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2528A -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2528A
CN115072528A CN202110274352.6A CN202110274352A CN115072528A CN 115072528 A CN115072528 A CN 115072528A CN 202110274352 A CN202110274352 A CN 202110274352A CN 115072528 A CN115072528 A CN 115072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devi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43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解传浩
孙超
周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indler Chin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43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2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2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B66B11/0273Passive systems acting between car and supporting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伸长板和N个减振单元,所述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时,所述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系统。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和一种电梯轿厢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通常将曳引绳绕在轿顶轮上,通过曳引绳带动轿顶轮移动,实现电梯轿厢升降的目的。在移动过程中,受井道空间以及曳引媒介布局的影响,轿顶轮在移动时会产生振动,并传递到轿厢上,影响乘客的使用体验。目前,相关技术对于轿顶轮产生的垂直或者水平平动方向的振动进行了减振处理。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轿顶轮产生的垂直和水平平动方向的减振处理只能隔离掉沿平动方向传播的振动,而产生的扭转振动依然会对乘客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轿顶轮的扭转振动进行减振的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伸长板和N个减振单元,所述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时,所述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与N个所述减振单元一一对应的N个连接支架,其中,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减振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伸长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减振单元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N=2,两个所述减振单元相对于所述伸长板的中部对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伸长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包括:M个第二连接板和M个斜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斜肋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其中,所述斜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三角空间,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单元包括减振橡胶材料或者油压阻尼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轿顶轮导轮架和如上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所述减振单元固定在所述轿厢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所述轿厢本体安装在所述轿厢架内部,位于所述上梁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轿厢下降方向平行的方向。其中,所述减振装置位于所述上梁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轿顶轮导轮架的底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上梁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其中,所述连接柱体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伸长板连接,以及所述伸长板与所述上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轿厢系统还包括支撑板和减振垫。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伸长板平行,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梁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贯穿孔,所述连接柱体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平行。所述减振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伸长板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表面不接触。
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益效果:
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轿顶轮产生的扭转振动问题,并通过将轿顶轮导轮架与伸长板连接,并在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减振单元。可以令轿顶轮导轮架将扭转振动传递到伸长板上,然后利用减振单元吸收扭转振动,从而减小了扭转振动对于使用轿厢的乘客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减振装置的电梯轿厢系统的示例性架构;
图2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3A中E方向视图;以及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该减振装置包括伸长板和N个减振单元,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伸长板连接轿顶轮导轮架时,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轿厢的升降方向。减振单元与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减振装置的电梯轿厢系统100的示例性架构。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系统100可以包括轿厢110、轿顶轮导轮架120和减振装置(未示出)。轿厢110可以包括轿厢架111和轿厢本体112。轿厢架111包括上梁113。轿厢本体112安装在轿厢架111的内部,位于上梁113的第一方向(如A方向)上,第一方向(如A方向)为与轿厢110下降方向平行的方向。其中,减振装置可以位于上梁113和轿厢本体112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1,轿厢架111还可以包括两根立柱114和底梁115。其中,可以将两根立柱114的上部与上梁113连接,下部与底梁115连接。然后将轿厢本体112安装在底梁115上。当轿顶轮121产生振动时,首先通过轿顶轮导轮架120影响上梁113,然后可能通过上梁113将振动传递到轿厢本体112。应知的是,轿厢架111还可以不包括立柱114和底梁115,可以灵活选择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技术手段将轿厢本体112安装在轿厢架111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梯轿厢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轿顶轮121。轿顶轮121可以安装在轿顶轮导轮架120内部。相关技术中,在电梯轿厢系统100工作时,乘客可以进入轿厢本体112内部,并控制其沿着上升方向(如B方向)或者下降方向(如A方向)移动。首先,由于曳引绳绕在轿顶轮121上,因此可以利用曳引机通过曳引绳带动轿顶轮121移动。然后,轿顶轮导轮架120带动轿厢架111移动。接着,轿厢本体112随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受井道空间以及曳引媒介布局的影响,轿顶轮121两侧的曳引绳受力可能会形成扭转力矩,对轿顶轮121形成扭转激励,引起扭转振动,接着扭转振动传递到轿顶轮导轮架120上。由于轿顶轮导轮架120与轿厢架111连接,扭转振动会通过轿厢架111传递到轿厢本体112,甚至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影响乘客的使用体验。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系统100,可以在上梁113和轿厢本体112之间安装减振装置,在轿顶轮导轮架120产生扭转振动时,以通过减振装置吸收扭转振动。
