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401B - 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401B
CN114879401B CN202210470305.3A CN202210470305A CN114879401B CN 114879401 B CN114879401 B CN 114879401B CN 202210470305 A CN202210470305 A CN 202210470305A CN 114879401 B CN114879401 B CN 114879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prism
particles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03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9401A (zh
Inventor
杨伟恒
杨红
廖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03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2649 priority patent/WO20232066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9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一阻光层,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第一阻光层设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第一阻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滤光单元以及设于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的低反层,多个滤光单元分别与多个像素对应设置,低反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与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相等。该显示模组可以起到防眩效果,具有较好的显示画面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液晶显示屏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但是,液晶显示屏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眩光”现象,即,在外部环境光照射下,液晶显示屏会发生镜面反射,从而使人眼感受到强烈的反射光,导致“眩光”反应。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可以起到防眩效果,具有较好的显示画面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
第一阻光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第一阻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滤光单元以及设于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的低反层,多个所述滤光单元分别与多个所述像素对应设置,所述低反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6~1.65,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3~1.4;
所述第一折射层的厚度为3μm~5μm,所述第二折射层的厚度为90nm~11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射层包括第一基体和分散于所述第一基体中的第一消光粒子,所述第一折射层包括第二基体和分散于所述第二基体中的第二消光粒子,其中,所述第一消光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消光粒子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光粒子包括硅溶胶颗粒与二氧化硅粒子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硅溶胶颗粒的粒径为10nm~60nm,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40nm~7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硅粒子包括中空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体积占所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总体积的3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消光粒子包括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0nm~5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折射率为1.9~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材料包括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铟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阻光层,所述第二阻光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阻光层之间,所述第二阻光层包含液晶材料与二色性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粗化层,所述粗化层设于所述第二阻光层与所述第一阻光层之间,所述粗化层上朝向所述第一阻光层的一侧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于所述第一阻光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扩散层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和棱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棱镜条,每个所述棱镜条均具有一条顶棱和两条底棱,两条所述底棱与所述基底交接,所述顶棱突出于所述基底;
所述棱镜条的底边长L为所述棱镜条的两条底棱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间距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顶棱之间的距离;
以依次排列的数个棱镜条为一个棱镜组,每一所述棱镜组所包含的棱镜条的底边长L均相同,每一所述棱镜组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间距P均相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组的L/P值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层中所有所述棱镜组的L/P值各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滤光单元透过的光线的颜色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像素的颜色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阻光层,由于环境光在穿过滤光单元时,大部分的光线被滤光单元过滤掉,从而可以起到减少反射光的作用,实现防眩光的效果;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设置低反层,可以进一步减少反射光的射出,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设置黑色遮光层的光线传导示意图。
图3为在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设置低反层的光线传导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阻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阻光层中的低反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2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第一阻光层20,显示面板1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11。
