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2660A -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32660A CN114832660A CN202111668379.XA CN202111668379A CN114832660A CN 114832660 A CN114832660 A CN 114832660A CN 202111668379 A CN202111668379 A CN 202111668379A CN 114832660 A CN114832660 A CN 1148326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valve
- liquid
- inlet
-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8
- 239000002101 nanobubb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0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7 pesticide resid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2 anti bacteri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710 antibi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597 hormo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556 horm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5 industri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0005—Details for water 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其中,集成可调流量阀包括流量切换阀、稳压阀、进液部和出液部,流量切换阀内设有可通断的至少一条过水流道,流量切换阀具有与过水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稳压阀内设有可通断的稳压流道,稳压阀具有与稳压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稳压阀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流量切换阀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打开,进液部分别连通第一进液端和第二进液端,出液部分别连通第一出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通过设置可过流的进液部和出液部,以实现将流量切换阀和稳压阀集成设置,从而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少且便于控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2120289186.2,申请日为2021年02月01号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水是指在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气泡直径在0.1~50μm的微小气泡。微纳米气泡水较为广泛用于工业水处理及水污染处理上,也逐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美容产品上。
微纳米气泡由于尺寸较小,能表现出有别于普通气泡的特性,如存在时间长、较高的界面ζ电位和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利用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可以制作微纳米气泡水用于蔬菜水果的农残留降解,且能灭杀细菌及部分病毒,对一些肉类的抗生素及激素也有部分作用。
目前根据气泡发生机制可将微纳米气泡水发生技术分为:加压溶气法、引气诱导法以及电解析出法等方式。传统加压溶气形成的气泡虽然细小,但需要配增压泵进行增压,致使系统运行体量较大,运行噪音及震动较大,不利于应用在小型设备上,且成本高,性价比低;系列运行及控制较复杂,体验效果较差。
而且,为了确保气体能够顺利输送至混合腔内,通常在进水流路上设置控制阀,通过控制阀控制进水流路的通断控制气体朝向混合腔内进气,但是,现有控制阀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整个控制过程较为繁琐,且在进气过程中控制阀关闭进水流路,导致用水终端无法出水,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方能使用微纳米气泡水,从而使得微纳米气泡水无法连续输出,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所述集成可调流量阀能够有效调节进水通道的压力,在进气的过程中还能确保用水端不断水,且该集成可调流量阀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控制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控制阀占用空间大、控制过程繁琐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水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包括:流量切换阀,所述流量切换阀内设有可通断的至少一条过水流道,所述流量切换阀具有与所述过水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稳压阀,所述稳压阀内设有可通断的稳压流道,所述稳压阀具有与所述稳压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稳压阀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所述流量切换阀的出液压力时,所述稳压阀打开;可过流的进液部,所述进液部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二进液端;可过流的出液部,所述出液部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稳压阀与流量切换阀相互配合并在稳压阀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流量切换阀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打开,以调整集成可调流量阀的出液流量,从而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的出液压力稳定,并设置可过流的进液部以及可过流的出液部,其中,进液部用于同时连接流量切换阀的进液端和稳压阀的进液端,出液部用于同时连接流量切换阀的出液端和稳压阀的出液端,以此实现流量切换阀和稳压阀的连接,并实现流量切换阀和稳压阀的集成以形成集成可调流量阀,且本申请将流量切换阀与稳压阀集成时无需使用其他的连接管路,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的整体结构紧凑、装配更加方便、便于灵活控制集成可调流量阀的出液压力和出液流量。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所述进液部为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端,所述第一进口可进液。
可选地,所述第一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连接壳,所述阀壳和所述稳压壳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中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二进液端连通的第一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壳上设有第一汇流口,所述第一汇流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所述出液部为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三出口可出液。
可选地,所述第二三通与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所述出液部包括第二连接壳,所述阀壳和所述稳压壳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二连接壳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连通的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壳上设有第二汇流口,所述第二汇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流量切换阀中设有两条过水流道,其中一条所述过水流道可通断,其中另一条所述过水流道始终保持开启,以实现所述第一出液端的出液流量的改变。
可选地,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稳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阀壳中设置腔室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连通;所述稳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稳流组件上形成与所述腔室连通的两个所述过水流道,所述驱动组件动作并控制其中一个所述过水流道通断。
可选地,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稳压壳体包括稳压入口、稳压出口和稳压流道,所述稳压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稳压入口和所述稳压出口,所述调节组件动作控制所述稳压流道导通或截断。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稳压杆、调节螺母和弹性件,所述稳压壳体中设有与所述稳压流道交叉相连的控压通道,所述调节螺母可调地连接在所述控压通道中,所述稳压杆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压通道中,所述稳压杆与所述调节螺母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稳压杆朝向远离所述调节螺母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稳压流道导通。
可选地,所述稳压流道包括与所述稳压入口连通的稳压入流通道、与所述稳压出口连通的稳压出流通道和过渡流道;所述控压通道与所述稳压入流通道通过第一交叉口连通,所述控压通道的底端与所述过渡流道通过第二交叉口连通,所述过渡流道与所述稳压出口之间通过过流口连通,所述稳压杆移动时,可开合所述第二交叉口。
可选地,所述稳压杆穿过所述第二交叉口伸入所述过渡流道内,所述稳压杆上设有隔挡件,所述稳压杆可带动所述隔挡件在所述过渡流道中移动;所述稳压杆朝向所述调节螺母移动时,所述隔挡件封堵在所述第二交叉口处。
可选地,所述稳压杆上还设有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封堵在所述控压通道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包括:溶气装置,所述溶气装置内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溶气装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液流路、进气气路和出液流路,所述溶气装置具有进气状态和溶气状态,所述进气气路连通气源;前述集成可调流量阀,所述集成可调流量阀设在所述进液流路上;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关闭,所述进气气路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混合腔从所述出液流路排液;在所述溶气状态下,所述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打开,所述进气气路停止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混合腔中的气体溶于液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通过采用前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并将该集成可调流量阀设在所述进液流路上,使得进液流路内的液体的出液压力和出液流量可调且调节方便,从而便于向混合腔充气,且在充气的过程中,还可朝向用水端输送水,确保整个进气过程不会断水,为后续形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保障。
