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6560A -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6560A
CN109706560A CN201910109625.4A CN201910109625A CN109706560A CN 109706560 A CN109706560 A CN 109706560A CN 201910109625 A CN201910109625 A CN 201910109625A CN 109706560 A CN109706560 A CN 109706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pindle position
roller set
upper glu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96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Coas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Coa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Coas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Coa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96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6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6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65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在空心中下罗拉轴上互通连接有相同的空心左、右中罗拉套,且在左或右中罗拉套表面开有第一条形槽,在实心前下罗拉轴上固定套有空心右前罗拉套和实心左后罗拉套或实心右前罗拉套和空心左后罗拉套,在空心右或左前罗拉套表面开有第二条形槽,空心中下罗拉轴左侧通过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连通,通过第一条形槽作用于进入中下罗拉之前和输出后的须条,从而实现前集中变速抽取控制和后涡旋转移加捻控制,空心左前或右前罗拉套的内有空心吸风插件,左或右侧边通过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连通,负压通过第二条形槽作用于前下罗拉输出后的须条,实现须条加捻前的平行集聚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其中,纺织品高品质化、高性能化及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已成为现代纺织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纺织品的高保形性和易护理性已成为高品质面料及服装的重要属性和显著标志。但目前不同纤维材质面料在保形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棉织物穿着易起褶皱、水洗晾干后平整度差需熨烫,毛织物机洗易毡缩、面料褶裥保形性差,化纤织物穿着易起拱保形等。保形性不够、保形效果不稳定、现有保形技术环保指数难控制不达标等诸多现实问题已成为纺织品高品质化的严重阻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高品质着装的需求。研发高保形纺织品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是提升我国纺织品品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行业共识。复合包缠纱是采用不同的纤维进行相互复合而生产的一种结构的纱线,纺制中可以通过对纤维复合结构的控制实现纱线结构和性能的控制,从而实现所需的纱线的生产。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结构,通过对后下罗拉轴上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中下罗拉轴上的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前下罗拉轴上的左前罗拉套、右前罗拉套的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由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分别喂入的第一粗纱的中集聚控制过程和第二粗纱前集聚控制过程,从而实现两者在牵伸区内的不同的牵伸过程中的控制作用,从而实现纺纱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下的工艺优选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实现对由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分别喂入的第一粗纱的中集聚控制过程和第二粗纱前集聚控制过程,从而实现两者在牵伸区内的不同的牵伸过程中的控制作用,从而实现纺纱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下的工艺优选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后下罗拉包括后下罗拉轴,后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后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后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和后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中下罗拉包括中下罗拉轴,中下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中下罗拉轴的上连接有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均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且与中下罗拉轴之间互通连接,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和中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前下罗拉包括前下罗拉轴,前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前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均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和前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最右侧的一个锭位的中下罗拉轴的右端开放,且通过第一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第一负压管路与中下罗拉轴的右端通过轴承封闭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且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右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左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前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左端圆面开放、右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右端圆面开放、左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内分别设置有吸风插件,吸风插件为封闭的空心的弧形体,吸风插件包括上弧面和下弧面,上弧面与空心罗拉套的内壁紧贴,在上弧面上开有弧形槽,沿着空心罗拉套转动的方向弧形槽的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左侧面、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横支管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左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且在互通连接的两个第一横支管之间与第一竖支管互通连接,第一竖支管通过第二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每个锭位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相同,在前上胶辊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上胶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包括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各胶辊套分别通过中间轴承与所在的胶辊轴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的直径相等,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后嵌入抓、前嵌入抓、输出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右前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转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转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互通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中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此时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牵伸区,且左后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组成左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组成右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右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右中前集聚区和右中后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左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左中前集聚区和左中后集聚区,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设置有粗纱喂入喇叭口,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右喇叭口经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纺纱时,第一粗纱经左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二粗纱经右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右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第一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第二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此过程中,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依次受到右中后集聚区和右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依次受到左中后集聚区和左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一负压管路进入到空心的中下罗拉轴内,而后通过第一条形槽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在位于按压点后部的左中后集聚区或右中后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内流出,也就是负压气流沿着粗纱前进的方向流出,从而使得在负压