第一阻光层20设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第一阻光层2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滤光单元21以及设于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的低反层22,多个滤光单元21分别与多个像素11对应设置,低反层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202和第二折射层201,第一折射层20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请结合图1,第一折射层202和第二折射层201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第一折射层202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低反层22的含义即为可以降低反射光的结构层,由于低反层2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202和第二折射层201,因此,当环境光入射至低反层22时,在第二折射层201和空气的交界处产生第一反射光,在第一折射层202和第二折射层201的交界处产生第二反射光,第二反射光在从第二折射层201出射后,会与第一反射光发生光学干涉相消作用,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射出,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0,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阻光层20,由于环境光在穿过滤光单元21时,大部分的光线被滤光单元21过滤掉,从而可以起到减少反射光的作用,实现防眩光的效果;此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设置低反层22,由于低反层22包括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当环境光入射至低反层22时,在第二折射层和空气的交界处产生第一反射光,在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的交界处产生第二反射光,第二反射光在从第二折射层出射后,会与第一反射光发生光学干涉相消作用,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射出,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请结合图1,每个滤光单元21透过的光线的颜色可以与对应设置的像素11的颜色一致。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中的多个像素11可以包括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等,第一阻光层20中的多个滤光单元21可以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和蓝色滤光单元等,其中,红色像素11对应红色滤光单元,绿色像素11对应绿色滤光单元,蓝色像素11对应蓝色滤光单元。
示例性地,多个滤光单元21的材料可以均为色阻,即,红色滤光单元21的材料为红色色阻,绿色滤光单元21的材料为绿色色阻,蓝色滤光单元21的材料为蓝色色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阻光层20的多个滤光单元21分别与显示面板10的多个像素11对应设置,并且,每个滤光单元21透过的光线的颜色与对应设置的像素11的颜色一致,因此,当环境光穿过第一阻光层20进入显示面板10时,从一个滤光单元21中透过的光线的颜色与显示面板10中的对应像素11的颜色一致,由于从滤光单元透过的环境光已经变成了单色光,该单色光被显示面板10反射后仅能从同色的滤光单元21中射出,无法从其它颜色的滤光单元21中射出,因此可以起到避免环境光的反射光与显示面板10发出的红、绿、蓝单色光发生混杂效应的问题,改善显示画面的质量。
传统的液晶显示模组,在外部环境光照射下,不仅液晶显示屏会发生镜面反射,使人眼感受到强烈的反射光,导致“眩光”反应,而且,反射光与液晶显示屏发出的红、绿、蓝单色光发生混杂效应,导致色彩出现偏差,从而直接影响显示画面的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0通过设置第一阻光层20中每个滤光单元21透过的光线的颜色与对应设置的像素11的颜色一致,解决了反射光与显示面板10发出的红、绿、蓝单色光发生混杂效应的问题,从而改善了显示画面的质量。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在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设置黑色遮光层的光线传导示意图,图3为在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设置低反层的光线传导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设置低反层22,与在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设置黑色遮光层25的技术方案相比,还可以扩大显示模组200的视角;如图2所示,当在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设置黑色遮光层25时,从显示面板的像素11中以倾斜角度出射的光线会被黑色遮光层25遮挡,导致当用户从斜视的角度观看显示模组200时,由于以倾斜角度出射的光线的出射量较少,从而导致人眼看到的画面质量较低,进而导致显示模组200的可视角度较小;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相邻的滤光单元21之间设置低反层22的技术方案,由于低反层22是透光结构层,并不会对像素11发出的任何角度的出射光线进行阻挡,因此可以提高以倾斜角度出射的光线的出射量,进而提升用户从斜视的角度观看显示模组200时看到的画面质量,从而使显示模组200实现宽视角。
请参阅图1,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以及设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其中,第一基板101可以为彩色滤光片(CF,color filter)基板,第二基板102可以为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阵列基板。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的入光侧即为第二基板102远离液晶层103的一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即为第一基板101远离液晶层103的一侧。
示例性地,第一折射层202的折射率为1.6~1.65(例如1.61、1.62、1.63、1.64、1.65等),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为1.3~1.4(例如1.3、1.32、1.34、1.36、1.38、1.4等)。
示例性地,第一折射层202的厚度为3μm~5μm(例如3μm、3.3μm、3.7μm、4μm、4.3μm、4.7μm、5μm等),第二折射层201的厚度为90nm~110nm(例如90nm、95nm、100nm、105nm、110nm等)。
当第一折射层202的折射率为1.6~1.65,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为1.3~1.4时,通过将第一折射层202的厚度范围设置为3μm~5μm,第二折射层201的厚度范围设置为90nm~110nm,可以使第一折射层202和第二折射层201之间满足光学干涉相消的条件,从而达到减少反射光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低反层22的反射率R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1为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n2为第一折射层202的折射率。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阻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第一阻光层中的低反层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折射层201包括第一基体211和分散于第一基体211中的第一消光粒子212,第一折射层202包括第二基体221和分散于第二基体221中的第二消光粒子222,其中,第一消光粒子212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消光粒子222的折射率。