可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设在所述进气气路上,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泵启动并向所述混合腔充气;和/或,所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在所述出液流路上,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泵体抽取所述混合腔内的液体且所述进气气路进气。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所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液流路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热水器,包括:加热装置;前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流经所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通过采用前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热水器内通过将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关闭实现快速向着混合腔充气;而通过将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打开且进气气路停止向混合腔充气可快速形成溶气液体。最终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和加热装置配合,以将具有一定温度的溶气液体输送至热水器的出水端,使用户能及时使用到所需性质的用水。热水器内部各部件布置灵活、运行稳定、溶气过程中不断水、用户体验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流量切换阀处于第一档位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流量切换阀处于第二档位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稳压阀打开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稳压阀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稳压阀关闭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出液流量和出液压力调节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70、集成可调流量阀;
72、稳压阀;721、稳压壳体;
722、稳压入口;723、稳压出口;7221、第二进液端;7231、第二出液端;
724、调节组件;7241、调节螺母;7242、弹性件;7243、稳压杆;
7244、隔挡件;7245、封闭件;7246、弹性组件;
7247、第一限位凸起;7248、第二限位凸起;7249、固定件;
725、稳压流道;7254、稳压入流通道;7255、稳压出流通道;
7251、过渡流道;7252、第二交叉口;7253、过流口;
726、控压通道;7261、第一交叉口;727、端盖;
732、第二连接壳;7932、第二流道;7321、第二汇流口;74、进液部;75、出液部;
78、流量切换阀;781、阀壳;7811、第一进液端;7812、第一出液端;
7813、过水流道;782、稳流组件;7821、稳流阀芯;7822、稳流阀体;
783、驱动组件;7831、驱动件;7832、阻隔件;
791、第一三通;
7911、第一进口;7912、第一出口;7913、第二出口;7914、第一过流通道;
792、第二三通;
7921、第二进口;7923、第三进口;7922、第三出口;7924、第二过流通道;100、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1、溶气装置;11、进气口;12、进液口;13、出液口;16、混合腔;2、供电装置;
3、控制器;4、出水件;4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5、进气气路;51、单向阀;
52、充气泵;6、出液流路;61、出水开关;7、进液流路;71、水流传感器;1000、热水器;200、冷水进水流道;300、热水出水流道;4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如图1所示,包括: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过流的进液部74和可过流的出液部75。
其中,如图3所示,流量切换阀78内设有可通断的至少一条过水流道7813,流量切换阀78具有与过水流道7813连通的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出液端7812。
如图5所示,稳压阀72内设有可通断的稳压流道725,稳压阀72具有与稳压流道725连通的第二进液端7221和第二出液端7231,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打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液部74分别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出液部75分别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通过设置可进液的进液部74,且将进液部74分别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这样当外部液体进入进液部74后,进液部74可实现分流,以将进液部74内部的液体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端7811输送至流量切换阀78以及通过第二进液端7221输送至稳压阀72内,从而达到分别朝向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输送液体的目的。
通过设置可出液的出液部75,且将出液部75分别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这样经流量切换阀78导出的液体可直接进入出液部75内,相应地,经稳压阀72导出的液体也可直接进入出液部75内,随后液体在出液部75内汇流后再将液体排出。
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可过流的进液部74以及可过流的出液部75,且将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连接在进液部74上,将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连接在出液部75上,这样从进液部74进入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液体在经稳压阀72、流量切换阀78导流后可流向出液部75,且从稳压阀72、流量切换阀78导出的液体在出液部75汇合后导出。由此通过进液部74和出液部75配合以实现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之间的集成,整个集成过程无法设置其他连接管路,从而使得集成完成后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降低集成难度并减小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占用空间,便于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后续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流量切换阀78内设置有至少一条过水流道7813,且该过水流道7813可通断,使得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可调,具体为,当需要流量切换阀78输出液体或需要流量切换阀78输出大流量液体时,可将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导通;当不需要流量切换阀78输出液体或需要流量切换阀78输出小流量液体时,可将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截断。
相应地,稳压阀72内也设置有可通断的稳压流道725,使得稳压阀72的出液流量可调,其中,当需要稳压阀72输出液体时,稳压流道725导通,以确保从第二进液端7221进入稳压阀72的液体可顺利朝向第二出液端7231流动并通过第二出液端7231导出;当不需要稳压阀72输出液体时,稳压流道725截断,此时从第二进液端7221流经的液体无法朝向第二出液端7231流动,导致稳压阀72无法将液体排出。
基于上述特征,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70具有多种出水档位,便于灵活控制集成可调流量阀70整体出液压力和出液流量。其中,当流量切换阀78的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以及稳压阀72的稳压流道725均导通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第一出液档位,输送大流量液体;当流量切换阀78的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导通、稳压阀72的稳压流道725截断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第二出液档位,输送小流量液体;当流量切换阀78的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截断、稳压阀72的稳压流道725导通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第三出液档位,输送小流量液体;当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以及稳压阀72的稳压流道725均截断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第四出液档位,无液体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当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打开,也可以理解为,在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大于等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打开。以调节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压力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集成有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且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之间通过进液部74以及出液部75实现连接,便于控制整体的出液压力和出液流量,且集成过程中无需再布设其他连接管路,使得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本申请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少、布置灵活。
可选地,当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小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关闭。使得稳压阀72可根据流量切换阀78的不同出液压力状态而调整自身的开启状态,使得流量切换阀78的进液压力稳定。
