾斜地连接,由此形成倾斜接合部34。即,在包含侧面接合部33与底接合部22连接的部分在内的扁平袋9的角部处,设有将侧面接合部33与底接合部22连接的倾斜接合部34,倾斜接合部34以随着远离侧面接合部33而接近底接合部22的方式倾斜。此时,倾斜接合部34相对于侧面接合部33和底接合部22的倾斜角度为约45°。倾斜接合部34中的侧面接合部33侧的端部在扁平袋9的高度方向(侧面接合部33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与底褶裥21的弯折线同等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侧面接合部33、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的形成的顺序不限于上述,另外,也可以同时形成多个这些接合部。
此处,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通过对设置于薄膜16的单面的热熔粘层进行加热,从而形成上述的侧面接合部33、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热熔粘层形成于薄膜16的袋内方侧的表面。构成热熔粘层的密封薄膜由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系的未拉伸薄膜、树脂等形成。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通过对与各接合部22、33、34对应的位置施加热和压力,从而使热熔粘层彼此熔粘。由此,形成底接合部22、侧面接合部33和倾斜接合部34。
进一步,侧面接合部33中的位于底褶裥21侧的下端部33b通过使薄膜16的外表面彼此接合,从而将对折的底褶裥21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相互相对的表面)相互接合。如此在薄膜16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彼此接合的部分处,对薄膜16的外表面施加热封涂层。施加热封涂层例如能够在薄膜16的印刷工序中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热熔粘接剂。通过这些,能够使不设置热熔粘层的薄膜16的外表面彼此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方底包装袋1的用途的不同,也可以不将薄膜16的外表面彼此接合,但是从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自立性出发,优选将薄膜16的外表面彼此接合。
如此,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在弯折1片薄膜16之后,通过接合规定的部位,形成扁平袋9,该扁平袋9在一侧具有开口8,并且在与开口8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1个底褶裥21。
在实施本发明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中,由扁平袋9制造从图3至图5所示的方底包装袋1。
此处,首先对方底包装袋1的结构进行说明。方底包装袋1具有长方形状(四边形状)的底面2、前面3、后面4和一对侧面5。在以后的与方底包装袋1有关的说明中,有将前面3和后面4相对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的情况。另外,有将一对侧面5相对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的情况。另外,有将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都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高度方向的情况。另外,在上下方向上,有将底面2所处的一侧称为下侧,将与其相反一侧称为上侧的情况。
前面3和后面4从底面2的2条长边分别向上方立起,并且隔着底面2相互相对配置。前面3和后面4形成为矩形形状。一对侧面5从底面2的2条短边向上方立起,并且将前面3与后面4连接。一对侧面5中的一者为右侧面6。一对侧面5中的另一者为左侧面7。在前面3、后面4和一对侧面5中的与底面2相反一侧的端部(上端部)设置有将方底包装袋1的内外连通的开口8。在前面3与左侧面7之间,设置有沿方底包装袋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线L1。换言之,前面3与左侧面7经由第一边界线L1连续地形成。同样,前面3与右侧面6经由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线L2连续地形成。后面4与左侧面7经由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界线L3连续地形成。后面4与右侧面6经由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四边界线L4连续地形成。
如图4所示,方底包装袋1的底面2具有底褶裥21。在方底包装袋1中,底褶裥21具有以向袋内侧方凸出的方式弯折的谷折部25和以向袋外侧方凸出的方式弯折的山折部26。谷折部25设置于前面3与后面4的中间部。谷折部25形成为具有直线部25a和V字状部25b,该直线部25a与前面3和后面4平行且在比底面2的周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终止,该V字状部25b从直线部25a的两端部25c朝向对应(接近)的底面2的各角部延伸。山折部26从谷折部25中的直线部25a的两端部25c朝向底面2的短边大致垂直地延伸。通过底褶裥21以沿着谷折部25和山折部26而向袋内侧方凸出的方式弯折,底面2以前面3与后面4相互接近的方式对折。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接合部22形成于底面2的周缘。底接合部22从前面3、后面4、左侧面7和右侧面6的下端部以恒定的宽度在与这些各个面相同的面上延伸地设置于方底包装袋1的整周。底接合部22比底面2向下方突出。由此,方底包装袋1的底接合部22成为脚而自立。
如图3所示,在侧面5形成有倾斜接合部34。倾斜接合部34相对于侧面接合部33分别形成于侧面5的前面3侧和后面4侧。倾斜接合部34以随着从侧面接合部33朝向前面3或后面4而逐渐向底面2侧靠近的方式倾斜。位于倾斜接合部34的底面2侧的底面侧端部44与底接合部22连接。侧面接合部33、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形成为以倾斜接合部34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即,倾斜接合部34形成为将该倾斜接合部34作为斜边,并与侧面接合部33的一部分和底接合部22的一部分一起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形成为具有恒定宽度的倾斜接合部34中的外侧(上侧)的边与底接合部22交叉的底面侧端部44成为方底包装袋1中的四边的基点。
如图5所示,在方底包装袋1的侧面5的袋内侧方形成有等腰三角形状的折入部42(在图5仅示出左侧面7侧)。折入部42经由底接合部22与底面2连续。折入部42从方底包装袋1的内部观察,成为以与底面2的短边重叠的边作为斜边42a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状。折入部42的2个等边42b设置于侧面5。折入部42的2个等边42b以侧面接合部33上的任意一点(侧面接合部33中的、与侧面5连接的任意一点)为顶点,且随着从侧面接合部33朝向前面3或后面4而向底面2侧倾斜。折入部42的2个等边42b与倾斜接合部34的外侧的边一致。也就是说,倾斜接合部34定位折入部42。
在折入部42的里侧(袋外侧方侧),沿着从三角形状的具有约90度的角的顶点向与底面2的短边重叠的斜边即对边引出的垂线而设置有与折入部42连续的被夹持部45(参照图3)。被夹持部45被侧面接合部33夹持。通过被夹持部45被侧面接合部33夹持,折入部42的顶部与侧面5连接。
被夹持部45设置于侧面接合部33的下方。被夹持部45设置于从侧面接合部33的最下端部33b到与倾斜接合部34的顶部对应的位置(相同高度的位置)之间。
从袋内侧方观察,折入部42的2个等边42b与侧面5通过倾斜接合部34而接合。由此,由于折入部42的等边42b与侧面5的间隙被封闭,因此在将内容物C1填充至底包装袋1时,防止内容物C1进入折入部42与侧面5的间隙。
