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1206A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1206A
CN115241206A CN202210757653.9A CN202210757653A CN115241206A CN 115241206 A CN115241206 A CN 115241206A CN 202210757653 A CN202210757653 A CN 202210757653A CN 115241206 A CN115241206 A CN 115241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display area
substrate
area
arr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76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1206B (zh
Inventor
何水
钟健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76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1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1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和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设置于衬底一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多条信号走线沿第二方向排列,显示区域包括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沿第二方向,边缘区域至少位于中间区域的一侧,沿第二方向位于显示区域边缘的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信号走线通过连接线连接至第一非显示区走线,连接线位于第二金属层,至少部分连接线中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可实现窄边框与显示效果的兼顾。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显示面板中显示面积的占比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面板中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的宽度较宽,从而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占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可实现窄边框与显示效果的兼顾。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外围区域包括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区域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沿第二方向,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边缘区域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所述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走线通过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走线,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线中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阵列基板。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中,位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内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可通过连接线与第一走线连接,从而可通过调节连接线与第一走线连接处的位置、以使得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中间位置处,避免第一走线为与边缘区域内的信号走线连接而倾斜设置,从而可改善因第一显示区需要为倾斜设置的第一走线预留空间而造成的第一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大的问题。即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中,通过设置连接线可实现第一走线与边缘区域内信号走线的连接,为减小第一非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助于使得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且由于至少部分连接线中的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远离第一非显示区的一侧,从而连接线为与第一走线连接需经过第二显示区,即连接线分布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连接线在显示区域内分布范围广,从而可改善由于连接线仅分布于显示区域的局部而造成显示区域内各部分金属图形密度相差较大的现象,并改善该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连接线图形在视觉上可被识别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M-M’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沿M-M’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沿N-N’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沿W-W’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F-F’的剖视图;
图15是图9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3中Q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沿E-E’的剖视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AA-显示区域;AA1-第一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NA-外围区域;NA1-第一非显示区;x-第一方向;12-第一走线;y-第二方向;AA3-中间区域;AA4-边缘区域;1-阵列基板;10-衬底;101-无机层;102-有机层;11-驱动电路层;111-第一金属层;112-第二金属层;13-信号走线;131-连接端;14-连接线;141-第一段;142-第二段;143-第三段;144-第四段;145-第五段;146-第六段;147-第七段;148-第八段;149-第九段;113-第一半导体层;114-第一绝缘层;115-第三金属层;116-第二绝缘层;117-第四金属层;118-第三绝缘层;119-第四绝缘层;120-第二半导体层;121-第五绝缘层;122-第五金属层;123-第六绝缘层;124-第六金属层;125-第七绝缘层;126-遮光金属层;127-缓冲层;15-过孔;2-显示面板;3-显示装置;4-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可包括与显示区AA’域相邻的第一部分NA1’以及较第一部分NA1’宽度(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收窄的第二部分NA2’,第二部分NA2’收窄可避让出第一部分NA1’的弧形转角,第二部分NA2’可向后弯折。显示区AA’包括信号走线a,非显示区NA’设置有驱动芯片1’,信号走线a与驱动芯片1’通过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走线b连接,但是为了将靠近边缘的信号走线a与驱动芯片1’连接,部分第一走线b需倾斜设置,由于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走线b,会导致第一部分NA1’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D增加,不利于实现窄边框,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占比。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实现窄边框、提升显示面积占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2至图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1,包括显示区域AA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域AA的外围区域NA,外围区域N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NA1,第一非显示区NA1与显示区域AA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一非显示区NA1包括第一走线12;沿第一方向x,显示区域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AA1远离第一非显示区NA1一侧的第二显示区AA2;如图3所示,沿第二方向y,显示区域AA包括中间区域AA3和边缘区域AA4,边缘区域AA4至少位于中间区域AA3的一侧。
如图4和图5所示,阵列基板1包括衬底10和驱动电路层11。驱动电路层11设置于衬底10一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11和第二金属层112,第一金属层111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信号走线13,多条信号走线13沿第二方向y排列,显示区域AA包括边缘区域AA4和中间区域AA3,沿第二方向y,边缘区域AA4至少位于中间区域AA3的一侧,边缘区域AA4中,至少部分信号走线13通过连接线14连接至第一走线12,连接线14位于第二金属层112,至少部分连接线14中的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1中,位于显示区域AA的中间区域AA3内的信号走线13可直接与第一走线12连接。位于显示区域AA的边缘区域AA4内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13可通过连接线14与第一走线12连接,从而可通过调节连接线14与第一走线12连接处的位置、以使得第一走线12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的中间位置处,避免第一走线12为与边缘区域AA4内的信号走线13连接而倾斜设置,从而可改善因第一显示区AA1需要为倾斜设置的第一走线预留空间而造成的第一显示区AA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较大的问题。