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0731A -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0731A
CN115260731A CN202211024128.2A CN202211024128A CN115260731A CN 115260731 A CN115260731 A CN 115260731A CN 202211024128 A CN202211024128 A CN 202211024128A CN 115260731 A CN115260731 A CN 115260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polycarbonate composite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4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艳
王慧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lei New Materi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41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07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0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07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5138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22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8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wo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30~90份聚碳酸酯、0.5~5份含氨基相容剂、2~10份增塑剂、2~4份磷系阻燃剂和2~8份硅系阻燃剂;所述含氨基相容剂包括尼龙类相容剂;所述增塑剂包括含有间苯结构的增塑剂。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的相容剂和增塑剂,同时,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协同阻燃,使得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兼顾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烟密度和烟释放量低,热释放速率慢,烟毒性低,适用于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碳酸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运营线路不断增长,货运、客运等数量逐年增加,成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持力量。在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的相对封闭空间中,包括轨道交通,货航空飞机等,一旦发生燃烧,会快速消耗氧气,释放热量与有毒的可燃性气体,极大危害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随着人们对出行、输运等需求的增加,研发一种低热释放、低烟密度的材料满足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需求的制件成为重中之重。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开发的UL94标准,是目前常规领域评估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标准,这一体系主要在于评估材料本身的可燃性。但不适用于特殊应用场合,如密闭狭小、人员集中的航空客舱、船舶船舱以及轨道陆运等。针对航空航天,已建立关于材料的热释放标准FAR25.853;对于轨道交通,欧盟推出消防统一标准EN45545,对减少航空航天舱内燃烧、轨道交通燃烧导致的伤亡和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热性、介电性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成型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聚碳酸酯本身阻燃性一般,只能达UL94 V-2标准,不能达到EN45545标准要求,因此需要对PC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阻燃性能。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通过化学反应引入难燃官能团,如卤素、磷酸酯、硅氧烷等结构;但是,共聚反应方法比较复杂,成本较高,所以多用物理改性;物理改性通过添加阻燃剂,增强混合物阻燃性。例如专利CN104830041A公开了一种低热释放聚碳酸酯材料,所述聚碳酸酯材料通过溴系阻燃剂、半芳香族聚酯和硅氧烷聚碳酸酯复合,使其满足航空航天的阻燃标准,但是,溴系阻燃剂燃烧过程中会释放有毒气体,存在安全问题。
CN108047674A公开了一种低光泽低烟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采用磺酸盐阻燃剂、聚硅氧烷阻燃剂与环氧反应性相容剂复配,使得所述复合材料的烟密度低。但是,所述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差。
此外,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满足欧盟EN45545 HL3标准的复合材料,如CN112409770A、CN105431486A和CN105209312A中公开的材料,成本高,不适合批量化生产。
因此,开发一种热释放量低、烟密度低、阻燃性好,同时又能兼顾机械性能,且成本低,适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领域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的相容剂和增塑剂,同时,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协同阻燃,使得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兼顾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烟密度和烟释放量低,热释放速率慢,烟毒性低,适用于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30~90份聚碳酸酯、0.5~5份含氨基相容剂、2~10份增塑剂、2~4份磷系阻燃剂和2~8份硅系阻燃剂;所述含氨基相容剂包括尼龙类相容剂;所述增塑剂包括含有间苯结构的增塑剂。
本发明中,通过在聚碳酸酯材料中加入含有间苯结构的增塑剂,实现对聚碳酸酯材料间苯结构的构筑,同时加入含有氨基的相容剂,通过氨基与聚碳酸酯末端的羟基反应,消耗聚碳酸酯易断裂的酯基,同时提高了含有间苯结构的增塑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分散,能够使得聚碳酸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多苯环稠环结构,易于成碳;进一步地,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的协同阻燃,促进成碳,从而降低烟密度和热释放速率,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30~90份聚碳酸酯,例如可以为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2份、74份、75份、76份、78份、80份、82份、84份、86份、88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0.5~5份含氨基相容剂,例如可以为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2份、2.2份、2.4份、2.6份、2.8份、3份、3.2份、3.4份、3.6份、3.8份、4份、4.2份、4.4份、4.6份、4.8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2~10份增塑剂,例如可以为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6.5份、7份、7.5份、8份、8.5份、9份、9.5份等。
本发明中,所述增塑剂用量太少时,成碳效果差;用量过多时,易析出,阻燃性能差。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2~4份磷系阻燃剂,例如可以为2.2份、2.4份、2.6份、2.8份、3份、3.2份、3.4份、3.6份、3.8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2~8份硅系阻燃剂,例如可以为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6.5份、7份、7.5份、7.8份等。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70~90份聚碳酸酯。
优选地,在300℃,1.2kg条件下,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40g/min,例如可以为10g/min、12g/min、14g/min、16g/min、18g/min、20g/min、22g/min、24g/min、26g/min、28g/min、30g/min、32g/min、34g/min、36g/min、38g/min等。
