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7936A -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7936A
CN115217936A CN202111438336.2A CN202111438336A CN115217936A CN 115217936 A CN115217936 A CN 115217936A CN 202111438336 A CN202111438336 A CN 202111438336A CN 115217936 A CN115217936 A CN 115217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vent
flow channel
ventilat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83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溢
缪银鸽
段燕军
邓会群
陈光瑛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83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7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7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7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venting gearboxes, e.g. air brea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双向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通气塞盖盖设在通气塞底座上,通气塞盖与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通过第三气流通道或第四气流通道连通。本发明可双向通气和防尘防水。

Description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汽车用变速箱工作时会发生温度变化,变速箱内的空气热胀冷缩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若箱内空气与外界大气压的正负压差较大时,会使变速箱的密封件过早磨损,影响液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为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汽车用变速箱均装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主要作用有:第一,将汽车变速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变速箱内部与外界气压平衡;第二,将外界大气中的尘埃或水分阻挡住,尽量使之少进入变速箱内,且使其内部油雾中的油最低限度的排出变速箱外,减少润滑油损失并防止污染大气,即汽车变速箱用通气结构在完成与外界通气作用的同时,还应具有防尘、防漏油的作用。
目前,变速箱用通气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常通型通气塞,但其防尘防水效果欠佳,容易吸入外界杂质,污染内部油液,涉水性能差,易进水,造成油液乳化失效。第二种是常闭型通气塞,一般为单向通气塞,不支持双向通气,如只能排气,不能进气。常闭型通气塞设置有初始开启压力,比外部环境压力大,在变速箱正常工作温度下降过程中,当内腔气压小于开启压力时通气塞关闭,温度进一步下降后,由于热胀冷缩规律,变速箱内腔的气压比外部环境压力要小,且温度越低,负压差就越大;腔体内部压力过小,一方面影响初始启动工况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会造成启动异响甚至功能异常,另一方面,会使变速箱密封件过早磨损,出现渗漏油问题,此问题在高原高寒地区更为严重。因此,现有的变速箱用通气结构,难以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的提升,存在防尘防水效果不好,或通气效果不佳导致腔体内部压力过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以解决现有的变速箱用通气结构,难以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的提升,存在防尘防水效果不好,或通气效果不佳导致腔体内部压力过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所述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通气塞盖盖设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通气塞盖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和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或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一挡止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均粘接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连接底板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弹性构件和第二挡止板,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三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四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二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通气塞盖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盖合形成所述第二罩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体壁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腔体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四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通气塞底座包括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塞盖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构成通气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下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和如上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通气塞底座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通气塞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入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壁。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变速箱用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向通气结构,在通气塞底座上布置两个单向通气阀,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使得双向通气结构为常闭状态,有利于防尘防水,有效地阻止外界杂质的侵入,避免外界杂质污染油液,提高涉水性能。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通过第三气流通道或第四气流通道连通,且由于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使得该双向通气结构既可以进气,也可以排气,更加有利于保持变速箱箱体内部的气压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大而造成油液外泄;且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小而在箱体的其他密封处吸气吸尘,加剧磨损或者在其他密封处吸气时出现异响。所以,本发明的双向通气结构可以同时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双向通气结构更能保持变速箱箱体内的气压稳定,在高原冷启动等低压工况时,可以避免油泵吸油负载加大而出现噪音大,液压系统建立压力时间过长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进气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排气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中,10、变速箱壳体;101、安装孔;
20、第一气流通道;30、第二气流通道;40、第三气流通道;50、第四气流通道;
