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0744B -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0744B
CN114990744B CN202210499978.1A CN202210499978A CN114990744B CN 114990744 B CN114990744 B CN 114990744B CN 202210499978 A CN202210499978 A CN 202210499978A CN 114990744 B CN114990744 B CN 114990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drafting
twisting
twis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99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90744A (zh
Inventor
丁佰英
周靖宇
石宇航
白杨
刘新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eng Tianshu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99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0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0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0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90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0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2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rollers on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9Yarns or threads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将粗纱工序制得的外层为壳聚糖纤维、中间为棉纤维的包芯粗纱喂入到高效生产装置中,经由高效生产装置的牵伸系统的牵伸作用制得包芯须条,包芯须条进入到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的加捻系统中,下捻度筒对进入的须条进行假捻作用,在向上传递的假捻作用下使得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进行弱加捻得到有捻条,在上捻度筒内侧面的负压孔内负压的吸附作用下使得有捻条外侧的壳聚糖纤维尾端伸出且贴服在上捻度筒的内壁上,上捻度筒高速转动使得贴服的壳聚糖纤维端缠绕在有捻条的中心上,继而得到外层为包缠结构的壳聚糖纤维、芯层为棉、壳聚糖混合纤维的抗菌纱,实现高效纺纱。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饰用纺织品,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度,还越来越关注其时尚性和功能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抗菌、防静电等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不断开拓新式纱线和面料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好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服装的功能性和服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性纤维及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因此,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纤维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齐全。然而,现有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但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具有综合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需要多种纤维进行混纺,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纤维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实现各项性能较佳的功能性高品质的纱线的高效生产,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本专利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包芯生产工艺实现了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纤维在外、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棉纤维在内的混纺包芯粗纱的生产;通过在细纱工序采用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的加捻系统,实现外层为壳聚糖纤维包缠结构、内层为壳聚糖和棉纤维无捻结构的细纱的生产,从而使得所加工的细纱兼具优异的抗菌和服用性能,同时提高加捻效率,实现高效纺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包芯生产工艺实现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纤维在外、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棉纤维在内的混纺包芯粗纱的生产;通过在细纱工序采用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的加捻系统,实现外层为壳聚糖纤维包缠结构、内层为壳聚糖和棉纤维无捻结构的细纱的生产,从而使得所加工的细纱兼具优异的抗菌和服用性能,同时大幅提高加捻效率,实现高效纺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包括50-100个结构相同的锭位,各锭位包括牵伸系统和加捻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牵伸上胶辊和后牵伸下罗拉,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牵伸上胶辊和中牵伸下罗拉,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牵伸上胶辊和前牵伸下罗拉,后牵伸下罗拉、中牵伸下罗拉、前牵伸下罗拉的结构相同,后牵伸下罗拉、中牵伸下罗拉、前牵伸下罗拉包括罗拉轴和罗拉套,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各锭位的