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3479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3479A
CN116133479A CN202310277952.7A CN202310277952A CN116133479A CN 116133479 A CN116133479 A CN 116133479A CN 202310277952 A CN202310277952 A CN 202310277952A CN 116133479 A CN116133479 A CN 116133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sub
pixel circu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7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扬昭
王美红
代好
牟鹏程
李莉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79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3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3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3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信号线;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电连接;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延伸的恒压信号线,恒压信号线与恒定电压端连接;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为预留器件设置区;恒压信号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恒压信号线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恒压信号线;在第一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1,在第二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2,D1≥D2。本发明能够通过对第一显示区内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以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中,前置摄像头、红外感应元件等感光器件在产品的正面占据一定空间而影响屏占比。随着显示领域中全面屏概念的提出,各大厂商都在全面屏研究领域发力,目前普遍认为屏下感光器件方案是一种能够实现真正全面屏的较优方案。以屏下摄像头方案为例,将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的下方,摄像头不占据电子产品正面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在应用中,摄像头所在的位置能够正常显示,摄像头接收穿透显示屏的光进行成像。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的显示面板需要进行特殊设计,以使得感光器件对应的显示区的透光率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提高感光器件对应位置处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信号线;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电连接;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包括恒压信号线,恒压信号线与恒定电压端连接;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为预留器件设置区;恒压信号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恒压信号线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恒压信号线;
在第一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1,在第二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D2。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式对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并配合设置第二显示区内第二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使得在排布有恒压信号线的同等面积区域内:第一显示区内第一恒压信号线的条数不大于第二恒压信号线的条数,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内第一恒压信号线的设置条数,从而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内非透光区的面积,相应的增大透光区的面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以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满足感光器件对显示面板透光率的较高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信号线的线型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9为图14中切线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简化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5为图34中切线D-D'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9为图38中切线E-E'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2为图41中切线F-F'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59为图58中切线G-G'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预留器件设置区,通过对预留器件设置区内的电路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增大预留器件设置区的透光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截面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图1中示意第二显示区AA2包围第一显示区AA1,图2中示意第一显示区AA1被第二显示区AA2部分包围。其中,第一显示区AA1为预留器件设置区,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将感光器件设置在预留器件设置区的下方。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不做限定。其中,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设置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设置密度,且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的设置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内像素电路的设置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设置密度与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设置密度相同,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的设置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内像素电路的设置密度。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个像素电路(未示出,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或者第二显示区AA2内)与第一显示区AA1内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电连接。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以及位于衬底10之上的阵列层20、显示层30和封装层40。其中,像素电路21和信号线(未示出)位于阵列层20,信号线与像素电路21电连接。显示层30包括发光器件31和像素定义层32。像素电路21与发光器件31电连接,像素电路21是指驱动发光器件31发光的电路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发光器件31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31a、发光层31b和第二电极31c。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1为有机发光器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1为无机发光器件。封装层40用于隔绝水氧,以防止水氧对发光器件31的侵害。其中,信号线至少包括数据线、复位信号线、电源信号线、扫描线以及发光控制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a为阳极,第二电极31c为阴极。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a为阴极,第二电极31c为阳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31a为反射电极,反射电极包括反射层,反射层可以包括Ag、Mg、Al、Pt、Pd、Au、Ni、Nd、Ir、Cr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第二电极31c为透明电极,透明电极的制作材料包括ITO、IZO、ZnO或In2O3中一种或多种。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5为图4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也即7T1C像素电路。如图4所示,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m、数据写入晶体管T1、阈值补偿晶体管T2、第一复位晶体管T3、第二复位晶体管T4、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以及存储电容Cst。其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第二复位晶体管T4用于对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其中,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到数据线D,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到电源信号线P,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均连接到复位信号线Ref;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第二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电连接。图4中示意,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控制端均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1,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2;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连接到第三扫描线S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控制端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控制端均连接到发光控制线E。
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复位阶段t1、数据写入阶段t2和发光阶段t3,结合图5示意的时序图进行理解。
在复位阶段t1:第二扫描线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将复位信号线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以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第三扫描线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将复位信号线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以对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在数据写入阶段t2:第一扫描线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开启,将数据线D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并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在发光阶段t3:发光控制线E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开启,在该阶段驱动晶体管Tm向发光器件31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发光器件31发光。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复位阶段:第二扫描线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将复位信号线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以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
在数据写入阶段:第一扫描线S1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开启,将数据线D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并对驱动晶体管Tm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并且,第三扫描线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将复位信号线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以对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线E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开启,在该阶段驱动晶体管Tm向发光器件31提供驱动电流以控制发光器件31发光。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与图6不同的是,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可以与第一扫描线S1电连接,在数据写入阶段同步对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7为图6中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如图6中示意出了像素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图6中与图4中相同的部分可以参考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在图6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均连接到第二扫描线S2。在像素电路工作在复位阶段t1时,第二扫描线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以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同时第二扫描线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以对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8中与图4中相同的部分可以参考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在图8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电连接。在驱动图8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工作时,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第三扫描线S3以及发光控制线E的时序可以参考图5中时序图的示意。
具体的,在复位阶段t1:第二扫描线S2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将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以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第三扫描线S3提供有效电平信号控制第二复位晶体管T4开启,将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提供的复位信号写入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以对第一电极进行复位。其中,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提供的复位信号的电压。该实施例中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复位和对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复位可以分开进行。在第二扫描线S2控制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进行复位时,通过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向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提供较高的复位电压信号,则在数据写入阶段之后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电压越接近Vdata-|Vth|(Vdata为数据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应用在高频显示或者低亮度(或灰阶)显示时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阈值抓取的速度更快,减轻显示不均。同时,在第三扫描线S3控制对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时,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向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提供较低的复位电压信号,能够减轻发光器件偷亮,改善低灰阶显示效果。
图4、图6和图8示意的像素电路示意图中晶体管均以P型进行示意,本发明对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的类型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出现了多处“电连接”,“电连接”是指电性连接,理解为在线路构造中不同元器件之间通过可传输电信号的实体走线或者晶体管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像素电路电连接的信号线至少包括数据线、复位信号线、电源信号线、扫描线以及发光控制线。按信号线的走线方向划分,信号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交叉。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仅表示信号线的大致走向,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信号线的线型示意图,如图9中示意的信号线的走向为方向f,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线可以为直线、“弓”字形走线、折线或者波浪线,分别如图9中(1)、(2)(3)、(4)中示意。图9中仅示意出了线型的几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信号线的线型不做限定,也即并不限定信号线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直线。
