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67046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67046B
CN115167046B CN202210884334.4A CN202210884334A CN115167046B CN 115167046 B CN115167046 B CN 115167046B CN 202210884334 A CN202210884334 A CN 202210884334A CN 115167046 B CN115167046 B CN 115167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scanning line
pixel
active layer
brid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43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67046A (zh
Inventor
邓卓
沈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43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67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67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7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67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67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4Arrangements to prevent high voltage or static electricity fail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条扫描线断开形成至少两条扫描线段,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与其位于不同金属层的桥接部电连接。将桥接部设置在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的旁边,且位于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的一侧,第一过孔为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的过孔,桥接部的设置能够降低扫描线段上静电电荷量放电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或者将桥接部设置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出光光量贡献最小的第一颜色像素区中,桥接部的设置能够降低扫描线段上静电电荷量放电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同时对显示效果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号202010240662.1、申请日2020年03月31日、发明名称“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像素电路与同一条扫描线电连接,扫描线向像素电路中的开关晶体管提供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像素的开关。在面板制作过程中,扫描线制作工艺之后的绝缘层的成膜功率较高,导致扫描线上会积累较多的静电荷,而扫描线上的静电荷放电容易造成绝缘层的损伤,进而使得开关晶体管遭到静电破坏。而且扫描线越长,扫描线上积累的静电荷量越多,开关晶体管遭到静电破坏的风险越高。尤其对于目前逐渐流行的大屏车载显示屏来说,车载显示屏为横屏设计,驱动车载显示屏显示的驱动芯片设置在显示屏的长度较长的非显示区内,也即在设计时车载显示屏中用于驱动显示的扫描线的长度会更长,扫描线上积累的静电荷量更多,静电释放导致开关晶体管遭到破坏的风险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降低开关晶体管遭到静电破坏的风险,提高产品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多个像素电路,多个像素电路呈阵列排布,每个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一过孔与像素电极电连接;
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多条扫描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扫描线电连接;
至少一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桥接部电连接,桥接部和扫描线段位于不同金属层,桥接部通过第二过孔与扫描线段电连接;其中,
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在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上,桥接部位于一个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的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一侧。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多个像素电路,多个像素电路呈阵列排布,每个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一过孔与像素电极电连接;
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多条扫描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扫描线连接;
至少一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桥接部电连接,桥接部和扫描线段位于不同金属层;
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多条扫描线的排列方向交叉,扫描线段具有向背离与其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桥接部通过第三过孔与凸出部连接;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多个像素区包括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和第三颜色像素区,在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和第三颜色像素区共同构成的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最少,桥接部位于第一颜色像素区。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与其位于不同金属层的桥接部电连接,则在扫描线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段相互不连接,扫描线为断开状态。在扫描线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时,绝缘层的成膜工艺功率较高造成的扫描线上积累的电荷会分散在至少两条扫描线段上,从而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电荷量相对较少,则扫描线段上较小的静电电荷量放电时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保证了产品良率。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将桥接部设置在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的旁边,且位于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的一侧,相当于将桥接部和第二过孔设置在显示面板中原有的非开口区内,而不会增大非开口区的面积,进而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另一种实施例中,将桥接部设置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出光光量贡献最小的第一颜色像素区中,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减少之后对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亮度影响较小,从而对显示画面对比度效果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显示面板中桥接部的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显示面板中桥接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显示面板中扫描线断开为至少两条扫描线段,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与其位于不同金属层的桥接部电连接。