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9039A -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9039A
CN114949039A CN202210179362.6A CN202210179362A CN114949039A CN 114949039 A CN114949039 A CN 114949039A CN 202210179362 A CN202210179362 A CN 202210179362A CN 114949039 A CN114949039 A CN 114949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tci
gene
fermentation product
f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93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49039B (zh
Inventor
林咏翔
吴佩宜
林焕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949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9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49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9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6Prunus, e.g. plum, cherry, peach, apricot or alm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61K36/605Morus (mulber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61K36/064Saccharomycetales, e.g. baker's yea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5Foeniculum (fenn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2Cucurbitaceae (Cucumber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0Lax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4Prodigestives, e.g. acids, enzymes, appetite stimulants, antidyspeptics, tonics, antiflatul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所述植物发酵物由下列比例的原料与方法所制成:桑葚(Mour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viata)及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的比例为0.5‑4:4‑8:0.5‑4:0.1‑2:0.5‑4,将前述比例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混合成混合物,并经由溶剂萃取获得植物萃取物再经发酵所制成。

Description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发酵物及其用途,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桑葚(Mour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var.abbreviata)及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制成的植物发酵物,其具有减肥的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追求完美的体态,从外在看到的外型、肤质、曲线、姿态到内在的健康、体脂、代谢速率,都有很高的要求。健康的身型及体态是维持亮丽外型的一大因素,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保健及调养,从内到外都维持在最佳的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机能性食品,以造福有此需求的广大族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以桑葚(Mour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viata)及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制成的植物发酵物,其具有减肥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植物发酵物,其由下列比例的原料与方法所制成:桑葚(Mour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viata)及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的比例为0.5-4:4-8:0.5-4:0.1-2:0.5-4,且将此比例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混合成混合物,并经由溶剂萃取获得植物萃取物后再经发酵所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萃取物是将含有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的混合物以水为溶剂在50-100℃下萃取0.5-2小时所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物及水是以10-15:80-90的比例混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物是经由该植物萃取物与酵母菌 (Saccharomyces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进行该发酵而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酵母菌的添加量为0.01-0.5%(w/w);植物乳杆菌的添加量为0.01-0.2%(w/w);以及醋酸杆菌的添加量为1-10%(w/w)。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植物发酵物用于制备减肥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植物发酵物由下列比例的原料与方法所制成: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的比例为0.5-4:4-8:0.5-4:0.1-2:0.5-4,且将此比例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混合成混合物,并经由溶剂萃取获得植物萃取物后再经发酵所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用于减少食欲旺盛程度、增加进食间隔时间、减少饥饿感及/或减少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用于减少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用于减少胰岛素阻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物提高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基因及/或降低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脂肪代谢基因是选自于ATGL、LIPE、UCP1、UCP2及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脂肪堆积基因是PLIN1及/或PPARG2。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物是进一步制备成食品组合物、保健食品组合物或皮肤外用剂。
综上所述,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物是以含有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所提取出生物活性成分的植物萃取物,再进一步经由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醋酸杆菌进行发酵所获得,其可用于制备一减肥的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有效地参与及调控受体从进食、脂肪贮存的过程,并可减少受体食欲旺盛程度、增加受体进食间隔时间、减少受体饥饿感及/或减少受体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通过提高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基因及/或降低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进而有效地减少细胞中贮存的脂肪,达到减少体重、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的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还可以减少胰岛素阻抗,增加身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使多余的能量不易被储存为脂肪,以减少脂肪堆积。基此,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物可实现减肥、减少食欲旺盛程度、增加进食间隔时间、减少饥饿感及/或减少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减少胰岛素阻抗、减少细胞中贮存的脂肪,达到减少体重、 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等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脂肪代谢基因的表现量的实验结果图,其中「*」代表「p值<0.05」、「**」代表「p值<0.01」及「***」代表「p值<0.001」;
图2是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的实验结果图,其中「***」代表「p值<0.001」;
图3是脂肪油滴堆积实验结果图,其中「*」代表「p值<0.05」;
图4是受试者在第0周、第2周及第4周的「难以控制食欲」、「进食间隔时间短」、「经常感到饥饿」及「整体食欲旺盛」的实验结果图。其中,相较于第0周,「*」代表「p值<0.05」且「**」代表「p值<0.01」;
图5是图4中有感改善受试者人数的实验结果图;
图6是受试者在第0周、第2周及第4周的「每周正餐以外的平均进食次数」的实验结果图;
图7是;受试者在第2周及第4周的「抑制食欲功效满意度」的实验结果图;
图8是连续服用植物发酵物的受试者在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体重的数据分析图;
图9是连续服用植物发酵物的受试者在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数据分析图;
图10是连续服用植物发酵物的受试者在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全身体脂率的数据分析图;
图11是连续服用植物发酵物的受试者在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臀围的数据分析图;以及
图12是连续服用植物发酵物的受试者在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胰岛素阻抗指数的数据分析图;
图13是植物水萃物与植物发酵物的HPLC指纹图谱;
图14是化合物TCI-LFT-01的1H-NMR图谱图;
图15是化合物TCI-LFT-02的1H-NMR图谱图;
图16是化合物TCI-LFT-03的1H-NMR图谱图;
图17是化合物TCI-LFT-04的1H-NMR图谱图;
图18是化合物TCI-LFT-05的1H-NMR图谱图;
图19是化合物TCI-LFT-06的1H-NMR图谱图;
图20是化合物TCI-LFT-07的1H-NMR图谱图;
图21是化合物TCI-LFT-08的1H-NMR图谱图;
图22是化合物TCI-LFT-09的1H-NMR图谱图;
图23是化合物TCI-LFT-10的1H-NMR图谱图;
图24是化合物TCI-LFT-11的1H-NMR图谱图;
图25是化合物TCI-LFT-12的1H-NMR图谱图;
图26是化合物TCI-LFT-13的1H-NMR图谱图;
图27是化合物TCI-LFT-14的1H-NMR图谱图;
图28是化合物TCI-LFT-15的1H-NMR图谱图;
图29是化合物TCI-LFT-15的13C-NMR图谱图;
图30是9个化合物对PYY基因相对基因表现量的实验结果图;以及
图31是5个化合物的脂肪油滴堆积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态样。在不背离本案精神下,本案尚可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态样来实践,不应将保护范围限于说明书所具体陈述的条件。
