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0891A -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0891A
CN114840891A CN202210458053.2A CN202210458053A CN114840891A CN 114840891 A CN114840891 A CN 114840891A CN 202210458053 A CN202210458053 A CN 202210458053A CN 114840891 A CN114840891 A CN 114840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concrete
model
finite element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80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瑞奇
李江南
龙志林
许福
印长俊
孙金磊
匡凤兰
许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580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408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40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0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8Probabilistic or stochast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步骤包括:S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并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以及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S02.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S03.根据步骤S02中得到的判定结果,分别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构建,且具有实现方法简单、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以及建模效率与精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混凝土材料仿真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充分了解其物理力学性能是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可靠的基础。虽然进行力学试验是了解混凝土本构关系和力学性能最为直接的方法,但由于试验条件的客观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往往具有局限性,不能反映试件的材料特性。
由于混凝土材料中骨料形状的复杂性以及骨料分布的随机性,目前通常是将骨料和砂浆融为一体,在建模时并不单独地考虑骨料的作用,而是使用均匀的混凝土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方法)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以在一定条件下取代部分试验,进而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但是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材料,其内部含有大量随机分布的粗骨料颗粒,使用均匀的混凝土模型来模拟实验会与真实实验结果存在偏差。
将混凝土视为由砂浆基体和粗骨料组成的双相复合材料来建立其细观有限元模型,可以更为逼近混凝土的真实结构。但是针对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目前通常大多仅着重于骨料的生成以及投放算法、效率,并不考虑试件形状的复杂性,因而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细观建模方法所适用的试件形状单一,往往仅局限于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等边界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不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异形混凝土构件,因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方法简单、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以及建模效率与精度高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能够实现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构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步骤包括:
S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所述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以及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S02.根据所述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
S03.根据步骤S02中得到的判定结果,分别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1中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S1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几何模型;
S102.对建立的所述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建立得到所述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
S103.获取所述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得到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1中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S111.配置骨料颗粒参数,所述骨料颗粒参数包括体分比以及粒径范围,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
S112.基于当前配置的骨料颗粒参数,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
S113.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重新生成坐标,否则转入步骤S114;
S114.每当生成一颗骨料时判定当前生成的所有骨料体积是否低于预设体分比VT,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继续生成下一颗骨料,否则停止生成骨料,转入步骤S115;
S115.确定所有骨料颗粒的球心位置以及半径,生成所述骨料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1前还包括设定骨料生成的长方体区域的边界条件,以使得将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模型包裹在所述长方体区域内,所述边界条件包括参数XL、XR、YB、YT、ZB、ZT,其中XL、XR为长方体区域在X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YB、YT为长方体区域在Y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ZB、ZT为长方体区域在Z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
进一步的,所述边界条件配置为所述长方体区域的边界值与混凝土试件边界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骨料最大半径,即所述边界条件的表达式为:
RS|≥Rmax
其中,γR为长方体区域的坐标值,γS为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的坐标值,Rmax为骨料半径的最大值,即为所述骨料最大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13中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时,如果当前生成的第一骨料的球心坐标与当前所判定的第二骨料的球心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骨料与所述第二骨料的半径之和,则判定为不相交,否则判定为相交,即按照下式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
Figure BDA0003621129270000031
