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9154A -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9154A
CN115039154A CN202080093650.9A CN202080093650A CN115039154A CN 115039154 A CN115039154 A CN 115039154A CN 202080093650 A CN202080093650 A CN 202080093650A CN 115039154 A CN115039154 A CN 115039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erminal
user
shor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36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相浩
张永铉
安政镐
李俊范
金楠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167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9830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033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095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filed Critical Industry 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Publication of CN115039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9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PSAFETY DEVICES IN GENERAL; SAFETY DEVICES FOR PRESSES
    • F16P3/00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 F16P3/12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 F16P3/14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the means being photocells or other devices sensitive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 F16P3/147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the means being photocells or other devices sensitive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using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e.g. tags or rada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PSAFETY DEVICES IN GENERAL; SAFETY DEVICES FOR PRESSES
    • F16P3/00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 F16P3/12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 F16P3/14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the means being photocells or other devices sensitive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 F16P3/142Safety devices act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a machine; Control arrangements requiring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body with means, e.g. feelers, which in case of the presence of a body part of a person in or near the danger zone influence the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the means being photocells or other devices sensitive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using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07Details of data content structure of message packets; data protoco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16Personal emergency signalling and securit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的系统和方法,其中通过RFID标签识别安装在阴影区域中的RFID站的位置信息,以便在阴影区域中工作的工作组的位置可以被实时发送到控制服务器,并且控制服务器将工作组的位置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工作组是否处于危险中,并通知危险,以确保工作组的安全。

Description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涉及一种组长选择方法、以及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发送和接收不顺畅的阴影区域,诸如地下或隧道中执行的工作可以在空间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执行。
然而,在阴影区域内工作可能难以通过GPS实时确定用户的位置。
此外,在阴影区域内的轨道内执行工作的情况下,由于意外紧急情况的发生,用户可能会发生事故。当事故发生或工作时间延迟,并且超过用户与空间管理者约定的工作时间时,列车可以在轨道内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轨道内操作的列车的工程师无法确定用户的位置,因此可能无法确保与用户的安全距离,并且可能由于列车运行而发生额外的事故。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外部无线共享存储器的组长选择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用户组内选择组长,并通过组长发送和接收工作信息和远程监测。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监测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可以通过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RFID站的位置信息将工作组的位置实时发送到控制服务器,并且控制服务器将工作组的位置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工作组是否处于危险中,并通知危险,以确保工作组的安全可以得到保护。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监测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控制服务器可以通过与一个组长终端通信来接收所有用户的位置和工作组信息,并从而提高通信和管理效率。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方法,包括RFID识别步骤,由用户终端的每一个识别在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上安装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并且自动地从用户终端中选择组长终端;标识信息发送步骤,由用户终端中的组成员终端向组长终端发送标识信息;工作组信息的发送步骤,由组长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工作组信息,所述工作组信息包括从组成员终端接收的标识信息和组长终端的标识信息;比较步骤,由控制服务器将工作组信息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以计算结果值;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由控制服务器通过将结果值与参考时间进行比较来确定工作组是否处于危险中;以及通知步骤,当控制服务器确定工作组处于危险中时,向组成员终端、组长终端和工程师终端通知危险情况。
其特征在于,在RFID识别步骤中,组成员终端和组长终端从安装在短距离通信站上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接收短距离通信站的位置信息。
其特征在于,在标识信息发送步骤和工作组信息发送步骤中,分别以恒定周期发送标识信息和工作组信息。
其特征在于,当组成员终端或组长终端偏离工作区域时,通过经由通知声音通知工作区域偏离,组成员终端或组长终端被诱导以返回到工作区域,以及当组成员终端或组长终端返回到工作区域时,组成员终端或组长终端再次识别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并被包括到工作组中。
其特征在于,当组长终端偏离工作区域时,自动地选择用户终端中的一个终端作为新的组长终端。
其特征在于,自动地将由用户终端识别的用户ID存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中,识别状态在用户终端在识别参考时间内位于短距离通信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时保持,当识别参考时间经过时,存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中的用户ID自动地过期,并且用户终端被要求在识别参考时间经过之前周期性地重新识别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以在工作区域中工作。
其特征在于,在比较步骤中,控制服务器将从组长终端接收的工作组信息中的工作组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与从控制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提取的列车操作信息中的列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比较,并计算结果值,所述结果值是用户位于工作区域中的时间与列车预计到达工作组的时间之间的差值。
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中,当结果值等于或小于参考时间时,控制服务器确定它是危险情况。
其特征在于,在通知步骤中,控制服务器请求工程师终端使列车减速和操作列车。
