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2254A -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22254A CN113022254A CN202110343877.0A CN202110343877A CN113022254A CN 113022254 A CN113022254 A CN 113022254A CN 202110343877 A CN202110343877 A CN 202110343877A CN 113022254 A CN113022254 A CN 113022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vehicle
- air output
- area
- carbon diox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the input being air qual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根据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根据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依靠乘车人员主动操作车载空调出风量,而本发明中根据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自动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实现了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从而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空调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是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车上冷暖的舒适性是乘客的重要需求,目前大多数车辆对空调的控制采用手动控制,温度的调节根据自身感觉去调节高低档位,导致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的操作较为复杂,从而降低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乘坐人员信息包括座椅压力感应值;
所述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中选取压力感应最大值、压力感应中间值及压力感应最小值;
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
在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感应阈值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最大值和所述压力感应中间值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是否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
在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满足所述预设感应曲线条件时,在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所述乘坐人员所处区域内的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
计算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并将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作为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
判断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是否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
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之间的车内外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并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根据所述标准出风量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生成出风量查询信息;
根据所述出风量查询信息从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样本出风量,并将所述样本出风量作为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所述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存在多个出风量查询信息和多个样本出风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首先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然后根据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之后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最后根据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依靠乘车人员主动操作车载空调出风量,而本发明中根据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自动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实现了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从而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
在图1所示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中,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易于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网络通讯和程序运行等功能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也可以为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计算机设备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可以为乘车人员开启空调后,根据空调开启操作自动生成的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还可以为乘车人员开启车载空调对应的调整按钮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车厢内多个区域为当前车辆内划分的空调吹风区域,车厢内多个区域划分的方式可以根据车辆的座位信息进行划分等,假设车厢内存在四个座位,则可将车厢内整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且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车载空调出风口等。
乘坐人员信息可以为座椅压力感应值,可以根据车辆内每个座椅下安置的座椅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当前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等。
步骤S20: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为当前车辆内存在乘坐人员所处的区域等,由于乘坐人员可能会把物品放置在某一座椅上面,但放置物品所处的区域并未有乘坐人员,因此,不能将该放置物品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等。
为了能够精准确定目标温度调整区域,根据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方式可以为,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之后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最后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和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并根据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等。
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3s,还可以为5s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时长阈值为5s,则每1s可采集各个座椅对应的1个座椅压力感应值,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阈值5s内,每个座椅对应的5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等。
车辆上对应的座椅上若坐的是人,可能在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存在不同,若是将物品放置在座椅上,则在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的座椅压力感应值为相同等。
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的步骤可以为,从压力感应曲线图中选取压力感应最大值、压力感应中间值及压力感应最小值,判断压力感应最小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在压力感应最小值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时,根据压力感应最大值和压力感应中间值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等。
由于人坐在座椅上的压力感应阈值最低为5kg,则预设压力感应阈值可以为5kg,还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等,可以为4kg,还可以为6kg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在预设时长阈值5s内,每个座椅对应的5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则该车辆存在4个座椅分别为A、B、C和D,若A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60kg、40kg、60kg、80kg和60kg,B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80kg、60kg、70kg、80kg和60kg,C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kg、3kg、3kg、3kg和3kg,D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0kg、30kg、30kg、30kg和30kg,预设压力感应阈值为5kg,可知座椅C的最小值3kg小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5kg,目标座椅分别为A、B和D,目标座椅A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8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60kg,目标座椅B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8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70kg,目标座椅D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3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30kg,则目标座椅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0kg、目标座椅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5kg和目标座椅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30kg等。
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和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判断压力感应曲线图是否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在压力感应曲线图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时,在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区域内的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并计算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并将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作为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等。
预设感应曲线条件可以为座椅压力感应值和时间所生成的曲线是否为曲线,若座椅压力感应值和时间生成的曲线为直线时,则判定不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等。
假设A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60kg、40kg、60kg、80kg和60kg,B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80kg、60kg、70kg、80kg和60kg,D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0kg、30kg、30kg、30kg和30kg,目标座椅分别为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0kg、目标座椅分别为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5kg和目标座椅分别为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30kg,则目标座椅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为曲线、目标座椅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为曲线和目标座椅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曲线为直线,则目标座位D对应的压力感应曲线图不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需要将目标座位D进行去除,采集目标座椅A和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1min,还可以为8s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时长阈值为8s,则可以在预设时长阈值8s内分别采集8次目标座椅A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采集8次目标座椅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等,为了能够使采集该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为精准,可以将8次目标座椅A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并将8次目标座椅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等。
