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0652A - 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0652A
CN115210652A CN202080097849.9A CN202080097849A CN115210652A CN 115210652 A CN115210652 A CN 115210652A CN 202080097849 A CN202080097849 A CN 202080097849A CN 115210652 A CN115210652 A CN 115210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main body
transfer
roller
mo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7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岸和纪
汤浅宏一郎
萩原和义
田中敬
吉冈智章
马场俊彰
宫本阳子
田中大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1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0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滚筒部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滚筒主体,其具有沿着轴向的凹陷部;片材部件,其被卷绕于所述滚筒主体;调整机构,其具有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移动部件保持所述片材部件的周向上的端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凹陷部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移动部件固定于所述滚筒主体,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所述片材部件的张力;以及定位部件,其以在利用所述固定部件固定所述移动部件时所述移动部件不向所述滚筒主体的周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2个细长的橡皮布保持件的图像转印介质滚筒的橡皮布拉伸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一方的橡皮布保持件与另一方的橡皮布保持件大致平行地配置,各橡皮布保持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以朝向另一方的橡皮布保持件或者离开另一方的橡皮布保持件的方式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20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在将片材部件卷绕固定于滚筒主体时,与片材部件相对于滚筒主体的临时固定位置自由的情况相比,使片材部件相对于滚筒主体的临时固定位置稳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滚筒部件具备:大致圆筒状的滚筒主体,其具有沿着轴向的凹陷部;片材部件,其被卷绕于所述滚筒主体;调整机构,其具有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移动部件保持所述片材部件的周向上的端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凹陷部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移动部件固定于所述滚筒主体,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所述片材部件的张力;以及定位部件,其以在利用所述固定部件固定所述移动部件时所述移动部件不向所述滚筒主体的周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
在[1]的滚筒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滚筒主体。
在[2]的滚筒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片材部件通过沿着所述轴向设置的多个紧固部件被紧固保持于所述移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
在[3]的滚筒部件中,所述紧固部件也可以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紧固部件也可以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固定部件重合,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紧固部件被设成能够区分。
在[3]或[4]的滚筒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定位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固定部件靠所述轴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处。
在[1]~[5]中任意一项的滚筒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滚筒主体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具有能够更换的底座部件,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
在[6]的滚筒部件中,也可以是,所述定位部件具有:引导销,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并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以及引导孔,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并供所述引导销插入。
在[1]~[7]中任一项的滚筒部件中,所述片材部件可以具有与所述滚筒主体接触的内层和层叠于所述内层的外层,所述内层可以为金属层,所述外层可以为非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可以沿周向延伸而被赋予张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输送记录介质的[1]~[8] 中的任意一个滚筒部件;以及中间转印装置,其向由所述滚筒部件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转印调色剂像。
发明效果
根据[1],在将片材部件卷绕固定于滚筒主体时,与片材部件相对于滚筒主体的临时固定位置为自由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片材部件相对于滚筒主体的临时固定位置稳定。
根据[2],与移动部件通过沿着滚筒主体的周向延伸的固定部件固定于滚筒主体的情况相比,容易将移动部件固定于滚筒主体。
根据[3],与固定部件仅对保持有片材部件的移动部件的端部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滚筒主体的轴向上稳定地固定移动部件。
根据[4],在卸下固定部件时,能够防止错误地卸下紧固部件。
根据[5],与定位部件仅设置于轴向的单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利用固定部件固定移动部件时的作业效率。
根据[6],在由固定部件进行的固定经时劣化时,与更换滚筒主体的情况相比廉价。
根据[7],与例如通过螺栓的紧固进行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构成定位部件。
根据[8],能够减轻强度弱的非金属层的负担。
根据[9],在将片材部件卷绕固定于滚筒主体时,与片材部件相对于滚筒主体的临时固定位置自由地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画质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滚筒的侧视图。