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后牵伸下罗拉、或中牵伸下罗拉、或前牵伸下罗拉,在各锭位对应位置处的罗拉轴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罗拉套与罗拉轴的材质相同,罗拉套紧套在罗拉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各锭位的胶辊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后牵伸上胶辊、或中牵伸上胶辊、或前牵伸上胶辊,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通过左加压组件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右端通过右加压组件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左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左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左旋钮开关,右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右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右旋钮开关,在各锭位对应位置处的胶辊轴上设置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套与胶辊轴之间通过滚针轴承相连,从而使得胶辊套可绕着胶辊轴自由转动,在相邻的两个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杆,加压杆的后端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加压杆为气动加压,加压杆为空心的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加压杆的后侧面上开有加压口,加压口通过加压管与气动加压泵相连,在加压口处设置有加压开关,当加压开关处于开状态时气动加压泵内产生的压缩气流通过加压口进入到加压杆内,从而使得加压杆下压,且下压的压力由气动加压泵内产生的压缩气流大小决定,当加压开关处于关状态时加压口封闭,从而使得加压杆无下压压力,在加压杆的下侧面沿着加压杆的长度方向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为下侧开放的弧形结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依次位于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上方,在牵伸系统的前部设置有加捻系统,加捻系统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上捻度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上捻度筒的壁面具有一定的厚度,上捻度筒的壁面为空心的封闭结构,在上捻度筒的内侧面上开有吸附孔组,吸附孔组由一定数量的结构相同的吸附孔组成,吸附孔为圆形孔,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内侧面的圆周方向等弧度间隔排列从而组成吸附孔行,吸附孔组由6-8个吸附孔行组成,位于上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上吸附孔组,上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位于下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下吸附孔组,下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在位于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开有进气环口,进气环口沿着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进气环口上设置有进气环罩,进气环罩为圆环形的且空心的封闭结构,在进气环罩的下侧面开有吸气环口,吸气环口沿着进气环罩的圆周方向设置,吸气环口与进入环口的结构保持一致,吸气环口与进气环口之间保持密闭的且滑动的互通连接,在进气环罩的侧面上开有负压进气口,负压进气口通过负压进气管与负压风机互通连接,在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捻度筒带动槽,上捻度筒带动槽为上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上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上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上捻度筒带动皮带,上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上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上捻度筒进行转动,在上捻度筒的下方设置有下捻度筒,下捻度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下捻度筒的上端与上捻度筒的下端之间通过连接轴承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之间可相互独立转动,在下捻度筒内设置有握持辊组,握持辊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为橡胶材质的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与下捻度筒的轴向方向保持一致,右握持辊通过右连接杆与下捻度筒的右侧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右连接杆为长度保持固定的连接杆,右连接杆的左端与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右握持辊可自由转动,右连接杆的右端与下捻度筒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左握持辊通过左连接杆与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之间连接,左连接杆包括套接筒和嵌入筒,套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嵌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套接筒的直径大于嵌入筒的直径,嵌入筒的开放端插入到套接筒的开放端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且在套接筒的开放端的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内阻挡环,在嵌入筒的开放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外阻挡环,从而使得插入的嵌入筒的外阻挡环与套接筒的内阻挡环之间的相互阻挡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以后的嵌入筒可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连接