其中,R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半径;R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半径,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半径;(xi,yi,z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球心坐标;(xn,yn,z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坐标,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球心坐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1中,对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以建立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与所述生成细观模型参数为同步执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02包括:
S201.在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根据每个单元的节点坐标值计算出每个单元的中心坐标;
S202.获取骨料信息数据库中的球心坐标以及球体半径,判断球心与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中心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球体半径,则判定对应的单元的中心位于球体内部,即判定对应单元为骨料单元,否则判定为砂浆单元。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上述方法。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将混凝土视为由砂浆基体和粗骨料组成的双相复合材料来建立细观有限元模型,以使得更为逼近混凝土的真实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先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进而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同时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以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从而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能够快速建立各种复杂形状混凝土构件的三维细观有限元模型,可以适用于任意复杂形状的异形混凝土构件的三维细观有限元模型构建,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适用范围,提高建模效率以及精度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具体应用实施例中实现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短圆柱形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得到的不同骨料含量的哑铃状混凝土细观模型(骨料体积含量分别为20.05%、25.17%、30.21%、35.11%、40.31%)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2中不同形状的混凝细观模型动态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通过将混凝土视为由砂浆基体和粗骨料组成的双相复合材料来建立细观有限元模型,以使得更为逼近混凝土的真实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先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进而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同时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以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从而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能够快速建立各种复杂形状混凝土构件的三维细观有限元模型,可以适用于任意复杂形状的异形混凝土构件的三维细观有限元模型构建,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适用范围,提高建模效率以及精度高。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的步骤包括:
S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并根据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以及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S02.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
S03.根据步骤S02中得到的判定结果,分别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生成适用于任意形状试件的混凝土细观模型以及不同骨料分布、不同骨料含量、不同骨料尺寸的混凝土细观模型,且可以适用于各类计算工况,大大提高了模型构建的灵活性以及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步骤S01中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的详细步骤包括:
S1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几何模型;
S102.对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建立得到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
S103.获取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得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可能是各类型的复杂形状,使用传统方法难以直接进行建模,如图2所示(右侧分支部分),本实施例具体通过先根据所需要混凝土样品的复杂形状,直接建立相对应的几何模型,然后对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该形状复杂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导出所建立的形状复杂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即可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本实施例步骤S01中具体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细观模型参数具体包括骨料半径、骨料中心的空间坐标,如图2所示(左侧分支部分),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的详细步骤包括:
S111.配置骨料颗粒参数,骨料颗粒参数包括体分比以及粒径范围,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
S112.基于当前配置的骨料颗粒参数,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
S113.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重新生成坐标,否则转入步骤S114;
S114.每当生成一颗骨料时判定当前生成的所有骨料体积是否低于预设体分比VT,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继续生成下一颗骨料,否则停止生成骨料,转入步骤S115;
S115.确定所有骨料颗粒的球心位置以及半径,生成骨料信息数据库。
本实施例步骤S111前还包括设定骨料生成的长方体区域的边界条件,以使得将所需建模的混凝土模型包裹在长方体区域内,边界条件包括参数XL、XR、YB、YT、ZB、ZT,其中XL、XR是长方体区域在X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YB、YT是长方体区域在Y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ZB、ZT是长方体区域在Z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在具体应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上述6个参数(XL、XR、YB、YT、ZB、ZT)的数值进行合理配置,尽量使得该长方体区域足够大,从而将所需的形状复杂的混凝土模型包裹在内。