1、通气塞底座;11、水平部;12、第一竖直部;13、第二竖直部;131、O形密封圈;2、通气塞盖;21、第一腔体;22、筋条;31、第一通气孔;32、第二通气孔;33、第一罩体;34、第一连接底板;35、第一弹性构件;36、第一挡止板;41、第三通气孔;42、第四通气孔;43、第二连接底板;44、第二腔体;45、第二弹性构件;46、第二挡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塞底座1、通气塞盖2、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20,用于与变速箱箱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通气塞盖2盖设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所述通气塞盖2与所述通气塞底座1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0,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并排布置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且通气塞盖2盖设在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内,以避免外界杂质进入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内,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40,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50,所述第三气流通道40内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流流向相反,第三气流通道40和第四气流通道50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进气,第三气流通道40和第四气流通道50中的另一个用于排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相等时,所述第三气流通道40和所述第四气流通道50均关闭,从而阻隔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之间的连通,可以防尘防水,有效地阻止外界杂质的侵入,避免外界杂质污染油液,提高涉水性能;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40或所述第四气流通道50连通,且由于第三气流通道40和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流流向相反,使得该双向通气结构既可以进气,也可以排气,更加有利于保持变速箱箱体内部的气压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大而造成油液外泄;且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小而在箱体的其他密封处吸气吸尘,加剧磨损或者在其他密封处吸气时出现异响。所以,本发明的双向通气结构可以同时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
本发明中,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中的其中一个用于向变速箱箱体内进气,另外一个用于向变速箱箱体外排气。以下以第一单向通气阀用于进气,第二单向通气阀用于排气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连通的第一通气孔31,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0连通的第二通气孔32,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32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与第一气流通道20处于常连通状态;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相等时,第一阀芯的端部覆盖于第二通气孔32上,第二通气孔32关闭,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之间不连通;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第三气流通道4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一预设流向相同时,在气流作用下,第二通气孔32开启,气体可在第三气流通道40内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三气流通道40连通,双向通气结构实现进气功能;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第三气流通道4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一预设流向相反时,在气流作用下,第二通气孔32关闭,气体在第三气流通道40内不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四气流通道50连通,双向通气结构实现排气功能。其中第一预设流向为自外界流向变速箱内部的气体流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罩体33和第一连接底板34,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35和第一挡止板36,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所述第一通气孔3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上,所述第一罩体33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上;所述第二通气孔32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33的顶部,第一罩体33的顶部与通气塞盖2间隔布置,以不干涉气流流通,优选地,第一罩体33的顶部设置有筋条22,以支撑通气塞盖2;第一弹性构件3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上,所述第一挡止板36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35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止板36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32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35向所述第一挡止板36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32。第一通气孔31、第一罩体33的内腔和第二通气孔32构成第三气流通道40。第三气流通道4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一预设流向相同时,在气流作用下,气流推动第一挡止板36向下运动,第二通气孔32逐渐开启,气体在第三气流通道40内可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三气流通道40连通,实现变速箱箱体内部和外界的气压调节,使得气压逐渐平衡;当气压平衡时,第一挡止板36失去气流的推动作用力,第一挡止板36在第一弹性构件35的弹性作用力下逐渐复位,恢复至覆盖第二通气孔32的位置,使得第二通气孔32关闭,阻止外界杂质的入侵。
为了方便装配和加工,本实施例中,第一罩体33、第一连接底板34和通气塞底座1是独立的三个部件,所述第一罩体33与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底板34与所述通气塞底座1之间均粘接密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底板34和通气塞底座1还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连通的第三通气孔41,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0连通的第四通气孔42,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41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41。第四通气孔42与第二气流通道30处于常连通状态;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相等时,第二阀芯的端部覆盖于第三通气孔41上,第三通气孔41关闭,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之间不连通;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同时,在气流作用下,第三通气孔41开启,气体在第四气流通道50内可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四气流通道50连通,双向通气结构实现排气功能;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反时,在气流作用下,第三通气孔41关闭,气体在第四气流通道50内不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和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三气流通道40连通,双向通气结构实现进气功能。其中第二预设流向为自变速箱的内部流向外界的气体流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连接底板43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弹性构件45和第二挡止板46,所述第二连接底板43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1上,所述第三通气孔4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43上,所述第二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43上,所述第四通气孔42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构件4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止板46固定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4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止板46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41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45向所述第二挡止板46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41。第三通气孔41、第二罩体的内腔和第四通气孔42构成第四气流通道50。