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8586A -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 Google Patents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8586A
CN115218586A CN202210147571.2A CN202210147571A CN115218586A CN 115218586 A CN115218586 A CN 115218586A CN 202210147571 A CN202210147571 A CN 202210147571A CN 115218586 A CN115218586 A CN 115218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etal plates
box
heat insulator
vacu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75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井祐志
盐家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218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8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2Walls defining a cabin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箱体及隔热门,其提高隔热性能和内容积,兼顾节能化和省空间化。本发明的隔热箱体或隔热门具备隔热体,该隔热体包括:对置配置的多个金属板;将多个所述金属板的外周侧密封且与所述金属板的材料不同的密封部;以及由多个所述金属板包围而成的减压空间。进而,也可以具有钢板制的外箱,面向所述外箱的内表面配置所述隔热体,也可以代替钢板制的外箱而由所述隔热体形成外观面。

Description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隔热箱体,例如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具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和真空隔热材料的冰箱中,上述真空隔热材料由一面为铝蒸镀膜、另一面为具有金属箔的膜构成”(技术方案8)。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外箱结构体通过将形成有凹部的两片金属板对接并固定而由上述凹部形成上述减压空间,将上述金属板的外周作为上述外箱的一部分固定于上述外箱”(技术方案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0281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真空隔热材料是一直以来通常利用的,在贴合有薄膜的外皮材料中插入作为芯材的玻璃棉等,对内部进行抽真空而形成。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真空隔热材料中,要想进一步提高隔热箱体、隔热门的导热率、或者使隔热箱体、隔热门的壁厚进一步变薄,存在界限。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外箱结构体在对接两片金属板的部分使用焊接、铆接等,因此在该部分有可能产生热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隔热箱体或隔热门具备隔热体,该隔热体包括:对置配置的多个金属板;将多个所述金属板的外周侧密封且与所述金属板的材料不同的密封部;由多个所述金属板包围而成的减压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
图5A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5B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冰箱的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A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B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C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3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D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4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E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5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F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6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G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7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H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8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I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9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J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10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真空隔热板与散热管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冰箱中使用的真空隔热板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隔热门的侧视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隔热门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冰箱,2—冷藏室,2a—冷藏室门,3—制冰室,3a—制冰室门,4—上层冷冻室,4a—上层冷冻室门,5—下层冷冻室,5a—下层冷冻室门,6—蔬菜室,6a—蔬菜室门,7—外箱,7a—顶面板,7b、7c—侧面板,7d—背面板,8—内箱,9—第一隔热隔板,10—第二隔热隔板,11a—第一冷却器,11b—第二冷却器,12—压缩机,13—散热管,14—框体,15—发泡隔热材料,16—轨道部件,17—衬垫,17a—卡定片,18—真空隔热材料,30—真空隔热板,31、32—金属板,33—外周密封部,34—减压空间,35—间隔件,36—盖密封部,37—排气口,38—金属盖,100—铝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冰箱1从上到下按照冷藏室2、制冰室3及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的顺序具有储藏室,在各室的前面开口部设置有对这些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隔热门。关于各储藏室的配置,不限于此。
