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1734A -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1734A
CN114871734A CN202210496732.9A CN202210496732A CN114871734A CN 114871734 A CN114871734 A CN 114871734A CN 202210496732 A CN202210496732 A CN 202210496732A CN 114871734 A CN114871734 A CN 114871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cavity
hydraulic
plat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6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1734B (zh
Inventor
张洞宇
刘东泉
高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even Star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even Star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even Star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even Star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67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1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1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1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1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1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2Rotary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for direct action on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pushers, rakes, shov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26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with a stepwis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t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属于桁架楼层板加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行走支架,行走支架设置在支撑架的上方,支撑架上安装有升降轨道,升降轨道上安装有升降平台,升降平台用于放置基板,并能够沿升降轨道上升或下降;下板机构,下板机构设置于行走支架的下方,并位于升降平台的一侧;推板机构,推板机构设置于行走支架上,推板机构用于将升降平台上放置的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桁架堆放机构,桁架堆放机构设置于下板机构的一侧,并与推板机构推动基板的方向垂直设置,桁架堆放机构的桁架夹持板能够运动至下板机构的下方,桁架夹持板用于夹持多个桁架。使用该装置能够提高基板与桁架的搬运效率和定位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属于桁架楼层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桁架楼层板是由桁架和基板组合而成,桁架楼层板作为预制板,能够在建筑施工时,将多块桁架楼层板组合为所需的形状,再通过浇铸混凝土进行施工,通过桁架楼层板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加快施工进度,从而缩短施工工期,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桁架楼层板的制备中,先将钢筋焊接以形成桁架,并在桁架上焊接连接方管,再将基板放置于桁架的连接方管上方,通过打孔机将基板和连接方管紧固在一起。
目前生产中通常先将桁架堆放于桁架放置板上,再使用机械手将基板放置于桁架上,最后再通过机械手将桁架和基板一起运输至下一操作工位上,例如专利CN112982786A采用的是第一机械手将桁架搬运至桁架放置板上,再通过第二搬运机械手将基板搬运至桁架上,该基板还需要先使用基板运输机将一个基板放置于基板顺正工位上,才能使用第二机械手进行搬运完成上板。上述基板和桁架的预装所用设备多,基板和桁架的搬运效率低,并且多个机械手才能完成基板和桁架预装配,在搬运过程中会造成基板与桁架错位,从而导致基板与桁架定位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该装置的升降平台放置有多块基板,推板机构将升降平台上的基板自动推动至下板机构上,桁架堆放机构通过桁架夹持板将桁架运输至下板机构下方,下板机构再将基板平稳放置于桁架上,上述装置无需额外的搬运设备即可实现基板的上板,提高基板和桁架的搬运效率,并且桁架堆放机构直接将预装好的桁架和基板运输至下一工位,避免基板与桁架错位,提高基板与桁架的定位准确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包括:
支撑架和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支撑架上垂直连接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放置基板,并能够沿所述支撑架上升或下降;
下板机构,所述下板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
推板机构,所述推板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推板机构用于将所述升降平台上放置的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
桁架堆放机构,所述桁架堆放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板机构的一侧,并与所述推板机构推动基板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桁架堆放机构的桁架夹持板能够运动至所述下板机构的下方,所述桁架夹持板用于夹持多个桁架。
可选地,所述桁架堆放机构还包括横向导轨和竖向导轨,所述桁架夹持板与所述竖向导轨连接,并沿所述竖向导轨上升或下降,所述竖向导轨安装于所述横向导轨上,所述竖向导轨能够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以使得所述桁架夹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板机构。
可选地,还包括相连的桁架托架和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竖向导轨卡合,所述桁架夹持板与所述桁架托架垂直连接,所述桁架夹持板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座沿所述竖向导轨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与所述横向导轨卡合,所述竖向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所诉竖向导轨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座安装于所述横向导轨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座沿所述竖向导轨滑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座沿所述横向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三伸缩杆和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套设在所述竖向导轨上,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滑动架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伸出或缩回以带动所述滑动架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驱动轮和皮带,所述驱动轮安装于所述横向导轨的两端,并设置于所述横向导轨的一侧,所述竖向导轨下方连接有连接架,所述皮带两端穿过所述驱动轮分别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架带动所述竖向导轨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桁架夹持板至少为两个,所述桁架夹持板沿所述桁架托架的轴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桁架夹持板上设置有多个夹持孔,相邻所述夹持孔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所述桁架夹持板上的夹持孔数量相等,且相邻桁架夹持板的相同位置处的夹持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夹持孔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夹持孔的两侧设置有夹持挡板。