为了能够精准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需要根据座椅压力感应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相结合对乘坐人员进行判断,其中,根据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可以为,计算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判断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是否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在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时,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差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等。
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可以为当前车辆内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等。
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可以为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等,该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可以为50ppm,还可以为100ppm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为600ppm,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600ppm,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值700ppm,则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0ppm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50ppm,判定目标座椅B的乘坐人员不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目标座椅B的乘坐人员可能为小孩,或呼吸较为微弱的人,因此不可将目标座椅B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节区域等;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100ppm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50ppm,判定目标座椅A的乘坐人员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可将目标座椅A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节区域等。
步骤S30: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每个座椅所处的区域内置温度传感器,可以为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目标温度调节区域的预设时间内多个车内区域温度值和多个车外区域温度值,之后计算多个车内区域温度值的车内区域平均温度值,计算多个车外区域温度值的车外区域平均温度值,并将车内区域平均温度值作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将车外区域平均温度值作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外区域温度值等。
步骤S40: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为了提高用户乘坐的舒适性,根据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的方式可以为,计算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之间的车内外温度差值,然后根据车内外温度差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并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最后根据标准出风量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等。
根据车内外温度差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的步骤可以为,根据车内外温度差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生成出风量查询信息,根据出风量查询信息从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样本出风量,并将样本出风量作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存在多个出风量查询信息和多个样本出风量等。
在根据标准出风量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中各个小区域对应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可以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口的导风板,从而使得各个小区域对应的温度信息均匀分布等。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面积划分为多个小区域等,可以划分为6个小区域,还可以为9个小区域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然后根据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之后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最后根据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依靠乘车人员主动操作车载空调出风量,而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自动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实现了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从而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还包括:
步骤S201: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所述乘坐人员信息包括座椅压力感应值。
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3s,还可以为5s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时长阈值为5s,则每1s可采集各个座椅对应的1个座椅压力感应值,也就是说,在预设时长阈值5s内,每个座椅对应的5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等。
车辆上对应的座椅上若坐的是人,可能在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存在不同,若是将物品放置在座椅上,则在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的座椅压力感应值为相同等。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感应曲线图中可以为直线的形式存在,还可以为曲线的形式存在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步骤S202: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的步骤可以为,从压力感应曲线图中选取压力感应最大值、压力感应中间值及压力感应最小值,判断压力感应最小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在压力感应最小值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时,根据压力感应最大值和压力感应中间值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等。
由于人坐在座椅上的压力感应阈值最低为5kg,则预设压力感应阈值可以为5kg,还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等,可以为4kg,还可以为6kg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在预设时长阈值5s内,每个座椅对应的5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则该车辆存在4个座椅分别为A、B、C和D,若A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60kg、40kg、60kg、80kg和60kg,B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80kg、60kg、70kg、80kg和60kg,C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kg、3kg、3kg、3kg和3kg,D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0kg、30kg、30kg、30kg和30kg,预设压力感应阈值为5kg,可知座椅C的最小值3kg小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5kg,目标座椅分别为A、B和D,目标座椅A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8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60kg,目标座椅B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8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70kg,目标座椅D对应的压力感应最大值为30kg和压力感应中间值为30kg,则目标座椅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0kg、目标座椅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5kg和目标座椅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30kg等。
步骤S203: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和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的方式可以为,根据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判断压力感应曲线图是否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在压力感应曲线图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时,在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区域内的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并计算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并将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作为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等。
预设感应曲线条件可以为座椅压力感应值和时间所生成的曲线是否为曲线,若座椅压力感应值和时间生成的曲线为直线时,则判定不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等。
假设A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60kg、40kg、60kg、80kg和60kg,B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80kg、60kg、70kg、80kg和60kg,D座椅的座椅压力感应值分别为30kg、30kg、30kg、30kg和30kg,目标座椅分别为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0kg、目标座椅分别为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75kg和目标座椅分别为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为30kg,则目标座椅A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为曲线、目标座椅B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为曲线和目标座椅D对应的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的曲线为直线,则目标座位D对应的压力感应曲线图不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需要将目标座位D进行去除,采集目标座椅A和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等。
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可以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1min,还可以为8s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时长阈值为8s,则可以在预设时长阈值8s内分别采集8次目标座椅A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采集8次目标座椅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等,为了能够使采集该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较为精准,可以将8次目标座椅A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并将8次目标座椅B对应乘坐人员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等。
步骤S204: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为当前车辆内存在乘坐人员所处的区域等,由于乘坐人员可能会把物品放置在某一座椅上面,但放置物品所处的区域并未有乘坐人员,因此,不能将该放置物品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等。