本实施例通过以简单的长方体形状边界条件为基准来生成细观模型参数,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参数生成的复杂程度,后续再结合在所需要的形状复杂的均匀混凝土试件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最终即可快速生成所需要的复杂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
上述具体可利用Fortran程序进行球形骨料颗粒的生成,即在Fortran程序中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
本实施例上述边界条件具体可配置为长方体区域的边界值与混凝土试件边界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骨料最大半径,即表达式为:
RS|≥Rmax (1)
其中,γR为长方体区域的坐标值,γS为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的坐标值,Rmax为骨料半径的最大值,即为骨料最大半径。按照上述式(1)来配置边界条件,可以使得将所需建模的混凝土模型包裹在长方体区域内。
本实施例步骤S113中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时,如果当前生成的第一骨料的球心坐标与当前所判定的第二骨料的球心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骨料与第二骨料的半径之和,则判定为不相交,否则判定为相交,即按照下式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
Figure BDA0003621129270000071
其中,R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半径;R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半径,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半径;(xi,yi,z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球心坐标;(xn,yn,z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坐标,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球心坐标。
如果不满足上式(2)则需要重新进行坐标生成,每生成一颗骨料后,首先判定当前生成的所有骨料体积是否超过给定体分比VT,如果低于VT则返回步骤S112以继续生成下一颗骨料,若超过VT则停止生成骨料,完成所有骨料颗粒的生成后,即可以确定所有骨料颗粒的半径和球心坐标,从而生成骨料信息数据库。
上述边界条件的具体设定规则以及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的具体判定规则,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的规则或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步骤S01中,对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以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与生成细观模型参数为同步执行,即复杂形状混凝土试件的有限元网格划分过程与细观模型参数生成的过程是同步执行的,使得该两个过程可以并行计算,大大提高了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建模效率。
本实施例中步骤S02的详细步骤包括:
S201.在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根据每个单元的节点坐标值计算出每个单元的中心坐标;
S202.获取骨料信息数据库中的球心坐标以及球体半径,判断球心与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中心的距离,若距离小于球体半径,则判定对应的单元的中心位于球体内部,即判定对应单元为骨料单元,否则判定为砂浆单元。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利用骨料信息数据库中的球心坐标值和球体半径,判断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是否位于球体内部,从而进行相应的属性(骨料或砂浆)的赋值,最终生成所需任意形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具体应用实施例中实现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建模的详细步骤为:
步骤1,根据所需要混凝土样品的复杂形状,直接建立相对应的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形状复杂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
步骤2,导出所建立的形状复杂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步骤3,生成形状复杂的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包括:
3.1设定骨料生成的长方体区域的边界条件XL、XR、YB、YT、ZB、ZT,并通过配置该6个参数使得该长方体区域足够大,以将所需的形状复杂的混凝土模型包裹在内,设置规则可按照式(1)所示;
3.2设定所生成骨料体分比VT,骨料尺寸范围Rmax、Rmin,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
3.3在Fortran程序中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并通过式(2)判断当前所生成的骨料颗粒与之前生成的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
3.4每生成一颗骨料,判定当前生成的所有骨料体积是否低于预设体分比VT,如果低于VT则回到步骤3.3继续生成下一颗骨料,若超过VT则停止生成骨料;
3.5确定所有骨料颗粒的半径和球心坐标,生成骨料信息数据库。
步骤4,在骨料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分别赋予相应单元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
步骤5,生成最终所需要的形状复杂的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并根据实际工程进行加载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生成适用于任意形状试件的混凝土细观模型以及不同骨料分布、不同骨料含量、不同骨料尺寸的混凝土细观模型。上述步骤1、3实际配置为并行执行,以提高执行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利用实施例1中方法生成短圆柱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实现短圆柱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的详细流程为:
步骤1.进行有限元划分,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建立得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给定所需的混凝土试件特征尺寸,具体短圆柱试样的截面直径为75mm,高度为50mm,为典型的用于Hopkinson杆动态力学实验的样品尺寸。将短圆柱区域沿XZ平面和YZ平面划分为4个体以便于进行映射网格划分(如图3中(a)所示),单元尺寸设置为1.2mm,网格划分结果如图3中(b)所示,共生成122880个六面体单元和128617个节点。导出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步骤2.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为了满足实验的应力均匀性假定,所生成的骨料粒径范围设置在5~10mm和10~20mm,骨料体积含量40.19%。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在Fortran程序中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步骤3.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
在骨料信息库的基础上,对122880个六面体单元依次判定其所处的空间位置,若位于骨料颗粒内部则判定为骨料单元,否则为砂浆单元。判定结果如图3中(c)和图3中(d)所示,共生成了49152个骨料单元(如图3中(b)所示),整个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剖面图如图3中(d)所示。
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判定结果,分别对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
本实施例无需生成可视化的几何模型,可以在基础有限元模型上直接进行单元属性判别,最终生成可以直接用于有限元计算的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所建立的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将骨料信息以ANSYS命令流的格式建立了其几何模型,如图3中(e)所示,可以看到所生成的每颗骨料与有限元模型是一一对应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利用实施例1中方法几种不同骨料含量的哑铃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属于本发明实现的一种特殊情形。