以后的长度的调节,在靠近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处的套接筒的侧面上等间距的开有固定孔,固定孔横穿套接筒的侧面,固定孔的数量在3-6之间,固定孔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上开有伸出孔,伸出孔为圆形孔,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通过伸出孔伸出下捻度筒,在左连接杆上套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套在左连接杆上且下端与左握持辊接触、上端与伸出孔周围的下捻度筒的内侧面接触,且连接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套接筒由伸出孔伸出后在相应位置处的固定孔内穿过固定销从而实现左连接杆与下捻度筒之间的相互固定连接,嵌入筒的右端与左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握持辊可自由转动,在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下捻度筒带动槽,下捻度筒带动槽为下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下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下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下捻度筒带动皮带,下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下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下捻度筒进行转动。
本发明还涉及到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包芯粗纱加工,将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纤维条和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棉粗纱共同喂入到粗纱机内制得包芯粗纱,此过程中,将壳聚糖纤维条由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后牵伸罗拉对喂入,喂入的壳聚糖纤维条依次经由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进行牵伸作用,从而牵伸得到壳聚糖须条,壳聚糖须条由前牵伸罗拉对带动后连续的输出,将棉粗纱由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前牵伸罗拉对喂入,喂入的棉粗纱在前牵伸罗拉对的按压下与壳聚糖须条汇合,且压入到壳聚糖须条的中心处,从而使得壳聚糖须条与棉粗纱共同由前牵伸罗拉对带动后连续的输出,输出后的壳聚糖须条与棉粗纱共同受到加捻捻度作用,且所设计的加捻捻度与棉粗纱的捻度保持一致,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处于外部的壳聚糖须条将处于中心的棉粗纱包裹,从而制得外部为壳聚糖包缠层、中心为棉芯层的包芯粗纱,且包芯粗纱的壳聚糖包缠层和棉芯层的捻度保持一致;
第二步:抗菌细纱加工,将制得的包芯粗纱喂入到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中制得所需的抗菌混纺纱;此过程中,左加压组件的左旋钮开关、左加压组件的左旋钮开关均处于开状态,且各加压杆的加压口均处于关状态,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的后牵伸上胶辊和后牵伸下罗拉之间、中牵伸罗拉对的中牵伸上胶辊和中牵伸下罗拉之间、前牵伸罗拉对的前牵伸上胶辊和前牵伸下罗拉之间均保持一定的间距,将包芯粗纱依次经由后牵伸上胶辊和后牵伸下罗拉之间、中牵伸上胶辊和中牵伸下罗拉之间、前牵伸上胶辊和前牵伸下罗拉之间穿过,而后将左加压组件下压且将左旋钮开关设置为关状态,将右加压组件下压且将右旋钮开关设置为关状态,且根据所需的加压要求选择将一定数量的且保持等间距排布的加压杆的加压口设置为开状态,从而使得在进入的压缩气流的作用下加压杆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嵌入到相应位置处的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内,继而实现对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加压,牵伸系统经由相应的传动系统带动后转动,在传动系统带动下使得前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同时使得中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中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同时使得后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后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在牵伸系统的带动下使得包芯粗纱被牵伸变细得到包芯须条,同时使得包芯须条由前牵伸下罗拉和前牵伸上胶辊之间形成的前钳口带动后连续的输出牵伸系统,牵伸过程中,包芯粗纱外层的壳聚糖包缠层、中心的棉芯层同时受到牵伸作用,且由于两者的捻度一致,从而使得包芯粗纱的壳聚糖包缠层、棉芯层产生同步的牵伸作用,继而得到外侧为壳聚糖须条、中心为棉须条的包芯须条,牵伸系统连续输出的包芯须条进入到加捻系统内,在加捻系统的上捻度筒内,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依次经由负压进气管、负压进气口进入到进气环罩内,而后通过吸气环口、进气环口进入到上捻度筒的空心的壁面上,从而使得外界气流经由吸附孔进入到上捻度筒的空心的壁面内,继而在上捻度筒内产生相应的吸附气流,且由于下捻度筒内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的阻挡作用使得外界气流主要由上捻度筒的上端口进入到吸附孔内,从而在前牵钳口和上捻度筒之间形成顺直气流,且顺直气流的方向与包芯须条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上捻度筒带动电机通过上捻度筒带动皮带带动上捻度筒转动,在加捻系统的下捻度筒内,通过固定销穿过的固定孔的位置选择使得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处于不接触的状态,包芯须条经由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穿过,而后固定销穿过的固定孔的位置选择使得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处于相互按压接触状态,从而将穿过的包芯须条握持,且握持过程中通过对连接弹簧的压缩实现对包芯须条的握持力的自适应调节,下捻度筒带动电机通过下捻度筒带动皮带带动下捻度筒转动,下捻度筒转动继而带动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进行同步的转动,且设置下捻度筒的转动速度小于上捻度筒的转动速度,下捻度筒的转动方向与上捻度筒的转动方向相反,包芯须条在握持下被带动转动,从而对包芯须条产生假捻作用,在假捻作用下产生的上加捻作用由握持点处沿着包芯须条的长度方向向上传递,在假捻作用下产生的下退捻作用由握持点处沿