则在扫描线的工艺完成后制作扫描线之上的绝缘层时,一条扫描线中的相邻的两条扫描线段为断开状态,则各条扫描线段上各自积累静电,能够减小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静电电荷量,扫描线段上较小的静电电荷量放电时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从而也降低了开关晶体管遭到静电破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良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显示装置、智能穿戴装置、车载显示装置等电子设备中。以上为本发明的中心思想,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10,多个像素电路10位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之上,每个像素电路10包括像素电极11和开关晶体管12,开关晶体管12的漏极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的多条扫描线20和多条数据线30,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12的栅极与同一条扫描线20电连接,位于同一列的多个开关晶体管12的源极与同一条数据线30电连接。图1仅为了示意显示面板中电路连接方式,扫描线20的结构也仅作简化示意,实际本发明中至少一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然后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桥接部电连接,以实现一条扫描线中的扫描线段之间的电连接。对于如何设置桥接部、桥接部与扫描线段的连接方式、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关系、桥接部所在的膜层位置等具体的实施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图5为显示面板中桥接部的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图6为显示面板中桥接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如图2示意出了部分像素电路以及部分扫描线20和部分数据线30,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11和开关晶体管,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扫描线20电连接。至少一条扫描线20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21,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21通过一个桥接部55电连接,桥接部55和扫描线段21位于不同金属层。如图3示意出了衬底基板00,扫描线20位于衬底基板00之上,在扫描线20所在膜层和衬底基板00之间还设置有其他结构层或者绝缘层(未示出)。桥接部55通过第二过孔72与扫描线段21电连接,一个桥接部5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扫描线段21。则在扫描线20和桥接部55之间至少包括一层绝缘层81,在扫描线20工艺之后制作该绝缘层81。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扫描线20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20为断开状态,也就是扫描线中的扫描线段21相互不连接,每条扫描线段21的长度均小于一条扫描线20的总长度,从而在扫描线20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81时,绝缘层81的成膜工艺功率较高造成的扫描线20上积累的电荷会分散在至少两条扫描线段21上,从而每条扫描线段21上积累的电荷量相对较少,则扫描线段上较小的静电电荷量放电时造成绝缘层81损伤的风险降低。
图2中示意开关晶体管为双栅结构,也即开关晶体管包括两个栅极,能够提高开关晶体管的开启速度。继续参考图2中示意的,扫描线段21上的延伸部211与有源层4交叠,延伸部211即为开关晶体管的一个栅极,扫描线段21与有源层4交叠的区域复用为开关晶体管的另一个栅极,如图2中标出的区域96内的扫描线段21的一部分复用为开关晶体管的另一个栅极。
图4中示出了衬底基板00,开关晶体管和像素电极11均位于衬底基板之上,示出了开关晶体管结构中的栅极1、源极2、漏极3和有源层4,其中,源极2与有源层4的一端通过绝缘层的过孔74电连接,漏极3与有源层4的另一端通过绝缘层的过孔75电连接,有源层4与栅极1绝缘交叠的区域为沟道区,通常情况下源极2和漏极3位于同一个金属层。开关晶体管的漏极3通过第一过孔71与像素电极11电连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2与数据线30电连接。可选的,在有源层4的靠近衬底基板00一侧还设置有遮光层(未示出),遮光层用于对有源层中的沟道区进行遮挡,防止光照射到沟道区后对开关晶体管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继续参考图2示意的,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且在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上,桥接部55位于一个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71的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4一侧。在图2俯视图中,桥接部55相对于其左侧的开关晶体管来说,桥接部55位于其左侧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71的远离其左侧的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4的一侧;桥接部55相对于其右侧的开关晶体管来说,桥接部55位于其右侧的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4的远离其右侧的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71的一侧。
在桥接部的一种设置方式中,如图5所示,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桥接部5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过孔72与一条扫描线段21电连接,而且在扫描线段21断开的位置直接通过第二过孔72与桥接部55电连接。在显示面板中扫描线20和数据线30交叉限定的区域为像素区,当面板中走线以及过孔的制作工艺与图2实施例中相同时,实际像素电路中的空间有限,制作时需要保证两个第二过孔72之间不短路,则两个第二过孔72之间的距离也需要满足制作工艺精度需求,由此会导致在扫描线段延伸方向a上像素区的长度变大。则在显示面板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会导致方向a上像素区的个数变少,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在桥接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中,保证桥接部55的设置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也即在显示面板尺寸一定的情况下,面板中像素区的个数不变。如图6所示,数据线30和扫描线20交叉限定的像素区在方向a上占据的长度不变,在制作时需要保证两个第二过孔72之间不短路,且桥接部55和第二过孔72的位置需要与第一过孔71周围的结构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来满足制作工艺精度需求,由此导致图6中区域88内的电路结构在方向b上占据的宽度d变大,进而导致像素区的开口率变小。
而本发明图2实施例中桥接部的方式与上述图5和图6中均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将桥接部设置在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的旁边,且位于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的一侧。
参考图4中的示意,像素电极11位于开关晶体管的远离衬底基板00一侧,在开关晶体管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制作一层较厚的平坦化层16以形成平坦的表面,然后在该平坦化层之上制作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其中,可以是先制作像素电极,然后再制作公共电极;也可以是先制作公共电极再制作像素电极。图4中仅示出了像素电极11,并未示出显示面板中的公共电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液晶分子层以及彩膜基板。通过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上分别施加电压后控制液晶分子发生偏转,进而控制显示面板的像素显示。