优选地,所述尼龙类相容剂包括PA6、PA66、PAII、PA12、PA46、PA610、PA612或PA101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PA6、PA66或PA1010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包括间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优选地,所述间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包括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本发明中,所述含氨基相容剂与增塑剂选用PA6与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组合时,效果最好。
优选地,所述含氨基相容剂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0.8~2):1,例如可以为0.85:1、0.9:1、0.95:1、1:1、1.1:1、1.2:1、1.3:1、1.4:1、1.45:1、1.5:1、1.55:1、1.6:1、1.65:1、1.7:1、1.75:1、1.8:1、1.85:1、1.9:1、1.95:1等。
本发明中,所述含氨基相容剂与增塑剂的质量比在特定的范围内阻燃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包括聚磷酸铵、磷酸铵盐、磷酸酯类阻燃剂或亚磷酸酯类阻燃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磷酸酯类阻燃剂。
优选地,所述磷酸酯类阻燃剂包括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的质量比为(0.8~2):1,例如可以为0.85:1、0.9:1、0.95: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等。
本发明中,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在特定的配比内,协同增效,进一步提高阻燃性能。
优选地,所述硅系阻燃剂包括二氧化硅和有机硅阻燃剂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与有机硅阻燃剂的质量比为(0.2~3):1,例如可以为0.3:1、0.4: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2.5:1、2.8:1等,优选为(0.4~2):1。
本发明中,所述硅系阻燃剂选用有机硅阻燃剂与二氧化硅复配,能够进一步促进成碳,提高阻燃性能;所述二氧化硅用量太少时,成碳效果差;用量太多时,机械性能差。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5~25nm,例如可以为16nm、17nm、18nm、19nm、20nm、21nm、22nm、23nm、24nm等。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阻燃剂包括硅酮聚合物。
本发明中,有机硅选用硅酮聚合物,能够贯穿于聚合物网络中,实现交联机制的构造,不易析出到基体表面,与纳米二氧化硅的协同作用更容易在燃烧过程中成碳,进一步降低烟气等有气体的释放。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1~1份偶联剂,例如可以为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等。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多氨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抗氧剂,例如可以为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等。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B215、抗氧剂2246或抗氧剂26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抗滴落剂,例如可以为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等。
优选地,所述抗滴落剂包括含氟聚合物。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色粉,例如可以为0.8份、1份、1.2份、1.4份、1.6份、1.8份等。
本发明中,不对色粉作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色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碳酸酯、含氨基相容剂、增塑剂、磷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共混,挤出,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物料还包括偶联剂、抗氧剂、抗滴落剂或色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共混的时间为5~10min,例如可以为6min、7min、8min、9min等。
优选地,所述共混的温度为10~50℃,例如可以为15℃、20℃、25℃、30℃、35℃、40℃、45℃等。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设备包括双螺杆挤出机。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30~290℃,例如可以为230℃、240℃、250℃、260℃、270℃、280℃、290℃等。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转速为300~1000rpm,例如可以为350rpm、400rpm、450rpm、500rpm、550rpm、600rpm、650rpm、700rpm、750rpm、800rpm、850rpm、900rpm、950rpm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聚碳酸酯、含氨基相容剂、增塑剂、磷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以及任选的偶联剂、抗氧剂、抗滴落剂或色粉在10~50℃条件下共混5~10min,采用双螺杆机出机在230~290℃、300~1000rpm条件下挤出,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制备交通工具内外饰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上述列举的点值,还包括没有列举出的上述数值范围之间的任意的点值,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所述范围包括的具体点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的相容剂和增塑剂,同时,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协同阻燃,使得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兼顾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烟密度和烟释放量低,热释放速率慢,烟毒性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730J/m,拉伸强度≥58MPa,热变形温度≥95℃,氧指数≥31%,平均最大热释放速率≤200KW/m2,烟密度≤300kg/m-3,4min累计烟密度≤490kg/m-3,毒气浓度≤0.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用到的材料如下(不限于以下原料),:
有机硅阻燃剂:美国通用公司SFR-100;
色粉:市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80份聚碳酸酯(德国拜耳PC6555)、5份PA6(中石化巴陵BL3280H)、5份间苯二甲酸二苯酯、4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2份有机硅阻燃剂、1份二氧化硅、0.5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抗氧剂1010、0.5份抗滴落剂K-PT200和1份色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聚碳酸酯,110℃,烘料6h,尼龙6,80℃,烘料6h;
