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548A - 轴承以及增压器 - Google Patents

轴承以及增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548A
CN114981548A CN202180010718.7A CN202180010718A CN114981548A CN 114981548 A CN114981548 A CN 114981548A CN 202180010718 A CN202180010718 A CN 202180010718A CN 114981548 A CN114981548 A CN 114981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pply
radial bearing
bearing surface
vertical direc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0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塚国彰
北村辽平
坂井田隼大
岩田和明
加藤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81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6Lubrication
    • F04D29/063Lubric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4Lubrication of pumps; Safety measur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056Bearings
    • F04D29/0563Bearings cartri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not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load
    • F16C17/18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not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load with floating brasses or brushing, rotatable at a reduced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16C33/106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s, e.g. details of the bearing surfaces to affect flow o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 F16C33/1065Grooves on a bearing surface for distributing or collecting the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3Gas turbine engines
    • F16C2360/24Turbochar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半浮动轴承(轴承)(13)具备:环状的主体(13a),其供轴(15)插通并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径向轴承面(13d),其形成于主体(13a)的内周面;以及多个供油槽(39),其在主体(13a)的轴向上延伸,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并配置为在径向轴承面(13d)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且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

Description

轴承以及增压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轴承以及增压器。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5月21日提交的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88578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将其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在各种装置中,利用在径向上对轴进行轴支承的轴承(即,径向轴承)。在这样的轴承的径向轴承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供油槽。润滑油通过供油槽被供给到径向轴承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三个供油槽的轴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37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轴与径向轴承面之间的润滑油随着轴的旋转而被压缩。通过对润滑油进行压缩,从而向轴承的径向内侧按压轴。由此,轴被轴支承。在轴的轴向与铅垂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情况下,重力在径向作用于轴。因此,作用于轴承的载荷产生不平衡。其结果,容易产生轴的铅垂方向的振动(即,轴在铅垂方向上振动的现象)。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轴的铅垂方向的振动的轴承以及增压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轴承具备:环状的主体,其供轴插通并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径向轴承面,其形成于主体的内周面;以及多个供油槽,其在主体的轴向上延伸,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径向轴承面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并配置为在径向轴承面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线对称,且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轴承具备:环状的主体,其供轴插通并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径向轴承面,其形成于主体的内周面;以及多个供油槽,其在主体的轴向上延伸,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在径向轴承面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并配置为在径向轴承面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线对称,且与径向轴承面中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相比在上半部分形成得较多。
也可以是,供油槽的周向的间隔中,铅垂下侧的间隔以外的间隔彼此相等。
也可以是,在径向轴承面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形成有供油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增压器具备上述轴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轴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增压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提取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半浮动轴承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中的径向轴承面的形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的例示,除了特别声明的情况之外,并不限定本公开。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其重复说明,另外,对于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其图示。