其特征在于,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通知步骤之后,安全保障发送步骤,由组长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安全保障信息,所述安全保障信息表示工作组中包括的所有用户已被确保与工作区域的安全距离;以及,减速警报解除步骤,由控制服务器请求工程师终端解除列车的减速警报并以正常运行状态操作列车。
标识信息包括由用于每个用户的组ID和个人ID组成的用户ID、短距离通信站的位置信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被识别时的识别时间。
工作组信息包括工作组中的人数、组ID、用于每个用户的个人ID、用于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当前时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长选择方法,包括将属于预设组的多个第一至第N用户终端顺序地标记到预定覆盖范围内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步骤(S200);由用户终端中的每一个确定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高阶存储器是否为空(flag_leader=0)的步骤(S300);如果在步骤S300中高阶存储器为空,选择已被识别出高阶存储器为空的用户终端作为组长的步骤(S400),将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控制服务器的步骤(S500),以及将工作信息从控制服务器发送到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步骤(S600)。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至S600中,在根据预设的标记周期TL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第一用户终端的同时,保持组长的状态。
其特征在于,在存储器中,当预设重置周期TM到来时,重置组长选择信息。
其特征在于,标记周期TL短于重置周期TM
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S200之前执行用户应用的步骤(S100),在步骤S200和S300之间根据标记顺序将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步骤(S210),以及在步骤S600之后将工作信息存储在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中的步骤(S700)。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长选择方法,包括将属于预设组的多个第一至第N用户终端顺序地标记到预定覆盖范围内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步骤(S200),根据标记序列将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步骤(S210),读取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值,并将存储器值与用户终端的应用中的预设标准进行比较的步骤(S300),根据预设标准选择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任一个作为组长的步骤(S400),将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控制服务器的步骤(S500),以及将工作信息从控制服务器发送到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步骤(S600)。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0中,初始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的用户终端被选择作为组长。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00至S600中,在根据预设的标记周期TL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第一用户终端的同时,保持组长的状态。
其特征在于,在存储器中,当预设的重置周期TM到来时,重置组长选择信息。
其特征在于,标记周期TL短于重置周期TM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为每个工作部门单位设置了安装有RFID标签的站,组长由具有对站进行标记的唯一ID的用户自动选择,因此组长始终存在于工作组中。因此,可以解决诸如由于组长不在而导致的信息传输遗漏的问题。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组长进行各种工作信息的传输和来自控制传感器的远程监测,所以始终能够根据工作指示进行准确的工作,并且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效率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工作组的位置可以通过RFID标签中存储的RFID站的位置信息实时传输给控制服务器,并且控制服务器将工作组的位置与有关列车的操作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工作组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并通知危险,从而确保工作组的安全。
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及其方法中,控制服务器可以通过与一个组长终端通信来接收所有用户的位置和工作组信息,并从而可以提高通信和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配置图。
图2是示出根据图1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用于选择组长的主要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长选择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长选择的流程图。
图5和图6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组长选择方法的组长替换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使用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轨道上安装多个RFID站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组成员终端、组长终端、以及工程师终端的配置的示例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控制服务器的配置的示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解释本发明,并且可以对以下实施例进行各种其他形式的修正,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真实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精神完整地传递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在以下附图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和清楚起见,夸大了每层的厚度或尺寸,并且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那些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连接”不仅是指成员A和成员B直接连接的情况,还包括通过在成员A和成员B之间插入成员C而间接地连接成员A和成员B的情况。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其他情况。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括”指定了所列举的形状、数字、步骤、动作、成员、元件和/或组的存在,并且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形状、数字、动作、成员、元件和/或组。
尽管本文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成员、部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显然这些成员、部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成员、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第一成员、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指代第二成员、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硬件、固件(例如,专用半导体)、软件或软件、固件和硬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各种组件可以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或者形成在单独的集成电路芯片上。此外,系统的各种组件可以在柔性印刷电路薄膜上实现,并且可以形成在薄膜封装和印刷电路板上。此外,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中包括在系统中的各种组件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进程或线程,它们可以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并与其他组件交互以执行下文提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存储器可以在使用标准存储器设备的计算设备中执行,诸如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其他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诸如例如CD-ROM、闪存驱动器等。此外,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各种计算设备的功能可以相互组合、集成到一个计算设备中,或者特定计算设备的功能可以分布在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之间。
作为示例,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服务器可以在由中央处理单元、诸如硬盘或固态盘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易失性存储设备、诸如键盘或鼠标的输入设备,以及诸如监测器或打印机的输出设备组成的典型的商用计算机中操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配置图。
如图1中所示,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100可以包括短距离通信站100、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工程师终端50和控制服务器300。
