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9171A -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9171A
CN115279171A CN202180024300.1A CN202180024300A CN115279171A CN 115279171 A CN115279171 A CN 115279171A CN 202180024300 A CN202180024300 A CN 202180024300A CN 115279171 A CN115279171 A CN 115279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exhaust gas
space
open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43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田宙
藤田敏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730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686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73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2339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7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1/00Elevators or conveyors for binders or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具备在侧面板(11)的下方的配置空间(40)设置的排气净化装置(34)。侧面板(11)的相对于操作件配置面(11a)为后侧的面板后部(11b)与操作件配置面(11a)相比向上方膨出,由此,与配置空间(40)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空间(59)形成于面板后部(11b)的下方。排气管(49)从排气净化装置(34)的上部向上侧伸出,穿过膨出空间(59)向后上方伸出,俯视时设置于脱谷装置和谷粒存积部之间。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背景技术
[第一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4-97037号公报所公开的联合收割机中,驾驶部设置于机体的前部的右部,在驾驶部的右部设置有乘降部,在驾驶部的左部设置有侧面板,在驾驶部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
日本特开2014-97037号公报中,排气净化装置设置于侧面板的下方,排气管与排气净化装置的后部的横部连接,从排气净化装置向下方伸出,沿机体框向后方伸出。
[第二背景技术]
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311548号所公开的收割机中,在搬运装置的后方具备箱状壳部(文献中为“集石器”)。即使是收割物被搬运装置搬运时石块等异物被与收割物一同搬运的情况,石块等异物也向箱状壳部落下。由此,异物被从被搬运装置搬运的收割物除去。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2014-97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311548号。
发明内容
[第一技术问题]
作为上述的第一背景技术问题,在联合收割机中,随着割取作业产生大量的稻屑而飞散,所以在减少飞散的稻屑附着于排气管的状态的方面有改善的余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设置有排气净化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减少稻屑附着于从排气净化装置伸出的排气管的状态。
[第二技术问题]
但是,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311548号中公开的收割机中,箱状壳部配置于搬运装置的后方。作为上述的第二背景技术问题,收割机的搬运装置的后方的部位一般由于各种设备而容易拥挤,所以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0311548号中公开的箱状壳部的结构中维护作业烦杂。此外,从减轻搬运装置的搬运负荷的观点出发,希望石块等异物尽可能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被除去。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收割物所含的异物在搬运方向上游侧高效率地除去的收割机。
[第一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第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侧面板、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前述侧面板相对于在前述驾驶部的右部或左部设置的乘降部设置于相反侧的前述驾驶部的部分,具有设置有操作件的操作件配置面,前述发动机设置于前述驾驶部的下方,前述排气净化装置设置于前述侧面板的下方的配置空间,将前述发动机的排出气体净化,将被收割的作物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存积被前述脱谷装置脱谷处理的谷粒的谷粒存积部相对于前述驾驶部在后侧被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排列,前述侧面板的相对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为后侧的面板后部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相比向上方膨出,由此,与前述配置空间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空间形成于前述面板后部的下方,排气管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上部向上侧伸出,穿过前述膨出空间向后上方伸出,俯视时设置于前述脱谷装置和前述谷粒存积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排气净化装置设置于驾驶部的侧面板的下方的配置空间的情况下,侧面板的相对于操作件配置面为后侧的面板后部与操作件配置面相比向上方膨出,由此,与配置空间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空间形成于侧面板的面板后部的下方。排气管从排气净化装置的上部向上侧伸出,穿过膨出空间向后上方伸出,俯视时设置于脱谷装置和谷粒存积部之间。
由此,排气管配置成俯视时弯曲较少,被相对直线性地配置,从排气管的始端部至末端部配置于比较高的位置,所以即使随着割取作业而稻屑飞散,稻屑也难以附着于排气管。
根据本发明,侧面板的面板后部向上方膨出,设置有用于配置排气管的膨出空间,从排气净化装置的上部向上侧伸出的排气管穿过膨出空间向后上方伸出。由此,能够顺利地从排气管的始端部在比较高的位置配置。
根据本发明,借助侧面板的面板后部形成膨出空间的情况下,由于膨出空间的空气的隔热作用,排气管的热变得难以传向侧面板的面板后部,所以在驾驶部的居住环境的方面是优选的。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相对于前述面板后部在上侧设置的膨出空间罩,在前述膨出空间罩和前述面板后部之间形成有除了前述膨出空间之外的上部膨出空间。
根据本发明,膨出空间罩相对于侧面板的面板后部在上侧设置,在膨出空间罩和侧面板的面板后部之间形成有上部膨出空间。
由此,即使排气管的热传向侧面板的面板后部,由于上部膨出空间的空气的隔热作用,侧面板的面板后部的热也难以传向膨出空间罩,所以在驾驶部的居住环境的方面是优选的。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俯视时将前述脱谷装置和前述谷粒存积部之间的前述排气管的上方覆盖排气管罩被以从前述面板后部连续的状态设置。
根据本发明,覆盖排气管的上方的排气管罩从侧面板的面板后部连续,设置至俯视时在脱谷装置和谷粒存积部之间配置的排气管的部分,所以即使稻屑随着割取作业飞散,稻屑也难以附着于排气管。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将前述操作件的基部支承的支承部设置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和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之间,且设置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前述排气管的连接部分的前方。
根据本发明,驾驶部的作业者操作的操作件设置于侧面板的情况下,将侧面板的下方的配置空间(排气净化装置)和侧面板的操作件配置面之间的空间有效地利用,设置将操作件的基部支承的支承部,由此,操作件被顺利地设置于侧面板的操作件配置面。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备将前述支承部的周围的支承部空间和前述配置空间间隔的第一区划部件、将前述支承部空间和前述膨出空间间隔的第二区划部件。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支承操作件的基部的支承部的支承部空间相对于配置空间(排气净化装置)及膨出空间(排气管)被第一区划部件及第二区划部件间隔,排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的热难以传向支承部空间,所以在驾驶部的居住环境的方面是优选的。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与前述操作件的基部连接的操作轴俯视时从前述操作件的基部越过前述排气净化装置向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伸出,被跨前述操作轴的伸出部分和操作对象装置地连接的联结机构相对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在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前述配置空间及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与前述联结机构之间具备间隔部件。