其中,本文中所使用数值为近似值,所有实验数据皆表示在正负10%的范围内,最佳为在正负5%的范围内。并且,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表示,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进行分析。
其中,术语「萃取物」指借由萃取处理所制备的产物。此萃取物可以溶于溶剂中的溶液形式呈现,或萃取物可为不含或大体上不含溶剂的浓缩物或精华呈现。
于下列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除非另有相关说明,则「%」符号是指重量百分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一定比例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五种原料混和形成混合物后,以溶剂于一定温度下经适当时间的萃取以得到植物萃取物,并将植物萃取物经发酵处理以得到植物发酵物。
其中,桑葚是指(学名:Morus alba,又称桑椹)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其为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并且,果实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溶剂可将混合物中的桑葚的活性成分(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萃取出来,而受体服用含有桑葚活性成分的植物发酵物后可达成防癌、推迟衰老、抗发炎、增加血管弹性、护眼、助消化、防白发等多种功效。
石榴(学名:Punica granatum,又称安石榴)是指千屈菜科石榴属的果实。石榴浆果近球形,其果皮厚,顶端有宿存花萼,且果实直径约6公分。并且,石榴果实的可食用的部分为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并具有收敛止泻、止血、杀虫的功效。
马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又称马生菜、马齿菜)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齿苋的全草肥厚多汁,通常匍匐无毛;圆柱形茎下部匍匐,上部略能直立;茎分歧甚多,带有紫红色。肥厚的倒卵状楔形叶子对生,先端圆形,全缘;夏季开淡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盖裂。并且,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除湿止痢、利尿润肺、止渴生津等功效。
山苦瓜(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viata,又称野苦瓜、短果苦瓜),为一年生葫芦科苦瓜属蔓性攀缘草本植物。山苦瓜的分枝繁茂,其蔓具有卷须和毛茸且可攀缘,其全株具有特异的臭味。山苦瓜的瓜形比一般栽培种苦瓜小,果实颜色由绿至深绿,果长3-15公分,果宽2-4公分,果型由橄榄型至长椭圆型,果面肋条状突起,部分具刺状。山苦瓜含苦瓜素,故带有苦味,煮后转成苦甘味,其具有促进食欲、解渴、清凉、解毒及驱寒等功效。
小茴香(学名:Foeniculum vulgare,甜茴香)为伞形科茴香属的开花植物种。小茴香为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长度可至2.5米高,其呈粉绿色笔直状,茎为空心、叶长可达40公分长。小茴香的尾段呈现细长状,约0.5公厘宽。小茴香的花型为5-15公分宽的伞形花序,每个伞形花序有20-50个微小的黄色花朵。小茴香的果实4-10公厘长,半公厘宽或更小,表面带有浅沟纹道的粉绿色种子。
于此,所使用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原料通常指此植物果实、叶片、花朵、茎部、根部或全株植物,可包含原始、经干燥或以其他物理方式加工以利于处理的果实,其可进一步包含完整、剁碎、切丁、碾磨、研磨或以其他经加工以影响原物料的大小及实体完整性的方式。
举例来说,所使用的桑葚的原料可为桑葚果或其果实所榨出的桑葚果汁、所使用的石榴的原料可为石榴果肉所榨出的石榴果汁或为石榴果实的可食用的部分(不含果皮)、所使用的马齿苋的原料可为马齿苋的叶、所使用的山苦瓜的原料可为山苦瓜的果实、以及所使用的小茴香的原料可为小茴香的果实或小茴香的果实所制成的粉末。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萃取物是将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原料经榨取而得的植物汁液。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植物萃取物是将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原料浸泡于水中于常温下经适当时间进行萃取,再经过滤去除固态杂质后得到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的萃取液。又一些实施例中,植物萃取物是将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原料经碾碎、挤压并以溶剂萃取后,接着去除果渣与较细小的悬浮物,再将其浓缩至一定糖度而得。举例来说,前述糖度为9°Bx~11°Bx,而足够的糖度可以确保后续发酵的顺利进行,以确保后续发酵菌种有足够的养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五种原料的比例为0.5-4:4-8:0.5-4:0.1-2:0.5-4的重量比。举例来说,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等五种原料的重量比为6:2:2: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可以为水或醇类。并且,混合物及溶剂的比例为 10-15:80-90的重量比。举例来说,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小茴香与溶剂的重量比为6:2:2:2:1: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物中更包括葡萄糖。举例来说,是将重量比为0.5-4: 4-8:0.5-4:0.1-2:0.5-4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加入1%-5%的葡萄糖以形成混合物,再将混合物于一定温度下经适当时间萃取以得到植物萃取物。于此,将葡萄糖与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小茴香形成的混合溶液一并进行萃取程序,借以助于葡萄糖溶解并且还可以避免污染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萃取指将混合物于常温下萃取一定时间,或是将混合物维持在50℃-100℃并静置0.5℃-1.5小时。举例来说,萃取指将混合液维持在 95℃并静置1小时。
一些实施例中,发酵处理是指以复数菌种依序进行发酵程序。具体来说,是将植物萃取物作为后续发酵的培养液,并将培养液及复数菌种进行发酵4日 -15.5日以得到发酵原液。其中,复数菌种包括相对于培养液为0.01%-0.5%的酵母菌、相对于培养液为0.01%-0.2%的乳酸菌及相对于培养液为1%-10%的醋酸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培养液不另滤除其内部的固形物(即萃取后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小茴香)直接加入菌种进行发酵,借以利用菌种进一步提取固形物中的活性成分。
其中,酵母菌可以是市售的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举例而言,向中国台湾食品工作发展研究所采购寄存编号BCRC20271(国际寄存 ATCC26602)菌株的啤酒酵母。
乳酸菌可以是为市售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市售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举例而言,采用植物乳杆菌(购自中国台湾食品工作发展研究所,寄存编号BCRC910760),或者采用寄存编号 BCRC910760(国际寄存DSM32451)菌株的嗜热链球菌TCI378。
醋酸菌是市售的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举例而言,醋酸菌是指向美国菌种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采购寄存编号BCRC11688 (国际寄存ATCC15973)菌株的醋酸杆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分别意欲涵盖那些为熟习此项技术人士可易于获得的啤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以及醋酸杆菌(例如,可购自于国内或国外寄存机构者),或者利用本技艺中所惯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而从天然来源中所分离纯化出的啤酒酵母菌、植物乳杆菌以及醋酸菌菌株。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植物萃取物中加入0.01%-0.5%的酵母菌进行发酵12 小时-36小时后形成第一初发酵液。基此,通过先添加酵母菌至植物萃取物中,可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并有利于提取出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小茴香内不同的有效成份。此外,在发酵的过程中,植物萃取物的酸碱值 (pH值)亦会逐渐下降,此过程亦可提供不同的pH值的溶液环境以利于从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内提取出不同的有效成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初发酵液的酸碱值(pH值)小于4,且其糖度约为10°Bx。
接着,加入0.01%-0.2%的乳酸菌至得第一初发酵液内进行发酵12小时-36 小时后形成第二初发酵液。基此,通过添加乳酸菌至第一初发酵液中可使其内的葡萄糖被进一步消耗而降低糖度,并产生乳酸以降低第一初发酵液的pH值。并且,降低pH值有利于进一步提取出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内其他不同的有效成分。
加入1%-10%的醋酸菌至第二初发酵液后进行发酵3-10日后形成第三初发酵液。基此,通过添加醋酸菌至第二初发酵液可使其内的酒精被消耗,并一步降低葡萄糖的含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三初发酵液过滤并浓缩以得到植物发酵原液。举例来说,过滤方式可以是以200mesh过滤,且浓缩方式可以采取在60℃±5℃下的减压浓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三初发酵液经由减压浓缩过滤以得到植物发酵原液后,于植物发酵原液加入水补充经减压浓缩去除的重量,以得到植物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添加寡糖至植物发酵原液以使其糖度达到28°Bx以形成植物发酵物。举例来说,寡糖指由3个~10个单醣分子聚合而成的低聚糖。其中,寡糖可为果寡糖、半乳寡糖、木寡糖、异麦芽寡糖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添加的寡糖可为含40%-70%异麦芽寡糖的寡糖溶液。
由此可知,植物发酵物的制备方式如下:提供重量比为0.5-4:4-8:0.5-4: 0.1-2:0.5-4的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合而成混合物、将混合物于50℃-100℃下以溶剂萃取0.5℃-1.5小时以得到植物萃取物后、以及将植物萃取物以0.01%-0.5%的啤酒酵母进行发酵12小时-36小时后形成第一初发酵液,接着于第一初发酵液中加入0.01%-0.2%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12小时-36小时后形成第二初发酵液,并于第二初发酵液中加入 1%-10%的醋酸杆菌进行发酵3-10日后形成第三初发酵液,接着将第三初发酵液经减压浓缩后调配以形成植物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获得固态的植物发酵物,可将前述经减压浓缩的植物发酵物以喷雾干燥方式去除溶剂,即可获得固态的植物发酵物(又称植物磁场发酵物粉末)。
