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1330A -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1330A
CN114981330A CN202180010473.8A CN202180010473A CN114981330A CN 114981330 A CN114981330 A CN 114981330A CN 202180010473 A CN202180010473 A CN 202180010473A CN 114981330 A CN114981330 A CN 114981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cyanate
reactive
composition
foa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0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4981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1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05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 C08G18/4208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 C08G18/4211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cyclic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groups derived from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009Two or mor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of groups C08G18/42 - C08G18/64
    • C08G18/4018Mixtures of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02Two or more polyest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n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6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 C08G18/765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18/766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aromatic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alkylene polyphen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08J9/12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 C08J9/1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by a physical blowing agent organic
    • C08J9/141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01/00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 C08J2201/022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pre- or post-treatments premixing or pre-blending a part of the components of a foamable composition, e.g. premixing the polyol with the blowing agent, surfactant and catalyst and only adding the isocyanate at the time of foa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3/00Foam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anding agent
    • C08J2203/14Saturated hydrocarbons, e.g. butane; Unspecifi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08J23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75/04Polyurethanes
    • C08J23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401/02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4Applications used for foa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以及一种用于产生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形成组合物,该泡沫形成组合物包含:(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以及(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其中该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是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Description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一种用于制备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方法和一种包含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泡沫形成调配物。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和制造聚氨酯泡沫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通常,通过于如合适的催化剂和合适的发泡剂等通常使用的添加剂存在下将如异氰酸酯组分等反应性化学组分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混合来制备聚氨酯泡沫。通常,聚氨酯泡沫由两个单独的组分形成,第一组分通常称为“A侧”组分;并且第二组分通常称为“B侧”组分。当两个组分彼此接触时,A侧组分和B侧组分反应。为了制备传统的聚氨酯泡沫,第一组分或A侧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如二异氰酸酯或聚异氰酸酯,其在分子上具有高水平的高反应性异氰酸酯(N=C=O)官能团。第二组分或B侧含有具有官能团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该官能团与A侧组分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官能团反应。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通常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羟基基团的多元醇。在一些情况下,多元醇的混合物用于实现期望的发泡特性。A侧中NCO基团与B侧中全部羟基基团的比率经常变化,以实现不同的泡沫特性。对于硬质聚氨酯泡沫(PUR泡沫),作为NCO基团与OH基团的摩尔比的异氰酸酯指数(或ISO指数)通常高于1.0,例如,硬质聚氨酯泡沫具有约1.1至1.5的ISO指数,而对于硬质聚异氰脲酸酯泡沫(PIR泡沫),ISO指数通常为至少1.5,并且更常见的是至少1.8。A侧与B侧的质量比取决于ISO指数、A侧的NCO当量分子量、B侧的羟基当量分子量;并且A侧与B侧的质量比可在4∶1至1∶4之间变化。
迄今为止,已经使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例如,WO 2013/026809 A1公开了一种通过使聚异氰酸酯与含有至少一种触变胶的多元醇反应来产生聚氨酯的方法,以解决在硬质泡沫系统中掺入共聚物多元醇的相分离问题。上述参考文献中指定的触变胶基于包括脲基团的聚酰胺于有机溶剂中的溶液。
WO 2017/155863 A1公开了一种硬质聚氨酯泡沫,该硬质聚氨酯泡沫包括异氰酸酯与异氰酸酯反应性触变组合物的反应产物。此触变组合物基于具有特定结构和流变特性的三种聚醚多元醇的组合。三种聚醚多元醇中的第一种是邻甲苯二胺(o-TDA)类型;三种多元醇中的第二种是需要4-5官能度的多元醇;并且三种多元醇中的第三种是需要5-6官能度的多元醇。在WO 2017/155863 A1中没有使用或教导任何触变添加剂或填料。
US 2012/0183694 A1公开了一种包含流变改性剂的喷雾泡沫调配物。流变改性剂用于在调配物被喷雾之后抵抗未固化调配物的迁移率;并且允许调配物起泡沫和固化。US2012/0183694 A1中提到了不同类型的流变改性剂,并且公开了改性纳米粘土流变改性剂对于提供抗流挂性最有效。US 2012/0183694 A1未提及任何使用流变改性剂来改善隔热特性或改善机械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如微纤化纤维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即组分(i)是至少一种聚酯多元醇化合物。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即组分(i)是至少一种聚酯多元醇化合物;并且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100重量份的总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的总重量,聚酯多元醇化合物为至少30pts。
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ii)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其中该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是纤维素醚;并且纤维素醚是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100重量份的总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的总重量,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即组分(ii)为0.01pts至5pts。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以下混合:(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如微纤化纤维素。
