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1761A - 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1761A
CN115151761A CN202080097303.3A CN202080097303A CN115151761A CN 115151761 A CN115151761 A CN 115151761A CN 202080097303 A CN202080097303 A CN 202080097303A CN 115151761 A CN115151761 A CN 115151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ion
heat exchanger
tray
outdoor uni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73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1761B (zh
Inventor
一色和庆
竹内裕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51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1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6Drip trays for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固定有结露水的托盘的室外机。具备:外廓面板;热交换器;阀,固定于外廓面板的外侧;以及托盘,承接阀所产生的结露水,托盘具有:引导面,朝向热交换器引导结露水;第一卡合部,与热交换器卡合;以及第二卡合部,与外廓面板卡合。

Description

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机的室外机,特别涉及安装于室外机的结露水的托盘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机的室外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用安装有合成树脂制托盘的罩来覆盖配置于室外机侧面的制冷剂配管的阀。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通过托盘承接附着于阀的结露水,能够从阀与室外机的侧面面板的间隙排出结露水。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利用罩能够防止异物从阀与室外机的侧面面板的间隙侵入室外机内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2717号公报
对于安装于特殊环境中的室外机而言,为了改善作业性,而有时取消覆盖阀与配管的连接部的罩。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用与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托盘固定于罩的方法不同的另外的方法来固定托盘,并且确保结露水的排水路径。但是,例如在设为将用于嵌合托盘的孔形成于室外机的外廓面板,并将该孔作为排水路径而将结露水排出到室外机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无法防止异物从该孔侵入,难以保护室外机内部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室外机的外廓面板不形成用于嵌合托盘的孔就能够固定托盘,并且能够排出由托盘承接的结露水的室外机。
本公开所涉及的室外机具备:外廓面板;热交换器;阀,固定于上述外廓面板的外侧;以及托盘,承接上述阀所产生的结露水,上述托盘具有:引导面,朝向上述热交换器引导上述结露水;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热交换器卡合;以及第二卡合部,与上述外廓面板卡合。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室外机,由于通过托盘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固定托盘,并利用托盘的引导面向热交换器内排出设置于排水外廓面板的阀所产生的结露水,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向室外机内部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卡合部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对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产生的力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中的结露水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底板的排水路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导面的排出口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导面的排出口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引导面的排出口的俯视图。
图16是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在以下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并且,说明书全文所表达的构成要素的形态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另外,在以下图中,X方向表示室外机的左右方向,由箭头表示从右向左的方向。Y方向表示室外机的前后方向,由箭头表示从前向后的方向。Z方向表示室外机的上下方向,由箭头表示从下向上的方向。
实施方式1
<室外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的背面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100具备构成外廓的壳体1。壳体1由右侧面面板5、背面面板10、顶面面板11、左侧面面板12、底板7、以及未图示的前面面板构成。
背面面板10和右侧面面板5相当于本公开的外廓面板。外廓面板例如可以是背面面板10和与背面面板10接触的右侧面面板5由在俯视观察时呈L字形状的一个部件形成的结构。外廓面板也可以通过连接由单独的面板构成的背面面板10和右侧面面板5而构成。
在右侧面面板5形成有槽5a。槽5a在与背面面板10平行的截面中呈右侧面面板5的一部分朝向左方向即X方向凹陷的形状。槽5a的边缘在右侧面面板5的面中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槽5a设置于右侧面面板5的靠近背面处。
在壳体1的内部收容有室外热交换器6,该室外热交换器6载置于底板7的上表面。室外热交换器6以其一部分从壳体1的背面露出到外部的方式收容于壳体1。室外热交换器6具有多个翅片6a。多个翅片6a为平板状,以分别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多个翅片6a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配置。在多个翅片6a沿正交的方向插入有多个导热管。对于多个导热管,省略图示。
在壳体1的内部,与室外热交换器6一起收容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四通阀、对制冷剂的压力进行减压的流量控制装置、以及向室外热交换器6输送风的室外风扇。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6的导热管以及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在制冷剂配管的端部连接有阀2。对于压缩机、四通阀、流量控制装置、室外风扇以及制冷剂配管,省略图示。
在室外热交换器6的多个导热管中流通的制冷剂经由多个翅片6a而与室外热交换器6的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6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阀2以露出到外部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阀2具有液体侧连接阀和气体侧连接阀。阀2以向背面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背面面板10的外侧。阀2安装于贯通了背面面板10的制冷剂配管的端部。在阀2连接有延长配管,该延长配管与室内机连接。室外机100经由与阀2连接的延长配管而连接到室内机。制冷剂在壳体1内的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部件、阀2、延长配管、以及室内机之间通过。对于室内机以及延长配管,省略图示。