如图3所示,侧部褶裥35分别设置于左侧面7和右侧面6,并具有来源于扁平袋9的侧面接合部33的接合部。
侧部褶裥35在右侧面6和左侧面7处,在前面3和后面4之间且在沿着方底包装袋1的前后方向(前面3和后面4的厚度方向)的宽度尺寸的中央部处,在关闭方底包装袋1时以向袋内侧方凸出的方式弯折。
接下来,对制造本发明的方底包装袋1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扁平袋制造上述方底包装袋1。具体而言,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具有扩开工序和褶裥形成工序,优选具有冲压工序和柱接合部形成工序。
在扩开工序中,以扁平袋9的开口截面(与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扁平袋9的截面形状)成为四边形状的方式从袋内侧方扩开扁平袋9。扩开工序具有板插入工序和板分离工序。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板插入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板分离工序的说明图。
如图6所示,在板插入工序中,将能够开闭的一对开闭板13以处于接近的位置的状态从扁平袋9的开口8插入到扁平袋9的内部。或者,通过移动扁平袋9以覆盖一对开闭板13,从而将一对开闭板13从开口8插入到扁平袋9的内部。一对开闭板13在扁平袋9的厚度方向(一对平面部15相对的方向)上相对地配置。一对开闭板13形成为同等的长方形状。沿着左右方向的开闭板13的宽度尺寸W1与在底接合部22的两端部形成的一对倾斜接合部34的底面侧端部44(参照图2)间的尺寸W2等同。
如图7所示,在板分离工序中,使插入到扁平袋9的内部的一对开闭板13沿着扁平袋9的厚度方向相互分离。如此,形成前面3、后面4和一对侧面5,并通过打开对折的底褶裥21来形成底面2。具体而言,在板分离工序中,通过使薄膜16在扁平袋9中的平面部15中的、与一侧的开闭板13的左端部对应(抵接)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形成第一边界线L1。通过使薄膜16在平面部15中的、与一侧的开闭板13的右端部对应(抵接)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形成第二边界线L2。通过使薄膜16在平面部15中的、与另一侧的开闭板13的左端部对应(抵接)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形成第三边界线L3。通过使薄膜16在平面部15中的、与另一侧的开闭板13的右端部对应(抵接)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形成第四边界线L4。第一边界线L1与第二边界线L2之间的面成为前面3。第三边界线L3与第四边界线L4之间的面成为后面4。第一边界线L1与第三边界线L3之间的面成为左侧面7。第二边界线L2与第四边界线L4之间的面成为右侧面6。将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和第四边界线L4作为四个角,设置在与开口8相反一侧的部分成为底面2。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褶裥形成工序中的折入开始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褶裥形成工序中的折入结束状态的说明图。
如图8和图9所示,在褶裥形成工序中,在扩开工序后,形成一对侧部褶裥35,并且在一直保持侧部褶裥35的状态下形成底褶裥21。在褶裥形成工序中,从袋外侧方朝向袋内侧方,一边将朝向左侧面7和右侧面6的一对侧部折入板11和朝向底面2的底部折入板12(参照图14)推入一边使一对平面部15(前面3和后面4)紧贴。由此,分别形成侧部褶裥35和底褶裥21。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在褶裥形成工序中,首先沿着左侧面7和右侧面6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袋内侧方插入(推入)与开闭板13平行的侧部折入板11。进一步,沿着底面2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袋内侧方插入(推入)与开闭板13平行的底部折入板12(参照图14)。此时,沿着左右方向的底部折入板12的宽度尺寸W3(参照图14)比沿着左右方向的底面2的宽度尺寸W4小。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插入于一对开闭板13之间。
如图9所示,当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插入开始时,与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的插入深度相应地使一对开闭板13再次接近。在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插入到规定的深度之后,在开闭板13关闭的状态下朝向袋外侧方拔出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由此,形成三面褶裥袋(关闭状态的方底包装袋1),该三面褶裥袋形成有向袋内侧方凸出的底褶裥21和侧部褶裥35。
在冲压工序中,通过对基于褶裥形成工序而形成的薄膜16的折痕部分进行冲压,赋予折印以维持折痕。具体而言,在冲压工序中,对4条边界线L1、L2、L3、L4所形成的方底包装袋1的两侧端部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即使在打开方底包装袋1的状态(参照图3、图17)下也残留有4条边界线L1、L2、L3、L4,因此容易使开口截面形状维持为四边形状。由此,在将内容物C1填充到方底包装袋1的情况下,方底包装袋1的轮廓不会带有圆形而能够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外观品质,并且能够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自立性。
在柱接合部形成工序中,通过接合侧部褶裥35的周缘部,从而形成沿着开口截面的四个角延伸的4个柱接合部31。在柱接合部形成工序中,分别沿着第一边界线L1、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和第四边界线L4形成柱接合部31。具体而言,在柱接合部形成工序中,在前面3与后面4紧贴的状态(关闭的状态、参照图9)的方底包装袋1中,对前面3和左侧面7的内表面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分进行加热和加压。这样通过使前面3和左侧面7的边缘部相互接合,形成沿着第一边界线L1的柱接合部31。关于第二边界线L2、第三边界线L3和第四边界线L4也通过同样的步骤分别在对应的位置形成柱接合部31。
所形成的柱接合部31以薄膜16沿着各边界线L1、L2、L3、L4向袋外侧方凸出的方式突出。位于柱接合部31的底面2侧的下端部31a与底接合部22连接。其中,下端部31a的与底接合部22重复的部分的袋内面侧在仅在薄膜16的单面形成有热熔粘层的薄膜中不接合。柱接合部31的内缘大概成为方底包装袋1的角部。
在填充工序中,在实施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工序之后,连续地将内容物C1填充到所制造的方底包装袋1来制造包装体10。
在填充工序中,首先再次打开所制造的方底包装袋1。接下来,将内容物C1从开口8填充到方底包装袋1的内部。最后,通过对开口8附近的薄膜16进行密封从而堵塞开口8。由此,制造在方底包装袋1填充有内容物C1状态的包装体10。
需要说明的是,在填充工序中,在填充内容物C1之前,例如也可以在开口8形成使方底包装袋1的开口8开闭自如的拉锁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填充了内容物C1之后,在密封薄膜16的同时关闭拉锁,由此能够堵塞开口8。另外,这些拉锁等也可以在填充工序之前的工序的例如扁平袋9的制造工序的阶段设置。
(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接下来,对用于制造上述的包装体10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进行说明。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的俯视图。