隔热门由以铰链(未图示)为中心转动的转动式的冷藏室门2a、2b、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构成。另外,在各隔热门的内部配置有真空隔热板30(在图2中省略),在该真空隔热板30以外的空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等发泡隔热材料15。另外,关于真空隔热板30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冰箱1的隔热箱体具备钢板制的外箱7和合成树脂制的内箱8,在由外箱7和内箱8形成的空间设置隔热层部,对隔热箱体内的各储藏室与外部进行隔热。外箱7由顶面板7a、左右的侧面板7b、7c(在图1、2中省略)、背面板7d以及底面板7e构成,顶面板7a和侧面板7b、7c通过一体地弯折加工而形成,背面板7d和底面板7e通过后安装的方式固定于顶面板7a和侧面板7b、7c而一体化。
在隔热箱体的隔热层部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等发泡隔热材料15、或者填充有预先在隔热箱体外发泡成形的成形隔热材料。在隔热箱体的例如侧面和背面配置有真空隔热板30。
另外,第一隔热隔板9划分冷藏室2和制冰室3以及上层冷冻室4,第二隔热隔板10划分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这些隔热隔板可以由发泡隔热材料和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构成,也可以设置真空隔热板30。
而且,在冰箱1中设置有用于将各储藏室冷却为预定的温度带的冷却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冷却冷藏室2的第一冷却器11a和用于冷却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第二冷却器11b,但冷却器的数量、冷却对象的储藏室不限于此。并且,连接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2、对从压缩机12输送来的制冷剂进行散热的散热机构(未图示的冷凝器及散热管13)、对从散热机构输送来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未图示的毛细管)及使从减压机构输送来的制冷剂蒸发而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器(蒸发器),从而构成冷冻循环。另外,配置于隔热箱体的背面下部的压缩机12、冷凝器是发热大的部件,因此为了防止向箱内的热侵入,在底面板7e的内侧也配置有真空隔热材料、真空隔热板30。
以往的真空隔热材料一般由作为芯材的玻璃棉、将多张树脂片贴合而形成的外皮材料、以及吸附气体的吸附剂构成。由于树脂片自身的熔点低,而且在贴合树脂片的熔接层中使用聚乙烯,因此难以提高加热温度。另外,为了提高空隙率,使用了纤维直径较细的玻璃棉,但纤维越细,表面积越大,附着于表面的水分、气体难以脱落,抽真空时的排气阻力变高。其结果是,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导热率的进一步改善存在界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被密封材料贴附的多个金属板和由多个该金属板包围而成的减压空间、且将密封材料设为与金属板不同的材料的真空隔热板30,构成了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真空隔热板的结构]
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如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的主表面隔着预定的间隔而相向配置的一对金属板31、32的周缘区域被外周密封部33密封,形成减压空间34。在减压空间34中以平面格子的形态分散配置有用于维持预定的间隔的间隔件35。
另外,在一对金属板31、32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对减压空间34进行真空排气的排气口37,排气口37被封闭该排气口37的金属盖38和盖密封部36密封。
作为减压空间34的真空度,优选为小于1×10-1Pa,更优选为5×10-2Pa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真空度小于1×10-1Pa定义为高真空。需要说明的是,以往的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的真空度为100Pa级别(1~9Pa),是中真空的范畴。
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中,作为外包材料的金属板31、32彼此不直接接合而经由外周密封部33接合,形成于金属板31、32之间的减压空间34为高真空状态,因此与以往的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相比,显示低导热率(在常温下小于2mW/(m·K))。为了满足冰箱所要求的导热性,将金属板31、32的间隔(减压空间34的高度)在0.2mm以上且18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仅有1片的真空隔热板30中,没有必要实现所要求的导热性,也可以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片真空隔热板30来调整导热性。
接着,对构成真空隔热板30的各部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金属板、金属盖)
金属板31、32以及金属盖38需要使用具有能够承受大气压的表面压力的刚性(因外部与减压空间34的压差引起的应力而使减压空间34的高度不会成为零的程度的刚性)的金属材料。从刚性及气密性的观点出发,金属板31、32及金属盖38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从真空隔热板30的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mm以下。真空隔热板30的刚性比金属较薄的外包覆材料即真空隔热材料18高,金属板31、32的厚度例如为0.3mm以上。