图3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将转印部件组装到转印滚筒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将转印部件组装到转印滚筒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周向观察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从径向观察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从周向观察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中,(A)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侧视图,(B)是从周向观察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转印滚筒的凹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下文中,有时将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输送方向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同样地,有时将作为滚筒部件的一例的转印滚筒50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旋转方向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另外,将从轴向观察转印滚筒50的情况设为“侧视”。
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图像的一例)的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在装置主体(省略图示)内具备图像形成部12、收纳部14、输送部16以及定影装置18。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 10的各部(图像形成部12、输送部16以及定影装置18)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12具有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0和中间转印装置40。
[调色剂像形成部]
如图1所示,调色剂像形成部20以按照每种颜色形成调色剂像的方式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K。
此外,以下,在需要区分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各色的情况下,在各部件的附图标记之后标注Y、M、C、K的英文字母,在不需要区分各色的情况下,有时省略Y、M、C、K的英文字母。另外,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 20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在图1中主要仅对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Y的各部标注附图标记。
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具有向一个方向(例如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2。另外,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从感光鼓2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带电器24、曝光装置26、显影装置28以及去除装置30。
在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中,带电器24使感光鼓22的外周面带电。然后,曝光装置26对通过带电器24被带电的感光鼓22的外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22 的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另外,显影装置28对通过曝光装置26形成于感光鼓22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然后,去除装置30去除在向后述的转印带42转印调色剂像后残留在感光鼓22的外周面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装置]
如图1所示,中间转印装置40包括作为一次转印体的一例的一次转印辊32、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一例的转印带42和作为二次转印体的一例的转印滚筒50。即,中间转印装置40将形成于各色的感光鼓22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重叠地一次转印于转印带42,并将该重叠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于记录纸张P。关于转印滚筒50,在后面详细叙述。
(一次转印辊)
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辊32在感光鼓22与一次转印辊32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 T1处将形成在各色的感光鼓22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42的外周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次转印辊32与感光鼓22之间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形成在感光鼓22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位置T1处被转印到转印带42 的外周面上。
(转印带)
如图1所示,转印带42形成为调色剂像被转印到外周面的环状,被卷挂于驱动辊34、张紧辊36、支承辊38而确定姿势。驱动辊34被构成为通过驱动部(省略图示)进行旋转驱动,使转印带42以预先规定的速度向箭头A方向环绕。
另外,支承辊38隔着转印带42与后述的转印滚筒50对置。而且,转印滚筒 50与转印带42接触的接触区域、换言之由转印滚筒50与转印带42夹住记录纸张P 的区域成为夹持区域Np(参照图2)。该夹持区域Np成为从转印带42向记录纸张 P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位置T2。
<输送部>
如图1所示,输送部16被构成为包含第一输送部44和第二输送部46。第一输送部44配置在转印滚筒50的上游侧,将从收纳部14送出的记录纸张P向转印滚筒 50输送。第二输送部46配置在转印滚筒50的下游侧,将经过夹持区域Np(二次转印位置T2)而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P向定影装置18输送。
另外,第一输送部44由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彼此分离的驱动辊44A和从动辊44B、以及被卷挂在驱动辊44A和从动辊44B上的输送带45构成。同样地,第二输送部46由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彼此分离的驱动辊46A和从动辊46B、以及被卷挂在驱动辊46A和从动辊46B上的输送带47构成。
<定影装置>
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18具有作为加热部件的一例的加热辊48和作为加压部件的一例的加压辊49。定影装置18通过加热辊48和加压辊49对记录纸张P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通过转印滚筒50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到该记录纸张P上。
[中间转印装置]
