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0725B -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0725B
CN115320725B CN202211059144.5A CN202211059144A CN115320725B CN 115320725 B CN115320725 B CN 115320725B CN 202211059144 A CN202211059144 A CN 202211059144A CN 115320725 B CN115320725 B CN 115320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side wall
bracket
mounting surfac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9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0725A (zh
Inventor
刘其文
郁长文
冉熊涛
孙善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91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0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0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0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0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0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身,包括:支架安装面,其用于贴合侧围并从Y向与侧围连接;翼子板安装面,其用于贴合翼子板翻边,并从Z向与翼子板翻边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连接部,其连接所述支架安装面和所述翼子板安装面朝向翼子板的第一边沿。本申请可实现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以提高翼子板在A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A区域处形成外观缺陷,同时避免了设置固定点时螺栓对挡水条外型面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组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身。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乘坐便利性和内部空间的需要,MPV车型的车身高度较高,但为了降低风阻,其发动机舱的高度并未进行较大的提高,这就导致MPV的风窗立柱倾斜角度较大,同时受车门运动包络的影响,前车门与翼子板的分缝往往比较平直,从门槛处向上直达风窗立柱,这就导致MPV车型在前翼子板、前车门和风窗立柱之间具有一块前三角窗。
如图1所示,前三角窗总成由位于中部的玻璃片和位于周边的挡水条构成,玻璃片与前车门平齐,挡水条与车门挡水条平齐。前三角窗通过玻璃胶粘接在侧围贴合面上,而玻璃的厚度一般为3-6mm,玻璃胶压缩后的厚度为5mm,即玻璃面与侧围贴合面的Y方向(车身长度方向为X向,车身宽度方向为Y向,车身高度方向为Z向)距离约为8-11mm。为提高翼子板在车门分缝靠上部位P点处的刚度,一般在P点设置有翼子板固定点。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通常选择在翼子板与车门分缝内部,即B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翼子板固定时螺栓的拧紧方向从右向左,或螺栓的拧紧方向自上而下;但是,在B区域设置固定点时,会导致前三角窗下方的翼子板在水平方向缺少固定点连接,如果在A区域对翼子板施加作用力时,会感知翼子板的刚度较弱,同时由于翼子板在水平方向缺少固定点,可能导致前三角窗挡水条与翼子板的外观平齐度不良,若在前三角窗挡水条上设置有橡胶唇边,唇边有可能会嵌入翼子板内部,形成外观缺陷。
但是,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时,由于挡水条为外观件,其型面不允许更改,当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Y方向的固定点时,需要翼子板向上翻边并使用螺栓,螺栓会侵占前三角窗玻璃片或者挡水条的厚度空间,若在A区域设置Z方向的固定点,需要翼子板向车门方向翻边并使用螺栓,螺栓会侵占前三角窗挡水条的高度和厚度空间,会造成挡水条型面变化,因此在A区域设置固定点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身,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较为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包括:
支架安装面,其用于贴合侧围并从Y向与侧围连接;