其中,稳压阀72打开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为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和稳压阀72的出液流量的总和;稳压阀72关闭时,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为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从而实现调节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进液压力和出液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液部74为第一三通791,第一三通79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7911、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第一进口7911可进液。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进口7911形成为第一三通791的进液端,外部液体适于通过第一进口7911进入第一三通791内,以实现第一三通791与外部液体的连通。
可选地,第一出口7912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第二出口7913连通第二进液端7221。以实现第一三通791分别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其中,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作为第一三通791的出液端,这样通过第一进口7911进入第一三通791内的液体即可通过第一出口7912、第二出口7913输送至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内,以达到朝向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进液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三通791内形成有与第一进口7911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7914,第一过流通道7914还分别连通第一出口7912、第二出口7913,第一过流通道7914用于实现第一进口7911与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的连通,这样通过第一进口7911进入第一三通791内的液体即可顺利通过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分别连接稳压阀72的第二进液端7221和流量切换阀78的第一进液端7811,从而实现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在进液端的一侧通过第一三通791而集成在一起,并可实现液体通过第一三通791分别分流至稳压阀72或流量切换阀78中。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三通791不仅起到朝向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输送液体的作用,还可通过第一三通791实现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的相互连接,以限定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通过第一三通791将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集成在一起,并限定第一三通791、流量切换阀78以及稳压阀72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三通791设置有第一出口79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流量切换阀78上,第一三通791设置有第二出口791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稳压阀72上,从而实现将第一三通791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上。
其中,上述可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插接等连接方式。
可选地,当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形成螺纹连接时,流量切换阀78的第一进液端7811以及稳压阀72的第二进液端7221的内周壁上分别形成有内螺纹,第一三通791的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处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且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外部分别设有外螺纹,通过第一连接套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进液端7811上的内螺纹配合,以将第一三通791可拆卸连接在流量切换阀78上;通过第二连接套上的外螺纹与第二进液端7221上的内螺纹配合,以将第一三通791可拆卸连接在稳压阀72上,从而实现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当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形成插接配合时,流量切换阀78的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三通791的第一出口7912处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插扣,另一个上设有插槽,插扣插接在插槽内,以实现第一三通791与流量切换阀78的插接配合;此外,稳压阀72的第二进液端7221和第一三通791的第二出口7913处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插扣,另一个上设有插槽,插扣插接在插槽内,以实现第一三通791与稳压阀72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的插接。
可选地,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密封连接。避免从第一三通791朝向流量切换阀78流动的液体从第一三通791与流量切换阀78的连接处溢出,使得液体能够输送顺畅,且避免液体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从第一三通791朝向稳压阀72流动的液体从第一三通791与稳压阀72的连接处溢出,提高第一三通791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可在第一三通791与流量切换阀78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或密封圈,以实现第一三通791与流量切换阀78的密封连接;相应地,在第一三通791与稳压阀72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或密封圈,以实现第一三通791与稳压阀72的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进液部74包括第一连接壳(图中未示出),阀壳781和稳压壳体72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壳,第一连接壳中设有与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连通的第一流道。也就是说,实现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的进液端集成不限于设置上述的第一三通791,也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壳,其中,通过在第一连接壳内设置第一流道且第一流道分别与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壳内的液体也可顺利进入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内。
可选地,第一连接壳上设有第一汇流口,第一汇流口连通第一流道。其中,第一汇流口形成为第一连接壳的进液通口,外部液体通过第一汇流口进入第一连接壳内,随后再通过第一流道将液体分别输送至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内。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设置第一三通791而言,第一连接壳则与稳压壳体721和阀壳781一体设置,并在局部形成为一体,使集成可调流量阀70在进液侧集成度更高。
可选地,第一连接壳可以是稳压壳体721或阀壳781的一部分,例如第一连接壳可以是稳压壳体721朝向阀壳781延伸并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壳也可以是阀壳781朝向稳压壳体721延伸并连接形成;第一连接壳还可以是一部分是稳压壳体721朝向阀壳781延伸,另一部分是阀壳781朝向稳压壳体721延伸,两个延伸的结构相连通形成第一连接壳。从而无需单独加设其他的连接壳,而是在加工制造时,直接将稳压壳体721和阀壳781的进液侧连通形成为可分流的第一连接壳,一体加工可有效防止进液侧发生漏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液部75为第二三通792,第二三通792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口7921、第三进口7923和第三出口7922,第三出口7922可出液。也就是说,第三出口7922形成为第二三通792的出液端,第二三通792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三出口7922排出至第二三通792外部,便于实现通过集成可调流量阀70输送液体。
可选地,第二进口7921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第三进口7923连通第二出液端7231。以实现第二三通792分别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其中,第二进口7921和第三进口7923作为第二三通792的进液端,这样流量切换阀78内的液体即可通过第二进口7921进入第二三通792内,以及稳压阀72内的液体即可通过第三进口7923进入第二三通792内,进入第二三通792内的液体再通过第三出口7922排出,以实现将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内的液体排出。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三通792中形成有与第三出口7922连通的第二过流通道7924,第二过流通道7924还分别连通第二进口7921和第三进口7923,第二过流通道7924用于实现第三出口7922与第二进口7921和第三进口7923的连通,这样从第二进口7921和第三进口7923进入第二三通792内的液体即可顺利通过第三出口7922流出,从而实现稳压阀72中的液体能通过第二三通792导出,或者实现流量切换阀78中的液体能通过第二三通792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二三通792不仅可起到分别将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中的液体导出的作用,并可通过第二三通792实现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的相互连接,以限定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第二三通792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通过第二三通792将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集成在一起,并限定第二三通792、流量切换阀78以及稳压阀7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三通792设置有第二进口79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流量切换阀78上,第二三通792设置有第三进口792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稳压阀72上,从而实现将第二三通792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上。