着包芯须条的长度方向向下传递,且传递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捻度损失,上加捻捻度与下退捻捻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传递上来的上加捻作用下使得前钳口输出的包芯须条被弱加捻,此时包芯须条内的纤维的头端脱离了前钳口的握持作用从而被直接加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捻度的纱芯,且纱芯的中心处为棉纤维、外侧为壳聚糖纤维的头端,而处于包芯须条外侧的壳聚糖纤维的尾端在脱离前钳口的握持后在顺直气流的作用下迅速的贴服在纱芯的表面,从而形成自由状态的贴服层,继而使得包芯须条在进入到上捻度筒之前形成中心为纱芯、外侧为贴服层的有捻条,有捻条随即进入到上捻度筒内,在上捻度筒内有捻条的外侧的处于自由状态的贴服层在吸附气流的作用下产生脱离作用,脱离后的贴服层贴服在吸附孔上,也即使得贴服层内的壳聚糖纤维的尾端贴服在吸附孔上、头端处于纱芯内,在上捻度筒的转动带动下贴服层包缠在纱芯上,且包缠方向与上加捻捻度的方向相反,包缠捻度大于上加捻捻度,继而得到外层为包缠结构的壳聚糖纤维、芯层为棉、壳聚糖混合纤维的初始细纱,初始细纱随机进入到下捻度筒内,在下捻度筒内继续受到上加捻作用,且此时初始细纱的外层和芯层同时被加捻,初始细纱经由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的握持点输出后立即在下退捻捻度的作用下进行退捻,且退捻的方向与初始细纱的外层壳聚糖纤维的包缠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在退捻的作用下使得初始细纱的外层的包缠更加紧密,继而得到所需的中心为棉纤维和壳聚糖纤维的无捻芯层、外层为壳聚糖纤维包缠结构的包缠层的抗菌细纱,制得的抗菌细纱在引导罗拉对的带动下连续的输出,输出后的抗菌细纱经电子清纱装置后连续的卷绕在细纱筒上。
本专利通过在粗纱工序采用包芯生产工艺实现了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纤维在外、具有优异服用性能的棉纤维在内的混纺包芯粗纱的生产;通过在细纱工序采用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的加捻系统,实现外层为壳聚糖纤维包缠结构、内层为壳聚糖和棉纤维无捻结构的细纱的生产,从而使得所加工的细纱兼具优异的抗菌和服用性能,同时采用这种上、下捻度筒的结构实现加捻,大幅提高了加捻效率,实现了高效纺纱。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专利的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牵伸上胶辊,2、后牵伸下罗拉,3、中牵伸上胶辊,4、中牵伸下罗拉,5、前牵伸上胶辊,6、前牵伸下罗拉,7、上捻度筒,8、进气环罩,9、进气环口,10、下捻度筒,11、连接轴承,12、吸附孔,13、右连接杆,14、右握持辊,15、左握持辊,16、左连接杆,17、固定销,18、连接弹簧,19、负压进气口,20、负压进气管,21、负压风机,22、左加压组件,23、右加压组件,24、加压杆,25、后压力抓,26、中压力抓,27、前压力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包括50-100个结构相同的锭位,各锭位包括牵伸系统和加捻系统,
其中,牵伸系统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包括后牵伸上胶辊1和后牵伸下罗拉2,中牵伸罗拉对包括中牵伸上胶辊3和中牵伸下罗拉4,前牵伸罗拉对包括前牵伸上胶辊5和前牵伸下罗拉6,后牵伸下罗拉、中牵伸下罗拉、前牵伸下罗拉的结构相同,后牵伸下罗拉2、中牵伸下罗拉4、前牵伸下罗拉6包括罗拉轴和罗拉套,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各锭位的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后牵伸下罗拉、或中牵伸下罗拉、或前牵伸下罗拉,在各锭位对应位置处的罗拉轴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罗拉套与罗拉轴的材质相同,罗拉套紧套在罗拉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牵伸上胶辊1、中牵伸上胶辊3、前牵伸上胶辊5的结构相同,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各锭位的胶辊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后牵伸上胶辊、或中牵伸上胶辊、或前牵伸上胶辊,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左端通过左加压组件22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右端通过右加压组件23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左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左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左旋钮开关,右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右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右旋钮开关,在各锭位对应位置处的胶辊轴上设置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胶辊套与胶辊轴之间通过滚针轴承相连,从而使得胶辊套可绕着胶辊轴自由转动,在相邻的两个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杆24,加压杆的后端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加压杆为气动加压,加压杆为空心的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加压杆的后侧面上开有加压口,加压口通过加压管与气动加压泵相连,在加压口处设置有加压开关,当加压开关处于开状态时气动加压泵内产生的压缩气流通过加压口进入到加压杆内,从而使得加压杆下压,且下压的压力由气动加压泵内产生的压缩气流大小决定,当加压开关处于关状态时加压口封闭,从而使得加压杆无下压压力,在加压杆的下侧面沿着加压杆的长度方向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后压力抓25、中压力抓26、前压力抓27,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为下侧开放的弧形结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依次位于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上方;
