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212B -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212B
CN115027212B CN202210942639.6A CN202210942639A CN115027212B CN 115027212 B CN115027212 B CN 115027212B CN 202210942639 A CN202210942639 A CN 202210942639A CN 115027212 B CN115027212 B CN 115027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operator
information
air outle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2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7212A (zh
Inventor
岑利峰
方建杰
孙佳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WEL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WEL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WEL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WEL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26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7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开机信息;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本申请具有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越来越频繁。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汽车进行通勤,需要呆在汽车内的时长也越来越长,从而人们对于在汽车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在夏季或冬季,当人们位于汽车内时,由于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一般会在汽车内安装出风口,从而使汽车内部的温度适宜。汽车传统出风口靠调节拨轮、拨钮、叶片等实现风量和风向的调节,开启出风口后,操作者需要手动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控制,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能够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有如下缺陷:在开启出风口后,需要操作者需要手动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控制,而操作者在调整控制出风口时的姿势与操作者平常驾驶的姿势不同,操作者由于疏忽或者不熟悉容易导致操作者需要多次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后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开机信息,开机信息包括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并定义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的优先级;
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
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
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再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与当前风向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从而对当前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最终达到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的目的。
可选的,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包括:
判断是否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
若为否,则不控制出风口启动;
若为是,则根据主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主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主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
判断是否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副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并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若为否,则判断是否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车门把手检测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并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若为否,则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机信息包括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通过判断开机信息是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其中的哪一种,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主出风口及副出风口进行开启,并对开启的主出风口及副出风口获取当前风向信息,从而使操作者在车内的任意位置均能对当前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可选的,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
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预设的操作者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操作者身份信息,定义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包括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
根据操作者身份信息与操作者记录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查询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
若为是,则根据当前操作者记录中的操作者受风位置作为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若为否,则获取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操作者身份信息,并根据查询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从而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高获取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可选的,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
获取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与座椅角度值,应用预设的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确定不同座椅角度时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所对应的偏移距离值,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S=2*H*COS(A/2);
S为偏移距离值;
H为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
A为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偏移距离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偏移距离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应用预设的偏移距离计算公式,从而对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角度值相对应的偏移距离值进行计算,提高获取的偏移距离值的准确性,再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偏移距离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提高获取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外界环境温度值、车内环境温度值及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分析计算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环境温差值;
判断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
若为是,则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若为否,则不改变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分析计算环境温差值,再对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后续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时的准确性,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温差调整信息、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接触长度值;
根据座椅接触长度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座椅接触长度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并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分析计算与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
判断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
若为是,则直接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若为否,则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同体重指数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同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相对应的体重指数调整信息;
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及体重指数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座椅接触长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再通过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进行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根据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分析计算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通过对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判断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
若为是,则继续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若为否,则分析计算当前身体温度值与容许温度变化区间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实际温度差值;
根据实际温度差值与预设的风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实际温度差值相对应的风力调整信息,并将风力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操作者对于现在的出风口所出风的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对出风口的风力进行动态调整,使出风口所出风的温度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开机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
第一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第二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对开机信息进行获取,第二获取模块控制出风口启动并对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进行获取,第一分析模块接收第二获取模块输出的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第二分析模块接收第一分析模块输出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第二获取模块输出的当前风向信息分析获取风向调整信息,从而使发送模块将第二分析模块输出的风向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从而对出风口的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上存储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对出风口的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的特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存储,使操作者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并执行,从而对出风口的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再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与当前风向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从而对当前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最终达到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的目的;