多个短距离通信站100可以安装为在工作区域中彼此间隔开。短距离通信标签110可以附加到每个短距离通信站100。
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可以在多个用户终端10至40之中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分类(在本发明中,为方便起见,将通过参考数字10’表示组长终端和通过参考数字20’表示组成员终端来进行描述)。
在下文中,在描述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之前,将描述在用户终端10至40中选择组长终端10’的方法。
图2是示出根据图1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用于选择组长的主要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组长选择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组长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5和图6是示例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组长选择方法的组长替换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使用外部无线共享存储器的组长选择方法可以主要应用于包括多个用户终端10至40的控制系统,短距离通信站100和控制服务器300。
多个用户终端10至40是可移动的,并且短距离通信站100具有指定的位置并且该位置已经被预先传递给用户。控制服务器300可以设置在短距离通信站100附近或者设置在远程位置。短距离通信站100具有预设的覆盖范围A(小区半径),并可以为每个预先划分的单元设置一个。
用户终端10至40分别由用户拥有,并且与控制系统相关联的用户应用(应用,以下称为“app”)可以被安装在用户终端10至40中。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通过安装在终端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短距离通信站100通信,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服务器300通信。
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射频识别(RFID)或近场通信(NFC)模块等。通过将用户终端10至40标记到目标的操作,可以读取存储在标签中的信息,或者可以发送存储在用户终端10至40中的信息。此外,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诸如WiFi或3G/4G/5G通信模块等通信模块。
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稍后描述的短距离通信站100进行通信,而不涉及单独的服务器(AP或基站)。因此,设置对于各种基于自组网的基于IoT的传感器网络的集群头是非常有用的(在GPS接入特别困难的阴影区域中的IoT应用;例如,监测阴影区域中的地铁线路用户的安全管理等)。
当用户进入预设的覆盖范围A时,该用户被指定为一个预设的组成员,用户的终端充当指定的组成员或组长。为此,用户终端10至4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在安装用户应用时自动指定。
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每个用户以区分每个终端的个人ID、与ID匹配的用户信息、用于区分预先指定的组的组指定信息、短距离通信站100的位置信息、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的识别时间等。为每个用户终端10至40指定的唯一标识信息用于区分每个用户,并且在组长被选择时用作区分用户的标识信息。组长和组成员除了个人ID之外,还单独分配给组ID唯一标识信息,从而可以识别用户所属的组。
例如,如果一个组由四个用户组成,则从ID1到ID4的ID可以分别分配给四个用户终端10到40。然而,这仅是示例性描述,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组成员的数量或分配的标识信息。
此外,用户终端10至40通过标记短距离通信站100来读取存储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来确定组长是否存在。如果没有组长,则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通过用户应用根据预设条件确定是否选择组长(这将在后面描述)。
短距离通信站100可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和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器130。短距离通信站100被安装在指定位置以允许用户终端10至40被其标记。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起见,短距离通信站100被示为RFID站,但不限于此。
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也被称为外部无线共享存储器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可以是例如RFID标签或NFC标签。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仅用于在用户终端10至40被贴上标签时从用户终端10至40读取标识信息。即,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不具有单独的CPU功能或用于传输的天线功能,并且考虑到预设小区覆盖被配置为有源型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与无源型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相比,有源型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具有可提供外部电源或电池的结构,因此与无源型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相比,单元(覆盖)半径可增加到100米或更多。
然而,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电连接到存储器130,并且存储器130存储从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读取的数据。
存储器130可以分为高阶存储器132和低阶存储器134,这不是物理上的区别,而是控制上的区别。存储器130根据用户终端10至40的标记顺序简单地存储从用户终端10至40发送的标识信息,并且在经过预设时间经过后,自动删除数据并重置存储器130。
高阶存储器132是存储初始被标记的用户终端10至40的标识信息的存储器,以及低阶存储器134是存储初始标记后要标记的用户终端10至40的标识信息的存储器。如果标识信息被存储在高阶存储器132中,则当用户终端10至40接触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时,存储器130的flag_leader可以被读取为1。相反,如果标识信息不是存储在高阶存储器132中,当用户终端10至40接触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时,存储器130的flag_leader可以被读取为0。
当存储器130处于重置状态中(或在初始工作开始之前没有用户标记的状态)时,可以将其定义为“组长存储器重置”状态,即,“
Figure BDA0003752970330000081
(flag_leader=0)’状态(高优先级位置为空的状态)。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的初始化状态中,任何用户(例如,用户终端ID1)可以进入覆盖范围A并在短距离通信站100上执行初始标记。第一个被标记的用户可以被指定为用户,通过用户应用通过确定是否有信息存储在高阶存储器132中来授予用户组长的权限。之后,顺序地标记的用户终端ID2到ID4(20到40)的标识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的低位存储器134中。
在相应的用户根据预定时间段标记短距离通信站100的同时,可以持续维持组长权限。组长权限是代表组与控制服务器300交换工作信息的权限。因此,在从用户终端10至40中选择组长的同时,与控制服务器300交换所有信息的权限(发送信息:存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中的信息,接收信息:控制服务器300的命令或安全警报消息、其他工作信息)可以被授予(注册)给组长的用户终端ID1(10)。工作信息可以包括工作组信息,工作组信息包括工作组中的人数、组ID、用于每个用户的个人ID、用于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和当前时间。
然而,如果用户偏离覆盖范围A或没有定期标记,则组长权限到期。当组长权限过期时,组长授权可以根据标记顺序,顺序地传送给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般用户。
控制服务器300从被授予组长权限的用户终端IDl(10)接收标识信息和组长指定结果,并将工作信息发送到相应用户的用户终端IDl(10)。由于所有用户都事先约定通过组长接收和共享工作信息,因此在将工作信息发送到组长时,可以将工作信息共享给组内的所有用户。
工作信息可以包括所有组成员的信息(ID、有无注册、组成员的数量等)、组成员信息的管理信息、消息信息(偏离覆盖范围A的通知、标记时间通知、安全警报信息等)、各种工作通知等。
如图3中所示,一组由四个用户组成,用户可以分别具有用户终端ID1到ID4(10到40)。可以事先约定所有组成员进入预定覆盖范围A进行工作,执行用户应用,并分别标记短距离通信站1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然后开始工作。此外,所有用户都知道他们可以被指定为组长或组成员,并且可以在被指定为组长时预先同意与其他组成员共享工作信息。
短距离通信站100针对每个预先划分的单元(覆盖)设置一个,并且短距离通信站100的位置可以预先为用户所知。将描述每个用户处于仅在用户所属的组的预定位置(范围)内允许工作的状态中的示例。
例如,如图4中所示,所有用户可以执行用户终端10至40的应用(S100)并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S200)。在这些用户中,具有用户终端ID1的用户可以第一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具有用户终端ID2的用户可以第二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具有用户终端ID3的用户可以第三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并且具有用户终端ID4的用户可以第四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
在这种情况下,短距离通信站100可以将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标记的用户终端10至40的标识信息IDl至ID4顺序地存储在存储器130中(S210)。初始标记的用户终端10的标识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130中的高阶存储器132中,之后标记的用户终端20至40的标识信息可以顺序地存储在低阶存储器134中.