为了能够精准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需要根据座椅压力感应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相结合对乘坐人员进行判断,其中,根据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可以为,计算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判断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是否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在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时,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差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等。
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可以为当前车辆内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等。
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可以为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等,该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可以为50ppm,还可以为100ppm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假设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为600ppm,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600ppm,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值700ppm,则目标座椅B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0ppm小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50ppm,判定目标座椅B的乘坐人员不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目标座椅B的乘坐人员可能为小孩,或呼吸较为微弱的人,因此不可将目标座椅B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节区域等;目标座椅A对应的乘坐人员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100ppm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50ppm,判定目标座椅A的乘坐人员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可将目标座椅A所处的区域作为目标温度调节区域等。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然后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之后根据压力感应曲线图和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最后根据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默认车厢内各个区域均为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从而浪费车载空调资源,降低乘车人员的舒适性,而本申请中根据座椅压力感应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确定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从而节省了车载空调资源,进而提高了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01,用于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选取模块4002,用于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4001,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调整模块4003,用于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然后根据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之后获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最后根据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相较于现有技术,需要依靠乘车人员主动操作车载空调出风量,而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自动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实现了智能调整车载空调出风量,从而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乘坐人员信息包括座椅压力感应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从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中选取压力感应最大值、压力感应中间值及压力感应最小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在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感应阈值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最大值和所述压力感应中间值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是否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在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满足所述预设感应曲线条件时,在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所述乘坐人员所处区域内的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计算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并将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作为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计算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判断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是否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
所述选取模块4002,还用于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模块4003,还用于计算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之间的车内外温度差值;
所述调整模块4003,还用于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并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所述调整模块4003,还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出风量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模块4003,还用于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生成出风量查询信息;
所述调整模块4003,还用于根据所述出风量查询信息从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样本出风量,并将所述样本出风量作为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所述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存在多个出风量查询信息和多个样本出风量。
本发明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的步骤,包括:
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人员信息包括座椅压力感应值;
所述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乘坐人员的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并根据多个座椅压力感应值生成压力感应曲线图;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中选取压力感应最大值、压力感应中间值及压力感应最小值;
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是否大于预设压力感应阈值;
在所述压力感应最小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感应阈值时,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最大值和所述压力感应中间值确定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和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获取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压力感应值判断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是否满足预设感应曲线条件;
在所述压力感应曲线图满足所述预设感应曲线条件时,在第二预设时长阈值内采集所述乘坐人员所处区域内的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
计算多个初始二氧化碳浓度值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并将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作为所述乘坐人员的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值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标准值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
判断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是否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
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满足预设乘坐人员条件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之间的车内外温度差值;
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并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根据所述标准出风量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确定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车内外温度差值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差值生成出风量查询信息;
根据所述出风量查询信息从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样本出风量,并将所述样本出风量作为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的标准出风量,所述出风量映射关系表中存在多个出风量查询信息和多个样本出风量。
8.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时,根据所述空调出风量调整指令获取车厢内多个区域对应的乘坐人员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坐人员信息从多个区域中选取目标温度调整区域;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内区域温度值和车外区域温度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内区域温度值和所述车外区域温度值调整所述目标温度调整区域对应的车载空调出风量。
9.一种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生成程序,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所述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3877.0A CN113022254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43877.0A CN113022254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22254A true CN113022254A (zh) | 2021-06-25 |
CN113022254B CN113022254B (zh) | 2022-05-20 |
Family
ID=7645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43877.0A Active CN113022254B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2225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1228A (zh) * | 2021-07-21 | 2021-10-19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的车内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轨道车辆 |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38212A1 (en) * | 2001-01-16 | 2002-09-26 | Alfred Kuttenberger | Apparatus for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in a vehicle |
US20060179853A1 (en) * | 2005-02-14 | 2006-08-17 | Continental Teves, Inc. | Passeng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US20070114292A1 (en) * | 1994-05-09 | 2007-05-24 |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Vehicular HVAC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130037252A1 (en) * | 2011-08-12 | 2013-02-1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mart hvac system having occupant detection capability |