翼子板安装面,其用于贴合翼子板翻边,并从Z向与翼子板翻边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支架安装面和所述翼子板安装面朝向翼子板的第一边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倾斜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沿,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支架安装面,以使所述翼子板安装面靠近所述侧围的第二边沿伸入至所述侧围面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支架定位面,所述支架定位面上设有支架定位孔,所述支架定位面用于与车身XOZ面平行,以通过所述支架定位孔从X向和Z向定位翼子板支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处通过第一圆角过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
侧围;
翼子板,其上设有翼子板翻边;
翼子板支架,其包括:
支架安装面,其贴合侧围并从Y向与侧围连接;
翼子板安装面,其贴合所述翼子板翻边并从Z向与所述翼子板翻边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面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
连接部,其连接所述支架安装面和所述翼子板安装面朝向翼子板的第一边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安装面靠近所述侧围的第二边沿伸入至所述侧围面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上开设有凹坑,所述第二边沿伸入至所述凹坑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翻边通过沿Z向设置的翼子板固定螺栓与所述翼子板安装面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挡水条上在底部开设有容纳缺口,以使所述翼子板固定螺栓的头部在Z向上与所述挡水条的距离不小于设定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其通过设置支架安装面供支架自身在侧围上进行固定,且从Y向固定可提高在X向和Z向的固定强度,设置翼子板安装面供翼子板安装在侧围上,并从Z向与翼子板翻边连接,可提高翼子板在X向和Y向的固定强度;而连接部连接支架安装面和第一边沿的设置,可使第一边沿和连接部连接处靠近第一边沿,可使翼子板安装面朝向侧围的边沿与侧围面之间,在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更加靠近侧围,即减小翼子板安装面与侧围之间的距离,即翼子板安装面的位置在Y向上可更靠近侧围,其上的翼子板安装孔的位置可更靠近侧围,之后通过螺栓将翼子板与翼子板支架连接时,螺栓位置在Y向更靠近侧围,距离翼子板外型面更远,而翼子板外型面和挡水条外型面相配合,即螺栓在Y向上距离挡水条外型面更远,当在A区域设置固定点并使用螺栓连接翼子板和翼子板支架时,螺栓在Y向上距离挡水条外型面较远,可降低螺栓对挡水条外型面的影响,即实现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以提高翼子板在A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A区域处形成外观缺陷,同时避免了设置固定点时螺栓对挡水条外型面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侧围的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翼子板支架在侧围上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侧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翼子板安装在侧围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翼子板美化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围;11、三角窗口;12、三角窗安装孔;13、固定凸台;131、固定孔;14、凹坑;15、加强板;2、三角窗总成;21、玻璃片;22、挡水条;221、容纳缺口;23、三角窗卡扣;3、翼子板支架;31、支架安装面;311、支架安装孔;32、翼子板安装面;321、第一边沿;322、第二边沿;323、第一圆角;324、翼子板安装孔;33、连接部;331、主体部;332、倾斜部;34、支架定位凸台;341、支架定位面;342、支架定位孔;35、翻边面;351、上部修边;352、下部修边;36、美化板安装面;361、美化板安装孔;37、棱线;4、翼子板;41、翼子板翻边;411、翼子板连接面;412、翼子板固定缺口;42、翼子板后部翻边;5、支架固定螺母;6、翼子板铆接螺母;7、翼子板固定螺栓;8、翼子板美化板;81、美化板固定孔;82、美化板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翼子板支架做法是支架贴合侧围向上延伸,然后向水平方向背离侧围延伸形成翻边,并在翻边上冲孔,之后通过螺栓将翼子板和支架的翻边固定。当将翼子板固定点设在A区域时,由于支架弯折处需设置圆角,圆角在Y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同时,支架在安装时,其上的翻边需要与侧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由于圆角的存在,加上安全距离的设计,会使支架翻边面距离侧围较远;并且,由于翼子板、三角窗玻璃和挡水条均为外观件,其外型面不允许更改,因此,较长的支架翻边会与翼子板产生干涉,同时冲孔位置距离侧围较远,使得固定翼子板的螺栓距离侧围较远,对应螺栓会与挡水条干涉,从而出现螺栓与挡水条的安全距离不足或者与挡水条撞在一起的情况。