其中,上述可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插接等连接方式。
可选地,当第二三通792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形成螺纹连接或插接配合时,其具体连接结构可参见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形成螺纹连接或插接配合时的连接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第二三通792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密封连接。避免从流量切换阀78朝向第二三通792流动的液体从第二三通792与流量切换阀78的连接处溢出,使得液体能够输送顺畅,且避免液体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从稳压阀72朝向第二三通792流动的液体从第二三通792与稳压阀72的连接处溢出,提高第二三通792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可在第二三通792与流量切换阀78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或密封圈,以实现第二三通792与流量切换阀78的密封连接;相应地,在第二三通792与稳压阀72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或密封圈,以实现第二三通792与稳压阀72的密封连接。
有利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三通791的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三通792的第二进口7921对应且共轴设置,第一三通791的第二出口7913和第二三通792的第三进口7923对应且共轴设置,从而减小过流的阻力。与之配合的,稳压阀72的第二进液端7221和第二出液端7231也与相应的第二出口7913、第三进口7923共轴设置,方便连接且过水阻力小;流量切换阀78的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出液端7812也与相应的第一出口7912、第二进口7921共轴设置,方便连接且过水阻力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9所示,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出液部75包括第二连接壳732,阀壳781和稳压壳体721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壳732,第二连接壳732中设有与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连通的第二流道7932。也就是说,实现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出液端的集成不限于设置上述的第二三通792,也可以设置第二连接壳732,其中,通过在第二连接壳732内设置第二流道7932且第二流道7932分别与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连通,使得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的液体可顺利流入第二连接壳732内。
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第二连接壳732上设有第二汇流口7321,第二汇流口7321连通第二流道7932。其中,第二汇流口7321形成为第二连接壳732的出液通口,流量切换阀78和稳压阀72的液体通过第二流道7932进入第二连接壳732内,随后再通过第二汇流口7321将液体输出至第二连接壳732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设置第二三通792而言,第二连接壳732则与稳压壳体721和阀壳781一体设置,并在局部形成为一体,使集成可调流量阀70在进液侧集成度更高。
可选地,第二连接壳732可以是稳压壳体721或阀壳781的一部分,例如第二连接壳732可以是稳压壳体721朝向阀壳781延伸并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壳732也可以是阀壳781朝向稳压壳体721延伸并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壳732还可以是一部分是稳压壳体721朝向阀壳781延伸,另一部分是阀壳781朝向稳压壳体721延伸,两个延伸的结构相连接形成第二连接壳732,从而无需单独加设其他的连接壳,而是在加工制造时,直接将稳压壳体721和阀壳781的出液侧连通形成可汇流的第二连接壳732,一体加工的工艺有效防止出液侧发生漏液。
由此可知,本申请的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的进液端可通过第一三通791或第一连接壳连接,稳压阀72和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端可通过第二三通792或第二连接壳732连接,从而使得整个集成可调流量阀70在进液侧和出液侧均形成了集成设置,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且出液压力调节效果好、出液流量的大小可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流量切换阀78中设有两条过水流道7813,其中一条过水流道7813可通断,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始终保持开启,以实现第一出液端7812的出液流量的改变。从而使得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可调节,且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可调具体是通过一条过水流道7813可通断实现的,其中,当需要增大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时,其中一条过水流道7813导通,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始终保持开启,以实现增加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当需要减小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时,其中一条过水流道7813截断,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始终保持开启,以实现减小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使得调节方式简单且保证在朝向集成可调流量阀70进液的过程中,流量切换阀78始终可输出液体,确保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不断流。
可选地,流量切换阀78具有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在第一档位下,如图3所示,一条过水流道7813截断,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导通;在第二档位下,如图4所示,流量切换阀78中的两条过水流道7813均导通,以使得流量切换阀78在第一档位下的出液流量小于第二档位下的出液流量。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流组件782和驱动组件783,阀壳781中设置腔室,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出液端7812与腔室连通。从而使得从第一进液端7811进入阀壳781内的液体可顺利从第一出液端7812导出,确保液体能够正常流动。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稳流组件782和驱动组件783均设在腔室内。也可以理解为,驱动组件783、稳流组件782均设置在阀壳781内,一方面,确保驱动组件783、稳流组件782不会占用阀壳781外部的空间,使得流量切换阀78的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另一方面,阀壳781可起到保护驱动组件783、稳流组件782的作用,以延长驱动组件783、稳流组件782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流量切换阀78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稳流组件782和驱动组件783均设在阀壳781的腔室内,并将阀壳781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一进液端7811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一出液端7812连通。如此设置,从第一进液端7811进入至阀壳781内的液体可顺利进入第一腔室内,而第二腔室内的液体也可顺利从第一出液端7812排出。
可选地,如图4所示,稳流组件782上形成与腔室连通的两个过水流道7813,驱动组件783动作并控制其中一个过水流道7813通断。从而使得流量切换阀78中的两条过水流道7813中其中一条过水流道7813可通断,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可始终保持开启。
为了便于描述,将两个过水流道7813分别命名为第一过水流道和第二过水流道,其中,稳流组件782的中部形成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过水通道,稳流组件782的一端形成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过水通道。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过水通道形成在稳流组件782的内部并导通稳流组件782,第二过水通道另一端形成在稳流组件782的端部,具体可以是形成在稳流组件782与阀壳781之间。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783动作并控制第一过水通道或第二过水通道通断,以使得流量切换阀78在第一档位与第二档位之间切换,从而实现调节第一出液端7812的出液量。
在具体的示例中,驱动组件783动作并控制第二过水通道通断。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稳流组件782包括稳流阀芯7821和稳流阀体7822,稳流阀体7822设在阀壳781内,稳流阀体7822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出液端7812;稳流阀芯7821设与稳流阀体7822内,稳流阀芯7821中形成有第一过水通道;稳流阀体7822的边缘靠近驱动组件783形成有第二过水通道,当驱动组件783的输出端朝向靠近第二过水通道运动时,第二过水通道关闭,从而使从第一进液端7811进入的液体仅能从第一过水通道向着第一出液端7812流出,此时流量切换阀78处于第一档位,且流量切换阀78输出为小流量;当驱动组件783的输出端朝向远离第二过水通道的方向移动时,第二过水通道打开,从而使第一进液端7811进入的液体不仅能从第一过水通道向着第一出液端7812流出,也能使第一进液端7811进入的液体从第二过水通道向着第一出液端7812流出,此时流量切换阀78处于第二档位,且流量切换阀78输出为大流量,从而实现流量切换阀78的输送液体流量的调节。
可选地,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783包括驱动件7831和阻隔件7832,阻隔件7832连接在驱动件7831的输出端,阻隔件7832可相对于第二过水通道移动以导通或关闭第二过水通道。在设计结构和尺寸时,阻隔件7832的外部轮廓应能以完全封堵第二过水通道为宜,实现阻隔件7832闭合在第二过水通道上时,能够让第二过水通道完全封堵。