在用户终端10至40的应用中,可以根据预设条件选择用户终端10至40之一作为组长,并且可以对其授予权限。例如,可以将预设条件设置为将组长权限授予最先被标记的用户终端10至40。
基于第一被标记的用户终端IDl(10)的观点,尚未确定组长。因此,用户终端ID1(10)被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标记以确定它是否是flag_feader=0,从而可以确定组长存在或不存在。
初始标记用户终端IDl(10)并确定存储器130的高阶存储器132中是否存储有信息,即flag_feater=0(S300)。如果flag_feater=0,则用户终端ID1(10)可以被用户终端ID1(10)的用户应用选择作为组长(S400)。此后,用户终端ID1(10)通知控制服务器300用户终端ID1(10)已被指定为组长(S500)。
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IDl(10)被授予组长的权限,因此当控制服务器300发送上述工作信息(S600)时,用户终端IDl(10)接收到工作信息并与小组成员共享工作信息。
当工作信息从控制服务器300发送到已成为组长的用户终端时(S600),工作信息被存储在组长的用户终端中(S700),并且用户共享该工作信息并继续工作。当工作完成时,用户可以关闭应用(S800)。
在初始标记后指定组长后,它变为flag_feeder=1,并且因此,当其他用户终端ID2到ID4被标记时,在步骤S300中,用户终端20到40确定它不是flag_feeder=0,并确定它们的终端是否具有指定为组长的ID(S310,因为用户需要周期性地标记,即使在组长被指定之后,组长重新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情况也会周期性地发生)。
当通过被标记的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确定被标记的终端具有组长的ID时,被标记的终端是组长的终端,并且因此保持组长的状态。然而,如果在步骤S310中标记的用户终端的ID不是组长的ID,则终端的用户应用识别出该用户是该组的成员,并输出可以关闭该应用的消息而无需任何附加动作,以便用户终止应用,或用户应用自动终止(S800)。
当在步骤S400至S600中被授予组长的权限的用户周期性地标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时,可以维持组长权限。在维持组长的同时,相应用户的ID可以在存储器中保持在授予组长权限的高优先级位置(flag_leader=1)。然而,如果用户不重新标记,则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重置存储器(S900),用户失去组长的权限,并自动选择另一个组长。因此,优选地,用于由用户标记的“标记周期(TL)”被设置为短于其中存储器被重置的“重置周期TM”。
通过周期性地标记短距离通信站100,检查组的所有成员,包括组长,以位于短距离通信站100的覆盖范围A内。在此检查过程中,通过检查flag_leader的值,是否存储器130的高阶存储器132为空,可以检查该组中组长是否存在。
在用户终端IDl至ID4的应用中,可以在每个预设周期生成指导标记的警报。
另一方面,可能发生组长偏离覆盖范围A以执行移动或其他工作指令的情况。
如图5中所示,如果被指定为组长的用户偏离覆盖范围A并且即使在标记时段TL已经经过之后用户终端ID1也没有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标记,则组长状态自动丢失。
更详细地,如果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IDl偏离覆盖范围A并且没有被标记,则存储器130上的高阶存储器130自动重置
Figure BDA0003752970330000111
并改变为flag_leader=0。
然而,其他组成员的用户终端ID2到ID4在承诺的标记周期TL被标记,并且用户终端ID2到ID4重复图3的步骤S300到S400。
由于是flag_leader=0状态,所以在用户终端IDl偏离后初始被标记的用户终端(例如,ID2)被存储在存储器130的高阶存储器132中,并因此用户终端(例如,ID2)可以由用户应用设置为组长。
因此,如图6中所示,用户终端ID2被指定为新的组长(新组长)。新组长的标识信息由相应的用户终端ID2发送到控制服务器300,并且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将工作信息发送到新组长。即,进行组长的继任。
在上述方法中,控制服务器300可以通过组长将工作信息传递给组成员,并且可以通过组长进行工作管理。当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组长选择方法时,控制服务器300不需要单独管理所有组成员,而只需要管理组长。因此,简化了工作管理并减少了管理时间,从而实现了高效的任务和用户管理。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组长进行各种工作信息的发送和来自控制传感器的远程监测,所以始终能够根据工作指示进行准确的工作,并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效率的效果。
另外,由于为每个工作部门单位设置了配备有RFID标签的站,组长由具有唯一ID标记站的用户自动选择,并因此组长始终存在于工作组中。因此,可以解决诸如因组长不在而遗漏信息传输的问题。
当以上述方法选择组长时,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成为组长终端10’,其余用户终端成为组成员终端20’。下文中,将描述用于监测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的系统和方法。
图7是示出使用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的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在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轨道上安装多个RFID站的示例的透视图。
如图8中所示,可以将多个短距离通信站100安装为沿着以轨道R为基准的轨道R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考虑到组成员和组长的观看高度,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可以安装在短距离通信站100的适当高度处(参见图1的描述以了解短距离通信站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详细配置)。
尽管示出了四个短距离通信站100被设置为沿图8中的轨道R的一侧间隔开,多个短距离通信站可以设置为沿着一侧和/或另一侧彼此间隔开。在本发明中,短距离通信站100的安装位置和数量不受限制。此外,为了描述方便,将描述短距离通信站100包括在轨道R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彼此隔开地顺序地安装的第一RFID站110A、第二RFID站110B、第三RFID站110C和第四RFID站110D的情况,并且这些RFID站分别包括RFID标签111A、111B、111C、111D。
第一RFID站、第二RFID站、第三RFID站和第四RFID站的位置信息可以分别存储在RFID标签111A、111B、111C和111D中。第一RFID站110A、第二RFID站110B、第三RFID站110C和第四RFID站110D可以分别具有作为RFID标签111A、111B、111C和111D可以被识别的区域的小区覆盖范围。这里,小区覆盖范围可以是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周围的预定半径内的区域。此外,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的小区覆盖范围的一些区域可以重叠。此外,当组成员终端20’和组长终端10’分别根据工作区域识别RFID标签111A、111B、111C和111D时,识别状态可以保持在每个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的小区覆盖范围内。这里,工作区域可以是由组成员和组长组成的工作组执行工作的区域,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的小区覆盖范围。也就是说,工作区域可以包括一个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的小区覆盖范围或者两个或多个相邻RFID站110A、110B、110C和110D的小区覆盖范围。
此外,虽然为了描述方便而分别示出了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但是当短距离通信站1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被多个用户终端10至40识别时,可以自动选择一个终端作为组长终端10’。作为示例,组长终端10’可以是在工作开始时在用户终端10至40中初始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的终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这里,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包括组成员终端20’和组长终端10’。
这里,如图1和图2中所示,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分别通过短距离通信网络通过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来接收RFID站的位置信息(站ID)并发送用户ID。此外,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控制服务器300和工程师终端5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接收数据。更详细地,无线通信网络可以用于在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之间、在组长终端10’和控制服务器300之间以及在工程师终端50和控制服务器300之间相互传输信息和数据。这里,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LTE-R网络,它是综合铁路无线网络、WiFi和其他无线通信网络。
另外,虽然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分别被图示为一个终端,但是可以是多个终端,并且在本发明中,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的数量不限。然而,组长终端10’可以是从用户终端10到40中选择的一个终端。