采用传统的翼子板支架时,如果在侧围上A区域处设置凹坑来避让翼子板支架,使翼子板翻边面向侧围方向靠近,需要开设较大面积的凹坑才能够容纳支架,而由于侧围内部设置有加强板以及多个设计的焊点,较大面积的凹坑需要加强板相对应的设置较大面积的缺口进行避让,会造成加强板结构强度的恶化,并且较大面积的凹坑,需要相应调整焊点的位置,增大焊点之间的间距,会削弱侧围的连接强度,并且会削弱侧围和加强板在凹坑处应对正面碰撞性能(在凹坑处应力集中),因此,传统的支架无法满足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身,其能解决目前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固定点较为困难的问题。
参照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其包括支架安装面31、翼子板安装面32和连接部33,其中,支架安装面31用于贴合侧围1并从Y向与侧围1连接,翼子板安装面32用于贴合翼子板翻边41,并从Z向与翼子板翻边41连接,且在翼子板安装面32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324,连接部33连接支架安装面31和翼子板安装面32朝向翼子板4的第一边沿321。
通过上述设置,连接部33连接支架安装面31和第一边沿321的设置,将连接部33与翼子板安装面32的连接处设置在距离侧围1较远的方向,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侧围1的边沿与侧围1之间除必要的安全距离外,不增加额外的距离,可使翼子板安装面32朝向侧围1的边沿与侧围1面之间,在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更加靠近侧围1,即翼子板安装面32的位置在Y向上可更靠近侧围1,其上的翼子板安装孔324的位置可更靠近侧围1,之后通过螺栓将翼子板4与翼子板支架3连接时,螺栓位置在Y向更靠近侧围1。并且,当在A区域设置固定点并使用螺栓连接翼子板4和翼子板支架3时,连接部33与翼子板安装面32连接处可与翼子板4本体和翼子板翻边41的连接处相配合,使连接处不占用翼子板4内部的空间,而螺栓在Y向上距离挡水条22外型面较远,可降低螺栓对挡水条22外型面的影响,即实现在A区域设置翼子板4固定点,并且避免对挡水条22外型面产生影响的目的。
参照图4,具体的,连接部33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331和倾斜部332,主体部331连接于第一边沿321,倾斜部332连接于支架安装面31,以使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伸入至侧围1面内。
参照图4,通过此设置,在设计安装结构时,可在侧围1上A区域处设置凹坑14以避让翼子板安装面32,使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位于凹坑14内,以进一步使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侧围1,并且,由于倾斜部332由支架安装面31向翼子板安装面32的第一边沿321方向倾斜,即向背离侧围1的方向倾斜,在侧围1上开设凹坑14时,凹坑14大小设计不需考虑支架其他部位,仅需考虑翼子板安装面32朝向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凹坑14在设计时面积可尽可能的小,从而降低凹坑14对加强板15以及侧围1上焊点位置的影响,保证侧围1及加强板15具有足够的强度。
参照图4,第一边沿321与连接部33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圆角323过渡,由于翼子板4在翻边的弯折处造型为一圆弧,可使第一圆角323与翼子板翻边41的弯折处相配合,第一圆角323可在各个方向上与翼子板4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避免支架与翼子板4之间产生干涉对翼子板4的外型面产生影响。
参照图4,进一步的,以翼子板支架3在安装状态下进行描述,翼子板安装面32在X向的宽度沿Y向逐渐减小;此设计可保证翼子板支架3的连接部33和翼子板安装面32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同时可减小翼子板安装面32上第二边沿322的长度,以进一步减小侧围1上为避让第二边沿322所设计的凹坑14的面积。
参照图4,在主体部331上设有支架定位面341,且在支架定位面341上设有支架定位孔342,具体的,支架定位面341用于在安装时与车身XOZ面平行,以通过支架定位孔342从X向和Z向定位翼子板支架3。在安装翼子板支架3时,可通过定位工装配合支架定位孔342对支架进行定位,以保证翼子板支架3安装的精确性,保证翼子板4安装后与侧围1之间的连接精确性。