示例性地,第一基体211可以由含氟紫外光固化树脂和紫外光固化单体在紫外光照射下由光引发剂引发进行交联反应得到,含氟紫外光固化树脂和紫外光固化单体可以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材料,此处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含氟紫外光固化树脂可以由氟烯烃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乙烯基羟乙基醚、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紫外光固化单体可以为三羟甲基丙烷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脂(PETA)、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DPHA)等。光引发剂在第一基体211中的含量可以为3wt%~5wt%(例如3wt%、3.5wt%、4wt%、4.5wt%、5wt%等),当光引发剂的含量低于3wt%时容易导致固化不完全,当光引发剂的含量高于5wt%时容易导致第一基体211的抗老化能力降低,容易出现泛黄的现象。
示例性地,第二基体221可以由紫外光固化树脂和紫外光固化单体在紫外光照射下由光引发剂引发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示例性地,紫外光固化树脂可以为聚氨酯丙烯酸脂齐聚物、环氧丙烯酸脂齐聚物等,紫外光固化单体可以为三羟甲基丙烷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脂(PETA)、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DPHA)等。光引发剂在第二基体221中的含量可以为3wt%~5wt%(例如3wt%、3.5wt%、4wt%、4.5wt%、5wt%等),当光引发剂的含量低于3wt%时容易导致固化不完全,当光引发剂的含量高于5wt%时容易导致第二基体221的抗老化能力降低,容易出现泛黄的现象。
示例性地,第一消光粒子212包括硅溶胶颗粒与二氧化硅粒子中的一种或两种,硅溶胶颗粒的粒径为10nm~60nm(例如10nm、20nm、30nm、40nm、50nm、60nm等),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40nm~70nm(例如40nm、50nm、60nm、70nm等)。
针对硅溶胶颗粒,需要说明的是,硅溶胶颗粒可以包括粒径为10nm~15nm(例如10nm、11nm、12nm、13nm、14nm、15nm等)的硅溶胶颗粒和粒径为40nm~60nm(例如40nm、43nm、47nm、50nm、53nm、57nm、60nm等)的硅溶胶颗粒,当这两种粒径的硅溶胶颗粒混合使用时,可以在第二折射层201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由于气泡中的空气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基体211的折射率,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使得第一阻光层20可以实现更佳的减反射效果。
示例性地,当粒径为10nm~15nm的硅溶胶颗粒和粒径为40nm~60nm的硅溶胶颗粒混合使用时,粒径为10nm~15nm的硅溶胶颗粒和粒径为40nm~60nm的硅溶胶颗粒的质量比可以为(1~5):(1~5),例如1:5、1:4、1:3、1:2、1:1、5:1、4:1、3:1、2:1等。
针对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需要说明的是,当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小于40nm时,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折射层201的机械性能较差,硬度较低;当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大于70nm时,二氧化硅粒子的散射能力较强,使得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第二折射层201的雾度提升,出现泛白现象,影响画质效果。
示例性地,硅溶胶颗粒的折射率为1.42~1.46(例如1.42、1.43、1.44、1.45、1.46等),二氧化硅粒子的折射率为1.17~1.3(例如1.17、1.2、1.23、1.25、1.27、1.3等)。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二氧化硅粒子包括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内部具有中空结构31,中空结构31的体积占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总体积的30%~60%(例如30%、35%、40%、45%、50%、55%、60%等)。
需要说明的是,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折射率小于普通的实心二氧化硅粒子的折射率,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折射层201的折射率,使得第一阻光层20可以实现更佳的减反射效果。
示例性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制备方法可以为喷雾干燥法、模板合成法等。
针对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中空度(即中空结构31的体积占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总体积),需要说明的是,当中空度低于30%时,会导致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折射率过高,当中空度高于60%时,会导致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壁太薄,进而导致包含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第二折射层201的机械性能下降,硬度较低。
示例性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30的外径为40nm~70nm(例如40nm、50nm、60nm、70nm等),内径为2nm~40nm(例如2nm、5nm、10nm、20nm、30nm、40nm等)。
示例性地,二氧化硅粒子还可以包括普通的实心二氧化硅粒子和介孔二氧化硅粒子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粒子指的是表面具有凹坑的二氧化硅粒子。
示例性地,第二消光粒子222包括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0nm~50nm(例如10nm、20nm、30nm、40nm、50nm等)。
示例性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折射率为1.9~2.3(例如1.9、2.0、2.1、2.2、2.3等)。
示例性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材料包括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铟锡等透光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显示模组200还包括第二阻光层40,第二阻光层40设于显示面板10与第一阻光层20之间,第二阻光层40包含液晶材料与二色性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显示面板10与第一阻光层20之间设置第二阻光层40,可以利用第二阻光层40吸收入射到显示模组200中的环境光的一部分偏振光,从而起到减少反射光的效果。