可选地,所述桁架夹持板上还包括托盘螺杆、托盘螺母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托盘螺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板连接,且所述托盘螺杆通过托盘螺母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夹持板向所述夹持孔的外侧倾斜,以使得每个夹持孔两侧的夹持板形成V形槽。
可选地,所述夹持孔上部为倒梯形,形成用于放置三角形桁架的平台,所述夹持孔中部为方形,所述夹持孔下部向中心逐渐收紧,所述下部为倒梯形、半圆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使得三角形桁架倒置于所述夹持孔中。
可选地,所述桁架堆放机构还包括桁架定位架、限位部和翻折卡板,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桁架定位架的顶部,所述翻折卡板设置于所述限位部的上方,并与所述限位部铰接,所述翻折卡板使得所述桁架夹持板上放置的桁架一端对齐。
可选地,所述桁架定位架顶部还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两端均设置有对齐螺母,所述限位部连接有对齐螺杆,所述对齐螺杆穿过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两端的对齐螺母用于将所述对齐螺杆固定于所述固定管内,以使得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桁架定位架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下板机构包括承接板和翻转组件,
所述承接板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行走支架平行设置,所述承接板形成基板的放置空间,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翻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翻转。
可选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架和翻转杆,
所述翻转杆通过翻转槽安装在所述行走支架下方,并设置在所述承接板的上方,所述翻转架连接在所述承接板和所述翻转杆之间,所述翻转杆在所述翻转槽内转动以使得所述承接板翻转。
可选地,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一伸缩杆和转接件,
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方,并与所述翻转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转接件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转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垂直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推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推动件,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以将所述升降平台上的基板推动至所述下板机构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壳体和推动杆,
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驱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径向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横截面积,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驱动壳体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与液压机构连通。
可选地,所述驱动轴内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垂直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所述驱动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回液口,且所述驱动壳体底部设置有换向管路,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壳体内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通道和换向管路连通或所述第一回液口、第二通道和换向管路连通;
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壳体,所述液压壳体的周向设置有五个环形凸起,所述液压壳体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液压阀芯,所述第一液压阀芯周向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第一液压阀芯与液压壳体之间分别形成a腔体、b腔体、c腔体、d腔体、e腔体、f腔体、g腔体、h腔体和i腔体,所述a腔体与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的进液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进液压力,所述e腔体和g腔体与第二回液口连通,所述d腔体与第一液压管路连通,所述f腔体与第二液压管路连通,所述i腔体与所述换向管路连通,所述h腔体通过注液管路与所述a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压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阀芯和第三液压阀芯,所述第二液压阀芯和所述第三液压阀芯的径向横截面积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一液压阀芯的径向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齿轮轴和推动架,
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推动架上,且所述推动架上设置有轴套,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推动架连接,所述行走支架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齿条啮合。
可选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置有转轮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件、转轮和第二伸缩杆之间通过绳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伸缩,以带动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所述行走支架上还设置有移动滑轨,所述移动滑轨上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且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转轮和第二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光电开关。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轨道,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与所述升降轨道卡合的升降槽。
可选地,承接板靠近推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通过液压机构能够自动控制驱动轴在驱动壳体内的往复运动,无需设置额外的反馈机构,即可自动完成推动件的前进与后退动作,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2.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桁架堆放机构横向导轨和竖向导轨相互配合,以固定桁架夹持板上桁架与基板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基板与桁架的装配精度,桁架夹持板的设计能提高桁架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3.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利用可翻折的翻折卡板将桁架一端对齐,实现多根桁架之间的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桁架和基板的定位准确性。