参照图4,具体的,在主体部331上设有一个支架定位凸台34,支架定位凸台34的顶面为支架定位面341,支架定位孔342为圆孔。
参照图4,支架安装面31上开设有支架安装孔31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安装孔311和翼子板安装孔324均为六边形孔。
参照图4,翼子板支架3整体为冲压成型,参照图1,翼子板支架3还包括一翻边面35,其连接于支架安装面31、连接部33以及翼子板安装面32的一侧边,且翻边面35与翼子板安装面32、支架安装面31和连接部33的连接处均通过圆角过渡。
参照图4,在设计时,翻边面35远离连接部33的边沿的上部修边351,与支架定位凸台34在Y方向上的翻边之间的距离为D4,D4优先保证第二边沿322与侧围1的距离不小于3mm,长度在1-5mm之间,本实施例中按照5mm设计,以提高翼子板安装孔324在Y方向的强度。
参照图4,翻边面35远离连接部33的边沿的下部修边352,与支架安装面31和翻边面35之间圆角的距离为D5,D5优先保证下部修边352与侧围1的距离不小于2mm,长度在1-3mm之间,本实施例中按照3mm设计,以提高翼子板安装孔324在Y方向的强度。
参照图4,翼子板支架3还包括一个美化板安装面36,其与翻边面35位于相对的两侧,美化板安装面36的位置根据翼子板美化板8的位置和连接点进行设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美化板安装面36连接于翼子板安装面32和连接部33上,连接部33上位于连接翼子板安装面32和美化板安装面36之间的修边的下止点,位于美化板安装面36与支架安装面31连接处棱线37的右侧,即图示距离D3位于棱线37右侧;美化板安装面36上开设有一个美化板安装孔361,美化板安装孔361为圆孔,为翼子板美化板8提供固定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包括侧围1、翼子板4、翼子板美化板8以及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支架3安装在侧围1上,翼子板4和翼子板美化板8均与翼子板支架3连接,以将翼子板4和翼子板美化板8组装于侧围1上。
参照图2-14所示,侧围1上具有三角窗口11,在总装车间,三角窗总成2通过自身携带的定位销定位在侧围1上,并通过玻璃胶粘接在侧围1上;具体的,侧围1上于三角窗口11的三个角的位置均设有一个三角窗安装孔12,上方的一个三角窗安装孔12为圆孔,下方的两个三角窗安装孔12均为长圆孔;三个三角窗安装孔12均位于平面上,且三个平面保持平行,高度差不超过5mm。
参照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三角窗总成2包括玻璃片21和挡水条22,挡水条22由塑料、橡胶或者金属亮条构成,挡水条22将玻璃片21的周边包裹;在三角窗总成2上具有三个三角窗卡扣23,对应三个三角窗安装孔12,在安装三角窗总成2时,三个三角窗卡扣23分别固定在三个三角窗安装孔12内。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三角窗前部已经设定一个固定点P1,由于P1的存在,翼子板4与侧围1在分缝区域的间隙面差可以得到保证,统计对前三角窗前部与翼子板4水平段的面差也有所改善。因此,在A区域设计翼子板支架3的安装点即翼子板4的固定点时,翼子板4位于三角窗下方的水平部分长度为L1,固定点位置距离前三角窗尖点距离为L2,翼子板4固定点的位置需满足1/2<L2/L1<2/3。
进一步地,翼子板4尖点P的后方翼子板4分缝与翼子板4水平段的夹角若小于65°时,尖点P的Y方向抗凹刚度会降低,可将固定点位置向车门方向进行微调;若L1的长度大于300mm,建议在水平段设置两个固定点。
参照图6所示,侧围1上于翼子板支架3安装点处设有固定凸台13,其顶面与地面垂直,固定凸台13上开设有固定孔131,翼子板支架3上的支架安装面31用于与固定凸台13的顶面贴合,并通过支架固定螺母5穿过支架安装孔311和固定孔131将翼子板支架3与侧围1固定。
参照图6所示,具体的,固定孔131为六边形孔,所采用的支架固定螺母5为六边形铆接螺母,通过铆接螺母的铆接变形将翼子板支架3固定在侧围1上;在设计时,若支架固定螺母5的六边形部分对边宽度理论定义为9mm,则固定孔131的对边尺寸设置为9.2mm,若支架固定螺母5选用M6六边形管身平头铆螺母,其六边形部分对边宽度理论定义为9mm,则固定孔131的对边尺寸定义为9.2mm,若支架固定螺母5选用M8六边形管身平头铆螺母,其六边形部分对边宽度理论定义为11mm,则固定孔131的对边尺寸定义为11.2mm;通过对固定孔131的尺寸定义,支架固定螺母5可以实现对翼子板支架3的粗定位,定位精度±0.1mm。
翼子板支架3在安装时,通过定位工装与翼子板支架3上支架定位孔342的配合,将翼子板支架3精确定位在侧围1上,保证后续翼子板4与侧围1之间的连接精确;若翼子板4在装配过程中已经使用工装,可在固定翼子板支架3时不用定位工装,仅通过支架固定螺母5的自定位保证翼子板支架3与侧围1的最终定位。
参照图7和图9所示,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伸入至侧围1面内,相对应的,在侧围1上于翼子板支架3的安装点处开设有凹坑14,第二边沿322伸入至凹坑14内,凹坑14的上边缘与侧围1上三角窗口11下修边线的距离D1不小于10mm。