步骤1.进行有限元划分,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建立得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给定所需的混凝土试件特征尺寸,哑铃状试样的两端由直径100mm,高度15mm两个短圆柱构成,截面缩颈区域由高度10mm的圆台组成,大端面直径100mm,小端面直径80mm,中间部位由直径80mm,高度50mm的圆柱组成,为典型的用于Hopkinson杆动态拉伸实验的样品尺寸。将每个部位沿XZ平面和YZ平面划分为4个体以便于进行映射网格划分(如图4中(a)所示),单元尺寸设置为1.2mm,网格划分结果如图4中(b)所示,共生成1188000个六面体单元和1212231个节点。导出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步骤2.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为了满足实验的应力均匀性假定,所生成的骨料粒径范围设置在5~10mm和10~20mm,设定5种不同的骨料体积含量,分别为20.05%、25.17%、30.21%、35.11%、40.31%。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在Fortran程序中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步骤3.根据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
在骨料信息库的基础上,对1188000个六面体单元依次判定其所处的空间位置,若位于骨料颗粒内部则判定为骨料单元,否则为砂浆单元。五种不同骨料含量的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剖面图如图4中(c)~(g)所示。
进一步将将实施例2与实施例2中两种三维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应用于动态拉伸数值模拟中,破坏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建立的三维混凝土细观骨料模型能够良好地应用于数值模拟中。
本发明可以生成任意复杂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还可以自由设定所生成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的骨料颗粒尺寸范围以及骨料含量,能够良好地应用于多种工况下的数值模拟中(如图5所示),进一步可以此为基础,研究骨料含量、骨料的随机分布以及骨料与砂浆的基础物理参数等细观因素对整个混凝土试件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所述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以及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
S02.根据所述骨料信息数据库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每个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材料属性判定;
S03.根据步骤S02中得到的判定结果,分别对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赋予骨料或砂浆的材料属性,最终生成所需形状的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01中建立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S101.根据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形状建立对应的几何模型;
S102.对建立的所述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建立得到所述对应的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
S103.获取所述三维混凝土均匀有限元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建立得到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01中按照随机方式生成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模型细观参数,建立骨料信息数据库的步骤包括:
S111.配置骨料颗粒参数,所述骨料颗粒参数包括体分比以及粒径范围,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提供种子文件;
S112.基于当前配置的骨料颗粒参数,随机生成球形骨料颗粒的球形坐标和半径大小;
S113.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重新生成坐标,否则转入步骤S114;
S114.每当生成一颗骨料时判定当前生成的所有骨料体积是否低于预设体分比VT,如果是则返回步骤S112以继续生成下一颗骨料,否则停止生成骨料,转入步骤S115;
S115.确定所有骨料颗粒的球心位置以及半径,生成所述骨料信息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111前还包括设定骨料生成的长方体区域的边界条件,以使得将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模型包裹在所述长方体区域内,所述边界条件包括参数XL、XR、YB、YT、ZB、ZT,其中XL、XR为长方体区域在X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YB、YT为长方体区域在Y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ZB、ZT为长方体区域在Z坐标上的左右边界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边界条件配置为所述长方体区域的边界值与混凝土试件边界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骨料最大半径,即所述边界条件的表达式为:
RS|≥Rmax
其中,γR为长方体区域的坐标值,γS为所需建模的混凝土试件的坐标值,Rmax为骨料半径的最大值,即为所述骨料最大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113中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时,如果当前生成的第一骨料的球心坐标与当前所判定的第二骨料的球心坐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骨料与所述第二骨料的半径之和,则判定为不相交,否则判定为相交,即按照下式判断骨料颗粒是否相交重叠:
Figure FDA0003621129260000021
其中,R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半径;R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半径,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半径;(xi,yi,zi)为当前生成的第i个骨料的球心坐标;(xn,yn,zn)为当前所判定的第n个骨料的坐标,即已经生成的前i-1个骨料的球心坐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01中,对建立的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划分以建立所述基础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与所述生成细观模型参数为同步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S02包括:
S201.在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根据每个单元的节点坐标值计算出每个单元的中心坐标;