图4中,仅以在平坦化层16之上首先制作像素电极11进行示意,由于平坦化层16的厚度较厚,为了保证像素电极11和漏极3之间过孔连接的可靠性,平坦化层16上的第一过孔71的尺寸会制作的比较大,也即在图2示意的俯视图中第一过孔71占据的面积比较大。本发明实施例将桥接部55设置在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71的旁边,且在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上,桥接部55位于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4的一侧。由于第一过孔71在像素电路中占据面积较大,也即如图2中方向b上第一过孔71占据的宽度较大,则在一个像素区内第一过孔71与其右侧相邻的数据线30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将桥接部55设置在该空间内,并且桥接部55与两条扫描线段21连接的两个第二过孔72的排列方向也与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相同,相当于将桥接部55和第二过孔72设置在显示面板中原有的非开口区内,而不会增大非开口区的面积,本发明实施例中桥接部的设置方式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其中,在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的区域即为像素区,像素区内又包括开口区,开口区也即为像素发光的区域,所以非开口区即为显示面板中的非发光区域,在非开口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电路走线、开关晶体管等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一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与其位于不同金属层的桥接部电连接,则在扫描线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段相互不连接,扫描线为断开状态。在扫描线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时,绝缘层的成膜工艺功率较高造成的扫描线上积累的电荷会分散在至少两条扫描线段上,从而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电荷量相对较少,则扫描线段上较小的静电电荷量放电时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将桥接部设置在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过孔的旁边,且位于远离该开关晶体管的有源层的一侧,相当于将桥接部和第二过孔设置在显示面板中原有的非开口区内,而不会增大非开口区的面积,进而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尤其对于超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屏来说,扫描线的长度较长,在扫描线之上制作绝缘层时,扫描线上积累的电荷量更多,扫描线静电释放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更高。在超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屏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后,能够减小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电荷量,从而有效降低静电电荷释放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提升产品良率。上述图2仅以开关晶体管为双栅结构晶体管进行示意,实际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晶体管也可以为单栅晶体管。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像素电路中的开关晶体管为单栅晶体管,区域97内扫描线段21与有源层4交叠,则该区域97内的扫描线段21的一部分复用为开关晶体管的栅极。图7中有源层4的形状仅做示意性表示,当开关晶体管为单栅晶体管时,其有源层的形状可以根据像素电路布局的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比如可以为图中的L形,也可以为直线形。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桥接部与数据线位于同一金属层。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扫描线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中的扫描线段处于断开状态;然后在扫描线之上制作绝缘层;然后对绝缘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二过孔;然后在绝缘层之上制作数据线、开关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此工艺中桥接部与数据线一同制作完成,仅需要对掩膜板的形状进行改变,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制程,简化制作工艺。并且桥接部所在膜层与扫描线段所在膜层之间仅间隔有一层绝缘层,也能够确保桥接部和扫描线段之间过孔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多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位于同一行,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像素电极,则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位于同一行。如图2所示的,第一像素电极11a和第二像素电极11b位于同一行,与桥接部55电连接的两条扫描线段21a和扫描线段21b中:一条扫描线段21a位于第一过孔71a的远离第一像素电极11a的一侧,另一条扫描线段21b位于第一过孔71b的靠近第二像素电极11b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而桥接部55用于连接两条扫描线段21,也即桥接部55的一端与一条扫描线段21电连接,桥接部55的另一端也与一条扫描线段21电连接。以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图2中方向b大致平行进行说明,假设不对扫描线段和像素电极的位置关系进行设计,桥接部两侧的扫描线段均位于第一过孔的远离像素电极的一侧,则该桥接部两侧的扫描线段以及开关晶体管共同占据的区域在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会变大,由此导致显示面板的非开口区的面积变大。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分别位于桥接部两侧的扫描线段和像素电极的位置关系进行设计,能够保证扫描线段的设计与桥接部的设计相互配合,基本不影响扫描线段以及开关晶体管共同占据的区域在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也即通过桥接部的设计降低扫描线上静电释放对绝缘层造成损伤的风险,同时进一步确保桥接部的设计对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没有影响。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在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分别位于桥接部的两侧;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第二开关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第一有源层的形状和第二有源层的形状相同。设置分别位于桥接部两侧的有源层的形状相同,能够简化有源层刻蚀工艺中采用的掩膜板的设计方式,而且有源层的形状相同也有利于实现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性能相同,比如实现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均为双栅结构晶体管或者均单栅结构晶体管。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驱动性能的均一性,也能够简化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方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示意的,第一开关晶体管与第一像素电极11a电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与第二像素电极11b电连接,第一有源层4a的形状和第二有源层4b的形状均为L形。第一有源层4a的漏极端(未标出)通过过孔与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3a电连接,第一有源层4a的源极端2aD位于一条扫描线段21a的远离第一像素电极11a的一侧;第二有源层4b的漏极端(未标出)通过过孔与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3b电连接,第二有源层4b的源极端2bD位于另一条扫描线段21b的靠近第二像素电极11b的一侧。如图2示意的,第一有源层4a和第二有源层4b类似于上下倒置的关系。