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5890A -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5890A
CN114975890A CN202210711748.7A CN202210711748A CN114975890A CN 114975890 A CN114975890 A CN 114975890A CN 202210711748 A CN202210711748 A CN 202210711748A CN 114975890 A CN114975890 A CN 114975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material
graphite
source
preparation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17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诚
刘范芬
朱智渊
苑丁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17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58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5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5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混合后,经高温煅烧处理后降温,粉碎得到D50为5~15μm的石墨材料;所述掺杂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将掺杂源掺杂入人造石墨层端面,有效地降低负极面密度,从而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程焦虑”,将石墨层间距离扩大,改善了石墨的倍率性能,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涉及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里程焦虑”开始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巨大瓶颈,要想突破“里程焦虑”,首先就是增加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想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必须增加材料的容量。
硬碳由于较大的层间距(0.340nm),使其能嵌入更多的锂,首次嵌锂容量能达到500mAh/g以上,但由于其难石墨化,内部空隙较多且杂质较多,导致其首次放电效率较低,影响容量发挥,且循环较差,限制了其应用;人造石墨由于其内部空间致密,副反应较少,但由于层间距小(仅为0.3354nm),目前市场上人造石墨的容量发挥很难达到360mAh/g上,但由于人造石墨得天独厚的循环优势,使其应用较广。
CN105762359B公开了一种Ti掺杂人造石墨的方法,通过将钛源与石墨置于500-1000℃的气氛炉中进行高温化处理4-10h,得到钠离子电池高容量石墨负极材料,该方法虽然可行,但钛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并且较难获取,无疑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成本,工业化难度较高。
CN109148847A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倍率性能的硼掺杂改性的硬碳包覆负极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一硬碳碳源在炭化后于负极基材表面形成硬碳碳层,以硼氧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氧化硼,在高温下载负极基材表面形成硼碳键以及硼碳氧键等复合结构,将硼掺入负极材料中,由硼原子本身相比碳原子有更大的半径,从而导致负极材料的层间距增大,从而增大了材料的倍率性能。但是制备复杂,反应过程复杂,容易产生副产物,降低材料的性能。
因此,如何低成本大规模的生产一种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的石墨材料,是本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混合后,经高温煅烧处理后降温,粉碎得到D50为5~15μm的石墨材料。
所述掺杂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将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的掺杂源掺杂入人造石墨层端面,有效地降低负极面密度,从而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程焦虑”,将石墨层间距离扩大,改善了石墨的倍率性能,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应用前景广泛。
其中,所述人造石墨的D50可以是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等,其中所述石墨材料的D50可以是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对石油焦依次进行粉碎、分级整形和石墨化得到所述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掺杂源包括P源、S源或Cl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P源和S源的组合、S源和Cl源的组合或P源和Cl源的组合等。
本发明中由于P、S、Cl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大于C,而原子序数大小顺序为:P<S<Cl,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P>S>Cl。
优选地,所述掺杂源为P源。
优选地,所述P源包括H3PO4、(NH4)H2PO4或(NH4)2HPO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H3PO4和(NH4)H2PO4的组合、(NH4)H2PO4和(NH4)2HPO4的组合或H3PO4和(NH4)2HPO4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S源包括H2SO4、NH4HSO4或(NH4)2SO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H2SO4和NH4HSO4的组合、NH4HSO4和(NH4)2SO4的组合或H2SO4和(NH4)2SO4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Cl源包括HCl和/或NH4Cl。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酸包括硫酸、盐酸或高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硫酸和盐酸的组合、盐酸和高氯酸的组合或硫酸和高氯酸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硫酸的浓度为0.5~3mol/L,其中所述浓度可以是0.5mol/L、1.0mol/L、1.5mol/L、2.0mol/L、2.5mol/L或3.0mol/L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盐酸的浓度为0.5~3mol/L,其中所述浓度可以是0.5mol/L、1.0mol/L、1.5mol/L、2.0mol/L、2.5mol/L或3.0mol/L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高氯酸的浓度为0.5~3mol/L,其中所述浓度可以是0.5mol/L、1.0mol/L、1.5mol/L、2.0mol/L、2.5mol/L或3.0mol/L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的质量比为80:15:5~90:5:5,其中所述质量比可以是80:15:5、85:15:5、90:15:5、80:10:5、80:5:5、85:10:5、85:5:5、90:10:5或90:5:5