(转印滚筒)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接着对转印滚筒5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转印滚筒50具有:作为滚筒主体的一例的转印滚筒主体 52、以及作为被卷绕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片材部件的一例的转印部件60。转印滚筒主体52形成为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沿着轴向形成有作为凹陷部的一例的单一的凹部54的大致圆筒状。另外,作为转印滚筒主体52,使用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材料。另外,以下,将沿着凹部54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称为“大致径向”。
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两端侧配置有一对链轮(省略图示)。转印滚筒50 (转印滚筒主体52)构成为:该一对链轮经由链条等驱动力传递部件(省略图示) 被驱动部(省略图示)旋转驱动,从而向一个方向(图1、图2所示的箭头B方向)旋转。而且,在凹部54内,沿轴向设有多个把持从第一输送部44输送来的记录纸张P的下游侧的末端部(被转印调色剂像的区域外)的夹持器(省略图示)。
因此,转印滚筒50用夹持器把持记录纸张P的下游侧的末端部而进行旋转的同时向与转印带42之间输送记录纸张P。而且,转印滚筒50在其表面(后述的表面层64)和转印带42的外周面夹住记录纸张P、并且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从而在二次转印位置T2(夹持区域Np)处从转印带42向记录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
如图2~图4所示,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凹部54内的底壁55的周向一侧(上游侧)设置有作为底座部件的一例的滚筒侧块56。如图5~图7所示,滚筒侧块56 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沿着大致径向的长度比沿着大致周向的长度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在滚筒侧块56的轴向两侧壁的下端部,以预先决定的厚度一体地形成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7。
如图6所示,在凸缘部57形成有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57A,在底壁55的周向一侧的轴向两端部形成有沿着大致径向的内螺纹部55A。因此,滚筒侧块56以贯通孔57A和内螺纹部55A连续的方式配置于底壁55的周向一侧,螺栓82的轴部82A (外螺纹部)被插入到该贯通孔57A并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55A,由此安装于该底壁55的周向一侧。
另外,如图3、图5、图6所示,在滚筒侧块56的除了凸缘部57以外的部分的轴向两端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向大致径向外侧突出(延伸)的引导销80。引导销80 形成为圆柱状,该引导销80被构成为至少其末端部以具有预先决定的间隙(在引导销80的径向上例如1mm左右的间隙)的方式被插入到形成于后述的块部件72的引导孔74。
此外,由引导销80和引导孔74构成定位部件的一例。另外,优选在引导销80 的末端周缘部形成有预先决定的角度的锥面(省略图示),以便容易插入到引导孔 74。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凹部54内的底壁55的周向另一侧(下游侧)形成有比底壁55更向大致径向外侧突出的台阶部53。并且,在该台阶部53设置有作为底座部件的一例的滚筒侧块58。
如图5所示,滚筒侧块58也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延伸,并且形成为沿着大致径向的长度比沿着大致周向的长度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且,在滚筒侧块 58的轴向两侧壁的下端部,以预先决定的厚度一体地形成有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9。
在凸缘部59形成有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在台阶部53的轴向两端部形成有沿着大致径向的内螺纹部53A(参照图3、图4)。因此,滚筒侧块58 以贯通孔和内螺纹部53A连续的方式设置于台阶部53,螺栓82的轴部82A(外螺纹部)被插入到该贯通孔而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53A,由此安装于该台阶部53。
如图2~图4所示,转印部件60具有:作为以非粘接的方式卷绕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内层(金属层)的一例的基层62;以及作为以被粘接的状态(经由未图示的粘接层)卷绕于基层62的外周面的外层(转印层)的一例的表面层64。
作为基层62,使用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材料。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基层62 由不锈钢制成。另外,基层62的厚度例如为0.1mm。另外,作为未图示的粘接层,例如使用丙烯酸系导电性粘接剂等。
作为表面层64,例如使用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硅橡胶等固体橡胶系、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聚乙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层64由聚酰亚胺制成。另外,表面层64的厚度比基层62厚,例如为7.0mm。
基层62以及表面层64分别由上述材料形成,因此基层62的硬度比表面层64 的硬度大。基层62的体积电阻率小于表面层64的体积电阻率。
另外,如图2所示,表面层64的周向上的长度设为与转印滚筒主体52的除了凹部54以外的周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基层62的周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表面层64的周向上的长度长。
另外,如上所述,表面层64的内周面通过粘接剂(粘接层)粘接于基层62的外周面,但基层62的内周面未粘接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外周面。即,基层62构成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
详细地进行说明的话,如图2~图4所示,基层62的周向上的一端部被设为与表面层64相比更向周向延伸的延长部62A。而且,如图6、图7所示,在该延长部 62A的末端,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交替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62C和狭缝部62D。另外,也可以代替狭缝部62D而形成有贯通孔(省略图示)。
另外,狭缝部62D形成为俯视时延长部62A的末端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其宽度形成为与贯通孔62C的内径相同或比其大。而且,该延长部62A的末端(形成有贯穿孔62C以及狭缝部62D的部位)被作为移动部件的一例的一对平板部件66夹持。
如图5~图7所示,各平板部件66以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为长度方向。在一方的平板部件66A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交替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66C和狭缝部66D。此外,也可以代替狭缝部66D而形成贯通孔(省略图示)。