本发明的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产生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形成组合物,该泡沫形成组合物包含:(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以及(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其中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即组分(B)包括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组分(B)中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泡沫形成组合物特别适用于制备聚氨酯硬质(PUR)泡沫、聚异氰脲酸酯硬质(PIR)泡沫或PIR泡沫和PUR泡沫的组合,其具有改进的绝热性能和机械韧性。
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产生用于产生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形成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以下混合:(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以及(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其中该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括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甚至仍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由上述泡沫形成组合物制成的刚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触变改性剂”或“触变胶”意指在静止时展现出稳定形式但当搅拌时变成流体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当经受剪切速率的陡峭变化时,触变流体需要有限的时间来达到平衡粘度。此类行为通常被称为触变流,该触变流的特征在于时间依赖性剪切稀化特性。许多凝胶和胶体是触变材料。触变性的发生是因为颗粒或结构化溶质需要时间来组织,如Mewis和Wagner,“触变性(Thixotropy)”,《胶体与界面科学进展(Advances in Colloidand Interface Science)》.147-148:214-227(2009)。
本文中“原纤维”意指具有大的长径纵横比的结构材料,如纤维或细丝。原纤维倾向于具有10nm至100nm范围内的直径。原纤维通常不是单独发现的,而是作为生物系统中常见的更大层次结构的一部分。
“微纤化纤维素”(本文缩写为“MFC”)是纤维素聚合物,该纤维素聚合物是由葡萄糖的重复单元制成的天然存在的线性聚合物。单一聚合物堆叠在一起形成原纤维,并且这些原纤维堆叠在一起再次形成本质上存在的纤维素纤维结构。此超分子结构由结晶区域和非晶区域组成。MFC也称为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或纤维素纳米晶体(CNC)。
如贯穿本说明书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以下给出的缩写具有以下含义:“=”意指“等于”;@意指“在”;“<”意指“小于”;“>”意指“大于”;“≤”意指“小于或等于”;“≥”意指“大于或等于”;g=克;mg=毫克;pts=重量份;kg=千克;g/cc=克每立方厘米;kg/m3=千克每立方米;g/eq=克/当量;g/mol=克每摩尔;mg KOH/g=每克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这是化学物质的酸值,该酸值以中和一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来测量;L=升;mL=毫升;g/L=克每升;Mw=质量分子量;m=米;μm=微米;mm=毫米;cm=厘米;nm=纳米;min=分钟;s=秒;rad/s=弧度每秒;ms=毫秒;hr=小时;mm/min=毫米每分钟;m/s=米每秒;℃=摄氏度;mPa.s=毫帕秒;mPa=兆帕;kPa=千帕;GPa=吉帕;Pa.s/m2=帕秒每平方米;cN=百分之一牛顿;rpm=每分钟转数;mm2=平方毫米;mW/m-K=毫瓦特每米开尔文;g/10min=克每10分钟;%=百分比;eq%=当量百分比;vol%=体积百分比;并且wt%=重量百分比。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百分比、份数、比率和类似量均按重量定义。例如,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所述的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wt%)。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温度以摄氏度(℃)表示,并且“环境温度”意指介于20℃与25℃之间。
如上所述,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通过使通常称为“A侧”组分的第一组分(A);与通常称为“B侧”组分的第二组分(B)反应来形成。A侧组分含有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如二异氰酸酯或聚异氰酸酯;并且B侧组分含有具有官能团的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该官能团与A侧组分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官能团反应。
本发明的一个广泛实施方案包括B侧组分,该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以下的混合物:(B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B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形成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化合物(Bi)和(Bii)的上述混合物然后可用作包含A侧组分和B侧组分的反应性混合物的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形成组合物的B侧组分。
用于制备具有改进的绝热性能和机械韧性的硬质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触变改性剂如MFC,其中在一个一般实施方案中:(1)基于100pts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的总重量,触变改性剂的量为0.01pts至5pts;(2)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平均官能度不超过3,并且更优选地在1.8至2.7的范围内;并且(3)在60℃下在0.1弧度/秒和100弧度/秒下测量的异氰脲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粘度比大于10,但不超过300。
通常,触变改性剂可以各种形式引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中,如纯材料(例如,作为固体粉末)或作为溶液、分散体或糊剂的一部分;或它们的任何组合,以基于100pts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的总重量,提供上述0.01pts至5pts范围内的组分(B)中的触变改性剂的量。
由以下反应性混合物制备的刚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A)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1.0,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位于1.1至7的范围内的异氰酸酯指数的聚合异氰酸酯;(B)上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以及(C)任选地,由表面活性剂、发泡催化剂、物理或化学发泡剂、阻燃添加剂、成核剂等组成的辅助或另外的组分;有利地展现出低热导率和改进的机械韧性。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泡沫的热导率在10℃下≤19.5mW/m-K,并且泡沫的机械脆性≤10%。
如果期望,可将任选的辅助或另外的组分添加到泡沫形成组合物的A侧组分和/或B侧组分中。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任选的辅助或另外的组分可包括例如(C)发泡剂和/或催化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辅助组分如聚氨酯催化剂、三聚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反应性或非反应性稀释剂、物理或化学发泡剂、抗氧化剂、阻燃添加剂、颜料、粘附促进剂等可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的异氰酸酯组分,即组分(A)(或A侧组分)可包括例如一种或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该一种或多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包括例如聚异氰酸酯。如本文所使用的,“聚异氰酸酯”是指平均具有大于1.0个异氰酸酯基团/分子,例如大于1.0的平均官能度的分子。
可用于本发明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为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环脂肪族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聚异氰酸酯、芳香族聚异氰酸酯或它们的组合。可用于本发明的异氰酸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甲苯2,4-/2,6-二异氰酸酯(TDI);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聚合MDI;三异氰酸基壬烷(TIN);萘基二异氰酸酯(NDI);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3-异氰酸基甲基-3,3,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甲基-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HDI);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二异氰酸基环己烷;4,4′-二异氰酸基-3,3′-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基-2,2-二环己基丙烷;3-异氰酸基甲基-1-甲基-1-异氰酸基环己烷(MCI);1,3-二异辛基氰基-4-甲基环己烷;1,3-二异氰酸基-2-甲基环己烷;以及它们的组合等。除上文所提及的异氰酸酯之外,部分改性的聚异氰酸酯,包括脲二酮、异氰尿酸酯、碳二亚胺、脲酮亚胺、脲基甲酸酯或缩二脲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可用于本发明。
异氰酸酯可为聚合的。如本文所使用的,在描述异氰酸酯时,“聚合”是指具有高分子量的同系物和/或异构体。例如,聚合亚甲基二苯基异氰酸酯是指亚甲基二苯基异氰酸酯的高分子量同系物和/或异构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用于本发明的异氰酸酯组分可包括异氰酸酯预聚物。异氰酸酯预聚物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通常通过使(1)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和(2)至少一种多元醇化合物反应来制备。