即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1中,通过设置连接线14可实现第一走线12与边缘区域AA4内信号走线13的间接连接,为减小第一非显示区NA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助于使得阵列基板1减小边框,进而有助于使得应用该阵列基板1的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且由于至少部分连接线14中的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AA1远离第一非显示区NA1的一侧,从而连接线14为与第一走线12连接需经过第一显示区AA1,即连接线14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连接线14在显示区域AA内分布范围广,从而可改善由于连接线14仅分布于显示区域AA的局部而造成显示区域AA内各部分金属图形密度相差较大的现象,具体地,连接线14的存在会增加对光线的反射,当连接线14仅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时,由于连接线14的反射会造成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差异,尤其是在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处于暗态的情况下时,该差异易被人眼识别。本申请中通过提升连接线14的分布范围,从而可改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差异,提升均一度,以改善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连接线14图形在视觉上可被识别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外围区域NA设置驱动芯片4,并将驱动芯片4通过第一走线12与信号走线13连接,以通过驱动芯片4对驱动电路层11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4、第一非显示区NA1在阵列基板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即连接线14不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内。可通过将第一走线12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NA1与显示区域AA的中间区域AA3相对的区域内,以适应具有弧形转角的第一非显示区NA1的形状,并将第一走线12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NA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有助于使得应用该阵列基板1的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
可选的,边缘区域AA4与显示区域AA的面积比为1:4。可一个边缘区域AA4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13采用连接线14与第一走线12连接,或者沿第二方向y分别位于中间区域AA3两侧的两个边缘区域AA4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走线13采用连接线14与第一走线12连接,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可选的,沿第一方向x,显示区A仅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相等,且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面积相等,第二显示区AA2占显示区域AA面积的二分之一,从而使得连接线14可在显示区域AA内的分布范围更广,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外观显示的均一度,改善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出现连接线14外观图形显露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相互垂直,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层112可位于第一金属层111靠近衬底10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1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层11包括沿远离衬底10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113、第一绝缘层114、第三金属层115、第二绝缘层116、第四金属层117、第三绝缘层118等,还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四绝缘层119、第二半导体层120、第五绝缘层121、第五金属层122、第六绝缘层123、第六金属层124和第七绝缘层125。第一金属层111设置于第七绝缘层125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金属层11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金属层111与第二金属层1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其中,第一半导体层113可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源区、漏区和沟道区,第三金属层115可用于形成栅极,第四金属层117可用于与第三金属层115共同形成电容,还可以用于形成栅极等。第二半导体层120可用于形成另一个或另一种晶体管的源区、漏区和沟道区,第五金属层122可用于形成栅极,第六金属层124可用于形成源极、漏极。
其中,第一半导体层113可以为硅材料层形成的有源层。第二半导体层120可以为氧化物半导体层形成的有源层,第五金属层122、第四金属层117分别形成有两个与第二半导体层120对应的栅极,从而形成双栅晶体管,本申请不对驱动电路层11中所包含晶体管的种类做特别限定。
驱动电路层11还可以包括用于对第一半导体层113形成的沟道区进行遮挡的遮光金属层126,以防止由衬底10侧射入的光线对沟道区造成影响而影响晶体管的电学特性。遮光金属层126与第一半导体层113之间设置有缓冲层127,该缓冲层127可同时起到缓冲和绝缘的效果。
衬底10可以为复合式柔性衬底10,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102和无机层101,无机层101有助于隔绝水氧、有机层102的弯折性能更强。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外围区域NA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NA2,第二非显示区NA2位于显示区域AA背离第一非显示区NA1的一侧,信号走线13包括连接端131,如图7所示,连接端13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或者,如图8所示,连接端131位于第二非显示区NA2,连接线14的一端与连接端13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走线12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端131可以部分位于第二显示区AA2,部分位于第二非显示区NA2(图中未示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号走线13的连接端131位于第二显示区AA2远离第一显示区AA1的边缘处,或者位于第二非显示区AA2,从而使得连接线14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使得连接线14的分布范围更广,从而可改善由于连接线14仅分布于显示区域AA的局部而造成显示区域AA内各部分金属图形密度相差较大的现象,具体地,连接线14的存在会增加对光线的反射,当连接线14仅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时,由于连接线14的反射会造成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反射差异,尤其是在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处于暗态的情况下时,该差异易被人眼识别,本申请中通过提升连接线14的分布范围,从而可改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反射差异,提升均一度,以改善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连接线14图形在视觉上可被识别的问题。同时,连接端131位于阵列基板1中远离第一非显示区NA1的一侧,可以减小第一非显示区NA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有助于使得应用该阵列基板1的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线14为直线,且连接线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交。
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4为直线可方便制备,同时采用直线设计可使其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同时,使其长度较短,从而可减小连接线14的电阻,以减小连接线14内所传递的信号的衰减程度,提升信号传递的良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连接线14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三段143,第一段141的一端与连接端131连接,第一段141的另一端与第三段14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段142的一端与第一走线12连接,第二段142的另一端与第三段143的第二端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线14呈折线形,包括第一段141、第二段142和第三段143,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信号走线1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段141位于边缘区域AA4,第二段142位于中间区域AA3,第三段143用于连接第一段141和第二段142,第三段143沿第二方向y延伸,或者第三段14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分别相交,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呈折线形分布的连接线14的长度更长,使得连接线14所形成的金属图形在显示区域AA内更为均匀的分布,当将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更有利于均一化各个位置的视觉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14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第二段14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段141沿第一方向x延伸,信号走线13也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段141与信号走线13连接后,由于第一段141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内的信号相同,因此第一段141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不会造成串扰。第二段142位于中间区域AA3,第二段142与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位于不同区域,因此第二段142与位于其附近的信号走线13内信号不同,将第二段14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不交叠,可防止第二段142内的信号与中间区域AA3内的信号走线13内的信号之间发生干扰,从而有助于信号传递。