在另一方的平板部件66B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交替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狭缝部66E和贯通的内螺纹部66F。此外,也可以代替狭缝部66E而形成贯通孔(省略图示)。
另外,贯通孔66C和内螺纹部66F形成为相同的内径,狭缝部66D和狭缝部 66E形成为相同的宽度。而且,狭缝部66D、66E的宽度形成为与贯通孔66C的内径相同或比其大。
因此,延长部62A的末端在被夹持于一方的平板部件66A与另一方的平板部件 66B之间之后,在一方的平板部件66A的贯通孔66C以及延长部62A的贯通孔62C 依次插入作为紧固部件的一例的带凸缘的螺栓(以下,简称为“螺栓”)86的轴部 86A(外螺纹部),并螺纹固定于另一方的平板部件66B的内螺纹部66F,由此安装于一对平板部件66。
此外,形成于延长部62A的末端的狭缝部62D与狭缝部66D、66E以及后述的狭缝部72A对应。因此,能够将作为后述的固定部件的一例的带凸缘的螺栓(以下,简称为“螺栓”)84的轴部84A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大致周向插入,即使该轴部 84A的长度形成为比螺栓86的轴部86A的长度长,也容易安装。
另外,如图6所示,在滚筒侧块56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以大致径向为轴向形成有多个非贯通的内螺纹部56A。而且,基层62的延长部62A经由能够调整其周向上的张力的调整机构70安装于该滚筒侧块56。
即,调整机构70具有:平板部件66;多个(例如7根)螺栓84,其沿着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设置;以及块部件72,其将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设为长度方向,并与另一方的平板部件66B的朝向大致径向内侧的壁面(与夹持延长部62A的末端的面正反相反侧的面)接合。
另外,螺栓84等间隔地设置。另外,在块部件72形成有供螺纹固定于内螺纹部66F并向大致径向内侧突出的各螺栓86的轴部86A的末端部分插入的多个贯通孔72B。另外,该块部件72也是与平板部件66一起移动的移动部件的一例。
而且,在块部件72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以成为贯通孔72B之间的方式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狭缝部72A。另外,也可以不是狭缝部72A,而是贯通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块部件72的轴向两端部形成有供引导销80以具有预先决定的间隙的方式插入的引导孔74。
因此,引导销80被插入到引导孔74,螺栓84的轴部84A从大致周向被插入到一方的平板部件66A的狭缝部66D、延长部62A的狭缝部62D、另一方的平板部件 66B的狭缝部66E、块部件72的狭缝部72A,该轴部84A(外螺纹部)螺纹固定于滚筒侧块56的内螺纹部56A,从而平板部件66以及块部件72安装于滚筒侧块56。
此外,引导孔74设为非贯通,其深度设为即使调整基层62的张力,引导销80 的末端也不会碰到的深度。即,能够在所希望的范围内调整螺栓84的轴部84A向滚筒侧块56的拧入量(位移量),能够以基层62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周向的张力成为预先规定的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引导孔74的深度也可以设为在以增强基层62的张力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时引导销80的末端碰到的深度。若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在调整基层62的张力时,能够抑制或防止错误地使张力不必要地变强。
另外,螺栓84沿着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设置有多个。因此,基层62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周向上的张力能够应对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的外径的偏差。另外,螺栓84和螺栓86能够通过在其头部涂敷不同的颜色等区分手段来区分。
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4所示,基层62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被设为与表面层 64相比更向周向延伸的延长部62B。而且,在该延长部62B的末端,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 (省略图示)。另外,该延长部62B的末端(形成有贯通孔的部位)被一对平板部件68夹持。
各平板部件68的长度方向设为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在一个平板部件68A 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另一个平板部件68B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等间隔)而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用的贯通孔(省略图示)。
另外,在滚筒侧块58上,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隔开预先决定的间隔 (等间隔)而将大致径向作为轴向而形成有多个非贯通的内螺纹部58A(参照图 4)。并且,一方的平板部件68A的贯通孔、另一方的平板部件68B的贯通孔、延长部62B的贯通孔、滚筒侧块58的内螺纹部58A全部为相同的内径。
在延长部62B的末端被夹持在一方的平板部件68A与另一方的平板部件68B之间之后,将带凸缘的螺栓(以下,简称为“螺栓”)88的轴部88A(外螺纹部)依次插入到一方的平板部件68A的贯通孔、延长部62B的贯通孔、另一方的平板部件 68B的贯通孔,并螺纹固定于滚筒侧块58的内螺纹部58A,由此安装于该滚筒侧块 58。
这样,基层6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分别收纳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凹部54内,成为通过螺栓紧固而安装的结构。因此,调整机构70等不会阻碍记录纸张P的输送,并且能够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进行转印部件60的更换。
在如上构成的转印滚筒5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中,接下来对其作用(包含转印滚筒5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凹部54内(底壁55及台阶部53),通过螺栓82安装有滚筒侧块56、58。而且,在转印部件60的基层62的延长部62A、 62B的末端分别安装有平板部件66、68。
即,延长部62B的末端被平板部件68夹持,在其各贯通孔中插入有螺栓88。延长部62A的末端被平板部件66夹持,被各螺栓86紧固而保持,在平板部件66的各狭缝部66D、66E以及块部件72的各狭缝部72A插入有螺栓84。该状态的转印部件60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外周面。
具体而言,基层62沿着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外周面配置,首先,等间隔地设置的各螺栓88螺纹固定于滚筒侧块58的内螺纹部58A。接着,向引导孔74插入引导销80,将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临时固定于滚筒侧块56。而且,等间隔地设置的各螺栓84螺纹固定于滚筒侧块56的内螺纹部56A。