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同时,在气流作用下,气流推动第二挡止板46向上运动,第三通气孔41逐渐开启,气体在第四气流通道50内可流通,此时,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通过第四气流通道50连通,实现变速箱箱体内部和外界的气压调节,使得气压逐渐平衡;当气压平衡时,第二挡止板46失去气流的推动作用力,第二挡止板46在第二弹性构件45的弹性作用力下逐渐复位,恢复至覆盖第三通气孔41的位置,使得第三通气孔41关闭,阻止外界杂质的入侵。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气流通道40和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体流向相反,指的是在第三气流通道40和第四气流通道50内可流通的气体流向相反,即是第一预设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反。以进气时为例说明,进气时,第三气流通道4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一预设流向相同,使得第二通气孔32逐渐开启,实现进气,与此同时,由于第二气流通道30与第四通气孔42处于常连通状态,气流自第四通气孔42进入第四气流通道50内,使得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体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反,导致第三通气孔41关闭,使得第四气流通道50与第一气流通道20不连通,气流无法自第三通气孔41流入第一气流通道2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塞盖2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腔体21,所述第二连接底板43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腔体44,所述第一腔体21与所述第二腔体44盖合形成所述第二罩体,所述第一腔体21与所述第二腔体44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体21的腔体壁和所述第二腔体44的腔体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四通气孔42。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44均与第一单向通气阀左右间隔布置,使得第四通气孔42既与第一单向通气阀一侧的第二气流通道30连通,又与第二单向通气阀一侧的第二气流通道30连通。并且,通过通气塞盖2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连接底板43延伸形成的第二腔体44,容纳第二弹性构件45和第二挡止板46,更加方便加工装配。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连接底板34和第二连接底板43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个部件。优选地,第一连接底板34和第二连接底板43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35和第二弹性构件45均为圆柱形螺旋弹簧。第一挡止板36和第二挡止板46均为橡胶垫板。第一弹性构件35和第二弹性构件45的弹力大小决定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41开启的压力值。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32和第三通气孔41均包括圆柱形孔段和圆锥形孔段,以便于气流的进入。圆柱形孔段分别设置于远离第一挡止板36或第二挡止板46的一侧,圆锥形孔段分别设置于靠近第一挡止板36或第二挡止板46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塞底座1包括水平部11、第一竖直部12和第二竖直部13,所述第一竖直部12设置于所述水平部11的上侧,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12的内侧,所述第一竖直部12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塞盖2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构成通气通道,作为第二气流通道30的一部分,第一单向通气阀的顶部与通气塞盖2之间的间隙,第二单向通气阀与第一单向通气阀、第一竖直部12的间隙,构成第二气流通道30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竖直部13设置于所述水平部11的下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20开设于所述第二竖直部13和所述水平部11内。第一连接底板34和第二连接底板43安装在水平部11的上侧,且位于第一竖直部12的内侧。
通气塞盖2呈倒U形布置,包裹第一单向通气阀、第二单向通气阀和第一竖直部12,通气塞盖2与第一竖直部12的侧壁配合,使得气流在双向通气结构中的走向呈迷宫形式曲折流通,以优化防尘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竖直部12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扣,通气塞盖2盖设在第一竖直部12的外侧,通气塞盖2与第一竖直部12通过卡扣连接,以防止通气塞盖2掉落。
优选地,通气塞底座1上第二竖直部13的下端设置为迷宫形式,以避免变速箱内部的油液飞溅进入双向通气结构中。
下面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进气和排气时的气流流向过程。
当变速箱内的温度变化时,内部气压会发生变化,当变速箱内外气压存在压差时,变速箱需要进气或排气,以平衡气压。
如图2所示,进气时,气流自第二气流通道30进入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中,由于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流流向与第二预设流向相反,第三通气孔41关闭,进入第二单向通气阀内的气流经第四通气孔42流向第二通气孔32的上方,所以,经第二气流通道30进入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的气流汇集在第二通气孔32的上方,在气流作用下,气流克服第一弹性构件35的弹力,推动第一挡止板36向下运动,第二通气孔32逐渐开启,气流进入第一单向通气阀的内部,依次经第三气流通道40、第一气流通道20进入变速箱的内部;当变速箱内外的气压逐渐恢复平衡时,气流作用逐渐减小,第一挡止板36在第一弹性构件35的弹性作用力下向上运动,逐渐关闭第二通气孔32,阻隔第一气流通道20与第二气流通道30的连通。
如图3所示,排气时,气流自第一气流通道20进入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中,由于第一单向通气阀内的气流流向与第一预设流向相反,第二通气孔32关闭,气流无法自第二通气孔32流出;进入第四气流通道50内的气流推动第二挡止板46向上运动,第三通气孔41逐渐开启,气流在第四气流通道50内流动,自左右两侧的第四通气孔42流出;自左侧的第四通气孔42流出的气流,依次经第一单向通气阀的侧壁与第二单向通气阀之间的间隙、第一单向通气阀的顶部与通气塞盖2之间的间隙、通气塞盖2与第一竖直部12之间的间隙流入外界;自右侧的第四通气孔42流出的气流,依次经第二单向通气阀与第一竖直部12之间的间隙、第一竖直部12与通气塞盖2之间的间隙流入外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变速箱,而且可以应用于汽车四驱分动箱。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结构紧凑,集成了排气阀和进气阀两种功能,不但能实现变速箱在热机状态下充排通气功能,防止变速箱内腔压力过大,同时能实现变速箱在冷机过程排气阀关闭状态下充气功能,很好地维持传动箱内腔压力保持与外部环境压力相当,还能有效地阻止外界杂质的侵入,安装方便。双向通气结构的性能优于常闭式单向通气塞,能实现变速箱在冷热变化状态下的双向通气功能,保持箱体内部气压稳定,防止变速箱内腔压力差过大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例如:内部压力大时,会在箱体的其他部位动密封和静密封处压出油液,造成油液外泄;内部压力小时,会在其他部位动密封和静密封处吸气吸尘,同时对这些密封处增加负载压力,加剧磨损;吸尘使得杂质进入动密封,同样加剧磨损失效;密封处吸气时会有唧唧音,降低NVH性能;高原冷启动等低压工况时,油泵吸油负载加大,会出现油泵噪音偏大,液压系统建立压力时间过长等问题)。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防水防尘性能优于常开型通气塞,在温度稳定情况下(压力平衡)为常闭状态,能有效地阻止外界杂质的侵入,防水防尘效果俱佳,涉水性能优异。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10和如上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所述变速箱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孔101,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通气塞底座1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01内。通过双向通气结构平衡变速箱与外界的气压差。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塞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入所述变速箱壳体10的内壁,以避免双向通气结构滑脱。