另外,作为金属板31、32以及金属盖38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合金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但从耐腐蚀性、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不锈钢板。金属板31、32和金属盖38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分别为不同的材料的组合。金属板31、32的主表面尺寸(纵×横)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的冰箱的尺寸适当匹配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口37只要能够高效地对减压空间34进行真空排气,则其形状、尺寸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在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以直径为金属板31、32的厚度以上且外周密封部33的宽度以下的方式进行控制。排气口37的位置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从真空隔热板30的制造性的观点出发,位于外周密封部33的附近较为便利。
(间隔件)
间隔件35用于维持减压空间34的高度(相向配置的一对金属板31、32的间隔)。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接触导热量,优选由热传导率比金属低的玻璃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球体或柱体构成间隔件35。另外,更优选由熔点高的玻璃构成间隔件35,由此即使为了真空密封而将金属板31、32加热至例如200℃以上,也难以从间隔件35产生气体,而且能够去除附着于间隔件35表面的水分、气体。其结果,能够使形成于金属板31、32之间的减压空间34成为高真空状态。进而,更优选的是,通过由与金属板31、32的接触面积变小的球体构成间隔件35,能够抑制接触导热量。
在此,从尽量抑制一对金属板31、32之间的接触导热量的观点出发,间隔件35优选在减压空间34中以平面格子状分散配置。分散配置的平面格子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选择由正方形格子、矩形格子、正三角格子、斜方格子及平行体格子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前述的图3A表示将球体的间隔件35分散配置于正方形格子的形态的例子。间隔件35的尺寸只要根据减压空间34的期望高度(相向配置的一对金属板31、32的期望间隔)适当选择即可,例如优选为0.2mm以上且18mm以下。另外,在间隔件35为球体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粘接剂将球体固定于金属板31、32的任一侧,能够防止在真空隔热板30的制造工序时等球体移动。
(外周密封部33、盖密封部36)
在外周密封部33和盖密封部36中,不仅与间隔件35同样,需要抑制接触导热量的功能,而且与间隔件35不同,也需要防止来自外部的气体侵入的功能。因此,在外周密封部33以及盖密封部36中,不仅热传导率比金属板31、32小,而且作为气体透过性低的材料,使用玻璃材料、树脂材料,优选使用玻璃材料。进而,用于将外周密封部33所使用的玻璃密封材料及金属盖38密封的其他玻璃密封材料,从环境负荷的降低及真空隔热板的制造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软化点为330℃以下的低熔点无铅玻璃材料。玻璃密封材料的软化点更优选为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70℃以下。另外,其他的玻璃密封材料优选为软化点比玻璃密封材料低50℃以上的玻璃材料。另外,在外周密封部33、盖密封部36使用树脂材料的情况下,熔点比玻璃材料低,因此尽管真空隔热板30的真空度差,但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在真空隔热板30的侧周上,通过使用热传导率比金属板31、32低的外周密封部33,能够形成抑制了侧周上的热桥的构造。另外,即使在真空隔热板30的厚度区域内、即在从真空隔热板30的侧面观察时与外周密封部33重叠的区域使散热管13接触或接近地配置,也能够抑制从散热管13向储藏室的热传递。
[真空隔热板的制造方法]
在构成真空隔热板30的一对金属板31、32中的一方的金属板的周缘区域堆焊涂敷玻璃密封材料并进行临时烧结而准备第一隔热板(例如金属板31)。接着,将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例如金属板32)相向配置,使得临时烧结第一隔热板中的玻璃密封材料的面为内侧,在玻璃密封材料的软化点-10℃的温度以上升温至该软化点+20℃以下的温度,将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密封而形成外周密封部33。之后,一边从排气口37对减压空间34进行真空排气,一边升温至其他玻璃密封材料的软化点以上且该软化点+20℃以下的温度,使用金属盖38和其他玻璃密封材料(盖密封部36)对排气口37进行真空密封。
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与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相比,能够在不使作为隔热体的热传导率恶化的情况下使隔热体的厚度变薄。因此,若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板30利用于冰箱的隔热箱体或隔热门,则能够提高隔热性能和内容积,能够实现兼顾节能化和省空间化的冰箱。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对于冰箱的隔热箱体,在外箱7与内箱8之间配置前述的真空隔热板30而构成的例子,以下,使用图4~6进行说明。
图4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图5A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部分水平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箱体在其左右侧面和背面配置有真空隔热板30。另外,在外箱7和内箱8之间,除了真空隔热板30之外,还设有供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流动,将制冷剂的热量从外箱7的外表面向箱外空气散热的散热管13。该散热管13在与钢板制的外箱7的内表面大致接触的状态下,沿着侧面板7b、7c、背面板7d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延伸,并沿着顶面板7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如图5A所示,散热管13优选通过铝带100等固定于外箱7的内表面,散热管13与外箱7优选为接触的状态,但也可以为不接触而接近的状态。真空隔热板30能够通过焊接、熔敷、粘接等固定在外箱7和/或内箱8上。作为粘接,例如可以使用将氮气等导入热熔而使其发泡而成的粘接剂、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等。