图10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一种放大示意图,图11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图13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如图10示意出了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线1X,第一信号线1X包括恒压信号线H,恒压信号线H与恒定电压端连接。其中,恒定电压端为显示面板中的连接到驱动芯片的端子,图中并未标示出恒定电压端的位置。具体的,驱动芯片向恒定电压端提供恒定电压信号。恒压信号线H与恒定电压端电连接,恒压信号线H用于传输恒定电压信号。恒压信号线H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恒压信号线H2;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为传输同种信号的信号线。其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像素电路21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2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电连接。图10中像素电路21仅做简化示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交界位置处截止。
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相邻的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的间距为D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相邻的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图10中示意D1大于D2,图11中示意D1等于D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D1≥D2。换句话说,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相邻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相邻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的间距。换句话说,在排布有恒压信号线H的同等面积区域内: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条数不大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具体的,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设置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内像素电路设置密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二显示区AA2内像素电路排布方式而言,在同等面积区域内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排布稀疏,以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内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组Z,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在第二方向y排列的3个像素电路。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呈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为像素电路组Z排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像素电路组Z排列的列方向。如图10中示意,以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为例,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去除掉奇数行中位于奇数列的像素电路组Z,同时去除掉位于偶数行中位于偶数列的像素电路组Z,从而增大了第一显示区AA1内透光区的面积。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显示区AA1内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组Z,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在第二方向y排列的3个像素电路21,第一方向x为像素电路组Z排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像素电路组Z排列的列方向。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去除掉奇数行像素电路组行中的像素电路21;或者去除掉偶数行像素电路组行中的像素电路21。则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21之间的间距变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去除掉偶数列像素电路组列中的像素电路21;或者去除掉奇数列像素电路组列中的像素电路21。则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组列之间的间距变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图10、图12、图13中均示意,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一列像素电路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而第一显示区AA1内一列像素电路组对应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也相当于三列像素电路对应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图11中示意,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三列像素电路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21的排布方式对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并配合设置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布线方式,使得在排布有恒压信号线的同等面积区域内: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条数不大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条数。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设置条数,从而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区的面积,相应的增大透光区的面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以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满足感光器件对显示面板透光率的较高需求。
其中,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非透光区,即第一显示区AA1内透光率相对较低的区域。第一显示区AA1还包括透光区,其中,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非透光区的透光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透光区围绕透光区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在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发光器件、像素电路、走线所在区域,以及它们交叠区域形成非透光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设置遮光层(材料为金属或者树脂材料),遮光层具有开口,在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发光器件、像素电路、走线以及遮光层共同形成的区域为非透光区,遮光层的开口所在区域形成透光区。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环境光由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透光区穿透显示面板后被感光器件的感光面所接收,所以第一显示区AA1内透光区的面积大小对环境光穿透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影响较大。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区的面积能够相应的增大其透光区的面积,进而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以提升感光器件的应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组,一个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排列的n个像素电路,n≥2且为正整数。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向与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的恒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不同。在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组可以理解为能够驱动一个像素单元发白光的最小的像素电路集合。具体的,一个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一个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器件和一个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器件。对于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组和发光器件的对应关系将结合发光器件的排布在下面具体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而在第二显示区内需要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像素电路组进行理解。当第二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个数与第一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个数相同时,在第二显示区内的一个像素电路组能够驱动一个像素单元发白光。当第二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个数小于第一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个数时,在第二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仅能够驱动能够发白光的像素单元中的部分像素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包括电路区和走线区。其中,电路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电路组,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电路区包括一个像素电路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电路区包括两个或者三个像素电路组,在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组之间的间距小于分别属于不同的电路区的两个像素电路组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走线区位于相邻的电路区之间,走线区用于设置信号传输线段。也可以理解为,电路区内设置有像素电路以及与像素电路电连接的信号线段,走线区内设置的信号传输线段用于连接相邻的电路区内的信号线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部分走线区位于相邻的电路区之间;部分走线区仅连接一侧的电路区,该部分走线区用于设置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连接的走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内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组,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恒压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不同,设置同一个像素电路组中的像素电路与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电连接,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内设置的第一恒压信号线的条数。一方面有利于减小在第二方向上(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向)像素电路组和与其连接的恒压信号线整体占据的宽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路区之间的走线区内设置的第一恒压信号线的条数,也有利于减小该走线区在第二方向上占据的宽度。该实施方式能够整体减小第一显示区内非透光区的面积,相应的增大第一显示区内透光区的面积,能够提升第一显示区透光率。另外,现有技术中,在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第一显示区内排列的各种走线能够形成衍射光栅,会对光线产生衍射作用,比如屏下感光器件为摄像头时,衍射现象会影响摄像头的成像质量。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走线区内第一恒压信号线的条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现象,进一步提升光学器件的光学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组Z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3个(n=3)像素电路21,在像素电路组Z中像素电路2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电路区QD,一个电路区QD内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电路组Z。图14中还示意出了在第一方向x上与电路区QD相邻的一个走线区ZD,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通过设置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21与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则能够减少走线区ZD内设置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条数,从而能够减小该走线区ZD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宽度,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区的面积。在第一显示区AA1内: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J,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像素电路21通过第一连接部1J连接到第一恒压信号线H1。设置第一连接部1J的延伸方向与像素电路组Z内像素电路21的排布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使得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1J的设置实现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向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多个像素电路21提供电压信号。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J位于电路区QD内,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第一连接部1J的设置长度,以保证对电路区QD面积影响较小。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连接部1J用于连接像素电路21的中接收恒定电压信号的元件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
图14实施例中示意出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连接部,在下面一些实施例中会涉及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实现两个元器件之间(可以是两个信号线之间,或者是晶体管与信号线之间)相互连接的连接线段。
在本发明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组Z内n个像素电路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走向为第一方向x,一个像素电路组Z内的n个像素电路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本发明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组Z内n个像素电路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按照以下说明进行理解:在一个像素电路组Z所在区域内或与其相邻区域内,仅设置有属于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信号线段,像素电路组Z内像素电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其中,该信号线段的走向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走向相同,该信号线段属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对于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来说,n个像素电路对应设置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一个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n个像素电路,对于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组来说,一列像素电路组对应设置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
对于图14示意的像素电路结构可以参照图4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显示面板为多膜层堆叠结构,在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层的结构之间在连接时需要通过绝缘层的过孔连接,图14中标示出了一个过孔位置Ko,其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该过孔位置Ko处的过孔与电源信号线P电连接。对于像素电路中其他位置处的过孔可以参照图4的电路图以及下面涉及显示面板膜层结构的实施例中的说明进行理解。