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物包含甘露醇、没食子酸、二氢咖啡酸、紫丁香苷、对-羟基苯甲酸、3-苯乳酸、绿原酸、咖啡酸、1,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 4-羟基-3-苯乳酸甲酯、荷苞花苷B、车前草苷B、槲皮素-3-葡萄糖酸、肉苁蓉苷D及木樨草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植物发酵物可用于减肥。具体来说,植物发酵物可提高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基因及/或降低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其中,脂肪代谢基因是选自于ATGL、LIPE、UCP1、UCP2及其组合,而脂肪堆积基因是PLIN1 及/或PPARG2。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含有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制成的植物发酵物可保护胰腺β细胞免于变性和减少脂质过氧化、可维持受体血糖恒定、可改善高密度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的比例、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并可活化细胞内能量代谢的调控因子AMPK、并可降低血糖浓度、脂质浓度及脂肪累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植物发酵物可进一步制备为减肥的组合物。举例来说,以植物发酵物制成的组合物可用于减少受体食欲旺盛程度、增加受体进食间隔时间、减少受体饥饿感及/或减少受体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并且,前述组合物可用于减少受体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植物发酵物制成的组合物可用于减少胰岛素阻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植物发酵物制成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制备成食品组合物、保健食品组合物或皮肤外用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为液态(如,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饮品等)或固态(如,粉末、锭剂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植物发酵物的使用剂量为7毫升/天,而固态组合物的使用量为0.58克/天。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使用量为7克/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任一组合物可为医药品。换言之,此医药品包含有效含量的植物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经肠地道、非经肠地道(parenterally)、口服的、或局部地(topically) 投药剂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肠道或口服的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锭剂(tablet)、片剂(troche)、口含锭(lozenge)、丸剂(pill)、胶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powder)或细颗粒(granule)、溶液、悬浮液(suspension)、乳剂(emulsion)、糖浆(syrup)、酏剂(elixir)、浓浆(slurry)或类似的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经肠地道或局部地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注射品 (injection)、无菌的粉末(sterile powder)、外部制剂(externalpreparation) 或类似的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品的投药方式可为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表皮内注射(intraepidermal injection)、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 或病灶内注射(intralesional injection)。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包含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的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在一些实施例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可为下列载剂中一种或多种: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 agent)、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黏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 agent)、螯合剂(chelating 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湿剂 (wetting agent)、润滑剂(lubricant)、吸收延迟剂(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的物。关于选用的载剂的种类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的溶剂可为水、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或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 solutioncontaining alcohol)。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一适合于局部地施用于皮肤上的外部制剂(external preparation),这包括,但不限于:乳剂(emulsion)、凝胶(gel)、软膏(ointment)、乳霜(cream)、贴片(patch)、擦剂(liniment)、粉末(powder)、气溶胶(aerosol)、喷雾 (spray)、乳液(lotion)、乳浆(serum)、糊剂(paste)、泡沫(foam)、滴剂(drop)、悬浮液(suspension)、油膏(salve)以及绷带(bandage)。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外部制剂是借由将前述的医药品与一为熟习此项技艺者所详知的基底(base)相混合而被制备。具体而言,前述基底可包含有一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添加剂(additives):水、醇(alcohols)、甘醇(glycol)、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s)[诸如石油胶(petroleum,jelly)以及白凡士林(white petrolatum)]、蜡(wax)[诸如石蜡(paraffin)以及黄蜡(yellow wax)]、保存剂(preserving agents)、抗氧化剂(antioxidants)、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s)、吸收增强剂(absorption enhancers)、安定剂(stabilizing agents)、胶凝剂(gelling agents)[诸如卡波普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11
974P(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12
974P)、微结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以及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活性剂(active agents)、保湿剂(humectants)、气味吸收剂(odor absorbers)、香料(fragrances)、 pH调整剂(pH adjusting agents)、螯合剂(chelating agents)、乳化剂(emulsifiers)、闭塞剂(occlusive agents)、软化剂(emollients)、增稠剂(thickeners)、助溶剂(solubilizing agents)、渗透增强剂(penetration enhancers)、抗刺激剂 (anti-irritants)、着色剂(colorants)以及推进剂(propellants)等。有关这些添加剂的选用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任一组合物可为保养品。换言之,此保养品包含有效含量的植物发酵物。并且,保养品可进一步包含有一被广泛地使用于保养品制造技术的可接受的佐剂(acceptable adjuvant)。例如,该可接受的佐剂可包含有一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试剂:溶剂、胶凝剂、活性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遮蔽剂(screening agent)、螯合剂、界面活性剂、染色试剂(coloring agent)、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填料(filler)、香料以及气味吸收剂。有关这些试剂的选用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保养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一适合于护肤(skincare)或化妆(makeup)的形式,这包括,但不限于:水性溶液(aqueoussolution)、水-醇溶液(aqueous-alcohol solution)或油性溶液(oily solution)、呈水包油型(oil-in-water type)、油包水型(water-in-oil type) 或复合型的乳剂、凝胶、软膏、乳霜、面膜(mask)、贴片、贴布(pack)、擦剂、粉末、气溶胶、喷雾、乳液、乳浆、糊剂、泡沫、分散液、滴剂、慕斯(mousse)、防晒油(sunblock)、化妆水(tonic water)、粉底(foundation)、卸妆产品(makeup remover products)、肥皂(soap)以及其他身体清洁产品(bodycleansing product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保养品亦可与一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已知活性的外用剂(external use agents)一起合并使用:美白剂(whitening agents)[诸如维生素A酸(tretinoin)、儿茶素(catechin)、曲酸、熊果苷以及维生素C]、保湿剂、抗发炎剂(anti-inflammatory agents)、杀菌剂(bactericides)、紫外线吸收剂(ultravioletabsorbers)、植物萃取物(plant extracts)[诸如芦荟萃取物(aloe extract)]、皮肤营养剂(skin nutrients)、麻醉剂(anesthetics)、抗痘剂(anti-acne agents)、止痒剂(antipruritics)、止痛剂(analgesics)、抗皮肤炎剂(antidermatitis agents)、抗过角化剂(antihyperkeratolytic agents)、抗干皮肤剂(anti-dry skin agents)、抗汗剂(antipsoriatic agents)、抗老化剂(antiaging agents)、抗皱剂(antiwrinkle agents)、抗皮脂溢出剂(antiseborrheic agents)、伤口治疗剂(wound-healing agents)、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以及激素 (hormones)。有关这些外用剂的选用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任一组合物可为食用产品。换言之,食用产品包含特定含量的植物发酵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食用产品可为一般食品、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食用产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口服的剂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一般食品可为食用产品本身。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食品可为但不限于:饮料(beverages)、发酵食品 (fermented foods)、烘培产品(bakery products)或调味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得的植物发酵物可进一步作为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以制得含有中药发酵液的食品组合物。于此,能借由现有方法于原料制备时添加任一实施例的中药发酵液,或是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物,而与任一种可食性材料配制成供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摄食的食用产品(即食品组合物)。
例1:植物发酵物的制备
首先,将桑葚的果汁(产地中国台湾)、石榴的果汁(产地中国台湾)、马齿苋的叶(产地中国大陆)、山苦瓜的果实(产地中国大陆)、小茴香的果实(产地中国大陆)与水以2:6:2:1:2:90的重量比混合,再添加3%的葡萄糖溶液后,于95℃下同时灭菌萃取1小时以得到植物萃取物。接着,将植物萃取物冷却至室温以供后续三阶段式发酵使用。