如上所述,异氰酸酯可具有大于1.0个异氰酸酯基团/分子的平均官能度。例如,异氰酸酯可具有1.75至3.50的平均官能度。包括1.75至3.50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异氰酸酯可具有从1.75、1.85或1.95的下限到3.50、3.40或3.30的上限的平均官能度。
异氰酸酯可具有80g/eq至300g/eq的异氰酸酯当量。包括80g/eq至300g/eq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异氰酸酯可具有从80g/eq、90g/eq或100g/eq的下限到300g/eq、290g/eq或280g/eq的上限的异氰酸酯当量。
用于本发明中的异氰酸酯可通过已知方法制备。例如,聚异氰酸酯可通过对应的聚胺的光气化来制备,其中形成聚氨基甲酰氯并对其进行热解以提供聚异氰酸酯和氯化氢;或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聚异氰酸酯可通过不含光气的工艺制备,如通过使对应的聚胺与脲和醇反应以得到聚氨基甲酸酯并且对其进行热分解以得到例如聚异氰酸酯和醇。
用于本发明中的异氰酸酯可商购获得。可用于本发明的商业异氰酸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商品名为VORANATETM、PAPITM和ISONATETM,如VORANATETMM 220和PAPITM 27的聚异氰酸酯,所有这些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The Dow Chemical Company)获得,以及其它商业聚异氰酸酯。
用于本发明的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量可以是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20wt%至80wt%,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25wt%至75wt%,并且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30wt%至70wt%。
本发明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即组分(B)(或B侧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是以下的混合物、组合或共混物:(B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B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
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Bi)可以是例如与A侧组分中存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反应性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包括例如多元醇化合物,该多元醇化合物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丙烯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天然油多元醇以及它们的共混物。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多元醇化合物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醚多元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多元醇化合物(Bi)还可包括其它多元醇,如亚烷基二醇扩链剂。多元醇化合物(Bi)可包括例如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单一多元醇;或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多元醇的混合物或共混物。如本文所使用的,“多元醇”是指平均羟基官能度为1.8或更大的化合物,诸如二醇、三醇、四醇等。多元醇化合物的官能度(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分子的平均数目)可以是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1.8,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2.0。
许多不同的多元醇可用于多元醇化合物,诸如本文讨论的那些,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多元醇。例如,可用于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Bi)可包括多元醇化合物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如芳香族聚酯多元醇;三醇或聚醚三醇,如甘油;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胺引发的多元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通常,如上文所描述的那些等可用于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平均羟基官能度可在低至1.8至高达7.5的范围内。例如,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具有1.8至3.0的平均羟基官能度;并且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具有3.5至7.5的平均羟基官能度。因此,用于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平均羟基官能度可在1.8至7.5的范围内。包括1.8至7.5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从1.8、2.0、3.0或3.5的下限到7.5、7.0、6.5或6.0的上限的平均羟基官能度。
通常,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75mg KOH/g至650mg KOH/g范围内的平均羟值。包括75mg KOH/g至650mg KOH/g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从75mgKOH/g、80mg KOH/g、100mg KOH/g、150mg KOH/g或175mg KOH/g的下限到650mg KOH/g、600mg KOH/g、500mg KOH/g或450mg KOH/g的上限的平均羟值。
通常,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100g/mol至1,500g/mol的数均分子量。包括100g/mol至1,500g/mol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从100g/mol、150g/mol、175g/mol或200g/mol的下限至1,500g/mol、1250g/mol、1,000g/mol或900g/mol的上限的数均分子量。
通常,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50g/eq至750g/eq的羟基当量分子量。包括50g/eq至750g/eq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多元醇化合物可具有从50g/eq、90g/eq、100g/eq或110g/eq的下限到350g/eq、300g/eq、275g/eq或250g/eq的上限的羟基当量分子量。
如本文所使用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是指包括芳香族环的聚酯多元醇。例如,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以是邻苯二甲酸酐二甘醇聚酯或者可通过使用芳香族二羧酸与二醇制备。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以是杂化聚酯-聚醚多元醇,例如,如国际公开号WO 2013/053555中所讨论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使用已知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来制备。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可商购获得。能够商购获得的芳香族聚酯多元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购自斯泰潘公司(Stepan Company)的以商品名STEPANPOLTM(诸如STEPANPOLTM PS-2352)出售的多种多元醇等。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可包括多元醇化合物,该多元醇化合物包括三醇。三醇可具有3.0的平均羟基官能度。三醇可以是聚醚或聚酯三醇。例如,三醇可以是甘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三醇可使用已知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来制备。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三醇可商购获得。能够商购获得的三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获得的以商品名VORATECTM,如VORATECTMSD 301出售的多种多元醇等。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可包括多元醇化合物,该多元醇化合物包括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包括衍生自另一种环氧烷例如环氧乙烷的结构单元。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包括衍生自苯乙烯-丙烯腈、聚异氰酸酯和/或聚脲的结构单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使用已知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来制备。例如,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由包含蔗糖、环氧丙烷和甘油的反应混合物形成。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规定,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通过蔗糖和环氧丙烷的反应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商购获得。能够商购获得的蔗糖/甘油引发的聚醚多元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获得的以商品名VORANOLTM,如VORANOLTM 360、VORANOLTM 490和VORANOLTM 280出售的多种多元醇等。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可包括多元醇化合物,该多元醇化合物包括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使用已知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来制备。例如,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由包含山梨糖醇和环氧烷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或环氧丁烷的反应混合物形成。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被封端,例如,可分阶段加入环氧烷以优先将特定的环氧烷定位或封端在多元醇的所需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可商购获得。能够商购获得的山梨糖醇引发的聚醚多元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获得的以商品名VORANOLTM,如VORANOLTM RN 482出售的多种多元醇等。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可包括多元醇化合物,该多元醇化合物包括胺引发的多元醇。胺引发的多元醇可由芳香族胺或脂肪族胺引发,例如,胺引发的多元醇可以是邻甲苯二胺(o-TDA)引发的多元醇、乙二胺引发的多元醇、二亚乙基三胺、三异丙醇胺引发的多元醇或它们的组合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胺引发的多元醇可使用已知的设备和反应条件来制备。例如,胺引发的多元醇可由包含芳香族胺或脂族胺和环氧烷例如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丁烷等的反应混合物形成。环氧烷可以一步或分几步依次添加到烷氧基化反应器中,其中每一步都可以使用单种环氧烷或环氧烷的混合物。