可选地,驱动件7831可选用气缸、步进电机或者电推杆,只要能实现阻隔件7832的步进运动则可,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阻隔件7832可选用隔离板、隔膜、密封塞等结构,只要能实现对第二过水通道的封堵则可,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假设流量切换阀78在第一档位状态下的流量为L小、流量切换阀78在第二档位状态下的流量为L大、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为P阀、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流量为L阀;稳压阀72的压力为P稳压、稳压阀72的出液流量为L稳压;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压力为P出,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为L出。
当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稳流和稳压状态或小流量状态时,流量切换阀78处于第一档位,驱动组件783将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闭合,从而使液体仅能通过第一过水通道流出而不从第二过水通道流出,此时可得L阀=L小;当设计的P稳压≥P阀,则稳压阀72打开,最终的P出=P稳压,L出=L小+L稳压;当设计的P稳压<P阀,则稳压阀72关闭,最终的P出=P阀,L出=L小。
当集成可调流量阀70处于大流量状态时,流量切换阀78处于第二档位,驱动组件783打开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从而使液体不仅能通过第一过水通道流出也能通过第二过水通道流出,那么此时可得到L阀=L小+L大;当设计的P稳压≥P阀,则稳压阀72打开,最终的P出=P稳压,L出=L小+L大+L稳压;当设计的P稳压<P阀,则稳压阀72关闭,最终的P出=P阀,L出=L小+L大。
由此可知,本申请中的稳压阀72不仅能在打开时稳定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压力,还可调节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而在稳压阀72关闭时,则通过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来实现对于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压力的调节,并能使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出液流量形成不同的流量出水。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和调节组件724,稳压壳体721包括稳压入口722、稳压出口723和稳压流道725,稳压流道725分别连通稳压入口722和稳压出口723。稳压入口722形成稳压阀72的进液端,稳压出口723形成为稳压阀72的出液端,具体为,第一三通791导出的部分液体可通过稳压入口722进入稳压阀72内并沿着稳压流道725的延伸方向进行流动,随后再通过稳压出口723排出。
可选地,调节组件724动作控制稳压流道725导通或截断。也就是说,通过控制调节组件724则可控制稳压流道725打开或关闭,进而控制稳压流道725与第一三通791、第二三通792连通或截断。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调节组件724包括稳压杆7243、调节螺母7241和弹性件7242,稳压杆7243与调节螺母7241之间设有弹性件7242,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时,稳压流道725导通。也就是说,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后,通过稳压入口722进入稳压阀72内的液体可沿着稳压流道725的延伸方向顺利流动并通过稳压出口723排出,以实现稳压阀72与第一三通791、第二三通792连通。
可选地,调节螺母7241螺纹连接在稳压壳体721内,在调节螺母7241动作时,调节螺母7241可相对于稳压壳体721移动。
可选地,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时,稳压流道725截断。也就是说,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后,通过稳压入口722进入稳压阀72内的液体无法朝向稳压出口723流动,此时稳压阀72起到阻隔液体流动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调节螺母7241动作时,可改变稳压杆7243所受到的弹性件7242的挤压力,进而可调节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使稳压阀72能适应不同的系统中使用,提升稳压阀72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弹性件7242可选用弹簧或其他自身具有弹性变形力的结构件,如橡胶件。
可选地,如图5所示,稳压壳体721中设有与稳压流道725交叉相连的控压通道726,调节螺母7241可调地连接在控压通道726中,稳压杆7243可移动地设在控压通道726中。也可以理解为,控压通道726为调节螺母7241和稳压杆7243的设置提供空间,并可限定稳压杆7243的移动方向,通过稳压杆7243在控压通道726中移动,从而使稳压流道725与稳压出口723连通或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稳压流道725与控压通道726交叉相连可以理解为稳压流道725与控压通道726沿不同方向延伸,具体为,如图5所示,稳压流道725可沿稳压阀72的左右方向延伸,控压通道726沿稳压阀72的上下方向延伸,这样当稳压杆7243沿控压通道726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时,即可实现打开或封堵稳压流道725,从而使稳压流道725与稳压出口723连通或断开。
在这些示例中,调节组件724在伸入到稳压流道725处时,可受到来自稳压流道725中的液体的压力。例如在具体示例中,调节组件724移动时可相对于稳压流道725改变位置,从而改变稳压流道725与稳压出口723之间的通断关系。
可选地,如图5所示,稳压流道725包括与稳压入口722连通的稳压入流通道7254、与稳压出口723连通的稳压出流通道7255,以及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和稳压出流通道7255分别连通的过渡流道7251。这样从稳压入流通道7254进入稳压阀72内的液体即可沿着过渡流道7251的延伸方向朝向稳压出流通道7255排出。
可选地,如图5所示,控压通道726通过第一交叉口7261连通稳压入流通道7254,从而实现控压通道726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连通,这样稳压入流通道7254内的液体即可通过第一交叉口7261流入控压通道726内。
可选地,如图5所示,控压通道726的底端与过渡流道7251通过第二交叉口7252连通,从而实现控压通道726与过渡流道7251的连通,使得控压通道726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二交叉口7252流入过渡流道7251内。
由此可知,本申请通过稳压入口722导入的液体可依次通过稳压入流通道7254、第一交叉口7261、控压通道726、第二交叉口7252进入过渡流道7251。
可选地,如图5所示,过渡流道7251与稳压出流通道7255之间通过过流口7253连通,从而实现过渡流道7251与稳压出流通道7255的连通,使得过渡流道7251内的液体可通过过流口7253流入稳压出流通道7255内,随后再通过稳压出口723排出。
可选地,稳压杆7243可开合第二交叉口7252。当稳压杆7243打开第二交叉口7252时,从稳压入口722进入到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液体能够由第一交叉口7261进入控压通道726,并经过控压通道726从第二交叉口7252进入到过渡流道7251,随后液体从过渡流道7251经过流口7253进入到稳压出流通道7255,以将液体排出,此时稳压阀72处于打开状态。
相应地,当稳压杆7243关闭第二交叉口7252时,从稳压入口722进入到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液体在流经第二交叉口7252时无法继续流动,也就是无法朝向过渡流道7251流动,以起到封堵液体的作用,此时稳压阀72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在稳压入流通道7254朝向稳压出流通道7255延伸的通道上,部分稳压流道725的内径减小,也可以理解为,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内径不同,其中,靠近稳压入口722的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内径较大,远离稳压入口722的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内径减小。一方面确保稳压阀72外部的液体能够顺利且大量地进入稳压阀72内,从而便于通过稳压阀72输送液体;另一方面,当液体流经至内径减小的稳压入流通道7254处时,稳压入流通道7254可起到增压的作用,以提高液体的流动速度,从而保证第二交叉口7252打开时,稳压入流通道7254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入过渡流道7251内。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稳压杆7243上沿轴向间隔设有隔挡件7244和封闭件7245,封闭件7245靠近调节螺母7241设置,封闭件7245始终封堵在控压通道726靠近弹性件7242的一端,有效防止进入到稳压流道725中的液体再进入到设有调节螺母7241的控压通道726的位置处,节约液体在稳压阀72中的逗留时间,减小阻力。
可选地,封闭件7245可选用密封垫圈,密封垫圈选用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垫圈套接在稳压杆7243上且密封垫圈的外周壁抵接在控压通道726的内壁上,在稳压杆7243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封闭件7245同步移动,确保进入到稳压流道725中的液体始终无法进入到设有调节螺母7241的控压通道726的位置处。
可选地,稳压杆7243靠近弹性件7242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247,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247之间形成限位凹槽,封闭件7245设置在限位凹槽内,以限定封闭件7245的位置,使得封闭件7245能够稳定连接在稳压杆7243上。
有利地,如图5所示,隔挡件7244垂直连接在稳压杆7243上,且隔挡件7244设在稳压杆7243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一端,稳压杆7243穿过第二交叉口7252并伸入过渡流道7251,稳压杆7243可带动隔挡件7244在过渡流道7251中移动。
进一步地,当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移动时,隔挡件7244封堵在第二交叉口7252处,稳压入口722中的液体将无法进入到过渡流道7251,也就无法向着稳压出口723流出,此时稳压阀72关闭。当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时,隔挡件7244则打开第二交叉口7252,稳压入口722中的液体则可进入到过渡流道7251并从稳压出口723流出,此时稳压阀72打开。
可选地,如图7所示,当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移动时,部分隔挡件7244可抵接在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通道壁上,以实现封堵第二交叉口7252,确保稳压入口722中的液体无法进入到过渡流道7251内;当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时,隔挡件7244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通道壁间隔设置,以打开第二交叉口7252,确保稳压入口722中的液体可顺利进入到过渡流道7251内。