在壳体1通过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固定有托盘4。托盘4固定在阀2的下方。托盘4是为了存积在阀2产生的结露水而设置的。在阀2产生的结露水从阀2滴落并存积于托盘4,朝向室外热交换器6排出。托盘4可以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
<托盘的结构>
图2是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4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托盘4具有引导面4c、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
引导面4c构成托盘4的底面。引导面4c是具有承接从阀2滴落的结露水并将结露水朝向室外热交换器6引导的面的底板。引导面4c在托盘4安装于壳体1时位于阀2的下方。
在引导面4c的边缘立设有周壁。引导面4c的周壁具有:接触面4f,沿YZ方向延伸;和相对面4j,与接触面4f隔开间隔相对。接触面4f是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与背面面板10接触的面。接触面4f在X方向上的一端处从相对面4j分离,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处与相对面4j连续。
在接触面4f与相对面4j分离而成的部分,引导面4c的边缘的一部分露出,未设置有周壁。引导面4c的边缘的一部分露出的部分作为排出口4m发挥功能。
引导面4c是在前后以及左右设置倾斜的结构。即,引导面4c构成为Z方向的高度位置在Y方向上变化,例如随着接近接触面4f而变得最低。另外,引导面4c构成为Z方向的高度位置在X方向上变化,在排出口4m处成为最低。
通过引导面4c以在排出口4m处成为最低的方式倾斜,从而被引导面4c引导的结露水朝向排出口4m移动,从引导面4c排出。这样,在引导面4c形成朝向排出口4m的排水路径。
第一卡合部4a设置于接触面4f的与相对面4j分离的一端。第一卡合部4a从接触面4f连续地形成。
第二卡合部4b设置于接触面4f的另一端、即接触面4f的位于与形成有第一卡合部4a的一端相反侧的位置的另一端。第二卡合部4b从接触面4f连续地形成。
<第一卡合部的结构>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4a沿与接触面4f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卡合部4a在侧视观察时具有长方形形状。
第一卡合部4a是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的部分。第一卡合部4a形成为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在与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一卡合部4a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相邻的翅片6a之间。第一卡合部4a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与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的表面接触。
<第二卡合部的结构>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卡合部4b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二卡合部4b具有在从接触面4f向与相对面4j相反的方向延伸后向沿着接触面4f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第二卡合部4b在俯视观察时为钩形状。
第二卡合部4b是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与壳体1的构成右背面角部的右侧面面板5卡合的部分。第二卡合部4b通过插入到右侧面面板5的槽5a而与右侧面面板5卡合。
第二卡合部4b的形成钩形状的部分的内侧4k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弧形状。第二卡合部4b的内侧4k是沿着右侧面面板5的角部所具有的曲面的形状。在托盘4安装到壳体1时,第二卡合部4b的内侧4k沿着右侧面面板5的形状,由此容易维持安装高度位置。
<托盘4的安装>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4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二卡合部4b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6~图8所示,托盘4的第一卡合部4a被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另外,托盘4的第二卡合部4b钩在形成于右侧面面板5的背面侧的槽5a。由此,托盘4固定于壳体1。
由于第二卡合部4b的末端在侧视观察时具有长方形形状,所以能够维持插入到右侧面面板5的槽5a中的第二卡合部4b已卡合的状态。此外,在图8中,第二卡合部4b的末端的形状在侧视观察时图示为长方形,但第二卡合部4b的末端例如也可以进行倒角等。另外,在图8中,右侧面面板5的槽5a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示出,但右侧面面板5的槽5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右侧面面板5的槽5a例如也可以是在右侧面面板5的面凹陷成圆形状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钩住第一卡合部4a的末端的形状即可。
<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的作用>
图9是对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产生的力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概念图。箭头表示力所作用的方向。如图9所示,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在彼此相对的方向上产生力。
托盘4是在第一卡合部4a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的状态下将第二卡合部4b插入于右侧面面板5的槽5a而安装于壳体1。托盘4成为向接触面4f压缩相对面4j的方向挠曲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第二卡合部4b插入到右侧面面板5的槽5a。由此,介于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之间的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以及右侧面面板5被夹住,托盘4被牢固地固定于壳体1。
<结露水的移动>
图10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盘4中的结露水3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由于在阀2中流通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而在露出到壳体1外部的阀2的表面产生结露水3。例如,若在夏季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低的制冷剂在阀2中流通,则在阀2的表面产生结露水3。
在阀2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3滴落到配置于阀2下方的托盘4的引导面4c。滴落到引导面4c的结露水3沿着引导面4c在托盘4中流动,到达排出口4m,排出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内部。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底板7的排水路7a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底板7具有以凹状延伸的排水路7a、和形成于排水路7a的排水孔7b。排出到室外热交换器6内部的结露水3沿着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流入底板7。当结露水3流入底板7时,在底板7的排水路7a中流动,而到达排水孔7b。然后,结露水3从排水孔7b排出到外部,由此完成结露水3的排水。