示例性地,二色性材料可以为金、银、铁等金属,也可以为石墨、碘等微晶材料,也可以为偶氮类颜料等有机染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光层40还可以包括透光基体,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分散于透光基体内,透光基体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阻光层40还可以包括透光盒体,透光盒体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容纳于中空结构中。
示例性地,第二阻光层40的厚度可以为1μm~12μm,例如1μm、3μm、5μm、7μm、10μm、12μm等。
示例性地,当第二阻光层40包含液晶材料时,液晶材料的长轴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0°~90°;当第二阻光层40包含二色性材料时,二色性材料的长轴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80°~90°。可以理解的是,当入射方向与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的长轴呈一定夹角(大于0度小于等于90度)的环境光入射至第二阻光层40时,入射光的一部分偏振光被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吸收,导致入射光的光强减弱,并且,当反射光以与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的长轴呈一定的夹角进入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并且从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中出射时,反射光的一部分偏振光被液晶材料或二色性材料吸收,导致反射光的光强减弱,从而可以实现减少反射光的效果。
请参阅图7,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包括粗化层50,粗化层50设于第二阻光层40与第一阻光层20之间,粗化层50上朝向第一阻光层20的一侧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二阻光层40与第一阻光层20之间设置粗化层50,由于粗化层50的表面为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因此可以对环境光起到漫反射的作用,通过将反射光打散后,可以减弱眩光效应,提升显示模组200在环境光下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粗化层50的材料可以包括三醋酸纤维素(TAC)、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一种或多种。
示例性地,粗化层50的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压印或者刻蚀的方法形成。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散层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包括扩散层60,扩散层60设于第一阻光层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
扩散层60包括在显示面板10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61和棱镜层。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第一阻光层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设置扩散层60,可以对显示面板10的出射光线进行扩散,起到扩大显示装置的视角的效果,另外,由于棱镜层可以对环境光起到漫反射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镜面反射,减弱眩光效应。
请结合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散层60设于第二阻光层40与显示面板10之间。
请参阅图8,棱镜层可以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棱镜条621,每个棱镜条621均具有一条顶棱601和两条底棱602,两条底棱602与基底61交接,顶棱601突出于基底61;
棱镜条621的底边长L为棱镜条621的两条底棱602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棱镜条621的间距P为相邻的两个棱镜条621的顶棱601之间的距离;
以依次排列的数个棱镜条621为一个棱镜组620,每一棱镜组620所包含的棱镜条621的底边长L均相同,每一棱镜组620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棱镜条621的间距P均相同,任意相邻的两个棱镜组620的L/P值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扩散层60中,所有棱镜条621的底边长L相同,任意相邻的两个棱镜条621的间距P相同,即棱镜条621间隔均匀分布,这种棱镜片虽然可以实现光扩散效果,但是由于棱镜条621规则排列,容易产生光学干涉现象,从而导致应用该扩散层6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出现摩尔纹,进而降低显示画面的质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相邻的棱镜组620的L/P值不同,也即是说,通过使棱镜条621按照不规则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减少或消除光学干涉现象,进而避免应用该扩散层6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出现摩尔纹,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层中所有棱镜组620的L/P值各不相同,从而实现棱镜条621最大程度的不规则排列,最大程度的消除摩尔纹现象,提升显示画面的质量。
示例性地,多个棱镜条621可以相互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数个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多个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
请参阅图8,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尝试,发现当以依次排列的三个棱镜条621为一个棱镜组620,并设置任一棱镜组620的L/P值与相邻的棱镜组620的L/P值不同时,在减少摩尔纹方面可以实现最佳的技术效果,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质量。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相邻的棱镜组620中的L值不同,或者,设置相邻的棱镜组620中的P值不同,或者,设置相邻的棱镜组620中的L值与P值均不同,以实现相邻的棱镜组620的L/P值不同。
请参阅图8,棱镜条621的纵剖面可以为等腰三角形,纵剖面指的是在从显示面板10至第一阻光层20的方向的剖面,此时,棱镜条621的底边长L即为三角形的底边长L。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此时,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偏光片71、第一补偿膜81、第二偏光片72、第二补偿膜82以及保护层90,其中,第一偏光片71设置于扩散层60和显示面板10之前,第一补偿膜81设置于第一偏光片71和显示面板10之间,第二偏光片72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入光侧,第二补偿膜82设置于第二偏光片72和显示面板1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补偿膜81和第二补偿膜82的补偿原理是将液晶在不同视角下产生的相位差进行修正,让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性质得到对称性的补偿,从而有效降低暗态画面的漏光,在一定视角内可以大幅度提高画面的对比度;保护层90的作用在于保护第二偏光片72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
示例性地,第一偏光片71的材料和第二偏光片72的材料可以均包括聚乙烯醇(PVA)。