通常,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组分,即组分(B)的总重量,本发明的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用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如多元醇化合物(Bi)的浓度可以是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95wt%至99.99wt%、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95wt%至99.9wt%、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95wt%至99wt%、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97wt%至99wt%并且在甚至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97.5wt%至99wt%。
本发明的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用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的触变改性剂化合物(Bii)可以是例如一种或多种化合物,该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包括例如MCF;纳米纤维素;纤维素醚材料,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淀粉;缔合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无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硅和有机改性片状硅酸盐也可用作触变胶。将无机触变胶掺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可比MCF型材料更困难,因为纤维素材料与多元醇更有利地相互作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触变改性剂化合物可包括MFC、羟乙基纤维素、纳米晶体纤维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触变改性剂化合物可包括能够商购获得的化合物,如CELLOSIZETM羟乙基纤维素(HEC)(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获得);水中的MFC糊剂,如EXILVATM P01V和EXILVATM F01V(鲍利葛公司(Borregaard)的产品);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MFC可例如由任何纤维素源材料如木浆制备。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木浆用于制备MFC。纳米纤维素原纤维可使用例如机械方法与木基纤维分离,该机械方法将纸浆暴露于高剪切力,从而将较大的木纤维撕成纳米纤维。用于形成MFC的机械方法和设备可包括例如高压匀浆器、超声波匀质器、研磨器或微流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均质器用于使纤维的细胞壁分层并释放形成MFC的纳米级原纤维。
MFC不溶于水,具有高纵横比,并且与传统纤维素纤维相比具有高表面积。在水性悬浮液中,MFC将产生微粒原纤维网络。MFC由长互连的原纤维组成,并且所得柔性MFC颗粒产生具有高效“保持”水的强网络。
MFC糊剂,如EXILVATM是悬浮在水中的纤维素微纤维的三维网络。微纤维形成具有高表面积的柔性聚集体,从而允许与周围环境/基质进行非常有效的相互作用。当使用MFC作为流变改性剂时,这可以是有利的。
包含结晶区域和非晶区域的MFC具有非凡的机械性能,如高模量和拉伸强度。已测量纳米级结晶纤维素材料展现出150GPa的杨氏模量和10GPa的拉伸强度。MFC在应用中的用途将取决于最终用途应用的类型和特定产品调配物中期望的功能。然而,MFC可提供用于在各种领域中开发新调配物的巨大机会,从而对产品产生新型特性,并且提供产品的绿色曲线。
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100pts的多元醇化合物,即组分(B)的总重量,用于本发明的反应性组合物的组分(B)中的预定量的触变改性剂化合物可以是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0.01pts至5pts,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0.1pts至4pts,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0.2pts至3pts,并且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0.5pts至2.5pts。
本发明的组分(B)中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平均官能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不大于3.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1.8至2.7的范围内,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2.0至2.7的范围内,并且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2.0至2.5的范围内。
在60℃下对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B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和(Bii)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的组合在以下两个剪切速率下:(1)0.1弧度/秒和(2)100弧度/秒,测量的粘度比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大于10至小于30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5至250,并且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20至200。当粘度比太小(例如,小于10)时,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粘度不足够高以在发泡过程的早期阶段有效地提高气泡稳定性。相反,当粘度比太大(例如,大于300)时,在静止条件下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粘度对于气泡来说太高而使气泡无法膨胀成期望的低密度泡沫。
除了存在于泡沫形成反应性混合物中的上述组分(A)和(B)之外,本发明的反应性混合物还可包含其它任选的辅助组分、化合物、试剂或添加剂作为组分(C);并且可将此类任选组分(C)与组分(A)和/或(B)中的任何一者添加到反应性混合物中;或者作为组分(C)单独添加。可用于本发明的任选辅助组分、化合物、试剂或添加剂可包括一种或多种本领域已知其用途或功能的各种任选化合物。例如,任选组分(C)可包括能够膨胀的石墨、物理或化学发泡剂、发泡催化剂、阻燃剂、乳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液体成核剂、固体成核剂、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延迟添加剂(Ostwald ripening retardation additive)、颜料、溶剂,进一步包括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溶剂:乙酸乙酯、甲醚酮、甲苯和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以及上述任选添加剂中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用于添加到本发明的反应性混合物中的任选化合物的量可以是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0pts至50pts,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0.1pts至40pts,并且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pts至35pts。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物理发泡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可以为1pts至40pts。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化学发泡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可以为0.1pts至10pts。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阻燃添加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可以为5pts至25pts。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通常为0.1pts至10pts。在甚至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发泡催化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为0.05pts至5pts。并且,在一般实施方案中,基于B侧中100pts的总多元醇量,其它添加剂的使用量(当使用时)可以为0.1pts至5pts。