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是用于通过上述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包装体10的装置。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具有扁平袋制造装置51、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和填充装置53。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设置在比扁平袋制造装置51靠制造工序的下游侧的位置。填充装置53设置在比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靠制造工序的下游侧的位置。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扁平袋制造装置51的外观图。
扁平袋制造装置51是用于通过上述的扁平袋制造工序而由1片薄膜16制造扁平袋9的装置。
扁平袋制造装置51具有卷有方底包装袋1的材料即薄膜16的原料卷54、多个辊55、2个抵接板56、粘合部57和切断部58。
在原料卷54卷绕有带状的薄膜16。
多个辊55在支承从原料卷54抽出的薄膜16的同时输送薄膜16。在多个辊55中的下游侧配置有一对第一夹持辊55a和一对第二夹持辊55b。各夹持辊55a、55b夹持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对折而形成一对平面部15(参照图2)的状态的带状的薄膜16。
2个抵接板56具有使带状的薄膜16弯折的功能。
2个抵接板56中的上游侧的抵接板56a处于第一夹持辊55a的上游侧,将薄膜16以在其宽度方向一分为二的方式对折,成为截面V字状的薄膜16。
2个抵接板56中的下游侧的抵接板56b设置于第一夹持辊55a与第二夹持辊55b之间。抵接板56b与由第一夹持辊55a输送的对折的薄膜16的山折部分(包含山折的折线在内的部分)抵接。抵接板56b以使薄膜16的山折部分成为向相反侧凸出的谷折的方式弯折薄膜16。如此,抵接板56b由截面V字状的薄膜16形成具有底褶裥21的截面W字状的薄膜16。也就是说,设置于比抵接板56靠下游侧的第二夹持辊55b夹持截面W字状的薄膜16。
粘合部57设置在比第二夹持辊55b靠下游侧的位置。粘合部57具有底部粘合部57a和侧部粘合部57c。
底部粘合部57a沿着截面W字状的薄膜16的下边而设置。底部粘合部57a通过用一对密封模具M从两侧夹着薄膜16的下端部并对其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薄膜16的内表面彼此粘合,该一对密封模具M具有作为与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对应的形状的凸部。底部粘合部57a同时形成上述的扁平袋9中的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在底部粘合部57a的下游侧配置有底部冷却部57b。底部冷却部57b对利用底部粘合部57a而被加热了的薄膜16进行冷却。
侧部粘合部57c沿着截面W字状的薄膜16的高度方向(与底部粘合部57a垂直的方向)而设置。侧部粘合部57c通过从两侧(厚度方向的两侧)夹着能成为扁平袋9的侧部的部分对其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使薄膜16彼此粘合。侧部粘合部57c形成上述的扁平袋9中的侧面接合部33(参照图2)。在侧部粘合部57c的下游侧配置有侧部冷却部57d。侧部冷却部57d对利用侧部粘合部57c而被加热了的薄膜16进行冷却。
切断部58设置在比粘合部57靠下游侧的位置。切断部58以恒定间隔切断薄膜16。在被切断部58切断之前的状态下,薄膜16成为上述的扁平袋9沿宽度方向连续的状态、即扁平袋9的侧面接合部33彼此相互连接的状态。切断部58沿着薄膜16的短边方向按照每个扁平袋9的宽度对连续的扁平袋9的侧面接合部33间进行切断。由此形成扁平袋9。利用扁平袋制造装置51而制造出的扁平袋9被供给至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的给袋装置60(参见图10)。
如图10所示,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是用于通过上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由利用扁平袋制造装置51而制造的扁平袋9制造填充有内容物C1之前的状态的方底包装袋1的装置。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具有给袋装置60、开闭装置70、折入装置80、冲压装置90和回收装置100。
给袋装置60是向开闭装置70供给利用扁平袋制造装置51而制造出的扁平袋9的装置。给袋装置60例如具有传送带等的搬运部61和给袋臂62。搬运部61朝向开闭装置70一片片地间歇输送地搬运扁平袋9。给袋臂62设置在给袋装置60中与给袋臂62接收袋的袋接收部63对应的位置(接近的位置)。给袋臂62例如利用真空吸附垫从两侧吸附扁平袋9而使扁平袋9形成开口8,并且以打开开口8的状态使扁平袋9从袋接收部63移动,由此给袋至开闭装置70。
需要说明的是,给袋装置60例如也可以包括收容层叠的多个扁平袋9的未图示的袋盒。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从袋盒经由搬运部61向开闭装置70供给扁平袋9。
开闭装置70配置于与给袋装置60的袋接收部63对应的位置(接近的位置)。开闭装置70具有旋转台71和多个一对开闭板13。
旋转台71形成为以沿着铅垂上下方向(以下,简称为上下方向)的旋转轴O1为中心圆形状。旋转台71相对于底面F以旋转轴O1为中心而旋转。旋转台71将与给袋装置60的袋接收部63对应的位置作为工位A,按照每旋转角度45°具有从A到H的8个工位。通过旋转台71每次旋转45°,依次将开闭板13间歇输送到各工位。
一对开闭板13设置于旋转台71的外周部。一对开闭板13分别设置于与旋转台71的各工位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开闭板13沿着旋转台71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8个。一对开闭板13以扁平袋9的开口截面成为四边形状的方式从袋内侧方扩开扁平袋9。
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在图12中,为了说明而省略扁平袋9(方底包装袋1)的图示。
一对开闭板13经由安装于旋转台71的基底构件72安装于旋转台71。具体而言,一对开闭板13安装于促动器73,该促动器73设置于基底构件72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一对开闭板1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一对开闭板13从基底构件72朝向旋转台71的外径侧突出。通过驱动促动器73,一对开闭板13能够在开闭板13接近的接近状态(参照图6)和开闭板13分离的分离状态(参照图7)之间进行开闭。分离状态下的一对开闭板13的分离尺寸与方底包装袋1的前面3和后面4间的分离尺寸等同。开闭板13形成为俯视时四边形状。沿着旋转台71的周向的开闭板13的宽度尺寸W1(参照图10)与方底包装袋1的宽度尺寸W4(参照图8)等同。沿着旋转台71的径向的开闭板13的长度尺寸T1比方底包装袋1的从开口8到底部的高度尺寸T2(参照图3)大。通过一对开关板13从袋内侧方接触,从而方底包装袋1被一对开关板13保持。
图13是实施方式的折入装置80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折入装置80的动作的立体图。
如图10和图13所示,折入装置80配置于旋转台71的径向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入装置80设置于与旋转台71的工位C对应(接近)的位置。折入装置80具有支承台81、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
支承台81设置在地面F上。如图13所示,支承台81具有驱动机构82,该驱动机构82包含成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电动机、与电动机连接的未图示的凸轮、齿条87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8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第一输出轴83;和第二输出轴84,设置在比第一输出轴83远离旋转台71的位置,并与第一输出轴83平行。