下面参照图2A~图4,详细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减振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流程。
图2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210的连接示意图。图2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减振装置210的连接示意图。其中,轿顶轮导轮架220是轿顶轮导轮架120的一个实施例,轿厢架230是轿厢架111的一个实施例,上梁231是上梁113的一个实施例。图2B中省略了图2A中上梁以及轿顶轮导轮架等结构。
如图2A和图2B所示,减振装置210可以用于电梯轿厢系统100,其中,减振装置210包括伸长板211和N个减振单元212,伸长板211被配置为连接轿顶轮导轮架220,其中,当伸长板211连接轿顶轮导轮架220时,伸长板211的表面2111垂直于轿厢的升降方向(例如A方向平行于下降方向,B方向平行于上升方向)。减振单元212与伸长板211的端部连接,其中,减振单元212被配置为固定在轿厢230(可以为轿厢架230)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减振单元212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240内部,通过壳体240与上梁231连接,以此将减振单元212固定在轿厢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伸长板211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菱形等形状的薄板。其中,例如伸长板211的中部2112与轿顶轮导轮架220连接,轿顶轮导轮架220传递到伸长板211的扭转激励随着电梯轿厢系统100的移动发生动态变化,当轿顶轮导轮架220产生扭转振动时(例如通过轿顶轮传递的扭转振动),首先,扭转激励可能通过连接处传递到伸长板211上。接着,伸长板211受到扭转激励的影响,随之具有转动的趋势。由于伸长板211的端部连接有固定在轿厢上减振单元212,因此,减振单元212会与伸长板211产生对抗,对伸长板211传递的扭转激励进行了抵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减振单元212可以包括减振橡胶材料或者油压阻尼结构。其中,减振橡胶材料或者油压阻尼结构具有高阻尼特性,当减振单元212受到伸长板211端部的单向动态挤压时,减振单元212内部的阻尼材料发挥作用,吸收耗散动态扭转动能,从而降低了直接传播至轿厢架230的扭转振动能量。
如图2A和2B所示,轿顶轮导轮架220的底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柱体270,连接柱体270的轴线271沿第一方向(如A方向)延伸,上梁23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未示出),其中,连接柱体270穿过第一贯穿孔与伸长板211连接,以及伸长板211与上梁231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梁231可以为内部中空形式,以便于将轿顶轮导轮架220部分设置在上梁231的内部,减少电梯轿厢系统100的整体高度。此时,可以在上梁231底部设置一个或者多个贯穿孔,以便连接柱体270通过上梁231的底部穿过贯穿孔与伸长板211连接。
如图2A和2B所示,电梯轿厢系统100还包括支撑板250和减振垫260。支撑板250与伸长板211平行,其中,支撑板250与上梁231朝向第一方向(如A方向)的一侧连接。其中,支撑板2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贯穿孔251,连接柱体270穿过第二贯穿孔251与伸长板211连接,第二贯穿孔251的轴线252与第一贯穿孔的轴线2311平行。减振垫260设置于支撑板250与伸长板211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见图2B的C2区域,其中,C2区域是C1区域放大的区域,连接柱体270的外表面与第二贯穿孔251的内表面不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连接柱体270首先穿过第一贯穿孔,然后穿过第二贯穿孔251直至与伸长板211连接,其中,可以在伸长板211上设置相应的贯穿孔,并将连接柱体270设置为螺栓,通过螺母将连接柱体270与伸长板211的下方连接,第一贯穿孔的轴线2311例如可以与伸长板211的表面2111垂直。此时,由于设置连接柱体270的外表面与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251的内表面都不接触。因此,在连接柱体270受到轿顶轮导轮架220的振动影响时,不会将振动传递到上梁231与支撑板250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A和图2B,轿顶轮导轮架220通过连接柱体270与伸长板211连接,例如可以使连接柱体270的两端各与轿顶轮导轮架220和伸长板211固定连接,那么当轿顶轮导轮架220传递振动时,将通过连接柱体270传递到伸长板211上。一方面,当伸长板211接收到垂直或者水平平动方向的振动时,能够通过减振垫260将平动方向的振动吸收。在减振垫260作为缓冲的基础上,通过支撑板250支撑的上梁231受到平动方向的振动影响会降低。另一方面,当伸长板211接收到扭转振动时,可以传递到位于伸长板211端部的减振单元212上,通过减振单元212吸收扭转振动,降低对上梁231的影响。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减振装置210,能够将轿顶轮导轮架220传递下来的扭转激励进行吸收,在减振单元212与减振垫260共同作用下将平动及扭转振动进行隔离与吸收,大幅度降低上梁231等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能够降低由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柱体270穿过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251的过程中,可以在减振垫260与支撑板250之间,支撑板250与伸长板211之间,或者伸长板211与连接柱体270之间设置调节部件(例如调节板),本公开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减振装置210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3A中E方向视图。
如图3A和3B所示,减振装置210还包括与N个减振单元212一一对应的N个连接支架,如连接支架310和320,其中,以连接支架310为例,连接支架310的第一端311与伸长板211连接,连接支架310的第二端312与减振单元212连接,其中,第二端312相对于第一端311远离伸长板2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3A和3B,第二端312位于减振单元212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再参照图3A和3B,N=2,两个减振单元212相对于伸长板211的中部2112对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减振装置210由伸长板211、减振单元212和连接支架310、320组成,伸长板211两端可以设置两个连接支架310、320,连接支架310、320的末端伸入减振单元212内部。当伸长板211连接部位产生动态扭转时,两个连接支架310末端分别与减振单元212发生作用,利用减振单元212吸收扭转振动。
下面以连接支架310为例,详细说明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支架31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连接支架310包括第一连接板410,第一连接板410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其中,第一连接板410垂直于伸长板2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3A、图3B和图4,第一连接板410的表面411垂直于伸长板211的表面2111。因此,当伸长板211接受到如C方向的扭转激励时,伸长板211通过第二端312将扭转激励传递到第一连接板410,第一连接板410的表面411与减振单元212的内部发生对抗。使得第一连接板410与减振单元2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减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扭转激励的方向并不仅限于C方向,当扭转激励方向发生改变时,第一连接板410与减振单元212进行对抗的表面随之改变。
如图4所示,连接支架310还可以包括M个第二连接板420(例如第二连接板421和422)和M个斜肋板430(例如斜肋板431和432)。第二连接板420与第一连接板410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板420垂直于第一连接板410。斜肋板430与第一连接板410和第二连接板420分别连接。其中,斜肋板430、第一连接板410及第二连接板420之间形成三角空间440(可以包括三角空间441、和442),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第一连接板410的两端分别与伸长板211与减振单元212连接,且第一连接板410垂直于伸长板211时。若第一连接板410为一薄板,在该薄板与减振单元212对抗过程中能够承受的力较小,容易发生断裂。因此,设置斜肋板430与第一连接板410和第二连接板420分别连接并形成三角空间440,提高了第一连接板410的受力能力,能够保证连接支架310可以传递较大的力而不易发生损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
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时,所述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
N个减振单元,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还包括与N个所述减振单元一一对应的N个连接支架,其中:
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伸长板连接;
