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7272U -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 Google Patents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7272U
CN204477272U CN201520098702.8U CN201520098702U CN204477272U CN 204477272 U CN204477272 U CN 204477272U CN 201520098702 U CN201520098702 U CN 201520098702U CN 204477272 U CN204477272 U CN 204477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er
air
plug
air outlet
stif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87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孚俊
焦娜永
张伟
乔君辉
徐天佐
董苗静
王雪峰
宋永辉
李晓龙
王福成
徐建立
袁永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987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7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7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7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其中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本体,通气塞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形成通气道,出气口处设置有能够在通气道内来回移动的塞堵,该塞堵至少具有通气位置和防水密封位置;在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出气口朝下的状态下,塞堵处于使得通气道连通的通气位置;在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出气口朝下、塞堵与液体接触且承受向上的液体压力作用的状态下,塞堵能够从通气位置向上移动到使得通气道截止的防水密封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其中的通气装置在常态下具有通气功能,而在接触到液体时,能够自动封闭,具有防水功能。

Description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气压的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通气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背景技术
在装有油液的箱体或壳体内,其中的油液会随空气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导致箱体内的压力升高或降低,为平衡箱体或壳体内外的压力,在箱体或壳体上一般都装有通气用的通气装置。
例如车辆的驱动桥桥壳内,齿轮的运动会导致其中的润滑油油温升高,为防止桥壳内部压力增大,导致桥壳漏油,在桥壳上设置有通气装置,以平衡桥壳内外压力。
但是,目前的通气装置一般不具有防水功能,在车辆涉水或水在淹没通气装置后,车辆的驱动桥桥壳内部压力下降引起内部压力降低,水会通过通气装置被吸入到壳体内部,从而破坏壳体内润滑油的润滑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通气装置不具有防水功能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本体,所述通气塞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有通气道,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能够在所述通气道内来回移动的塞堵,该塞堵至少具有通气位置和防水密封位置;其中,在所述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所述出气口朝下的状态下,所述塞堵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所述通气位置;以及在所述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所述出气口朝下、所述塞堵与液体接触且承受向上的液体压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塞堵能够在所述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从所述通气位置向上移动到使得所述通气道截止的所述防水密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处的所述通气道内沿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密封口及第二密封口,所述塞堵包括沿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封堵结构及第二封堵结构,在所述塞堵在移动至所述防水密封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对所述第一密封口及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对所述第二密封口的封堵能够同时实现。
进一步的,从所述通气道的圆周内壁面向中心延伸形成有第一环状结构及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一密封口,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二密封口;
所述塞堵包括连接部及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结构体及第二结构体,所述第一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一结构体上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口凸出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二结构体上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口凸出的第二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之间设置有凸出于所述通气道内壁面的止挡部,所述塞堵的所述第一结构体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与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塞堵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止挡部之间的间隙形成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止挡部包括周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径向支撑部,在所述通气位置所述塞堵的第一结构体能够悬挂支撑在所述径向支撑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朝外的一侧分别围绕各自的中心孔形成有环状凹部,所述环状凹部中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塞堵为具有空腔的结构,所述塞堵的露出于所述出气口之外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处、所述通气塞本体上套设有筒状的罩体,所述罩体在所述出气口朝向外部的区域形成具有开口的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出气口的朝向相同;