4.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下板机构的承接板与推板机构配合,能够提高基板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基板的推动效率和下板效率,承接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将基板固定于设定位置处,提高基板与桁架的装配性,从而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推板机构和下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推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推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推板机构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推板机构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下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桁架堆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竖向导轨的正面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桁架堆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桁架夹持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桁架定位架、限位部和翻折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桁架定位架、限位部和翻折卡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10、支撑架;11、行走支架;12、升降轨道;13、光电开关;14、过渡板;20、升降平台;21、升降槽;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转轮;25、移动滑轨;26、移动板;27、第二伸缩杆;28、固定架;30、承接板;31、限位块;32、翻转杆;33、翻转架;34、翻转槽;35、第一伸缩杆;36、转接件;40、推动件;41、第三电机;42、齿轮轴;43、推动架、44、轴套;45、齿条;46、4P滑线;47、固定柱;48、移动轮;49、滑槽;50、桁架夹持板;501、夹持孔;502、夹持挡板;503、托盘螺杆;504、托盘螺母;505、固定板;51、桁架托架;52、竖向导轨;521、第一滑动座;522、第三伸缩杆;523、滑动架;524、滑轮;525、电磁阀;526、连接架;53、横向导轨;531、第二滑动座;532、第一电机;533、驱动轮;534、皮带;535、限位板;54、桁架定位架;541、固定管;542、对齐螺母;55、限位部;551、对齐螺杆;56、翻折卡板60、驱动壳体;61、驱动轴;611、第一液压腔;612、第二液压腔;613、第一液压管路;614、第二液压管路;615、第一通道;616、第二通道;62、推动杆;63、换向管路;64、储液罐;641、第一进液口;642、第一回液口;643、第二进液口;644、第二回液口;65、液压壳体;66、第一液压阀芯;660、注液管路;661、a腔体;662、b腔体;663、c腔体;664、d腔体;665、e腔体;666、f腔体;667、g腔体;668、h腔体;669、i腔体;67、第二液压阀芯;68、第三液压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考图1-19,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10和行走支架11,行走支架11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上方,支撑架10上垂直连接有升降平台20,升降平台20用于放置基板,并能够沿支撑架10上升或下降;下板机构,下板机构设置于行走支架11的下方,并位于升降平台20的一侧;推板机构,推板机构设置于行走支架11上,推板机构用于将升降平台20上放置的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桁架堆放机构,桁架堆放机构设置于下板机构的一侧,并与推板机构推动基板的方向垂直设置,桁架堆放机构的桁架夹持板50能够运动至下板机构的下方,桁架夹持板50用于夹持多个桁架。
生产中,升降平台20上放置多个基板,多个基板依次平放排列为一列,升降平台20沿支撑架10上升至一定高度,推板机构将升降平台20最上方的基板自动推送至下板机构上,桁架放置在桁架夹持板50上,桁架夹持板50运动至下板机构的下方,下板机构将基板下落至桁架上,之后桁架夹持板50带动桁架和基板运输至下一工位上进行后续的打孔操作。升降平台20再次上升后可用于下一基板和桁架的装配。该装置通过升降平台20运输多个基板,无需额外的搬运设备即可实现基板的上板,提高基板和桁架的搬运效率,并且推板机构直接将最上方的基板推至下板机构上,提高了基板的上板效率和在上板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每个基板均能平稳落至桁架上,减少了基板在上板和下板过程中的位移偏差,桁架堆放机构直接将预装好的桁架和基板运输至下一工位,避免基板与桁架错位,提高基板与桁架的定位准确性。
具体的,升降平台20的升降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升降平台20的平稳上升或下降即可,例如可以是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等推动升降平台20上升或下降,也可以通过在升降平台20上设置链轮,该链轮沿支撑架10滚动以带动升降平台20上升或下降。
具体的,由于升降平台20上放置有多个基板,推动机构每推动一个基板后,升降平台20需要上升一定的距离,该升降平台20上升的距离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决定,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感应装置,待感应装置感应到最上方的基板到达指定位置后即可停止升降平台20的上升。
具体的,推板机构推动基板至下板机构上,该推板机构的具体推动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推动基板即可,例如可以设置为伸缩杆的形式,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行走支架11上,伸缩杆另一端伸出,以将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也可以设置为移动推板的形式,移动推板沿行走支架11移动,从而推动基板至下板机构上。
具体的,下板机构用于将基板转移至桁架上,该下板机构可以为运输带,通过运输带的转动使得基板输送至桁架上,也可以在下板机构上设置夹板,该夹板设置在基板的两侧,用于将基板夹持,待桁架定位之后,夹板打开,以使得基板下落至桁架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桁架堆放机构还包括横向导轨53和竖向导轨52,桁架夹持板50与竖向导轨52连接,并沿竖向导轨52上升或下降,竖向导轨52安装于横向导轨53上,竖向导轨52能够沿横向导轨53移动,以使得桁架夹持板50靠近或远离下板机构。
桁架夹持板50能够通过竖向导轨52实现上升或下降,并通过横向导轨53实现靠近或远离下板机构,初始状态下,将桁架放置于桁架夹持板50上,竖向导轨52沿横向导轨53滑动,以使得桁架运动至下板机构的下方,为了减少桁架与下板机构之间的垂直距离,桁架夹持板50沿竖向导轨52上升,下板机构将基板放开,以使得基板落入桁架上方,桁架夹持板50继续沿横向导轨53前进,以将装配好的桁架和基板运输至下一工位上。该横向导轨53和竖向导轨52相互配合,以固定桁架夹持板50上桁架与基板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基板与桁架的装配精度,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桁架夹持板50沿竖向导轨52上升的过程中,可以使得桁架上升至靠近基板,但是与基板仍保持一定的间距,下板机构放开基板之后,基板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桁架上;也可以桁架夹持板50直接上升至桁架与基板接触,此时桁架对基板起到支撑作用,下板机构在放开基板后,基板也不会再下落。
具体的,由于桁架楼层板的规格不同,故需要的桁架和基板的尺寸略有不同,每个基板所对应的桁架的数量也不同,故桁架夹持板50的长度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该装置的普适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相连的桁架托架51和第一滑动座521,第一滑动座521与竖向导轨52卡合,桁架夹持板50与桁架托架51垂直连接,桁架夹持板50通过第一滑动座521沿竖向导轨52上升或下降。通过第一滑动座521在竖向导轨52上滑动,能够提高桁架夹持板50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桁架倾斜或错位,进一步提高基板与桁架定位的准确性。
具体的,桁架托架51上的桁架夹持板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通过桁架夹持板50使得多个桁架夹持板5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提高每个桁架与基板的接触均匀性,便于后续的打孔操作。