本文所公开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可包含催化剂,例如可将催化剂添加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催化剂可以是发泡催化剂、胶凝催化剂、三聚催化剂或它们的组合。如本文所用,发泡催化剂和胶凝催化剂可通过在发泡催化剂的情况下有利于脲(发泡)反应或在胶凝催化剂的情况下有利于尿烷(胶凝)反应的倾向来进行区分。三聚催化剂可用于促进组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反应。
发泡催化剂的示例包括可倾向于促进发泡反应的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短链叔胺或含氧叔胺。基于胺的催化剂可以不受空间位阻。例如,发泡催化剂包括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三乙胺、三丁胺、N,N-二甲基氨基丙胺、二甲基乙醇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商业发泡催化剂的示例是来自赢创公司(Evonik)的POLYCATTM 5,以及其它能够商购获得的发泡催化剂。
胶凝催化剂的示例包括可倾向于有利于凝胶反应的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金属化合物;环状叔胺;长链胺,如含有若干氮原子的长链胺;以及它们的组合。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例如有机锡化合物,如有机羧酸的锡(II)盐,包括例如二乙酸锡(II)、二辛酸锡(II)、二乙基己酸锡(II)和二月桂酸锡(II);有机羧酸的二烷基锡(IV)盐,包括例如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和二乙酸二辛基锡;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有机羧酸的铋盐如辛酸铋也可用作胶凝催化剂。环状叔胺和/或长链胺包括二甲基苄胺、三亚乙基二胺以及其组合。能够商购获得的胶凝催化剂的示例包括来自赢创公司的POLYCATTM 8和DABCOTM T-12,以及其它能够商购获得的胶凝催化剂。
三聚催化剂的示例包括PMDETA-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N′,N″-三(3-二甲基氨基丙基)六氢-S-三嗪;N,N-二甲基环己胺;1,3,5-三(N,N-二甲基氨基丙基)-s-六氢三嗪;[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乙酸钾、辛酸钾;四烷基氢氧化铵,如四甲基氢氧化铵;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碱金属醇盐,如甲醇钠和异丙氧基钾;和具有10个碳原子至20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的碱金属盐;以及它们的组合等。一些能够商购获得的三聚催化剂包括DABCOTM TMR-2、DABCOTM TMR-7、DABCOTMK 2097;DABCOTM K15、POLYCATTM 41和POLYCATTM 46,所有这些都能够从赢创公司获得,以及其它能够商购获得的三聚催化剂。
当使用时,基于100pts的总多元醇(份),催化剂的量可以是0.05pts至5.0pts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0.05pts至5pts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100pts的总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催化剂可以是从0.05pts、0.1pts或0.3pts的下限到5.0pts、4pts或3.5pts的上限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可使用多种常规发泡剂。例如,发泡剂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水、各种烃、各种氢氟烃、各种氢氟烯烃、甲酸、在发泡反应条件下产生氮气或二氧化碳的各种化学发泡剂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化学发泡剂(如水)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化学和/或物理发泡剂混合使用。物理发泡剂可用作如低沸点烃。此类所使用的液体的示例是烷烃,如庚烷、己烷、正戊烷和异戊烷;正戊烷和异戊烷以及正丁烷和异丁烷与丙烷的工业级混合物;环烷烃,如环戊烷和/或环己烷;醚,如呋喃、二甲醚和二乙醚;酮,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烷基羧酸盐,如甲酸甲酯、草酸二甲酯和乳酸乙烯酯;和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二氯一氟甲烷、二氟甲烷、三氟甲烷、二氟乙烷、四氟乙烷、氯二氟乙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2,2-二氯-2-氟乙烷、五氟丙烷、七氟丙烷和六氟丁烯、来自霍尼韦尔(Honeywell)的SOLSTICETM LBA。也可使用这些低沸点液体与彼此和/或其它取代或未取代的烃的混合物。同样合适的是有机羧酸,如甲酸、乙酸、草酸、蓖麻油
Figure BDA0003758539510000141
和含羧基化合物。
本文所公开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可包含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将表面活性剂添加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泡孔稳定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的示例包括硅基化合物,如有机硅-聚醚共聚物,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嵌段共聚物,例如聚醚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它们的组合。表面活性剂的示例包括非有机硅基有机表面活性剂,如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商购获得的VORASURFTM 504。表面活性剂能够商购获得,并且包括以商品名如NIAXTTM,如NIAXTM L 6988;和TEGOSTABTM,如TEGOSTABTMB 8462;等获得的那些表面活性剂。
基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100pts的总多元醇组合,当使用时,表面活性剂的量可以为0.1pts至10.0pts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括0.1pts至10.0pts的所有个别值和子范围;例如,基于存在于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的100pts的总多元醇组合,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从0.1pts、0.2pts或0.3pts的下限到10.0pts、9.0pts、7.5pts或6pts的上限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在广泛的实施方案中,用于产生本发明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即组分(B)(或B侧组分)的方法包括将以下混合、组合或共混的步骤:(Bi)选自上文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Bii)选自上文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化合物;以及(Biii)任选的组分,如果需要。在工艺条件下将上述化合物(Bi)-(Biii)混合在一起,使得上述化合物充分混合在一起以形成均匀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混合方法和设备将构成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将成分混合以产生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顺序不是重要的;并且可将两种或更多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随后添加任何其它任选的成分。例如,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首先将触变添加剂化合物(Bi)与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Bii)预混合,随后将任何任选的化合物(Biii)混合以形成B侧组分。
在另一个广泛的实施方案中,用于产生本发明的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形成反应性组合物的方法通常包括混合:(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作为A侧组分;(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作为B侧组分;以及(C)任选的组分,如果需要。在工艺条件下将上述组分(A)-(C)混合在一起,使得上述反应性组分充分混合在一起以形成均匀的反应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形成组合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例如,产生本发明的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提供反应器器皿或容器以容纳上述组分(A)-(C)从而在器皿中形成反应混合物;(II)将上述组分(A)-(C)添加到反应器器皿中;(III)在工艺条件下将反应器器皿或容器中的组分(A)-(C)混合以形成均匀反应混合物;以及(IV)允许上述组分(A)-(C)反应以形成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
可通过任何已知的尿烷泡沫混合方法和设备将构成泡沫形成反应性组合物的成分混合在一起。通常,使用冲击混合器来混合A侧和B侧以及另外的任选组分。将成分混合以产生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顺序不是重要的;并且可将两种或更多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随后添加任何其它任选的成分。例如,在一般实施方案中,泡沫形成组合物的制备包括提供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A),如一种或多种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泡沫形成组合物的上述A侧组分的一部分;提供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B),如一种或多种多元醇化合物作为泡沫形成组合物的上述B侧组分的一部分;以及将至少一种聚异氰酸酯化合物(A侧)、至少一种多元醇化合物(B侧);和任何任选的化合物,如发泡剂、催化剂和/或表面活性剂,作为组分(C)混合,以形成泡沫形成组合物。