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电路层1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电源线16,信号走线13包括数据线,第二段14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线1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线16与数据线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一电源线16、数据线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由于第一电源线16与信号走线13内信号的交直流类型不同,将第二段14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线1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交叠,可减弱第二段142与信号走线13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1所示,驱动电路层11包括复位信号线17,第三段14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复位信号线1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驱动电路层11还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扫描线(图中未示出)等,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复位信号线17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三段143也沿第二方向y延伸,由于第三段143内的信号与复位信号线17内的信号的交直流类型不同,因此可将第三段14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复位信号线1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交叠,此时,由于第三段143与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等走线之间间隔较大,从而可减弱第三段143与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等走线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信号走线13包括连接端131,如图12所示,连接端13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或者,如图13所示,连接端13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连接线14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段144和第五段145、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六段146,第四段144的一端与连接端131连接,第四段144的另一端与第六段146的第一端连接,第五段145的一端与第一走线12连接,第五段145的另一端与第六端的第二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端131还可以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AA1,部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号走线13的连接端131还可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或者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1,此时连接线14可弯折后分布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即连接线14呈折线形,包括第四段144、第五段145和第六段146,第四段144和第五段145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信号走线1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段144位于边缘区域AA4,第五段145位于中间区域AA3,第六段146用于连接第四段144和第五段145,第六段146沿第二方向y延伸,或者第六段14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分别相交,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呈折线形分布的连接线14的长度更长,使得连接线14所形成的金属图形在显示区域AA内更为均匀的分布,当将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更有利于均一化各个位置的视觉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驱动电路层11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电源线16,信号走线13包括数据线,第四段144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交叠,第五段145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数据线之间,且第五段145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线1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四段144沿第一方向x延伸,信号走线13也沿第一方向x延伸,因此,第四段144与信号走线13连接后,由于第四段144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内的信号相同,因此第四段144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不会造成串扰。第五段145位于中间区域AA3,第五段145与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位于不同区域,因此第五段145与位于其附近的信号走线13内信号不同,将第五段145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不交叠,可防止第五段145内的信号与中间区域AA3内的信号走线13内的信号之间发生干扰,从而有助于提升信号传递良率。同时,第一电源线16与数据线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第一电源线16、数据线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由于第一电源线16与信号走线13内信号的交直流类型不同,将第五段145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线1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交叠,可减弱第五段145与信号走线13之间的干扰。
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层11包括复位信号线17,第六段14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复位信号线1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驱动电路层11还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扫描线等,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复位信号线17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六段146也沿第二方向y延伸,由于第六段146内的信号与复位信号线17内的信号的交直流类型不同,因此可将第六段146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复位信号线1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交叠,此时,由于第六段146与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等走线之间间隔较大,从而可减弱第六段146与发光控制信号线、扫描线等走线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一金属层111与第二金属层1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28,连接线14通过贯穿绝缘层128的过孔15与信号走线13连接,过孔15位于外围区域。
由于外围区域NA为非显示区,当该阵列基板1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外围区域NA上涂覆有油墨层(图中未示出),其中,外围区域N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NA1和第二非显示区NA2,如图13和图14所示,可将过孔15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NA1或第二非显示区NA2,第一非显示区NA1以及第二非显示区NA2设置有油墨层,过孔15位于油墨层覆盖的范围内,从而由于该过孔15经油墨层覆盖,可改善由于过孔15周围不平坦而造成的反光效果的差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层112可位于第一金属层1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或靠近衬底10的一侧。当在第二金属层112形成连接线14,在第一金属层111形成信号走线13时,可不更改阵列基板1的现有制程,只需在第一金属层111背离衬底10的一侧增设关于连接线14的制程即可,有助于节省制造成本。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金属层111与第二金属层1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28,连接线14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七段147和第八段148、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九段149,绝缘层128包括用于容纳第七段147的过孔15,第七段147位于过孔15内并与信号走线13层叠设置且直接接触,且第七段14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交叠,具体地,第七段147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信号走线1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第八段148的第一端与第七段147连接,第九段149的一端与第一走线12连接,第九段149的另一端与第八段148的第二端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七段147位于边缘区域AA4、第八段148位于中间区域AA3,第九段149用于连接第七段147和第八段148。第七段147沿第一方向x延伸,信号走线13也沿第一方向x延伸,因此,第七段147与信号走线13连接后,由于第七段147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内的信号相同,因此第七段147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层叠设置且直接接触后不会产生串扰,且直接接触后可增大横截面积,从而可减小第七段147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的电阻,以减小第七段147及其连接的信号走线13内所传递的信号的衰减程度,提升信号传递的良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2,如图19所示,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任意一种阵列基板1,可选的,阵列基板1的非显示区中的部分向背离衬底一侧弯折设置。