参照图3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翼子板4位于侧围1上三角窗下方的水平部分上设有翼子板翻边41,翼子板翻边41为由翼子板4水平部分整体弯折形成的水平的翻边,在与翼子板支架3连接的位置翻边宽度加宽形成翼子板连接面411,并在翼子板连接面411上形成一个呈U字形的翼子板固定缺口412,以供翼子板固定螺栓7穿过与翼子板支架3连接。
参照图6和图11所示,在装配翼子板支架3时,可预先在翼子板支架3上的翼子板安装孔324内装配翼子板铆接螺母6形成支架总成,之后在装配翼子板4时,使翼子板连接面411与翼子板安装面32平行,使用翼子板固定螺栓7穿过翼子板固定缺口412与翼子板铆接螺母6连接,以从Z向上将翼子板4与翼子板支架3连接;具体的,翼子板4通过定位工装完成与侧围1和发动机盖的定位,此时翼子板连接面411落在翼子板铆接螺母6的法兰面上,沿Z向自上而下拧紧翼子板固定螺栓7将翼子板4固定在侧围1上。
参照图10所示,根据对标和试车评价,翼子板4在固定点处的Z向刚度目标为200N/mm,本实施例中,采用加大翼子板铆接螺母6的法兰面,并优化加长翻边面35的长度,提高翼子板支架3的材料厚度,以提高翼子板支架3的Z向刚度,同时可提高Y向刚度,从而改善翼子板P点处的Y向刚度。
本实施例中,由于翼子板4与车门分缝区域靠上部分存在造型腰线,翼子板后部翻边42的宽度不宜过长,宽度在3mm-20mm之间。
参照图5和图13所示,翼子板4在设计时,为了保证其与发动机盖和侧围1的间隙面差,翼子板4在XYZ方向均预留较大的调节量,一般为2-4mm,因此需要使用较大法兰面的螺栓以便对翼子板4进行有效拧紧,图示L3尺寸为翼子板安装面32在Y方向的宽度,受造型限制,安装面需要隐藏在挡水条22的内侧。侧围1上设置凹坑14为较大法兰面的螺栓的布置提供了空间,且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保证翼子板安装面32和其上的第一边沿321、翼子板固定螺栓7和翼子板铆接螺母6在各个方向上与凹坑14的距离均大于3mm;同时,翼子板固定螺栓7的头部在Z方向需要与挡水条22预留3mm间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挡水条22底部内侧进行挖缺形成容纳缺口221以避让翼子板固定螺栓7的头部,使翼子板固定螺栓7的头部在Z方向与挡水条22的距离不小于设定值,本实施例中该设定值为3mm。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围1内侧还具有多种加强板15,在支架固定螺母5侧围1的部位,加强板15上设置冲孔或者沉坑避让支架固定螺母5;并且,加强板15上为避让三角窗卡扣23和凹坑14等结构,在相对应的位置均需进行开孔或者设置沉坑避让。
参照图8和图14所示,翼子板后部翻边42与翼子板4外观圆角的距离不等,最小部位仅为3mm,与侧围1的距离差异较大;当前车门打开后,可见翼子板4与侧围1之间的间隙不均,且容易通过间隙处看到车门铰链和挡泥板等内部结构,同时来自车头方向的气流和噪音容易通过该间隙传到车门,因此,本实施中设置了位于翼子板4后部,车门前方的翼子板美化板8,以改善感知质量和NVH效果。
参照图8和图14所示,具体的,翼子板美化板8由塑料基材和位于基材周边的橡胶通过双色注塑形成总成,为进一步提高NVH效果,也可在塑料基材和翼子板4之间使用吸音棉。基材上具有若干圆形的美化板固定孔81,使用美化板卡扣82穿过美化板固定孔81将翼子板美化板8固定在翼子板支架3的美化板安装孔361中。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翼子板支架3为整体式冲压结构,零件结构简单,集成了翼子板4固定点和翼子板美化板8的安装点,减少了车身零件数量,提高了翼子板4和翼子板美化板8的位置精度。
2、翼子板支架3和侧围1之间采用一个六角铆接螺母连接,减少了紧固件数量,且无需使用定位工装,降低了零件成本和工装投资,提高了装配效率。(传统的连接方案,需要侧围1内部自带焊接螺母,使用螺栓将翼子板支架3和侧围1连接起来,每一个固定点至少需要一个螺母和一个螺栓)。
3、支架固定螺母5采用的六角铆接螺母为封闭结构,即侧围1内部和外部之间没有连通,提高了车身气密性能,避免了水流进入侧围1内部造成车身内部生锈。
4、翼子板固定螺栓7与翼子板铆接螺母6连接,实现翼子板与翼子板支架3的连接,避免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造成翼子板支架3变形,避免了因翼子板支架3变形带来的的翼子板4外观面变形,提高了车身外观质量。
5、通过对翼子板支架3修边位置和宽度设计,本实施例中,翼子板4在固定点处的Y向刚度达到了200N/mm,在加载200N载荷时弹性位移仅为1.01mm,提高了翼子板4在P点处的按压刚度;同时由于翼子板支架3和侧围1之间预留了3mm间隙,避免了翼子板4和翼子板支架3由于按压时的弹性变形与侧围1发生干涉异响。
6、翼子板4在固定点处的Z向刚度到了1162N/mm,为翼子板4在焊装车间使用翼子板固定螺栓7在Z方向固定提供了优异的刚度支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安装面(31),其用于贴合侧围(1)并从Y向与侧围(1)连接;
翼子板安装面(32),其用于贴合翼子板翻边(41),并从Z向与翼子板翻边(41)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324);
连接部(33),其连接所述支架安装面(31)和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朝向翼子板(4)的第一边沿(321);