将于0.1%(w/w)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购买于生物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中国台湾,寄存编号为BCRC20271)植入至植物萃取物中并于28±5℃下进行发酵1天以得到第一初发酵液。接着,将0.05%(w/w)的植物乳杆菌TCI378(Lactobacillusplantarum TCI378;寄存于中国台湾生物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中国台湾寄存编号为BCRC910760;国际寄存编号为 DSM32451)植入至第一初发酵液中并于28±5℃下进行发酵1天以得到第二初发酵液。接着,将5%(w/w)的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购买于生物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中国台湾,寄存号为BCRC11688)植入至第二初发酵液中并于28±5℃下进行发酵5天以得到第三初发酵液。于此,在不移除此三种菌的情况下,所得到的第三初发酵液的糖度约为4.7°Bx、pH值约为3.5、酒精约为5%。
将第三初发酵液以200mesh的网筛进行过滤后,于60±5℃下进行减压浓缩后以获得酒精约为0.5%的植物发酵原液,并于植物发酵原液加入水补充经减压浓缩去除的重量,再于95℃下加热90分钟进行灭菌,以得到植物发酵物。
例2:植物水萃物的制备
将桑葚的果汁(产地中国台湾)、石榴的果汁(产地中国台湾)、马齿苋的叶(产地中国大陆)、山苦瓜的果实(产地中国大陆)、小茴香的果实(产地中国大陆)与水以2:6:2:1:2:90的重量比混合,再添加3%的葡萄糖溶液后,于95℃下同时灭菌萃取1小时以得到植物水萃物。于此,植物水萃物的pH值为6.3。
例3:脂肪相关基因的细胞实验分析
于此,以RNA萃取套组、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32
III反转录酶(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31
III ReverseTranscriptase)、KAPA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33
FAST qPCR试剂组配合定量PCR仪,测定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购自BCRC,编号6566;以下称OP9细胞)经例1所制得的植物发酵物处理后,OP9细胞中脂肪代谢基因及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并且,上述脂肪代谢基因分别为ATGL基因(Gene ID:57104)、LIPE(HSL) 基因(Gene ID:3991)、UCP1基因(Gene ID:7350)及UCP2基因(Gene ID:7351)。上述脂肪堆积基因分别为PLIN1基因(Gene ID:5346)及PPARG2 基因(Gene ID:5468)。
其中,ATGL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促进脂肪油滴细胞中,脂肪代谢的第一步,将三酸甘油脂水解。LIPE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将三酸甘油脂水解为游离脂肪酸,负责将胆固醇脂转换为游离胆固醇。UCP1基因及UCP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提升有助于脂肪细胞的转换,促使脂肪燃烧。PLIN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调控脂肪油滴细胞内的脂肪代谢,低表现将促使细胞进行脂肪代谢。 PPARG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调控脂肪酸的beta氧化过程,以进行脂肪代谢的调控。
细胞培养基采用含有2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购自GIBCO 公司,编号10438-026,美国)、1%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 (购自Gibco公司,编号15240-062)的α-最低限度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简称α-MEM)(购自Gibco公司,编号12000-022)。
首先,将OP9细胞以每孔1×105个细胞量培养于含有2mL上述培养液的六孔培养盘中,并在37℃下培养24小时,然后将OP9细胞分为以下三组:空白组、控制组及实验组,并于将各组别的细胞培养基更换为每孔2mL的实验培养基,然后置于37℃下分别接续培养12小时。其中,空白组的实验培养基为不作任何处理的细胞培养基(即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合物或植物发酵液至细胞培养基中)。控制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025mg/ml的例2中所得到的植物水萃物的细胞培养基。实验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025mg/ml的例1中所得到的植物发酵物的细胞培养基。并且,以上各组,每组进行三重复。
将各组处理后的OP9细胞以细胞裂解液分别破细胞膜以形成三组的细胞溶液。接着,以RNA萃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中国台湾,Lot No. FC24015-G)分别萃取三组细胞溶液内的RNA。接着,每组取1000奈克(ng) 的萃取出的RNA作为模板,通过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41
III反转录酶(购自Invitrogene 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将萃取出的RNA反转录为相应的cDNA。再借由ABI 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ABI StepOnePlusTM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国))、KAPA SYBR FAST(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及表1的引子(SEQ ID NO:1至SEQ ID NO:14)对三组的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观察三组的OP9细胞内的ATGL基因、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基因、PLIN1基因及 PPARG2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 ℃反应20秒,接着95℃反应3秒,60℃反应30秒,并重复40个循环,并使用2-ΔCt方法进行基因定量(以m-ACTB基因是作为内部控制基因)。于此,借由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可间接定量ATGL基因、 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基因、PLIN1基因及PPARG2基因的mRNA 表现量,进而推断ATGL基因、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基因、PLIN1 基因及PPARG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表现量。
表1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51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61
其中,R代表REVERSE反向,F代表FORWARD顺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文述及的图式中显示的ATGL基因、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基因、PLIN1基因及PPARG2基因的相对基因表现是以相对倍率呈现,其中使用Excel软件的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 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Student 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 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
请参阅图1,将空白组的ATGL基因、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 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100%)时,控制组相对于空白组的ATGL基因的表现量为2.30(即230%)、LIPE(HSL)基因的表现量为1.58(即158%)、UCP1 基因的表现量为3.15(即315%)且UCP2基因的表现量为1.70(即170%)。实验组相对于空白组的ATGL基因的表现量为4.92(即492%)、LIPE(HSL) 基因的表现量为3.66(即366%)、UCP1基因的表现量为5.83(即583%)且 UCP2基因的表现量为4.14(即414%)。由此可知,实验组相较于空白组及控制组,ATGL基因、LIPE(HSL)基因、UCP1基因、UCP2基因皆有明显的提升。换言之,植物发酵物可促进OP9细胞的脂肪代谢基因的表现量,代表植物发酵物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效果。
请参阅图2,将空白组的PLIN1基因及PPARG2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即 100%)时,控制组相对于空白组的PLIN1基因的表现量为1.12(即112%)且 PPARG2基因的表现量为1.12(即112%)。实验组相对于空白组的PLIN1基因的表现量为0.34(即34%)且PPARG2基因的表现量为0.18(即18%)。由此可知,实验组相较于空白组及控制组,PLIN1基因及PPARG2基因皆有明显的下降。换言之,植物发酵物可抑制OP9细胞的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代表植物发酵物具有减少脂肪堆积的效果。
例4:脂肪油滴堆积实验分析
减脂是指脂肪被分解,而脂肪分解(Lipolysis)作用是指脂肪细胞内所贮存的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被逐步降解为脂肪酸(fatty acid,FA)与甘油(Glycerol)的过程。于此,将脂肪细胞中甘油(Glycerol)的含量作为量化指标,以观察是否有产生脂肪分解作用。
所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为添加有2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Gibco公司,编号10438-026)、1%的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 (Gibco公司,编号15240-062)的α-最低限度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简称α-MEM)(Gibco公司,编号12000-022)。
首先,取8×104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71
),编号ATCC CRL-2749;以下称OP9细胞)至每孔含有500μL细胞培养基的24孔培养盘中,于37℃下培养7天。于7天的细胞培养期间中,每隔3天更换细胞培养基。并于培养7天后,以显微镜(ZEISS;放大倍率400x)观察OP9细胞内的油滴形成,借以确认OP9细胞已完全分化为脂肪细胞,供后续实验使用。
然后,将分化完成的脂肪细胞分为实验组、控制组及空白组。移除各组别的细胞培养基,并更换成每孔500μL实验培养基,然后置于37℃下接续培养 7天。于7天的培养期间,每3天更换一次新鲜的500μL实验培养基。其中,实验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025mg/ml的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物的细胞培养基。控制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025mg/ml的例2所得到的植物水萃物的细胞培养基。空白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单纯的细胞培养基(即不含植物发酵物)。
以细胞甘油基检测试剂套组(Glycerol cell-based assay kit,购自Cayman,美国,产品编号10011725)依据下列步骤测量甘油含量。收集各组的实验培养基(即已培养过脂肪细胞的实验培养基,但不包括脂肪细胞),并各取其中的 25μL转移到新的96孔培养盘中,并于各孔中加入100μL的重构游离甘油测定试剂(Reconstituted free glycerolassay reagent),再于室温下作用15分钟后,将96孔培养盘以ELISA读数器读取各组的OD540nm的吸亮度,以量化各组脂肪细胞分解并释放至实验培养基中的甘油量,如图3所示。于此,甘油量的多寡与脂肪的分解量成正比。其中,利用Excel软件进行student t-test以决定两个样本群体之间是否在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
请参阅图3。于此,将空白组的脂肪油滴含量视为100%。控制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96.1%,而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92.1%。于此,相较于空白组及控制组,实验组的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油滴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知,植物发酵液能有效地促进脂肪分解,具有提升受体的脂肪代谢的功能,进而达成减肥的功能。
基此,植物发酵物能有效地抑制脂肪累积,具有减少受体的脂肪形成的功能,进而达成减脂的功效。并且,通过微生物发酵所制得的植物发酵物相较于植物水萃物具有较佳的减少脂肪油滴含量的效果。