CN103303096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威斯通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车辆的区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策略 |
CN103448506A (zh) * | 2012-06-04 | 2013-12-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空气调节的控制方法 |
CN105437906A (zh) * | 2014-09-22 | 2016-03-30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红外瞄准的定向气候控制系统 |
CN105501113A (zh) * | 2014-10-14 | 2016-04-20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co2检测的乘坐者安全系统 |
CN105946505A (zh) * | 2016-05-17 | 2016-09-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 |
US20170240022A1 (en) * | 2016-02-21 | 2017-08-24 | Eric Ireri | Vehicle temperature sensor systems |
CN107639995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自主车辆气候控制系统 |
US20180050575A1 (en) * | 2016-08-19 | 2018-02-22 | Seth Campbell | Vehicle Occupant Detection System |
CN108025623A (zh) * | 2015-07-10 | 2018-05-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汽车的主动式空气净化器 |
KR20180053164A (ko) * | 2016-11-11 | 2018-05-21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스마트 시트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8473020A (zh) * | 2014-08-21 | 2018-08-31 | 苹果公司 | 气候控制 |
CN109383223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车辆的空调的方法 |
US20190084369A1 (en) * | 2017-09-15 | 2019-03-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trolling in-vehicle air quality |
CN109733161A (zh) * | 2019-02-28 | 2019-05-10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车载系统 |
US20190291538A1 (en) * | 2018-03-26 | 2019-09-26 | Honda Motor Co., Ltd. | Interior environment adjusting device,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interior environment adjusting method |
CN110816217A (zh) * | 2019-12-03 | 2020-02-21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0962540A (zh) * | 2019-12-13 | 2020-04-07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1674227A (zh) * | 2020-05-12 | 2020-09-18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舒适性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97642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4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厢内生物体监测方法、远程启动车载空调的方法和系统 |
CN112208297A (zh) * | 2020-10-15 | 2021-01-1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舱调节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10343877.0A patent/CN113022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14292A1 (en) * | 1994-05-09 | 2007-05-24 |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Vehicular HVAC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020138212A1 (en) * | 2001-01-16 | 2002-09-26 | Alfred Kuttenberger | Apparatus for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in a vehicle |
US20060179853A1 (en) * | 2005-02-14 | 2006-08-17 | Continental Teves, Inc. | Passeng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US20130037252A1 (en) * | 2011-08-12 | 2013-02-1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mart hvac system having occupant detection capability |
CN103303096A (zh) * | 2012-03-09 | 2013-09-18 | 威斯通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车辆的区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策略 |
CN103448506A (zh) * | 2012-06-04 | 2013-12-1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空气调节的控制方法 |
CN108473020A (zh) * | 2014-08-21 | 2018-08-31 | 苹果公司 | 气候控制 |
CN105437906A (zh) * | 2014-09-22 | 2016-03-30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具有红外瞄准的定向气候控制系统 |
CN105501113A (zh) * | 2014-10-14 | 2016-04-20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co2检测的乘坐者安全系统 |
CN108025623A (zh) * | 2015-07-10 | 2018-05-1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汽车的主动式空气净化器 |
US20170240022A1 (en) * | 2016-02-21 | 2017-08-24 | Eric Ireri | Vehicle temperature sensor systems |
CN105946505A (zh) * | 2016-05-17 | 2016-09-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 |
CN107639995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自主车辆气候控制系统 |
US20180050575A1 (en) * | 2016-08-19 | 2018-02-22 | Seth Campbell | Vehicle Occupant Detection System |
KR20180053164A (ko) * | 2016-11-11 | 2018-05-21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스마트 시트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9383223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车辆的空调的方法 |
US20190084369A1 (en) * | 2017-09-15 | 2019-03-2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ntrolling in-vehicle air quality |
US20190291538A1 (en) * | 2018-03-26 | 2019-09-26 | Honda Motor Co., Ltd. | Interior environment adjusting device, vehicle with the same, and interior environment adjusting method |
CN109733161A (zh) * | 2019-02-28 | 2019-05-10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车载系统 |
CN110816217A (zh) * | 2019-12-03 | 2020-02-21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
CN110962540A (zh) * | 2019-12-13 | 2020-04-07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1674227A (zh) * | 2020-05-12 | 2020-09-18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舒适性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976421A (zh) * | 2020-08-21 | 2020-11-24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厢内生物体监测方法、远程启动车载空调的方法和系统 |
CN112208297A (zh) * | 2020-10-15 | 2021-01-1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舱调节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晓伟等: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自动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1228A (zh) * | 2021-07-21 | 2021-10-19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的车内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轨道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22254B (zh) | 2022-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57998U (zh) | 一种用于驾驶装置中可设计信息面板的个性化设置的系统 | |
CN109416733B (zh) | 便携式个性化 | |
CN107901792B (zh) |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2797794A1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 occupant of a vehicle | |
CN107380103B (zh) | 基于用户识别和云共享的汽车饰件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 |
CN110271506A (zh) | 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座椅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918637A (zh) | 服务提供装置和服务提供方法 | |
CN113022254B (zh) | 车载空调的出风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207716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ifferent settings between vehicles of different types | |
CN111797755A (zh) | 一种汽车乘员情绪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910990A (zh) | 一种车辆的可调装置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 |
CN113961114A (zh) | 主题替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103595A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978202A (zh) | 车载空调调节方法、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22200B (zh) | 调节车辆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7162740A (zh) | 车载空调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
US2021004962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vehicle data for future vehicle designs | |
CN115303214A (zh) | 车辆前端视野调节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705543A (zh) | 一种车内物品防遗忘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2172831A (zh) | 一种车辆用户设置通知系统以及相应车辆和方法 | |
JPH0652265A (ja) | 設計評価装置 | |
US20240025251A1 (en) | Vehicle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e same | |
CN115195401B (zh) | 车内空气质量调节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4969224B (zh) | 一种车辆试驾预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5524448B (zh) | 一种氢气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