根据本发明,支承操作件的基部的支承部在设置于配置空间(排气净化装置)和侧面板的操作件配置面之间的支承部空间的状态下,在跨被操作件操作的操作对象装置和操作件地将联结机构连接的情况下,操作轴及联结机构被避开排气净化装置地顺利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在配置空间及排气净化装置与联结机构之间具备间隔部件,所以联结机构的维护作业被顺畅地进行,联结机构的附近的稻屑变得难以附着于排气净化装置。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前述发动机被沿左右方向设置,具备相对于前述发动机在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设置的前述发动机的飞轮、相对于前述发动机在前述乘降部侧设置的散热器及散热器风扇、将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的部分从侧方覆盖的侧方罩,前述侧方罩的下端部与前述飞轮的上端部相比配置于上侧,前述侧方罩在使前述飞轮的前述发动机的相反侧的侧方开放的状态下将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从侧方覆盖。
根据本发明,排气净化装置的乘降部的相反侧的部分被侧方罩从侧方覆盖,所以来自侧方的稻屑难以附着于排气净化装置。
根据本发明,借助散热器风扇,冷却用的空气在飞轮的附近沿着左右方向流动。该情况下,在飞轮的附近配置的侧方罩处,侧方罩的下端部被比飞轮的上端部靠上侧地配置,使得飞轮的发动机的相反侧的侧方开放。
由此,冷却用的空气在飞轮的附近流动时,不会被侧方罩妨碍冷却用的空气的流动,所以在散热器的效率维持的方面是优选的。
[第二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第二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收割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收割部和搬运装置,前述收割部收割农场的作物,前述搬运装置具有将被前述收割部收割的收割物向后方搬运的搬运机构及容纳前述搬运机构的搬运壳,在前述搬运壳的底面部形成遍及前述搬运机构的搬运宽度的第一开口部,前述收割机还具备箱状壳部,前述箱状壳部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前述底面部,状态能够改变成存积可能状态和开放状态,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在前述第一开口部的下方区域能够将从前述第一开口部落下的物体存积,前述开放状态下,与前述存积可能状态相比向下侧摆动而使前述下方区域开放。
根据本发明,在搬运壳的底面部具备箱状壳部,所以与在箱状壳部的后方具备箱状壳部的结构比较,收割物所含的异物在搬运方向上游侧被除去。此外,搬运壳的底面部与搬运壳的后方相比容易确保宽阔的空间,所以与在搬运壳的后方具备箱状壳部的结构比较,箱状壳部的形状、配置布局的自由度变高。并且,搬运壳的后方容易由于各种设备而拥挤,但箱状壳部被避开搬运壳的后方地配置,所以与在搬运壳的后方具备箱状壳部的结构比较,维护作业变得容易。此外,箱状壳部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底面部,所以即使箱状壳部的内部被物体装满,箱状壳部的内部的物体也通过摆动箱状壳部而被排出,所以箱状壳部的维护作业容易。由此,实现能够将收割物所含的异物在搬运方向上游侧高效率地除去的收割机。
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中,优选地,在前述箱状壳部具备板部件、箱主体部、安装部,前述板部件具有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与前述第一开口部重叠的第二开口部或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将前述第一开口部关闭的关闭部,前述箱主体部在前述板部件的下方能够将从前述第一开口部落下的物体存积,前述安装部将前述板部件安装于前述箱主体部。
根据本结构,箱状壳部具备箱主体部,从第一开口部落下的异物被下方的箱主体部承接。但收割部的上下高度较高的状态下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等,几乎没有收割物中包括异物的可能,所以也考虑不使用箱状壳部。若为本结构,将第一开口部关闭的板部件、具有与第一开口部重叠的第二开口部的板部件均能够安装于箱主体部。因此,无需箱状壳部的情况下在箱主体部安装将第一开口部关闭的板部件,由此,收割物不向箱主体部落下,防止箱状壳部的收割损失。
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中,优选地,前述安装部具备与前述底面部相向的凸缘部,前述安装部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使前述底面部和前述凸缘部夹持前述板部件。
若为本结构,则板部件被底面部和凸缘部夹持,所以板部件相对于箱主体部的安装构造被简单化。
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中,优选地,在前述箱状壳部的摆动轴心部位具备能够摆动地与前述底面部连结的铰链,在前述铰链具备露出轴部,前述安装部包括前述露出轴部,并且前述露出轴部沿摆动轴心方向露出,前述板部件的端部构成为能够卡止于前述露出轴部。
若为本结构,则构成为板部件的端部能够卡止于露出轴部,所以即使是板部件未安装于箱主体部的状态,板部件的端部也被支承于露出轴部。由此,板部件相对于箱主体部的安装变得容易。
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中,优选地,前述安装部是在前述箱主体部的上缘部形成的开口部分,在前述板部件形成平面状的平坦面部、在前述平坦面部的外周部相对于前述平坦面部弯折且能够卡止于前述开口部分的多个折返部,前述开口部分在前述多个折返部卡止于前述开口部分时,嵌入前述板部件的与前述折返部相比靠前述平坦面部所处的一侧的区域。
根据本构成,安装于箱主体部的板部件借助多个折返部卡止于箱主体部的上缘部的开口部分,所以防止板部件意外从箱主体部脱离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的附近的纵剖左视图。
图4是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的附近的纵剖左视图。
图5是发动机及排气净化装置的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发动机及排气净化装置的附近的纵剖后视图。
图7是排气净化装置及排气管、膨出空间及上部膨出空间的附近的纵剖左视图。
图8是排气净化装置、侧面板、后方罩及排气管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侧面板的附近的横剖俯视图。
图10是侧面板、第一区划部件及第二区划部件等的立体图。
图11是膨出空间罩的立体图。
图12是排气管罩的立体图。
图13是排气管罩的立体图。
图14是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排气管罩的立体图。
图16是散热器的补给口的附近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19是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搬运装置及箱状壳的要部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搬运壳的底面部及第一开口部的图3的XXI-XXI线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搬运壳的底面部及箱状壳的仰视图。
图23是表示将箱状壳沿图5的VI-VI线观察时的纵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箱状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将另一实施方式的箱状壳沿图5的XXIII-XXIII线观察时的纵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箱状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箱状壳的摆动基端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2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箱状壳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进行方向定义,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在机体进行方向观察时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前侧,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B) 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后侧。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L) 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左侧,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R) 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右侧。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U) 表示的方向为机体上侧,各图中由箭头和附图标记(D) 表示的方向为机体下侧。下述内容中,基于图1~图17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8~图2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机体1被右及左的履带型式的行进装置2支承。驾驶部3设置于机体1的前部的右部,作业者搭乘在驾驶部3。脱谷装置4设置于机体1的后部的左部,谷箱5设置于机体1的后部的右部。谷箱5相对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谷粒存积部”。
搬运装置6的后部以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心P1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脱谷装置4的前部,搬运装置6向前侧伸出。割取部7与搬运装置6的前部连结。割取部7设置于机体1的前部,割取部7收割农场的作物。升降压力缸8被跨机体1和搬运装置6地连接,割取部7及搬运装置6被升降压力缸8升降操作。
借助以上的结构,随着机体1的进行,农场的作物被割取部7导入而被收割,被穿过搬运装置6地搬运,被向脱谷装置4供给。作物被脱谷装置4被脱谷处理。谷粒被从被脱谷装置4脱谷处理的作物回收,谷粒存积于谷箱5。
将被收割的作物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4、存积被脱谷装置4脱谷处理的谷粒的谷箱5相对于驾驶部3在后侧呈设置成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驾驶部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机盖9、操纵台10、侧面板11、地板12、乘降部13及座舱罩44等设置于驾驶部3。
机盖9设置于驾驶部3的后部。作业者就座的驾驶座席14支承于机盖9的上部。座舱罩44构成为帆布铺设于框状的框,覆盖机盖9、操纵台10、侧面板11及地板12等的上方。