2.通过座椅接触长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再通过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进行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根据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分析计算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通过对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3.通过对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操作者对于现在的出风口所出风的温度是否适宜,并及时对出风口的风力进行动态调整,使出风口所出风的温度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出风口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位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位于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位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之后的步骤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汽车出风口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获取模块;2、第二获取模块;3、第一分析模块;4、第二分析模块;5、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8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
在开启出风口后,需要操作者需要手动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控制,而操作者由于疏忽或者不熟悉容易导致操作者需要多次对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行调整后才能满足需求。通过获取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及当前风向信息,从根据当前操作者对当前风向进行调整,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朝向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最终达到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的目的。
参照图1,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开机信息,开机信息包括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主出风口开机信息是控制主出风口启动的信息,主出风口为驾驶员对应的出风口。主出风口开机信息通过驾驶员对开启主出风口的开关进行操作后接收到的信息。
副出风口开机信息是控制副出风口启动的信息,副出风口是指车内除驾驶员位置外其他位置的出风口。副出风口开机信息通过驾驶员对开启副出风口的开关进行操作后接收到的信息。
车门把手检测信息是指检测车内除驾驶员位置外的车门把手开启的信息。
定义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的优先级。
步骤S200,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
其中,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是指在出风口启动时出风口吹出的风所对应的风向。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可以通过风向标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风向传感器进行检测。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是指当前位于车内的人员的基础信息。
步骤S300,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是指当前位于车内的人员身体上需要出风口吹出的风吹至的位置。通过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方便后续对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向进行调整。
步骤S400,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
其中,通过得知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以及当前风向信息,从而可以得知当前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之间相差的角度,从而方便得出对于当前风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整信息。
步骤S500,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
其中,将风向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从而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对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进行获取,并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再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与当前风向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从而将风向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在图1所示的步骤S20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2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判断是否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20;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30。
其中,通过对是否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驾驶人员位于车内。
步骤S220,不控制出风口启动。
其中,当未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则说明此时驾驶人员未位于车内,此时无人对车进行驾驶,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不控制出风口启动。
步骤S230,根据主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主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主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
其中,主出风口信息从存储有主出风口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主出风口信息是指存储有主出风口位置的信息。
当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则说明此时驾驶人员位于车内,此时通过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主出风口信息,从而根据主出风口信息开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
步骤S240,判断是否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5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70。
其中,通过对是否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对副出风口进行开启。
步骤S250,根据副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其中,副出风口信息从存储有副出风口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副出风口信息是指存储有副出风口位置的信息。
当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则说明此时需要对副出风口进行开启,此时通过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从而根据副出风口信息开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步骤S260,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并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其中,通过对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进行获取,并将获取到的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从而提高获取的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后续对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270,判断是否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28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2A0。
其中,当未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则说明此时不需要对副出风口进行开启,而由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是由驾驶员提供的,存在其余人员在车内的可能。从而通过对是否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判断车内是否存在除驾驶员外的其他操作者。
步骤S280,根据车门把手检测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其中,当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说明此时车内存在除驾驶员外的其他操作者,故通过车门把手检测信息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从而根据副出风口信息开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步骤S290,跳转执行步骤S260。
其中,此时由于主出风口及副出风口均开启,从而将获取到的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从而提高获取的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后续对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进行使用。
步骤S2A0,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其中,当未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说明此时车内未存在除驾驶员外的其他操作者,故此时只需要开启主出风口即可,从而对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进行获取。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依次对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进行判断,从而获取当前风向信息,提高获取的当前风向信息的准确性,方便后续对出风口的风向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在图1所示的步骤S30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3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预设的操作者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操作者身份信息。
其中,定义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包括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是指当前位于车内的人员的体重,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通过体重仪进行测量,或者通过力敏电阻进行测量从而换算成当前操作者体重。
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是指当前位于车内的人员为坐姿状态时坐垫以上的人员高度,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通过距离传感器进行测量。
操作者身份信息从存储有操作者身份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操作者身份信息是指用于识别当前操作者身份的信息。
步骤S320,根据操作者身份信息与操作者记录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查询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33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340。
其中,操作者记录信息是指之前的操作者记录,操作者记录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通过对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进行分析查询,从而判断当前操作者是否在之前有操作过出风口。
步骤S330,根据当前操作者记录中的操作者受风位置作为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当操作者身份信息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时,说明当前操作者在之前有操作过出风口,故直接将当前操作者记录中的操作者受风位置作为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步骤S340,获取座椅角度值。
其中,座椅角度值是指座椅当前位置与原始位置之间的角度值。当操作者身份信息未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时,说明当前操作者在之前未操作过出风口,从而对座椅角度值进行获取。
步骤S350,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通过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与座椅角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提高获取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准确性。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对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进行分析查询,从而判断当前操作者是否在之前有操作过出风口。当操作者身份信息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时,直接将当前操作者记录中的操作者受风位置作为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操作者身份信息未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时,通过对座椅角度值进行获取,并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与座椅角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提高获取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准确性。
在图3所示的步骤S350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4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4,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51,获取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角度值。
其中,通过对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角度值进行获取,方便后续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分析。
步骤S352,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与座椅角度值,应用预设的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确定不同座椅角度时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所对应的偏移距离值。