例5:人体实验
7位受试者(即其体脂率大于25%或BMI值大于24)每日饮用一瓶50mL 的植物发酵物饮料(其含有7g的例1中所得到的植物发酵物并添加水至总体积为50mL),连续饮用4周。
例5-1:人体实验-问卷分析
测试方式:7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前(即第0周)、饮用2周后(即第2 周)及饮用4周后(即第4周)分别填写饮食状态问卷,问卷中对于饮食相关的各种状况进行调查,其调查及计分方式如下表2所示。并且,于第2周及第 4周时调查7位受试者对于植物发酵物抑制食欲功效满意度。
表2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181
表2中,对于第1题至第4题而言1分是指完全不同意,2分是指不同意,3分是指普通,4分是指同意,5分是指完全同意。并且,通过调查测试期间的肠胃道状况可整理出7位受试者每周正餐以外的平均进食次数。
第0周、第2周与第4周的量测结果之间的统计学显著差异是借由学生t- 试验来统计分析,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4至图6中,「*」代表在与第0 周比较下其p值小于0.05;「**」代表在与空白组比较下其p值小于0.01。
请参照图4及图5,将饮用前(第0周)的各种症状(即难以控制食欲、进食的间隔时间短、经常感到饥饿及整体食欲很旺盛)的情形视为100%发生。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2周后,7位受试者难以控制食欲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60.9%(有感改善人数为5位,占比达约71.4%)、7位受试者进食的间隔时间短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50.0%(有感改善人数为6位,占比达约85.7%)、受试者经常感到饥饿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57.7%(有感改善人数为5位,占比达约71.4%),且受试者整体食欲很旺盛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66.7%(有感改善人数为5位,占比达约71.4%)。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4周后,7 位受试者难以控制食欲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52.2%(有感改善人数为7位,占比达约100%)、7位受试者进食的间隔时间短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45.8% (有感改善人数为6位,占比达约85.7%)、受试者经常感到饥饿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57.7%(有感改善人数为6位,占比达约85.7%),且受试者整体食欲很旺盛的情形显著地减少至约58.3%(有感改善人数为6位,占比达约85.7%)。
由此可知,持续饮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物饮料至少2周后,能减少受体的食欲旺盛程度、增加进食间隔时间及/或减少饥饿感。
请参照图6,相比饮用前(第0周)7位受试者每周正餐以外的平均进食次数为3.7次,针对7位受试者每周正餐以外的平均进食次数,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2周后可使显著地减少至1.6次,且持续4周显著地减少至2.1次。并且,7位受试者有感改善人数为5位,占比达71.4%。由此可知,持续饮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物饮料至少2周后,能减少受体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
并且,7位受试者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2周及4周后,分别进行抑制食欲功效的满意度评估。请参照图7,于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2周后,7 位受试者中有4位受试者对于抑制食欲功效感觉「尚可」(占全部人数57%),且有3位受试者对于抑制食欲功效感觉「满意」(占全部人数43%)。于持续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4周后,7位受试者对于抑制食欲功效感觉「尚可」的人数下降至2位(占全部人数29%),但对于抑制食欲功效感觉「满意」的人数则提升至5位(占全部人数71%)。由此可知,持续饮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物饮料显著地提升受体对于抑制食欲的感受度。
例5-2:人体实验-体组成分析
测试方式:7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前(即第0周)及饮用4周后(即第4 周)以体重计(厂牌:TANITA,产品:四肢与躯干体组成计,型号BC-545F) 测量的体重、全身体脂率及躯干体脂率,并以布尺量测此些受试者的腰围。其中,量测腰围时,需去除受试者腰部覆盖的衣物,并于受试者轻松站立、双手自然下垂时,以受试者的肚脐为水平量测点量取受试者的腰围数值。
请参见图8及图9,相较于饮用前(第0周)的平均体重为69.5公斤且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7,持续4周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可使受试者平均体重显著地减少0.5公斤(下降至69.0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减少 0.2(下降至23.5)。并且,7位受试者中改善人数为6位(占比达85.7%)。
请参见图10,相较于饮用前(第0周)的平均全身体脂率为32.5%,持续 4周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可使受试者的平均全身体脂率显著地减少约0.9%(下降至31.6%)。
请参见图11,相较于饮用前(第0周)的平均臀围为100.9公分,持续4 周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可使受试者的平均臀围显著地减少约1公分(减少至 99.9公分)。
由此可知,持续饮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物饮料至少4周后,能降低受体的体重、BMI、全身体脂率及臀围,进而达成减肥效果。
例5-3:人体实验-胰岛素阻抗指数分析
测试方式:7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前(即第0周)及饮用4周后(即第4 周),以进行血液采集并委由立人检验所(中国台湾)测定受试者血液中的胰岛素阻抗指数,以侦测在服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饮品前后的其血液中的胰岛素阻抗的变化量。胰岛素阻抗是指人体细胞(特别是肝脏、肌肉、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液的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中进行分解及能量的提供,身体为补偿此反应,让胰脏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导致患者血液中有高浓度胰岛素的现象。胰岛素阻抗越低表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越高。
请参阅见图12。相较于饮用前(第0周)受试者的胰岛素阻抗指数为3.27,持续4周饮用植物发酵物饮料可使受试者的平均胰岛素阻抗指数减少至2.41 (减少至74%)。
由此可见,持续饮用含有植物发酵物的植物发酵物饮料至少4周后,植物发酵物可减少受体胰岛素阻抗指数,代表受体的身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加,使多余的能量不易被储存为脂肪,进而减少脂肪堆积。
例6:植物发酵物与植物水萃物的HPLC指纹图谱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来对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物与例2所制备的植物水萃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其中,所使用的溶剂为甲醇与水,并在甲醇与水各自添加0.1%甲酸,设定流速为1ml/min,设定冲提条件为0分钟时甲醇:水为2:98,10分钟时甲醇:水为2:98,40分钟时甲醇:水为70:30,50分钟时甲醇:水为100:0,60 分钟时甲醇:水为100:0。并且,植物发酵物及植物水萃物所使用的样品浓度为50mg/ml,于分析时的注射量为10μL。于此,分析实验时管柱温度设定为 40℃。
请参考图13。图上方(A)为例2所制备的植物水萃物的指纹图谱,其可见植物水萃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波峰大多集中于10分钟前解析出来,且有少数生物活性物质的波峰出现在15分钟至20分钟、25分钟及34分钟至35分钟附近被解析出来。相较于植物水萃物的指纹图谱,图下方(B)为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物的指纹图谱,可见其可见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波峰主要为 20分钟至40分钟区间附近被解析出来,其余则波峰则出现在5分钟、10分钟、 40分钟等前后出现。
具体而言,例1所制备的植物发酵物的指纹图谱在时间为分附近解析出 TCI-LFT-15(图式标示为15)、在时间为11分附近解析出TCI-LFT-06(图式标示为06)生物活性物质的波峰、在时间为20分至30分区间解析出TCI-LFT-09 (图式标示为09)、TCI-LFT-112(图式标示为12)、TCI-LFT-13(图式标示为13)、TCI-LFT-14(图式标示为14)、TCI-LFT-08(图式标示为08)、TCI-LFT-01 (图式标示为01)、TCI-LFT-10(图式标示为10)、TCI-LFT-07(图式标示为07)、TCI-LFT-11(图式标示为11)、TCI-LFT-02(图式标示为02)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波峰(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以及在时间为30分至40分附近解析出TCI-LFT-03(图式标示为03)、TCI-LFT-05(图式标示为05)及TCI-LFT-04 (图式标示为4)。
由此可知,植物水萃物与植物发酵物的指纹图谱并不相同,且其生物活性物质在含量也有所差异。
例7: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分析试验
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成分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依据生物活性导引分离方法(Bioassay guided fractionation)进行分离以得到化合物TCI-LFT-01至 TCI-LFT-15,并分别以核磁共振光谱仪鉴定所分离出来的此些化合物的身分,具体图谱如图14至图29所示。
其中,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分析试验中采用的设备仪器、设定方式与设备来源说明如下:
(1)核磁共振光谱仪(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NMR)。 1D与2D光谱使用Ascend 400MHz,Bruker Co.,Germany,以δ表示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单位为ppm。
(2)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MS)串联质谱-二维离子阱串联傅立叶变换质谱及ESI-MS/MS:使用Bruker amaZon SL system测定,单位为m/z。
(3)中压液相层析仪(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MPLC):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23
Rf+,Teledyne ISCO,Lincoln,NE,高效能液相层析仪(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高效液相层析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是Agilent 1200系列:脱气装置是Agilent真空脱气装置1322A;冲提溶剂输送是Agilent四元帮浦G1311A;可变波长侦测器是(Multiple WavelengthDetector,MWD)Agilent G1314B;光二极管阵列侦测器(Diode Array Detector,DAD)是Agilent 1260Infinity DAD VL G1315D,侦测波长为210nm,280nm,320nm,365nm(AgilentGermany)。
(4)分析管柱: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21
5μm C18(2)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22
(250x 10mm,Phenomenex, USA)。