而且,如图5B所示,也可以以金属板31比外周密封部33的外端突出的方式制造真空隔热板30,使金属板31与散热管13直接大致接触。这样一来,能够将散热管13的热量经由金属板31放出到箱外,因此能够改善散热性能。
并且,如图5A、图5B及图6所示,内箱8的后角部在俯视时呈直线状或曲线状倾斜,内箱8与外箱7之间的空间变大。而且,在该空间设置有在组装隔热箱体时被发泡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15、预先发泡成形的成形隔热材料。另外,如图6所示,在隔热箱体的左右的前面开口端部,为了确保作为隔热箱体整体的强度,在内箱8与外箱7之间填充有发泡隔热材料15。如果能够确保强度,则也可以代替发泡隔热材料15而使用发泡苯乙烯等成型隔热材料。另外,真空隔热板30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外箱7的内表面。
在此,真空隔热板30的具有外周密封部33的区域的厚度方向的隔热性能比真空隔热板30的其他区域、即存在间隔件35、减压空间34的区域低。因此,若在内箱8与外箱7之间仅存在外周密封部33的部分,则箱内的冷热传递到外箱7的外表面,有可能在局部产生结露。若结露生长,则从外箱7的表面向地面滴下,或者成为霉菌等的产生要因。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图5B及图6所示,使外周密封部33位于比内箱8的最大宽度区域靠后侧且比内箱8的最大进深区域靠外侧的位置。内箱8的最大宽度区域是指内箱8的左右尺寸最大的区域中的内箱8的前后方向范围,内箱8的最大进深区域是指内箱8的进深最大的区域中的内箱8的左右方向范围。在内箱8的后角部形成的空间存在比较厚的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因此经由外周密封部33的传热变少,结露被抑制。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管13以与外周密封部33对置的方式位于外周密封部33的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外周密封部33因来自散热管13的热而过度冷却,结果也能够防止结露。
另外,真空隔热板30与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相比,难以进行按压加工、波加工,因此也难以形成避开散热管13的位置那样的阶梯形状、波形状。但是,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在外箱7的内侧且不存在真空隔热板30的区域配置散热管13,能够防止隔热箱体的壁变厚,确保冰箱的内容积。
如图5A及图5B所例示的那样,在外箱7b、7c的连接部分7z,既可以发泡填充发泡隔热材料15,也可以形成空气层。
[实施例1的变形例]
使用图7A~图7J对实施例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A~图7J分别是变形例1~变形例10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
图7A所示的变形例1构成为,通过不设置隔热箱体的前面开口端部的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将配置在左右侧面的真空隔热板30延伸到前面开口端部。真空隔热板30是将金属板31、32对置配置而成的,因此与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相比,刚性高。因此,如本变形例那样,能够使真空隔热板30向前方延伸而扩大覆盖区域,其结果,能够提高隔热箱体整体的隔热性能。
图7B所示的变形例2构成为,对于隔热箱体中的左右的侧壁,在内箱8与外箱7之间,除了真空隔热板30之外,还设置有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由于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设置于比真空隔热板30靠内箱8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设置于内箱8的左右侧面的搁板肋、轨道部件等的强度。
图7C所示的变形例3构成为,对于隔热箱体中的左右的侧壁,在内箱8与外箱7之间,除了真空隔热板30之外,还设置有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比真空隔热板30向前方延伸设置。对于由于散热管13而无法延伸设置真空隔热板30的前方区域,也能够用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覆盖,因此能够提高隔热箱体整体的隔热性能。另外,即使在仅凭1片真空隔热板30,左右的侧壁的隔热性能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与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并用,也能够满足隔热性能。
图7D所示的变形例4构成为,在隔热箱体的后方扩大真空隔热板30的覆盖区域,特别是将配置于左右侧方的真空隔热板30向后方延伸。左右侧方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后方的外周密封部33位于比内箱8的背面靠后方的位置,能够抑制隔热箱体的角部的结露。在隔热箱体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的后方,具有设置有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型隔热材料的空间,进而铺设有散热管13。
图7E所示的变形例5构成为,在隔热箱体的后方扩大真空隔热板30的覆盖区域,特别是使配置于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向侧方延伸。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外周密封部33位于比内箱8的侧面靠外侧的位置,能够抑制隔热箱体的角部的结露。
图7F所示的变形例6构成为,使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外周密封部33位于比内箱8的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在左右侧方取代真空隔热板30而配置有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在本变形例中,比真空隔热板30更容易加工的真空隔热材料18配置在左右侧方,在真空隔热材料18与外箱7之间设置散热管13即可,因此散热管13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这样,可以在隔热箱体的一部分的表面设置真空隔热板30,在另一部分的表面或剩余部分的表面设置真空隔热材料18或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型隔热材料的同时设置散热管13。