其中,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S=2*H*COS(A/2);
S为偏移距离值;
H为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
A为座椅角度值。
示例来说,取H=0.8,A=10。
则S=2*H*COS(A/2)=2*0.8*COS(10/2)=1.59。
步骤S353,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偏移距离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偏移距离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通过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偏移距离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准确性。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应用预设的偏移距离计算公式,从而对不同座椅角度时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所对应的偏移距离值进行分析确定,再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偏移距离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准确性。
在图3所示的步骤S35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5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5,位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60,获取外界环境温度值、车内环境温度值及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外界环境温度值是指车外的环境温度值,外界环境温度值通过温度计获得,外界环境温度值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获取。
车内环境温度值是指车内的环境温度值,车内环境温度值通过温度计获得,车内环境温度值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获取。
步骤S370,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分析计算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环境温差值。
其中,通过获得的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从而对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并将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之间的差值作为环境温差值,从而方便在后续步骤中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步骤S380,判断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39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3A0。
其中,容许温差值从存储有容许温差值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容许温差值是指能够被容许的环境温度变化值。
通过对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进行判断,从而对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的差距是否过大进行判断。
步骤S390,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当环境温差值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时,说明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的差距不大,此时根据环境温差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再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步骤S3A0,不改变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其中,当环境温差值不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时,说明此时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的差距大,此时不改变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对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进行判断,从而对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的差距是否过大进行判断。在环境温差值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在环境温差值不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时,不改变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从而使出风口的出风能够及时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在图5所示的步骤S39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6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6,位于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91,获取温差调整信息、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接触长度值。
其中,座椅接触长度值是指操作者与座椅接触时腿部的接触长度。座椅接触长度值通过压敏传感器获取接触长度。
通过对温差调整信息、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接触长度值进行获取,从而方便后续步骤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步骤S392,根据座椅接触长度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座椅接触长度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并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
其中,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是指当前操作者在坐姿状态时除坐垫以上部分的长度,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从存储有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
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是指当前操作者的总体的身高值。
通过座椅接触长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此时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进行组合相加,从而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
步骤S393,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分析计算与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
其中,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从存储有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指用于判别当前操作者的体重是否过高的指数。通过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与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分析计算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从而将当前操作者的身材进行量化处理。
步骤S394,判断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395;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396。
其中,标准体重指数从存储有标准体重指数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标准体重指数是指身材标准的体重系数。
通过对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进行判断,从而对当前操作者的身材进行判断。
步骤S395,直接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在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说明此时当前操作者的身材为标准的状态,此时直接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步骤S396,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同体重指数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同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相对应的体重指数调整信息。
其中,在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不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说明此时当前操作者的身材不为标准的状态,此时操作者对于温差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故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体重指数调整信息。
步骤S397,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及体重指数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其中,此时通过温差调整信息及体重指数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座椅接触长度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并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进行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与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分析计算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通过对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得出当前操作者的身材,从而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获得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准确性。
在图1所示的步骤S500后,为了进一步确保对出风口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对出风口进行调整作更进一步的单独分析计算,具体通过图7所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7,位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之后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其中,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是指在此时当前操作者的身体上受到出风口吹出的风的位置处的身体温度值。
步骤S520,判断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530;若为否,则执行步骤S540。
其中,通过对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是否能够继续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步骤S530,继续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其中,在当前身体温度值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时,此时说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能够满足操作者的需求,故只需要对继续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步骤S540,分析计算当前身体温度值与容许温度变化区间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实际温度差值。
其中,在当前身体温度值不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时,此时说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不能够满足操作者的需求,故对当前身体温度值与容许温度变化区间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进行分析计算,且将当前身体温度值与容许温度变化区间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作为实际温度差值。
步骤S550,根据实际温度差值与预设的风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实际温度差值相对应的风力调整信息,并将风力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
其中,风力调整信息从存储有风力调整信息的数据库中查询获取,风力调整信息是指对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力进行调整的信息。通过实际温度差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风力调整信息,并将风力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从而对出风口吹出的风的风力进行调整,从而使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能够继续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上述步骤的实施原理如下:通过对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进行判断,从而判断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是否能够继续满足操作者的需求。在当前身体温度值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时不调整,在当前身体温度值不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时,分析计算出实际温度差值,并根据实际温度差值分析获取相对应的风力调整信息,将风力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从而使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受到的风始终能够满足操作者的需求。
参照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开机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用于: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
第一分析模块3,用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第二分析模块4,用于: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