操纵台10构成为箱状,设置于驾驶部3的前部。操作杆15、液晶面板16、拱形的固定的把手17等设置于操纵台10的上表面部。操作杆15能够进行行进装置2的转向操作及升降压力缸8的操作。
乘降部13是在驾驶部3的右部以与地板12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机盖9和操纵台10之间的作业者的出入口。作业者的脚蹬用的台阶18设置于乘降部13。
侧面板11相对于设置于驾驶部3的右部的乘降部13设置于作为相反侧的驾驶部3的左部。侧面板11的上表面是操作件配置面11a。行进用的变速杆19设置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的前部。脱谷离合器杆20及割取离合器杆21设置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的后部。脱谷离合器杆20及割取离合器杆21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操作件”。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螺杆型式的谷粒排出装置43设置于谷箱5的后部。谷箱5的谷粒能够从谷粒排出装置43的排出口43a排出。
谷箱5以能够绕沿着谷粒排出装置43的基部的上下方向的轴心P2在作业位置(参照图2)、从作业位置向右方的外侧摆动的非作业位置之间姿势改变的方式被支承。
如图3、4、6所示,支承框45与机体1的前部的左右中央部附近连结,在脱谷装置4的前部和谷箱5的前部之间向上侧伸出。支承框31沿前后方向连结于脱谷装置4的右部的上部。支承框45的上部和支承框31的前部被平板状的连结部件46彼此连结。
谷箱5设定于作业位置(参照图2)的状态下,使在谷箱5的前部的左部设置的锁定件(未图示)与在支承框45设置的卡合对象部(未图示)卡合,由此,谷箱5被保持于作业位置。
如图2及图3所示,螺杆型式的谷粒搬运装置47从脱谷装置4的右部的下部向上侧伸出。箱状的支承部件48(参照图8及图14)与支承框31连结。支承部件48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排气管罩”。谷粒搬运装置47的上部与支承部件48连结而被支承。
谷箱5设定于作业位置(参照图2)的状态下,谷粒搬运装置47的上部的排出口47a与谷箱5的左部的上部的投入口(未图示)连接。谷粒被谷粒搬运装置47从脱谷装置4向上方搬运,被从谷粒搬运装置47的排出口47a及谷箱5的投入口向谷箱5的内部放出而被存积。
若谷箱5被操作至非作业位置,则谷箱5的投入口从谷粒搬运装置47的排出口47a离开。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的附近的结构〕
如图3~图6所示,柴油型式的发动机22配置于机盖9的内部,设置于驾驶部3的下方。发动机22被以发动机22的曲柄轴(未图示)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沿左右方向设置。
飞轮23与发动机22的曲柄轴连结。飞轮23相对于发动机22设置于乘降部13的相反侧即左部。散热器24及散热器风扇25相对于发动机22设置于乘降部13侧即右侧。此外,设置有覆盖散热器24的散热器罩26。
如图2、5、6、16、17所示,散热器24的冷却水的补给口24a俯视时配置于机盖9的上部的右侧的前部。补给口24a从机盖9的上部的四边形形状的开口部9a稍微向上侧伸出。散热器24的补给口24a及机盖9的开口部9a配置于驾驶座席14的前部的右部的下方。
设置有将机盖9的开口部9a关闭的盖部件54。盖部件54具备基板部分54a,基板部分54a具有两个爪部54b、54c。箱状的罩部分54d安装于基板部分54a。盖部件54的爪部54b、54c挂在机盖9的开口部9a的边缘部分等,由此,盖部件54安装于机盖9的开口部9a。
如图1~图6所示,在机盖9的上部,空气净化器27被沿左右方向相对于驾驶座席14配置于后侧的部分。在机盖9的内部,增压器36支承于发动机22的前部的上部。从发动机22的吸气部(未图示)伸出的吸气管28与增压器36连接。吸气管28从增压器36穿过机盖9的上部与空气净化器27连接。
吸气管29从空气净化器27向上侧伸出,向左侧改变方向地伸出,在机体1的左右中央附近向上侧改变方向地伸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框31的前部连结有支承托架32。吸气管29的上部支承于支承托架32。粗滤器30与吸气管29的上部连接。
借助以上的结构,空气被穿过粗滤器30地吸入,穿过吸气管29被供给至空气净化器27。穿过空气净化器27的空气穿过吸气管28及增压器36被供给至发动机22。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净化装置的附近的结构〕
如图4、5、6所示,在与发动机22的左部的上部连结的支承托架33处,排气净化装置34被沿前后方向支承。排气净化装置34将发动机22的排出气体净化。来自发动机22的排气管35与增压器36连接。进而排气管35从增压器36与排气净化装置34的前部的右部的上下中央部连接。
如图2及图4~图8所示,配置空间40在侧面板11(操作件配置面11a)的下方形成为俯视时与侧面板11(操作件配置面11a)重叠。排气净化装置34以俯视时与侧面板11(操作件配置面11a)重叠的方式设置于配置空间40。
如图4及图7~图10所示,在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的下方配置有平板状的第一区划部件41。第一区划部件41在侧面板11(操作件配置面11a)和配置空间40之间以俯视时与侧面板11(操作件配置面11a)重叠的方式沿着水平方向。相同形状的两张第一区划部件4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小的间隔的同时配置成俯视时重叠。
平板状的前方罩37与第一区划部件41的前部连接。前方罩37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34在前侧的位置被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设置。平板状的后方罩38与第一区划部件41的后部连接。后方罩38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34在后侧的位置被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设置。
如图3、5、6、7所示,平板状的侧方罩39与第一区划部件41的左部连接。侧方罩39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间隔部件”。侧方罩39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34在左侧的位置被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设置。侧方罩39将排气净化装置34的与乘降部13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左侧的部分从侧方覆盖。
侧方罩39的下端部39a在背面观察时及侧面观察时与飞轮23的上端部23a相比位于上侧。侧方罩39在使飞轮23的与发动机22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左侧的侧方开放的状态下,将排气净化装置34从侧方覆盖。
如图7及图8所示,后方罩38的下端部38a位于与侧方罩39的下端部39a大致相同的高度,且在背面观察时及侧面观察时与飞轮23的上端部23a相比位于上侧。后方罩38在使发动机22的下部及飞轮23的后方开放的状态下,将排气净化装置34从后方覆盖。前方罩37与侧方罩39的下端部39a及后方罩38的下端部38a相比向下侧伸出。
借助以上的结构,配置空间40及排气净化装置34成被第一区划部件41、前方罩37、后方罩38及侧方罩39包围的状态(被间隔的状态)。配置空间40及配置有排气净化装置34的空间向右侧、即向发动机22所处的一侧开放。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排气净化装置伸出的排气管的结构〕
如图3~图7所示,在排气净化装置34的后部的上部的左右中央部,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气口34a被向上地设置。在第一区划部件41的后部,形成为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开口部41a(参照图8及图10)。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气口34a从下侧进入第一区划部件41的开口部41a。
排气管49具有入口部50、第一管部51及第二管部52。入口部50为弯头管。入口部50与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气口34a连接,侧面观察时从排气净化装置34的后部的上部的左右中央部向上侧伸出,向后上方伸出。
第一管部51是比入口部50直径大的管。托架45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框45连结。第一管部51的前后中间部支承于支承框45的托架45a。入口部50的后端部被插入第一管部51的前端部。第一管部51侧面观察时向后上方伸出,俯视时配置于脱谷装置4的前部和作业位置的谷箱5的前部之间(参照图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框31的后部的附近,支承部件53与脱谷装置4的右部连结,托架53a与支承部件53连结。
第二管部52是直径比入口部50大的管。第二管部52的前部被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部件48支承。第二管部52的后部支承于支承部件53的托架53a。第一管部51的后端部被插入第二管部52的前端部。
第二管部52侧面观察时向后方伸出,俯视时配置于脱谷装置4的上部和作业位置的谷箱5的上部之间。第二管部52的排气口52a侧面观察时与脱谷装置4的后面部5a相比向后侧突出,且与作业位置的谷箱5的后面部5a相比向后侧突出(参照图2)。
借助以上的结构,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出气体从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气口34a进入入口部50,从入口部50进入第一管部51。此时,空气被从入口部50的后端部和第一管部51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向第一管部51吸入,排出气体的温度下降。
排出气体从第一管部51进入第二管部52,被从第二管部52的排气口52a排出。此时,空气被从第一管部51的后端部和第二管部52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向第二管部52吸入,排出气体的温度下降。
如图2所示,排气净化装置34的燃烧开关55设置于操纵台10的上表面部的左部。微粒被向排气净化装置34的内部回收而存积。若燃烧开关55被推动操作,则微粒在排气净化装置34的内部燃烧,被从排气净化装置34的排气口34a排出。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膨出空间的结构〕
如图7~图10所示,平板状的前方区划部件56被跨侧面板11和第一区划部件41的开口部41a的前边部地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安装。