其中,有源层的源极端即为有源层中与源极通过过孔连接的区域,有源层的漏极端即为有源层中与漏极通过过孔连接的区域,可以参考上述图4中的示意源极端2D和漏极端3D进行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扫描线段2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以桥接部55的延伸方向与图2中方向b大致平行进行说明。假设不对分别位于桥接部两侧的有源层相对于像素电极的位置进行差异性设计,以有源层形状为图2中L形进行说明,比如设计有源层的源极端均位于扫描线段的远离像素电极的一侧,则分别位于桥接部两侧的扫描线段以及有源层所对应的开关晶体管共同占据的区域在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会变大,由此导致显示面板的非开口区的面积变大。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分别位于桥接部两侧的有源层相对于像素电极的位置进行差异性设计,能够保证通过有源层的设计与桥接部的设计相互配合,基本不影响扫描线段以及开关晶体管共同占据的区域在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也即通过桥接部的设计降低扫描线上静电释放对绝缘层造成损伤的风险,同时确保对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没有影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有源层的形状也可以为U形。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第一像素电极11a和第二像素电极11b位于同一行,与桥接部55电连接的两条扫描线段21a和扫描线段21b中:一条扫描线段21a位于第一过孔71a的远离第一像素电极11a的一侧,另一条扫描线段21b位于第一过孔71b的靠近第二像素电极11b的一侧。第一开关晶体管与第一像素电极11a电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与第二像素电极11b电连接,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有源层4a的形状和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有源层4b的形状均为U形。并且第一有源层4a的U形开口的朝向和第二有源层4b的U形开口的朝向相反。该实施例中有源层形状与上述图2实施例中有源层的形状不同,但是都能够实现开关晶体管为双栅结构晶体管。本实施例应用的原理与图2实施例中相同,第一有源层4a和第二有源层4b类似于上下倒置的关系,能够保证通过有源层的设计与桥接部的设计相互配合,基本不影响扫描线段以及开关晶体管共同占据的区域在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也即通过桥接部的设计降低扫描线上静电释放对绝缘层造成损伤的风险,同时确保对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没有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同一条扫描线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个数为n,其中,n≥1。通过将扫描线断开形成至少两条扫描线段,然后一条扫描线中的两条扫描线段又通过桥接部相连接,则在扫描线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时,每条扫描线段上由于制作工艺而积累的电荷量较小,从而降低了静电释放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将扫描线断开形成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后,其中每一条扫描线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以及设计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9所示,每条扫描线段21与一个开关晶体管电连接,也即每条扫描线段21与一个像素电路电连接。该实施例中在一条扫描线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将该扫描线断开形成扫描线段为数量最多,相应的在扫描线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时,每条扫描线段上各自积累的电荷量最少,从而扫描线段上静电释放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大大降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n≥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如图10所示,仅以一条扫描线段21与3个开关晶体管电连接进行示意。在显示面板中多个像素区包括红色像素区、绿色像素区和蓝色像素区,显示时,一个红色像素区、一个绿色像素区和一个蓝色像素区共同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在一个像素行中,多个像素单元依次排列。通过设置n≥3,至少保证构成一个像素单元的三个像素区内的三个开关晶体管均连接同一条扫描线段,也即同一个像素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由同一条扫描线段控制,能够保证电性稳定性更好,确保显示效果均一。可选的,每条扫描线段上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个数均为3的倍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同一条扫描线中各条扫描线段上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个数相同,从而确保电性稳定性更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桥接部的设置方式与图2实施例中不同。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如图11示意出了部分像素电路以及部分扫描线20和部分数据线30,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11和开关晶体管12,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12的栅极与同一条扫描线20电连接。其中,开关晶体管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图4实施例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至少一条扫描线20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22,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22通过一个桥接部56电连接,桥接部56和扫描线段22位于不同金属层。
所述桥接部56的延伸方向与多条扫描线20的排列方向交叉,如图中示意的,扫描线20在方向a上延伸,且多条扫描线20在方向b上排列,其中,桥接部5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方向a大致平行,也可以与方向a交叉。扫描线段22具有向背离与其连接的开关晶体管12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221。如图12中示意的,桥接部56所在的膜层和扫描线段22所在的膜层之间具有绝缘层82,桥接部56通过绝缘层82上的第三过孔73与凸出部221连接;
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显示面板中扫描线20和数据线30交叉限定的区域即为像素区。多个像素区包括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和第三颜色像素区,在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和第三颜色像素区共同构成的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最少,也即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第一颜色像素区的亮度最小,设置桥接部56位于第一颜色像素区。
该实施例设置至少一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中两条扫描线段通过一个与其位于不同金属层的桥接部电连接,则在扫描线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段相互不连接,扫描线为断开状态。在扫描线工艺之后制作绝缘层时,绝缘层的成膜工艺功率较高造成的扫描线上积累的电荷会分散在至少两条扫描线段上,从而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电荷量相对较少,则扫描线段上较小的静电电荷量放电时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降低,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对桥接部的设置位置进行考虑,将桥接部设置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出光光量贡献最小的第一颜色像素区中,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减少之后对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亮度影响较小,从而对显示画面对比度效果影响较小。