图7G所示的变形例7构成为,对于配置于左右侧面的真空隔热板30,在位于外箱7侧的金属板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通过使散热管13位于该凹凸,散热管13向隔热箱体的侧面的设置变得容易。另外,在金属板上形成凹凸的部分优选为不存在间隔件35的区域。
图7H所示的变形例8构成为,对于配置于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在位于外箱7侧的金属板的表面形成有凹凸。通过使散热管13位于该凹凸,散热管13向隔热箱体的背面的设置变得容易。
图7I所示的变形例9构成为,对于隔热箱体中的背面的壁,设置有真空隔热板30,对于左右的侧壁,设置有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和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型隔热材料。因此,容易以与外箱7的左右侧面接触的形式设置散热管13,并且,能够提高设置于内箱8的左右侧面的搁板肋、轨道部件等的强度。
图7J所示的变形例10构成为,对于隔热箱体中的左右的侧壁,设置用于确保强度的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和用于提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板30,并且对于背面的壁,为了容易在与外箱7之间设置散热管13,设置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18。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左右侧方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后方的外周密封部33位于比内箱8的背面靠后方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抑制隔热箱体的角部的结露。
这些各变形例不相互独立,能够在不造成障碍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关于冰箱的隔热箱体,省略外箱,其为主要由真空隔热板30和内箱8构成的例子,以下,使用图8~图10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例2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2的冰箱的水平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2的真空隔热板与散热管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被由树脂片构成的外皮材料覆盖,因此若外皮材料受到摩擦或应力等,则真空被破坏,存在热传导率变高的可能性。但是,前述的真空隔热板30是将金属板31、32对置配置而构成的,因此耐摩擦性、耐应力强,表面的设计性也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用真空隔热板30代替钢板制的外箱7。
这样,真空隔热板30的外侧(箱外侧)是使用者能够目视观察的面,成为冰箱的外观面。在本实施例中,在真空隔热板30的内侧(储藏室侧)设置有内箱8,因此,真空隔热板30的内侧不构成冰箱的外观面。
真空隔热板30形成冰箱的外廓整体。即,真空隔热板30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能够成为其他多边形,例如,如图8所示,配置于隔热箱体的侧面的真空隔热板30采用在与配置有压缩机12的机械室对应的部分具有在短边方向观察时具有凹部30a的形状。
另外,如图9所示,构成为:相对于内箱8内的收纳空间,真空隔热板30的减压空间(除了外周密封部33以外的部分)的前方投影或左右投影至少一部分重叠,真空隔热板30的外周密封部33的前方投影或左右投影至少一部分不重叠。具体而言,首先,左右侧方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后方的外周密封部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内箱8的背面(图9的虚线所示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能够抑制隔热箱体的角部的结露。而且,背面的真空隔热板30中的侧方的外周密封部33的至少一部分也位于比内箱8的侧面(图9的虚线所示的位置)靠外侧的位置,进一步抑制了隔热箱体的角部的结露。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隔热箱体的背面,在内箱8与真空隔热板30之间设有发泡隔热材料15或成形隔热材料。
对于散热管13,如图10所示,优选设置在真空隔热板30的内侧,特别是设置在外周密封部33的附近(与外周密封部33接触或接近)。由此,容易经由热传导率比较高的外周密封部33将散热管13的热量向箱外散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省略外箱7而构成隔热箱体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保留一部分外箱7而用真空隔热板30代替其他部分的结构。
另外,由于真空隔热板30的外侧(箱外侧)为冰箱的外观面,因此虽然未图示,但金属盖38的某个面构成为内侧(储藏室侧)。由此,不仅提高了外观设计性,而且能够可靠地维持由金属盖38实现的密封状态。
[实施例2的变形例]
使用图11对实施例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冰箱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板的剖视图。如上所述,由于真空隔热板30使用金属板,因此与使用了玻璃棉的真空隔热材料相比,表面的外观设计性高。但是,还存在因真空排气而在金属板上产生一些凹凸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使形成成为冰箱的外观面的外侧的真空隔热板30的金属板31比内侧的金属板32厚。由此,冰箱的外观设计性进一步提高。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对于冰箱的隔热门使用真空隔热板30来代替玻璃制或钢制的外板而构成的例子,以下,使用图12及图13进行说明。
图12是实施例3的隔热门的侧视剖视图,图13是实施例3的隔热门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热门具备位于表面的真空隔热板30、从真空隔热板30的周缘向储藏室侧延伸设置的框体14、以及配置于由真空隔热板30和框体14形成的空间的泡沫隔热材料15。
另外,本实施例的隔热门在框体14的储藏室侧的左右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部件16,能够沿着设置于储藏室内的左右侧面的箱侧轨道(未图示)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为了以抽出式的隔热门为例进行说明,设置有轨道部件16,但当然也能够将真空隔热板30应用于转动式的隔热门。