具体的,竖向导轨5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一个,多个桁架夹持板50安装于一个桁架托架51上,通过一个第一滑动座521带动桁架托架51上升或下降;例如还可以将竖向导轨52设置为多个,每个竖向导轨52上均配置一个第一滑动座521,多个第一滑动座521均与桁架托架51连接,通过多个第一滑动座521共同运动以带动桁架托架51上升或下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滑动座521的数量可以与桁架夹持板50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滑动座531,第二滑动座531与横向导轨53卡合,竖向导轨52设置于第二滑动座531上,所诉竖向导轨52通过第二滑动座531安装于横向导轨53上。通过第二滑动座531在横向导轨53上滑动,能够提高桁架夹持板50在靠近或远离下板机构过程中的稳定性,更进一步提高基板与桁架定位的准确性。
具体的,由于竖向导轨5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横向导轨53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且横向导轨53和竖向导轨5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参考图12,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竖向导轨52为3个,桁架夹持板50的数量也为3个,3个桁架夹持板50通过桁架托架51连接,桁架托架51上连接有3个第一滑动座521,每个第一滑动座521与一个竖向导轨52相配合,横向导轨53为两个,桁架托架51最外侧的两个竖向导轨52通过第二滑动座531安装于横向导轨53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桁架夹持板50通过桁架托架51和第一滑动座521与竖向导轨52连接,桁架托架51上桁架夹持板50的数量可以与竖向导轨52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桁架夹持板50与竖向导轨52的位置可以对齐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上述设置以不影响桁架夹持板50随第一滑动座521的滑动上升或下降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座521沿竖向导轨52滑动,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二滑动座531沿横向导轨53滑动。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控制第一滑动座521和第二滑动座531的滑动,在此情况下,桁架夹持板50可同时实现上升或下降与前进或后退的配合,节省桁架夹持板50的位移时间,提高桁架的运输效率,从而节省该装置装配桁架和基板的装配时间,利于大规模化生产桁架楼层板。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三伸缩杆522和滑动架523,滑动架523套设在竖向导轨52上,第一滑动座521与滑动架523连接,第三伸缩杆522伸出或缩回以带动滑动架523上升或下降。通过第三伸缩杆522伸出或缩回带动滑动架523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第一滑动座521沿竖向导轨52滑动,上述第三伸缩杆52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只要能够平稳带动第一滑动座521沿竖向导轨52滑动即可。
参考图13和图14,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三伸缩杆522和滑动架523,滑动架523套设在其中一个竖向导轨52上,其余竖向导轨52上通过第一滑动座521与桁架托架51连接,滑动架523和第一滑动座521之间通过绳连接,并且绳通过滑轮524改变绳的方向,第三伸缩杆522伸出,则滑动架523上升,绳向第一滑动座521方向运动,从而桁架托架51下降,反之,第三伸缩杆522缩回,滑动架523下降,绳向远离第一滑动座521的方向运动,从而桁架托架51上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竖向导轨52的顶部和底部还设置有电磁阀525,该电磁阀525用于限制第一滑动座521在竖向导轨52的移动范围,避免第一滑动座521与竖向导轨52错位,提高该装置往复运动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532、驱动轮533和皮带534,驱动轮533安装于横向导轨53的两端,并设置于横向导轨53的一侧,竖向导轨52下方连接有连接架526,皮带534两端穿过驱动轮533分别与连接架526连接,第一电机532带动驱动轮533转动,以使得连接架526带动竖向导轨52沿横向导轨53移动。该设置下,通过第一电机532驱动驱动轮533转动,从而驱动轮533通过连接架526带动竖向导轨52移动,以使得第二滑动座531沿横向导轨53滑动,上述实现方式虽然是竖向导轨52带动第二滑动座531运动,但是第二滑动座531和横向导轨53为竖向导轨52的滑动提供了运动路径,对竖向导轨52起到限位作用,进而提高该装置运输桁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桁架与基板的定位准确性。
具体的,第一电机532带动驱动轮533的转动,可以是直接将驱动轮533与第一电机532的转动轴连接,也可以是第一电机532通过链条带动中间轮转动,中间轮再带动驱动轮533转动,只要能够带动驱动轮533平稳转动即可。
具体的,由于横向导轨5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机5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皮带534和两个驱动轮533为一组,为了提高该装置的运行稳定性,该皮带534和驱动轮533组的数量与横向导轨53的数量相适配。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部包括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动座531连接,通过第四伸缩杆的伸出与缩回以推动第二滑动座531沿横向导轨53滑动,从而带动竖向导轨52滑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横向导轨53上还设置有限位板535,用于限制竖向导轨52在横向导轨53上的移动距离,防止竖向导轨52过度滑动而导致脱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桁架夹持板50至少为两个,桁架夹持板50沿桁架托架51的轴向均匀分布。多个桁架夹持板50对桁架起到支撑作用,优选的,桁架夹持板50和桁架托架51之间还设置有加固件,该加固件与桁架托架51、桁架夹持板50之间形成三角形,该加固件的设置能够减少桁架托架51的震动幅度,从而增强桁架夹持板50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固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桁架夹持板50上设置有多个夹持孔501,相邻夹持孔501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桁架夹持板50上的夹持孔501数量相等,且相邻桁架夹持板50的相同位置处的夹持孔501处于同一直线上。上述设置便于均匀分布桁架,使得桁架相对于基板是均匀设置的,提高桁架和基板的适配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夹持孔501的开口方向一致,夹持孔501的两侧设置有夹持挡板502。设置的夹持挡板502对桁架起到限位作用,减少桁架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从而提高桁架在桁架夹持板50上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桁架夹持板50上还包括托盘螺杆503、托盘螺母504和固定板505,固定板505上开设有通孔,托盘螺杆503穿过通孔与夹持挡板502连接,且托盘螺杆503通过托盘螺母504固定于固定板505上,夹持挡板502向夹持孔501的外侧倾斜,以使得每个夹持孔501两侧的夹持挡板502形成V形槽。托盘螺杆503能够在固定板505的通孔内滑动,根据桁架尺寸的不同,托盘螺杆503滑动至合适距离,通过托盘螺母504将托盘螺杆503固定,从而调节两侧夹持挡板502与夹持孔501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尺寸的三角形桁架,提高该装置的普适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夹持孔501上部为倒梯形,形成用于放置三角形桁架的平台,夹持孔501中部为方形,夹持孔501下部向中心逐渐收紧,下部为倒梯形、半圆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使得三角形桁架倒置于夹持孔501中。参考图16,在使用过程中,适用于本产品标准规格的三角桁架能够卡合于夹持孔501上部的倒梯形平台中,三角桁架的底边两角位于倒梯形平台的钝角处,三角桁架的顶角位于夹持孔501底部中心,三角桁架固定在夹持孔501中,在桁架夹持板50移动时对桁架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提高桁架的稳固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非标准规格的三角桁架,三角桁架底边能够搭设于夹持孔501上部的倒梯形平台中,调节托盘螺杆503的位置,使得夹持孔501两侧的夹持挡板502能够与三角桁架抵接,三角桁架顶角悬空或位于夹持孔501底部中心,完成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桁架堆放机构还包括桁架定位架54、限位部55和翻折卡板56,限位部55设置于桁架定位架54的顶部,翻折卡板56设置于限位部55的上方,并与限位部55铰接,翻折卡板56使得桁架夹持板50上放置的桁架一端对齐。该设置下通过翻折卡板56的翻折,能够使得翻折卡板56远离限位部55的一端与桁架接触,从而使得多个桁架的两端对齐,提高桁架排列的一致性。