具体的,桥接部56与数据线30位于同一金属层。在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扫描线制作完成之后,扫描线中的扫描线段处于断开状态;然后在扫描线之上制作绝缘层;然后对绝缘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二过孔;然后在绝缘层之上制作数据线、开关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在此工艺中桥接部与数据线一同制作完成,仅需要对掩膜板的形状进行改变,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制程,简化制作工艺。并且桥接部所在膜层与扫描线段所在膜层之间仅间隔有一层绝缘层,也能够确保桥接部和扫描线段之间过孔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的,第一颜色像素区为蓝色像素区。当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构成像素单元的三种颜色的像素区的出光量之比大概为,红色像素区:绿色像素区:蓝色像素区=1:4:0.6。可见蓝色像素区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的出光量贡献最小,本发明实施例设置桥接部位于蓝色像素区,即使桥接部位于蓝色像素区的开口区内对光线造成一定的遮挡,该部分蓝光的损失对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的影响非常小,对显示效果影响较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仅做简化示意,并未示出像素电路中的像素电极。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BM,黑矩阵BM包括多个开口9,一个像素区包括一个开口9;其中,在第一颜色像素区,桥接部56与开口9交叠。也即开口9暴露桥接部56的至少部分,桥接部56会对第一颜色像素区内的部分光线造成遮挡。该实施方式中仅在至少部分的第一颜色像素区内设置有桥接部,而在同一像素行中,包括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以及第三颜色像素区。如果设想通过对黑矩阵BM的形状进行设计,采用黑矩阵来遮盖住全部的桥接部,由于桥接部仅位于至少部分的第一颜色像素区内,则会对黑矩阵的制作精度要求较高,工艺难度大。而如果通过增大相邻两个像素区之间的黑矩阵的整体的宽度(如图中方向b上的宽度),来实现遮盖住全部的桥接部,则黑矩阵会遮住开口内的部分透光区域,导致像素区内开口面积损失较多,显示面板视觉效果变差。而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颜色像素区内的开口暴露桥接区的至少部分,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中的黑矩阵的设置方式,不影响黑矩阵的制作工艺,并且将桥接部设置在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出光光量贡献最小的第一颜色像素区中,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减少之后对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亮度影响较小,从而对显示画面对比度效果影响较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对黑矩阵的形状进行设计,设置黑矩阵包括向像素区的开口内凸出的遮光部,该遮光部与桥接部交叠,实现对遮光部的遮挡,减少桥接部对环境光的反射,从而避免影响显示对比度。
可选的,位于同一行的多个开关晶体管的个数为N;与同一条扫描线段连接的开关晶体管的个数为n,n≤N/3。该实施方式将一条扫描线断开为至少三条扫描线段,在扫描线之上制作绝缘层的工艺之后,每条扫描线段上积累的电荷量最多为一条扫描线积累电荷量总和的三分之一,能够明显减少一条扫描线段的积累的电荷量,降低静电释放造成绝缘层损伤的风险。该实施方式对上述图2实施例中桥接部的设置方式、以及上述图11中桥接部的设置方式都适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4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车载显示装置、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多个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呈阵列排布,每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像素电极和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多条扫描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同一条所述扫描线连接;
至少一条所述扫描线包括至少两条扫描线段,在所述扫描线中两条所述扫描线段通过一个桥接部电连接,所述桥接部和所述扫描线段位于不同金属层;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多条所述扫描线的排列方向交叉,所述扫描线段具有向背离与其连接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方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桥接部通过第三过孔与所述凸出部连接;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多个所述像素区包括第一颜色像素区、第二颜色像素区和第三颜色像素区,在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所述第二颜色像素区和所述第三颜色像素区共同构成的像素单元显示白色时,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出光光量最少,所述桥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
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和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位于同一行,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像素电极;
与所述桥接部电连接的两条所述扫描线段中:一条所述扫描线段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远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一侧,另一条所述扫描线段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远离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一侧;
与所述桥接部电连接的两条所述扫描线段中:沿所述扫描线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桥接部位于所述扫描线段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为蓝色像素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扫描线段的排列方向相互交叉,且在所述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桥接部位于与其相邻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二晶体管包括第二有源层,所述桥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扫描线段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过孔,和/或,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源层的形状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源层的形状和所述第二有源层的形状均为L形;
所述第一有源层的漏极端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有源层的源极端位于一条所述扫描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一侧;
所述第二有源层的漏极端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有源层的源极端位于另一条所述扫描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多个开口,一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所述开口;其中,
在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所述桥接部与所述开口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包括多个开口,一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所述开口;其中,