气流作用下使得纤维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被顺直,从而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在被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按压之前对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的纤维提供一个外附加摩擦力场,在该外附加摩擦力场的控制下,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内的纤维被右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被左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二左后子须条,在位于按压点前部的左中前集聚区或右中前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同时由于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对气流沿着第一条形槽流出的突然阻断作用,使得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内流出后在第一条形槽上部形成旋转的涡旋流,从而使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立即在所产生的涡旋流作用下带动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实现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的转移带动作用,从而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实现弱加捻集聚作用,从而得到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二粗纱被右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二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一粗纱被左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一左后子须条,而后第一左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左后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左前子须条,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左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右后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右前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二右后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右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右前子须条,而后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受到左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受到右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二负压管路、第一竖支管、第一横支管进入到空心的吸风插件内,且此时吸风插件上弧面的弧形槽位于左前集聚区或右前集聚区内,而后负压通过弧形槽、第二条形槽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在左前集聚区内、或者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在右前集聚区内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被按压,负压气流由第二条形槽输出后作用于第一左前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子须条,从而实现子须条内的纤维在平行状态下的聚拢过程,从而制得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左侧锭位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同时,左侧锭位的第二左前子须条被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直接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一右前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二左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输出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一右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
本发明通过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或右中罗拉套采用表面开有条形槽的空心套结构、前下罗拉的右前罗拉套或左前罗拉套采用表面开有条形槽且内部设置有空心吸风插件的且一端开放的空心套结构,从而实现对由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分别喂入的第一粗纱的中集聚控制过程和第二粗纱前集聚控制过程,或者第二粗纱的中集聚控制过程和第一粗纱前集聚控制过程,从而实现两者在牵伸区内的不同的牵伸过程中的控制作用,从而实现纺纱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下的工艺优选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1和后上胶辊2,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3和中上胶辊4,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5和前上胶辊6,后下罗拉包括后下罗拉轴7,后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后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后罗拉套8和右后罗拉套9,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后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和后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中下罗拉包括中下罗拉轴10,中下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中下罗拉轴的上连接有左中罗拉套11和右中罗拉套12,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均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且与中下罗拉轴之间互通连接,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和中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前下罗拉包括前下罗拉轴14,前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前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前罗拉套15和右前罗拉套16,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均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和前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最右侧的一个锭位的中下罗拉轴的右端开放,且通过第一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第一负压管路与中下罗拉轴的右端通过轴承封闭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一条形槽13,第一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且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右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左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前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左端圆面开放、右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右端圆面开放、左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二条形槽17,第二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内分别设置有吸风插件18,吸风插件为封闭的空心的弧形体,吸风插件包括上弧面和下弧面,上弧面与空心罗拉套的内壁紧贴,在上弧面上开有弧形槽19,沿着空心罗拉套转动的方向弧形槽的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左侧面、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横支管20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左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且在互通连接的两个第一横支管之间与第一竖支管21互通连接,第一竖支管通过第二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通过第一电机25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26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27传动连接,每个锭位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相同,在前上胶辊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上胶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胶辊轴22,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包括左胶辊套23和右胶辊套24,各胶辊套分别通过中间轴承与所在的胶辊轴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的直径相等,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后嵌入抓、前嵌入抓、输出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2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后下罗拉1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4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中下罗拉3的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6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前下罗拉5的左前罗拉套、右前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第一电机25带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转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转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26带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互通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中