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减振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伸长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减振单元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N=2,两个所述减振单元相对于所述伸长板的中部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伸长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装置,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M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M个斜肋板,所述斜肋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其中,所述斜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三角空间,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减振单元包括减振橡胶材料或者油压阻尼结构。
8.一种电梯轿厢系统,包括:
轿厢;
轿顶轮导轮架;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所述减振单元固定在所述轿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轿厢系统,其中,所述轿厢包括:
轿厢架,包括上梁;
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安装在所述轿厢架内部,位于所述上梁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轿厢下降方向平行的方向;
其中,
所述减振装置位于所述上梁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轿厢系统,其中:
所述轿顶轮导轮架的底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上梁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
其中,
所述连接柱体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伸长板连接;以及所述伸长板与所述上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轿厢系统,还包括:
支撑板,与所述伸长板平行,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梁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贯穿孔,所述连接柱体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平行;以及
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伸长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厢系统,其中:
所述连接柱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表面不接触。
CN202110274352.6A 2021-03-12 2021-03-12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Pending CN115072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352.6A CN115072528A (zh) 2021-03-12 2021-03-12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352.6A CN115072528A (zh) 2021-03-12 2021-03-12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528A true CN115072528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4352.6A Pending CN115072528A (zh) 2021-03-12 2021-03-12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252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9852A (en) * 1988-11-03 1990-02-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mounting assembly
US5564530A (en) * 1994-02-04 1996-10-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type elevator
JP2005082264A (ja) * 2003-09-05 2005-03-31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ラガイド装置
JP2018052683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109160405A (zh) * 2018-11-09 2019-01-08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
CN111186756A (zh) * 2020-03-18 2020-05-22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9852A (en) * 1988-11-03 1990-02-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 mounting assembly
CN1042339A (zh) * 1988-11-03 1990-05-23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轿厢安装总成
US5564530A (en) * 1994-02-04 1996-10-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type elevator
JP2005082264A (ja) * 2003-09-05 2005-03-31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ラガイド装置
JP2018052683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109160405A (zh) * 2018-11-09 2019-01-08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
CN111186756A (zh) * 2020-03-18 2020-05-22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6039B1 (ko) 승강기 칸 조립체
JP5658357B2 (ja) ロープの揺動を軽減させ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007235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151336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72841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構造
CN105605148B (zh) 一种车载ct设备的减振系统
JP444294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351211B2 (ja) 緩衝懸架装置
JP2000086112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5072528A (zh) 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WO201115510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
JP2001199659A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綱車装置
CN108861983B (zh) 电梯曳引机机架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JP322267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
CN211496514U (zh)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JPH04144891A (ja) エレベータ
JPH09208161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380657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レール支持構造
JP2007320680A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装置
JP2006193256A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揺れ抑制装置
JPWO200508276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455502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설치 구조
CN114920110B (zh) 一种电梯用隔音降噪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4337713U (zh) 一种可实现降噪功能的电力工程用卷扬机
TWI222954B (en) Elevator system without a control ro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