图1是增压器TC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中,箭头U方向是铅垂上方,箭头D方向是铅垂下方。以下,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T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包括轴承壳体3、涡轮壳体5以及压缩机壳体7。涡轮壳体5通过紧固机构9与轴承壳体3的左侧连结。压缩机壳体7通过紧固螺栓11与轴承壳体3的右侧连结。
在轴承壳体3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3a。突起3a设置在涡轮壳体5侧。突起3a沿轴承壳体3的径向突出。在涡轮壳体5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5a。突起5a设置于轴承壳体3侧。突起5a向涡轮壳体5的径向突出。轴承壳体3和涡轮壳体5通过紧固机构9进行带紧固。紧固机构9例如是G联轴器。紧固机构9夹持突起3a和突起5a。
在轴承壳体3形成有轴承孔3b。轴承孔3b沿增压器TC的左右方向贯通。在轴承孔3b配置有半浮动轴承13。半浮动轴承13将轴15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轴15的左端部设置有涡轮叶轮17。涡轮叶轮17旋转自如地收纳于涡轮壳体5。在轴15的右端部设置有压缩机叶轮19。压缩机叶轮19旋转自如地收纳于压缩机壳体7。
在压缩机壳体7形成有吸气口21。吸气口21在增压器TC的右侧开口。吸气口21与未图示的空气滤清器连接。通过轴承壳体3与压缩机壳体7的对置面形成扩散器流路23。扩散器流路23使空气升压。扩散器流路23形成为环状。扩散器流路23在径向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19与吸气口21连通。
在压缩机壳体7设置有压缩机涡旋流路25。压缩机涡旋流路25形成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25例如位于比扩散器流路23靠轴15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25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和扩散器流路23连通。当压缩机叶轮19旋转时,从吸气口21向压缩机壳体7内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压缩机叶轮19的叶片间流通的过程中被加压加速。加压加速后的空气在扩散器流路23及压缩机涡旋流路25中被升压。升压后的空气被引导至发动机的进气口。
在涡轮壳体5形成有排出口27。排出口27在增压器TC的左侧开口。排出口27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在涡轮壳体5形成有连通路29和涡轮涡旋流路31。涡轮涡旋流路31形成为环状。涡轮涡旋流路31例如位于比连通路29靠涡轮叶轮17的径向外侧。涡轮涡旋流路31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被引导至气体流入口。连通路29经由涡轮叶轮17使涡轮涡旋流路31与排出口27连通。从气体流入口引导至涡轮涡旋流路31的废气经由连通路29、涡轮叶轮17而被引导至排出口27。被引导至排出口27的废气在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17旋转。
涡轮叶轮17的旋转力经由轴15传递至压缩机叶轮19。若压缩机叶轮19旋转,则如上述那样空气被升压。这样,空气被引导至发动机的吸气口。
图2是提取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在轴承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轴承结构S。轴承结构S包括轴承孔3b、半浮动轴承13以及轴15。
在轴承壳体3形成有油路3c。向油路3c供给润滑油。油路3c在轴承孔3b开口(即连通)。油路3c将润滑油引导至轴承孔3b。润滑油从油路3c流入轴承孔3b内。
在轴承孔3b配置有半浮动轴承13。半浮动轴承13具有环状的主体13a。在主体13a形成有插通孔13b。插通孔13b在轴15的轴向上贯通主体13a。轴15的轴向与铅垂方向交叉(具体而言为正交)。在插通孔13b中插通有轴15。主体13a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为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下,也将半浮动轴承13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即,主体13a以及轴15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分别简称为轴向、径向以及周向。
在主体13a(插通孔13b)的内周面13c形成有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在轴向上远离地配置。在主体13a形成有油孔13f。油孔13f从主体13a的内周面13c贯通至外周面13g。油孔13f配置在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之间。油孔13f在半浮动轴承13的径向上与油路3c的开口对置。
润滑油从主体13a的外周面13g侧通过油孔13f而流入内周面13c侧。流入主体13a的内周面13c侧的润滑油在内周面13c与轴15之间沿周向移动。另外,流入主体13a的内周面13c侧的润滑油在内周面13c与轴15之间沿轴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移动。润滑油被供给至轴15与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之间的间隙。通过润滑油的油膜压力轴支承轴15。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承受轴15的径向载荷。
在主体13a形成有贯通孔13h。贯通孔13h从主体13a的内周面13c贯通至外周面13g。贯通孔13h配置在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之间。贯通孔13h配置于主体13a中的与形成有油孔13f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贯通孔13h的位置只要在周向上与油孔13f的位置不同即可。
在轴承壳体3形成有销孔3e。销孔3e形成于轴承孔3b中的与贯通孔13h对置的位置。销孔3e贯通形成轴承孔3b的壁部。销孔3e将轴承孔3b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在销孔3e插通有定位销33。具体而言,定位销33被压入销孔3e。定位销33的前端插通于主体13a的贯通孔13h。定位销33限制主体13a的旋转方向和轴向的移动。
轴15具备大径部15a、中径部15b以及小径部15c。大径部15a位于比主体13a靠涡轮叶轮17(参照图1)侧。大径部15a为圆柱形状。大径部15a的外径比主体13a的内周面13c(具体而言,径向轴承面13d)的内径大。大径部15a的外径比主体13a的外周面13g的外径大。但是,大径部15a的外径可以与主体13a的外周面13g的外径相等,也可以较小。大径部15a与主体13a在轴向上对置。大径部15a具有恒定的外径。但是,大径部15a的外径也可以不是恒定的。
中径部15b位于比大径部15a靠压缩机叶轮19(参照图1)侧。中径部15b为圆柱形状。中径部15b插通于主体13a的插通孔13b。因此,中径部15b在径向上与插通孔13b的内周面13c对置。中径部15b具有比大径部15a小的外径。中径部15b的外径比主体13a的径向轴承面13d、13e的内径小。中径部15b具有恒定的外径。但是,中径部15b的外径也可以不是恒定的。
小径部15c位于比中径部15b(以及主体13a)靠压缩机叶轮19(参照图1)侧。小径部15c为圆柱形状。小径部15c具有比中径部15b小的外径。小径部15c具有恒定的外径。但是,小径部15c的外径也可以不恒定。
在小径部15c插通有环状的挡油部件35。挡油部件35使沿着轴15向压缩机叶轮19侧流动的润滑油向径向外侧飞散。即,挡油部件35抑制润滑油向压缩机叶轮19侧漏出。
挡油部件35具有比中径部15b大的外径。挡油部件35的外径比主体13a的内周面13c(具体而言,径向轴承面13e)的内径大。挡油部件35的外径比主体13a的外周面13g的外径小。但是,挡油部件35的外径可以与主体13a的外周面13g的外径相等,也可以较大。挡油部件35与主体13a在轴向上对置。
主体13a被挡油部件35及大径部15a在轴向上夹着。向主体13a与挡油部件35之间的间隙供给润滑油。向主体13a与大径部15a的间隙供给润滑油。