实际生产中,桁架先焊接有连接方管,连接方管在桁架夹持板50上高于桁架,且桁架为钢筋结构,每个钢筋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方管的横截面积,该翻折卡板56远离限位部55的一端可以与连接方管抵接,翻折卡板56与连接方管的接触面积大于桁架与连接方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桁架的对齐效率。
桁架定位架54可以单独设置与桁架夹持板50的一侧,也可以安装于横向导轨53上,只要能够实现桁架定位架54的固定即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2和图14,桁架定位架54与横向导轨53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桁架定位架54的稳定性。
具体的,参考图18,翻折卡板56可以与限位部55的侧面铰接,参考图17,翻折卡板56也可以与限位部55的上表面铰接,只要能够实现翻折卡板56在翻折之后与限位部55的上表面平行即可。此设置下,翻折卡板56向桁架夹持板50翻折后,翻折卡板56受到限位部55的阻挡,使得翻折卡板56与限位部55上表面平行,实现桁架的对齐,桁架对齐之后,将翻折卡板56向远离桁架夹持板50的方向翻折,以便对下一批桁架进行对齐工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桁架定位架54顶部还设置有固定管541,固定管541两端均设置有对齐螺母542,限位部55连接有对齐螺杆551,对齐螺杆551穿过固定管541,固定管541两端的对齐螺母542用于将对齐螺杆551固定于固定管541内,以使得限位部55设置于桁架定位架54的顶部。固定管541内套设有对齐螺杆551,通过对齐螺杆551的移动,以调整限位部55与桁架定位架54的距离,之后通过对齐螺母542将对齐螺杆551和固定管541固定,该设置下能够调整翻折卡板56与桁架夹持板50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翻折卡板56能够对不同长度桁架均能起到对齐的作用,可加工各种规格的桁架楼层板,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普适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下板机构包括承接板30和翻转组件,承接板30安装于行走支架11的下方,并与行走支架11平行设置,承接板30形成基板的放置空间,翻转组件与承接板30连接,翻转组件用于驱动承接板30翻转。承接板30设置于基板的两侧,初始位置时,承接板30水平放置,推板机构将基板推动至承接板30上,该过程基板能够平稳落至承接板30上,因此基板在推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上述基板的推动过程中,可以对推动机构的推动距离进行设定,也可以在承接板30上设置限位构件,以实现基板的定位,从而提高基板与桁架定位的准确性。待需要基板下落至桁架上时,翻转组件驱动承接板30翻转,则基板两侧的承接板30相背运动,基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落入至桁架上。该下板机构的承接板30与推板机构配合,能够提高基板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基板的推动效率,并且通过承接板30的相背运动即可实现基板的下落,提高基板的下板效率。
具体的,通过翻转组件实现承接板30的翻转,该翻转组件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推动承接板30的翻转即可,例如可以在承接板30和行走支架11的连接处设置转轴,通过转轴的转动实现承接板30的翻转,还可以在承接板30上设置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伸缩带动承接板30翻转。
更具体的,承接板30用于承接基板,为了增加对基板的限位效果,该承接板30设置为“L”形,该承接板30的平板用于支撑基板,竖板则对基板起到限位作用,以使得基板两侧均与承接板30抵接,可进一步增加基板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11,该承接板30上设置有限位块31,上述限位块31的设置对基板起到限位作用,待推板机构推动基板至基板与限位块31抵接时,则推板机构停止推动,返回原位准备下一基板的推动,限位块31的设置将基板每次固定于预设位置,在基板下落至桁架时,能够提高基板与桁架的定位准确性,从而便于后续打孔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桁架楼层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节约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由于不同建筑的需要,往往设计的桁架楼层板的规格不同,即基板的大小不同,基板上桁架的数量也存在不同,该承接板30上设置有多个卡槽,多个卡槽均匀分布在承接板30上,限位块31通过卡槽设置于承接板30上。该设置下,能够根据所需要放置的基板的大小及其所需要的放置的位置,改变限位块31在承接板30上的位置,从而可对各种规格桁架楼层板进行生产加工,提高该上板机的操作便捷性和普适性,可大批量加工生产不同规格的桁架楼层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架33和翻转杆32,翻转杆32通过翻转槽34安装在行走支架11下方,并设置在承接板30的上方,翻转架33连接在承接板30和翻转杆32之间,翻转杆32在翻转槽34内转动以使得承接板30翻转。
翻转杆32、翻转架33和承接板30依次固定连接,通过翻转杆32的转动即可实现承接板30的翻转,翻转槽34为翻转杆32的转动提供了活动空间和限位,从而提高承接板30翻转的稳定性,避免翻转板在翻转过程对基板产生损害,延长该成型机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翻转杆32的末端设置齿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翻转杆32的转动;还可以增加第一伸缩杆35和转接件36,第一伸缩杆35一端固定于行走支架11上方,并与翻转架33平行设置,第一伸缩杆35另一端与转接件36的一端垂直连接,转接件36另一端与翻转架33垂直连接,通过第一伸缩杆35的伸出与缩回,以带动连接件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翻转架33摆动和翻转杆32转动。通过第一伸缩杆35的伸缩实现承接板30的翻转,能够进一步提高承接板30翻转的稳定性,并且根据第一伸缩杆35的伸出与缩回距离,从而调整承接板30的翻转角度,避免承接板30出现翻转不到位或翻转过度等情况,提高该成型机的操作准确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推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推动件40,驱动组件设置于行走支架11上,驱动组件与推动件40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推动件40,以将升降平台20上的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推动件40与基板接触,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将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上述驱动组件为推动件40的推动提供了动力,可保证该上板机长时间高效运作。
具体的,推动件40每次仅推动一块基板,则推动件40可以为推动板,驱动组件驱动推动板前移,也可以为与行走支架11垂直设置的推动夹板,该推动夹板能够对基板起到夹持作用,从而对基板起到固定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壳体60和推动杆62,推动杆62与推动件40连接,驱动壳体60内设置有驱动轴61,驱动壳体60上设置有通孔,推动杆62穿过通孔与驱动轴61的一端连接,推动杆62的径向横截面积小于驱动轴61的径向横截面积,驱动轴61的两端与驱动壳体60形成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613和第二液压管路614与液压机构连通。液压机构与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连通,通过液压机构改变向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注入的液体,从而改变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的体积,进而推动驱动轴61在驱动壳体60内滑动,从而使得推动件40完成推动基板的动作,并且自动复位。上述设置能够通过液压机构调整推动杆62的推动距离,从而可将不同长度的基板推动至承接板30的指定位置,提高该装置的操作便捷性。