S202.获取骨料信息数据库中的球心坐标以及球体半径,判断球心与所述有限元模型数据库中各单元中心的距离,若距离小于所述球体半径,则判定对应的单元的中心位于球体内部,即判定对应单元为骨料单元,否则判定为砂浆单元。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58053.2A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Pending CN1148408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8053.2A CN114840891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8053.2A CN114840891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0891A true CN114840891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6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8053.2A Pending CN114840891A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408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9642A (zh) * 2022-09-07 2022-11-11 湘潭大学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参数化细观建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157A (zh) * 2011-03-07 2011-07-27 河海大学 一种混凝土三维细观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N112052539A (zh) * 2020-09-09 2020-12-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Voronoi技术的钢筋混凝土三维细观快速并行建模方法
CN112632814A (zh) * 2020-12-04 2021-04-0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椭球体随机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13268909A (zh) * 2021-05-26 2021-08-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随机分布属性的细观混凝土损伤演化分析方法
CN113268906A (zh) * 2021-05-12 2021-08-17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三维随机骨料网格映射划分方法
CN113987750A (zh) * 2021-09-27 2022-01-2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含随机缺陷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CN114398814A (zh) * 2022-01-14 2022-04-26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一种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157A (zh) * 2011-03-07 2011-07-27 河海大学 一种混凝土三维细观仿真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CN112052539A (zh) * 2020-09-09 2020-12-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Voronoi技术的钢筋混凝土三维细观快速并行建模方法
CN112632814A (zh) * 2020-12-04 2021-04-0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椭球体随机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13268906A (zh) * 2021-05-12 2021-08-17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三维随机骨料网格映射划分方法
CN113268909A (zh) * 2021-05-26 2021-08-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随机分布属性的细观混凝土损伤演化分析方法
CN113987750A (zh) * 2021-09-27 2022-01-2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含随机缺陷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CN114398814A (zh) * 2022-01-14 2022-04-26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一种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瑞奇: "三维混凝土骨料模型的p型自适应有限元及其快速求解算法",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pages 1 - 60 *
郭瑞奇等: "一种快速生成三维混凝土骨料模型的混合实现方法",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pages 100 - 107 *
郭瑞奇等: "基于混凝土细观骨料模型的SHPB仿真模拟研究", 振动与冲击, pages 107 - 116 *
郭瑞奇等: "大直径SHTB实验装置数值模拟及混凝土细观骨料模型动态直拉研究", 爆炸与冲击, pages 1 - 1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9642A (zh) * 2022-09-07 2022-11-11 湘潭大学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参数化细观建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7428B (zh) 一种服务产业联盟的远程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12052539B (zh) 一种基于Voronoi技术的钢筋混凝土三维细观快速并行建模方法
CN108334676A (zh) 一种基于python再生混凝土三维随机球形骨料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4462124B (zh) 一种混凝土三维多相细观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方法
CN114840891A (zh) 一种任意形状试件的三维混凝土细观模型建模方法
CN104484538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喷丸强化处理工艺参数确定方法
CN108427861A (zh) 一种基于mpt工具包构建材料周期性多晶结构的方法
CN106599463A (zh) 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12084694A (zh) 一种考虑非理想界面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几何建模方法
CN107742047A (zh) 一种变相对密度octet点阵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07368660B (zh) 一种预测周期性点阵材料屈服面的分析方法
CN110162849B (zh) 一种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建模方法
CN113268906B (zh)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三维随机骨料网格映射划分方法
CN108038329B (zh) 一种微胶囊自愈合材料损伤和愈合机理的数值仿真方法
CN115205486B (zh) 混凝土三维细观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及氯离子传输仿真系统
CN114091225A (zh) 一种二维任意形状骨料颗粒离散元数值试样建模方法
CN109388905B (zh) 基于Grasshopper与UG二次开发的多孔结构建模方法
CN115050431B (zh) 一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三维细观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
RU2689803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остроения трехмерной модели гетерогенной структуры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с волокнами
CN113326643B (zh) 基于ABAQUS python脚本开发的灌浆料三维随机缺陷模型构建方法
CN116484668A (zh) 一种电子束增材制造工艺仿真方法
CN112685936B (zh) 一种用于贝壳珍珠母微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建模方法
CN116070324A (zh) 一种含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细观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6822309A (zh) 一种混杂纤维的混凝土细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9829213B (zh) 一种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设计与预测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