在制备泡沫形成组合物时,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A侧和含有多元醇化合物的B侧可分开且单独地制备;然后与如高压冲击混合器等发泡设备混合在一起。A侧和/或B侧可包括多种任选组分、化合物、试剂、成分或添加剂中的任何一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以下将泡沫形成组合物,如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和/或催化剂,即组分(C)的其它任选的化合物(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到泡沫形成组合物中:(1)聚异氰酸酯化合物(A侧);(2)多元醇化合物(B侧);或(3)A侧和B侧两者。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在以下情况下可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和/或催化剂,即组分(C)添加到A侧和/或B侧:将A侧和B侧混合在一起之前;或同时将A侧和B侧混合在一起。例如,在将预混合B侧组分与A侧混合之前,发泡添加剂作为组分(C),如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有时预混合到B侧中。发泡剂通常也被预混合到B侧中。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有时发泡剂在发泡过程期间作为单独料流在线混合。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泡沫形成组合物的A侧和B侧用成分(A)-(C)分开且单独地制备。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如果存在的话,所有组分、成分和任选成分;可以期望的浓度混合在一起作为异氰酸酯组分预混物(A侧)和多元醇组分预混物(B侧),以制备最终的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形成组合物。
在一个一般实施方案中,形成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的A侧(聚异氰酸酯侧)与B侧(多元醇侧)的质量比通常可呈X∶1至Y∶1的比率,其中X可以是小于1的值且Y可在1到4的范围内。例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按重量计,A侧∶B侧的质量比为0.25∶1至4∶1。就A侧的异氰酸酯基团(即,NCO基团的数量)与B侧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即,OH基团的数量)的摩尔比而言,摩尔比可以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1.1∶1至6∶1,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5∶1至5∶1的范围内。
组分的混合可在以下温度下进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5℃至8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0℃至60℃;和/或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5℃至50℃。
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方法产生的所得泡沫形成组合物有利地用于制备本发明的硬质泡沫,如PUR泡沫、PIR泡沫或PIR泡沫和PUR泡沫的组合。常规工艺和设备可用于制造刚性泡沫。在一般实施方案中,例如用于产生聚氨酯泡沫产品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根据需要将包括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如聚异氰酸酯的A侧组分;和包括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如多元醇化合物的B侧组分;以及任何任选的组分混合以形成反应性泡沫形成组合物;以及(II)一旦将组分混合在一起,就使所得混合物反应形成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使反应性混合物反应以形成泡沫,然后固化;并且如果需要,可对反应混合物施加热量以加速固化反应。例如,然后使所得反应性掺合物经受足以允许发泡反应发生且固化反应性调配物以形成硬质泡沫的条件。例如,可将A侧和B侧的混合物在升高的温度下加热持续能够期望的时间量以固化泡沫形成组合物。组分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25℃至8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35℃至70℃和/或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45℃至60℃的温度下加热。
可使用各种方法来制造掺入硬质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绝缘产品,例如用于制造绝缘金属面板的连续双带层压工艺,该绝缘金属面板在面板顶部和底部表面上均具有刚性金属覆层(如钢覆层);制造板料泡沫的连续工艺,泡沫的两侧处都带有柔性覆层,如铝箔或纸等;通过将反应性调配物注入模具空腔,随后在模具中在25℃至80℃范围内的温度下固化调配物持续期望的时间量来制造三维形状的绝缘面板或制品的不连续工艺;和其它工艺。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本发明信息的反应动力学,以实现最好的模具填充和泡沫固化,从而实现最经济的制造。
可用于制造绝缘产品的方法可以是前述的连续双带层压工艺。这种方法可包含移动的顶部带和底部带,其各自具有加热元件和压力机构,所述加热元件和压力机构将热量和压力转移到带之间的产品。使用双带层压工艺和设备的优点之一是其将产品连续保持加热持续所需时间且随后冷却产品以使其固定就位的能力。
在一个一般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刚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提供了具有20g/cm3至60g/cm3的密度的刚性泡沫产品。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刚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密度可以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25g/cm3至60g/cm3,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30g/cm3至60g/cm3,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32g/cm3至50g/cm3,并且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35g/cm3至50g/cm3
本发明的刚性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还展现出若干有益特性,如:(1)低热导率(改进的热绝缘性能);以及(2)机械韧性的增加。例如,本发明的泡沫展现出在10℃下在一般实施方案中不超过19.5mW/m-K,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6.0mW/m-K至19.5mW/m-K,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6.0mW/m-K至19.2mW/m-K,在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7.0mW/m-K至19.2mW/m-K,并且在甚至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17.0mW/m-K至19.0mW/m-K的低热导率。本发明的硬质泡沫的绝缘性能,如通过热导率(或“K因子”)测量的,由ASTM C518-04(2010)中描述的程序定义和确定。
另外,本发明的泡沫有利地展现出良好的机械韧性,如根据如ATSM C 421(2014)中所描述的程序所定义和确定的脆性百分比测量的。例如,在一般实施方案中,泡沫展现出不超过10%的翻滚脆性。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硬质泡沫的脆性可在0.1%至10%、0.5%至10%和/或1%至10%的范围内。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聚氨酯泡沫可用于各种应用和最终用途,包括例如用于建筑物和建筑工业中的隔热应用。另外,聚氨酯泡沫可用于涂层、粘合剂、纸和包装应用中。并且,聚氨酯泡沫可用于器具、制冷运输容器应用;等。
实施例
提供以下实施例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不应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除非另外指示,否则所有份数和百分比都按重量计。
发明实施例(Inv.Ex.)和随后的比较实施例(Comp.Ex.)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和名称在下文中解释:
“PUR”表示相对于泡沫呈刚性的聚氨酯。
“PIR”表示相对于泡沫呈刚性的聚异氰脲酸酯。
“DEG”表示二乙二醇。
“PEG”表示聚乙二醇。
“FR”表示阻燃剂。
发明实施例(Inv.Ex.)和随后的比较实施例(Comp.Ex.)中使用的各种成分、组分或原材料在下文中解释:
在实施例中使用以下六种不同类型的多元醇:
(1)多元醇A是使用芳香族二元羧酸和聚乙二醇如DEG、PEG200、甘油等制备的聚酯多元醇。
(2)多元醇B是类似于多元醇A的聚酯多元醇。
(3)多元醇C是类似于多元醇A的聚酯多元醇。
(4)多元醇D是由陶氏化学公司制造的聚醚多元醇,如VORATECTM SD 301。
实施例中使用的上述六种不同类型的多元醇中的每种多元醇的特性描述于表I中。
表I-多元醇A-D的特性
<u>材料</u> <u>类型</u> <u>官能度</u> <u>OH数</u> <u>Mn(g/摩尔)</u>
多元醇A 聚酯; 2.0 220 510
多元醇B 聚酯; 2.4 315 427
多元醇C 聚酯; 2.7 275 551
多元醇D 聚醚 3.0 156 1,080
在实施例中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发泡添加剂;并且表II中描述了此类添加剂。
表II-发泡添加剂
Figure BDA0003758539510000191
实施例中使用的聚异氰酸酯包括:聚异氰酸酯A=PAPITM 580N;并且聚异氰酸酯B=PAPITM 27,两者均能够从陶氏化学公司获得。
实施例中使用的触变添加剂包括:触变添加剂A,该触变添加剂为MFC糊剂,如能够从鲍利葛公司获得的EXILVATM P01V;和触变添加剂B,该触变添加剂为能够从CelluForce公司(CelluForce)获得的纤维素纳米晶体(CNC)。
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使用的物理发泡剂是环戊烷。
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的多元醇包装:(1)100%聚酯多元醇和(2)表III和表IV的聚酯和聚醚多元醇的混合物,表III和表IV中呈现的泡沫形成组合物是本发明的两个说明性系统。热导率或K因子分别在两个不同温度下测量:(1)50°F(10℃)和(2)20°F(-6.7℃)。这两个系统用于实施例中以确定触变添加剂的有效范围。
用于制备泡沫的一般程序
将多元醇、表面活性剂、阻燃剂、催化剂和水添加到塑料混合杯中并对塑料杯和其内容物进行称重。然后,将杯内容物用高速顶置式混合器进行混合,以提供“多元醇包装”(B侧)。随后将目标量的发泡剂添加到杯中且与多元醇包装充分混合。随后,将期望量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即组分A(A侧)添加到杯中的调配物混合物中。立即用高速顶置式混合器以3,000rpm的混合器速度混合所得完整调配物持续5秒,并且随后将混合的调配物倒入预热到55℃的预热的模具中。模具的大小为5cm×20cm×30cm。将模具沿模具的长度方向垂直放置以发泡。在约20分钟后将泡沫从模具去除,且在对所得泡沫产品进行物理特性测试之前,放置在实验室实验台上整夜。