当轴15在轴向(图2中的左侧)上移动时,通过主体13a与挡油部件35之间的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来支承轴向的载荷。当轴15在轴向(图2中的右侧)上移动时,通过主体13a与大径部15a之间的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来支承轴向的载荷。即,主体13a的轴向的两端面成为承受推力载荷的推力轴承面13i、13j。
在主体13a的外周面13g形成有减振部13k、13m。减振部13k、13m相互在轴向上远离。减振部13k、13m形成于外周面13g中的轴向的两端部。减振部13k、13m的外径比外周面13g中的其他部位的外径大。向减振部13k、13m与轴承孔3b的内周面3f的间隙供给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来抑制轴15的振动。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半浮动轴承13的径向轴承面13d的形状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主体13a中的形成有径向轴承面13d的部位的横截面(即,与轴向正交的截面)的图。在此,对径向轴承面13d的截面形状进行说明。径向轴承面13e是与径向轴承面13d大致相等的形状。因此,关于径向轴承面13e的形状,省略其说明。
如图3所示,在径向轴承面13d形成有多个圆弧面37和多个供油槽39。在本实施方式的半浮动轴承13中,径向轴承面13d具有七个圆弧面37和七个供油槽39(具体而言,供油槽39-1、39-2、39-3、39-4、39-5、39-6、39-7)。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圆弧面37以及供油槽39的数量也可以是七个以外的数量。
多个圆弧面37从轴15在径向上远离。多个圆弧面37沿周向排列配置。多个圆弧面37的曲率中心的位置相互一致。即,多个圆弧面37位于同一圆筒面上。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圆弧面37之间形成有供油槽39。供油槽39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供油槽39沿轴向延伸并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供油槽39的横截面形状(即,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形状)是周向的宽度越靠径向外侧越细的形状(具体而言为三角形状)。但是,供油槽39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半圆形或多边形。
供油槽39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参照图2)接近的一侧的端部延伸至两个径向轴承面13d、13e远离的一侧的端部。供油槽39在推力轴承面13i(即,主体13a的轴向的端面)开口。供油槽39使润滑油流通。供油槽39向径向轴承面13d供给润滑油。另外,供油槽39向推力轴承面13i供给润滑油。
轴15与径向轴承面13d之间的润滑油随着轴15的旋转而在轴15的旋转方向上移动。此时,润滑油在径向轴承面13d的圆弧面37与轴15之间被压缩。被压缩的润滑油将轴15向径向内侧(即径向)按压(楔形效应)。由此,径向的载荷由径向轴承面13d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的半浮动轴承13中,通过对径向轴承面13d的供油槽39的配置实施钻研,抑制了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以下,对径向轴承面13d上的供油槽39的配置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下部形成有供油槽39意味着,以跨越径向轴承面13d中的相对于半浮动轴承13的中心轴铅垂正下方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供油槽39。在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形成有供油槽39意味着,以跨越径向轴承面13d中的相对于半浮动轴承13的中心轴铅垂正上方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供油槽39。
在半浮动轴承13中,供油槽39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即,不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供油槽39在径向轴承面13d的横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相比供油槽39在上半部分形成得多。
具体而言,在半浮动轴承13中,就供油槽39的配置而言,相对于以一个供油槽39(图3中的供油槽39-5)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的方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八个供油槽39的情况下的配置,如虚线B所示,成为将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下部的供油槽39删除的配置。
供油槽39-1、39-2、39-3、39-4、39-5、39-6、39-7依次沿周向排列。供油槽39-1、39-2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供油槽39-3、39-7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中央位置。供油槽39-4、39-5、39-6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供油槽39-5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供油槽39-2和供油槽39-1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3和供油槽39-7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4和供油槽39-6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
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的间隔(即,铅垂下侧的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比其他供油槽39彼此的间隔宽。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彼此相等。由此,润滑油容易遍布径向轴承面13d的整体。但是,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也可以互不相同。
如上所述,供油槽39在径向轴承面13d的横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由此,在轴15的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由径向轴承面13d产生的支承力在左方和右方上均匀化。另外,由径向轴承面13d产生的轴15的支承力即使在使轴15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情况下,也以与反转前相同的分布生成。