所述通气塞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罩体之间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塞本体的设置有所述进气口的一端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用的定位凸台和/或密封用的进气端密封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塞本体为U状结构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装置在安装于所要通气的箱体或壳体上时,能够起到使箱体或壳体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而在通气装置中的塞堵接触到液体且承受足够的液体压力时,该通气装置又能够自动封闭,具有防水功能,避免液体等从出气口进入到箱体或壳体内部,污染箱体或壳体内的润滑油等。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总成,包括变速器、主减速器和驱动桥,所述变速器的变速器箱、和/或所述主减速器箱、和/或所述驱动桥桥壳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通气装置,且安装为使得各自的内部空间与对应的所述通气装置的进气口连通,以及所述通气装置安装为使得所述出气口朝下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总成与上述的通气装置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在壳体上的使用状态);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所述通气装置的止挡部沿图1中C-C线剖视的剖视图;
图5为通气装置中塞堵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通气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通气塞本体;             11-进气口;
12-出气口;                121-第一密封口;
122-第二密封口;           13-第一环状结构;
14-第二环状结构;          15-止挡部;
151-径向支撑部;           16-第一环状凹部;
17-第二环状凹部;          18-密封凸台;
19-定位凸台;              20-进气端密封凸台;
2-塞堵;                   21-第一结构体;
211-第一弧形面;           22-第二结构体;
221-第二弧形面;           23-连接部;
24-凸出部;                25-开孔;
3-罩体;                   4-第一密封圈;
5-第二密封圈;             6-壳体;
7-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装置,如图1所示,该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本体1,所述通气塞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1,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12,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之间形成有通气道;出气口12处设置有能够在所述通气道内来回移动的塞堵2,该塞堵2至少具有通气位置和防水密封位置,其中在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出气口12朝下的状态下,塞堵2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所述通气位置;在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出气口12朝下、塞堵2与液体接触且承受向上的液体压力作用的状态下,塞堵2能够在所述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从所述通气位置向上移动到使得所述通气道截止的所述防水密封位置。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装置具体通气的功能,而在与液体接触时则能够密封,具有防水功能,而该通气装置的通气功能和防水功能是在出气口12朝下设置的状态下实现的。因此,该通气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即安装于所要通气的箱体或壳体上时,需使得出气口12朝下设置,这样,通气装置在正常(塞堵2不受到向上的压力)情况下,塞堵2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得通气装置处于通气的状态,箱体或壳体内部能够通过该通气装置与外界连通,而在该通气装置接触到液面时,塞堵2在向上的液体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封闭出气口12,防止液体从出气口12进入到箱体或壳体中。另外,出气口12朝下设置,能够防止灰尘等落入出气口12,而进入到箱体或壳体内部。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该通气装置的通气塞本体1为U形结构的管体,该管体两端的开口分别为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管内的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道,因壳体(或箱体)内部的气体容易从上方排出,所以通气装置通常设置于壳体的顶部,在U形结构设置有出气口11的一端安装于壳体的顶部时,另一端的出气口12正好处于朝下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通气塞本体优选设置为U形结构。
当然,通气塞本体1并不限于为U形结构,如通气塞本体还可为L状结构,该L状结构的具有进气口的一端可插设安装在壳体上部的侧面上,而使得另一端的出气口朝下设置,因此,只要在使用状态时出气口12能够处于朝下的状态的通气塞本体结构均可。
本实施方式中,出气口12处的通气道内沿从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密封口121及第二密封口122。具体如图2所示,从通气道的圆周内壁面向中心延伸形成有第一环状结构13及第二环状结构14,第一环状结构13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一密封口121,第二环状结构14的中心孔形成第二密封口122。
本实施方式将塞堵2的结构设置为能够同时封堵住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以通过两道密封实现对出气口12的封堵,密封防水的可靠性较好。
塞堵2具体包括沿从进气口11至出气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封堵结构及第二封堵结构,塞堵2在接触到液面时,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逐渐从通气位置移动至防水密封位置,这时,第一封堵结构堵住第一密封口121上以及第二封堵结构堵住第二密封口122,塞堵2对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的封堵同时实现。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塞堵2包括连接部23及连接部23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结构体21及第二结构体22,第一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一结构体21上的朝向第一密封口121凸出的第一弧形面211,第二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二结构体22上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口122凸出的第二弧形面221。在塞堵2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时,第一结构体21上的第一弧形面211及第二结构体22上的第二弧形面221分别顶在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上,实现封堵。
需注意的是,堵塞2的设计需使得塞堵2在封闭第二密封口122之前液面不致上升到淹没第二密封口122的位置,这可根据塞堵2所采用的材料(优选为塑料材质)及所采用的结构来保证。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塞堵2设置为具有空腔的结构,塞堵2的露出于出气口12之外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孔25。具体如图2及图5所示,塞堵2的第一结构体21、连接部23及第二结构体22内部连通形成整体的空腔,在第二结构体22的背离第一结构体2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凸出部24,开口25设置在凸出部24上并与内部空腔连通。在塞堵2接触到液体,且液面到达凸出部24并淹没开口25后,气体被封堵在塞堵2的空腔内,能够使得塞堵2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轻易地上移并堵住出气口12。