平板状的侧方区划部件57被跨第一区划部件41的开口部41a的右边部和侧面板11地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安装。侧方区划部件57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第二区划部件”。侧方区划部件57从侧面板11向上侧伸出。侧方区划部件57侧面观察时形成为梯形形状。平板状的侧方区划部件58在沿着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状态下与前方区划部件56的左边部连接。侧方区划部件58从侧面板11向上侧伸出。侧方区划部件58侧面观察时形成为梯形形状。
侧面板11的相对于操作件配置面11a为后侧的面板后部11b侧面观察时从前方区划部件56的上边部向斜后方向的上方伸出,与侧方区划部件57、58的上边部连接。
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及侧方区划部件57、58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相比向上方膨出。膨出空间59在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的下方形成。膨出空间59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净化装置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配置空间40及排气净化装置34相比向上方膨出。
膨出空间59的前方、右方及左方、上方被前方区划部件56及侧方区划部件57、58、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包围,膨出空间59的下方及后方开放。
排气管49的入口部50从排气净化装置34的上部即排气口34a向上侧伸出。排气管49的入口部50及第一管部51的前部穿过膨出空间59向后上方伸出。排气管49的第一管部51及第二管部52俯视时设置于脱谷装置4和作业位置的谷箱5之间。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部膨出空间的结构〕
如图7~图11所示,膨出空间罩60相对于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设置于上侧。膨出空间罩60具有平板状的前方部60a、侧方部60b及上方部60c。膨出空间罩60的下方、左方及后方开放。
膨出空间罩60的前方部60a的下边部与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的前边部的附近连接。膨出空间罩60的前方部60a及上方部60c从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向上侧稍微离开。
膨出空间罩60的侧方部60b的下边部与侧面板11的和侧方区划部件57连接的连接部分的附近连接。膨出空间罩60的侧方部60b与侧方区划部件57接触,侧方部60b和侧方区划部件57重合。
在膨出空间罩60和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之间,形成有除了膨出空间59以外的上部膨出空间61。上部膨出空间61的前方、右方、上方及下方被膨出空间罩60及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包围。上部膨出空间61的左方、即与驾驶座席14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开放。
如图2~图6所示,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及膨出空间59、膨出空间罩60及上部膨出空间61位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粗滤器30的下方。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覆盖排气管的上方的排气管罩的结构〕
如图2~图6所示,设置有覆盖排气管49的上方的排气管罩62、63、64、65。
如图7、8、9、12所示,排气管罩62具有前方部62a和侧方部62b,在前方部62a形成有切口状的大的开口部62c。排气管罩62的前方部62a的边缘部分与膨出空间罩60的上方部60c及侧方部60b连接。排气管罩62的开口部62c面对膨出空间59及上部膨出空间61的后方。
如图7、8、13所示,排气管罩63具有上方部63a、63b、侧方部63c及前方部63d。前方部63d从上方部63a的前部向斜前方的下方伸出。上方部63b从上方部63a的后部向斜后方的上方伸出。侧面观察时三角形形状的侧方部63c与上方部63b的右边部及左边部连接。
排气管罩63的上方部63a载置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连结部件46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安装于连结部件46。排气管罩63的上方部63a及前方部63d覆盖排气管罩62的上方。排气管罩63的上方部63b及侧方部63c的后端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部件48的前部接触。
如图8及图15所示,排气管罩64具有上方部64a及侧方部64b,形成为角铁状。如图3及图4所示,排气管罩64的侧方部64b的下边部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谷箱的附近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框31。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的后部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排气净化装置伸出的排气管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支承部件53。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及侧方部64b的前端部与支承部件48的后部接触。
排气管罩65具有上方部66a、右及左的侧方部65b,形成为通道状。排气管罩65安装于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及侧方部64b的后端部。
借助以上的结构,排气管49的第一管部51穿过膨出空间59,进入排气管罩62、63的下方,前述膨出空间59位于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的下方。并且,第一管部51从排气管罩63的上方部63a的下方进入被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及侧方部64b包围的空间。
排气管49的第二管部52从被排气管罩63的上方部63b及侧方部63c包围的空间进入支承部件48的下方,进入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的下方。排气管49的第二管部52的排气口52a从排气管罩64的上方部64a的下方进入被排气管罩65的上方部65a及侧方部65b包围的空间。
由此,排气管罩62、63、64、65及支承部件48被以从侧面板11的面板后部11b(膨出空间59)连续的状态设置。排气管罩62、63、64、65俯视时覆盖脱谷装置4和作业位置的谷箱5之间的排气管49(第一管部51及第二管部52)的上方。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脱谷离合器杆及割取离合器杆的附近的结构〕
如图3及图5所示,支承托架66设置于第一区划部件41。支承托架66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支承部”。圆筒状的操作轴67以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心P3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托架66。脱谷离合器杆20的基部与操作轴67连结,由此,被支承于支承托架66。脱谷离合器杆20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向上侧伸出。
操作轴68被以能够与操作轴67无关地绕轴心P3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操作轴67的内部。割取离合器杆21的基部与在操作轴68处从操作轴67的右端部伸出的部分连结,由此,被支承于支承托架66。割取离合器杆21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向上侧伸出。
借助以上的结构,将脱谷离合器杆20及割取离合器杆21的基部支承的操作轴67、68设置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的下方,且设置于排气净化装置34的上方,且设置于侧面板11的操作件配置面11a和排气净化装置34之间。操作轴67、68设置于排气口34a的前方。排气口34a是排气净化装置34的与排气管49的入口部50连接的连接部分。
如图7~图10所示,平板状的第二区划部件42在操作轴67、68的后方,被跨侧面板11和第一区划部件41地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地安装。平板状的间隔部件69在侧面板11的左部和第一区划部件41的左部之间,被沿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地安装。
支承托架66及操作轴67、68的周围的支承部空间70被侧面板11、第一区划部件41、第二区划部件42、间隔部件69包围地形成。
由此,设置有将支承部空间70和配置空间40间隔的第一区划部件41、将支承部空间70和膨出空间59间隔的第二区划部件42、〔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膨出空间的结构〕中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前方区划部件56及侧方区划部件57。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脱谷离合器杆和脱谷离合器的联结的结构及割取离合器杆和割取离合器的联结的结构〕
如图3及图5所示,跨与飞轮23连结的输出滑轮71、脱谷装置4的输入滑轮72地安装有传动带73。张紧臂75被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心P4上下摆动地支承。张紧滑轮74支承于张紧臂75。
传动带73和脱谷离合器76被跨输出滑轮71和输入滑轮72地设置。脱谷离合器76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操作对象装置”。脱谷离合器76具有张紧滑轮74及张紧臂75等。脱谷离合器76能够操作成向脱谷装置4传递动力的传动状态及将向脱谷装置4的动力切断来使脱谷装置4停止的切断状态。
具备接受脱谷离合器76的动力的割取离合器77。割取离合器77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操作对象装置”。割取离合器77能够操作成向搬运装置6及割取部7传递动力的传动状态及将向搬运装置6及割取部7的动力切断来使搬运装置6及割取部7停止的切断状态。