尽管工程师终端50可以是有线或无线通信设备,诸如计算机,诸如安装或嵌入驾驶座的笔记本、台式机或膝上型电脑,或者可以是各种基于手持的无线通信设备诸如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终端、个人数字蜂窝(PDC)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终端、国际移动电信(IMT)-2000终端、码分多址(CDMA)-2000终端、W码分多址(W-CDMA)终端、无线宽带互联网(Wibro)终端、智能手机、智能平板、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也可以是基于手持的无线通信设备。
当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是基于手持的无线通信设备时,它们可以通过安装各种开放操作系统来实现。开放操作系统的示例可以包括诺基亚的Symbian、RIMS的黑莓、苹果的iPhone、微软的Windows Mobile、谷歌的Android、三星电子的sea等。另外,当主考终端110和考生终端120使用开放操作系统时,用户可以随意安装和管理各种应用,不像手机(也称为“特征手机”)具有封闭的操作系统。
图9是表示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组成员终端、组长终端和工程师终端的配置的示例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图1的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控制服务器的配置的示例的结构图。
在下文中,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将被称为用户终端10至50。
如图9中所示,用户终端10至50基本上可以包括控制单元11、存储单元12、屏幕输出单元13、按键输入单元14、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照相机16、通信模块17等。
控制单元11是控制用户终端10至50的操作的功能配置的总称,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执行存储器,并且通过总线连接到设置在用户终端10到50中的每个功能配置单元。
控制单元11通过处理器将用户终端10至50中提供的至少一个程序代码加载到存储单元12中,操作并执行该至少一个程序代码,并将结果通过总线传输给至少一个功能配置单元。
存储器单元12是设置在用户终端10至50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总称,并且存储和维护通过控制单元11执行的至少一个程序代码和其中使用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数据集。存储器单元12主要存储与用户终端10到50的操作系统相对应的系统程序代码和系统数据集,用于处理用户终端10到50的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程序代码和通信数据集,以及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代码和应用数据集,以及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专用应用(或网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集也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屏幕输出单元13由屏幕输出设备(例如,诸如LCD或LED设备等显示设备)和驱动该屏幕输出设备的输出模块组成,并且可以控制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专用应用(或网站)是通过屏幕输出设备输出的。
按键输入单元14由设置有至少一个按键按钮的按键输入设备(或与屏幕输出设备互锁的触摸屏设备)和驱动该按键输入设备的输入模块组成,并且用户可以输入设置用于通过按键输入单元14驱动实现本发明的专用应用(或网站)。
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可以由用于输出声音信号的扬声器、用于输入声音信号的麦克风和声音模块组成。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通过总线与控制单元11连接,并且通过扬声器输出与控制单元11的各种操作结果中的声音输出对应的操作结果。声音模块对要通过扬声器输出的声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声音数据转换为声音信号。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通过麦克风将声音数据输入传递给控制单元11。在这种情况下,声音模块可以通过麦克风对声音信号输入进行编码并将声音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11。这里,在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不单独提供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
照相机16由光学单元、电荷耦合器件(CCD)和驱动它们的照相机模块组成,并获取通过光学单元输入到CCD的位图数据。这里,在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不单独提供照相机16。
根据所使用的通信网络,通信模块17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8和短距离通信模块19。
无线通信模块18是指用于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的模块,并且无线通信模块18可以嵌入在用户终端10至50的内部或外部。每个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的无线通信模块18可以通过与控制服务器300的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和接收用于用户的安全监测的信号。另外,组成员终端20’的无线通信模块18可以发送标识信息,其作为关于用户ID和位置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组长终端10’发送。这样的无线通信模块18通过总线连接到控制单元11,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控制单元11的各种操作结果,或者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11,以及同时,维护与无线通信网络的访问、注册、通信和切换过程。
短距离通信模块19是指用于短距离通信的模块。对于短距离通信,可以使用蓝牙、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ZigBee等。通过如上所述的短距离通信模块19,组成员终端20’和组长终端10’可以识别安装在短距离通信站100上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当然,短距离通信模块也通过总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接收安装有短距离通信标签110并通过短距离通信模块识别的短距离通信站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控制单元11,并同时维护与短距离通信网络的接入、注册、通信和切换过程。
控制服务器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发送和接收数据。当然,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在用于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的应用、网站、程序在组长终端和工程师终端中执行(以下简称“专用应用”)之后,发送和接收数据和信息。当然,控制服务器300可以执行提供在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中执行专用应用之后实现的各种接口屏幕和声音的功能。
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包括服务器控制单元310、通信单元320、数据库330、显示器单元340和输入单元350。
服务器控制单元310可以通过将作为从组长终端10’实时发送的工作区域中的用户的信息的工作组信息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来确定用户是否处于危险中。当确定工作组处于危险情况中时,服务器控制单元310可以向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提供警报和通知声音。
通信单元320是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和连接的通信配置的通用名称,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天线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发送和接收特定频段的射频信号、RF模块、基带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通信单元320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数据库330和服务器控制单元310。通信单元32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发送和从组长终端10’和工程师终端50接收数据和/或信息。
数据库330可以存储从组长终端10’发送的工作区域中的列车操作信息和工作组信息。当然,列车操作信息和工作组信息可以在服务器控制单元310的控制下定期更新和改变。
显示器单元340可以显示通过控制服务器300的输入单元350选择的内容。另外,输入单元350可以由具有至少一个按键按钮的按键输入设备(或与屏幕输出设备互锁的触摸屏设备)和驱动按键输入设备的输入模块组成。
如图7中所示,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方法可以包括RFID识别步骤S1、标识信息发送步骤S2、工作组信息传输步骤S3、比较步骤S4、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步骤S5、通知步骤S6、安全保证发送步骤S7、减速警报解除步骤S8、以及工作完成检查步骤S9。