如上所述,供油槽39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即,不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下部)。由此,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形成有圆弧面37(具体而言为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之间的圆弧面37)。因此,与供油槽39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的情况相比,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方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上方的支承力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如上所述,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由此,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的圆弧面37(具体而言,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之间的圆弧面37)的面积比其他圆弧面37的面积大。因此,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方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上方的支承力有效地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如上所述,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相比供油槽39在上半部分形成得多。由此,能够使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的圆弧面37(具体而言,供油槽39-1与供油槽39-2之间的圆弧面37)的面积比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圆弧面37的面积大。因此,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方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上方的支承力有效地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在上述中,参照图3,对径向轴承面13d上的供油槽39的配置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径向轴承面13d上的供油槽39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3的例子。以下,参照图4、图5及图6,对使径向轴承面13d上的供油槽39的配置与图3的例子不同的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及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4、图5及图6与图3同样,是表示主体13a中的形成有径向轴承面13d的部位的横截面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13-1的径向轴承面13d的形状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在半浮动轴承13-1的径向轴承面13d上形成有六个圆弧面37和六个供油槽39(具体而言为供油槽39-11、39-12、39-13、39-14、39-15、39-16)。在半浮动轴承13-1中,与图3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相比,不同点在于,供油槽39未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
具体而言,供油槽39-11、39-12、39-13、39-14、39-15、39-16依次沿周向排列。供油槽39-11、39-12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供油槽39-13、39-14、39-15、39-16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供油槽39-12和供油槽39-11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13和供油槽39-16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14和供油槽39-15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
供油槽39-11与供油槽39-12的间隔(即,铅垂下侧的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比其他供油槽39彼此的间隔宽。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11与供油槽39-1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彼此相等。但是,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11与供油槽39-1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也可以互不相同。
如图4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1那样,供油槽39也可以不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但是,如图3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那样,在供油槽39(具体而言,图3中的供油槽39-5)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的情况下,与供油槽39未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的情况相比,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上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下方的支承力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13-2的径向轴承面13d的形状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在半浮动轴承13-2的径向轴承面13d上形成有三个圆弧面37和三个供油槽39(具体而言为供油槽39-21、39-22、39-23)。在半浮动轴承13-2中,与图3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相比,不同点在于,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相比供油槽39在下半部分形成得多。
具体而言,供油槽39-21、39-22、39-23依次沿周向排列。供油槽39-21、39-22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供油槽39-23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供油槽39-23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供油槽39-22和供油槽39-21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
供油槽39-21与供油槽39-22的间隔(即,铅垂下侧的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比其他供油槽39彼此的间隔宽。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21与供油槽39-2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彼此相等。但是,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供油槽39-21与供油槽39-22的间隔以外的间隔也可以互不相同。
如图5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2那样,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相比供油槽39也可以在下半部分形成得多。在半浮动轴承13-2中,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由此,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的圆弧面37(具体而言,供油槽39-21与供油槽39-22之间的圆弧面37)的面积比其他圆弧面37的面积大。因此,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方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上方的支承力有效地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三变形例的半浮动轴承13-3的径向轴承面13d的形状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在半浮动轴承13-3的径向轴承面13d上形成有七个圆弧面37和七个供油槽39(具体而言为供油槽39-31、39-32、39-33、39-34、39-35、39-36、39-37)。在半浮动轴承13-3中,与图3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相比,不同点在于,供油槽39的周向上的间隔在铅垂下侧不是最宽。