在牵伸系统的前部设置有加捻系统,加捻系统包括上捻度筒7和下捻度筒10,上捻度筒7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上捻度筒的壁面具有一定的厚度,上捻度筒的壁面为空心的封闭结构,在上捻度筒的内侧面上开有吸附孔组,吸附孔组由一定数量的结构相同的吸附孔12组成,吸附孔12为圆形孔,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内侧面的圆周方向等弧度间隔排列从而组成吸附孔行,吸附孔组由6-8个吸附孔行组成,位于上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上吸附孔组,上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位于下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下吸附孔组,下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在位于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开有进气环口9,进气环口沿着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进气环口上设置有进气环罩8,进气环罩为圆环形的且空心的封闭结构,在进气环罩的下侧面开有吸气环口,吸气环口沿着进气环罩的圆周方向设置,吸气环口与进入环口的结构保持一致,吸气环口与进气环口之间保持密闭的且滑动的互通连接,在进气环罩的侧面上开有负压进气口19,负压进气口通过负压进气管20与负压风机21互通连接,在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捻度筒带动槽,上捻度筒带动槽为上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上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上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上捻度筒带动皮带,上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上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上捻度筒进行转动;
在上捻度筒7的下方设置有下捻度筒10,下捻度筒10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下捻度筒的上端与上捻度筒的下端之间通过连接轴承11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之间可相互独立转动,在下捻度筒内设置有握持辊组,握持辊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握持辊15和右握持辊14,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为橡胶材质的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与下捻度筒的轴向方向保持一致,右握持辊14通过右连接杆13与下捻度筒的右侧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右连接杆为长度保持固定的连接杆,右连接杆的左端与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右握持辊可自由转动,右连接杆的右端与下捻度筒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左握持辊15通过左连接杆16与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之间连接,左连接杆包括套接筒和嵌入筒,套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嵌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套接筒的直径大于嵌入筒的直径,嵌入筒的开放端插入到套接筒的开放端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且在套接筒的开放端的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内阻挡环,在嵌入筒的开放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外阻挡环,从而使得插入的嵌入筒的外阻挡环与套接筒的内阻挡环之间的相互阻挡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以后的嵌入筒可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连接以后的长度的调节,在靠近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处的套接筒的侧面上等间距的开有固定孔,固定孔横穿套接筒的侧面,固定孔的数量在3-6之间,固定孔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上开有伸出孔,伸出孔为圆形孔,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通过伸出孔伸出下捻度筒,在左连接杆上套有连接弹簧18,连接弹簧套在左连接杆上且下端与左握持辊接触、上端与伸出孔周围的下捻度筒的内侧面接触,且连接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套接筒由伸出孔伸出后在相应位置处的固定孔内穿过固定销17从而实现左连接杆与下捻度筒之间的相互固定连接,嵌入筒的右端与左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左握持辊可自由转动,在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下捻度筒带动槽,下捻度筒带动槽为下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下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下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下捻度筒带动皮带,下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下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下捻度筒进行转动。
采用上述给出的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实现抗菌混纺纱的高效生产,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在悬锭翼粗纱机进行包芯粗纱加工,将壳聚糖纤维条和棉粗纱共同喂入到粗纱机内制得包芯粗纱,此过程中,将壳聚糖纤维条由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后牵伸罗拉对喂入,喂入的壳聚糖纤维条依次经由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进行牵伸作用,从而牵伸得到壳聚糖须条,壳聚糖须条由前牵伸罗拉对带动后连续的输出,将棉粗纱由粗纱机的牵伸系统的前牵伸罗拉对喂入,喂入的棉粗纱在前牵伸罗拉对的按压下与壳聚糖须条汇合,且压入到壳聚糖须条的中心处,从而使得壳聚糖须条与棉粗纱共同由前牵伸罗拉对带动后连续的输出,输出后的壳聚糖须条与棉粗纱共同受到加捻捻度作用,且所设计的加捻捻度与棉粗纱的捻度保持一致,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使得处于外部的壳聚糖须条将处于中心的棉粗纱包裹,从而制得外部为壳聚糖包缠层、中心为棉芯层的包芯粗纱,且包芯粗纱的壳聚糖包缠层和棉芯层的捻度保持一致;