侧部折入板11在沿着旋转台71的周向的支承台8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一对。一对侧部折入板11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者的侧部折入板11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另一者的侧部折入板11的说明。各侧部折入板11具有经由凸轮等而与电动机连接的连杆机构85和与连杆机构85连接的侧部可动板86。
连杆机构85具有第一连杆臂85a、第二连杆臂85b和第三连杆臂85c。第一连杆臂85a的一端部安装于第一输出轴83。第一连杆臂85a从上下方向观察以一端部为中心摆动旋转。具体而言,第一连杆臂85a设置为沿着支承台81的左右方向,并且在另一端部位于比一端部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状态(准备状态)和另一端部在旋转台71侧从上述准备状态旋转了约90°的状态之间进行摆动旋转。由此,侧部折入板11在配置为远离旋转台71的准备位置P1和相对于准备位置P1而位于旋转台71侧的折入位置P2之间移动。
第二连杆臂85b设置于比第一连杆臂85a远离旋转台71的位置。第二连杆臂85b的一端部安装于第二输出轴84。第二输出轴84经由齿条87与第一输出轴83连结。第二连杆臂85b从上下方向观察以一端部为中心摆动旋转。第一连杆臂85a和第二连杆臂85b在一直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的同时进行摆动旋转。
第三连杆臂85c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连杆臂85a的另一端部和第二连杆臂85b的另一端部。第三连杆臂85c伴随着第一连杆臂85a和第二连杆臂85b的摆动运动,一边维持与支承台81的前后方向(沿着旋转台71的径向的方向)平行的状态一边向旋转台71侧移动。也就是说,当侧部折入板11从准备位置P1向折入位置P2移动时,左右一对第三连杆臂85c一边维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一边向旋转台71所处的前方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折入装置80的侧部折入板11的可动范围紧凑,且侧部可动板86能够同时平行地与方底包装袋1的两侧面5抵接,从而能够可靠地形成侧部褶裥35。
进一步,连接有另一侧的侧部折入板11的第一输出轴83和第二输出轴84经由正齿轮与连接有一侧的侧部折入板11的第一输出轴83和第二输出轴84连接。由此,左右一对第一输出轴83和第二输出轴84均能够以相同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侧部可动板86固定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杆臂85c中的旋转台71侧的端部。侧部可动板86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侧部可动板86形成为以支承台81的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侧部可动板86比第三连杆臂85c向支承台8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如图14所示,在侧部折入板11从准备位置P1朝向折入位置P2的中途的状态下,侧部可动板86位于被开闭板13保持的打开的状态的扁平袋9的侧部(方底包装袋1的侧面5)两侧。
如图13所示,底部折入板12设置于一对侧部折入板11之间。底部折入板12设置于支承台81的前端部。底部折入板12与沿着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的齿条87连接。底部折入板12沿着支承台81的前后方向移动。底部折入板12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底部折入板1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3为位于折入位置P2的一对侧部折入板11中的侧部可动板86之间的宽度尺寸W5以下。伴随着从侧部折入板11的准备位置P1向折入位置P2的移动,底部折入板12朝向开闭装置70侧地从准备位置P3向折入位置P4移动。
返回到图10,冲压装置90在旋转台71的旋转方向上设置于比折入装置80靠制造工序的下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压装置90分别设置于与旋转台71的工位D、E、F对应(接近)的位置。这些冲压装置90除了一部分以外都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设置于工位D的冲压装置90进行说明,对设置于其他工位的冲压装置90说明其不同点。
图15是沿着图10的XV-XV线的剖视图。
设置于工位D的冲压装置90具有支承结构体91和一对温度板92。温度板92具有加热功能。
支承结构体91在工位D处与旋转体(旋转台71)面对面地配置。支承结构体91设置于地面F。支承结构体91具有:下结构体93,处于比位于工位D的开闭板13靠下方的位置;和上结构体94,存在至比开闭板13向上方延伸的位置。
一对温度板92分别安装于下结构体93和上结构体94。温度板92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在一对温度板92之间配置有开闭板13。一对温度板92分别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温度板92在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为止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持开闭板13和被开闭板13保持的方底包装袋1。温度板92作为规定的温度,例如设定为不使薄膜16的热熔粘层熔融的100℃以下的温度。如此,通过加热和加压方底包装袋1(在图15中未图示),从而赋予方底包装袋1的褶裥21、35、折入部42等的折印。
设置于工位E的冲压装置90具有柱接合部形成板95来代替上述的一对温度板92。柱接合部形成板95分别安装于下结构体93和上结构体94。柱接合部形成板95在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为止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的两侧夹持方底包装袋1的侧部。柱接合部形成板95通过对与方底包装袋1的侧部对应的部分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形成薄膜16的内表面彼此接合的柱接合部31(参照图3)。柱接合部形成板95的温度比温度板92的温度高。
设置于工位F的冲压装置90的上述的温度板92具有冷却功能。
如图10所示,回收装置100设置于比冲压装置90靠旋转台7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收装置100设置于与旋转台71的工位G对应的位置。
回收装置100具有回收臂101和交接旋转台102。
回收臂101具有真空吸附垫,并通过吸附由开闭板13保持的方底包装袋1而从开闭板13取下方底包装袋1。回收臂101使吸附的方底包装袋1移动到交接旋转台102。交接旋转台102相对于地面F围绕沿着上下方向的旋转轴O2旋转。交接旋转台102搬运从回收臂101接收到的方底包装袋1。
填充装置53设置于比回收装置100靠制造工序的下游侧的位置。填充装置53将内容物C1填充到利用上述的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而制造出的方底包装袋1。具体而言,填充装置53打开从交接旋转台102取出的方底包装袋1的开口8并且填充内容物C1。填充装置53具有在填充后对方底包装袋1的开口8进行密封的闭塞部(未图示)。
由此,制造在方底包装袋1填充有内容物C1的包装体10。