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的温度为30~40℃,其中所述温度可以是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时间为2~8h,其中所述时间可以是2h、3h、4h、5h、6h、7h或8h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速率为500~1500r/min,其中所述速率可以是500r/min、600r/min、700r/min、800r/min、900r/min、1000r/min、1100r/min、1200r/min、1300r/min、1400r/min或1500r/min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高温煅烧处理的温度为600~1000℃,其中所述温度可以是600℃、650℃、700℃、750℃、800℃、850℃、900℃、950℃或1000℃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高温煅烧处理的时间为4~10h,其中所述时间可以是4h、5h、6h、7h、8h、9h或10h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降温的截至温度为20~25℃,其中所述截至温度可以是20℃、21℃、22℃、23℃、24℃或25℃等,但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混合后,经600~1000℃高温煅烧处理4~10h后降温至20~25℃,粉碎得到D50为5~15μm的石墨材料。
所述掺杂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所述石墨材料由目的之一所述的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如目的之二所述的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目的之三所述的负极极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的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可以有效地降低负极面密度,从而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程焦虑”,将石墨的首次放电克容量提高至450mAh/g以上,首次效率达到90%以上,石墨的0.1C可逆克容量提高到400mAh/g以上;
(2)本发明制备方法改善了石墨的倍率性能,最大充电电流能达到3C;
(3)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原料易得,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石墨材料的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石墨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保持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石油焦依次进行粉碎、分级整形和石墨化得到D50为10μm的人造石墨。
将D50为10μm的人造石墨、H3PO4和浓度为1mol/L的盐酸按照质量比为85:10:5混合后,经800℃高温煅烧处理7h后降温至22℃,粉碎得到D50为10μm的石墨材料。
本实施例中石墨材料的电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石墨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循环保持率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石油焦依次进行粉碎、分级整形和石墨化得到D50为5μm的人造石墨。
将D50为5μm的人造石墨、(NH4)H2PO4和浓度为0.5mol/L的硫酸按照质量比为80:15:5混合后,经600℃高温煅烧处理10h后降温至20℃,粉碎得到D50为5μm的石墨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对石油焦依次进行粉碎、分级整形和石墨化得到D50为15μm的人造石墨。
将D50为15μm的人造石墨、(NH4)2HPO4和浓度为3mol/L的高氯酸按照质量比为90:5:5混合后,经1000℃高温煅烧处理4h后降温至25℃,粉碎得到D50为15μm的石墨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除将H3PO4替换为H2SO4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除将H3PO4替换为NH4Cl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除将800℃高温煅烧处理7h替换为500℃高温煅烧处理7h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除将800℃高温煅烧处理7h替换为1100℃高温煅烧处理7h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除将800℃高温煅烧处理7h替换为800℃高温煅烧处理15h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除将800℃高温煅烧处理7h替换为800℃高温煅烧处理2h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除采用商用的人造石墨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除不添加H3PO4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除不添加盐酸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除将H3PO4替换为HF外,其他条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对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3中制备的石墨材料进行克容量发挥和循环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克容量发挥的测试方法:将石墨材料、导电炭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91:5:4的比例制成正极极片,以锂片为负极,进行扣电测试,计算其克容量发挥;
循环性能的测试:将石墨材料、导电炭黑、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按照96:1.5:1:1.5的比例制成负极极片,以NCM811为正极极片,制成软包电池,进行快充循环测试。
表1
Figure BDA0003707079540000081
Figure BDA0003707079540000091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得到:对比实施例1、4、5可以发现,随着掺杂元素的半径减小,石墨的容量降低,快充循环容量保持率下降,这是因为随在掺杂元素的半径减小,石墨层间距减小,可供锂离子嵌入的量减小,同时锂离子嵌入的速度变慢,不利于快充性能的发挥。
对比实施例1、6、9可以发现,煅烧温度低于600℃或煅烧时间小于4h时,P源未完全进行掺杂,部分石墨层间距依然维持在0.337nm左右,锂离子嵌入量较小且快充性能降低;
对比实施例1、7、8可以发现,当煅烧温度超过1000℃时或者煅烧时间超过10h时,只能增加机械的能耗,对于石墨容量的发挥和快充容量的保持没有提升;
通过对比例1、2、3可以发现,当不加入掺杂剂、盐酸或者加入掺杂剂元素半径小于C原子时,石墨容量和快充性能下降。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混合后,经高温煅烧处理后降温,粉碎得到D50为5~15μm的石墨材料;
所述掺杂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的制备方法为:对石油焦依次进行粉碎、分级整形和石墨化得到所述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源包括P源、S源或Cl源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掺杂源为P源;