在此,例如在紧固轴向一端部侧的螺栓84时,由于在引导孔74中插入有引导销80,因此平板部件66以及块部件72的轴向另一端部侧以不沿大致周向移动的方式被定位。因此,在将转印部件60卷绕固定于转印滚筒主体52时(将平板部件66 和块部件72固定于滚筒侧块56时),与转印部件60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临时固定位置自由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印部件60(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临时固定位置稳定。
在此,引导销80设置在比各螺栓84靠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两外侧的位置。即,在轴向的两个方向上,引导销80设置在比各螺栓84更靠近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端部的一侧。因此,与引导销80仅设置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的单侧的情况相比,作业者不需要以使其不会向大致周向移动的方式按压平板部件66,从而提高了利用螺栓84固定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时的作业效率。
这样,紧固各螺栓84,但通过调整各螺栓84的轴部84A向内螺纹部56A的拧入量(位移量),基层62(转印部件60)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周向上的张力被调整为预先规定的值。即,以与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的外径的偏差相应的所希望的张力,基层62被卷绕于转印滚筒主体52。
这样,由于基层62沿周向延伸而被赋予张力,因此容易赋予张力,提高了保全性,并且减轻了强度弱的表面层64的负担。此外,若定位部件由设置于滚筒侧块 56的引导销80和设置于块部件72的引导孔74构成,则与例如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的紧固进行定位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即可。
另外,如图3所示,转印部件60也可以在各平板部件66、68成为一体的状态下流通。由此,与各平板部件66、68以与转印部件60分体的状态流通相比,作业者能够以更少的工序将转印部件60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
另外,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通过沿着大致径向(凹部54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螺栓84固定于滚筒侧块56(转印滚筒主体52)。因此,与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 72通过沿着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大致周向延伸的螺栓(省略图示)固定于滚筒侧块 56(转印滚筒主体52)的情况相比,容易将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固定于滚筒侧块56(转印滚筒主体52)。
而且,基层62(转印部件60)的延长部62A通过沿着轴向设置的多个螺栓86 被紧固保持于平板部件66,除了轴向两端部以外的各螺栓84设置于螺栓86之间(在各螺栓84之间设置有螺栓86)。因此,与螺栓84仅对保持了基层62的延长部62A的平板部件66的端部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平板部件66与块部件72一起在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上被稳定地固定。
另外,各螺栓86也沿着大致径向(凹部54的深度方向)延伸,从转印滚筒主体52的轴向观察时与各螺栓84重合,但螺栓84和螺栓86构成为能够通过区分手段来区分。因此,在为了更换转印部件60而转动螺栓84从而从滚筒侧块56卸下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时,能够防止错误地转动螺栓86而从平板部件66卸下延长部62A。
另外,滚筒侧块56能够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进行更换。因此,即使各螺栓 84的固定(内螺纹部56A)经时劣化,只要更换滚筒侧块56即可,与更换转印滚筒主体52的情况相比,廉价。此外,这在滚筒侧块58中也是同样的。
另外,基层62的延长部62A以及延长部62B以能够在凹部54内收纳预先决定的长度的方式,比表面层6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进一步沿其周向延伸。因此,与基层 6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比表面层6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短的情况相比,容易将转印部件60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提高基层62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装卸性(转印部件60的更换作业性)。
另外,基层62在粘接有表面层64的状态下被卷绕于转印滚筒主体52。因此,与表面层64未粘接于基层62的情况、换言之基层62被卷绕于转印滚筒主体52之后表面层64以非粘接的方式被卷绕于该基层62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基层62以及表面层64相对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装卸性(转印部件60的更换作业性)。
这样制造的转印滚筒50被组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中。然后,从收纳部14送出的记录纸张P通过第一输送部44向转印滚筒50输送。转印滚筒50向图示的箭头B 方向被旋转驱动,用夹持器把持由第一输送部44输送来的记录纸张P的下游侧的末端部,旋转的同时将记录纸张P向二次转印位置T2(夹持区域Np)输送,从转印带 42向记录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
即,在从转印带42向记录纸张P转印调色剂像时,转印滚筒50利用其表面层 64和转印带42的外周面以预先决定的压力夹持记录纸张P并使其通过夹持区域 Np。因此,在该夹持区域Np中,转印滚筒50中的转印部件60的表面层64经由转印带42被支承辊38捋住(弹性变形)的同时旋转。因此,与临时固定位置不稳定 (自由)并通过被卷绕固定了转印部件60的转印滚筒50进行转印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画质缺陷的产生。
(变形例)
此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第一变形例那样,在块部件72设置圆柱状的引导销 76,在滚筒侧块56设置能够供该引导销76插入的非贯通的引导孔78。另外,也可以如图9的(A)、(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那样,利用各螺栓84仅将块部件72安装于滚筒侧块56。
即,在平板部件66A、66B分别不形成狭缝部66D、66E,在块部件72形成与将基层62的延长部62A安装于平板部件66的各螺栓86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贯通孔72C(或狭缝部)。而且,也可以将螺栓84插入到各贯通孔72C而螺纹固定于滚筒侧块56的内螺纹部56A。
在该情况下,能够不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向大致周向呈直角折弯的部位而安装基层62的延长部62A。另外,若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在调整基层62的张力时,螺栓86的大致径向外侧被基层62覆盖。