(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对上述的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的各工位处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工位A处的动作进行说明。工位A是开闭装置70从给袋装置60接收扁平袋9的接收部。在工位A中,首先,给袋臂62吸附扁平袋9的开口附近使扁平袋9沿上下方向开口。即,通过给袋臂62吸附扁平袋9的开口附近并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扁平袋9朝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开口。接下来,给袋臂62向一对开闭板13侧移动开口状态的扁平袋9。此时,一对开闭板13成为相互最接近的接近状态。给袋臂62以从上下方向覆盖接近状态的一对开闭板13的方式移动扁平袋9。接下来,使给袋臂62的真空吸附垫从扁平袋9脱落,使扁平袋9被支承于开闭板13。当扁平袋9被支承于开闭板13时,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扁平袋9的开闭板13向工位B移动。
在工位B处,首先,通过使一对开闭板13分离成为分离状态,从而从袋内侧方扩开扁平袋9。换言之,在工位B处进行扩开工序。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底面2的形状和从开口8观察到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状。另外,此时成为方底包装袋1的侧面5的部分沿着与从倾斜接合部34的底面侧端部44(参照图2)附近朝向开口8侧的底面的垂线而弯折,形成折入部42。在扩开工序结束后,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开闭板13向工位C移动。
在工位C处,进行形成侧部褶裥35和底褶裥21的褶裥形成工序。在工位C处,首先,驱动与连杆机构85连接的电动机,一对侧部折入板11同时从准备位置P1朝向折入位置P2移动。通过同时移动一对侧部折入板11,一边保证与开闭板13平行一边将侧部折入板11插入(推入)一对开闭板13之间。进一步,随着侧部折入板11的插入深度变深,一对开闭板13从分离状态向接近状态移动。由此,在扁平袋9的两侧面5处,形成向袋内侧方凸出的V字状的侧部褶裥35。
更详细地说,在侧部折入板11开始插入、开闭板13即将到达完全接近状态跟前,侧部折入板11最深地进入袋内侧方(最深地推入袋内侧方)。在开闭板13到达接近状态时,侧部折入板11开始从侧部褶裥35的分离动作。之后,当侧部折入板11从一对开闭板13之间脱离时,通过利用接近状态的开闭板13夹入与侧面5对应的薄膜16(形成侧面5的薄膜16),从而可靠地形成侧部褶裥35。
在图14所示的扩开工序后,在向工位C移动时,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底面2的形状和从开口8侧观察到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状。但是,在底面2的附近,随着从开口8朝向底面2,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两侧面5成为稍微扩展的形状(向左右方向外侧稍微突出的形状)。在两侧面5的底面2的部分存在稍微扩展的折入部42。这是因为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底褶裥21在被扩开时要回到原状的反弹力。即使存在这样扩展的折入部42,由于从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两侧面5通过上述的开闭板13和侧部折入板11的动作强制性地折入,因此可靠地形成侧部褶裥35。
另外,在工位C处,通过从侧部折入板11的动作开始稍迟地驱动底部折入板12用的齿条87,底部折入板12开始向袋内侧方的插入动作(推入动作)。具体而言,当侧部折入板11开始插入(推入)而开闭板13开始向接近状态的移动时,底褶裥21沿着原本存在的谷折部25自然地向袋内侧方折入。在该渐渐折入的过程中,底部折入板12朝向底褶裥21的中央部从准备位置P3向折入位置P4移动。也就是说,在侧部折入板11与扁平袋9的侧部抵接开始到侧部折入板11结束插入动作而切换至脱离动作之间,底部折入板12开始向袋内侧方的插入动作。底部折入板12在开闭板13到达完全接近状态之前从一对开闭板13之间脱离。由此形成底褶裥21。
此时,在底面2新形成在成为方底包装袋1前的扁平袋9不存在的4条折痕(谷折部25的V字状部25b、参照图4)。进一步,底部折入板12所接触的谷折部25的直线部25a中的两端部25c朝向折入部42的斜边42a延伸的垂线是到目前为止由谷折的变为山折的垂线。即,向与扁平袋9中的折入方向相反一侧折入。
沿着该垂线的新的折痕由开闭板13、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惯性地成为规定的形状。即,沿着该垂线的新的折痕通过开闭板13、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的动作被保持。
在一对开闭板13到达接近状态的状态下,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从方底包装袋1脱离。由此,在完成了工位C处的褶裥形成工序的状态下,侧部褶裥35和底褶裥21被夹在一对开闭板13间。当完成褶裥形成工序时,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方底包装袋1的开闭板13向工位D移动。
在工位D处,用温度板92从上下方向夹住接近状态的开闭板13。此时,通过利用温度板92对方底包装袋1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赋予各褶裥21、35、折入部42等的折印。即,在工位D处进行冲压工序。当完成在工位D的加热和加压后,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方底包装袋1的开闭板13向工位E移动。
在工位E处,用温度板92从上下方向夹住接近状态的开闭板13,并且将与方底包装袋1的侧面5的周缘部对应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柱接合部31。换言之,在工位E处进行柱接合部形成工序。当完成柱接合部31的形成后,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方底包装袋1的开闭板13向工位F移动。
在工位F处,与工位D同样地通过用温度板92从上下方向夹住接近状态的开闭板13并进行冷却,进一步赋予牢固的折印。即,在工位F处再次进行冲压工序。当完成在工位F处的冷却和加压后,旋转台71旋转约45°,支承方底包装袋1的开闭板13向工位G移动。
在工位G处,回收形成了的方底包装袋1。在工位G,首先,通过设置于回收臂101的真空吸附垫吸附方底包装袋1的底部附近。接下来,通过回收臂101沿着旋转台71的径向移动,从而使折叠状态的方底包装袋1向交接旋转台102移动。接下来,脱落真空吸附垫。由此,方底包装袋1从旋转台71被移至交接旋转台102。由此,完成方底包装袋1的制造。被交接至交接旋转台102的方底包装袋1进一步被供给至后续工序的填充装置53。当完成工位G处的方底包装袋1的交接后,开闭板13经由工位H,再次向工位A移动,并反复上述的工序。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通过经过扩开工序、褶裥形成工序,由扁平袋9制造方底包装袋1。在扩开工序中,通过从袋内侧方扩开扁平袋9,能够使扁平袋9的开口截面形状成为四边形状,并且能够从袋内侧方保持扁平袋9。由此,在扩开工序之后的褶裥形成工序中,能够在一直保持扁平袋9的状态下形成侧部褶裥35和底褶裥21。另外,可以在同一工序中进行扩开扁平袋9的作业和保持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因此,能够提供使由具有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1时的扁平袋9的保持方法变得明确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