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27带动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此时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牵伸区,且左后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27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26的齿数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第一连接齿轮组26的齿数比,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组成左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组成右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右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右中前集聚区和右中后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左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左中前集聚区和左中后集聚区,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设置有粗纱喂入喇叭口,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右喇叭口经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纺纱时,第一粗纱28经左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二粗纱29经右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右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第一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第二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此过程中,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29依次受到右中后集聚区和右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28依次受到左中后集聚区和左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一负压管路进入到空心的中下罗拉轴10内,而后通过第一条形槽13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在位于按压点后部的左中后集聚区或右中后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内流出,也就是负压气流沿着粗纱前进的方向流出,从而使得在负压气流作用下使得纤维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被顺直,从而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在被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按压之前对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的纤维提供一个外附加摩擦力场,在该外附加摩擦力场的控制下,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28内的纤维被右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29被左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二左后子须条,在位于按压点前部的左中前集聚区或右中前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同时由于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对气流沿着第一条形槽流出的突然阻断作用,使得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13内流出后在第一条形槽上部形成旋转的涡旋流,从而使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立即在所产生的涡旋流作用下带动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实现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的转移带动作用,从而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实现弱加捻集聚作用,从而得到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二粗纱29被右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二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一粗纱28被左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一左后子须条,而后第一左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左后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左前子须条,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左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右后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右前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二右后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右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右前子须条,而后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受到左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受到右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二负压管路、第一竖支管21、第一横支管20进入到空心的吸风插件18内,且此时吸风插件上弧面的弧形槽19位于左前集聚区或右前集聚区内,而后负压通过弧形槽19、第二条形槽17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在左前集聚区内、或者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在右前集聚区内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被按压,负压气流由第二条形槽输出后作用于第一左前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子须条,从而实现子须条内的纤维在平行状态下的聚拢过程,从而制得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左侧锭位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同时,左侧锭位的第二左前子须条被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直接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一右前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二左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输出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一右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

Claims (2)

1.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后牵拉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罗拉对包括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中罗拉对包括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前罗拉对包括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其特征是:后下罗拉包括后下罗拉轴,后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后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后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和后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中下罗拉包括中下罗拉轴,中下罗拉轴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在中下罗拉轴的上连接有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均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且与中下罗拉轴之间互通连接,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和中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前下罗拉包括前下罗拉轴,前下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前下罗拉轴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均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和前下罗拉轴的材质相同且均为铁质或钢质,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的所有锭位的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所有锭位的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的互通连接、所有锭位的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一体化固定连接,一台细纱机的后车台面、前车台面一个锭位和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组,一台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最右侧的一个锭位的中下罗拉轴的右端开放,且通过第一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第一负压管路与中下罗拉轴的右端通过轴承封闭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中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且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右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直径大于左前罗拉套的直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均为实体结构且与前下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左端圆面开放、右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右端圆面开放、左端圆面与前下罗拉轴之间固定连接,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分别开有完全相同的且贯通罗拉套的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中罗拉套或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