图14实施例中示意恒压信号线为复位信号线Ref。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以像素电路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成像素电路行为例,如图15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一个像素电路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两个像素电路行、以及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交界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设置方式与图14实施例中相同。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的三个像素电路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的三个像素电路对应三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也就是说,像素电路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成像素电路列,一个像素电路列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图15实施例中复位信号线Ref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二恒压信号线H2。其中,相邻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的间距D1大于相邻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的间距D2。图15中示意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相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可以不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像素电路21的排布方式对复位信号线Ref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减少了第一显示区AA1内复位信号线的设置条数。一方面,在第二方向y上,一个像素电路组Z对应的区域仅需要设置一条复位信号线Ref,能够减小电路区QD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另一方面,在复位信号线Ref延伸方向上,复位信号线Ref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也能够减少走线区ZD内设置的复位信号线Ref条数,从而有利于减小走线区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对第一显示区AA1内复位信号线进行设计,以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的走线的面积,从而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的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信号线按其各线段所在区域进行划分。至少部分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信号线子段和信号线支段,其中,信号线子段位于电路区,信号线支段位于走线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一条信号线来说,信号线支段连接相邻的两个信号线子段。也就是说,信号线支段即为位于走线区的信号传输线段,信号线子段即为位于电路区与像素电路电连接的信号线段。
如图14中示意出了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电源信号线P和数据线D,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第三扫描线S3和发光控制线E。其中,电源信号线P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电源信号线子段Pa,数据线D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数据线子段Da,第一扫描线S1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一扫描线子段S1a,第二扫描线S2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二扫描线子段S2a,第三扫描线S3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三扫描线子段S3a,发光控制线E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发光控制线子段Ea。在本发明图14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
具体的,在像素电路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线子段Pa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数据线子段Da电连接。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1的控制端与同一条第一扫描线子段S1a电连接;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控制端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控制端均与同一条发光控制线子段Ea电连接;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子段S2a电连接;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线子段S3a电连接。
继续参考图14,第一连接部1J包括第一子连接部1Ja和第二子连接部1Jb。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Ja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通过第二子连接部1Jb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在像素电路21工作时,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接收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提供的电压信号。该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复位晶体管T3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在像素电路结构中的位置分别设置相应的第一子连接部1Ja和第二子连接部1Jb,不需要改变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的布局的相对位置,且第一子连接部1Ja和第二子连接部1Jb不需要在电路区QD进行绕线,第一连接部的设置对电路区QD占据空间的影响较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恒压信号线为电源信号线。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6中像素电路可参照图8中像素电路进行理解,图16中仅标出了部分信号线和晶体管,对于图17中与图14中相同的部分可以参考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组Z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3个像素电路21,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21与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图16中示意出了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和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1Refa,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1Refa电连接。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2Refa,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2Refa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J包括第三子连接部1Jc,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第三子连接部1Jc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而且根据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在像素电路结构中的位置对第三子连接部1Jc进行设计,不需要改变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的布局位置,且第三子连接部不需要在电路区QD进行绕线,第三子连接部的设置对电路区QD占据空间的影响较小。
在图16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复位信号线Ref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y。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P和数据线D,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第三扫描线S3、发光控制线E和复位信号线Ref。
图16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为电源信号线P。图16中示意出了一个电路区QD和一个走线区ZD,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内,通过在第一显示区AA1内设置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21与同一条电源信号线P电连接,能够减小延伸到走线区ZD内的第一电源信号线的条数,从而能够减小该走线区ZD在第二方向y上占据的宽度,有利于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的走线的面积。
以像素电路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成像素电路行为例,图17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一个像素电路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两个像素电路行、以及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交界区域。图17实施例中恒压信号线为电源信号线P。其中,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设置方式与图16实施例中相同。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的三个像素电路对应三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也就是说,像素电路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成像素电路列,一个像素电路列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的三个像素电路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图17实施例中,电源信号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二恒压信号线。其中,相邻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的间距D1大于相邻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的间距D2。图17中示意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相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可以不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像素电路21的排布方式对电源信号线P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在电源信号线P的延伸方向上,电源信号线P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该实施方式的设置能够减少走线区ZD内设置的电源信号线P的条数,从而有利于减小走线区ZD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通过对第一显示区AA1内电源信号线进行设计,以减小非透光区的走线的面积,从而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的面积。
另外,在图17实施例中,如图中区域Q4位置处的示意,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也即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21a和像素电路21b)中对应的半导体层W相互断开,以使得像素电路21b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3与像素电路21a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4不相互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对于一个像素电路来说,其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复位信号线,如上述图16示意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一复位信号线1Ref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复位信号线2Ref电连接。通过设置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中对应的半导体层W相互断开连接,能够避免在像素电路21b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3开启后对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进行复位时,与该第一复位晶体管T3连接的第一复位信号线上的复位信号对像素电路21a中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接收的电压信号产生干扰,也就是保证在像素电路21a工作中对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能够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线上的复位信号以对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以确保在一个像素电路工作中,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接收不同的复位信号。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8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一个电路区QD,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P、数据线D和复位信号线Ref,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1、第二扫描线S2、第三扫描线S3和发光控制线E。其中,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21连接到同一条复位信号线Ref,具体的,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Ja与复位信号线Ref电连接,且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第二极通过第二子连接部1Jb与复位信号线Ref电连接。并且,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21连接到同一条电源信号线P,具体的,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第三子连接部1Jc与电源信号线P电连接。该实施方式对第一显示区AA1内复位信号线Ref和电源信号线P均进行设计,能够减小非透光区的面积,从而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的面积。
下面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行示意,以说明各信号线以及像素电路中的结构所在膜层位置。
可选的,图19为图14中切线B-B'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19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以及位于衬底10之上沿远离衬底10的方向设置的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各相邻金属层之间、以及半导体层与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未标示)。其中,半导体层W的制作材料包括硅、金属氧化物中任意一种。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层W包括低温多晶体。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层W包括铟镓锌氧化物。
像素电路21包括沟道和存储电容Cst,具体的,像素电路21中各晶体管均包括沟道。图19中示意出了驱动晶体管Tm的沟道m,沟道m位于半导体层W。存储电容Cst包括第一极板Ca和第二极板Cb,第一极板Ca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板Cb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发光控制线子段Ea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三扫描线子段S3a位于第三金属层M3,数据线子段Da位于第四金属层M4。图19中还示意出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第四金属层M4,其中,第二子连接部1Jb位于半导体层W,第二子连接部1Jb通过绝缘层的过孔K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数据线子段Da位于同一金属层。设置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位于同一金属层,保证延伸方向相同的不同信号线之间相互绝缘的前提下,将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设置在同一层,能够减小显示面板中金属层的设置个数。在显示面板中位于金属层中的信号线以及其他元件需要采用光刻蚀工艺制作,位于同一金属层的结构能够使用同一道光刻工艺制作,金属层的个数与光刻工艺的制程相关,通过减小显示面板中金属层的个数能够减少光刻工艺的制程个数,从而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工艺成本。