所述黑矩阵包括向所述第一颜色像素区的开口内凸出的遮光部,所述遮光部与所述桥接部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个数为N;
与同一条所述扫描线段连接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个数为n,n≤N/3,n≥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之上的多条数据线,
所述桥接部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金属层。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884334.4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167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4334.4A CN11516704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4334.4A CN11516704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010240662.1A CN11142720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0662.1A Division CN11142720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67046A CN115167046A (zh) 2022-10-11
CN115167046B true CN115167046B (zh) 2023-11-10

Family

ID=7154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4334.4A Active CN115167046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010240662.1A Active CN11142720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0662.1A Active CN111427207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1670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1882B (zh) * 2020-09-16 2023-07-28 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20767A1 (zh) * 2022-07-26 2024-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盒、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349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KR20130095714A (ko) * 2013-08-09 2013-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516145A (zh) * 2014-12-31 2015-04-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575403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03097A (zh) * 2018-06-28 2018-1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暗态漏光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4663A (ja) * 2004-09-15 2006-03-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2683353B (zh) * 2012-04-05 2014-12-1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2891B (zh) * 2015-12-04 2019-03-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6292103A (zh) * 2016-08-22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6292036A (zh) * 2016-09-28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42741B (zh) * 2017-01-18 2018-09-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Coa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8196407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349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KR20130095714A (ko) * 2013-08-09 2013-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575403A (zh) * 2013-10-22 2015-04-2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516145A (zh) * 2014-12-31 2015-04-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803097A (zh) * 2018-06-28 2018-11-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暗态漏光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207B (zh) 2022-08-12
CN115167046A (zh) 2022-10-11
CN111427207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927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109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40319527A1 (en) Array substrate for narrow bezel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81050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443121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20150046311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CN1161334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00116553A (ko) 반도체장치
CN10993562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US1175877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overlapping transparent wires configured to reduce laser-etching damage
CN11516704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533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3642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955773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433654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5986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4083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73283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462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36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16488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EP2034469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666149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