测试测量
对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的泡沫形成组合物和泡沫产品进行各种测试。
粘度测量
在掺入和不掺入触变添加剂的情况下,使用ARES流变仪(TA仪器公司(TAInstrument))在60℃的温度下对多元醇或多元醇共混物进行粘度测量。将50mm杯和面板几何形状用于所有流变测量。样品厚度在约1.5mm处保持恒定。在10%的恒定应变下以0.01弧度/秒至100弧度/秒的频率收集动态粘度数据。计算并报告了在0.1弧度/秒和100弧度/秒下的粘度比率:粘度比率越高,流体展现越多的变触特性。
乳白时间和凝胶时间
根据ASTM D7487(2013)中所描述的测试程序来测定乳白时间和胶凝时间。测量乳白时间和凝胶时间的通用程序包括以下:通过上述“用于制备泡沫的一般程序”中所描述的塑料杯方法来制备自由发泡的泡沫。使用这种方法,将多元醇、表面活性剂、阻燃剂、催化剂和水称入塑料杯中。使用顶置式混合器来混合多元醇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B(B侧)中的其它成分。然后将适量的发泡剂添加到杯中,并且充分混合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B侧)中。然后将异氰酸酯组分(A侧)添加到杯中,随后使用顶置式混合器以约3,000rpm立即混合5秒。当触发异氰酸酯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混合物的混合时开始记录时间。当杯中的泡沫形成调配物由于形成大量气泡而显示出明显的颜色或外观变化或更通常由技术人员称为乳油化时,那么将时间记录为“乳白时间”。随后将木质压舌板的尖端浸入泡沫形成调配物中,且快速拉出以检查发泡混合物是否变得粘稠。基于木舌抑压剂测试,将发泡调配物变粘稠的时间记录为“凝胶时间”。
热导率(K因子或λ值)
在泡沫制成后24小时内(并且在将泡沫在实验室工作台上放置过夜后),从泡沫的内部和中间部分切下大小为20cm×20cm×2.5cm的泡沫方形样本。根据ASTM C518-04(2010)中所描述的程序,在50°F(10℃)下对PIR系统(表III),并且在20°F(-6.7℃)下对PUR系统(表IV)测量泡沫样本中的每种泡沫样本的热导率(K因子)。K因子测量的准确度通常在0.1mW/m-K内。报告了测试的至少两种泡沫方形样本的K因子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泡沫密度
根据ASTM 1622-03(2008)中所描述的程序测量硬质泡沫的密度。将硬质泡沫样品切成大小为5cm×5cm×5cm的立方体样本。对样品进行称重且测量每个样品的确切尺寸。随后,计算样品的密度。
脆性
根据ASTM C 421(2014)中所描述的程序,通过在翻滚机中测试泡沫样品来测量泡沫的脆性。装置包含一个橡木的立方体箱,其内部尺寸为71/2英寸×73/4英寸×73/4英寸(190mm×197mm×197mm)。箱轴是以60±2rpm的恒定速度驱动的电动机。将二十四个室温干燥的实心橡木的3/4±1/32英寸(19mm±0.8mm)立方体与测试泡沫样本一起放入盒子中。通过用细齿锯将模制泡沫切成1±1/16英寸(25.4±1.6mm)的立方体来制备测试泡沫样本。
开孔含量
根据ASTM D-6226测量硬质PU泡沫样品的开孔含量。使用配备有用于计算开孔含量的FoamPyc选项的来自Micromeretics公司(Micromeretics)比重瓶AccuPyc 1330来进行此测量。测量了取自泡沫样品的不同点的五个具有标称尺寸为1英寸×1英寸×1英寸(2.54cm×2.54cm×2.54cm)的泡沫样本。从测试中消除通过视觉检查具有明显缺陷的任何泡沫样本。在测量之前,将所有泡沫样本在ASTM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调节至少24小时。报告了泡沫样本中的每种泡沫样本的开孔含量的平均值。
实施例1-7以及比较实施例A和B:PIR系统中的触变添加剂
比较实施例A
根据上文所描述的“用于制备泡沫的一般程序”,制备180g发泡混合物并且立即倒入5cm×20cm×30cm的竖直立式模具中。对于此特定调配物,将约135g发泡混合物倒入模具内部。在20分钟后将所得泡沫从模具去除,并且在对所得泡沫产品进行物理特性测试之前,放置在实验室实验台上过夜。泡沫特性表征结果汇总在表III中。
实例1-3
使用Flack Tek混合器在三步混合程序中将2pts触变添加剂A预分散到73pts多元醇A中,该三步混合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在混合杯中将2pts触变添加剂A添加到8pts多元醇A中,随后使用FlackTek混合器以10,000rpm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分钟;(2)将另外20pts多元醇A添加到混合杯中,并且随后以10,000rpm混合1分钟;以及(3)将另外的45pts多元醇A添加到混合杯中,并且随后以10,000rpm混合1分钟。使用与比较实施例A中使用的类似方案,按照表III中描述的详细调配物数据,将所得触变添加剂-多元醇混合物用于制备泡沫形成调配物。发明实施例1-3的泡沫特性汇总在表III中。
实施例4和5
如上文实施例1-3中所描述的复制将触变添加剂A分散到多元醇A和后续泡沫制剂中的方案,除了仅使用1pts触变添加剂A。发明实施例4和5的泡沫特性报告于表III中。
实施例6
如上文实施例1-3中所描述的复制将触变添加剂A分散到多元醇A和后续泡沫制剂中的方案,除了仅使用0.5pts触变添加剂A。发明实施例6的泡沫特性报告于表III中。
实施例7
根据表III中所描述的调配物,将触变添加剂B直接添加到多元醇A和多元醇B的混合物中,随后用高剪切顶置式混合器剧烈混合。随后将实施例7中所示的其它发泡组分添加到含有触变添加剂B的多元醇A和B混合物中并充分混合以制备泡沫。使用与实施例1-3中所描述的相同方案制备实施例7的泡沫。实施例7的泡沫的泡沫特性报告于表III中。
比较实施例B
如上文实施例1-3中所描述的复制将触变添加剂A分散到多元醇A和后续泡沫制剂中的方案,除了使用5pts触变添加剂A。比较实施例B的泡沫特性报告于表III中。
表III-用于将触变添加剂A和B掺入PIR系统的调配物组
Figure BDA0003758539510000231
Figure BDA0003758539510000241
表III注释:*“nm”表示“未测量”,因为此测量需要大量样品。
表III中描述的结果表明,根据发明实施例制造的泡沫的热导率(或K因子)低于比较实施例的热导率(或K因子)。将MFC掺入到刚性PIR泡沫中也似乎降低泡沫的物理脆性。泡沫的这种出乎意料的韧性增强可归因于与掺入泡沫中的MFC的形态类似的三维网络。另外,触变添加剂可具有稳定气泡形成的有益作用。
比较实施例C以及实施例8和9:PUR系统中的触变添加剂
比较实施例C
在此比较实施例C使用的并且用于泡沫制备的多元醇和添加剂在表IV中描述。泡沫特性的结果还汇总在表IV中。
实施例8
在此实施例8中,使用Flack Tek混合器在两步混合程序中将2pts触变添加剂A预分散到18pts多元醇A中,该两步混合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在混合杯中将2pts触变添加剂A添加到8pts多元醇F中,并且随后使用FlackTek混合器以10,000rpm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分钟;
(2)将另外10pts多元醇A添加到混合杯中,并且随后以10,000rpm混合1分钟。按照表IV中描述的详细调配物数据,将所得触变添加剂A-多元醇A混合物用于制备泡沫调配物。发明实施例8的泡沫特性也汇总在表IV中。
实施例9
在此发明实施例9中,描述于表IV中的用于制备泡沫样品的发明实施例的程序8被复制用于测试,除了仅使用1pts触变添加剂A。发明实施例9的泡沫特性描述于表IV中。
表IV-将触变添加剂添加到非触变PUR系统中
Figure BDA0003758539510000251
表IV中描述的结果表明,当使用具有高OH官能度和低OH官能度的多元醇的混合物时,只要多元醇的混合物尚未展现出强剪切稀化行为,则掺入触变添加剂有利于改善泡沫特性,如K因子。
表III和IV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多元醇是聚酯多元醇以及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的混合物。当比较每个单独的表III和IV内的不同发泡系统的数据时,可得出结论,只要在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所有组合的多元醇的平均羟基官能度不超过3.0,触变添加剂在两种发泡系统中都有效。

Claims (10)

1.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包含:
(i)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以及
(ii)预定量的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的流动特性使得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具有剪切稀化行为,所述剪切稀化行为的特征在于在60℃和0.1弧度/秒和100弧度/秒的剪切速率下测量的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的粘度比介于10与3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是微纤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素、纤维素醚、淀粉、缔合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100重量份的总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即组分(B)的总重量,所述至少一种触变改性剂的量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多元醇化合物,并且存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的所有组合的多元醇的总平均羟基官能度小于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多元醇化合物,并且存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中的所有组合的多元醇的总平均羟基官能度为1.8至2.7。
7.一种用于产生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形成组合物,所述泡沫形成组合物包含:
(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以及
(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沫形成组合物,所述泡沫形成组合物进一步包含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阻燃添加剂、成核剂或它们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即组分(A)是至少一种基于芳香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或者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即组分(A)是(1)至少一种基于芳香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和(2)至少一种基于脂肪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共混物。
10.一种用于产生用于产生聚氨酯泡沫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形成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以下混合:
(A)至少一种异氰酸酯组分;以及