与脱谷离合器杆20的基部及割取离合器杆21的基部连接的操作轴67、68俯视时从脱谷离合器杆20的基部及割取离合器杆21的基部越过排气净化装置34及间隔部件69向乘降部13的相反侧即左侧伸出。
臂67a与操作轴67的伸出部分连结,跨操作轴67的臂67a和脱谷离合器76的张紧臂75地连接有联结连杆78、联结杆79及螺旋弹簧80。
臂68a与操作轴68的伸出部分连结,跨操作轴68的臂68a和割取离合器77地连接有联结杆81及联结连杆(未图示)(相当于联结机构)。另外,联结连杆78、联结杆79、螺旋弹簧80、联结杆81及未图示的联结连杆相当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的“联结机构”。
图3所示的状态是脱谷离合器杆20被向切断位置操作、割取离合器杆21被向切断位置操作的状态,脱谷离合器76被操作成切断状态,割取离合器77被操作成切断状态。
脱谷离合器杆20被从切断位置绕轴心P3地向前方的传动位置操作时,借助操作轴67的臂67a,联结连杆78、联结杆79及螺旋弹簧80被向上方推拉操作,张紧滑轮74被传动带73推压,脱谷离合器76被操作成传动状态。
割取离合器杆21被从切断位置绕轴心P3地向前方的传动位置操作时,借助操作轴68的臂68a,联结杆81被向上方推拉操作,割取离合器77被操作成传动状态。
如图3及图5所示,跨操作轴67、68的伸出部分和脱谷离合器76及割取离合器77地连接的联结连杆78、联结杆79、螺旋弹簧80、联结杆81相对于排气净化装置34在乘降部13的相反侧即左侧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配置空间40及排气净化装置34、与联结连杆78、联结杆79及螺旋弹簧80、联结杆81之间设置有间隔部件69及侧方罩39。
〔第一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以下,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另外的方式。
(1-1)作业者搭乘的驾驶部3也可以设置于机体1的前部的左部。若根据该结构,乘降部13设置于驾驶部3的左部,侧面板11及排气净化装置34相对于乘降部13设置于相反侧即驾驶部3的右部。
(1-2)也可以是,脱谷装置4设置于机体1的后部的右部,谷箱5设置于机体1的后部的左部,脱谷装置4和谷箱5相对于驾驶部3在后侧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排列。
(1-3)也可以取代谷箱5,装袋装置(未图示)被作为谷粒存积部设置。装袋装置具有将被脱谷装置4脱谷处理来回收的谷粒存积的料斗、用于作业者将料斗的谷粒装入谷粒袋的装袋部。
以上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8~图2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8及图19中表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具备行进机体101、收割部102、搬运装置103。收割部102及搬运装置103位于行进机体101的前方,作物(例如植立谷秆)被收割部102收割。搬运装置103与收割部102的后部连接,被收割部102收割的收割物(割取谷秆的整秆)被搬运装置103向机体后方搬运。行进机体101具备左右一对履带行进装置104、被履带行进装置104支承的机体框105。搬运装置103被能够升降地连结于机体框105的前部。收割部102及搬运装置103被通过液压缸116的伸缩动作绕横轴心P11上下摆动地操作。
在行进机体101的前部右侧具备被座舱罩106覆盖的驾驶部107,在驾驶部107的下方具备包括发动机等的动力部(未图示)。在行进机体101的后部,脱谷装置109及谷粒罐110被以沿机体左右方向排列地状态装备。收割物被脱谷装置109脱谷,通过脱谷处理所得到的收割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谷粒)存积于谷粒罐110。存积于谷粒罐110的谷粒根据需要被谷粒排出装置108向机外排出。在驾驶部107设置有驾驶座席111、多个操作件等。
在收割部102具备左右一对分配器112、耙入滚筒113、推子型的收割刃114、螺旋钻115。左右一对分配器112将作物分成收割对象和非收割对象。并且,收割对象的作物被耙入滚筒113耙入,收割对象的作物的植株被收割刃114切断,收割物(割取谷秆)被螺旋钻115向收割宽度方向中央侧聚集。关于搬运装置103在后说明。
关于脱谷装置109的内部为公知的所以未图示,但在脱谷装置109的上部设置有脱粒室。在脱粒室处,脱谷用的脱粒筒被绕朝向机体前后的轴心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脱粒筒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网。在承接网的下方设置有筛动分选用的摆动分选装置、风力分选用的风车。此外,在该脱粒筒的后方设置有排尘风扇。在脱粒筒处被脱谷处理的脱谷处理物从承接网向摆动分选装置漏下。并且,漏下的脱谷处理物被通过摆动分选装置的筛动分选、风车的风力分选分成稻屑等、单粒化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物。稻屑等被通过风力分选向后方吹飞,被排尘风扇向机体的后方排出。单粒化的谷粒从摆动分选装置向下方漏下后,被公知的扬谷输送机向谷粒罐110扬送。二次物被公知的二次物返还输送机向脱粒室扬送而被再次进行脱谷处理。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搬运装置〕
搬运装置103被以从收割部102的后端部延伸至脱谷装置109的收割物投入部的状态设置。如图20及图21所示,搬运装置103具有将被收割部102收割的收割物向后方搬运的搬运机构121及收纳搬运机构121的搬运壳120。搬运壳120形成为筒型,搬运机构121构成为链转动式。搬运装置103在与收割部102的左右方向中央相比偏向机体左侧的状态下与收割部102连结。
搬运壳120整体被绕横轴心P11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脱谷装置109。并且,收割部102一体地连结固定于搬运壳120的搬运方向上游部分(前部分),所以收割部102和搬运装置103的整体被绕横轴心P11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脱谷装置109。
搬运壳120构成为大致方筒状。如图20~图22所示,搬运壳120具有底面部120a、左右一对侧壁部120b、顶棚部120c。在底面部120a的左右两端部连结有左右各个侧壁部120b的下部。换言之,底面部120a在机体横向上横跨左右的侧壁部120b。顶棚部120c在机体横向上横跨左右的侧壁部120b。
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搬运壳120的搬运始端部(前端部)形成有收割物导入口122。收割物导入口122与收割部102的送出口连通。在搬运壳120的搬运末端部(后端部)形成有收割物送出口123。收割物送出口123与脱谷装置109的收割物投入部连通。
搬运机构121具备下游侧旋转轴121A、上游侧旋转轴121B、左右一对驱动链轮121C、121C、左右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121E、多个搬运部件121F、转筒121G。
如图20所示,在搬运壳120的搬运方向下游侧部分、即搬运壳120的后部,架设有横向的下游侧旋转轴121A。此外,在搬运壳120的搬运方向上游侧部分、即搬运壳120的前部,架设有横向的上游侧旋转轴121B。在下游侧旋转轴121A,在轴心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具备有一对驱动链轮121C、121C。
上游侧旋转轴121B被以沿横向(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装备。在上游侧旋转轴121B的外周部具备转筒121G。转筒121G形成为中空圆筒形的筒状,与上游侧旋转轴121B一体旋转。
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121E被跨一对驱动链轮121C、121C的每一个和转筒121G地卷绕。在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多个搬运部件121F被沿转动方向隔开间隔地沿横向架设。
搬运驱动用的动力被向下游侧旋转轴121A传递,且驱动链轮121C被能够一体旋转地支承于下游侧旋转轴121A。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的转动轨道下侧部分向机体后侧转动,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的转动轨道上侧部分向机体前侧转动。即,该转动轨道下侧部分为张紧侧,该转动轨道上侧部分为放松侧。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被转动驱动时,搬运部件121F相对于收割物发挥耙入作用,收割物被耙入至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和搬运壳120的底面部120a之间。收割物被搬运部件121F向后方上方卡止搬运,被从收割物送出口123向后方送出,被向脱谷装置109供给。
在搬运壳120的左右的侧壁部120b的各自的内表面侧部设置有支承部件124、124。上游侧旋转轴121B的左右两侧的轴端部被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左右的支承部件124、124。转筒121G及上游侧旋转轴121B在分别被一体地连结的状态下能够绕横轴心P12旋转地支承于左右的支承部件124、124。
如图20所示,在搬运壳120的左右的侧壁部120b的每个开有长孔120h,长孔120h的长边方向沿着搬运方向。上游侧旋转轴121B被以相对于搬运壳120维持横向姿势的同时能够沿长孔120h的长边方向改变位置(位置调节)的方式支承。即,将上游侧旋转轴121B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左右的支承部件124、124被以能够相对于搬运壳120将搬运方向的位置改变(调节)的方式螺栓固定。
左右的支承部件124、124将转筒121G及上游侧旋转轴121B支承,左右的侧壁部120b、120b将左右的支承部件124、124支承,所以对左右的侧壁部120b、120b施加载荷。因此,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搬运壳120的左右的侧壁部120b、120b的长孔120h所处的部位的外表面部分,沿搬运装置103的搬运方向延伸的前后框120L、120R被焊接固定。前后框120L是截面观察时为L字形的角铁部件,前后框120R是截面观察时为大致C字形的角铁部件。机体左侧的长孔120h被跨机体左侧的侧壁部120b和前后框120L地一体地开孔,机体右侧的长孔120h被跨机体右侧的侧壁部120b和前后框120R地一体地开孔。
在与前后框120L的后端部相邻的状态下,纵框120M被在左侧的侧壁部120b的外表面部分焊接固定。纵框120M也与前后框120L的后端部焊接。纵框120M是截面观察时为L字形的角铁部件(参照图21),沿着与搬运装置103的搬运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遍及前后框120L所处的高度位置和侧壁部120b的下缘部地延伸。