具体而言,供油槽39-31、39-32、39-33、39-34、39-35、39-36、39-37依次沿周向排列。供油槽39-31、39-32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供油槽39-33、39-34、39-35、39-36、39-37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供油槽39-35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供油槽39-32和供油槽39-31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33和供油槽39-37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供油槽39-34和供油槽39-36相对于铅垂轴V线对称地配置。
供油槽39-32与供油槽39-33的间隔、以及供油槽39-31与供油槽39-37的间隔彼此相等。这些间隔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最宽。供油槽39-31与供油槽39-32的间隔(即,铅垂下侧的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的第二宽。供油槽39-33与供油槽39-34的间隔、供油槽39-34与供油槽39-35的间隔、供油槽39-35与供油槽39-36的间隔、以及供油槽39-36与供油槽39-37的间隔彼此相等。这些间隔在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中最窄。
如图6所示的半浮动轴承13-3那样,供油槽39的周向的间隔也可以在铅垂下侧不是最宽。在半浮动轴承13-3中,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相比,供油槽39在上半部分形成得多。由此,能够使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部的圆弧面37(具体而言,供油槽39-31与供油槽39-32之间的圆弧面37)的面积比形成于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方向的上半部分的圆弧面37的面积大。因此,在径向轴承面13d的铅垂下侧的部分,将轴15支承于铅垂上方的支承力有效地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因作用于轴15的重力引起的轴15的铅垂方向的振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在上述中,对轴承为半浮动轴承1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轴承也可以不与壳体(例如轴承壳体3)分体而是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中,对多个圆弧面37的曲率中心的位置相互一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多个圆弧面37的曲率中心的位置也可以互不相同。在该情况下,多个圆弧面37的曲率半径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彼此不同。
符号说明
13:半浮动轴承(轴承);13-1:半浮动轴承(轴承);13-2:半浮动轴承(轴承);13-3:半浮动轴承(轴承);13a:主体;13c:内周面;13d:径向轴承面;13e:径向轴承面;15:轴;39:供油槽;V:铅垂轴。

Claims (5)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主体,其供轴插通并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径向轴承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以及
多个供油槽,其在所述主体的轴向上延伸,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在所述径向轴承面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并配置为在所述径向轴承面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线对称,且周向的间隔在铅垂下侧最宽。
2.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主体,其供轴插通并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径向轴承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以及
多个供油槽,其在所述主体的轴向上延伸,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在所述径向轴承面中的除铅垂方向的最下部以外的位置,并配置为在所述径向轴承面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相对于铅垂轴线对称,且与所述径向轴承面中的铅垂方向的下半部分相比在上半部分形成得较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槽的周向的间隔中,铅垂下侧的间隔以外的间隔彼此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径向轴承面中的铅垂方向的最上部形成有所述供油槽。
5.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
CN202180010718.7A 2020-05-21 2021-02-16 轴承以及增压器 Pending CN1149815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8578 2020-05-21
JP2020088578 2020-05-21
PCT/JP2021/005705 WO2021235031A1 (ja) 2020-05-21 2021-02-16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548A true CN114981548A (zh) 2022-08-30

Family

ID=7870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0718.7A Pending CN114981548A (zh) 2020-05-21 2021-02-16 轴承以及增压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4573A1 (zh)
JP (1) JP7468639B2 (zh)
CN (1) CN114981548A (zh)
DE (1) DE112021000460T5 (zh)
WO (1) WO2021235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0829B (zh) * 2022-06-27 2023-04-11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大动态范围的动静压轴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0998A (ja) * 1996-01-18 1997-07-31 Hitachi Ltd 動圧軸受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46642A (ja) * 2005-08-08 2007-02-22 Toyota Motor Corp 過給機およびフルフロートベアリング
JP2010096258A (ja) * 2008-10-16 2010-04-30 Daido Metal Co Ltd すべり軸受および軸受装置
JP2014034879A (ja) * 2012-08-07 2014-02-24 Ihi Corp 過給機および軸受
US20160123391A1 (en) * 2013-08-01 2016-05-05 Ihi Corporation Tilting-pad bearing and turbo compressor
CN106460648A (zh) * 2014-06-12 2017-02-22 株式会社Ihi 轴承构造及增压器