(B)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CN202180010473.8A 2020-01-28 2021-01-19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Pending CN1149813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66571P 2020-01-28 2020-01-28
US62/966571 2020-01-28
PCT/US2021/013876 WO2021154527A1 (en) 2020-01-28 2021-01-19 Isocyanate-reactive composi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1330A true CN114981330A (zh) 2022-08-30

Family

ID=7462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0473.8A Pending CN114981330A (zh) 2020-01-28 2021-01-19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2287A1 (zh)
EP (1) EP4097161A1 (zh)
JP (1) JP2023511428A (zh)
CN (1) CN114981330A (zh)
WO (1) WO20211545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76659A (zh) * 2021-10-25 2024-05-24 陶氏化学墨西哥股份公司 阻燃硬质高密度聚氨酯泡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3412A (ja) * 2008-02-29 2009-09-10 Inoac Corp 吸水性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JP2011094003A (ja) * 2009-10-29 2011-05-12 Sanyo Chem Ind Ltd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製造用活性水素成分
CN108055850A (zh) * 2015-09-29 2018-05-1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聚酯聚醚多元醇的硬质聚氨酯泡沫
CN109476814A (zh) * 2016-07-21 2019-03-15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稳定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材料
WO2019236465A1 (en) * 2018-06-05 2019-12-1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urethane-polyisocyanurate fo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3694A1 (en) 2011-01-18 2012-07-19 Owens Corn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Hybrid polyurethane spray foams made with urethane prepolymers and rheology modifiers
WO2013026809A1 (de) 2011-08-23 2013-02-28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urethanen
JP6228122B2 (ja) 2011-10-14 2017-11-08 ダウ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ポリウレタン硬質発泡体における向上した離型膨張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
EP3426707B1 (en) 2016-03-07 2020-12-30 Basf Se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03412A (ja) * 2008-02-29 2009-09-10 Inoac Corp 吸水性ポリウレタン発泡体
JP2011094003A (ja) * 2009-10-29 2011-05-12 Sanyo Chem Ind Ltd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製造用活性水素成分
CN108055850A (zh) * 2015-09-29 2018-05-1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聚酯聚醚多元醇的硬质聚氨酯泡沫
CN109476814A (zh) * 2016-07-21 2019-03-15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稳定的聚异氰脲酸酯泡沫材料
WO2019236465A1 (en) * 2018-06-05 2019-12-1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urethane-polyisocyanurate foam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L. RIVERA-ARMENTA: "New polyurethane foams modified with cellulose derivative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vol. 40, no. 12, pages 2803, XP004613580, DOI: 10.1016/j.eurpolymj.2004.07.015 *
XIAOJIAN ZHOU: "Semi-rigid biopolyurethane foams based on palm-oil polyol and reinforced with cellulose nanocrystals", 《COMPOSITES: PART A》, vol. 83, pages 56, XP029431094, DOI: 10.1016/j.compositesa.2015.06.008 *
XUELIN YAO: "Simultaneous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of Polyurethane via Grafting on the Surface of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PPL. MATER. INTERFACES》, vol. 6, pages 2497 - 25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7161A1 (en) 2022-12-07
JP2023511428A (ja) 2023-03-17
WO2021154527A1 (en) 2021-08-05
US20220372287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253B (zh) 包含顺式-1,1,1,4,4,4-六氟-2-丁烯泡沫形成组合物的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制备基于多异氰酸酯的泡沫的用途
CN101743270B (zh) 包含顺式-1,1,1,4,4,4-六氟-2-丁烯泡沫形成组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基于多异氰酸酯的泡沫中的用途
PT1758947E (pt) Espuma de poliuretano flexível
JP2014525485A (ja) ポリウレタン硬質フォーム
JP2006512464A (ja) 高い官能価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オールからの硬質フォーム
ITMI20081480A1 (it) Poliesteri aromatici, miscele palioliche che li comprendono e prodotti risultanti
CN102906142A (zh) 包含氢卤代烯烃和水的泡沫膨胀剂组合物以及它们在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聚合物泡沫的制备中的用途
PT92505A (pt) Processo para a preparacao de uma espuma a base de poli-isocianato a partir de uma composicao de poliol
US5234965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urethane foams
JP2014074170A (ja) ポリオールとイソシアネートとの反応生成物をベースとする成形品
CN114981330A (zh) 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合物
EP3426708B1 (en) Polyurethane and polyisocyanurate foam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H08319330A (ja) 連続気泡ポリウレタン変性ポリイソシアヌレート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EP3461850B1 (en) Mixed metal catalys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polyurethane foam
US20230139422A1 (en) Polyol and foam made therefrom
JPS5920700B2 (ja) 揺変性ポリウレタンシ−ル材組成物
JP2022533617A (ja) テレフタル酸エステルポリオールおよび炭化水素発泡剤の相溶化ブレンド
EP3919537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US20220411599A1 (en) Polyurethane rigid foam
WO2021252310A1 (en)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 and polyisocyanurate foams using liquid siloxane nucleating additive
US3880781A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cellular or foamed polyurethane from polyethers with and without catalyst
WO2023277872A1 (en) Polyol and foam made therefrom
KR20240038219A (ko) 단열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폴리우레탄 폼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폴리우레탄 폼의 제조 방법
JP2023529615A (ja) イソシアネート反応性組成物、並びにポリウレタン及びポリイソシアヌレートフォームを調製する方法
JPH03231913A (ja) 硬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