在与前后框120R的后端部相邻的状态下,纵框120S被在右侧的侧壁部120b的外表面部分焊接固定。纵框120S也被与前后框120R的后端部焊接。纵框120S是截面观察时为大致C字形的角铁部件,沿着与搬运装置103的搬运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遍及左侧的侧壁部120b的上下宽度地延伸。
在底面部120a的纵框120M、120S的正下方的部位的外表面部分,横框120N被焊接固定。横框120N是截面观察时为四边形形状的方形部件,遍及底面部120a的左右宽度地延伸。横框120N的右端部与底面部120a的右缘部相比向右侧突出。此外,横框120N的右端部与纵框120S相比位于机体右侧。纵框120S的下端部与横框120N焊接。
平板部件120K被焊接固定于横框120N的左端部。此外,平板部件120K的上端部和纵框120M的下端部被焊接固定。
这样,借助一对前后框120L、120R、纵框120M、120S、平板部件120K、横框120N,上游侧旋转轴121B等被牢固地支承。此外,撑条129被焊接固定于横框120N的右端部,液压缸116的一端部被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撑条129。即,横框120N也被兼用作将液压缸116承接支承的框。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搬运装置的集石器〕
如图20、图22及图23所示,箱状壳部130被装配于底面部120a。箱状壳部130是所谓的“集石器”,从底面部120a向机体下侧突出。在底面部120a的装配有箱状壳部130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120i。开口部120i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第一开口部”。开口部120i及箱状壳部130的长边方向沿着机体横向。开口部120i及箱状壳部1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在机体横向上遍及一对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的间隔。即,在搬运壳120的底面部120a形成有遍及搬运机构121的搬运宽度的开口部120i。箱状壳部130配置成相对于横框120N在搬运方向下游侧相邻。另外,液压缸116与箱状壳部130相比配置于机体右侧。
如图22~图24所示,在箱状壳部130具备箱主体部131和板部件135。开口部135h形成于板部件135。箱主体部131能够将在板部件135的下方从开口部120i落下的物体存积。搬运壳120中被搬运的收割物中包括石块等的情况下,石块等从开口部120i向箱主体部131落下。石块等重量比收割物的重量重,所以石块等与收割物相比容易向箱主体部131落下。
箱主体部131具备加压成型为平板状的部件的第一部件131a、与第一部件131a的左右侧部连结的一对第二部件131b、131b。第一部件131a的前后中央区域被加压成型为向下侧突出。一对第二部件131b、131b为平板状的部件,弯折形成为L字形。右侧的第二部件131b的与第一部件131a的右缘部相向的面部分与第一部件131a焊接。此外,左侧的第二部件131b的与第一部件131a的左缘部相向的面部分与第一部件131a焊接。第一部件131a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和左右一对第二部件131b、131b各自的上端部具有与底面部120a相向的面部分,将这些面部分称作“凸缘部131f”。此外,将箱主体部131的位于左右一对第二部件131b、131b的各自的面部分之间且在第一部件131a的前后中央区域向下侧突出的部分称作“存积部分131B”。凸缘部131f形成于箱主体部131的上缘部,该部分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开口部分”。换言之,四边的凸缘部131f、131f、131f、131f是箱主体部131的开口部分。从开口部120i落下的石块等被经由该开口部分存积于箱主体部131的存积部分131B。
箱状壳部130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底面部120a。支承板132被焊接固定于底面部120a的开口部120i的周围的部分。开口部120i被跨底面部120a和支承板132地一体地形成。支承板132的后端面部被弯折形成为与底面部120a正交或大致正交。在该支承板132的后端面部,铰链用的卡合孔部132H、132H被焊接固定。卡合孔部132H、132H的每个具有机体横向的贯通孔。
在凸缘部131f的第一部件131a的后端部形成有铰链用的一对折弯部131S、131S,折弯部131S、131S被弯折形成为与凸缘部131f的凸缘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卡合轴部131T、131T被焊接固定于该折弯部131S、131S的每一个。卡合轴部131T、131T形成为圆棒状,卡合轴部131T、131T的每个被插入卡合孔部132H、132H。由此,箱主体部131构成为能够绕机体横向轴心摆动。卡合轴部131T、131T是箱主体部131的摆动基端部。换言之,箱主体部131的后端部是摆动基端部。
卡合轴部131T和卡合孔部132H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铰链”。即,在箱状壳部130的摆动轴心部位具备卡合轴部131T及卡合孔部132H作为能够摆动地与底面部120a连结的铰链。这样,箱状壳部130构成为,状态能够改变成,在开口部120i的下方区域能够将从开口部120i落下的物体存积的存积可能状态、与存积可能状态相比向下侧摆动而将开口部120i的下方区域开放的开放状态。
撑条133被焊接固定于支承板132的前端的下表面部分。撑条133为板状部件,撑条133的长边方向沿着机体横向。撑条133的后端部被遍及左右地焊接固定于支承板132的前端面部,撑条133的前端部与支承板132的前端部相比位于前侧。撑条133被焊接于支承板132的下表面部分。因此,撑条133与支承板132相比从底面部120a离开支承板132的厚度,在撑条133和底面部120a之间形成有间隙S。
三个焊接螺栓134、134、134被沿着撑条133的长边方向焊接固定于撑条133。焊接螺栓134、134、134的头部位于间隙S,焊接螺栓134、134、134的头部焊接于撑条133的上表面部分。
在凸缘部131f的第一部件131a的前部形成有三个贯通孔131h、131h、131h。第一部件131a的前端部为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向撑条133所处的一侧摆动时,焊接螺栓134、134、134贯通于贯通孔131h、131h、131h。该状态下,在焊接螺栓134、134、134的每一个处蝶形螺母Nu、Nu、Nu螺纹接合而紧固,由此,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被撑条133和蝶形螺母Nu、Nu、Nu所夹。由此,箱主体部131被不能摆动地位置保持,该状态下箱主体部131能够承接从开口部120i落下的石块等。
箱主体部131的存积部分131B装满时,作业者将蝶形螺母Nu、Nu、Nu从焊接螺栓134、134、134卸下,将箱主体部131向下方摆动。并且,箱主体部131摆动时,存积于存积部分131B的石块等向下方落下,所以箱状壳部130的内部的物体被排出。因此,箱状壳部130的维护作业容易。
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紧固连结于撑条133,箱主体部131的基端部支承于卡合轴部131T、131T。箱主体部131的凸缘部131f和支承板132之间以撑条133的厚度离开。箱状壳部130的凸缘部131f所处的区域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安装部”。换言之,在箱状壳部130具备将板部件135安装于箱主体部131的安装部,在安装部具备凸缘部131f。安装部在存积可能状态下使底面部120a和凸缘部131f夹持板部件135。即,在凸缘部131f和支承板132之间设置有板部件135。板部件135的厚度和撑条133的厚度相同或大致相同。此外,安装部是在箱主体部131的上缘部形成的开口部分。
板部件135具有平坦面部135A。平坦面部135A形成为四边形的形状,在平坦面部135A的四边分别设置有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折返部135a从平坦面部135A的前缘部向下方垂下。折返部135b从平坦面部135A的后缘部向下方垂下。折返部135c从平坦面部135A的右缘部向下方垂下。折返部135d从平坦面部135A的左缘部向下方垂下。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分别以相对于平坦面部135A的平坦面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式向下方垂下。这样,在板部件135形成有平面状的平坦面部135A、在平坦面部135A的外周部相对于平坦面部135A弯折且能够与箱主体部131的开口部分卡止的多个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
在第一部件131a的前部的凸缘部131f的比贯通孔131h、131h、131h靠后侧的区域,形成有沿机体横向延伸的长孔131k。长孔131k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安装部”的一部分。长孔131k的机体横向的长度形成为比折返部135a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长,折返部135a的左右两端位于长孔131k的范围内。由此,折返部135a将长孔131k贯通。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紧固连结于撑条133的状态下,折返部135a及长孔131k与撑条133相比位于后侧(箱主体部131的摆动基端部所处的一侧)。
折返部135b卡挂于第一部件131a的后部的凸缘部131f。折返部135c卡挂于右侧的第二部件131b的凸缘部131f。折返部135d卡挂于左侧的第二部件131b的凸缘部131f。这样,板部件13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主体部131装卸。即,多个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卡止于该开口部分时,箱主体部131的开口部分嵌入板部件135的比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靠平坦面部135A所处的一侧的区域。
在平坦面部135A的中央区域形成有开口部135h。板部件135的开口部135h形成为,开口部135h的形状及大小、开口部120i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或大致相同。开口部135h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第二开口部”。开口部135h在存积可能状态下与开口部120i重叠。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分别卡挂于箱主体部131的状态下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紧固连结于撑条133时,开口部120i和开口部135h重叠或大致重叠。由此,从开口部120i落下的石块等不会进入箱主体部131的凸缘部131f和支承板132之间,被向箱主体部131的存积部分131B引导。