第二步:在所给出的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进行抗菌细纱加工,将制得的包芯粗纱喂入到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中制得所需的抗菌混纺纱;此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纺纱前准备:左加压组件的左旋钮开关、左加压组件的左旋钮开关均处于开状态,且各加压杆的加压口均处于关状态,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的后牵伸上胶辊和后牵伸下罗拉之间、中牵伸罗拉对的中牵伸上胶辊和中牵伸下罗拉之间、前牵伸罗拉对的前牵伸上胶辊和前牵伸下罗拉之间均保持一定的间距,将包芯粗纱依次经由后牵伸上胶辊和后牵伸下罗拉之间、中牵伸上胶辊和中牵伸下罗拉之间、前牵伸上胶辊和前牵伸下罗拉之间穿过,而后将左加压组件下压且将左旋钮开关设置为关状态,将右加压组件下压且将右旋钮开关设置为关状态,且根据所需的加压要求选择将一定数量的且保持等间距排布的加压杆的加压口设置为开状态,从而使得在进入的压缩气流的作用下加压杆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嵌入到相应位置处的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内,继而实现对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加压;
其次,纺纱加工:包括牵伸和加捻两个环节,对于牵伸过程,牵伸系统经由相应的传动系统带动后转动,在传动系统带动下使得前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同时使得中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中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同时使得后牵伸下罗拉转动,从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后牵伸上胶辊的胶辊套进行相应的转动,在牵伸系统的带动下使得包芯粗纱被牵伸变细得到包芯须条,同时使得包芯须条由前牵伸下罗拉和前牵伸上胶辊之间形成的前钳口带动后连续的输出牵伸系统,牵伸过程中,包芯粗纱外层的壳聚糖包缠层、中心的棉芯层同时受到牵伸作用,且由于两者的捻度一致,从而使得包芯粗纱的壳聚糖包缠层、棉芯层产生同步的牵伸作用,继而得到外侧为壳聚糖须条、中心为棉须条的包芯须条,牵伸系统连续输出的包芯须条进入到加捻系统内;
对于加捻过程,在加捻系统的上捻度筒内,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依次经由负压进气管、负压进气口进入到进气环罩内,而后通过吸气环口、进气环口进入到上捻度筒的空心的壁面上,从而使得外界气流经由吸附孔进入到上捻度筒的空心的壁面内,继而在上捻度筒内产生相应的吸附气流,且由于下捻度筒内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的阻挡作用使得外界气流主要由上捻度筒的上端口进入到吸附孔内,从而在前牵钳口和上捻度筒之间形成顺直气流,且顺直气流的方向与包芯须条的输送方向保持一致,上捻度筒带动电机通过上捻度筒带动皮带带动上捻度筒转动,在加捻系统的下捻度筒内,通过固定销穿过的固定孔的位置选择使得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处于不接触的状态,包芯须条经由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穿过,而后固定销穿过的固定孔的位置选择使得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处于相互按压接触状态,从而将穿过的包芯须条握持,且握持过程中通过对连接弹簧的压缩实现对包芯须条的握持力的自适应调节,下捻度筒带动电机通过下捻度筒带动皮带带动下捻度筒转动,下捻度筒转动继而带动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进行同步的转动,且设置下捻度筒的转动速度小于上捻度筒的转动速度,下捻度筒的转动方向与上捻度筒的转动方向相反,包芯须条在握持下被带动转动,从而对包芯须条产生假捻作用,在假捻作用下产生的上加捻作用由握持点处沿着包芯须条的长度方向向上传递,在假捻作用下产生的下退捻作用由握持点处沿着包芯须条的长度方向向下传递,且传递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捻度损失,上加捻捻度与下退捻捻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传递上来的上加捻作用下使得前钳口输出的包芯须条被弱加捻,此时包芯须条内的纤维的头端脱离了前钳口的握持作用从而被直接加捻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捻度的纱芯,且纱芯的中心处为棉纤维、外侧为壳聚糖纤维的头端,而处于包芯须条外侧的壳聚糖纤维的尾端在脱离前钳口的握持后在顺直气流的作用下迅速的贴服在纱芯的表面,从而形成自由状态的贴服层,继而使得包芯须条在进入到上捻度筒之前形成中心为纱芯、外侧为贴服层的有捻条,有捻条随即进入到上捻度筒内,在上捻度筒内有捻条的外侧的处于自由状态的贴服层在吸附气流的作用下产生脱离作用,脱离后的贴服层贴服在吸附孔上,也即使得贴服层内的壳聚糖纤维的尾端贴服在吸附孔上、头端处于纱芯内,在上捻度筒的转动带动下贴服层包缠在纱芯上,且包缠方向与上加捻捻度的方向相反,包缠捻度大于上加捻捻度,继而得到外层为包缠结构的壳聚糖纤维、芯层为棉、壳聚糖混合纤维的初始细纱,初始细纱随机进入到下捻度筒内,在下捻度筒内继续受到上加捻作用,且此时初始细纱的外层和芯层同时被加捻,初始细纱经由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之间的握持点输出后立即在下退捻捻度的作用下进行退捻,且退捻的方向与初始细纱的外层壳聚糖纤维的包缠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在退捻的作用下使得初始细纱的外层的包缠更加紧密,继而得到所需的中心为棉纤维和壳聚糖纤维的无捻芯层、外层为壳聚糖纤维包缠结构的包缠层的抗菌细纱,制得的抗菌细纱在引导罗拉对的带动下连续的输出,输出后的抗菌细纱经电子清纱装置后连续的卷绕在细纱筒上。

Claims (6)

1.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包括50-100个结构相同的锭位,各锭位包括牵伸系统和加捻系统,其特征在于:加捻系统位于牵伸系统的前部,牵伸系统包括由后牵伸下罗拉和后牵伸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牵伸下罗拉和中牵伸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牵伸下罗拉和前牵伸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各锭位的后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各锭位的中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各锭位的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右端通过右加压组件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左端通过左加压组件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