(5)管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填充材料:Sephadex LH-20 (Pharmacia,Piscataway,NJ,USA).Diaion HP-20(Mitsubishi Chemical Co., Japan)MerckKieselgel 60(40-63um,Art.9385)Merck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31
RP-18 (40-63um,Art.0250)。
(6)薄层色层分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采用TLC aluminium sheets(Silica gel 60F254,0.25mm,Merck,Germany)及TLC aluminium sheets (RP-18F254-S,0.25mm,Merck,Germany)。
(7)紫外光灯(UV Lamp):UVP UVGL-25,波长为254nm及365nm。
(8)采用溶剂(solvent)及其来源说明:正己烷(n-hexane)、乙酸乙酯 (ethylacetate)、丙酮(acetone)、甲醇(methanol)、乙醇(ethanol)、乙腈(acetonitrile)(采购至默克中国台湾)、氯仿-d1(deuteration degree 99.5%)、甲醇-d4(deuteration degree99.5%)、重水deuterium oxide(deuteration degree> 99.8%)、Dimethyl sulfoxide-d6(deuteration degree>99.9%)(默克中国台湾)。
首先,将10公升(L)的例1所制得的植物发酵物以正丁醇与水等比例液相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离,分别取得22.6克的正丁醇可溶部(BuF)与196.3克的水可溶部(WF)。
接着,将100克的水可溶部以Diaion HP-20大孔树脂管柱层析(columnchromatography)分离法依序以纯水、纯水-甲醇体积比1:1、甲醇作为冲提液进行初步分离,以得到3个水分离部(即WF1分离部~WF3分离部)。
并且,将WF1分离部及WF2分离部分别以逆向-中压液相层析仪 (RP-MPLC)分离以得到多个WF1冲提物及多个WF2冲提物。其中,所使用冲提是由水至甲醇线性冲提,冲提时间为60分钟,流速为每分钟10毫升。接着,使用薄层色层分析(TLC aluminium sheets,Silicagel 60F254,0.25mm, Merck,Germany)分别分析多个WF1冲提物及多个WF2冲提物,并个别合并相似结果的WF1冲提物及WF2冲提物,以分别得到3个WF1次分离部(即 WF1-1次分离部~WF1-3次分离部)以及4个WF2次分离部(即WF2-1次分离部~WF2-4次分离部)。
其中,WF1-1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醇=1/1),得到3.7mg的化合物TCI-LTF-15,经氢-核磁共振光谱 (1H-NMR)与碳13-核磁共振光谱(13C-NMR)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 TCI-LTF-15为甘露醇(Mannitol),分子量为182,其1H-NMR图谱如图28 所示及其13C-NMR图谱如图29所示。
其中,WF1-2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9),得到3.7mg的化合物TCI-LTF-06,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6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分子量为 170.12,其1H-NMR图谱如图19所示。
其中,WF2-1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3/17),得到1.7mg的化合物TCI-LTF-09,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9为二氢咖啡酸(dihydrocaffeic acid),分子量为182.176,其1H-NMR图谱如图22所示。
其中,WF2-2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4),得到1.6mg的化合物TCI-LTF-01,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1为紫丁香苷(Syringin),分子量为372.372,其1H-NMR图谱如图14所示。
其中,WF2-3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3),得到2mg的化合物TCI-LTF-14,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14为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phenolic acid),分子量为138.121,其1H-NMR图谱如图27所示。
其中,WF2-4次分离部经正相硅胶管柱层析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3/7),得到6.8mg的化合物TCI-LTF-07,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7为3-苯乳酸(3-Phenyllactic acid),分子量为168,其1H-NMR图谱如图20所示。
并且,将20克的正丁醇可溶部以葡聚糖凝胶管柱层析(Sephadex LH-20 columnchromatography)以得到多个BuF冲提物。其中,所使用的冲提液为甲醇。接着,使用薄层色层分析(TLC aluminium sheets,Silica gel 60F254,0.25mm, Merck,Germany)分别分析多个BuF冲提物,并合并相似结果的BuF冲提物,以得到6个分离部(即BuF1分离部~BuF6分离部)。
其中,BuF1次分离部经逆向-HPLC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4),以得到8.3mg的化合物TCI-LTF-08及4.8m的化合物TCI-LTF-10,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分别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8为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分子量为354.31,其1H-NMR图谱如图21所示;而 TCI-LTF-10为咖啡酸(Caffeic acid),分子量为180.16,其1H-NMR图谱如图23所示。
其中,BuF2次分离部经逆向-HPLC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3),以得到1.6mg的化合物TCI-LTF-02及3.1mg的化合物TCI-LTF-11,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分别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2为 1,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1,5-Di-O-caffroylquinic acid),分子量为516.458,其 1H-NMR图谱如图15所示;且TCI-LTF-11为4-羟基-3-苯乳酸甲酯 (4-Hyderoxy-3-phenlylactic acid methyl ester),分子量为182,其1H-NMR图谱如图24所示。
其中,BuF3次分离部经逆向-HPLC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3/7),以得到1.6mg的化合物TCI-LTF-12及1.5mg的化合物TCI-LTF-13,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分别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12为荷苞花苷B(Calceolariside B),分子量为478.453,其1H-NMR图谱如图25 所示;且TCI-LTF-13为车前草苷B(Plantainoside B),分子量为478.453,其 1H-NMR图谱如图26所示。
其中,BuF4次分离部经逆向-HPLC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2/3),以得到1.6mg的化合物TCI-LTF-03及1.7mg的化合物TCI-LTF-05,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分别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3为槲皮素-3-葡萄糖酸(Quercetin-3-glucuronide),分子量为478.366,其1H-NMR 图谱如图16所示;且TCI-LTF-05为肉苁蓉苷D(Cistanoside D),分子量为 652.85,其1H-NMR图谱如图18所示。
其中,BuF52次分离部经逆向-HPLC纯化(所使用溶液为体积比甲醇/水=1/3),以得到1.4mg的化合物TCI-LTF-04,经氢-核磁共振光谱(1H-NMR) 分析其化学结构后,确认TCI-LTF-04为木樨草素(Luteolin),分子量为286.241,其1H-NMR图谱如图17所示。
由例6及例7的分析结果可知,经发酵后的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并不同于未发酵的植物水萃物,且植物发酵物包含甘露醇、没食子酸、二氢咖啡酸、紫丁香苷、对-羟基苯甲酸、3-苯乳酸、绿原酸、咖啡酸、1,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4-羟基-3-苯乳酸甲酯、荷苞花苷B、车前草苷B、槲皮素-3-葡萄糖酸、肉苁蓉苷D及木樨草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61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71
此外,表3中的化合物TCI-LTF-01~TCI-LTF-15共15个化合物的1H-NMR 图谱如图14至图28所示。并且,化合物TCI-LTF-15的13C-NMR图谱如图29 所示。
例8:植物发酵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分析
例8-1:抑制食欲功效实验分析
于此,以RNA萃取套组、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72
III反转录酶(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73
III ReverseTranscriptase)、KAPA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74
qPCR试剂组配合定量PCR仪,测定人结直肠腺癌NCI-H716细胞(购自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BCRC),编号60517;以下称NCI-H716细胞)经例7所鉴定而得的化合物TCI-LTF-01、TCI-LTF-02、TCI-LTF-04、TCI-LTF-08、TCI-LTF-09、TCI-LTF-10、 TCI-LTF-11、TCI-LTF-12、TCI-LTF-14分别处理后,NCI-H716细胞中的PPY (Peptide tyrosine-tyrosine)蛋白的基因(Gene ID:5697)的基因表现量。于此, PYY蛋白是通过NPY受体发挥作用,其是用于抑制人体胃蠕动并增加结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PYY蛋白也可用以抑制胰腺分泌,且其已被证明可以降低食欲。
细胞培养基为含有2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购自GIBCO 公司,编号10438-026,美国)、1%的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 (购自Gibco公司,编号15240-062)、10mM的HEPES缓冲液(购自Gibco 公司,编号15630080)、1mM的丙酮酸钠(Sodium pyruvate)(购自Gibco 公司,编号11360070)的溶液。化合物TCI-LTF-01、TCI-LTF-02、TCI-LTF-04、 TCI-LTF-08、TCI-LTF-09、TCI-LTF-10、TCI-LTF-11、TCI-LTF-12、TCI-LTF-14 则分别使用DMSO溶剂进行配置为100mM的原液样品。
首先,将NCI-H716细胞以每孔1×105个细胞量培养于含有2mL上述培养液的六孔培养盘中,并在37℃下培养24小时,然后将NCI-H716细胞分为空白组及9个实验组,并于将各组别的细胞培养基更换为每孔2mL的实验培养基,然后置于37℃下分别接续培养12小时。其中,空白组的实验培养基为不作任何处理的细胞培养基(即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合物至细胞培养基中)。9个实验组的实验培养基分别为含有100μM的例7中鉴定出来的9个化合物的细胞培养基,且前述9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TCI-LTF-01)、1,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TCI-LTF-02)、木樨草素(TCI-LTF-04)、绿原酸(TCI-LTF-08)、二氢咖啡酸(TCI-LTF-09)、咖啡酸(TCI-LTF-10)、4-羟基-3-苯乳酸甲酯 (TCI-LTF-11)、荷苞花苷B(TCI-LTF-12)、对-羟基苯甲酸(TCI-LTF-14)。于此,9个化合物是分别先使用DMSO溶剂进行配置为100mM的原液样品后,再分别加入至细胞培养基中使其个别于实验培养基的最终浓度为100μM。并且,以上各组,每组进行三重复。