根据作物的种类,也考虑搬运壳120中被搬运的收割物不含石块等而无需箱主体部131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及图26所示,具备相对于箱主体部131能够装卸的板部件136,板部件136能够取代板部件135而配置于凸缘部131f和支承板132之间。板部件136将开口部120i关闭,使得收割物等不从开口部120i向箱主体部131落下。
板部件136具有平坦面部136A。平坦面部136A形成为四边形的形状,在平坦面部136A的四边分别形成有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分别从平坦面部136A的边缘部向下方垂下。折返部135a将长孔131k贯通,折返部136b卡挂于卡合轴部131T,折返部135c、135d卡挂于左右的凸缘部131f、131f。这样,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的各自的结构与上述的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的结构相同。即,多个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卡止于该开口部分时,箱主体部131的开口部分嵌入板部件136的比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靠平坦面部136A所处的一侧的区域。
平板状的附加板部136B安装于平坦面部136A。多个孔部136h形成于平坦面部136A,附加板部136B被借助多个孔部136h焊接固定。由此,附加板部136B支承于平坦面部136A。附加板部136B的外周形状与开口部120i的外周形状相同或大致相同。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分别卡挂于箱主体部131的状态下,箱主体部131的自由端部紧固连结于撑条133时,附加板部136B将开口部120i的全部区域关闭。附加板部136B相当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关闭部”。附加板部136B在存积可能状态下将开口部120i关闭。附加板部136B的厚度与将底面部120a和支承板132相加的厚度相同或大致相同。因此,开口部120i被附加板部136B关闭时,附加板部136B的上表面部分和底面部120a的上表面部分共面。由此,搬运壳120中被搬运的收割物难以卡挂于开口部120i而被顺畅地搬运。
〔第二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以下,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另外的方式。
(2-1)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板部件135的平坦面部135A的四边分别设置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折返部135b卡挂于第一部件131a的后部的凸缘部131f。但是,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如图27所示,也可以是在机体右侧的卡合轴部131T设置露出轴部131t的结构。露出轴部131t沿箱状壳部130的摆动轴心方向露出。这样,也可以在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铰链”具备沿该铰链的摆动轴心方向露出的露出轴部131t。此外,露出轴部131t也可以被包括于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安装部”。并且,折返部135b也可以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进一步向后侧延伸而折返部135b卡挂于露出轴部131t的结构。这样,也可以是板部件135的端部、即折返部135b能够卡止于露出轴部131t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板部件136的端部、即折返部136b能够卡止于露出轴部131t的结构。
(2-2)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板部件135的平坦面部135A的四边分别设置有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如图28所示,也可以是在板部件135不设置折返部135a、135b、135c、135d的结构。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板部件135的下表面部的外周区域形成钩槽135m,在箱主体部131的上缘部形成的开口部分和钩槽135m卡合。此外,也可以是在板部件136不设置折返部136a、136b、136c、136d的结构。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板部件136的下表面部的外周区域形成钩槽(未图示),在箱主体部131的上缘部形成的开口部分和该未图示的钩槽卡合。或者,也可以在板部件135仅设置折返部135a、135b,在板部件135仅设置折返部135c、135d。此外,也可以在板部件136仅设置折返部136a、136b,也可以在板部件136仅设置折返部136c、136d。
(2-3)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具备驱动链轮121C、转筒121G、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也可以是带,驱动链轮121C也可以是滑轮。该情况下,也可以是,转筒121G具备承接搬运用环状转动链121E的滑轮。总之,具备将被收割部102收割的收割物向后方搬运的搬运机构121即可。
(2-4)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板部件135、136是能够相对于箱主体部131装卸的结构,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卡合轴部131T不设置于箱主体部131,相当于卡合轴部131T的轴部分设置于板部件135、136,板部件135或板部件136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卡合孔部132H。并且,也可以是箱主体部131被安装支承于板部件135或板部件136的结构。该情况下,板部件135、136的各自的自由端部构成为能够与焊接螺栓134卡止。此外,也可以是在箱主体部131不设置凸缘部131f的结构,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箱主体部131的与板部件135、136抵接的上缘部分是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开口部分”。
(2-5)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箱主体部131的后端部设置有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的“铰链”,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箱主体部131的前端部设置卡合轴部131T,在支承板132的前端部设置卡合孔部132H。即,也可以在箱主体部131的前端部设置本发明的铰链。此外,也可以在箱主体部131的左右某个的端部设置卡合轴部131T,在支承板132的左右某个的端部的卡合轴部131T所处的一侧的端部设置卡合孔部132H。即,也可以在箱主体部131的左右某个的端部设置铰链。
(2-6)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开口部135h的形状及大小和开口部120i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板部件135的开口部135h,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在板部件135的与开口部120i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形成比开口部120i小的开口部,也可以形成网状的多孔部。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包括各个另外的方式,以下相同)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应用。此外,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改变。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涉及联合收割机的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也能够应用于自脱型的联合收割机。此外,涉及收割机的本发明除了联合收割机以外,也能够应用于脱粒式的玉米收割机、豆类收割机等。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3:驾驶部
4:脱谷装置
5:谷箱(谷粒存积部)
11:侧面板
11a:操作件配置面
11b:面板后部
13:乘降部
20:脱谷离合器杆(操作件)
21:割取离合器杆(操作件)
22:发动机
23:飞轮
23a:上端部
24:散热器
25:散热器风扇
34:排气净化装置
39:侧方罩(间隔部件)
39a:下端部
40:配置空间
41:第一区划部件
42:第二区划部件
48:支承部件(排气管罩)
49:排气管
56:前方区划部件(第二区划部件)
57:侧方区划部件(第二区划部件)
59:膨出空间
60:膨出空间罩
61:上部膨出空间
62:排气管罩
63:排气管罩
64:排气管罩
65:排气管罩
66:支承托架(支承部)
67:操作轴
68:操作轴
69:间隔部件
70:支承部空间
76:脱谷离合器(操作对象装置)
77:割取离合器(操作对象装置)
78:联结连杆(联结机构)
79:联结杆(联结机构)
80:螺旋弹簧(联结机构)
81:联结杆(联结机构)
(第二实施方式)
102:收割部
103:搬运装置
120:搬运壳
120a:底面部
120i:开口部(第一开口部)
121:搬运机构
130:箱状壳部
131:箱主体部
131f:凸缘部(安装部、开口部分)
131k:长孔(安装部)
131T:卡合轴部(铰链)
131t:露出轴部
135:板部件
135A:平坦面部
135a:折返部
135b:折返部(板部件的端部)
135c:折返部
135d:折返部
135h: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136:板部件
136A:平坦面部
136B:附加板部(关闭部)
136a:折返部
136b:折返部(板部件的端部)
136c:折返部
136d:折返部。

Claims (12)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驾驶部、侧面板、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
前述侧面板相对于在前述驾驶部的右部或左部设置的乘降部设置于相反侧的前述驾驶部的部分,具有设置有操作件的操作件配置面,
前述发动机设置于前述驾驶部的下方,
前述排气净化装置设置于前述侧面板的下方的配置空间,将前述发动机的排出气体净化,