具体的,液压机构向第一液压腔611注入液体时,压缩第二液压腔612,第二液压腔612的液体会自动流回至液压机构内,该液压机构向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注入液体的量则是通过基板的尺寸可进行调节。
为了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本申请中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在液压机构的控制下能够自动改变容积,从而推动驱动轴61在驱动壳体60内左右运动,在驱动轴61内设置第一通道615和第二通道616,第一通道615和第二通道616垂直于驱动轴61的轴向,驱动壳体60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641和第一回液口642,且驱动壳体60底部设置有换向管路63,驱动轴61在驱动壳体60内运动以使得第一进液口641、第一通道615和换向管路63连通或第一回液口642、第二通道616和换向管路63连通;液压机构包括液压壳体65,液压壳体65的周向设置有五个环形凸起,液压壳体65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液压阀芯66,第一液压阀芯66周向开设有两个凹槽,第一液压阀芯66与液压壳体65之间分别形成a腔体661、b腔体662、c腔体663、d腔体664、e腔体665、f腔体666、g腔体667、h腔体668和i腔体669,a腔体661与第二进液口643连通,第二进液口643的进液压力低于第一进液口641的进液压力,e腔体665和g腔体667与第二回液口644连通,d腔体664与第一液压管路613连通,f腔体666与第二液压管路614连通,i腔体669与换向管路63连通,h腔体668通过注液管路660与a腔体661连通。
参考图7,液压壳体65的五个环形凸起自一端至另一端分别为e腔体665、d腔体664、a腔体661、f腔体666和g腔体667,第一液压阀芯66的两个凹槽与液压壳体65形成b腔体662和c腔体663,第一液压阀芯66靠近e腔体665的一端与液压壳体65形成h腔体668,第一液压阀芯66靠近g腔体667的一端与液压壳体65形成i腔体669。通过上述第一液压阀芯66在液压壳体65内的运动,以使得第二进液口643流入的液体分别进入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内,以推动驱动轴61在驱动壳体60内来回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进液口641或第一回液口642分别通过换向管路63与i腔体669连通,以改变i腔体669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液压阀芯66自动在液压壳体65内移动,再次改变第二进液口643流入的液体进入第一液压腔611或第二液压腔612。通过上述液压机构的设置,第一通道615和第二通道616起到位置反馈的作用,使得该液压机构能够自动控制驱动轴61在驱动壳体60内的往复运动,无需设置额外的反馈机构,即可自动完成推动件40的前进与后退动作,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的,上述推板机构的工作流程为:参考图7,初始状态下,推动件40为回缩状态,此时驱动轴61位于驱动壳体60的最左侧,此时第一回液口642通过第二通道616、换向管路63与i腔体669连通,由于h腔体668始终与a腔体661连通,a腔体661又与第二进液口643连通,故此时h腔体668的压力大于i腔体669,推动第一液压阀芯66向右运动至i腔体669体积为最小,i腔体669内的液体自第一回液口642回流至储液罐64内;此时a腔体661通过b腔体662与d腔体664连通,f腔体666通过c腔体663与g腔体667连通,储液罐64自第二进液口643进入的液体依次经过a腔体661、b腔体662、d腔体664和第一液压管路613进入至第一液压腔611内,从而推动驱动轴61和推动杆62向右运动,推动件40伸出完成对基板的推动,第二液压腔612被压缩,第二液压腔612内的液体依次经过第二液压管路614、f腔体666、c腔体663、g腔体667和第二回液口644流回至储液罐64中,直至驱动轴61运动第一进液口641、第一通道615、换向管路63和i腔体669连通;此时参考图8,由于第一进液口641的进液压力大于第二进液口643,则此时i腔体669的压力大于h腔体668,推动第一液压阀芯66向左运动至h腔体668体积为最小,h腔体668内的液体自注液管路660到达a腔体661;此时储液罐64自第二进液口643进入的液体依次经过a腔体661、c腔体663、f腔体666和第二液压管路614进入至第二液压腔612内,从而推动驱动轴61和推动杆62向左运动,带动推动件40回缩,第一液压腔611被压缩,则第一液压腔611内的液体依次经过第一液压管路613、d腔体664、b腔体662、e腔体665和第二回液口644流回至储液罐64中,直至推动件40回到初始状态。上述步骤能够完成一次推动基板动作,在上述各个部件及腔体的配合下,能够保证推板机构周而复始的自动进行推板操作,减少人工操作步骤,并且不依赖于感应器件,提高该推板机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上述驱动轴61、驱动壳体60、第一液压阀芯66和液压壳体6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长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等,只要能够完成上述运动步骤,驱动推动杆62运动即可,优选为圆柱体。
具体的,上述第一进液口641和第一回液口642均与储液罐64连通(图中未示出),第一进液口641和第二进液口643的进液压力不同是通过采用不同的压力泵实现的,上述进液液体可以为水或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液压阀芯6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阀芯67和第三液压阀芯68,第二液压阀芯67和第三液压阀芯68的径向横截面积相等,且小于第一液压阀芯66的径向横截面积。参考图7和图8,第二液压阀芯67与液压壳体65形成h腔体668,第三液压阀芯68与液压壳体65形成i腔体669,上述第二液压阀芯67与第三液压阀芯68能够保证h腔体668和i腔体669始终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液体进入至h腔体668和i腔体669,从而有效推动第一液压阀芯66在液压壳体65内运动,提高该液压机构的灵活性,进而提高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同理,驱动轴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径向横截面积相等,且小于驱动轴61的径向横截面积,上述设置同样便于液体进入第一液压腔611和第二液压腔612内,从而提高驱动轴61的运动灵活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推动件40为推动板,推动板与推动杆62连接,推动板上方还设置有挡板,推动板与基板的侧面接触,挡板与基板的上端面接触,推动板与挡板可对基板进行固定,推动板设置推动架43远离下板机构的一侧,在推动架43靠近下板机构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固定柱47,两个固定柱47分别设置在推动架43的两端,固定柱47能够与基板的上端面接触,也能够对基板起到固定作用,上述推动板、挡板和固定柱47向结合,能够在对基板的推动中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基板按照指定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柱47上螺纹连接有螺母,该螺母与基板的上端面接触,可以根据所推动基板厚度的不同,拧动螺母,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基板,保证螺母始终对基板起到固定作用,便于用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参数设置,进一步提高该上板机的操作灵活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升降平台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2,行走支架11上设置有转轮24和第二伸缩杆27,第一连接件22、转轮24和第二伸缩杆27之间通过绳连接,第二伸缩杆27伸缩,以带动升降平台20上升或下降。该设置下,第二伸缩杆27伸出,以使得绳向第一连接件22方向运动,使得第一连接件22下降,从而带动升降平台20下降,第二伸缩杆27缩回,则绳向第二伸缩杆27方向运动,使得第一连接件22上升,从而带动升降平台20上升,转轮24在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伸缩杆27之间起到支撑和中间过渡的作用,从而保证升降平台20平稳上升与下降。
具体的,该第一连接件22至少为两个,第二伸缩杆27可以为多个,每个连接件均设置一个第二伸缩杆27,每个第二伸缩杆27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件22连接,多个第二伸缩杆27一同控制升降平台20的上升与下降;第二伸缩杆27也可以设置为一个,通过转轮24的设置将第二伸缩杆27分别与多个第一连接件22连接,通过一个第二伸缩杆27拉动升降平台20的上升或下降,参考图2和图3,该升降平台20的四个角处均设置一个第一连接件22,其中位于升降平台20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2对应设置两个转轮24,位于升降平台20另一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23对应设置三个转轮24,通过转轮24的牵引,实现第二伸缩杆27与第一连接件22的连接。