扩开工序优选具有板插入工序和板分离工序。在板插入工序中,将一对开闭板13插入到扁平袋9的内部,在板分离工序中,使一对开闭板13沿着扁平袋9的厚度方向分离。如此,通过使一对开闭板13分离能够打开扁平袋9,并且能够在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开闭板13从袋内侧方保持扁平袋9。在褶裥形成工序中,通过在保持扁平袋9的状态下将折入板推入一对开闭板13之间,从而形成侧部褶裥35和底褶裥21。由此,能够利用简易的方法形成向袋内侧方凸出的三面褶裥。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形成柱接合部31的柱接合部形成工序。柱接合部31作为支撑方底包装袋1的柱结构发挥功能,因此与不设置柱接合部31地形成方底包装袋1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自立性。另外,通过将侧部褶裥35的周缘部接合,能够容易形成柱接合部31。由此,在不使制造工序复杂化的情况下就能够在维持高生产性的状态下形成柱接合部31。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扁平袋制造工序。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通过多次弯折辊状的薄膜16,能够容易制造扁平袋9。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中,形成侧面接合部33、底接合部22和倾斜接合部34。由于在扁平袋9形成倾斜接合部34,因此在扩开工序中扩开扁平袋9时,通过以倾斜接合部34为起点,容易定位方底包装袋1的角部和4条边。由此,能够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制造性。另外,通过定位方底包装袋1的角部,可以使方底包装袋1的底面2的形状成为如设计那样的的四边形状。由此,能够制造抑制底面2的变形、褶皱的产生,提高了自立性和外观品质的方底包装袋1。
在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扁平袋制造工序之后,连续地进行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在该情况下,能够削减运送扁平袋9的劳力、时间损失。由此,能够提高将扁平袋制造工序与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合起来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整体的生产效率。另外,例如在扁平袋制造工序结束后,无需另外设置保管所形成的扁平袋9的空间等。由此,能够使用于制造方底包装袋1的装置小型化,节省空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包括开闭自如的一对开闭板13、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通过开闭一对开闭板13,能够扩开扁平袋9,并且能够以截面为四边形状的状态保持扁平袋9。由此,能够利用使一对开闭板13进行开闭动作的简易的结构来实施扩开工序。侧部折入板11通过进入开闭板13之间来形成向袋内侧方凸出的侧部褶裥35。底部折入板12通过进入开闭板13之间来形成向袋内侧方凸出的底褶裥21。由此,能够通过使用侧部折入板11和底部折入板12的简易的结构来实施褶裥形成工序。
因此,能够提供使由具有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1时的扁平袋9的保持方法变得明确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在通过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制造方底包装袋1之后,连续地进行填充工序。由此,与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与填充工序为不连续的不同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运送方底包装袋1的劳力、时间损失。特别是,在作为在方底包装袋1填充有内容物C1的包装体10出厂的情况下,通过以一系列的流程进行方底包装袋制造工序和填充工序,从而不另外规定用于保管的空间等就能够以最小限的空间使包装体10成为能够出厂的状态。由此,能够缩短从方底包装袋1的制造到制造能够出厂的包装体10为止所需的时间,且能够减小制造所需的空间。因此,能够提供明确了由具有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1时的扁平袋9的保持方法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由于具有将内容物C1填充至方底包装袋1的填充装置53,因此能够在一系列的生产线上完成方底包装袋1的制造和内容物C1的填充。由此,能够将使用于制造方底包装袋1的装置与填充装置53合起来的制造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与在制造了方底包装袋1后暂时保管方底包装袋1的情况、用于制造方底包装袋1的装置和填充装置53设置在分开的场所的情况等相比,能够削减制造和填充所需的时间和劳力。由此,能够提高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中的效率。
因此,能够提供明确了由具有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1时的扁平袋9的保持方法并且提高了生产性的包装体的制造装置50。
(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第一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1的外观立体图。在第一变形例中,在柱接合部31的下端部31a与底接合部22分离设置这一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6所示,在第一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1中,柱接合部31的下端部31a不与底部连接。换言之,在第一变形例的柱接合部形成工序中,在前面3与后面4紧贴的状态(关闭的状态、参照图9)的方底包装袋1中,对前面3和左侧面7的内表面彼此相对的边缘部分且不与底接合部22重叠的部分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沿着各边界线L1、L2、L3、L4并且在比底接合部22靠开口8侧形成柱接合部31。
根据第一变形例,与柱接合部31与底接合部22连接地形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在底接合部22与柱接合部31重叠的角部处的褶皱的产生、底面2的变形。由此,能够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外观品质和自立性。另外,在底接合部22中的与柱接合部31重叠的角部处,无需使底接合部22彼此接合。因此,能够削减在底接合部22的角部另外涂布热封剂等来使薄膜16的外表面彼此接合的劳力,能够简化制造方法。
另外,柱接合部31也可以不设置于开口8所处的方底包装袋1的上端部。开口8是在将内容物C1填充至方底包装袋1后被堵塞的部分,即使柱接合部31设置到底包装袋1的上端部,该上端部的部分的柱接合部31也无助于方底包装袋1的自立性的提高。因此,即使是柱接合部31不设置于方底包装袋1的上端部的结构的情况,也可提高方底包装袋1的自立性。
(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是第二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1的外观立体图。在第二变形例中,在方底包装袋1形成为不具有柱接合部31的方面、和侧面接合部33具有固定密封部40的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7所示,第二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1形成为在与各边界线L1、L2、L3、L4对应的位置不具有柱接合部31。具体而言,位于方底包装袋1的左侧面7的前面3侧的端部与前面3的左边连接。即,通过薄膜16沿着前面3的左边且在沿着上下方向的第一边界线L1弯折约90°,从而连续地形成前面3和左侧面7。同样,通过薄膜16沿着前面3的右边且在第二边界线L2弯折约90°,从而连续地形成前面3和右侧面6。通过薄膜16沿着后面4的左边且在第三边界线L3弯折约90°,从而连续地形成后面4和左侧面7。通过薄膜16沿着后面4的右边且在第四边界线L4弯折约90°,从而连续地形成后面4和右侧面6。
进一步,第二变形例的方底包装袋1具有固定密封部40。固定密封部40设置于侧面接合部33的下端部33b。固定密封部40将侧面接合部与侧面5接合。固定密封部40沿着侧面5固定侧面接合部33。这样的固定密封部40在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中,例如通过在褶裥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固定密封部形成工序而形成。