优选地,所述P源包括H3PO4、(NH4)H2PO4或(NH4)2HPO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S源包括H2SO4、NH4HSO4或(NH4)2SO4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Cl源包括HCl和/或NH4C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包括硫酸、盐酸或高氯酸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硫酸的浓度为0.5~3mol/L;
优选地,所述盐酸的浓度为0.5~3mol/L;
优选地,所述高氯酸的浓度为0.5~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的质量比为80:15:5~90:5: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温度为30~40℃;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时间为2~8h;
优选地,所述混合的速率为500~1500r/min;
优选地,所述高温煅烧处理的温度为600~1000℃;
优选地,所述高温煅烧处理的时间为4~10h;
优选地,所述降温的截至温度为20~25℃。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D50为5~15μm的人造石墨、掺杂源和酸混合后,经600~1000℃高温煅烧处理4~10h后降温至20~25℃,粉碎得到D50为5~15μm的石墨材料;
所述掺杂源的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
8.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材料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9.一种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极极片。
CN202210711748.7A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Pending CN1149758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1748.7A CN1149758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1748.7A CN1149758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5890A true CN114975890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6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1748.7A Pending CN114975890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589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4498A (en) * 1991-03-02 1994-03-15 Sony Corporation Anode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ell employing such anode materials
CN101087021A (zh) * 2007-07-18 2007-12-1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2234A (zh) * 2016-05-05 2016-09-07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掺杂多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38197A (zh) * 2019-11-25 202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4498A (en) * 1991-03-02 1994-03-15 Sony Corporation Anode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ell employing such anode materials
CN101087021A (zh) * 2007-07-18 2007-12-12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32234A (zh) * 2016-05-05 2016-09-07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掺杂多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38197A (zh) * 2019-11-25 202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6246B (zh) 钠离子电池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55983B (zh) 一种棉花基多孔生物质碳的制备方法
CN10421821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48681B (zh) 一种生物质基硬碳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77058A (zh) 一种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2125294B (zh) 一种煤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
CN10844811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3468A (zh) 一种改性硬碳及其改性方法和应用
CN110649234A (zh) 一种高库伦效率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548322A (zh) 一种改性的微晶石墨二次颗粒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43459B (zh) 一种五硫化二锑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55022B (zh) 使用微晶石墨材料的锂离子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CN114188521B (zh) 一种双离子电池石墨正极材料表面的轻质包覆层及制备方法
CN115285969A (zh) 生物质衍生的氮掺杂硬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57487A (zh) 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12142060B (zh) 一种煤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
CN114975890A (zh) 一种负极极片用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2133898B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5121A (zh) 一种类珊瑚条状多孔碳、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799500A (zh) 一种天然石墨球形尾料制备高倍率锂电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9264773B (zh) 一种提高1.55v钛酸锂电池容量的水热反应法
CN111146417A (zh) 一种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球形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95846B (zh) 一种针状焦的制备方法及其含硅负极材料
CN109216801B (zh) 一种提高1.55v纳米化钛酸锂电池容量的方法
CN111362260B (zh) 一种高压实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