图19实施例中,仅以第一连接部1J位于半导体层W进行示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J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中任意一层,在此不再附图示意。在第一连接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将第一连接部设置在金属层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的电阻,从而降低第一恒压信号线上传输的电压信号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位于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中两层或多层中。以第一子连接部1Ja为例,设置第一子连接部1Ja包括位于半导体层W的第一子部和位于第一金属层M1的第二子部为例,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至少部分交叠、且并联连接,能够降低第一子连接部1Ja的电阻。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相当于双层走线。也即该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部设置成并联连接的双层走线或者多层走线,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整体的电阻,从而降低恒压信号线整体的压降。
另外,图14实施例中,电路区QD中的第一扫描线子段S1a和第二扫描线子段S2a位于第三金属层M3,也即第一扫描线子段S1a、第二扫描线子段S2a和第三扫描线子段S3a位于同一层。电源信号线子段Pa位于第四金属层,也即电源信号线子段Pa和数据线子段Da位于同一金属层。
在图16实施例中,沟道m位于半导体层W。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Ca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极板Cb位于第二金属层M2。发光控制线子段Ea、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1Refa、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2Refa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三个扫描线子段位于第三金属层M3,数据线子段Da、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第四金属层M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在衬底之上半导体层、以及在半导体层之上依次远离衬底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其中,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沟道位于半导体层。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位于第一金属层,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位于第二金属层。数据线、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复位信号线、电源信号线、发光控制线分别在四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中进行合理布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相同材料制作,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采用相同材料制作。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钼;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钛、铝、钼中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为钛/铝/钛三层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为钼/铝/钼三层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0中示意出了驱动晶体管Tm、以及像素电路中的其他晶体管,对于图20中像素电路可以结合图4示意的像素电路来理解。图20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一个电路区QD,该电路区QD内包括一个像素电路组,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三个像素电路21。电路区QD设置有与像素电路21电连接的电源信号线子段Pa、数据线子段Da、第一扫描线子段S1a、第二扫描线子段S1a、第三扫描线子段S3a、发光控制线子段Ea以及第一恒压信号线H1,对于各信号线子段与像素电路21中晶体管的连接关系也可以参照上述图14实施例中的说明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其中,一个像素电路组中的像素电路21通过第一连接部1J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
在图20实施例中示意像素电路中各晶体管的沟道位于半导体层W,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Ca、第一扫描线子段S1a、第二扫描线子段S2a、第三扫描线子段S3a位于第一金属层M1,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Cb和发光控制线子段Ea位于第二金属层M2,数据线子段Da和电源信号线子段Pa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第三金属层M3,也即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数据线子段Da位于同一金属层。设置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位于同一金属层,保证延伸方向相同的不同信号线之间相互绝缘的前提下,将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设置在同一层,能够减小显示面板中金属层的设置个数。在显示面板中位于金属层中的信号线以及其他元件需要采用光刻蚀工艺制作,位于同一金属层的结构能够使用同一道光刻工艺制作,金属层的个数与光刻工艺的制程相关,通过减小显示面板中金属层的个数能够减少光刻工艺的制程个数,从而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工艺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相同材料制作。其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钼;第三金属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钛、铝、钼中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金属层为钛/铝/钛三层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金属层为钼/铝/钼三层结构。
该实施方式中示意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为复位信号线Ref,第一连接部1J包括第一子连接部1Ja和第二子连接部1Jb,第一子连接部1Ja和第二子连接部1Jb均位于第一金属层M1。
图20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与图14实施例像素电路相同,区别在于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不同。图14实施例中在衬底之上的半导体层和四个金属层中进行布线以形成驱动发光器件的像素电路,图20实施例中在衬底之上的半导体层和三个金属层中进行合理布线以形成像素电路和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各信号线。
图20实施例中示意发光控制线子段Ea位于第二金属层M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控制线子段Ea位于第一金属层M1,其他各信号线的膜层位置与图20中相同,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另外,图20实施例仅以第一连接部1J位于第一金属层M1进行示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J位于半导体层W或者第二金属层M2中。在第一连接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将第一连接部设置在金属层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的电阻,从而降低第一恒压信号线上传输的电压信号的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J位于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中的至少两层中,也即第一连接部为并联连接的双层或者三层走线,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整体的电阻,从而降低恒压信号线整体的压降。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金属层。可选的,第四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的制作材料相同。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切线C-C'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图21中电路区QD的布线方式与图20实施例中电路区QD的布线方式基本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可以参照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1和图22中示意,显示面板还包括辅助电源线P',其中,辅助电源信号线P'位于第四金属层M4,电源信号线子段Pa位于第三金属层M3。在垂直于衬底10所在平面的方向e上,辅助电源信号线P'与电源信号线子段Pa至少部分交叠,且辅助电源信号线P'和与其交叠的电源信号线子段Pa通过过孔K1电连接。辅助电源信号线P'与电源信号线子段Pa并联连接,能够降低电源信号线上的压降损失,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另外,图22中还示意出了像素电路中的阈值补偿晶体管T2和第一复位晶体管T3。图中过孔K2是为了实现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也即复位信号线Ref)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8示意的像素电路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第三扫描线S3电连接,也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由不同的扫描线控制。具体的,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内设置四组驱动电路以向显示区内的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以及发光控制线提供信号。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包括第一扫描驱动电路61,第二扫描驱动电路62、第三扫描驱动电路63和发光驱动电路64。其中,第一扫描驱动电路61包括级联的多个第一移位寄存器VSR1,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二扫描线子段S2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同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VSR1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扫描驱动电路62包括级联的多个第二移位寄存器VSR2,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扫描线子段S1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第二移位寄存器VSR2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三扫描驱动电路63包括级联的多个第三移位寄存器VSR3,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三扫描线子段S3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第三移位寄存器VSR3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光驱动电路64包括级联的多个第四移位寄存器VSR4,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发光控制线子段E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第四移位寄存器VSR4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示意的像素电路中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均与第二扫描线S2电连接。在像素电路工作时,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接收相同的控制信号,也即对驱动晶体管Tm的控制端的复位和对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复位同时进行。下面结合图6实施例来说明第一复位晶体管T3的控制端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4的控制端接收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图24和图25实施例中与图14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照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4所示,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一个电路区QD,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J,在像素电路组Z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边缘,第二扫描线子段S2a和第三扫描线子段S3a通过第二连接部2J电连接。像素电路组Z包括n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主要包括驱动晶体管和各开关晶体管。将n个像素电路中排布的各晶体管所在区域看成一个整体,像素电路组Z的边缘理解为n个像素电路中排布的各晶体管所在区域的周边。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像素电路组的边缘,不影响像素电路组中各像素电路的布线。此种设置在扫描线由电路区延伸到走线区时能够减少走线区中扫描线的设置条数,从而进一步减小非透光区占据的空间,相应的增大第一显示区内透光区的面积。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简化示意图,图25中像素电路的结构仅做简化示意。如图2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包括第一扫描驱动电路61,第一扫描驱动电路61包括级联的多个第一移位寄存器VSR1;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二扫描线子段S2a和第三扫描线子段S3a分别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同一个第一移位寄存器VSR1的输出端电连接。具体的,非显示区BA还包括第二扫描驱动电路62和发光驱动电路64,其中,第二扫描驱动电路62包括级联的多个第二移位寄存器VSR2,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第一扫描线子段S1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第二移位寄存器VSR2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光驱动电路64包括级联的多个第四移位寄存器VSR4,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的发光控制线子段Ea延伸到非显示区BA内与第四移位寄存器VSR4的输出端电连接。该实施方式的设置能够在非显示区内减小一组驱动电路,能够减小非显示区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屏占比。
下面实施例对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一恒压信号线和与其对应的像素电路组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如图14所示的,与像素电路组Z电连接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该像素电路组Z中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2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21的布线相对复杂,而且为了保证空间利用率,在相邻的像素电路21之间不一定有较大的空白空间用以设置走线。所以第一恒压信号线H1可以与像素电路21的某些结构交叠,其中,交叠是指在向衬底所在平面做正投影的投影方向上两个或多个结构存在交叠。比如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半导体层W交叠。本发明实施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21之间理解为: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21的中心之间,像素电路21的中心位于驱动晶体管Tm所在的区域。将第一恒压信号线H1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像素电路组中相邻的两个像素电路21之间,也就是说,对于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来说,在该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两侧、且与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21属于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第一恒压信号线H1如此设置,能够尽量缩短第一连接部1J的长度,以减小电路区QD整体占据的空间。而且在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时,当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在走线区内均采用向电路区QD的第一虚拟中心线所在位置处收敛走线时(下述图29示意的收敛走线方式),能够减小信号线的绕线,也有利于减小电路区QD整体占据的空间,相应的增大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的面积。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6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与像素电路组Z电连接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位于该像素电路组Z的边缘。像素电路组Z的边缘理解为像素电路组Z中排布的各晶体管占据的区域的边缘。则该像素电路组Z中像素电路21的主体结构(驱动晶体管以及各开关管)均位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同一侧,图26中示意像素电路21的驱动晶体管均位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左侧。该实施方式能够与走线区内的布线方式相配合进行应用,比如与下述图32实施例中走线区内信号线收敛方式进行结合,能够减少第一恒压信号线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时的绕线,同时还能够尽量增大相邻的两个电路区之间的透光区的面积,以减少环境光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时,提升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27中像素电路结构均做简化示意。如图27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位于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两侧且与该第一恒压信号线H1相邻的像素电路组Z均连接该第一恒压信号线H1。图27中以一个电路区QD包括两个像素电路组Z进行示意。具体的,一个像素电路组Z能够驱动一个像素单元发白光。该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设置条数,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显示区内非透光区的面积,相应的增大第一显示区内透光区的面积,能够提升第一显示区透光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8所示,位于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两侧的像素电路组Z在第二方向y存在错位。也就是说位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两侧且与其相连的像素电路组Z在第二方向上y上不对齐。如图28中示意的,像素电路组Z1和像素电路组Z2在第二方向y存在错位,且像素电路组Z1和像素电路组Z2在第一方向x上的错位距离为d。像素电路组Z1中像素电路通过第一连接部1J-1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像素电路组Z2中像素电路通过第一连接部1J-2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图28中以第一连接部1J-1和第一连接部1J-2之间的间距来表示两个像素电路组的错位距离d。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测算两个像素电路组中相同的结构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来表示两个像素电路组的错位距离d。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d不小于一个像素电路21在第一方向x上占据的长度。其中,d越大,则说明像素电路组排布的越稀疏,从而在电路区之间形成的透光区的总面积越大,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整体的透光率。