为使得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的密封更加可靠,在第一弧形面211和第一密封口121之间以及第二弧形面221之间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第一环状结构13和第二环状结构14朝外的一侧分别围绕各自的中心孔形成有环状凹部,密封圈设置在环状凹部中。具体如图2所示,在第二密封口121的下部位置形成第一环状凹部16,该第一环状凹部16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在第二密封口122的下部位置形成第二环状凹部17,该第二环状凹部17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在塞堵2受到向上的压力时,塞堵2的第一弧形面211和第二弧形面221分别将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压紧在第一环状凹部16和第二环状凹部17中,密封较为可靠。
本实施方式中,为避免塞堵2在所述通气位置时,塞堵2通过自身的重力脱离所述通气道,在第一环状结构13与第二环状结构14之间设置有凸出于通气道内壁面的止挡部15,塞堵2的第一结构体21位于第一环形结构13与止挡部15之间,以通过止挡部15阻止第一结构体21脱离所述通气道,而止挡部15与塞堵2的连接部23之间的间隙形成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气流通道。
优选地,止挡部15的结构如图4所述,该止挡部15具有中心孔,在中心孔的内圆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径向支撑部151,在所述通气位置,塞堵2的第一结构体21能够悬挂支撑在径向支撑部151上。相邻的径向支撑部151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气流通道。止挡部15优选为橡胶材质,使得塞堵2的第一结构体21能够利用径向支撑部151的弹性从出气口12处进入第一环状结构13与第二环状结构14之间。
当然,止挡部15的结构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结构,如止挡部15可仅包括从通气道的内壁上延伸出的多个支撑部,能够支撑住第一结构体21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出气口12处设置有围绕所述出气口12设置的罩体3,罩体3在出气口12朝向外部的区域形成具有开口的空间,所述开口与出气口12的朝向相同。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罩体3为套设在通气塞本体1上的筒状体,筒状体超出所述通气塞本体1的一端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的所述空间。
通气塞本体1的外表面与罩体3之间密封设置。优选地,通气塞本体1上套设所述筒状体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外表面的密封凸台18,所述筒状的罩体3与密封凸台18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罩体3与通气塞本体1之间为密封状态。优选地,罩体3可为表面采用电镀环保彩锌处理的金属壳体,不易生锈。
在通气装置接触到液面,液体开始淹没罩体3下端的开口时,液体将一部分空气封在罩体3内部的空间内,随着液面升高,液体的压力加大,压缩罩体3内部的空气,在塞堵2随液体压力的加大逐渐上移并几乎同时封住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时,由于罩体3内腔有一段被隔离的空气,该空气可避免液体进入第二密封口122,从而增加密封的可靠性。
另外,在所述通气装置所安装的箱体或壳体与液体接触一段时间后,液体冷却会使得箱体或壳体内部的气压下降,形成负压,塞堵2会更加紧密地封堵在第一密封口121和第二密封口122上,方式密封性更好。此外罩体3还具有防尘的作用以及对堵塞2导向、稳住堵塞2姿态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通气塞本体1的设置有进气口11的一端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用的定位凸台19,该端部安装在壳体6上时,壳体6卡在上下两定位凸台19之间,比较牢固,而且还可防止通气塞本体1进入到壳体6内部的部分过多。
在通气塞本体1与壳体6接触的表面上还设置有进气端密封凸台20,以对壳体6与通气塞本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气装置在使用时,还可首先插设于座体7上,座体7再安装于壳体6上的开孔中,其中座体7优选为橡胶材质,能够对壳体6的开孔起到密封的作用。
另外,需确保通气塞本体1上的进气口11的孔径d大于润滑油在孔口处不形成油膜的最小孔径,以免润滑油在进气口11处形成油膜而封住该通气装置的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总成,该车辆动力系统总成包括变速器、主减速器和驱动桥,所述变速器的变速器箱、和/或所述主减速器箱、和/或所述驱动桥桥壳上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装置,且通气装置安装为使得各自的内部空间与对应的所述通气装置的进气口11连通,以及所述通气装置安装为使得出气口12朝下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总成,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装置,在车辆涉水时,通气装置能够封闭,防止水或其它杂质从通气装置的进气口进入到变速器箱和/或主减速器箱和/或驱动桥桥壳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括通气塞本体(1),所述通气塞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1),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出气口(12)之间形成有通气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口(12)处设置有能够在所述通气道内来回移动的塞堵(2),该塞堵(2)至少具有通气位置和防水密封位置;其中,
在所述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所述出气口(12)朝下的状态下,所述塞堵(2)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所述通气位置;以及在所述通气装置定位为使得所述出气口(12)朝下、所述塞堵(2)与液体接触且承受向上的液体压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塞堵(2)能够在所述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从所述通气位置向上移动到使得所述通气道截止的所述防水密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2)处的所述通气道内沿从所述进气口(11)至所述出气口(12)的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密封口(121)及第二密封口(122),所述塞堵(2)包括沿从所述进气口(11)至所述出气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封堵结构及第二封堵结构,在所述塞堵(2)在移动至所述防水密封位置时,所述第一封堵结构对所述第一密封口(121)及所述第二封堵结构对所述第二密封口(122)的封堵能够同时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通气道的圆周内壁面向中心延伸形成有第一环状结构(13)及第二环状结构(14),所述第一环状结构(13)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一密封口(121),所述第二环状结构(14)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二密封口(122);
所述塞堵(2)包括连接部(23)及所述连接部(23)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结构体(21)及第二结构体(22),所述第一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一结构体(21)上的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口(121)凸出的第一弧形面(211),所述第二封堵结构为所述第二结构体(22)上的朝向所述第二密封口(122)凸出的第二弧形面(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13)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14)之间设置有凸出于所述通气道内壁面的止挡部(15),所述塞堵(2)的所述第一结构体(2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13)与所述止挡部(15)之间,所述塞堵(2)的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止挡部(15)之间具有使得所述通气道连通的间隙;