进一步地,通气塞底座1与安装孔101的孔壁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31,实现密封连接。其中O形密封圈131采用标准规格,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变速箱壳体10上的安装孔101位置优选在箱体的最高处,并布置在整车状态下靠驾驶室侧,以有效避免涉水工况下溅水进入双向通气结构。优选地,在安装孔101与通气塞底座1之间设置有连接管,以加长安装孔101与通气塞底座1之间的连接,将通气塞底座1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强的涉水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之变速箱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双向通气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所述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通气塞盖盖设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通气塞盖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
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和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或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一挡止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均粘接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连接底板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弹性构件和第二挡止板,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三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四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二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盖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盖合形成所述第二罩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体壁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腔体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四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底座包括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塞盖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构成通气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下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内。
9.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通气塞底座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入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壁。
CN202111438336.2A 2021-11-29 2021-11-29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Pending CN115217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336.2A CN115217936A (zh) 2021-11-29 2021-11-29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336.2A CN115217936A (zh) 2021-11-29 2021-11-29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7936A true CN115217936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8336.2A Pending CN115217936A (zh) 2021-11-29 2021-11-29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793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21242U (ko) * 1997-11-29 1999-06-25 양재신 자동 변속기용 에어 브리더
CN201753792U (zh) * 2010-03-02 2011-03-0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阀以及带有此种通气阀的汽车燃油箱
CN202501056U (zh) * 2011-12-27 2012-10-24 上海中欧实业有限公司 泵用油箱的通气阀
CN103672072A (zh) * 2013-11-27 2014-03-26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呼吸阀及使用该呼吸阀的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
CN204511863U (zh) * 2015-03-25 2015-07-29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新型换气塞
CN208816762U (zh) * 2018-08-31 2019-05-03 东莞蒲微防水透气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油双向透气阀
DE102019104501A1 (de) * 2018-03-01 2019-09-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Getriebedruckgesteuertes Entlüftungssystem
CN211852740U (zh) * 2020-03-31 2020-11-03 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通气阀及变速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21242U (ko) * 1997-11-29 1999-06-25 양재신 자동 변속기용 에어 브리더
CN201753792U (zh) * 2010-03-02 2011-03-0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阀以及带有此种通气阀的汽车燃油箱
CN202501056U (zh) * 2011-12-27 2012-10-24 上海中欧实业有限公司 泵用油箱的通气阀
CN103672072A (zh) * 2013-11-27 2014-03-26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呼吸阀及使用该呼吸阀的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
CN204511863U (zh) * 2015-03-25 2015-07-29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新型换气塞
DE102019104501A1 (de) * 2018-03-01 2019-09-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Getriebedruckgesteuertes Entlüftungssystem
CN208816762U (zh) * 2018-08-31 2019-05-03 东莞蒲微防水透气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油双向透气阀
CN211852740U (zh) * 2020-03-31 2020-11-03 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通气阀及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7272U (zh)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EP1314896A2 (en) Reservoir having a ventilating structure
US4580543A (en) Ventil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24046231A1 (zh)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AU2019200526B2 (en) Brake cylinder dust cover and waterproof brake cylinder using such dust cover
CN115217936A (zh)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US20040173051A1 (en) Breather system for a housing containing a lubricant sump
CN108691992B (zh) 一种变速箱用通气排水装置
JPWO2009050913A1 (ja) ブリーザ
CN116717601A (zh) 一种双阀控制的prv阀
CN202140544U (zh) 车用减速或变速箱用回流式通气帽
CN211852740U (zh) 一种变速箱通气阀及变速箱
CN221482590U (zh) 一种通气塞总成结构
CN210978471U (zh) 变速箱的排气机构
CN209882374U (zh) 一种具有透气防冷凝水的电器盒
CN209909126U (zh) 一种埋入式通气塞结构
CN115978168A (zh) 一种变速箱通气塞
CN211901724U (zh) 通气装置
CN115962328A (zh) 一种防溢油通气阀装置及飞行器油箱
KR101843077B1 (ko) 차량용 에어브리더
CN201346961Y (zh) 一种汽车后桥通气塞
CN219712457U (zh) 一种防溢油通气阀装置及飞行器油箱
CN114658826A (zh) 通气机构、变速箱和汽车
CN218616531U (zh) 减振器保护系统和车辆
CN219529769U (zh) 变速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