因此,在对基层62的张力进行调节时,抑制或防止了与螺栓84混淆而使螺栓 86发生位移的情况。另外,如图9的(A)所示,也可以将滚筒侧块58的沿着大致径向的高度提高至大致到达转印滚筒主体52的外周面的位置,不折弯基层62的延长部62B而进行安装。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滚筒50(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滚筒50(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例如,转印滚筒主体52并不限定于大致圆筒状,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柱状。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表面层64而仅设置基层62。即,基层62并不限定于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层,例如也可以是由固体橡胶系、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氨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层。
此外,虽然表面层64通过粘接剂(粘接层)被粘接在基层62上,但是表面层 64向基层62的粘接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使与基层62的外周面接触的表面层64的内周面加热熔融,来粘接于该基层62的外周面。另外,在转印部件60中,也可以采用在表面层64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覆盖层(省略图示)的结构。进而,被覆层并不限定于单一的层,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
另外,引导销80既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滚筒侧块56,也可以构成为分体地形成,通过相对于未图示的孔部的压入等而设置于该滚筒侧块56。另外,引导销76、 80只要至少在轴向两端部分别各设置1个即可。而且,引导销76、80并不限定于形成为圆柱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多棱柱状等。
另外,也可以在平板部件68B的朝向大致径向内侧的壁面设置引导销76,在滚筒侧块58设置能够供该引导销76插入的引导孔78来进行定位。另外,引导孔 74、78也可以是贯通的引导孔(省略图示)。另外,区分螺栓84和螺栓86的区分手段并不限定于在其头部涂敷不同的颜色的方式。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滚筒侧块56,而将平板部件66和块部件72直接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底壁55。同样地,也可以不设置滚筒侧块58,而将平板部件68直接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台阶部53。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利用螺栓84、88进行的固定包括经由滚筒侧块56、58固定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情况和不经由滚筒侧块 56、58而直接固定于转印滚筒主体52的情况这两种情况。
另外,基层62的延长部62B固定于转印滚筒主体52(滚筒侧块58),延长部 62A经由调整机构70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滚筒侧块56),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基层62也可以是延长部62A和延长部62B双方分别经由调整机构70安装于转印滚筒主体52。
另外,基层62的延长部62A被一对平板部件66夹持,延长部62B被一对平板部件68夹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延长部62A也可以仅安装于平板部件66B,延长部62B也可以仅安装于平板部件68B。
另外,滚筒部件并不限定于应用于转印滚筒50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使调色剂加压定影的定影滚筒、在胶版印刷中使用的橡皮布滚筒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像被描述为图像的一例,并且调色剂像是通过干式电子照相方法形成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通过湿式的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的调色剂像,也可以是通过喷墨方式形成的图像。
以上,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显然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
另外,本申请基于2020年3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20- 038158)。

Claims (9)

1.一种滚筒部件,其具备:
大致圆筒状的滚筒主体,其具有沿着轴向的凹陷部;
片材部件,其被卷绕于所述滚筒主体;
调整机构,其具有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移动部件保持所述片材部件的周向上的端部,并能够沿着所述凹陷部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移动部件固定于所述滚筒主体,所述调整机构调整所述片材部件的张力;以及
定位部件,其以在利用所述固定部件固定所述移动部件时所述移动部件不向所述滚筒主体的周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滚筒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部件通过沿着所述轴向设置的多个紧固部件被紧固保持于所述移动部件,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件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
所述紧固部件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固定部件重合,
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紧固部件被设成能够区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设置于比所述固定部件靠所述轴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主体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具有能够更换的底座部件,
所述移动部件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
引导销,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并沿着所述深度方向延伸;以及
引导孔,其设置于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并供所述引导销插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部件具有与所述滚筒主体接触的内层和层叠于所述内层的外层,
所述内层为金属层,
所述外层为非金属层,
所述金属层沿周向延伸而被赋予张力。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输送记录介质的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部件;以及
中间转印装置,其向由所述滚筒部件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转印调色剂像。
CN202080097849.9A 2020-03-05 2020-08-24 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2106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8158A JP7459571B2 (ja) 2020-03-05 2020-03-05 胴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8158 2020-03-05