在RFID识别步骤S1中,包括在工作组中的每个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识别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1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在每个用户终端10至40中,可以在执行专用应用的状态下通过短距离通信模块117c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作为RFID阅读器操作。
当用户终端10-40分别识别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1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时,可以自动选择用户终端10至40中的一个终端作为组长终端10’。作为示例,组长终端10’可以是在工作开始时在用户终端10至40中初始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的终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当组长终端10’偏离工作区域时,组长权限丢失,并且工作区域中的用户终端10至40之一可以被自动选择作为新的组长终端10’。当然,在已经离开工作区域的用户终端10至40中,指示用户已经离开工作区域的通知声音可以通过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从专用应用生成。即,用户可以通过由用户终端10至40提供的通知声音实时检查用户是否离开工作区域。另外,当用户终端10至40从工作区域偏离后返回工作区域时,用户终端10至40可以重新识别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并被包括在工作组中。
此外,用户ID可以被自动存储在由用户终端10至40识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中。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中,存储的用户ID可以在识别参考时间经过的情况下自动过期。当然,当在工作区域中进行工作时,用户终端10至40需要在识别参考时间经过之前重新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即,用户终端10至40应当在识别参考时间经过之前周期性地识别在工作区域中提供的短距离通信站100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此外,当用户终端10至40在识别参考时间内位于短距离通信站10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时,可以维持识别状态。
已经参照图2至图6描述了在RFID识别步骤S1中用户终端10至40之间的组长的选择、替换和改变的细节,并且详细的步骤已参照图4进行了描述,并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这里,用户ID可以包括用于每个用户的组ID和个人ID。此外,组成员终端20’和组长终端10’中的每一个可以接收站ID,该站ID是所识别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附着到的短距离通站100的位置信息。由此,可以在组成员终端20’和组长终端10’中检查指定的工作区域。
可以在用户开始工作之前在控制服务器300和用户终端10至40之间设置工作区域。另外,在组长终端10’中,可以通过专用应用来缩减或扩大工作区域。当然,在组长终端10’中扩展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控制服务器300的检查过程得到批准。另外,可以在工作区域中安装至少一个短距离通信站100。此外,当在工作区域中安装多个短距离通信站100时,包括多个短距离通信站100的所有小区覆盖的区域可以是工作区域。
在标识信息发送步骤S2中,可以向组长终端10’发送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是通过组成员终端20’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而获得的信息。此标识信息发送步骤S2可以在RFID识别步骤S1之后实时执行。这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由组成员终端20’识别的短距离通信站100的位置信息、识别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110的识别时间以及用户ID。当然,当用户终端10至40在可以进行GPS发送和接收的工作区域内时,可以将用户终端10至40中的每一个的GPS位置信息用作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站ID和GPS位置信息。
组长终端10’可以在执行专用应用的状态中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8接收至少一个组成员终端20’的标识信息。另外,组成员终端20’可以以固定周期发送标识信息。
在工作组信息发送步骤S3中,组长终端10’可以将包括从组成员终端20’接收的标识信息和组长终端10’的标识信息两者的工作组信息实时发送到控制服务器300。当然,组长终端10’可以从组成员终端20’以恒定周期接收和更新标识信息,并且在同一周期将工作组信息发送到控制服务器300。这里,为了用户的安全,可以将恒定周期设置在1分钟以内,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然而,优选地,将恒定周期设置为比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S5中的危险情况的参考时间短。
这里,工作组信息可以包括工作组中的人数、组ID、用于每个用户的个人ID、用于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当前时间。组长终端10’可以充当组成员终端20’和控制服务器300之间的通信中介,并且可以防止当多个用户终端10至40直接与控制服务器300通信时可能发生的通信过载。即,由于控制服务器300与一个组长终端10’进行通信,因此可以提高通信和管理效率。
在比较步骤S4中,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将工作组信息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在显示器单元340上实时显示通过通信单元320接收的工作组信息中的工作组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以及从数据库132中提取的列车操作信息中的列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在控制服务器300的显示器单元340上,可以实时显示工作区域的地图和在相邻区域中操作的列车的位置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在控制服务器300中,服务器控制单元310可以通过将工作组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与火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比较来计算结果值。例如,当工作组于11:29位于工作区域中,而火车预定于11:31到达工作区域中时,控制服务器300的服务器控制单元310可将结果值计算为2分钟。
在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S5中,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将结果值与参考时间进行比较,并在结果值等于或小于参考时间时确定这是危险情况。这里,参考时间可以设定为3分钟,但这是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的数值,本发明不限于此。然而,优选将参考时间设置为至少两倍用于发送标识信息和工作组信息的恒定周期。
在通知步骤S6中,当控制服务器300确定是危险情况时,组长终端10’、控制服务器300可以将危险情况通知给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在这种情况下,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可以通过声音输入和输出单元15生成通知声音,并且用户和工程师可以通过通知声音实时检查危险情况。此外,组长终端10’、组成员终端20’和工程师终端50可以通过屏幕输出单元13显示列车的实时位置和到达工作区域中的时间。
另外,为了工作组的安全,控制服务器300可以请求驾驶员终端50减速并操作列车。此时,检查了从工程师终端50接收的减速操作请求的工程师可以控制列车减速到低速并操作列车。
在安全保障发送步骤S7中,在接收到来自控制服务器300的通知之后,组长终端10’可以发送指示包括在工作组中的所有用户已经保证与工作区域的安全距离的安全保障信息。
在减速警报解除步骤S8中,当控制服务器300从组长终端10’接收到安全信息时,控制服务器300可以请求工程师终端50解除列车的减速警报。在这种情况下,检查了从工程师终端50接收的减速解除请求的工程师可以控制列车以正常运行速度操作列车。
在工作完成检查步骤S9中,当工作完成时,可以在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中的专用应用上检查工作是否完成。当工作未完成时,组长终端10’和组成员终端20’可以根据情况重复执行RFID识别步骤S1、标识信息发送步骤S2、工作组信息发送步骤S3、比较步骤S4、确定危险情况是否存在的步骤S5、通知步骤S6、安全保障发送步骤S7、减速警报解除步骤S8。
在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及其方法中,控制服务器将工作组的位置与有关列车的操作信息进行比较,并在确定工作组处于危险中时通知工作组,从而能够确保工作组的安全。此外,在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及其方法中,控制服务器可以通过与一个组长终端通信,接收所有用户的位置和工作组信息,从而提高通信和管理效率。
上面已经描述的事项仅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要求的那样,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存在于属于本领域有普通知识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出各种修正的范围内并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当多个用户形成组并在特定区域中执行预定工作时需要在组内自动选择组长的技术领域,以及工作是在GPS传输和接收不顺畅的阴影区域中执行的情况。

Claims (22)

1.一种阴影区域中的用户安全监测方法,包括:
RFID识别步骤,由用户终端中的每一个识别在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上安装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并且自动地从用户终端中选择组长终端;