上述实施例通过对第一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以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以保证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中对显示面板透光率的需求。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对第一显示区内相邻电路区之间的信号线的走线方式进行设计,以降低环境光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以提升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感光器件的成像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在相邻的电路区之间以聚集收敛的方式进行走线,以将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集中收敛设置,以降低环境光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现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9所示,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电路区QD和走线区ZD,以电路区QD包括一个像素电路组Z进行示意。在相邻的两个电路区QD之间设置有走线区ZD,走线区ZD内设置有信号线段。
其中,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线1X和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信号线2X。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理解为信号线的大致走向。第一信号线1X包括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三个像素电路21连接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也即一个像素电路组Z对应一条恒压信号线H1。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为复位信号线,第一信号线1X还包括数据线和电源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发光控制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为电源信号线,第一信号线1X还包括数据线和复位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发光控制线。
如图29中示意出了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二子信号线X-2,第一子信号线X-1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一子信号线子段X-1a和位于走线区ZD的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b,第一子信号线子段X-1a和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b相互连接;第二子信号线X-2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二子信号线子段X-2a和位于走线区ZD的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第二子信号线子段X-2a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相互连接。其中,在一个电路区QD内,第一子信号线子段X-1a和第二子信号线子段X-2a之间的间隙为D3;在一个走线区ZD内,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a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之间的间隙为D4;D4<D3。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在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时进行收敛走线,从而有利于在走线区ZD和电路区QD之间形成较大面积的透光区域,减弱光线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现象,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能够提升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结合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组的排布方式对信号线由电路区延伸到走线区时的收敛方式进行设计。图29实施例中,示意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第一信号线1X在走线区ZD内以收敛的方式进行走线,且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第二信号线1X在走线区ZD内以收敛的方式进行走线。
图29实施方式中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在相邻的两个电路区QD之间向靠近中心区域的位置处进行收敛。如图29所示的,电路区包括第一虚拟中心线ZX,电路区QD的在第一虚拟中心线ZX两侧的两个边缘距第一虚拟中心线ZX的距离相等。其中,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虚拟中心线ZX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虚拟中心线ZX贯穿走线区ZD。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的延伸方向均可理解为信号线支段的走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支段为直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支段可以为曲线,在信号线支段为曲线时,其所在信号线的整体走向理解可以为该信号线支段的走向,也理解为该信号线支段的延伸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认定电路区的第一虚拟中心线以及电路区的边缘时参照下述说明进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电路组,则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主体结构(驱动晶体管和开关管)共同占据的区域面积认定为电路区占据的区域面积,则电路区占据的区域面积大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根据该几何形状来认定第一虚拟中心线ZX,该几何形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距第一虚拟中心线ZX的距离相等。其中,在考虑一定的工艺误差的情况下,电路区QD的在第一虚拟中心线ZX两侧的两个边缘距第一虚拟中心线ZX距离差值的误差在±10%以内的都认定为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0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在走线区ZD内,在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线1X和在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信号线2X均以图29示意的收敛方式进行走线。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且三个像素电路21连接同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也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且三个像素电路21连接同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也就是,第二显示区AA2内恒压信号线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显示区AA1内恒压信号线的设置方式相同,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AA1内相邻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间距D1等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相邻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间距D2。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能够驱动一个像素单元发白光。该实施方式中,首先对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能够减少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设置条数,从而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AA1内非透光区的面积,相应的增大透光区的面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进一步的,结合第一显示区AA1内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式设计相邻电路区QD之间同一方向延伸的信号线以收敛方式进行走线,以减少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另外,设置第二显示区内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与第一显示区内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相同,以简化显示面板中恒压信号线的布局设计。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1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内布线方式与图30实施例中相同,区别在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布线方式。如图31所示,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像素电路21的个数小于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像素电路的个数。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内的一个像素电路21连接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AA1内相邻两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之间间距D1大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相邻两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间距D2。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像素电路不能够驱动一个像素单元发白光。该实施方式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恒压信号线H2排布密度相对较大,有利于降低恒压信号线上的压降损失。
图31实施例中示意,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一个像素电路21。
在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两个像素电路21。
在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四个像素电路21。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2中仅示意出了显示区内的恒压信号线,如图32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四个像素电路21,该四个像素电路21对应一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两个像素电路21,该两个像素电路21对应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也就是说,在第二显示区AA2内,像素电路21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成列,两列像素电路对应设置一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AA1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四个像素电路21;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一个像素电路21;或者在第二显示区AA2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三个像素电路21。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图29示意出了相邻的两个电路区QD之间一种走线收敛方式,在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在走线区ZD内向电路区QD的边缘区域对应的位置处收敛。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3示意出了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第一子信号线X-1和第二子信号线X-2。其中,在一个电路区QD内,第一子信号线子段X-1a和第二子信号线子段X-2a之间的间隙为D3;在一个走线区ZD内,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a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之间的间隙为D4;D4<D3。如图33所示,第一子信号线支段X-1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信号线支段X-2b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虚拟中心线ZX平行且位于第一虚拟中心线ZX的同一侧;电路区QD还包括第一虚拟边界Y,第一虚拟边界Y与第一虚拟中心线ZX平行,走线区ZD与第一虚拟边界Y的延长线相邻。其中,对于第一虚拟中心线的理解可参照上述图29实施例的说明。对于第一虚拟边界可以理解为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主体结构共同占据的区域面积形成的几何形状的边。
该实施方式中,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线由电路区QD延伸到走线区ZD时,向电路区QD的边缘区域对应位置处进行收敛走线,该实施方式能够结合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像素电路的排布方式内进行应用,以在走线区ZD和电路区QD之间形成较大面积的透光区域,减弱光线经过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现象,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能够提升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
对于图33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内第二恒压信号线的布线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30和图31实施例进行设置,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可选的,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35为图34中切线D-D'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信号线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子信号线X-3和第四子信号线X-4。其中,延伸方向相同指两条信号线的走向大致相同。第三子信号线X-3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三子信号线子段X-3a和位于走线区ZD的第三子信号线支段X-3b,第三子信号线子段X-3a和第三子信号线支段X-3b相互连接,图34中示意出了位于两个电路区QD的两个第三子信号线子段X-3a。第四子信号线X-4包括位于电路区QD的第四子信号线子段X-4a和位于走线区ZD的第四子信号线支段X-4b,第四子信号线子段X-4a和第四子信号线支段X-4b相互连接,图34中示意出两个第四子信号线子段X-4a,每个第四子信号线子段X-4a与一个第三子信号线子段X-3a位于同一电路区QD;还示意出了与第三子信号线支段X-3b位于同一走线区ZD的第四子信号线支段X-4b。如图35所示的,在走线区ZD内:在垂直于衬底10所在平面的方向e上,第三子信号线支段X-3b和第四子信号线支段X-4b至少部分交叠。该实施方式的设置,能够减少在信号线支段的宽度方向上走线区占据的宽度,也即能够减小走线区占据的面积,有利于增大第一显示区内透光区的面积。同时,在走线区内设置两条信号线支段至少部分交叠,也能够减少走线区内相邻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减少光线穿透第一显示面板时发生的衍射。