所述止挡部(15)包括周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径向支撑部(151),在所述通气位置所述塞堵(2)的第一结构体(21)能够悬挂支撑在所述径向支撑部(1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13)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14)朝外的一侧分别围绕各自的中心孔形成有环状凹部,所述环状凹部中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2)为具有空腔的结构,所述塞堵(2)的露出于所述出气口(12)之外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孔(25)。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2)处、所述通气塞本体(1)上套设有筒状的罩体(3),所述罩体(3)在所述出气口(12)朝向外部的区域形成具有开口的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出气口(12)的朝向相同;
所述通气塞本体(1)的外表面与所述罩体(3)之间密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本体(1)的设置有所述进气口(11)的一端端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用的定位凸台(19)和/或密封用的进气端密封凸台(20)。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塞本体(1)为U状结构的管体,所述管体内的通道形成所述通气道。
10.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总成,包括变速器、主减速器和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变速器箱、和/或所述主减速器箱、和/或所述驱动桥桥壳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气装置,且安装为使得各自的内部空间与对应的所述通气装置的进气口(11)连通,以及所述通气装置安装为使得所述出气口(12)朝下布置。
CN201520098702.8U 2015-02-11 2015-02-11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Active CN204477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702.8U CN204477272U (zh) 2015-02-11 2015-02-11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702.8U CN204477272U (zh) 2015-02-11 2015-02-11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7272U true CN204477272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8702.8U Active CN204477272U (zh) 2015-02-11 2015-02-11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727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9086A1 (de) * 2017-05-30 2018-12-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nt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Entlüftungseinrichtung
CN111422062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油温控制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2096836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E102022111412A1 (de) 2022-05-09 2023-11-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 Gehäuse, Gehäuse für ein Antriebsstrangelement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Antriebsstrangelemen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9086A1 (de) * 2017-05-30 2018-12-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nt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Entlüftungseinrichtung
CN111422062A (zh) * 2020-03-18 2020-07-17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油温控制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1422062B (zh) * 2020-03-18 2022-06-1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油温控制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2096836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096836B (zh) * 2020-09-11 2022-06-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气器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E102022111412A1 (de) 2022-05-09 2023-11-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 Gehäuse, Gehäuse für ein Antriebsstrangelement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Antriebsstrangele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7272U (zh) 通气装置及车辆动力系统总成
JP7049486B2 (ja) モータシャフト延出端のシール構造
TWI610859B (zh) 罐頭密封總成
CN101596709B (zh) 具有传输通气孔道的电动工具
CN210751987U (zh) 一种能够调节的防水透气阀
WO2024046231A1 (zh) 防冒油防进水的传动装置
CN104197060B (zh) 一种通气塞
CN207111262U (zh) 一种用于进气歧管与水冷中冷器管嘴之间的唇形密封圈
CN204489522U (zh) 罐体及用于密封罐体的盖子
CN207661148U (zh) 一种螺旋干燥器用机械密封
CN204878659U (zh) 汽车变速器通气阀
CN210265793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排气装置
CN208252414U (zh) 一种离心泵用转轴密封结构
CN204083162U (zh) 防漏油的汽车变速箱壳体
CN203962832U (zh) 用于减振器的密封结构以及包括该密封结构的减振器
CN205001390U (zh) 一种后桥轮毂挡油板安装结构
CN203051707U (zh) 一种用于传动箱的透气密封结构
CN206670072U (zh) 电热水器
KR101843077B1 (ko) 차량용 에어브리더
CN220435518U (zh) 一种防尘防水泄压泄爆装置
CN216843025U (zh) 通气油塞、驱动桥和车辆
CN105179489A (zh) 一种后桥轮毂挡油板安装结构
CN216111902U (zh) 一种粉末冶金用的导向器
CN219529769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17927118U (zh) 一种防漏油轴承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