将聚碳酸酯、PA6、间苯二甲酸二苯酯、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硅阻燃剂、二氧化硅、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抗氧剂1010、抗滴落剂K-PT200和色粉,在混料机里,中速共混5min后,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在280℃、600rpm下挤出,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88份聚碳酸酯(德国拜耳PC6265)、3份PA66(美国杜邦70G30L)、3.75份间苯二甲酸二苯酯、3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1.3份有机硅阻燃剂、2.45份二氧化硅、0.5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5份抗氧剂168、0.5份抗滴落剂TF-1645(3M)和0.5份色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75份聚碳酸酯(德国拜耳PC2205)、5份PA1010(杜邦LC1000 BK385)、2.5份间苯二甲酸二苯酯、4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1份有机硅阻燃剂、1.5份二氧化硅、0.5份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5份抗氧剂264、1.5份抗滴落剂K-PT202和0.5份色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有机硅阻燃剂的份数为3份,没有二氧化硅,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的用量为5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的份数为2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的份数为2份,有机硅阻燃剂的份数为4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替换为等重量份的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份数为2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间苯二甲酸二苯酯的份数为8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PA6的份数为2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PA6替换为等重量份的PA12(德国赢创德固赛L2140),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97份聚碳酸酯,没有PA6、间苯二甲酸二苯酯、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硅阻燃剂和二氧化硅,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90份聚碳酸酯,没有PA6和间苯二甲酸二苯酯,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85份聚碳酸酯,没有PA6,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的份数为12份,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间苯二甲酸二苯酯替换为等重量份的对苯二甲酸二苯酯,其它组分、用量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
(1)冲击强度:常温条件下,按照ASTM D256-2010E1标准进行测试;
(2)拉伸强度:按照ISO 527方法进行测试;
(3)弯曲模量:按照ISO 178方法进行测试;
(4)热变形温度:按照ISO 75方法进行测试
(5)阻燃性:按照UL94阻燃等级进行评定;
(6)平均最大热释放速率(MARHE):按照EN ISO5660-1方法进行测试;
(7)烟密度Ds-4:按照EN ISO5659-2方法进行测试;
(8)4min累计烟密度(VOF4):按照EN ISO5659-2方法进行测试;
(8)毒气:按照EN ISO5659-2方法进行测试;
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814037850000121
Figure BDA0003814037850000131
由上表可知,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的相容剂和增塑剂,同时,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协同阻燃,使得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兼顾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烟密度和烟释放量低,热释放速率慢,毒性低;由实施例1~3可知,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740~750J/m,拉伸强度达到60~62MPa,弯曲模量2780~2850MPa,热变形温度100~101℃,氧指数达到48~49%,平均最大热释放速率只有85~86KW/m2,烟密度为120~121kg/m-3,4min累计烟密度250~252kg/m-3,毒气浓度0.1。
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4~8比较可知,所述阻燃剂并非特定的组合和配比,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差;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9~12比较可知,所述相容剂和增塑剂并非特定的组合和配比时,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差;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1~3比较可知,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没有尼龙类相容剂、增塑剂或阻燃剂时,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差,烟密度低,热释放速率慢;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4和5比较可知,所述磷系阻燃剂份数过多或采用含有对苯结构的增塑剂时,阻燃效果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通过加入特定种类的相容剂和增塑剂,同时,通过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协同阻燃,使得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兼顾机械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烟密度和烟释放量低,热释放速率慢,毒性低,适用于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30~90份聚碳酸酯、0.5~5份含氨基相容剂、2~10份增塑剂、2~4份磷系阻燃剂和2~8份硅系阻燃剂;
所述含氨基相容剂包括尼龙类相容剂;
所述增塑剂包括含有间苯结构的增塑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包括70~90份聚碳酸酯;
优选地,在300℃,1.2kg条件下,所述聚碳酸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40g/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类相容剂包括PA6、PA66、PAII、PA12、PA46、PA610、PA612或PA1010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PA6、PA66或PA1010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包括间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优选地,所述间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包括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优选地,所述含氨基相容剂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0.8~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系阻燃剂包括聚磷酸铵、磷酸铵盐、磷酸酯类阻燃剂或亚磷酸酯类阻燃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磷酸酯类阻燃剂;
优选地,所述磷酸酯类阻燃剂包括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
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与硅系阻燃剂的质量比为(0.8~2):1;
优选地,所述硅系阻燃剂包括二氧化硅和有机硅阻燃剂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与有机硅阻燃剂的质量比为(0.2~3):1,优选为(0.4~2):1;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5~25nm;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阻燃剂包括硅酮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1~1份偶联剂;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多氨基烷基三烷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抗氧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B215、抗氧剂2246或抗氧剂26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抗滴落剂;
优选地,所述抗滴落剂包括含氟聚合物;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还包括0.5~2份色粉。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碳酸酯、含氨基相容剂、增塑剂、磷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共混,挤出,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的物料还包括偶联剂、抗氧剂、抗滴落剂或色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共混的时间为5~10min;