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使用真空隔热板30构成隔热门而非以往的真空隔热材料,能够使隔热门的厚度变薄,能够实现作为冰箱整体的外形尺寸的省空间化或者内容积的扩大。另外,由于将真空隔热板30作为门的外观面,因此构成为金属盖38的某个面成为内侧(储藏室侧)。由此,不仅提高了外观设计性,而且能够可靠地维持由金属盖38实现的密封状态。
进而,在框体14的储藏室侧的表面上,以与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的形状一致的方式设置有以四边形状环绕的衬垫17。如图13所示,该衬垫17具有卡定片17a,通过在形成于框体14的储藏室侧的边缘部的衬垫插入用凹部14a中插入卡定片17a,衬垫17卡定于框体14。另外,为了提高与隔热箱体侧的密闭性,衬垫17由具有磁铁的橡胶类材料形成。
在此,卡定有衬垫17的部位的框体14形成有衬垫插入用凹部14a等,发泡隔热材料15比其他部位薄,因此储藏室内的冷热容易向隔热门的外部传递。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真空隔热板30中的外周密封部33(热传导率比较高的部分)位于比衬垫插入用凹部14a靠外周侧(门边缘部侧)的位置。因此,比衬垫17靠内周侧(门中心侧)的储藏室内的冷热在真空隔热板30中的减压空间(热传导率较低的部分)被隔热,防止经由外周密封部33向箱外传递。另外,优选外周密封部33的整体比衬垫插入用凹部14a靠外周侧,但即使仅外周密封部33的一部分位于比衬垫插入用凹部14a靠外周侧的位置,也能够期待一定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是使真空隔热板30位于隔热门的表面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该真空隔热板30的外侧设置玻璃制或钢制的外板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2中,说明了在隔热箱体的左右侧方及背面的壁上使用了真空隔热板30的结构,但也可以在隔热箱体的顶面或底面的壁上使用真空隔热板30。另外,上述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例示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进而,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14)

1.一种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隔热体,该隔热体包括:
对置配置的多个金属板;
密封多个所述金属板的外周侧且与所述金属板的材料不同的密封部;以及
由多个所述金属板包围而成的减压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收纳空间的内箱,
位于背面的所述隔热体的减压空间的前方投影与所述收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隔热体的密封部的前方投影与所述收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收纳空间的内箱,
位于侧面的所述隔热体的减压空间的侧方投影与所述收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隔热体的密封部的侧方投影与所述收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所流经的散热管配置在所述密封部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是在短边方向观察时具有凹部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钢板制的外箱,
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所流经的散热管与所述外箱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大致接触地配置,
所述隔热体面向所述外箱的内表面的其它部分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板比所述密封部的外端更突出,
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所流经的散热管与所述金属板大致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形成外观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在多个所述金属板中的未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部不同的盖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的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比未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厚。
11.一种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具备隔热体,该隔热体包括:
对置配置的多个金属板;
密封多个所述金属板的外周侧且与所述金属板的材料不同的密封部;以及
由多个所述金属板包围而成的减压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形成外观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在多个所述金属板中的未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部不同的盖密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热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体的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比未形成外观面的所述金属板厚。
CN202210147571.2A 2021-04-16 2022-02-17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Pending CN1152185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9732A JP2022164316A (ja) 2021-04-16 2021-04-16 断熱箱体および断熱扉
JP2021-069732 2021-04-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8586A true CN115218586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7571.2A Pending CN115218586A (zh) 2021-04-16 2022-02-17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4316A (zh)