左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左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左旋钮开关,右加压组件为弹性加压,在右加压组件上设置有右旋钮开关,在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相邻的两个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的上方设置有加压杆;加捻系统包括上捻度筒和下捻度筒,下捻度筒的上端与上捻度筒的下端之间通过连接轴承相互连接,在下捻度筒内设置有沿着下捻度筒轴向的且随下捻度筒同步转动的握持辊组,握持辊组对牵伸系统输出的包芯须条进行握持且实现假捻作用从而得到具有弱捻的且外侧纤维的尾端平行贴服的有捻条,在上捻度筒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负压风机互通连接的吸附孔,吸附孔内的负压使得有捻条的外侧纤维的平行贴服在有捻条上的尾端脱离后重新的吸附在上捻度筒的内侧面上,在与下捻度筒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更大的上捻度筒的转动带动下使得吸附的纤维尾端包缠在有捻条上得到初始细纱,初始细纱在脱离握持辊组的握持后立即退捻从而使得初始细纱的外层的包缠更加紧密,继而得到中心为无捻芯层、外层为包缠层的抗菌混纺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杆的后端与车台面之间可转动连接,加压杆为气动加压,加压杆为空心的且封闭的圆柱体形结构,在加压杆的后侧面上开有加压口,加压口通过加压管与气动加压泵相连,在加压杆的下侧面沿着加压杆的长度方向由后往前依次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为下侧开放的弧形结构,后压力抓、中压力抓、前压力抓依次位于后牵伸上胶辊、中牵伸上胶辊、前牵伸上胶辊的胶辊轴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捻度筒为空心的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结构,上捻度筒的壁面具有一定的厚度,上捻度筒的壁面为空心的封闭结构,在上捻度筒的内侧面上开有吸附孔组,在位于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开有进气环口,进气环口沿着上捻度筒的壁面的上端的圆周方向设置,在进气环口上设置有进气环罩,进气环罩为圆环形的且空心的封闭结构,在进气环罩的下侧面开有吸气环口,吸气环口沿着进气环罩的圆周方向设置,吸气环口与进入环口的结构保持一致,吸气环口与进气环口之间保持密闭的且滑动的互通连接,在进气环罩的侧面上开有负压进气口,负压进气口通过负压进气管与负压风机互通连接,在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捻度筒带动槽,上捻度筒带动槽为上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上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上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上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上捻度筒带动皮带,上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上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孔组由一定数量的结构相同的吸附孔组成,吸附孔为圆形孔,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内侧面的圆周方向等弧度间隔排列从而组成吸附孔行,吸附孔组由6-8个吸附孔行组成,位于上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上吸附孔组,上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位于下部的3-4个吸附孔行组成下吸附孔组,下吸附孔组内的各吸附孔行内的吸附孔沿着上捻度筒的圆周方向交错排列,从而将上捻度筒的一个圆周方向无重复的圈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握持辊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为橡胶材质的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左握持辊和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与下捻度筒的轴向方向保持一致,右握持辊通过右连接杆与下捻度筒的右侧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右连接杆为长度保持固定的连接杆,右连接杆的左端与右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连接后的右握持辊可自由转动,右连接杆的右端与下捻度筒的内侧面之间固定连接,左握持辊通过左连接杆与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之间连接,左连接杆包括套接筒和嵌入筒,套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嵌入筒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空心的圆柱体形,套接筒的直径大于嵌入筒的直径,嵌入筒的开放端插入到套接筒的开放端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且在套接筒的开放端的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内阻挡环,在嵌入筒的开放端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外阻挡环,从而使得插入的嵌入筒的外阻挡环与套接筒的内阻挡环之间的相互阻挡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以后的嵌入筒可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自由滑动,在靠近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处的套接筒的侧面上等间距的开有固定孔,固定孔横穿套接筒的侧面,固定孔的数量在3-6之间,固定孔沿着套接筒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下捻度筒的左侧的侧面上开有伸出孔,伸出孔为圆形孔,套接筒的封闭的一端通过伸出孔伸出下捻度筒,在左连接杆上套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套在左连接杆上且下端与左握持辊接触、上端与伸出孔周围的下捻度筒的内侧面接触,且连接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套接筒由伸出孔伸出后在相应位置处的固定孔内穿过固定销从而实现左连接杆与下捻度筒之间的相互固定连接,嵌入筒的右端与左握持辊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下捻度筒带动槽,下捻度筒带动槽为下捻度筒的外侧面的凹陷结构,下捻度筒带动槽沿着下捻度筒的高度的中间部位的外侧面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下捻度筒带动槽上环绕有下捻度筒带动皮带,下捻度筒带动皮带由下捻度筒带动电机带动转动。