PCT/JP2020/031831 WO2021176749A1 (ja) 2020-03-05 2020-08-24 胴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0652A true CN115210652A (zh) 2022-10-18

Family

ID=77613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7849.9A Pending CN115210652A (zh) 2020-03-05 2020-08-24 滚筒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8450B2 (zh)
JP (1) JP7459571B2 (zh)
CN (1) CN115210652A (zh)
WO (1) WO20211767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1515B2 (ja) * 2019-07-19 2023-08-2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転写部材、転写胴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34518B2 (ja) 2019-07-19 2023-08-2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転写部材、転写胴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77Y2 (ja) * 1981-08-04 1985-01-07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版万力
DE4425189C1 (de) * 1994-07-16 1996-02-01 Koenig & Bauer Alber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und Spannen eines Aufzuges auf einem 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9741092C2 (de) * 1997-09-18 2001-02-01 Koenig & Bauer Ag Spanneinrichtung
CZ297967B6 (cs) * 2000-08-25 2007-05-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enen Ag Zarízení na prestavování minimálne jednoho prvku registru v tiskovém stroji a zpusob k provádení takového prestavování
JP3093934U (ja) * 2002-11-08 2003-05-23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版位置決め器
US20050249530A1 (en) 2004-05-07 2005-11-10 Mclean Michael E Intermediate transfer blanket for use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JP2007112037A (ja) * 2005-10-21 2007-05-10 Komori Corp 印刷機の版万力装置
JP4398438B2 (ja) * 2006-03-02 2010-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5570B2 (ja) * 2009-06-12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150067A (ja) * 2010-01-20 2011-08-0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WO2013042104A1 (en) 2011-09-25 2013-03-28 Hewlett Packard Indigo B.V. Blanket tension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59571B2 (ja) 2024-04-02
WO2021176749A1 (ja) 2021-09-10
US11768450B2 (en) 2023-09-26
US20220357691A1 (en) 2022-11-10
JP2021140046A (ja)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42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tallic driving roller
US7819240B2 (e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1768450B2 (en) Drum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147093A1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66176B2 (en) Transfer member, transfer dr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578486B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09514B2 (en) Transfer member, transfer dr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328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ジョイント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34564B2 (en) Sheet transporting member, sheet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3460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23692A1 (en) Mounting member, cylind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252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2270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578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78891B2 (en) Cylind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349398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19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66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1838A (ja) シート部材の胴本体への取付方法及びシート部材の梱包体
JP20091096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ベルト、ベルト張架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15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728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