具体的,第二伸缩杆27与第一连接件22的连接,可以是第二伸缩杆27的移动端和第一连接件22分别直接连接于绳的两端,也可以在第二伸缩杆27的移动端设置移动板26,移动板26和第一连接件22分别连接于绳的两端,从而实现第二伸缩杆27和第一连接件22的间接连接,只要能够通过第二伸缩杆27的伸缩实现第一连接件22的上升或下降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行走支架11上还设置有移动滑轨25,移动滑轨25上安装有移动板26,移动板26与第二伸缩杆27连接,且移动板2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3,绳依次穿过第一连接件22、转轮24和第二连接件23。
该设置下,通过第二伸缩杆27的伸缩带动移动板26沿移动滑轨25运动,第二连接件23随之运动,每个第一连接件22均对应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23,因此通过一个第二伸缩杆27即可实现升降平台20的升降,由于该移动板26带动每个第二连接件23的移动距离一致,则使得每个第一连接件22的位移一致,从而能够保证升降平台20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平衡性,避免升降平台20倾斜从而导致基板滑移;上述设置同样能够节省第二伸缩杆27的数量,降低该上板机零部件的数量,从而提高该上板机的结构紧凑性,便于升降平台20的控制操作。并且移动滑轨25和移动板26配合,能够提高第二连接件23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第一连接件22和升降平台20平稳升降,保证安全高效的完成基板的运输。
具体的,由于行走支架11为两个以上平行的支架,故移动滑轨25可以设置在行走支架11的一侧,也可以参照图5,行走支架11的中间设置有固定架28,移动滑轨25设置在该固定架28上,移动板26与移动滑轨25配合,第二伸缩杆27的自由端则固定在移动板26上,以带动移动板26沿移动滑轨25滑动。
具体的,每个第一连接件22均与一个第二连接件23一一对应,每个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3之间通过绳实现连接,上述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3上,该固定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3上设置卡槽,将绳通过卡槽固定,例如还可以在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23上设置通孔,将绳的两端分别系在该通孔上,只要能够实现绳两端的固定即可。
具体的,绳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起到承受第二伸缩杆27的牵引力即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尼龙绳或油绳等。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该上板机的第一连接件22为四个,分别位于升降平台20的四个直角处,位于升降平台20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2,需要两个转轮24进行导向,移动板26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连接件23,该两个第一连接件22上设置通孔,油绳一端通过通孔系在第一连接件22上,油绳依次穿过两个转轮24,另一端系在第二连接件23的通孔处,上述两个转轮24仅起到导向作用;位于升降平台20另一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2,由于采用的是一个第二伸缩杆27,该升降平台20另一侧的两个第二连接件23则需要穿过三个转轮24与对应的第二连接件23连接,其中第三个转轮24靠近移动板26,第三个转轮24起到的是导向和转向作用,保证在第二伸缩杆27伸出或缩回时,所有的第一连接件22同时下降或上升。
为了进一步精准确定升降平台20的上升距离,以保证每次推动机构推动的基板位置合适,因此在支撑架10上设置有光电开关13,该光电开关13感应到基板之后,则向中央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故停止第二伸缩杆27的伸缩动作,之后推板机构进行推板操作,上述实现方式能够提高该上板机的灵敏性和精准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架10上设置有升降轨道12,升降平台20上设置有与升降轨道12卡合的升降槽21。该升降轨道12与升降槽21配合,为升降平台20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提供了路径指引,从而避免升降平台20在水平面上发生错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承接板30靠近推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过渡板14,该过渡板14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0上,初始状态时,过渡板14与承接板30的上端面齐平,该过渡板14在推动机构推动基板的初期,起到过渡作用,保证基板能够顺利推动至承接板30上,进而提高推动机构的推动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驱动组件不同,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41、齿轮轴42和推动架43,第三电机41设置在推动架43上,且推动架43上设置有轴套44,推动件40与推动架43连接,行走支架11上设置有齿条45,齿轮轴42穿过轴套44与齿条45啮合。第三电机41带动齿轮轴42转动,从而齿轮轴42沿行走支架11上的齿条45运动,并且齿轮轴42在轴套44内滑动,以带动推动架43及第三电机41运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驱动组件和推动件40的平稳运动,提高该推动机构的推动效率及推动准确性。
具体的,第三电机41通过链条带动齿轮轴42转动,第三电机41的供电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第三电机41的正常运转即可,例如在第三电机41一侧设置能够储存电量的供电桩,供电桩随第三电机41的移动而移动,待供电桩电量耗尽之后更换新的供电桩即可;也可以直接在行走支架11上设置电线,通过电线直接向第三电机41供电,为了避免电线干扰推板机构的正常工作,可在行走支架11上设置电线支架;本申请中通过在行走支架11上设置4P滑线46,该滑线两端均设置于行走支架11的两端,通过4P滑线46向第三电机41供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4,齿条45设置在行走支架11的下端面上,在行走支架11上设置有滑槽49,推动架43的两侧设置有移动轮48,移动轮48放置于滑槽49内,随推动架43的运动,移动轮48转动并在滑槽49内运动,移动轮48和滑槽49的设置为推动架43的运动提供了支撑力,并且移动轮48的转动起到润滑作用,降低移动轮48所受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三电机41的消耗功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和行走支架,所述行走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上安装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放置基板,并能够沿所述升降轨道上升或下降;
下板机构,所述下板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
推板机构,所述推板机构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推板机构用于将所述升降平台上放置的基板推动至下板机构上;
桁架堆放机构,所述桁架堆放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板机构的一侧,并与所述推板机构推动基板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桁架堆放机构的桁架夹持板能够运动至所述下板机构的下方,所述桁架夹持板用于夹持多个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推动件,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动件,以将所述升降平台上的基板推动至所述下板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壳体和推动杆,