优选地,所述共混的温度为10~50℃;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设备包括双螺杆挤出机;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温度为230~290℃;
优选地,所述挤出的转速为300~1000rpm。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碳酸酯、含氨基相容剂、增塑剂、磷系阻燃剂和硅系阻燃剂以及任选的偶联剂、抗氧剂、抗滴落剂或色粉在10~50℃条件下共混5~10min,采用双螺杆机出机在230~290℃、300~1000rpm条件下挤出,得到所述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在制备交通工具内外饰件中的应用。
CN202211024128.2A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2607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4128.2A CN115260731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23/105138 WO2024041220A1 (zh) 2022-08-24 2023-06-30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4128.2A CN115260731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0731A true CN115260731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52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4128.2A Pending CN115260731A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0731A (zh)
WO (1) WO20240412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220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8676A (ja) * 1994-02-18 1995-08-29 Teijin Ltd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マー組成物
CN106893299A (zh) * 2017-03-10 2017-06-27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仪表板装饰件用阻燃复合材料
CN108314892A (zh) * 2018-03-12 2018-07-24 合肥铭佑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耐高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5617A (zh) * 2020-02-25 2020-05-29 广东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5733A (zh) * 2020-12-31 2021-07-13 南京普利铭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18197B1 (ko) * 2008-12-24 2012-04-0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난연성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3951955B (zh) * 2014-05-12 2016-04-13 东莞市信诺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Pc/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1641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灼热丝高抗冲聚碳酸酯/聚酰胺合金及制备方法
WO2021038517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igh heat, flam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for thin wall applications
CN115260731A (zh) * 2022-08-24 2022-11-01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8676A (ja) * 1994-02-18 1995-08-29 Teijin Ltd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マー組成物
CN106893299A (zh) * 2017-03-10 2017-06-27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仪表板装饰件用阻燃复合材料
CN108314892A (zh) * 2018-03-12 2018-07-24 合肥铭佑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耐高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5617A (zh) * 2020-02-25 2020-05-29 广东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05733A (zh) * 2020-12-31 2021-07-13 南京普利铭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220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220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3189B (zh) 一种高效耐水性膨胀阻燃剂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CN111205617A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293B (zh) 一种膨胀阻燃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335B (zh) 一种高阻燃低烟气毒性耐候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0731A (zh) 一种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09770B (zh) 低烟密度低热释放无卤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44358A (zh) 一种增材制造用阻燃tpu复合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439B (zh) 一种改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9992A (zh) 一种无卤阻燃cr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5089B (zh) 一种耐高温无卤阻燃电缆料及电缆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68460A (zh) 一种无卤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3600A (zh) 一种阻燃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1941A (zh) 一种高阻燃硅橡胶玻纤编织管
CN114685918B (zh) 一种耐热型cpvc电力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50316B (zh) 一种绿色环保复合阻燃abs树脂及其制备工艺
CN104419141A (zh) 玻纤增强无卤阻燃抗静电pbt/pet合金
CN113527805A (zh) 一种自组装杂化填料改性聚丙烯阻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9731B (zh) 一种阻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22136B (zh) 一种电池包用柔性发泡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672843A (zh) 无卤阻燃抗静电改性pc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0803B (zh) 一种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89042B (zh) 一种阻燃环保pc-abs复合塑料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4520B (zh) 一种耐老化氯丁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12759927B (zh) 阻燃增强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12489A (ko) 선박용 보온단열재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