将各组处理后的NCI-H716细胞以细胞裂解液分别破细胞膜以形成10组的细胞溶液。接着,以RNA萃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中国台湾,Lot No. FC24015-G)分别萃取10组细胞溶液内的RNA。接着,每组取1000奈克(ng) 的萃取出的RNA作为模板,通过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281
III反转录酶(购自Invitrogene 公司,美国,编号18080-051)将萃取出的RNA反转录为相应的cDNA。再借由ABI StepOnePlusTM实时PCR系统(ABI StepOnePlusTM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国))、KAPA SYBR FAST(购自Sigma公司,美国,编号38220000000)及表4的引子(SEQ ID NO:15至SEQ ID NO:16)对10组的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以观察10组的NCI-H716 细胞内的PPY基因的表现量。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的仪器设定条件为95℃反应20秒,接着95℃反应3秒,60℃反应30秒,并重复40个循环,并使用2-ΔCt方法进行基因定量(以m-ACTB基因是作为内部控制基因)。于此,借由cDNA进行定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可间接定量PPY基因编码的PYY蛋白质的表现量。
表4
引子名称 序列编号 引子序列
PPY-F SEQ ID NO:15 ATTTGCATACGCACTCCCGA
PPY-R SEQ ID NO:16 TTTTGGGACCAGGGAAGGAC
其中,R代表REVERSE反向,F代表FORWARD顺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文述及的图式中显示的PPY基因的基因表现是以相对倍率呈现,其中使用Excel软件的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Student t-test)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
请参阅图30,9个实验组分别以TCI-LTF-01、TCI-LTF-02、TCI-LTF-04、 TCI-LTF-08、TCI-LTF-09、TCI-LTF-10、TCI-LTF-11、TCI-LTF-12、TCI-LTF-14 命名。将空白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视为1.0时,TCI-LTF-01实验组的PYY 基因的表现量为6.2、TCI-LTF-02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2.3、 TCI-LTF-04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3.6、TCI-LTF-08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5.3、TCI-LTF-09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4.9、TCI-LTF-10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3.5、TCI-LTF-11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4.5、TCI-LTF-12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5.6及TCI-LTF-14实验组的PYY基因的表现量为3.6。由此可知,9个实验组相较于空白组,PYY基因皆有明显的提升。换言之,植物发酵物中至少含有9种化合物可提升受体细胞中的PYY基因的表现量,进而帮助受体抑制食欲,代表植物发酵物具有抑制食欲的功效。
例8-2:抑制脂肪油滴堆积实验分析
于此,将脂肪细胞中甘油(Glycerol)的含量作为量化指标,以观察是否有产生脂肪分解作用。
所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为添加有20%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Gibco公司,编号10438-026)、1%的抗生素-抗霉菌素(Antibiotic-Antimycotic) (Gibco公司,编号15240-062)的α-最低限度必需培养基(α-Minimum essential medium,简称α-MEM)(Gibco公司,编号12000-022)。
首先,取8×104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Figure RE-GDA0003586395210000301
),编号ATCC CRL-2749;以下称OP9细胞)至每孔含有500μL细胞培养基的24孔培养盘中,于37℃下培养7天。于7天的细胞培养期间中,每隔3天更换细胞培养基。并于培养7天后,以显微镜(ZEISS;放大倍率400x)观察OP9细胞内的油滴形成,借以确认OP9细胞已完全分化为脂肪细胞,供后续实验使用。
然后,将分化完成的脂肪细胞分为空白组及5个实验组。移除各组别的细胞培养基,并更换成每孔500μL实验培养基,然后置于37℃下接续培养7天。于7天的培养期间,每3天更换一次新鲜的500μL实验培养基。其中,空白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单纯的细胞培养基(即不额外添加其他化合物),而实验组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00μM的例7中鉴定出来的5个化合物的细胞培养基,且前述5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TCI-LTF-01)、1,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 (TCI-LTF-02)、槲皮素-3-葡萄糖酸(TCI-LTF-03)、没食子酸(TCI-LTF-06)、绿原酸(TCI-LTF-08)。于此,5个化合物是分别先使用DMSO溶剂进行配置为100mM的原液样品后,再分别加入至细胞培养基中使其个别于实验培养基的最终浓度为100μM。
以细胞甘油基检测试剂套组(Glycerol cell-based assay kit,购自Cayman,美国,产品编号10011725)依据下列步骤测量甘油含量。收集各组的实验培养基(即已培养过脂肪细胞的实验培养基,但不包括脂肪细胞),并各取其中的25μL转移到新的96孔培养盘中,并于各孔中加入100μL的重构游离甘油测定试剂(Reconstituted free glycerolassay reagent),再于室温下作用15分钟后,将96孔培养盘以ELISA读数器读取各组的OD540nm的吸亮度,以量化各组脂肪细胞分解并释放至实验培养基中的甘油量,如图31所示。于此,甘油量的多寡与脂肪的分解量成正比。其中,利用Excel软件进行student t-test以决定两个样本群体的间是否在统计上具有显著差异(图式中「*」代表p值小于0.05,「**」代表p值小于0.01,以及「***」代表p值小于0.001。当「*」越多时,代表统计上的差异越显著)。
请参阅图31。于此,5个实验组分别以其所添加化合物名称命名: TCI-LTF-01、TCI-LTF-02、TCI-LTF-03、TCI-LTF-06及TCI-LTF-08。将空白组的脂肪油滴含量视为100%,而TCI-LTF-01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64.8% (即下降35.2%)、TCI-LTF-02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75.2%(即下降24.8%)、 TCI-LTF-03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79.8%(即下降20.2%)、TCI-LTF-06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72.4%(即下降27.6%)且TCI-LTF-08实验组的脂肪油滴含量为69.3%(即下降30.7%)。也就是说,相较于空白组,5个实验组的脂肪细胞内的脂肪油滴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知,植物发酵液中至少含有5个化合物能有效地促进脂肪分解,代表植物发酵液具有提升受体的脂肪代谢的功能,进而达成减肥的功能。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以含有桑葚、石榴、马齿苋、山苦瓜及小茴香所萃取并以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醋酸杆菌进行发酵所制成的植物发酵物,其可用于制备一减肥的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有效地参与及调控受体从进食、脂肪贮存的过程,并可减少受体食欲旺盛程度、增加受体进食间隔时间、减少受体饥饿感及/或减少受体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是通过提高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基因及/或降低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进而有效地减少细胞中贮存的脂肪,达到减少体重、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的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组合物还可以减少胰岛素阻抗,增加身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使多余的能量不易被储存为脂肪,以减少脂肪堆积。基此,任一实施例的植物发酵物可实现减肥、减少食欲旺盛程度、增加进食间隔时间、减少饥饿感及/或减少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减少胰岛素阻抗、减少细胞中贮存的脂肪,达到减少体重、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等功效。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序列表】
<110> 百岳特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20>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150> US 63/153,955
<151> 2021-02-26
<160> 16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TGL-F
<400> 1
ggatggcggc atttcagaca 20
<210> 2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ATGL-R
<400> 2
caaagggttg ggttggttca g 21
<210> 3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LIPE(HSL)-F
<400> 3
tggcacacca ttttgacctg 20
<210> 4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LIPE(HSL)-R
<400> 4
ttgcggttag aagccacata g 21
<210> 5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UCP1-F
<400> 5
aggcttccag taccattagg t 21
<210> 6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UCP1-R
<400> 6
ctgagtgagg caaagctgat tt 22
<210> 7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UCP2-F
<400> 7
atggttggtt tcaaggccac a 21
<210> 8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UCP2-R
<400> 8
cggtatccag agggaaagtg at 22
<210> 9
<211> 19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LIN1-F
<400> 9
gggacctgtg agtgcttcc 19
<210> 10
<211> 23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LIN1-R
<400> 10
gtattgaaga gccgggatct ttt 23
<210> 11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PARG2-F
<400> 11
tcgctgatgc actgcctatg 20
<210> 12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PARG2-R
<400> 12
gagaggtcca cagagctgat t 21
<210> 13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ACTB-F
<400> 13
ggctgtattc ccctccatcg 20
<210> 14
<211> 22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m-ACTB-R
<400> 14
ccagttggta acaatgccat gt 22
<210> 15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PY-F
<400> 15