这样,在阀2产生的结露水3从托盘4排出到室外热交换器6,经由底板7排出到外部,因此不在壳体1形成用于排出结露水3的孔,就能够确保结露水3的排水路径。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外机100,通过与室外热交换器6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和与右侧面面板5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将托盘4固定于壳体1。然后,通过托盘4的引导面4c,将在设置于背面面板10外侧的阀2产生的结露水3排出到室外热交换器6内,因此在壳体1未形成用于排出结露水3的孔。由此,能够防止异物向室外机100的内部侵入。
另外,第一卡合部4a由于是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的结构,因此也可以不在壳体1设置用于固定托盘4的孔。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向室外机100内部侵入。
另外,对于第二卡合部4b而言,由于第二卡合部4b是插入到右侧面面板5的槽5a的结构,因此也可以不在壳体1设置用于固定托盘4的孔。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向室外机100内部侵入。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6以及外廓面板由于作用有由托盘4的第一卡合部4a和第二卡合部4b夹住的力,因此能够将托盘4稳固地固定于壳体1。
另外,由于托盘4的第一卡合部4a和第二卡合部4b产生彼此相对的方向的力,所以即使不设置托盘4固定用的孔,也能够将托盘4牢固地固定于壳体1。
此外,虽然在上述中,对第一卡合部4a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之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插入第一卡合部4a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对于第一卡合部4a而言,只要能够从托盘4向室外热交换器6排出结露水3即可,第一卡合部4a例如也可以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端部与背面面板10的端部之间。另外,虽然在上述中,对第二卡合部4b与右侧面面板5卡合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卡合第二卡合部4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第二卡合部4b例如也可以与形成于背面面板10的槽卡合。
<第一卡合部的变形例>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的侧视图。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卡合部4a在末端被实施倒角4d而具有末端变细的形状。通过在第一卡合部4a的末端实施倒角4d,从而插入于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的第一卡合部4a的在末端处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其他部分小,而容易将第一卡合部4a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此外,虽然在图12中,对第一卡合部4a的上下角部实施了倒角4d,但也可以仅对上下中的任一方实施倒角4d。
<引导面4c的变形例>
图13是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导面4c的排出口4m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导面4c的排出口4m的俯视图。
如图13以及14所示,在引导面4c的排出口4m侧的末端形成有多个突出部4e。多个突出部4e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间。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的末端与多个突出部4e间的引导面4c接触。
图15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引导面4c的排出口4m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有时成为引导面4c的末端的排出口4m和室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具有间隙8。若间隙8增大,则结露水3不能沿着翅片6a到达底板7,从底板7的排水性降低。
如变形例所涉及的托盘4那样,通过在排出口4m设置多个突出部4e来填埋引导面4c与外热交换器6的翅片6a之间,因此能够提高从引导面4c的排水性。
实施方式2
图16是从左前侧观察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4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4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6以及17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4具有形成于接触面4f的螺孔4g、和形成于相对面4j的切口4h。螺孔4g和切口4h形成于相对的位置。
托盘4在通过第一卡合部4a以及第二卡合部4b安装于壳体1后,通过插入到螺孔4g的螺钉9固定于壳体1。
由于托盘4通过螺钉9固定于壳体1,因此能够将托盘4更稳固地固定于壳体1。由于在托盘4形成有切口4h,所以能够一边将螺丝刀贴在切口4h一边进行螺钉固定的作业。通过形成切口4h,从而在使螺丝刀接触螺钉9时相对面4j不会与螺丝刀干涉。由此,能够稳固地固定托盘4,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托盘4的作业。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盘4,由于在托盘4形成有螺孔4g和切口4h,所以能够容易且稳固地将托盘4固定于壳体1。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阀;3...结露水;4...托盘;4a...第一卡合部;4b...第二卡合部;4c...引导面;4d...倒角;4e...突出部;4f...接触面;4g...螺孔;4h...切口;4j...相对面;4k...内侧;4m...排出口;5...右侧面面板;5a...槽;6...室外热交换器;6a...翅片;7...底板;7a...排水路;7b...排水孔;8...间隙;9...螺钉;10...背面面板;11...顶面面板;12...左侧面面板;100...室外机。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中,
所述室外机具备:
外廓面板;
热交换器;
阀,固定于所述外廓面板的外侧;以及
托盘,承接所述阀所产生的结露水;
所述托盘具有:
引导面,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引导所述结露水;
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热交换器卡合;以及
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外廓面板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具备一部分由所述外廓面板构成的壳体,
所述热交换器以一部分从所述壳体露出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壳体的背面露出,
所述外廓面板构成所述壳体的所述背面以及与所述背面相连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
所述第一卡合部通过插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多个翅片之间而与所述热交换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外廓面板具有槽,
所述第二卡合部通过将末端插入到所述槽而与所述外廓面板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末端被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引导面在端部具有多个突出部,
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与所述引导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托盘具有周壁,
在所述周壁的与所述外廓面板接触的部分形成有螺孔,