标识信息发送步骤,由用户终端中的组成员终端向所述组长终端发送标识信息;
工作组信息发送步骤,由所述组长终端向控制服务器发送工作组信息,所述工作组信息包括从所述组成员终端接收的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组长终端的标识信息;
比较步骤,由所述控制服务器将所述工作组信息与列车操作信息进行比较,以计算结果值;
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由所述控制服务器通过将所述结果值与参考时间进行比较来确定所述工作组是否处于危险中;以及
通知步骤,当所述控制服务器确定所述工作组处于危险中时,向所述组成员终端、所述组长终端和工程师终端通知危险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RFID识别步骤中,所述组成员终端和所述组长终端从安装在所述短距离通信站上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接收所述短距离通信站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标识信息发送步骤和所述工作组信息发送步骤中,分别以固定间隔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工作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组成员终端或所述组长终端偏离所述工作区域时,通过经由通知声音通知工作区域偏离,所述组成员终端或所述组长终端被诱导以返回到所述工作区域,以及
当所述组成员终端或所述组长终端返回到所述工作区域时,所述组成员终端或所述组长终端再次识别所述短距离通信站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并被包括到所述工作组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组长终端偏离所述工作区域时,自动地选择用户终端中的一个终端作为新的组长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自动地将由所述用户终端识别的用户ID存储在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中,识别状态在用户终端在识别参考时间内位于所述短距离通信站的小区覆盖范围内时保持,当识别参考时间经过时,存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中的用户ID自动地过期,以及
用户终端被要求在识别参考时间经过之前周期性地重新识别安装在工作区域中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以在工作区域中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比较步骤中,
控制服务器将从组长终端接收的工作组信息中的工作组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与从控制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提取的列车操作信息中的列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比较,以及
计算结果值,所述结果值是用户位于工作区域中的时间与列车预计到达工作组的时间之间的差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情况的步骤中,当结果值等于或小于参考时间时,控制服务器确定它是危险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通知步骤中,所述控制服务器请求所述工程师终端使所述列车减速和操作所述列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通知步骤之后,
安全保障发送步骤,由所述组长终端向所述控制服务器发送安全保障信息,所述安全保障信息表示工作组中包括的所有用户已被确保与所述工作区域的安全距离;以及
减速警报解除步骤,由所述控制服务器请求所述工程师终端解除列车的减速警报并以正常运行状态操作列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由用于每个用户的组ID和个人ID组成的用户ID、短距离通信站的位置信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被识别时的识别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作组信息包括所述工作组中的人数、组ID、用于每个用户的个人ID、用于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当前时间。
13.一种组长选择方法,包括:
将属于预设组的多个第一至第N用户终端顺序地标记到预定覆盖范围内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步骤(S200);
由用户终端中的每一个确定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高阶存储器是否为空(flag_leader=0)的步骤(S300);
如果在步骤S300中高阶存储器为空,选择已被识别出高阶存储器为空的用户终端作为组长的步骤(S400);
将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控制服务器的步骤(S500);以及
将工作信息从控制服务器发送到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步骤(S6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400至S600中,在根据预设的标记周期TL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第一用户终端的同时,保持组长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存储器中,当预设的重置周期TM到来时,重置所述组长选择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周期TL短于所述重置周期TM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步骤S200之前执行用户应用的步骤(S100);
在步骤S200和S300之间根据标记顺序将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步骤(S210);以及
在步骤S600之后将工作信息存储在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中的步骤(S700)。
18.一种组长选择方法,包括:
将属于预设组的多个第一至第N用户终端顺序地标记到预定覆盖范围内的短距离通信站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的步骤(S200);
根据标记序列将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存储在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中的步骤(S210);
读取短距离通信站的存储器值,并将存储器值与用户终端的应用中的预设标准进行比较的步骤(S300);
根据预设标准选择多个用户终端中的任一个作为组长的步骤(S400);
将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到控制服务器的步骤(S500);以及
将工作信息从控制服务器发送到被选择作为组长的用户终端的步骤(S60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300中,选择初始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的用户终端作为组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400至S600中,在根据预设的标记周期TL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签标记第一用户终端的同时,保持组长的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存储器中,当预设的重置周期TM到来时,重置组长选择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周期TL短于所述重置周期TM
CN202080093650.9A 2019-11-19 2020-09-02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50391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48866 2019-11-19
KR10-2019-0148865 2019-11-19
KR20190148865 2019-11-19
KR20190148866 2019-11-19
KR10-2019-0167982 2019-12-16
KR1020190167982A KR102298309B1 (ko) 2019-11-19 2019-12-16 음영지역 내 작업자 안전 감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200003354A KR102209554B1 (ko) 2019-11-19 2020-01-09 외부 무선 공유 메모리를 이용한 그룹 리더 선정 방법
KR10-2020-0003354 2020-01-09
PCT/KR2020/011753 WO2021101031A1 (ko) 2019-11-19 2020-09-02 그룹 리더 선정 방법 및 사용자 안전 감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9154A true CN115039154A (zh) 2022-09-09

Family

ID=75981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3650.9A Pending CN115039154A (zh) 2019-11-19 2020-09-02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4988B2 (zh)
CN (1) CN115039154A (zh)