可选地,如图7所示,当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移动时,另一部分隔挡件7244可抵接在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上,以实现封堵过流口7253。因稳压杆7243与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间隔设置,在稳压入口722内有液体流入时,部分液体可经第一交叉口7261直接流入控压通道726内,随后再沿着控压通道726的延伸方向直接朝向稳压出流通道7255流动,因此,通过隔挡件7244与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配合,当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移动时,可确保稳压入口722中的液体无法进入到稳压出流通道7255内,从而避免稳压阀72内的液体流出。
可选地,当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时,隔挡件7244与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间隔设置,以打开过流口7253,此时稳压入口722中的部分液体可直接通过控压通道726顺利进入到稳压出流通道7255内。
由此可知,如图6所示,当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后,从稳压入口722进入到稳压阀72内的液体,一部分液体可分别通过稳压入流通道7254、第一交叉口7261、控压通道726、第二交叉口7252、过渡流道7251、过流口7253、稳压出流通道7255进行流动,以将部分液体导出;另一部分液体可分别通过稳压入流通道7254、第一交叉口7261、控压通道726、过流口7253、稳压出流通道7255进行流动,以将另一部分液体导出。从而确保进入稳压阀72内的液体可快速排出。
可选地,隔挡件7244可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选用橡胶材料制成,这样当稳压杆7243朝向调节螺母7241移动后,隔挡件7244可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力紧密抵接在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通道壁和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上,以封堵第二交叉口7252和过流口7253,避免液体从第二交叉口7252、过流口7253处排出。
可选地,如图6所示,稳压杆7243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7248,第二限位凸起7248设在稳压杆7243上并远离调节螺母7241设置,隔挡件7244在稳压杆7243上安装到位后,隔挡件7244的一侧面可抵接在第二限位凸起7248上,第二限位凸起7248用于定位隔挡件7244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稳压杆7243上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件7249,当隔挡件7244安装在稳压杆7243上后,固定件7249固定连接在稳压杆7243上,且固定件7249的一端可抵接在隔挡件7244上,从而使得隔挡件7244的相对两侧面分别抵接在第二限位凸起7248和固定件7249上,以限定隔挡件7244的位置,提高隔挡件7244的位置稳定性,使得隔挡件7244能够有效封堵第二交叉口7252和过流口7253。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限位凸起7248远离隔挡件7244的一侧面形成为倾斜导向面,一方面,当隔挡件7244打开第二交叉口7252和过流口7253时,可使得第二限位凸起7248分别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通道壁、控压通道726的通道壁间隔设置,避免第二限位凸起7248阻挡液体的流动,并使得第二交叉口7252和过流口7253具有较大的过流面积;另一方面,在液体流动的过程中,还可对液体的流动起导向作用,确保液体能够顺利流入过渡流道7251内。
可选地,如图5所示,稳压入流通道7254和稳压出流通道7255对应设置,以减小过流的阻力,确保稳压入流通道7254内的液体可顺利流入稳压出流通道7255内。
有利地,如图5所示,稳压出流通道7255的轴向距离大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轴向距离,也可以理解为,稳压出流通道7255的内径大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内径,以使得稳压出流通道7255的过流面积大于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过流面积,确保稳压入流通道7254内的液体能够准确、快速地进入稳压出流通道7255内。
进一步地,当P稳压≥P阀时,稳压阀72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稳压杆7243在弹性件7242的作用下向着过渡流道7251的方向伸入,隔挡件7244与第二交叉口7252间隔开,从而使稳压流道725中的液体能够从稳压入口722经过第一交叉口7261、第二交叉口7252、过流口7253向着稳压出口723流动。
反之,P稳压<P阀时,稳压阀72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隔挡件7244则封堵在第二交叉口7252上,使稳压流道725中的液体无法向着稳压出口723流出。
具体地,当需要打开或关闭稳压阀72时,具体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母7241来实现,例如,当需要打开第二交叉口7252时,逆时针旋转调节螺母7241,调节螺母7241向下移动,此时稳压杆7243在调节螺母7241的驱动下带动隔挡件7244向下移动,以使得隔挡件7244与第二交叉口7252间隔开,稳压阀72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关闭第二交叉口7252时,顺时针旋转调节螺母7241,调节螺母7241向上移动,此时稳压杆7243带动隔挡件7244向上移动,以使得隔挡件7244抵接在稳压入流通道7254的通道壁上以封堵在第二交叉口7252,稳压阀72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如图5所示,调节组件724还包括弹性组件7246,弹性组件7246设在隔挡件7244和过渡流道7251之间,从而使稳压杆7243在轴向上的作用力更加平衡,能在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改变时及时调整稳压阀72的开关状态。
可选地,弹性组件7246套接在固定件7249上,固定件7249用于固定弹性组件7246。
可选地,弹性组件7246可选用弹簧或其他自身具有弹性变形力的结构件,如橡胶件。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稳压壳体721的一端还设置有端盖727,端盖727螺纹连接在稳压壳体721上,端盖727一方面用于封堵稳压壳体721,避免稳压壳体721内的液体从端盖727处流出,从而使得稳压壳体721内的液体能够沿既定位置流出;另一方面,端盖727用于支撑弹性组件7246并限定弹性组件7246的位置,使得弹性组件7246能够给予稳压杆7243在轴向上的作用力。
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不设置弹性组件7246,如图8所示,以简化稳压阀72的结构。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如图12所示,包括:溶气装置1和集成可调流量阀70。
溶气装置1内形成有混合腔16,溶气装置1上形成有与混合腔16相连通的进液流路7、进气气路5和出液流路6,溶气装置1具有进气状态和溶气状态,进气气路5连通气源。进液流路7可将液体引入到混合腔16中,而进气气路5则可将气源内的气体引入到混合腔16中,出液流路6则可将混合腔16中形成的溶气液体排出到用水端。
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为前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进液流路7上设置有集成可调流量阀70。
在进气状态下,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进气气路5向混合腔16充气,混合腔16从出液流路6排液。当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时,进液流路7上的压力减小,有利于通过进气气路5向混合腔16充气,使得混合腔16进气顺畅。
在溶气状态下,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打开,进气气路5停止向混合腔16充气,混合腔16中的气体溶于液体。当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打开时,进液流路7上的压力增大,此时,混合腔16中的压力提升,使混合腔16中的气体溶于液体,便于在混合腔16中形成溶气液体。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通过在进液流路7上设置有集成可调流量阀70,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中的稳压阀72用于保证溶气装置1的进液端的压力,使溶气装置1能够在一定的压力下进液;而流量切换阀78则可根据溶气装置1的状态调节进液流路7上的液体流量。
具体为,当溶气装置1处于进气状态时,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也可以理解为,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关闭,第一过水通道导通,以减小进液流路7内液体的流量,从而使进液流路7流入到混合腔16的进液流量减小,此时进气气路5内的气体可快速向着混合腔16充气,而充入的气体会挤压混合腔16中原有的液体从出液流路6向外排出;由于进入到混合腔16中的液体的量远远小于排出的液体的量,且进入到混合腔16中的气体的量快速增加,那么具有一定容积的混合腔16将快速被气体占据,进而实现混合腔16的高效进气。由于在进气状态下,仅仅是关闭了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流量切换阀78的第一过水通道并未关闭,从而使得混合腔16中将会持续流入一定的液体,也就能保证在进气过程中,出液流路6中能保持一定的出液流量,有效防止出液流路6断水。
当溶气装置1内充满较多气体后,在既保证混合腔16进入充足的气体,又保证混合腔16仍留有一定的液体的情况下,溶气装置1切换至溶气状态,流量切换阀78中的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均打开以增大进液流路7内液体的流量,从而使进液流路7流入到混合腔16的进液流量增大,以确保进入到混合腔16的进液流量急速增加且远大于混合腔16中向外排出的液体,而混合腔16中先前由空气占据的体积则会快速由充入的液体占据,进而使混合腔16的压力增大,促进混合腔16中充入的气体快速溶于液体中形成溶气液体,整个过程用水端无需断水,为后续形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可靠保障。