可选的,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6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内: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J,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两条第一连接部1J通过第三连接部3J电连接,第三连接部3J位于走线区ZD。第三连接部3J的设置能够使得在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电路区QD内的第一连接部1J相互连接,整体来看第一连接部1J和第三连接部3J构成横向连接的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走线,则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一连接部1J以及第三连接部3J整体来看能够形成网格状走线,从而能够减低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上传输的恒压信号的压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7中示意出了部分第一显示区AA1和部分第二显示区AA2。在第一显示区AA1内设置有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的走向为第二方向y,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一条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与多条第一恒压信号线H1交叉且电连接,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传输相同电压信号。则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走线。在第二显示区AA2内设置有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的走向为第二方向y,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则一条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与多条第二恒压信号线H2交叉且电连接,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传输相同电压信号。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辅助恒压信号线H2'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走线。该实施方式中,利用网格状走线传输恒定电压信号,能够降低恒定电压信号的压降,降低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7实施例中恒压信号线为复位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7实施例中恒压信号线为电源信号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包括交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J和第三连接部3J。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J和第一连接部1J位于同一层。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3J和第一连接部1J位于不同层。
结合上述图19实施例,第三连接部3J位于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中任意一层中。
结合上述图20实施例,第三连接部3J位于半导体层W、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中任意一层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8所示,第一显示区AA1包括透光区AT和非透光区AF。透光区AT和非透光区AF的虚拟边界BY为曲线。也即透光区AT的虚拟边界为曲线。其中,非透光区AF包括电路区QD、走线区ZD以及发光器件31所在区域;非透光区AF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区AT。在非透光区AF中的非透光结构至少包括发光器件31、电路区QD中的像素电路、以及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透光区AT的虚拟边界为曲线,有利于改善光在穿透第一显示区时的衍射,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能够提升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当感光器件为摄像头时,可以减弱衍射现象对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拍摄画面的清晰度,提升拍摄画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中包括位于衬底之上的遮光层,其中,遮光层具有开口,可选的,遮光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黑色色阻或者遮光(不透光)金属。在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遮光层与显示面板中其他非透光结构、以及它们交叠形成的区域为非透光区,遮光层的开口与显示面板中其他膜层中的透光区域交叠形成的区域为透光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层的开口在衬底的正投影与透光区基本重合,也即遮光层的开口的形状与透光区的形状大致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39为图38中切线E-E'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39所示,遮光层50与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31a位于同一层,其中,遮光层50的开口V所在区域为透光区AT,在垂直于衬底10所在平面方向e上,遮光层50开口V的边缘向衬底10做正投影形成的投影形状及为透光区AT的虚拟边界BY的形状。该实施方式通过对遮光层的开口的形状进行设计,将开口的边缘设计成曲线,以使得透光区的虚拟边界为曲线。遮光层50与第一电极31a位于同一层,能够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制作,简化工艺制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50位于第二电极31c的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遮光层50还包括第一开口,在垂直于衬底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开口暴露发光器件31,以保证发光器件31的发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50位于像素电路21的靠近衬底10的一侧,此种实施例中,在衬底10之上制作遮光层50,在遮光层50的工艺之后再依次制作阵列层20和显示层30,遮光层50的设置不影响显示面板中阵列层以及显示层的工艺制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50位于阵列层20和显示层30之间,在该实施例中,遮光层50还包括第二开口,在第二开口内用于容纳像素电路21与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31a连接的过孔。
图38中以透光区AT的形状为圆形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区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其中,一般认为圆形、三角形、对边形等能够在数学上被定义、命名的图形为规则形状。相应的,不能被定义、命名的图形为不规则形状。也就是说,不规则形状不能按数学上的定义来给其命名。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0所示,透光区AT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且透光区AT和非透光区AF的虚拟边界BY为曲线。也即,透光区AT图形的虚拟边界为曲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1所示,至少位于走线区ZD边缘的信号线的线型为曲线。通过对走线区ZD内信号线的线型进行设计,可以避免走线区ZD出现直边边界,可以减小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AA1时的衍射程度。图41中四个电路区QD和四个走线区ZD共同围成的类似云朵的不规则形状区域为透光区AT。在非透光区AF中非透光结构,比如发光器件31的第一电极、像素电路中的元器件(包括晶体管、电容极板、以及晶体管之间的连接线)、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位于像素电路组边缘的连接部、位于走线区内的信号线等非透光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形成图形即为非透光区AF的形状,则上述正投影图形的边缘即为非透光区AF与透光区AT之间的虚拟边界BY。
在图41实施例中通过对走线区ZD、电路区QD内走线的形状设计使得透光区AT的虚拟边界为曲线,能够在走线区ZD和电路区QD围成的区域内形成较大面积的透光区AT,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42为图41中切线F-F'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4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遮光层50,遮光层50包括遮光单元50Y,其中,遮光单元50Y在衬底10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走线区ZD在衬底10的正投影,也就是说,在垂直于衬底10所在平面的方向e上,遮光单元50Y与走线区ZD内走线交叠。通过遮光单元50Y对走线区ZD内的信号线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能够减少光线穿透走线区ZD时造成的衍射。
图42中仅以走线区ZD内第二信号线2X位于同一层进行示意,不做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对位于电路区QD边缘的部分线段进行设计。设置位于电路区QD边缘的线段的线型为曲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于电路区QD边缘的线段为由电路区QD向走线区ZD延伸的信号线中的部分线段,比如图34实施例中示意的区域Q1内的信号线,该位置处线段为第二扫描线S2的部分线段。在一种实施例中将图34实施例中示意的区域Q1内的线段设置成曲线,在部分曲线线段与其他非透光结构共同构成透光区的虚拟边界时,能够减少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的衍射。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组,发光器件组包括n个发光器件,也即发光器件组中发光器件的个数与第一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中像素电路的个数相同。发光器件组中的n个发光器件能够相互配合进行混光后发白光。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组中一个像素电路与一个发光器件电连接,则一个像素电路组对应一个发光器件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内,像素电路组中一个像素电路与两个或者多个发光器件电连接,则一个像素电路组对应两个或者多个发光器件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发光器件组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一个第三发光器件,共3个发光器件。其中,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分别为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中的一种。
如图43所示,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3个像素电路21,在一个发光器件组31Z内:第一发光器件1-31、第二发光器件2-31和第三发光器件3-31排列成“品”字形。并且像素电路组Z与发光器件组31Z一一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Z中的一个像素电路21对应连接一个发光器件。像素电路中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和与其连接的像素电路中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之间距离较远,通过与第一电极同层制作导线连接到相应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4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一发光器件1-31、第二发光器件2-31、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交替排列成发光器件列L,多个发光器件列L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在第二显示区AA2中,发光器件组31Z-1内三个发光器件和发光器件组31Z-2内三个发光器件均排列成“品”字形,且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发光器件组31Z-1和发光器件组31Z-2组成一个重复单元。
在图43示意的发光器件组中,第一发光器件1-31、第二发光器件2-31和第三发光器件3-31的面积大致相等。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1-31为红色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2-31为蓝色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3-31为绿色发光器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如图45中所示,在第一显示区内,一个像素电路组Z对应两个发光器件组31Z,也即,一个像素电路21对应与分别属于两个发光器件组31Z中发光颜色相同的两个发光器件电连接。如图45中示意的,发光器件组31Za和发光器件组31Zb对应同一个像素电路组Z。
对应一个像素电路组对应三个或三个以上数量的发光器件组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45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如图46中所示,一个发光器件组31Z中的三个发光器件分散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均匀分布。可选的,将发光器件与像素电路21电连接的走线设置成曲线,以减少光线穿透第一显示区AA1时的衍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如图47所示,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3个像素电路21,在一个发光器件组31Z内:第一发光器件1-31、第二发光器件2-31和第三发光器件3-31排列成“π”字形。并且,图47中示意像素电路组Z与发光器件组31Z一一对应,一个像素电路21对应连接一个发光器件。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8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其中,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在第一方向x上交替排列成第一发光器件列L1,多个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交替排列成第二发光器件列L2,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发光器件列L1和第二发光器件列L2交替排列,其中,对于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列L1和第二发光器件列L2来说,一个第三发光器件3-31对应一个第一发光器件1-31和一个第二发光器件2-31。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第一发光器件1-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且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发光器件2-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大约为第一发光器件1-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和第二发光器件2-31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之和。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1-31的面积与第二发光器件2-31的面积大致相同,第三发光器件3-31的面积大致为第一发光器件1-31的面积的两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9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发光器件列L2中多个第三发光器件3-31非等间距排列,其中,在第一方向x上间距较小的相邻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组成器件对31D,在显示面板制作中蒸镀制作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时,器件对31D中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能够共用掩模板上的一个开口。可选的,第三发光器件3-31为蓝色发光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组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两个第三发光器件,共四个发光器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如图50所示,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4个像素电路21,在一个发光器件组31Z内:四个发光器件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四边形70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其中,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四边形70的一对角位置处,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位于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另一对角位置处。具体的,第三发光器件3-31为绿色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中一者为红色发光器件,另一者为蓝色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器件位于第一虚拟四边形70的顶角理解为:发光器件的几何中心与第一虚拟四边形70的顶角重合。其中,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发光层的图形的几何中心即为发光器件的几何中心。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发光器件组31Z内,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第一发光器件1-31的中心和第二发光器件2-3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器件2-31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器件1-31,且第二发光器件2-31的面积大于第三发光器件3-31的面积。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1中示意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其中,在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在第一方向x上交替排列成第一发光器件列L1,多个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成第二发光器件列L2。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发光器件列L1和第二发光器件列L2交替设置。可选的,图51实施例中,第三发光器件3-31为绿色发光器件,如此设置能够提升绿色发光器件排布的均匀性。在采用子像素渲染方式进行显示时能够提升整体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局部示意图,如图52所示,一个像素电路组Z包括4个像素电路21,在一个发光器件组31Z内: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成第一器件行31H1,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在第二方向上排列成第二器件行31H2,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其中,第一器件行31H1和第二器件行31H2在第一方向x上错位排列;在第二方向y上,其中一个第三发光器件3-31与第一发光器件1-31的错位距离为d1,第一发光器件1-31和第二发光器件2-31之间的间距为d2,d1小于d2,且该第三发光器件3-31与第二发光器件2-31的错位距离位d3,d3小于d2。需要说明的是,在理解该实施例时,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错位距离以两个发光器件中相同结构在第二方向y上之间的间距来计算。可选的,以两个发光器件的几何中心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来计算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错位距离。该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可以与图51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内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相同,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器件行31H1中的第一发光器件1-31的中心和第二发光器件2-3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第二器件行31H2中两个第三发光器件3-31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