所述连接部(33)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部(331)和倾斜部(332),所述主体部(331)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沿(321),所述倾斜部(332)连接于所述支架安装面(31),以使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所述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伸入至所述侧围(1)面内;
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所述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位于所述侧围(1)的凹坑(14)内;
所述倾斜部(332)由所述支架安装面(31)向翼子板安装面(32)的所述第一边沿(321)方向倾斜;
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在X向的宽度沿Y向逐渐减小;
所述支架安装面(31)上设有支架安装孔(311),所述侧围(1)上设有固定凸台(13),所述固定凸台(13)上开设有固定孔(131),所述支架安装面(31)用于与所述固定凸台(13)的顶面贴合,并通过支架固定螺母(5)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311)和所述固定孔(131)将所述翼子板支架(3)与所述侧围(1)固定,其中,所述支架安装孔(311)和所述固定孔(131)均为六边形孔,所述支架固定螺母(5)为六边形铆接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31)上设有支架定位面(341),所述支架定位面(341)上设有支架定位孔(342),所述支架定位面(341)用于与车身XOZ面平行,以通过所述支架定位孔(342)从X向和Z向定位翼子板支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沿(321)与所述连接部(33)连接处通过第一圆角(323)过渡。
4.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1);
翼子板(4),其上设有翼子板翻边(41);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3),其包括:
支架安装面(31),其贴合侧围(1)并从Y向与侧围(1)连接;
翼子板安装面(32),其贴合所述翼子板翻边(41)并从Z向与所述翼子板翻边(41)连接,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上设有翼子板安装孔(324);
连接部(33),其连接所述支架安装面(31)和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朝向翼子板(4)的第一边沿(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靠近所述侧围(1)的第二边沿(322)伸入至所述侧围(1)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1)上开设有凹坑(14),所述第二边沿(322)伸入至所述凹坑(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翻边(41)通过沿Z向设置的翼子板固定螺栓(7)与所述翼子板安装面(3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挡水条(22)上在底部开设有容纳缺口(221),以使所述翼子板固定螺栓(7)的头部在Z向上与所述挡水条(22)的距离不小于设定值。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02211059144.5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Active CN115320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144.5A CN115320725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9144.5A CN115320725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0725A CN115320725A (zh) 2022-11-11
CN115320725B true CN115320725B (zh) 2024-01-16

Family

ID=83928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9144.5A Active CN115320725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07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9710A2 (en) * 2005-08-05 2007-02-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N107618576A (zh) * 2017-10-18 2018-01-23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车辆前部塑料件搭接结构