WO2017203880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株式会社Ihi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JP2019065934A (ja) * 2017-09-29 2019-04-25 Ntn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軸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0932A (en) * 1970-09-10 1972-08-0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Stable journal bearing
JPS60237222A (ja) * 1984-05-09 1985-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軸受
US5456535A (en) * 1994-08-15 1995-10-10 Ingersoll-Rand Company Journal bearing
JP3824098B2 (ja) * 1996-03-01 2006-09-2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ベアリング
US6017184A (en) * 1997-08-06 2000-01-25 Allied Signal Inc. Turbocharger integrated bearing system
JP2000184653A (ja) 1998-12-18 2000-06-30 Fuji Xerox Co Ltd 動圧空気軸受モータ
JP2002070570A (ja) 2000-08-31 2002-03-0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軸受構造
US7753591B2 (en) * 2005-06-30 2010-07-1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urbocharger bearing and associated components
JP4937588B2 (ja) 2006-01-19 2012-05-23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JP4251211B2 (ja) 2006-11-17 2009-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軸受構造
US8534989B2 (en) * 2010-01-19 2013-09-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iece turbocharger bearing
DE102011075479A1 (de) 2011-05-09 2012-11-15 Robert Bosch Gmbh Wellenlager für eine Hochdruckpumpe sowie Hochdruckpumpe
US9279446B2 (en) * 2013-03-09 2016-03-08 Waukesha Bearings Corporation Bearing with axial variation
US9822812B2 (en) * 2013-09-05 2017-11-21 Borgwarner, Inc.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for use in a turbocharger
US10077802B2 (en) * 2014-10-23 2018-09-18 Borgwarner, Inc.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assembly
DE112017004889T5 (de) * 2016-09-29 2019-06-13 Ihi Corporation Lagerstruktur und Turbolader
JP2020088578A (ja) 2018-11-22 2020-06-0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デバイス、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0998A (ja) * 1996-01-18 1997-07-31 Hitachi Ltd 動圧軸受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46642A (ja) * 2005-08-08 2007-02-22 Toyota Motor Corp 過給機およびフルフロートベアリング
JP2010096258A (ja) * 2008-10-16 2010-04-30 Daido Metal Co Ltd すべり軸受および軸受装置
JP2014034879A (ja) * 2012-08-07 2014-02-24 Ihi Corp 過給機および軸受
US20160123391A1 (en) * 2013-08-01 2016-05-05 Ihi Corporation Tilting-pad bearing and turbo compressor
CN106460648A (zh) * 2014-06-12 2017-02-22 株式会社Ihi 轴承构造及增压器
WO2017203880A1 (ja) * 2016-05-27 2017-11-30 株式会社Ihi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JP2019065934A (ja) * 2017-09-29 2019-04-25 Ntn株式会社 ラジアル軸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35031A1 (zh) 2021-11-25
JP7468639B2 (ja) 2024-04-16
DE112021000460T5 (de) 2022-10-27
US20220364573A1 (en) 2022-11-17
WO2021235031A1 (ja)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8244B2 (en) Axial bearing arrangement
US10520026B2 (en) Bearing structure and turbocharger
CN111699325B (zh) 轴承构造
CN103348148A (zh) 倾斜垫片式轴颈轴承以及具备其的旋转机械
CN105492739A (zh) 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挠曲支点可倾瓦块轴颈轴承
JP6516008B2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US20190203635A1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bearing, and exhaust turbosupercharger
WO2017203880A1 (ja)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US10077802B2 (en) Tilting pad journal bearing assembly
CN111479991B (zh) 增压器
CN114981548A (zh) 轴承以及增压器
JP2013245663A (ja) 過給機
JP2014043804A (ja) 過給機
US20190128140A1 (en) Bearing device for an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and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KR102661579B1 (ko) 저널 베어링 구조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과급기
WO2022209131A1 (ja)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JP6512296B2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CN115066564B (zh) 多圆弧轴承
WO2022107524A1 (ja) 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US11493052B2 (en) Bearing and turbocharger
JP7243848B2 (ja) 多円弧軸受、および、過給機
CN112469910B (zh) 轴承结构
WO2022118606A1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US20240110594A1 (en) Bearing device and rotating machine
CN114746638A (zh) 增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