CN202210499978.1A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Active CN114990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978.1A CN114990744B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978.1A CN114990744B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0744A CN114990744A (zh) 2022-09-02
CN114990744B true CN114990744B (zh) 2023-05-16

Family

ID=8302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9978.1A Active CN114990744B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074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1226A (ja) * 1982-05-04 1983-11-08 Toray Ind Inc 結束紡績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DE3541219A1 (de) * 1985-11-21 1987-05-2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pinnen von fasern
GB9700436D0 (en) * 1997-01-10 1997-02-26 Rieter Scragg Ltd Texturing yarn
JP2001040578A (ja) * 1999-05-25 2001-02-13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白色導電糸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102907A1 (de) * 2001-01-23 2002-07-25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pelfasergarnes
CN101245511B (zh) * 2007-02-15 2010-07-28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多用途复合直捻式捻线机
CN102493038A (zh) * 2011-12-06 2012-06-13 江南大学 一种气流熨烫纺纱装置
CN103014944B (zh) * 2013-01-11 2015-04-2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分束助捻式涡流纺纱器
CN106801275B (zh) * 2017-03-28 2018-10-02 江南大学 一种粗纱解捻细纱增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8505160B (zh) * 2018-03-07 2020-10-02 安徽颍上县富颍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解捻牵伸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108330576B (zh) * 2018-04-16 2020-09-01 江南大学 一种双加捻纺纱装置及双加捻纺纱方法
CN108754701B (zh) * 2018-06-06 2019-10-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退捻加捻器、超细纱线纺纱机及超细纱线纺纱方法
CN109706560A (zh) * 2019-02-11 2019-05-03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10117851B (zh) * 2019-05-08 2021-12-28 东华大学 一种纤维束集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0744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207C (zh) 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
CN102206885B (zh) 芳砜纶包芯包缠复合纱及其给湿摩擦紧密复合纺纱装置
CN109594167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09735971B (zh) 一种旋转锭涡流纺纱方法
CN103498230A (zh) 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CN110747553A (zh) 一种复合结构包芯纱线、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203855707U (zh) 一种自捻纺包芯纱生产装置
CN108588931A (zh) 在线改变混纺比及纱线细度的长丝短纤复合纱生产方法
CN112877829A (zh) 环锭细纱机上纺制股线结构单纱的纺纱方法及装置和纱线
CN114959960B (zh) 一种双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N211471705U (zh) 一种复合结构包芯纱线的生产装置
CN207276846U (zh) 一种包芯纱生产装置
CN85101203A (zh) 真空纺纱
CN109898204B (zh) 一种复合功能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5780235B (zh) 一种紧密赛罗包芯纱的加工装置
CN114990744B (zh)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9680381B (zh) 一种双丝交缠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6400241B (zh) 一种两次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14016177B (zh) 一种具有非均匀弹性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CN1329571C (zh) 一种纤维须条预加捻集聚方法与装置
CN106149136B (zh) 一种牦牛绒包缠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
CN205803697U (zh) 一种紧密赛罗包芯纱的加工装置
JPH09209226A (ja) 崇高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0974969U (zh) 一种涡流纺包芯纱纺制装置
CN210974990U (zh) 一种桑蚕丝喷气涡流混纺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