CN (1) CN11521858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9177A (ja) * 1996-03-29 1997-10-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3154534A (ja) * 2001-11-22 2003-05-27 Asahi Glass Matex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繊維強化合成樹脂成形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014500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harp Corp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
JP2012255571A (ja) * 2011-06-07 2012-12-27 Sharp Corp 冷蔵庫
CN102997538A (zh) * 2012-12-17 2013-03-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EP2627957A2 (en) * 2010-10-11 2013-08-21 LG Electronics Inc. Vacuum insulation glass panel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JP2013242100A (ja) * 2012-05-22 2013-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断熱箱体
JP2016080281A (ja) * 2014-10-20 2016-05-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及び断熱扉
JP2019070466A (ja) * 2017-10-06 2019-05-0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20051743A (ja) * 2019-12-27 2020-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1480044A (zh) * 2017-12-13 2020-07-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9177A (ja) * 1996-03-29 1997-10-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03154534A (ja) * 2001-11-22 2003-05-27 Asahi Glass Matex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繊維強化合成樹脂成形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1014500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Sharp Corp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
EP2627957A2 (en) * 2010-10-11 2013-08-21 LG Electronics Inc. Vacuum insulation glass panel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JP2012255571A (ja) * 2011-06-07 2012-12-27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13242100A (ja) * 2012-05-22 2013-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断熱箱体
CN102997538A (zh) * 2012-12-17 2013-03-27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JP2016080281A (ja) * 2014-10-20 2016-05-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及び断熱扉
JP2019070466A (ja) * 2017-10-06 2019-05-09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1480044A (zh) * 2017-12-13 2020-07-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绝热体和冰箱
JP2020051743A (ja) * 2019-12-27 2020-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4316A (ja)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78771B2 (ja) 冷蔵庫
KR100980175B1 (ko) 냉장고
JP5903567B2 (ja) 冷蔵庫
JP5677737B2 (ja) 冷蔵庫
KR100507783B1 (ko) 단열 상자 및 이것에 이용하는 진공 단열재
US20120285971A1 (en) Integrated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KR101147779B1 (ko) 진공공간부를 구비하는 냉장고
JP5337681B2 (ja) 冷蔵庫
TW201035509A (en) Refrigerator
JP2011099566A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冷蔵庫
JP4196851B2 (ja) 冷蔵庫
WO2013084656A1 (ja) 冷蔵庫
JPH10253243A (ja) 冷蔵庫
JP2013242100A (ja) 冷蔵庫断熱箱体
JP2004125394A (ja) 冷蔵庫
US20180259243A1 (en) Refrigerator
JPH10253244A (ja) 冷蔵庫
CN115218586A (zh) 隔热箱体及隔热门
JP2002364978A (ja) 冷蔵庫
JPH10205994A (ja) 冷却貯蔵庫の断熱箱体
JPH11159950A (ja) 冷蔵庫の断熱箱体
JP2020091073A (ja) 断熱箱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JP2004125216A (ja) 冷蔵庫
JP6191008B2 (ja) 冷蔵庫
JPH10205995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