在所述周壁的与所述螺孔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切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夹住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外廓面板而固定于所述外廓面板以及所述热交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产生彼此相对方向的力。
CN202080097303.3A 2020-02-28 2020-02-28 室外机 Active CN115151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8415 WO2021171585A1 (ja) 2020-02-28 2020-02-28 室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761A true CN115151761A (zh) 2022-10-04
CN115151761B CN115151761B (zh) 2024-01-02

Family

ID=77490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7303.3A Active CN115151761B (zh) 2020-02-28 2020-02-28 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83115B2 (zh)
CN (1) CN115151761B (zh)
WO (1) WO202117158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584A (ja) * 1998-03-19 1999-09-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1325516A (ja) * 1998-05-20 1999-11-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210208A (ja) * 2008-03-05 2009-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又は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2014122717A (ja) * 2012-12-20 2014-07-03 Sharp Corp ヒートポンプ機器の室外機
JP2016161227A (ja) * 2015-03-03 2016-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源機
CN205980073U (zh) * 2016-08-09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的接水盘及空调器室外机
CN107208907A (zh) * 2015-02-17 2017-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499B2 (ja) * 1997-08-20 2007-01-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826542B2 (ja) * 1998-02-24 2006-09-2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1264586A (ja) * 1998-03-19 1999-09-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586564B2 (ja) 2011-11-04 2014-09-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099925B2 (ja) 2012-10-04 2017-03-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584A (ja) * 1998-03-19 1999-09-2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1325516A (ja) * 1998-05-20 1999-11-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210208A (ja) * 2008-03-05 2009-09-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又は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2014122717A (ja) * 2012-12-20 2014-07-03 Sharp Corp ヒートポンプ機器の室外機
CN107208907A (zh) * 2015-02-17 2017-09-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JP2016161227A (ja) * 2015-03-03 2016-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源機
CN205980073U (zh) * 2016-08-09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的接水盘及空调器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83115B2 (ja) 2023-11-17
JPWO2021171585A1 (zh) 2021-09-02
WO2021171585A1 (ja) 2021-09-02
CN115151761B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4888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2833079B1 (en) Internal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EP2455674A1 (en) Outdoor unit
CN100494791C (zh) 遮蔽部件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JP72647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15151761A (zh) 室外机
CN209857328U (zh) 空气处理装置
EP3598020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KR101994688B1 (ko) 냉장고
CN112032842B (zh) 嵌入式空调器
JP669626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596395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KR2017001958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20220042715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240019169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er
KR10169088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74824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AU2017408933B2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4406279U (zh) 空调器室外机外壳以及空调器室外机
EP3751215B1 (en) Pipe layout structure an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WO2021192030A1 (ja) 熱交換器、空気調和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KR20010093370A (ko) 배리어의 응축수 처리 장치
KR10060078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20240010360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H112917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冷却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01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