atttgcatac gcactcccga 20
<210> 16
<211> 2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PPY-R
<400> 16
ttttgggacc agggaaggac 20

Claims (13)

1.一种植物发酵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列比例的原料与方法所制成:
桑葚(Mours alba)、石榴(Punica granat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山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var.abbreviata)及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的比例为0.5-4:4-8:0.5-4:0.1-2:0.5-4,将该比例的该桑葚、该石榴、该马齿苋、该山苦瓜及该小茴香混合成一混合物,并经由一溶剂萃取获得一植物萃取物,再经一发酵所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发酵物,其特征在于,该植物萃取物是将含有该桑葚、该石榴、该马齿苋、该山苦瓜及该小茴香的该混合物以水为该溶剂在50-100℃下萃取0.5-2小时所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发酵物,其特征在于,该混合物及该水是以10-15:80-90的比例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发酵物,其特征在于,该植物发酵物是经由该植物萃取物与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及醋酸杆菌(Acetobacter aceti)进行该发酵而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发酵物,其特征在于,该酵母菌的添加量为0.01-0.5%(w/w);该植物乳杆菌的添加量为0.01-0.2%(w/w);该醋酸杆菌的添加量为1-10%(w/w)。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发酵物用于制备减肥的组合物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于减少食欲旺盛程度、增加进食间隔时间、减少饥饿感及/或减少每周正餐以外的进食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于减少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身体脂及/或臀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于减少胰岛素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植物发酵物提高细胞中的脂肪代谢基因及/或降低脂肪堆积基因的表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脂肪代谢基因是选自于ATGL、LIPE、UCP1、UCP2及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脂肪堆积基因是PLIN1及/或PPARG2。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植物发酵物是进一步制备成食品组合物、保健食品组合物或皮肤外用剂。
CN202210179362.6A 2021-02-26 2022-02-25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Active CN1149490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53955P 2021-02-26 2021-02-26
US63/153,955 2021-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9039A true CN114949039A (zh) 2022-08-30
CN114949039B CN114949039B (zh) 2023-09-08

Family

ID=829746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1766.4A Pending CN114949051A (zh) 2021-02-26 2022-01-06 李子萃取物用于制备提升身体机能组合物的用途
CN202210179362.6A Active CN114949039B (zh) 2021-02-26 2022-02-25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1766.4A Pending CN114949051A (zh) 2021-02-26 2022-01-06 李子萃取物用于制备提升身体机能组合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73748A1 (zh)
CN (2) CN114949051A (zh)
TW (2) TWI82056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2353A (zh) * 2016-07-19 2017-01-04 丁志强 石榴桑葚膏生产方法
CN11005157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途
CN111437273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于抑制黑色素生成及美白的用途
CN111481594A (zh) * 2019-01-25 2020-08-04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调控基因表现量及心血管保健的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704A (en) * 2006-08-30 2008-03-01 Plum Essence Biotechnology Co Ltd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method for nutrients of green plum flesh
US20100074969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Unicity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levels, insulin levels, cholesterol levels, body fat levels, and body weight by administering a nutrient fiber matrix
KR101074914B1 (ko) * 2011-05-12 2011-10-18 정영미 미네랄과 아미노산이 강화된 발효 여주 및 우엉을 포함하는 비만 또는 고지혈증의 치료 또는 예방용 약학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958309A (zh) * 2014-06-03 2015-10-0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芦丁在制备用于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94658A (zh) * 2015-10-26 2015-12-30 烟台华威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肥胖增强体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5118A (zh) * 2018-01-17 2018-06-01 长江师范学院 一种减肥保健食品
CN110037287B (zh) * 2019-04-26 2022-06-10 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桑椹酵素粉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2353A (zh) * 2016-07-19 2017-01-04 丁志强 石榴桑葚膏生产方法
CN11005157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途
CN111437273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石榴发酵物及其用于抑制黑色素生成及美白的用途
CN111481594A (zh) * 2019-01-25 2020-08-04 大江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调控基因表现量及心血管保健的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9051A (zh) 2022-08-30
TWI815324B (zh) 2023-09-11
US20220273748A1 (en) 2022-09-01
CN114949039B (zh) 2023-09-08
TW202300163A (zh) 2023-01-01
TW202300031A (zh) 2023-01-01
TWI820566B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45310B1 (ko) 유산균 발효 커피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제조방법
KR101914344B1 (ko) 발효보리, 발효배즙, 발효콩 및 발효석류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피부 보습력과 주름 개선 효능을 가지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930483B1 (ko) 발효 청미래덩굴 잎 및 이의 추출물
KR101569089B1 (ko) 진세노사이드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진세노사이드 유도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미백 및 주름개선용 조성물
KR102403798B1 (ko) 인삼 잎 기원의 진세노사이드 함유 발효액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921086B1 (ko) 수소수 및 카무카무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혈행촉진 및 피부톤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940658B1 (ko) 마테잎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슬리밍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90006126A (ko) 한국산 산삼 캘러스 세포배양에 의하여 얻어진 고수율 진세노사이드 생합성유도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JP4672303B2 (ja) 線維芽細胞増殖促進剤、皮膚化粧料及び美容用飲食品
KR101800962B1 (ko) 갈대 추출물 또는 그 유산균 발효물을 이용한 피부 주름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2275055B1 (ko) 알피나 골무꽃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
CN114949039B (zh) 植物发酵物及其用于制备减脂的组合物的用途
KR20200128998A (ko) 천마 및 적하수오를 이용한 기능성 액상 건강식품의 제조 방법
KR101805015B1 (ko) 유자, 유근피 및 함초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TWI814972B (zh) 植物發酵物及其用於護肝、提升細胞的粒線體活性、抗氧化、抗老化、及提升CCT基因、Pink1基因、MRPS5基因、FOXO基因與UBL5基因的表現量之用途
TWI694843B (zh) 石榴發酵物及其用於抑制黑色素生成及美白的用途
CN113855765A (zh) 糯米发酵提取物及其抗衰老应用
KR20230001597A (ko) 햄프 줄기 발효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안티인플라메이징 조성물
KR102132537B1 (ko) 인체 흡수형 진세노사이드가 강화된 스틱형 용기용 도라지 액상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830382B (zh) 秋姬李發酵物、其製作方法和其用途
CN112655948B (zh) 西梅发酵原液以及其用于肠道保健功效的用途
KR102365198B1 (ko) 천마, 하수오 및 산양삼을 이용한 기능성 액상 건강식품의 제조 방법
KR102088441B1 (ko) 화장료용 복합제, 이를 포함하는 Nrf2 인덕션 리바이탈라이징 화장료,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2317166A (zh) 黃金百香果發酵物用於改善肌膚狀態及抗光老化的用途
KR20240006744A (ko) 햄프 줄기 발효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균, 항염증 및 피부 주름 개선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