的表面等间距排列,在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为空心结构内分别设置有吸风插件,吸风插件为封闭的空心的弧形体,吸风插件包括上弧面和下弧面,上弧面与空心罗拉套的内壁紧贴,在上弧面上开有弧形槽,沿着空心罗拉套转动的方向弧形槽的槽口的宽度逐渐减小,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左侧面、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右侧面分别与第一横支管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左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一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与右侧相邻的一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内的吸风插件的第一横支管之间一体化互通连接,且在互通连接的两个第一横支管之间与第一竖支管互通连接,第一竖支管通过第二负压管路与负压风机相连通,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与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的最右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传动连接,每个锭位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罗拉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罗拉套的直径相同,在前上胶辊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上胶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包括胶辊轴,胶辊轴为铁质材质,胶辊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上的后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中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前上胶辊的胶辊轴一体化连接,在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轴的外部圆周上套有胶辊套,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包括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各胶辊套分别通过中间轴承与所在的胶辊轴之间连接,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以及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相同,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小于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的直径、每个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的直径相等,一个锭位组的两个锭位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胶辊套之间的胶辊轴依次从后往前的嵌入在加压组件的后嵌入抓、中后嵌入抓、前嵌入抓、输出嵌入抓内,从而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在加压组件上的安装,加压组件的后部通过固定轴固定在细纱机的车台面上,且加压组件可沿着固定轴进行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输出上胶辊的在一定压力下的下压。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的纺纱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时,加压组件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轴转动,从而实现加压组件的下压,从而使得每个锭位的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右后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右中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右胶辊套分别与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右前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右罗拉套之间完全紧密按压接触、而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前下罗拉的左罗拉套之间悬空不接触,第一电机带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右前罗拉套同步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继而带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左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转动、每个锭位组中的右侧锭位的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转动,前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一连接齿轮组带动中下罗拉的中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互通固定连接的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右中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中下罗拉的前下罗拉轴通过第二连接齿轮组带动后下罗拉的后下罗拉轴转动,继而带动与之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右后罗拉套转动,继而带动与之紧密按压接触的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右胶辊套转动,此时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后牵伸区,在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和后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后罗拉套与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后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后牵伸区,且左后牵伸区和右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且等于第二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左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组成的左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左前牵伸区,在前牵伸罗拉对的由右前罗拉套与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前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的由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组成的右中牵伸罗拉对之间形成右前牵伸区,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等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左前牵伸区、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右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于第一连接齿轮组的齿数比,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组成左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与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组成右前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右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右中前集聚区和右中后集聚区,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位于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与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点的左中罗拉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组成左中前集聚区和左中后集聚区,在后牵伸罗拉对的后部设置有粗纱喂入喇叭口,粗纱喂入喇叭口包括左喇叭口、右喇叭口,左喇叭口、右喇叭口经连接横杆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纺纱时,第一粗纱经左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左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第二粗纱经右喇叭口后由后下罗拉的右后罗拉套和后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喂入,而后第一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左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第二粗纱被中下罗拉的右中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此过程中,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依次受到右中后集聚区和右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依次受到左中后集聚区和左中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一负压管路进入到空心的中下罗拉轴内,而后通过第一条形槽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在位于按压点后部的左中后集聚区或右中后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内流出,也就是负压气流沿着粗纱前进的方向流出,从而使得在负压气流作用下使得纤维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被顺直,从而在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在被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按压之前对第一粗纱或第二粗纱内的纤维提供一个外附加摩擦力场,在该外附加摩擦力场的控制下,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一粗纱内的纤维被右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二粗纱被左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后集中抽取从而制得第二左后子须条,在位于按压点前部的左中前集聚区或右中前集聚区内,在中下罗拉轴的转动带动下,同时由于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对气流沿着第一条形槽流出的突然阻断作用,使得负压气流沿着中下罗拉轴转动的方向由第一条形槽内流出后在第一条形槽上部形成旋转的涡旋流,从而使得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立即在所产生的涡旋流作用下带动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实现