示例性地,第一阻光层20、第二阻光层40、粗化层50、扩散层60可以均为单独成型的膜片,也可以逐层制备于显示面板10上。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于第一偏光片71远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第一阻光层20、第二阻光层40、粗化层50以及扩散层60还可以对第一偏光片71起到保护的作用。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模组200和背光模组300,其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300设于显示面板10的入光侧,显示模组2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200。
示例性地,液晶显示装置100可以为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广告显示屏等显示装置。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像素;
第一阻光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第一阻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滤光单元以及设于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的低反层,多个所述滤光单元分别与多个所述像素对应设置,所述低反层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折射层包括第一基体和分散于所述第一基体中的第一消光粒子,所述第一消光粒子包括粒径为10nm~15nm的硅溶胶颗粒和粒径为40nm~60nm的硅溶胶颗粒,其中,粒径为10nm~15nm的硅溶胶颗粒和粒径为40nm~60nm的硅溶胶颗粒的质量比为(1~5) : (1~5);
所述第一折射层包括第二基体和分散于所述第二基体中的第二消光粒子,其中,所述第一消光粒子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消光粒子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6~1.65,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3~1.4;
所述第一折射层的厚度为3μm~5μm,所述第二折射层的厚度为90nm~11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光粒子还包括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40nm~7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粒子包括中空二氧化硅粒子,所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内部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的体积占所述中空二氧化硅粒子的总体积的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光粒子包括金属氧化物粒子,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为10nm~5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折射率为1.9~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材料包括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铟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阻光层,所述第二阻光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一阻光层之间,所述第二阻光层包含液晶材料与二色性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粗化层,所述粗化层设于所述第二阻光层与所述第一阻光层之间,所述粗化层上朝向所述第一阻光层的一侧表面为凹凸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于所述第一阻光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所述扩散层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和棱镜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棱镜条,每个所述棱镜条均具有一条顶棱和两条底棱,两条所述底棱与所述基底交接,所述顶棱突出于所述基底;
所述棱镜条的底边长L为所述棱镜条的两条底棱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间距P为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顶棱之间的距离;
以依次排列的数个棱镜条为一个棱镜组,每一所述棱镜组所包含的棱镜条的底边长L均相同,每一所述棱镜组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条的间距P均相同,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棱镜组的L/P值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中所有所述棱镜组的L/P值各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滤光单元透过的光线的颜色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像素的颜色一致。
CN202210470305.3A 2022-04-28 2022-04-28 显示模组 Active CN114879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0305.3A CN114879401B (zh) 2022-04-28 2022-04-28 显示模组
PCT/CN2022/092649 WO2023206613A1 (zh) 2022-04-28 2022-05-13 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0305.3A CN114879401B (zh) 2022-04-28 2022-04-28 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401A CN114879401A (zh) 2022-08-09
CN114879401B true CN114879401B (zh) 2023-10-31

Family

ID=8267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0305.3A Active CN114879401B (zh) 2022-04-28 2022-04-28 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401B (zh)
WO (1) WO2023206613A1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519A (ja) * 1993-07-30 1995-0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
JPH07239411A (ja) * 1994-02-28 1995-09-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107792A (ja) * 2006-09-29 2008-05-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
CN10225742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和具备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3515457A (zh) * 2012-06-26 2014-01-15 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带防反射膜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及光电池