将被收割的作物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存积被前述脱谷装置脱谷处理的谷粒的谷粒存积部相对于前述驾驶部在后侧被设置成沿着左右方向排列,
前述侧面板的相对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为后侧的面板后部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相比向上方膨出,由此,与前述配置空间相比向上方膨出的膨出空间形成于前述面板后部的下方,
排气管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上部向上侧伸出,穿过前述膨出空间向后上方伸出,俯视时设置于前述脱谷装置和前述谷粒存积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前述面板后部在上侧设置的膨出空间罩,
在前述膨出空间罩和前述面板后部之间形成有除了前述膨出空间之外的上部膨出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将前述脱谷装置和前述谷粒存积部之间的前述排气管的上方覆盖的排气管罩被以从前述面板后部连续的状态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支承部设置于前述操作件配置面和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之间,且设置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前述排气管的连接部分的前方,前述支承部将前述操作件的基部支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前述支承部的周围的支承部空间和前述配置空间间隔的第一区划部件、将前述支承部空间和前述膨出空间间隔的第二区划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与前述操作件的基部连接的操作轴俯视时从前述操作件的基部越过前述排气净化装置向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伸出,
被跨前述操作轴的伸出部分和操作对象装置地连接的联结机构相对于前述排气净化装置在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被沿上下方向设置,
在前述配置空间及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与前述联结机构之间具备间隔部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发动机被沿左右方向设置,
具备相对于前述发动机在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设置的前述发动机的飞轮、相对于前述发动机在前述乘降部侧设置的散热器及散热器风扇、将前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前述乘降部的相反侧的部分从侧方覆盖的侧方罩,
前述侧方罩的下端部与前述飞轮的上端部相比配置于上侧,
前述侧方罩在使前述飞轮的前述发动机的相反侧的侧方开放的状态下将前述排气净化装置从侧方覆盖。
8.一种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割部和搬运装置,
前述收割部收割农场的作物,
前述搬运装置具有将被前述收割部收割的收割物向后方搬运的搬运机构及容纳前述搬运机构的搬运壳,
在前述搬运壳的底面部形成遍及前述搬运机构的搬运宽度的第一开口部,
前述收割机还具备箱状壳部,前述箱状壳部被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前述底面部,状态能够改变成存积可能状态和开放状态,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在前述第一开口部的下方区域能够将从前述第一开口部落下的物体存积,前述开放状态下,与前述存积可能状态相比向下侧摆动而使前述下方区域开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箱状壳部具备板部件、箱主体部、安装部,
前述板部件具有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与前述第一开口部重叠的第二开口部或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将前述第一开口部关闭的关闭部,
前述箱主体部在前述板部件的下方能够将从前述第一开口部落下的物体存积,
前述安装部将前述板部件安装于前述箱主体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安装部具备与前述底面部相向的凸缘部,
前述安装部在前述存积可能状态下使前述底面部和前述凸缘部夹持前述板部件。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箱状壳部的摆动轴心部位具备能够摆动地与前述底面部连结的铰链,
在前述铰链具备露出轴部,前述安装部包括前述露出轴部,并且前述露出轴部沿摆动轴心方向露出,
前述板部件的端部构成为能够卡止于前述露出轴部。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安装部是在前述箱主体部的上缘部形成的开口部分,
在前述板部件形成平面状的平坦面部、在前述平坦面部的外周部相对于前述平坦面部弯折且能够卡止于前述开口部分的多个折返部,
前述开口部分在前述多个折返部卡止于前述开口部分时,嵌入前述板部件的与前述折返部相比靠前述平坦面部所处的一侧的区域。
CN202180024300.1A 2020-04-15 2021-04-02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Pending CN115279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3057 2020-04-15
JP2020073057A JP2021168613A (ja) 2020-04-15 2020-04-15 コンバイン
JP2020-073542 2020-04-16
JP2020073542A JP7423397B2 (ja) 2020-04-16 2020-04-16 収穫機
PCT/JP2021/014300 WO2021210424A1 (ja) 2020-04-15 2021-04-02 コンバイン及び収穫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9171A true CN115279171A (zh) 2022-11-01

Family

ID=78083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4300.1A Pending CN115279171A (zh) 2020-04-15 2021-04-02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9171A (zh)
WO (1) WO202121042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580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for Power Converters having Series-Parallel Mode Active Clamps
JP2017112993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2019135981A (ja) * 2018-02-09 2019-08-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34134B2 (ja) * 2018-06-22 2022-09-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6580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for Power Converters having Series-Parallel Mode Active Clamps
JP2017112993A (ja) * 2015-12-22 2017-06-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2019135981A (ja) * 2018-02-09 2019-08-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N110622682A (zh) * 2018-06-22 2019-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0424A1 (ja)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8581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4822253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9076034A (ja) 収穫機
WO2015045631A1 (ja) 作業機、及び、コンバイン
JP4988381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2111233A1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6649853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519732B (zh) 作业机搭载用发动机装置
CN115279171A (zh) 联合收割机及收割机
JPH11243752A (ja) 普通形コンバイン
CN110278764B (zh) 收获机及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
JP2019217793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0473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423397B2 (ja) 収穫機
WO2017155062A1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8016322A1 (ja) コンバイン
JP6887519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7082281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7158504A (ja) コンバイン
JP659483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48735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2058320A (ja) コンバインの搬送部の動力伝達構造
JPH11243757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036263A (ja) 収穫機
JP2020072660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