上述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形状均以矩形形状进行示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发光器件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圆角矩形、椭圆形或者六边形等多种形状。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驱动第二子区内发光器件的像素电路位于第一子区。第二子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子区的透光率。
具体的,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53中示出了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子区A1G和第二子区A1T,其中,第二子区A1T内设置有发光器件组31Z,驱动第二子区A1T内发光器件组31Z的像素电路位于第一子区A1G。也就是说,在第二子区A1T内不设置像素电路,从而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第二子区A1T的透光率,应用在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时,将感光器件对应设置在第二子区A1T的下方,能够满足屏下感光器件方案中对显示面板透光率的较高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子区A1T的发光器件设置密度小于第一子区A1G的发光器件设置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交界位置处,第一恒压信号线与第二恒压信号线相连接。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4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交界位置处,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通过第四连接部4J电连接。图54中示意的区域Q2位置处的线段即为第四连接部4J。
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5所示,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交界位置处,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通过第四连接部4J电连接。图55中示意的区域Q3位置处的线段即为第四连接部4J。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AA1在整个显示区中占比较小,第二显示区AA2围绕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AA1设置,第一显示区AA1的设置使得第二显示区AA2并非为常规的矩形形状(由上述图1和图2中均可以看出),也可以说第二显示区AA2具有缺口,缺口的形状与第一显示区AA1的形状相同。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AA2内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长度不同的第二恒压信号线,如图54中示意的第二恒压信号线H2-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四连接部使得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2相连接,不仅能够通过第二恒压信号线H2-2将电压信号传递给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从而为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像素电路提供电压信号;而且能够减小第二恒压信号线H2-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2之间的压降差异,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位于同一金属层。如图54中所示的,第四连接部4J的一端连接第一恒压信号线H1,另一端连接第二恒压信号线H2,且该第四连接部4J在其延伸方向上不会和与恒压信号线位于同一金属层的信号线(比如数据线)交叉,则设置位于两个区域交界位置处的第四连接部与恒压信号线位于同一金属层。此方案中需要对第二显示区AA2内第二恒压信号线H2的布线方式进行设计,以配合实现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电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4J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中的至少一者位于不同金属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5所示,在恒压信号线的延伸的第一方向上,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由第一显示区AA1内向第二显示区AA2内延伸时,该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与其距离较近的第二恒压信号线H2之间存在间距d4,在垂直于恒压信号线延伸方向上的间距d4较大,第四连接部4J可能会和与恒压信号线位于同层的其他信号线交叉短接。通过设置第四连接部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中的至少一者位于不同金属层,能够避免传输不同信号的线路相互短接,同时也能够实现第一显示区内恒压信号线和第二显示区内恒压信号线之间相互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5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6所示,至少部分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靠近第二显示区AA2的位置处截止。也就是说,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靠近第二显示区AA2的一端不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连接。该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还包括第五连接部J5,第五连接部J5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具体的,第五连接部J5大致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五连接部J5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并且第五连接部J5由第一显示区AA1内延伸到第二显示区AA2内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电连接。结合上述图55实施例中的说明,位于电路区QD内的第一连接部1J、位于走线区ZD内的第三连接部J4以及由第一显示区AA1内延伸到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五连接部J5共同构成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在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与第一恒压信号线H1电连接,且交叉形成网格状,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一辅助恒压信号线H1'向第一恒压信号线H1上传输恒定电压信号。并且也能够降低第一显示区AA1内恒压信号线上的压降。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连接部J5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部分与第一连接部1J位于同一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7所示,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靠近第二显示区AA2的位置处截止。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交界位置处第一恒压信号线H1和第二恒压信号线H2不相连接。可选的,第一恒压信号线H1在其走向方向上由第一显示区AA1延伸到非显示区BA,部分第二恒压信号线H2在其走向方向上由第二显示区AA2延伸到非显示区BA。第一恒压信号线H1通过在非显示区BA内的引线XX与第二恒压信号线H2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图59为图58中切线G-G'位置处截面示意图。如图58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100中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穿戴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如图59所示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器件200,其中,感光器件200与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位置对应。具体的,感光器件20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100。其中,感光器件200可以是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本实施例中,感光器件200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采集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器件200也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采集装置等其它形式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感光器件200可以不限于是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器件200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光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信号线;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传输线;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电路组,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n个所述像素电路,n≥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像素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传输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信号线;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1,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2;其中,D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M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M7;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信号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子段、数据线子段、第一扫描线子段、第二扫描线子段、第三扫描线子段和发光控制线子段;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子段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子段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子连接部;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
所述信号线还包括复位信号线子段、数据线子段、第一扫描线子段、第二扫描线子段、第三扫描线子段和发光控制线子段;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子段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子段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电路区和走线区,所述电路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
所述信号线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的第一子信号线子段和位于所述走线区的第一子信号线支段,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支段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的第二子信号线子段和位于所述走线区的第二子信号线支段,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支段相互连接;其中,
在一个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子段之间的间隙为D3;在一个所述走线区内,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支段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支段之间的间隙为D4;D4<D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
所述信号线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子信号线和第四子信号线,
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的第三子信号线子段和位于所述走线区的第三子信号线支段,所述第三子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三子信号线支段相互连接;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的第四子信号线子段和位于所述走线区的第四子信号线支段,所述第四子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支段相互连接;其中,
在所述走线区内: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子信号线支段和所述第四子信号线支段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区和非透光区,所述非透光区包括所述电路区、所述走线区以及所述发光器件所在区域;所非透光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透光区;所述透光区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区包括发光器件组,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n个发光器件,
所述像素电路组中,一所述像素电路至少与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
n=3,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一个第三发光器件;
在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组内:三个所述发光器件排列成“π”字形;
第一发光器件为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为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为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器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长度和多数第三发光器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区包括发光器件组,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n个发光器件,
所述像素电路组中,一所述像素电路至少与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n=4,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两个第三发光器件;
第一发光器件为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为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为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发光器件组,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n个所述发光器件;
所述像素电路组中,一所述像素电路至少与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
n=4,所述发光器件组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一个第一发光器件、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两个第三发光器件;
在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组内:
四个所述发光器件分别位于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四个顶角位置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四边形的一对角位置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另一对角位置处;
第一发光器件为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为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器件,第三发光器件为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区为矩形、圆形、圆角矩形、椭圆形或者六边形。
13.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信号线;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延伸的电源信号线,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电路区和走线区,所述电路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电路组,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n个所述像素电路,n≥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像素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中的所述像素电路与同一条所述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像素电路组中所述像素电路的个数不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像素电路组中所述像素电路的个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电源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子段;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子连接部;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信号线还包括数据线子段、第一扫描线子段和发光控制线子段;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子段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子段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信号线还包括复位信号线子段、第二扫描线子段和第三扫描线子段;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同一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数据线子段、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中的至少两者位于同一金属层。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同一金属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极板位于同一金属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区内: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存储电容的所述第二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复用为所述第二极板。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和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中的至少两者位于同一金属层。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与所述像素电路组电连接的所述电源信号线位于该所述像素电路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电路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电源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电源信号线子段、位于所述走线区的电源信号线支段;
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所述电源信号线支段和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中的至少两者位于同一金属层。
27.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信号线;所述像素电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包括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复位信号线,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电路区和走线区,所述电路区包括至少一个像素电路组,所述像素电路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n个所述像素电路,n≥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像素电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M5和第二复位晶体管M7;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复位信号线包括复位信号线子段;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信号线还包括数据线子段、第一扫描线子段、第二扫描线子段、第三扫描线子段和发光控制线子段;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线子段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同一条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电连接;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电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信号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子段;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与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线子段电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三子连接部;
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中的至少两者位于同一金属层。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像素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第一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极板位于同一金属层。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电源信号线子段电连接;
在所述电路区内:属于同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述存储电容的所述第二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三子连接部复用为所述第二极板。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所述第一扫描线子段、所述第二扫描线子段和所述第三扫描线子段中的至少两者位于同一金属层。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与所述像素电路组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该所述像素电路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电路之间,或者,与所述像素电路组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该所述像素电路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电路之间。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区内:与所述像素电路组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该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有像素电路的同一侧,或者,与所述像素电路组电连接的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该所述像素电路组的所有像素电路的同一侧。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电路区内的复位信号线子段、位于所述走线区的复位信号线支段;
所述复位信号线子段、所述复位信号线支段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位于同一金属层。
CN202310277952.7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133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7952.7A CN116133479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304.5A CN113161404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310277952.7A CN116133479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3304.5A Division CN113161404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3479A true CN116133479A (zh) 2023-05-16

Family

ID=768701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7952.7A Pending CN116133479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2110443304.5A Active CN113161404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3304.5A Active CN113161404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1574992B2 (zh)
CN (2) CN1161334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7314B2 (en) * 2020-03-16 2022-07-12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79855B (zh) * 2020-03-18 2021-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935902B2 (en) * 2020-10-30 2024-03-1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DE112020007039T5 (de) * 2020-11-12 2023-02-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zeigesubstrat, Verfahren zum Treiben eines Anzeigesubstrats und Anzeigevorrichtung
KR20230006735A (ko) * 2021-07-02 2023-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에 포함된 표시 패널
CN113707092B (zh) * 2021-09-10 2022-09-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3050057A1 (zh) * 2021-09-28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68027A1 (en) * 2022-03-03 2023-09-07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Foveated display and driving scheme
US12051384B2 (en) 2022-03-03 2024-07-30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Foveated display and driving scheme
CN114664254B (zh) * 2022-03-31 2023-08-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709234A (zh) * 2022-03-31 2022-07-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20461A (zh) * 2022-05-31 2022-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23500A (zh) * 2022-07-25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09944A (zh) * 2022-12-27 2023-04-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10825A (ko) * 2010-07-27 2012-02-0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1986706B1 (ko) * 2012-10-15 2019-06-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2298336B1 (ko) * 2014-06-20 2021-09-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JP6545013B2 (ja) * 2015-06-17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10339855B2 (en) * 2016-08-30 2019-07-02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LED driving
WO2018159395A1 (ja) * 2017-02-28 2018-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7154242A (zh) * 2017-06-19 2017-09-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WO2019062236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WO2019242510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97953A (zh) * 2019-02-28 2019-04-3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8915B (zh) * 2019-06-28 2021-09-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10576B (zh) * 2019-06-29 2022-07-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00535B (zh) * 2019-08-27 2022-04-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097B (zh) * 2019-11-27 2021-12-3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791A (zh) * 2019-11-29 2022-03-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8692A (zh) * 2019-12-26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81B (zh) * 2020-09-10 2022-09-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71886B (zh) * 2020-09-17 2022-09-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39359A1 (en) 2023-05-04
CN113161404A (zh) 2021-07-23
US20210313415A1 (en) 2021-10-07
US11882743B2 (en) 2024-01-23
US11574992B2 (en) 2023-02-07
US20240138220A1 (en) 2024-04-25
CN113161404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14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737325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data line including electrically-connected sub-data line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7329685B2 (ja) 表示パネル
CN11338338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驱动方法
US118620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67662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095937B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211073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203991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hift register units
EP433654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2114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280099A1 (zh) 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4113781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27025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9376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3531341A (ja)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472449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43485B (zh) 显示面板
US2024019414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93828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090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8110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145491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