CN103630953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棱镜膜及其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4865740A (zh) * 2015-06-23 2015-08-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91165A (zh) * 2017-03-08 2019-09-27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低折射率膜形成用液体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低折射率膜的形成方法
CN111045243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5086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色彩转换结构、显示装置及色彩转换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3193008A (zh) * 2021-04-01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03075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84623A (zh) * 2022-02-16 2022-04-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0210A (ja) * 2003-03-28 2004-10-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その塗膜、反射防止膜、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98657A (ja) * 2007-09-26 2009-05-07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473984B (zh) * 2019-08-27 2021-12-2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0456572A (zh) * 2019-08-28 2019-11-15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53528A (zh) * 2021-05-14 2021-08-13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反射式显示面板和反射式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3519A (ja) * 1993-07-30 1995-0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
JPH07239411A (ja) * 1994-02-28 1995-09-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8107792A (ja) * 2006-09-29 2008-05-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防止積層体
CN10225742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和具备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3515457A (zh) * 2012-06-26 2014-01-15 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带防反射膜的基材的制造方法及光电池
CN103630953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棱镜膜及其制备方法及装置
CN104865740A (zh) * 2015-06-23 2015-08-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91165A (zh) * 2017-03-08 2019-09-27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低折射率膜形成用液体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低折射率膜的形成方法
CN111045243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75086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色彩转换结构、显示装置及色彩转换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3193008A (zh) * 2021-04-01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03075A (zh) * 2021-09-17 2021-11-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4384623A (zh) * 2022-02-16 2022-04-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6613A1 (zh) 2023-11-02
CN114879401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5780B2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107532B1 (ko) 레이저 포인터 시인성 향상 필름,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레이저 포인터 표시 방법
CN101572038B (zh) 平板显示器及平板显示器用防眩薄膜
US20110080643A1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ame
JP2003302506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459023B (zh) 防炫膜、防炫性偏光板及畫像顯示裝置
JP2000121809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TW200848772A (en) Light-scatter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102186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159660A1 (zh) 防眩减反射膜、偏光片及显示面板
US8778489B2 (en) Optical layered product
CN114384623B (zh)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9103734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441837A (zh) 一种低反射防眩薄膜、具有该低反射防眩薄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KR20090020494A (ko) 광학 적층체
CN114879401B (zh) 显示模组
KR100709866B1 (ko) 표시장치용 저반사율의 휘도 향상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표시장치
JP2002006403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002221610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透過型表示装置
JP2002006400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KR20050081859A (ko) 반사방지필름
KR20190009241A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KR101518874B1 (ko) 방현 특성이 개선된 반사방지 필름용 코팅층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434923B2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透過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006058616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選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