在固定密封部形成工序之前,也可以设置侧面接合部弯折工序。在侧面接合部弯折工序中,为了使侧面接合部33与侧面5接合,侧面接合部33遍及从下端部33b到上端部为止的整长以与侧面5紧贴的方式向侧面5侧折倒。
另外,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52具有用于形成固定密封部40的固定密封部形成装置(未图示)。另外,也可以具有弯折侧面接合部33的侧面接合部弯折装置(未图示)。
根据第二变形例,由于无需设置柱接合部形成工序,因此能够削减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中的工序数。由此,能够简化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和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另外,侧面接合部33具有固定密封部40,因此抑制侧面接合部33相对于侧面5向袋外侧方突出。由此,与侧面接合部33相对于侧面5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方底包装袋1外观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变形例中,也可以与固定密封部40一起设置柱接合部31。
(第三变形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8是第三变形例的折入装置80A的俯视图。如图18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在旋转台71的工位B的位置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底面推开装置88。底面推开装置88在与被扩开的扁平袋9的底面2相对的位置配备压入部,该压入部具有大小比扁平袋9的底面2稍小的四边形状的压入面。底面推开装置88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朝向旋转台71的径向中心移动压入部,在工位B处将被开闭板13保持而扩开的扁平袋9的底面2朝向旋转台71的径向中心压入。
在旋转台71旋转从而开闭板13从工位A移动到工位B时,被处于接近状态的一对开闭板13从袋内侧方支承的扁平袋9有时因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偏移。另外,在工位B的扩开工序中,有时在一对开闭板13分离时扁平袋9也向径向外侧偏移。在本第三变形例中,底面推开装置88的压入部将扁平袋9的底面2朝向旋转台71的中心方向压入,由分离状态的一对开闭板13和四边形状的压入部保持扁平袋9的底面2。由此,能够防止扁平袋9的向径向外侧的偏移。另外,能够齐整底面2的形状,从而能够可靠地成为四边形状的平面。由此,在工位C的接下来的褶裥形成工序中,能够更可靠地形成褶裥。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各结构要素施加或删除各种变更,或者超过实施方式而变更各结构要素的组合。
例如,在上述的扁平袋制造工序的实施方式中,在贴合了多个薄膜的单面具有热熔粘层的层压薄膜既可以包含纸原料,也可以是由单一类原料构成的单材料的层压。另外,既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在两面具有热熔粘层的薄膜来代替层压薄膜。另外,在上述的扁平袋制造工序中,通过将从一卷原料卷54抽出的薄膜16弯折为W字状,从而制造具有底褶裥21的扁平袋9,因此优选所准备的原料卷为一卷,但是也可以从不同的原纸卷抽出形成平面部15的薄膜与形成底褶裥21的薄膜等由多个原料卷来制造扁平袋9。
另外,例如,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由设置于与旋转台71的工位E对应的位置的冲压装置90形成柱接合部31,但是也可以将冲压装置设置于旋转台71的其他工位,进一步也可以不设置于旋转台71的工位而是设置于其他的场所。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在工位D和工位E处,使一对温度板92的温度为相同或不同的温度,加热和加压后,在工位F进行冷却,赋予方底包装袋1的褶裥21、35、折入部42等的折印后,在图10的交接旋转台102的工位设置冲压装置并进行加热和冷却,从而形成柱接合部31。在旋转台102的工位处,由于在方底包装袋1的内部不存在开闭板13,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形成使袋内表面彼此接合的柱接合部31,因此优选。
另外,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中的折入装置80也可以与剪刀同样地将两片侧部折入板固定于1个支轴并进行开闭来代替连杆机构。
另外,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在工位H处,例如设置在产生不良的情况下用于回收不良品的排出装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比工位H靠上游的规定的工位另外设置用于检测不良的照相机、其他测定装置等。
另外,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在旋转台71的各工位一对开闭板13设置为一个,但是也可以将一对开闭板13设置为多个。
另外,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52是具有旋转台71、所谓的旋转式制造装置,但是也可以是下述的非旋转式的装置,上述非旋转式的装置不使用旋转台,而以接收扁平袋9的一对开闭板13沿着导轨等直线或曲线地动作,并在经过了各种工序后,在方底包装袋的交接完成后,再次接收扁平袋9的方式循环。
除此之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适当地替换为公知的结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组合。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由具有底褶裥的扁平袋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方底包装袋
8 开口
9 扁平袋
10 包装体
11 侧部折入板(折入板)
12 底部折入板(折入板)
13 开闭板
16 薄膜
21 底褶裥
22 底接合部
31 柱接合部
33 侧面接合部
34 倾斜接合部
35 侧部褶裥
50 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52 方底包装袋制造装置(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
53 填充装置
C1 内容物

Claims (8)

1.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由扁平袋制造具有三面褶裥的方底包装袋,其中,所述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具有:
扩开工序,从袋内侧方扩开所述扁平袋使得所述扁平袋的开口截面成为四边形状;和
褶裥形成工序,在所述扩开工序之后,形成侧部褶裥,并且在一直保持所形成的所述侧部褶裥的状态下形成底褶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扩开工序具有:
板插入工序,将一对开闭板插入到所述扁平袋的内部;和
板分离工序,使插入到所述扁平袋的内部的所述一对开闭板沿着所述扁平袋的厚度方向相互分离,
在所述褶裥形成工序中,通过将折入板从袋外侧方朝向袋内侧方推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从而形成所述侧部褶裥和所述底褶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柱接合部形成工序,在所述褶裥形成工序之后,通过接合所述侧部褶裥的周缘部来形成沿着所述开口截面的四个角延伸的柱接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在所述扩开工序之前制造所述扁平袋的扁平袋制造工序,
在所述扁平袋制造工序中,形成侧面接合部、底接合部和倾斜接合部,所述侧面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扁平袋的侧部,所述底接合部形成于所述扁平袋的底部,所述倾斜接合部形成于所述侧面接合部与所述底接合部交叉的角部并将所述侧面接合部与所述底接合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扁平袋制造工序之后连续地进行所述扩开工序。