所述推动杆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驱动壳体内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推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径向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横截面积,所述驱动轴的两端与所述驱动壳体形成第一液压腔和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和所述第二液压腔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与液压机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内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垂直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所述驱动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回液口,且所述驱动壳体底部设置有换向管路,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壳体内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通道和换向管路连通或所述第一回液口、第二通道和换向管路连通;
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壳体,所述液压壳体的周向设置有五个环形凸起,所述液压壳体内设置有相连的第一液压阀芯,所述第一液压阀芯周向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第一液压阀芯与液压壳体之间分别形成a腔体、b腔体、c腔体、d腔体、e腔体、f腔体、g腔体、h腔体和i腔体,所述a腔体与第二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的进液压力低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进液压力,所述e腔体和g腔体与第二回液口连通,所述d腔体与第一液压管路连通,所述f腔体与第二液压管路连通,所述i腔体与所述换向管路连通,所述h腔体通过注液管路与所述a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阀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阀芯和第三液压阀芯,所述第二液压阀芯和所述第三液压阀芯的径向横截面积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一液压阀芯的径向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机构包括承接板和翻转组件,
所述承接板安装于所述行走支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行走支架平行设置,所述承接板形成基板的放置空间,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翻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接板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架和翻转杆,
所述翻转杆通过翻转槽安装在所述行走支架下方,并设置在所述承接板的上方,所述翻转架连接在所述承接板和所述翻转杆之间,所述翻转杆在所述翻转槽内转动以使得所述承接板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一伸缩杆和转接件,
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于所述行走支架上方,并与所述翻转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转接件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转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架垂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行走支架上设置有转轮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件、转轮和第二伸缩杆之间通过绳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伸缩,以带动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上还设置有移动滑轨,所述移动滑轨上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且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转轮和第二连接件。
CN202210496732.9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Active CN114871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732.9A CN114871734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732.9A CN114871734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1734A true CN114871734A (zh) 2022-08-09
CN114871734B CN114871734B (zh) 2023-04-25

Family

ID=8267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6732.9A Active CN114871734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173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0235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Alpine Engineered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fting a truss from a truss assembly table
CN112192223A (zh) * 2020-10-30 2021-01-08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生产线
CN113547290A (zh) * 2021-08-11 2021-10-26 渝建建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全自动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0235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Alpine Engineered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fting a truss from a truss assembly table
CN112192223A (zh) * 2020-10-30 2021-01-08 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生产线
CN113547290A (zh) * 2021-08-11 2021-10-26 渝建建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全自动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1734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8778A2 (en) Automated warehouse shuttle
CN103111778B (zh) 吸盘吊装装置及板件拼焊物流输送系统
CN113086617B (zh) 下料转运装置
CN114871734A (zh)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CN217596413U (zh)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预装装置
CN219295246U (zh) 一种玻璃钢存储罐表面处理支撑转运架
CN111792387A (zh) 一种h型码垛机
CN111482540A (zh) 分拣装置及钢筋笼加工机器人
CN212739845U (zh) 一种码垛机的旋转码垛装置
CN216945073U (zh) 一种工字钢自动上料平台
CN115072241A (zh) 用于制卡流程中层压机上下料的运输设备
CN217172254U (zh) 一种用于桁架楼层板的上板机
CN214134619U (zh) 一种双梁起重机梁盒拼装装置
CN213111562U (zh) 一种转运系统
CN114476479A (zh) 一种智能料库及工作方法
CN210767439U (zh) 一种免拆叠合楼板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4620464A (zh) 工字钢自动上料平台
CN211544273U (zh) 一种物流运钢船的钢卷固定装置
CN218908754U (zh) 一种楼层板生产线
CN115009838B (zh) 一种桁架楼层板生产线
CN211470017U (zh) 一种抓手机构
CN220077807U (zh) 动力电池夹取转移对齐输送机构
CN116833715B (zh) 液压支架销轴装配车
CN211277069U (zh) 一种用于激光切割机的自动下料机构
CN220372478U (zh) 一种走道板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