CN209096844U (zh) * 2018-08-24 2019-07-1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110371197A (zh) * 2019-06-03 2019-10-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9870548U (zh) * 2019-05-29 2019-12-31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JP2020019465A (ja) * 2018-08-03 2020-0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パネル固定構造
CN216034691U (zh) * 2021-08-06 2022-03-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前安装支架结构及安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9710A2 (en) * 2005-08-05 2007-02-0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CN107618576A (zh) * 2017-10-18 2018-01-23 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车辆前部塑料件搭接结构
JP2020019465A (ja) * 2018-08-03 2020-0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パネル固定構造
CN209096844U (zh) * 2018-08-24 2019-07-1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09870548U (zh) * 2019-05-29 2019-12-31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CN110371197A (zh) * 2019-06-03 2019-10-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6034691U (zh) * 2021-08-06 2022-03-1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翼子板前安装支架结构及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0725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7617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GB2521261A (en) Rear Fender Module
WO2018161695A1 (zh) 汽车的车身
US7048326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CN115320725B (zh) 一种具有多安装接口可快速装配的翼子板支架
CN206426980U (zh) 一种上格栅支架以及包括该上格栅支架的总成
CN211663344U (zh) 保险杠与翼子板的安装结构、车辆前端总成和车辆
JP201206201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0027606U (zh) 一种a柱上部组件
CN216034691U (zh) 一种翼子板前安装支架结构及安装结构
CN215794044U (zh) 车辆侧裙及车辆
JPH08258742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ント構造
CN201068168Y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保险杠一体安装托架
CN216332316U (zh) 发动机盖组件和汽车
CN219635334U (zh) 铰链安装板组和车辆
CN218140926U (zh) 一种后减震器座安装板总成
CN220947475U (zh)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CN219428068U (zh) 汽车后保险杠安装支架
CN201326296Y (zh) 车辆用外门把手的固定装置
CN105015433A (zh) 一种汽车商标、安装结构及含安装结构的前盖装饰板
CN218703523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CN115042876B (zh) 一种翼子板装配用的安装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18966648U (zh) 车辆背门及车辆
CN218368014U (zh) 一种汽车用翼子板安装支架结构
CN216886927U (zh) 一种新型的翼子板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