可见,在本申请中,在混合腔16进气状态和溶气状态下,通过可调节出液流量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可实现混合腔16的高效进气、可靠溶气的同时,兼顾出液流路6不断水,实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的稳定、连续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液体指溶有一定气体的液体,或者被加热的液体,或者具有一定杂质的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或者被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纯净水,亦或者为生活水箱中供给的较为纯净的水,而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进水主要指进液,而出水主要指出液,应做广泛的理解,而不应狭隘限制于化学领域中所描述的水。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增压泵进行增压的加压溶气法,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整体形成模块化、体积小布置紧凑、可对内部的各个部件的布设方式进行优化,方便用于小型设备上并可改变占用体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进气和溶气过程控制简单、用水端不会断水、可以中途充气、不存在关闭水流的情况,用户体验好,提高了整机开机速度。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进液流路7与混合腔16通过进液口12连通,进气气路5与混合腔16通过进气口11连通,混合腔16还设有出液口13,出液口13连通出液流路6。也就是说,溶气装置1上贯穿其容器壁而开设有进液口12、进气口11和出液口13,其中,混合腔16通过进液口12、进气口11和出液口13与外部的流路或气路连通。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进液口12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能够提高水流流速,增加空气泡混流的空气泡含量;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出液口13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底部,利用水自身的重力和溶气装置1内的压力,不需要另外设置零部件水流就可以顺畅流出,且不存在长期滞留的水,影响水质,损害人体健康。其中,本申请的进气气路5和进液流路7分别连接在溶气装置1的不同位置,从而使进气和进液分离开,互不干扰。
可选地,进液口12位置设有用于向溶气装置1内射流的射流件,和/或进液口12位置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液孔。也就是说,可以是设置射流件位于溶气装置1的进液口12位置向混合腔16内射流,也可以是在进液口12位置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进液孔,还可以是在进液口12位置既设置射流件又设置多个进液孔。这样,当液体进入溶气装置1时,液体流速增加,提高了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溶气装置1内的空气泡更加密集,从而为后续形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充气泵52,充气泵52设在进气气路5上,在进气状态下,充气泵52启动并向混合腔16充气。在充气泵52启动后,充气泵52可增大进气气路5的压力,促使与进气气路5连接的气源中的气体主动送入到混合腔16中,从而提升送气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压力的稳压阀72,稳压阀72与充气泵52可实现进气气路5的顺畅进气。具体地,若稳压阀72的出水压力为P1,充气泵52的出气压力为P2,控制P2≥P1时,可实现进液流路7顺畅进液,并确保进气气路5顺畅进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和/或进液流路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可以是进液流路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还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进液流路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由此,可简化控制逻辑,降低了生产成本。
例如,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可以为: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那么,对应的,进液流路7的进水压力可以为:0.01MPa、0.05MPa、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也可不设置充气泵52,为了确保进气气路5内的气体能够顺利进入混合腔16内,可在溶气装置1的下游设置泵体,在一些示例中,泵体可以设置在出液流路6上,在进气状态下,泵体启动并抽气混合腔16内的液体,用于抽取混合腔16内的液体,以促使混合腔16内的液体朝向出液流路6流动,特别是当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关闭时,此时流入混合腔16内的液体流量减少,而泵体的开启又会将混合腔16内的部分液体导出,使得混合腔16流出的液体量大于流入的液体量,进而导致混合腔16中的气压降低,而当混合腔16中的气压小于进气口11中的气压后,与进气口11连通的进气气路5中的气体可充入到混合腔16中,达到朝向溶气装置1快速进气的目的,使溶气装置1中充入所需的气体,实现溶气装置1的进气过程。
可选地,通过设置泵体,当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处于溶气状态下时,泵体关闭,流量切换阀78的第二过水通道打开,此时会有大量的液体朝向混合腔16内流动,使混合腔16中的压力稳定提升,进而促使充入溶气装置1中的气体快速溶于液体中形成溶气液体,为后续进一步生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一些示例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同时设有泵体和充气泵52,在进气状态下,泵体和充气泵52同时运行,以最大化实现混合腔16的高效进气;在溶气状态下,泵体和充气泵52同时关闭,避免进气气路5朝向混合腔16充气,以确保混合腔16中的气体能够溶于液体,便于在混合腔16中形成溶气液体。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单向阀51,单向阀51设在进气气路5上,以使充气泵52向着混合腔16的方向充气。通过设置单向阀51可有效控制进气气路5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仅能从充气泵52单方向向着混合腔16充气,而不会是相反的过程,从而确保进气气路5与溶气装置1之间的压力可控,防止溶气装置1泄压甚至无法进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水流传感器71,水流传感器71设在进液流路7上,以检测进液流路7的进液流量。从而可实时检测到是否有液体流过,以及流过的液体的流量。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3,控制器3与水流传感器71、充气泵52和集成可调流量阀70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3构造成在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启动充气泵52充气,且控制器3控制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从而使控制器3能够在收到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充气泵52执行,使混合腔16中能够快速切换至进气状态。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出水开关61,出水开关61设在溶气装置1的出液流路6上,出水开关61与控制器3通讯连接,出水开关61打开时,控制器3控制混合腔16处于进气状态。也就是说,当出水开关61打开时,表明与出液流路6相连的用水端需要使用水,那么此时的进液流路7上将会有液体通过,从而使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液体流过时,则可使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动作,促进进气气路5向着混合腔16进气。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水流传感器71设于集成可调流量阀70在水流方向的上游。从而便于用户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安装,方便操作,扩大了适用范围。当然,水流传感器71也可设置在集成可调流量阀70在水流方向的下游。
进一步地,控制器3用于在水流传感器71累计的水流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流量L1或水流传感器71的累计使用时间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间T4时,控制溶气装置1重新进入进气状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重新控制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并控制充气泵52充气,从而使混合腔16中快速进气。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在溶气状态下,控制器3可控制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的运行时间T2,并控制充气泵52运行时间T3,从而实现混合腔16的进气。此时进入到混合腔16中的气体充足,且能保证混合腔16中留有一定的液体。
可选地,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与出液流路6相连。用于将溶气液体转化为微纳米气泡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出水件4,出水件4连接在出液流路6的末端(也就是出液流路6背离出液口13的一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设于出水件4内,减少了微纳米气泡在出液流路6中的耗散,进一步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出水件4直接暴露于用水端,安装维护方便。
可选地,出水件4为花洒,例如可以为厨房中的菜池上的花洒、或是淋浴用水的花洒、或者是洗碗机中的花洒,从而使出水件4所流出的微纳米气泡水能够增加出水的清洁效果和除菌效果。例如可实现蔬菜水果、肉类的洁净清洗;还可实现碗碟的洁净清洁。
可选地,出水件4为水龙头,例如可以为厨房中菜池上的水龙头、或是生活用水的洗脸池上的水龙头,从而也可使出水件4所流出的微纳米气泡水增加对蔬菜上的农残留的降解,并杀灭细菌和病毒。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供电装置2,供电装置2与控制器3连接,从而为控制器3供应所需的电力,使控制器3得以正常运行。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如图14所示,包括:加热装置400和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
其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为前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加热装置400加热后的热水流经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以确保流经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能够生成具有与一定温度的微纳米气泡水。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加热装置400可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中。通过采用前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热水器1000内通过充气泵52工作且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关闭,快速向着混合腔16充气。