发送模块5,用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图1至图7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6)

1.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开机信息,开机信息包括主出风口开机信息、副出风口开机信息及车门把手检测信息,并定义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的优先级大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的优先级;
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
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根据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当前风向信息与风向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及当前风向信息相对应的风向调整信息;
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
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
根据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与预设的操作者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相对应的操作者身份信息,定义当前操作者基础信息包括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
根据操作者身份信息与操作者记录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查询操作者身份信息是否存在于当前操作者记录信息内;
若为是,则根据当前操作者记录中的操作者受风位置作为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若为否,则获取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还包括位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外界环境温度值、车内环境温度值及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分析计算外界环境温度值与车内环境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环境温差值;
判断环境温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容许温差值;
若为是,则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若为否,则不改变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还包括位于根据环境温差值与预设的温差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环境温差值相对应的温差调整信息,并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温差调整信息、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接触长度值;
根据座椅接触长度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座椅接触长度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并将当前操作者坐姿其余身高值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组合形成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当前操作者总身高值与预设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分析计算与当前操作者体重信息及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
判断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是否等于预设的标准体重指数;
若为是,则直接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若为否,则根据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同体重指数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同当前操作者体重指数与标准体重指数的差值相对应的体重指数调整信息;
根据温差调整信息及体重指数调整信息对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出风口启动并获取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包括:
判断是否获取到主出风口开机信息;
若为否,则不控制出风口启动;
若为是,则根据主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主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主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主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主出风口;
判断是否获取到副出风口开机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副出风口开机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副出风口开机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并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若为否,则判断是否获取到车门把手检测信息;
若为是,则根据车门把手检测信息与预设的副出风口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车门把手检测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信息,并开启与副出风口信息相对应的副出风口;
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及副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并作为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若为否,则获取主出风口的当前风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座椅角度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包括:
获取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与座椅角度值,应用预设的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分析确定不同座椅角度时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所对应的偏移距离值,偏移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S=2*H*COS(A/2);
S为偏移距离值;
H为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
A为座椅角度值;
根据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偏移距离值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当前操作者坐姿身高值及偏移距离值相对应的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发送用于调整出风口的风向与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一致的风向调整信息至出风口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判断当前身体温度值是否位于预设的容许温度变化区间内;
若为是,则继续获取当前操作者身体受风位置所对应的当前身体温度值;
若为否,则分析计算当前身体温度值与容许温度变化区间的中间值之间的差值,并作为实际温度差值;
根据实际温度差值与预设的风力调整信息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与实际温度差值相对应的风力调整信息,并将风力调整信息发送至出风口。
5.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0942639.6A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27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639.6A CN115027212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639.6A CN115027212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212A CN115027212A (zh) 2022-09-09
CN115027212B true CN115027212B (zh) 2022-11-08

Family

ID=83130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2639.6A Active CN115027212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2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003A (ja) * 1989-06-06 1991-01-1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0577470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舒适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9130778A (zh) * 2018-08-15 2019-01-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693517A (zh) * 2017-10-23 2019-04-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1930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习惯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74226A (zh) * 2020-05-12 2020-09-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热舒适性的风向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45258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77832A (ja) * 2016-03-28 2017-10-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696338B2 (ja) * 2016-07-27 2020-05-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003A (ja) * 1989-06-06 1991-01-1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0577470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舒适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9693517A (zh) * 2017-10-23 2019-04-3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30778A (zh) * 2018-08-15 2019-01-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619308A (zh) * 2020-05-12 2020-09-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习惯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74226A (zh) * 2020-05-12 2020-09-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热舒适性的风向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45258A (zh) * 2020-06-16 2020-10-3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设备调控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212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6136B2 (en) Method for motor vehicle interior climate control
US11084440B2 (en) Smart vehicle accommodation device adjustment
CN108016238B (zh)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器、控制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19308B (zh) 基于用户习惯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907375B (zh) 一种动力电池预热方法及系统
CN109781439B (zh) 一种工况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11216514A (zh) 一种自动调节车内温度的方法、装置、系统
CN113815381B (zh)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2959869A (zh) 车辆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5027212B (zh) 一种汽车出风口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54185B2 (en)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30079510A1 (en) Occupant clothing predictor for thermal effector control
CN113492641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的空调装置的方法、空调装置和机动车
EP2197698B1 (fr) Systeme de climatisation pour un vehicule pourvu de modes automatiques ameliore
KR100297438B1 (ko) 감성 인식이 되는 자동차용 시트
CN113085490A (zh) 一种智能出风系统、方法及车辆
KR20170122488A (ko) 열화상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자동차 탑승자용 시트 온도 조절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735661B1 (ko) 차량의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113022254A (zh)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olachalama et al.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Predict the Thermal Operating Point of an Electric Vehicle
JPWO2022168187A5 (zh)
CN117901618B (zh)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2005747A (ja) 温度分布データの処理方法
CN115195693B (zh) 混动总成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120378B (zh) 一种车载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