WO (1) WO2021101031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59A (zh) * 2003-08-07 2005-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网络用交换装置、路径管理服务器、网络接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080008852A (ko) * 2006-07-21 2008-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주파수 식별 시스템에서의 태그 리딩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147683A (ja) * 2007-12-14 2009-07-02 Brother Ind Ltd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KR20100022815A (ko) * 2008-08-20 2010-03-0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Rfid 기반 위치추적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철도사고방지 방법
CN102780720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局域物联网在线系统与局域物联网通信处理方法
CN106304088A (zh) * 2016-09-05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6537438A (zh) * 2015-06-11 2017-03-22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团体管理服务方法及其设备
KR20180031908A (ko) * 2016-09-21 2018-03-29 민승남 Rfid 기반의 통합 안전관리 시스템
CN108734618A (zh) * 2018-05-16 2018-11-02 秦勇 校园安全提示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190080565A1 (en) * 2016-03-17 2019-03-14 Gsil Co., Lt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Worker at Tunnel Construction Si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1631A (ja) * 2006-03-08 2007-09-20 Nec Corp ビル監視システム
US8423459B1 (en) 2012-03-30 2013-04-16 Google Inc. Prioritizing potential transaction counter-parties with social network content
KR101589978B1 (ko) 2014-02-24 2016-01-29 정소연 행사 서비스 순위 선정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20160023054A (ko) * 2014-08-21 2016-03-03 주승철 Rfid 단말기와 ip 카메라를 이용한 건설 현장 관리 시스템
WO2019078955A1 (en) * 2017-10-20 2019-04-25 Walmart Apollo, Llc IMPROVING THE SECURITY OF TASK EXECUTION OF A WORKER
KR20210064263A (ko) * 2018-09-25 2021-06-02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자동 개인 보호 장비 제약 관리 시스템
US11363409B2 (en) * 2019-09-17 2022-06-14 In-Telligent Properties Llc Emergency alert systems with tracked user interaction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2259A (zh) * 2003-08-07 2005-03-09 佳能株式会社 网络用交换装置、路径管理服务器、网络接口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20080008852A (ko) * 2006-07-21 2008-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주파수 식별 시스템에서의 태그 리딩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147683A (ja) * 2007-12-14 2009-07-02 Brother Ind Ltd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KR20100022815A (ko) * 2008-08-20 2010-03-03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Rfid 기반 위치추적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철도사고방지 방법
CN102780720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局域物联网在线系统与局域物联网通信处理方法
CN106537438A (zh) * 2015-06-11 2017-03-22 Sk普兰尼特有限公司 团体管理服务方法及其设备
US20190080565A1 (en) * 2016-03-17 2019-03-14 Gsil Co., Lt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Worker at Tunnel Construction Site
CN106304088A (zh) * 2016-09-05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及信息处理方法
KR20180031908A (ko) * 2016-09-21 2018-03-29 민승남 Rfid 기반의 통합 안전관리 시스템
CN108734618A (zh) * 2018-05-16 2018-11-02 秦勇 校园安全提示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04988B2 (en) 2023-07-18
US20220415152A1 (en) 2022-12-29
WO2021101031A1 (ko)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6022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beacon broadcast in response to sensor data
US20160142868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set status determination
US2016006613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sset status determination
US20190023528A1 (en) Wireless beacon and sensor node network applica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on-site hoist operation an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CN102498680A (zh) 借助于选择性轮询的功率高效的对象检测
JPWO2009001408A1 (ja) Rfidリーダ、電子タ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への通知データの送信方法
CN108377256B (zh)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JP4962756B2 (ja) 靴圧力センサ及びicタグを利用した児童通学監視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KR20150033241A (ko) 무인 항공기를 이용한 재난 구조 시스템
KR20150098702A (ko) 근거리 통신 기술을 이용한 순찰 관리 시스템
KR102298309B1 (ko) 음영지역 내 작업자 안전 감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222252B (zh) 一种消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9154A (zh) 组长选择方法、以及用户安全监测系统和方法
WO2019134125A1 (zh)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JP6773581B2 (ja) 測位端末並びに当該測位端末を用いた測位システム及び測位方法
KR101850610B1 (ko) Rtls 기반의 실시간 안전, 보안 및 위치추적 통합관제시스템
US20090160611A1 (en) Enhanced Communication Via RFID Interrogator
US102192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2452997B1 (ko)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25320A (ko)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근태 관리 시스템 및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근태 관리 방법
US20230388742A1 (en) Enhanced network capabilities for a handheld two-way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KR101765457B1 (ko) 무선 송수신기를 이용한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146925B2 (en) Location system
JP7229437B2 (ja) 列車運行システム、列車運行方法、制御回路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348326B2 (ja) 組み付け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組み付け管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