6.一种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用于通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所述方底包装袋,其中,
所述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括:
一对开闭板,能够以从袋内侧方扩开所述扁平袋使得所述扁平袋的截面为四边形状的方式进行开闭;
侧部折入板,进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形成所述侧部褶裥;和
底部折入板,进入所述一对开闭板之间,形成所述底褶裥。
7.一种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填充工序,所述填充工序在实施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工序之后,连续地将内容物填充至所制造的所述方底包装袋从而制造包装体。
8.一种包装体的制造装置,用于通过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所述包装体,其中,
所述包装体的制造装置具有将内容物填充至所述方底包装袋的填充装置。
CN202180023247.3A 2020-03-26 2021-03-24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Pending CN115335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6464 2020-03-26
JP2020-056464 2020-03-26
PCT/JP2021/012373 WO2021193759A1 (ja) 2020-03-26 2021-03-24 角底包装袋の製造方法、角底包装袋の製造装置、包装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体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215A true CN115335215A (zh) 2022-11-11

Family

ID=7789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3247.3A Pending CN115335215A (zh) 2020-03-26 2021-03-24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3515A1 (zh)
EP (1) EP4129639A1 (zh)
JP (1) JPWO2021193759A1 (zh)
CN (1) CN115335215A (zh)
WO (1) WO20211937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3875387T3 (fi) * 2020-03-05 2023-11-28 Papier Mettler Kg Muovikalvopohjapussi ja sen käyttö sekä aihio muovikalvopohjapussia varten
JPWO2021193827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CN115057097B (zh) * 2022-06-15 2023-08-08 珠海市葆星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袋及其制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1844A (ja) * 1986-05-21 1987-11-26 日本ケロツグ株式会社 ガセツト袋及び包装方法と装置
JP2552477B2 (ja) * 1987-03-20 1996-11-13 四国化工機株式会社 袋状容器素材の成形装置
JP2002332049A (ja) 2001-05-07 2002-11-22 Koji Onuma 三方ガセット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49135B2 (ja) * 2011-10-19 2015-07-15 東洋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装方法及び包装システム
JP6121039B1 (ja) * 2016-07-22 2017-04-26 大宝製袋株式会社 底ガゼット付き袋体の製造方法
JP7190159B2 (ja) 2018-10-02 2022-12-15 エヌパット株式会社 支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3759A1 (ja) 2021-09-30
EP4129639A1 (en) 2023-02-08
US20230113515A1 (en) 2023-04-13
JPWO2021193759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35215A (zh) 方底包装袋的制造方法、方底包装袋的制造装置、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和包装体的制造装置
US8616768B2 (en) Pleated stand-up packaging pouch, pleated stand-up packaging body, feed roll for pleated stand-up packaging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eated stand-up packaging body
JPWO2004009341A1 (ja) 製袋機
JP5456416B2 (ja) パウチ容器の製造装置
CN110744864B (zh) 用于制作袋或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JP3359392B2 (ja) ジッパ付きガセット袋製袋用の袋本体部成型装置および成型方法
JP5171873B2 (ja) ガゼット袋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07039050A (ja) エンドシール装置および四方シール包装機
JP2008133051A (ja) ヒダ付き自立性包装袋、ヒダ付き自立性包装体、ヒダ付き自立性包装体用原反ロール及びヒダ付き自立性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300540A (ja) ジッパー付きガセット付き扁平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5715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袋の製造方法
JP4060077B2 (ja) ヒダ付き扁平袋の製造方法
JP2005263300A (ja) ファスナー付き包装袋、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ファスナー取付装置
JP4546712B2 (ja) 製袋装置及び製袋方法
JP3390147B2 (ja) 自立袋連続製造方法
CN114025951A (zh) 制袋机、制袋方法
JP5356921B2 (ja) スリーブ貼付装置及び貼付方法
JP2964339B1 (ja) ネット袋の製造方法
JP3891861B2 (ja) ヒダ付き横ピロー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WO2023149228A1 (ja) 縦型製袋充填包装機、内容物入りフィルム包装袋の製造方法、内容物入りフィルム包装袋
JPH05345366A (ja) ジッパー付きスタンドパウチの製袋方法
JPS6358700B2 (zh)
JPS60204435A (ja) 包装容器の耳片部折重ね装置
JP4139273B2 (ja) 粘着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JP2004114700A (ja) 包装袋の製造方法及び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