该显示面板2可为柔性显示面板,通过将驱动电路设置于背离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一侧,从而可减小显示面板2的边框,同时,由于阵列基板1中的第一非显示区NA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减小,从而可进一步实现显示面板2的窄边框,提升显示区域AA的占比,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阵列基板1中连接线14的分布范围更广,从而可减小人眼识别到连接线14图案的概率,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如图20所示,包括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2。
该显示装置3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或者为显示器、电视等固定终端,还可以为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该显示装置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兼顾了显示效果,从而使得用户体验更好。
依照本申请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申请以及在本申请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外围区域包括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与所述显示区域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走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一侧的第二显示区;沿第二方向,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示区域包括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边缘区域至少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一侧,所述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走线通过连接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走线,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线中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区域包括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域背离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一侧,所述信号走线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或,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直线,且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所述信号走线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走线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或,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连接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段和第五段、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六段,所述第四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连接,所述第五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端的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线,所述信号走线包括数据线,所述第四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交叠,所述第五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数据线之间,且所述第五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复位信号线,所述第六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连接线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信号走线连接,所述过孔位于所述外围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连接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七段和第八段、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九段,所述绝缘层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七段的过孔,所述第七段位于所述过孔内并与所述信号走线层叠设置且直接接触,且所述第七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八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段连接,所述第九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走线连接,所述第九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段的第二端连接。
12.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757653.9A 2022-06-30 2022-06-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41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7653.9A CN115241206B (zh) 2022-06-30 2022-06-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7653.9A CN115241206B (zh) 2022-06-30 2022-06-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206A true CN115241206A (zh) 2022-10-25
CN115241206B CN115241206B (zh) 2024-07-16

Family

ID=8367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7653.9A Active CN115241206B (zh) 2022-06-30 2022-06-30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12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186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055780U (zh) * 2018-11-15 2019-07-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323949A (zh) * 2020-04-15 2020-06-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2021207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55780U (zh) * 2018-11-15 2019-07-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9541865A (zh) * 2018-12-26 2019-03-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23949A (zh) * 2020-04-15 2020-06-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1208606A1 (zh) * 2020-04-15 2021-10-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2021207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206B (zh) 202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2478B (en)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536542B (zh)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移动终端
TWI322288B (en) Manufacture method of pixel array substrate
CN10972544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27206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432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981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5773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397756B (zh) 主動陣列基板、液晶顯示面板及製造主動陣列基板之方法
KR20080068949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패널
US11094621B2 (en) Display panel
JP58063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33328A (ja) 信号伝送時のrc効果を軽減する表示パネル及び関連製作方法
US20230112653A1 (en) Light-sensitive sensor, array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9626014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497948B2 (en) Pixe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2141620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CN115241206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357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967249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3539058B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JP348430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34514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I711860B (zh) 陣列基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WO2021102811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