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的转移带动作用,从而对第一右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子须条实现弱加捻集聚作用,从而得到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第二粗纱被右侧锭位的的右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二右后子须条,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的第一粗纱被左侧锭位的的左中下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直接按压后牵伸制得第一左后子须条,而后第一左后子须条或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左前罗拉套和前上胶辊的左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左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一左后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左前子须条,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左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二左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左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或第二右后子须条被前下罗拉的右前罗拉套和中上胶辊的右胶辊套之间按压输出,受到右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从而使得第二右后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的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二右前子须条,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在位于右前牵伸区内的头端和尾端被按压作用下提供的外摩擦力场、以及第一右后弱加捻子须条内的弱加捻捻度产生的内摩擦力场的综合控制作用下被牵伸拉细制得第一右前子须条,而后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受到左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受到右前集聚区的集聚控制作用,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第二负压管路、第一竖支管、第一横支管进入到空心的吸风插件内,且此时吸风插件上弧面的弧形槽位于左前集聚区或右前集聚区内,而后负压通过弧形槽、第二条形槽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纤维,此时,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子须条在左前集聚区内、或者右侧锭位的输出的第二右前子须条在右前集聚区内的头端和尾端分别被按压,负压气流由第二条形槽输出后作用于第一左前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子须条,从而实现子须条内的纤维在平行状态下的聚拢过程,从而制得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或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左侧锭位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同时,左侧锭位的第二左前子须条被前上胶辊的右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直接按压输出、右侧锭位的第一右前子须条被输出上胶辊的左胶辊套和前下罗拉套之间按压输出,每个锭位组的左侧锭位输出的第一左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二左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同时每个锭位组的右侧锭位输出的第二右前平行聚拢子须条和第一右前子须条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合股成纱。
CN201910109625.4A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Withdrawn CN109706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9625.4A CN109706560A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9625.4A CN109706560A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6560A true CN109706560A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9625.4A Withdrawn CN109706560A (zh) 2019-02-11 2019-02-11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656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909A (zh) * 2019-05-22 2019-08-02 江南大学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29929A (zh) * 2019-05-29 2019-08-16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锭可控集聚纺纱装置和集聚方法
CN114990744A (zh) * 2022-05-06 2022-09-02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3930A (en) * 1979-12-03 1981-06-10 Murao Y Clearer device provided above draft rolls
CN204661909U (zh) * 2015-05-07 2015-09-23 江南大学 一种带有滚轮吸风组件的空心罗拉装置
CN205556890U (zh) * 2016-04-05 2016-09-07 江南大学 一种用于空心罗拉上的须条集合装置
CN106400237A (zh) * 2016-11-14 2017-02-15 江南大学 一种三粗纱可控喂入花式纱生产装置
CN106435868A (zh) * 2016-12-06 2017-02-22 江南大学 一种粗纱上下可控喂入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206127516U (zh) * 2016-09-12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紧密纺空心下罗拉
CN106757621A (zh) * 2016-11-14 2017-05-31 江南大学 一种三罗拉三牵伸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8486714A (zh) * 2018-04-25 2018-09-04 江南大学 喷气涡流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9097884A (zh) * 2018-10-08 2018-12-28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赛络高弹纱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3930A (en) * 1979-12-03 1981-06-10 Murao Y Clearer device provided above draft rolls
CN204661909U (zh) * 2015-05-07 2015-09-23 江南大学 一种带有滚轮吸风组件的空心罗拉装置
CN205556890U (zh) * 2016-04-05 2016-09-07 江南大学 一种用于空心罗拉上的须条集合装置
CN206127516U (zh) * 2016-09-12 2017-04-26 江南大学 一种紧密纺空心下罗拉
CN106400237A (zh) * 2016-11-14 2017-02-15 江南大学 一种三粗纱可控喂入花式纱生产装置
CN106757621A (zh) * 2016-11-14 2017-05-31 江南大学 一种三罗拉三牵伸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6435868A (zh) * 2016-12-06 2017-02-22 江南大学 一种粗纱上下可控喂入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8486714A (zh) * 2018-04-25 2018-09-04 江南大学 喷气涡流混纺纱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CN109097884A (zh) * 2018-10-08 2018-12-28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赛络高弹纱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909A (zh) * 2019-05-22 2019-08-02 江南大学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29929A (zh) * 2019-05-29 2019-08-16 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锭可控集聚纺纱装置和集聚方法
CN114990744A (zh) * 2022-05-06 2022-09-02 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4872B (zh) 一种段彩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7190393B (zh) 一种高弹双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8179507A (zh) 一种上下双牵伸保形纯纺赛络纱的生产装置、生产方法及纯纺赛络纱
CN109706560A (zh) 一种双牵伸集聚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9097884A (zh) 一种赛络高弹纱的生产方法
CN109594167A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106801283A (zh) 一种两次假捻空心锭花式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8315843A (zh) 一种高强保形纱生产装置及高强保形纱的生产方法
CN105019082B (zh) 一种竹纤维与腈纶纤维混纺涡流纺纱品及其纺织方法
CN102505236A (zh) 一种混纺断彩纱线制造方法
CN102493031A (zh) 一种紧密段彩纱的生产方法
CN109137178A (zh) 一种三原色纤维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
CN110129929A (zh) 一种单锭可控集聚纺纱装置和集聚方法
CN102071500A (zh) 一种改进型环锭纺细纱机及其纺纱工艺
CN105525403B (zh) 纺制粘胶紧密赛络纺纱线生产方法
CN105780235A (zh) 一种紧密赛罗包芯纱的加工装置
CN203546260U (zh) 一种四罗拉紧密赛络纺装置
CN206157295U (zh) 一种v型后牵伸赛络纺纱装置
CN109706577A (zh) 一种花式纱单锭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10079906A (zh) 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CN205803697U (zh) 一种紧密赛罗包芯纱的加工装置
CN109554786A (zh) 一种双牵伸控制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7794618A (zh) 一种半精纺多基彩段彩纱成纱结构
CN109881310B (zh) 一种纯纺保形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9837631B (zh) 复合包缠纱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