通过流量切换阀78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7813打开且充气泵52不工作可快速形成溶气液体。最终具有一定温度的溶气液体或者经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形成的微纳米气泡水输送至热水器1000的出水端,使用户能及时使用到所需性质的用水。热水器1000内部各部件布置灵活、运行稳定、溶气过程中不断水;无需使用增压泵增压,减少噪音。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可以为设有电加热管的加热内胆,这主要适用于电热水器,电加热管对加热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可以为翅片换热器与燃气火源的组合,这主要适用于燃气热水器,燃气对翅片换热器进行加热,水从翅片换热器流出后则被加热。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经过加热后的热水可通过进液流路7进入到溶气装置1中,从而使得从出液流路6中流出的溶气液体也具有较高的温度,确保热水器1000向外供给温度较高的热水。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热水器1000包括:冷水进水流道200和热水出水流道300。其中,冷水进水流道200的出水端与加热装置400的入水端相连,热水出水流道300的入水端与加热装置400的出水端相连,热水出水流道300的出水端与溶气装置1相连。冷水进水流道200用于朝向加热装置400输送待加热的常温水,待加热的常温水在加热装置400内被加热后,再通过热水出水流道300输送至溶气装置1内,从而达到朝向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输送热水的目的,确保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能够生成具有一定温度的微纳米气泡水,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不仅可用于前述的热水器1000中,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家用电器,例如美容仪或洗碗机,使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应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集成可调流量阀70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70,如图1所示,包括: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过流的进液部74和可过流的出液部75。
其中,如图4所示,流量切换阀78中设有两条过水流道7813,一条过水流道7813可通断,另一条过水流道7813始终保持开启,以改变第一出液端7812的出液流量。
如图3和图4所示,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流组件782和驱动组件783,阀壳781中设置腔室,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一出液端7812与腔室连通,稳流组件782和驱动组件783均设在腔室内,稳流组件782上形成与腔室连通的第一过水流道和第二过水流道,驱动组件783动作并控制第一过水流道通断。
如图5和图7所示,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和调节组件724,稳压壳体721包括稳压入口722、稳压出口723和稳压流道725,稳压流道725分别连通稳压入口722和稳压出口723,调节组件724动作控制稳压流道725导通或截断。
调节组件724包括稳压杆7243、调节螺母7241和弹性件7242,稳压壳体721中设有与稳压流道725交叉相连的控压通道726,调节螺母7241可调地连接在控压通道726中,稳压杆7243可移动地设在控压通道726中,稳压杆7243与调节螺母7241之间设有弹性件7242,稳压杆7243朝向远离调节螺母7241的方向移动时,稳压流道725导通。稳压流道725包括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稳压出流通道7255和过渡流道7251。控压通道726与稳压入流通道7254通过第一交叉口7261连通,控压通道726的底端与过渡流道7251通过第二交叉口7252连通,过渡流道7251与稳压出流通道7255之间通过过流口7253连通,稳压杆7243穿过第二交叉口7252伸入过渡流道7251内,稳压杆7243上设有隔挡件7244和封闭件7245,稳压杆7243可带动隔挡件7244在过渡流道7251中移动,封闭件7245封堵在控压通道726靠近弹性件7242的一端,稳压杆7243移动时,隔挡件7244可开合第二交叉口7252。
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大于等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打开;当稳压阀72的出液压力小于流量切换阀78的出液压力时,稳压阀72关闭。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液部74分别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出液部75分别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其中,进液部74为第一三通791,第一三通79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7911、第一出口7912和第二出口7913,第一出口7912连通第一进液端7811,第二出口7913连通第二进液端7221,第一进口7911可进液。第一三通791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拆卸密封连接。
出液部75为第二三通792,第二三通792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口7921、第三进口7923和第三出口7922,第二进口7921连通第一出液端7812,第三进口7923连通第二出液端7231,第三出口7922可出液。第二三通792与分别与流量切换阀78、稳压阀72可拆卸密封连接。
实施例2
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进液部74为第一连接壳。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进液部74包括第一连接壳,阀壳781和稳压壳体72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壳,第一连接壳中设有与第一进液端7811和第二进液端7221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一连接壳上设有第一汇流口,第一汇流口连通第一流道。
实施例3
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出液部75为第二连接壳732。
结合图1和图9所示,流量切换阀78包括阀壳781,稳压阀72包括稳压壳体721,出液部75包括第二连接壳732,阀壳781和稳压壳体721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壳732,第二连接壳732中设有与第一出液端7812和第二出液端7231连通的第二流道7932,第二连接壳732上设有第二汇流口7321,第二汇流口7321连通第二流道7932。
实施例4
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70,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进液部74为第一连接壳,出液部75为第二连接壳73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可调流量阀70、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及热水器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驱动件7831的驱动原理以及驱动过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20)
1.一种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量切换阀,所述流量切换阀内设有可通断的至少一条过水流道,所述流量切换阀具有与所述过水流道连通的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
稳压阀,所述稳压阀内设有可通断的稳压流道,所述稳压阀具有与所述稳压流道连通的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稳压阀的出液压力不小于所述流量切换阀的出液压力时,所述稳压阀打开;
可过流的进液部,所述进液部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二进液端;
可过流的出液部,所述出液部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为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端,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端,所述第一进口可进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所述进液部包括第一连接壳,所述阀壳和所述稳压壳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中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二进液端连通的第一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上设有第一汇流口,所述第一汇流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部为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具有相连通的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三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三出口可出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通与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三通分别与所述流量切换阀、所述稳压阀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所述出液部包括第二连接壳,所述阀壳和所述稳压壳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二连接壳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连通的第二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壳上设有第二汇流口,所述第二汇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阀中设有两条过水流道,其中一条所述过水流道可通断,其中另一条所述过水流道始终保持开启,以实现所述第一出液端的出液流量的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切换阀包括阀壳、稳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阀壳中设置腔室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连通;所述稳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设在所述腔室内,所述稳流组件上形成与所述腔室连通的两个所述过水流道,所述驱动组件动作并控制其中一个所述过水流道通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阀包括稳压壳体和调节组件,所述稳压壳体包括稳压入口、稳压出口和稳压流道,所述稳压流道分别连通所述稳压入口和所述稳压出口,所述调节组件动作控制所述稳压流道导通或截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稳压杆、调节螺母和弹性件,所述稳压壳体中设有与所述稳压流道交叉相连的控压通道,所述调节螺母可调地连接在所述控压通道中,所述稳压杆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控压通道中,所述稳压杆与所述调节螺母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稳压杆朝向远离所述调节螺母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稳压流道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流道包括与所述稳压入口连通的稳压入流通道、与所述稳压出口连通的稳压出流通道以及过渡流道;
所述控压通道与所述稳压入流通道通过第一交叉口连通,所述控压通道的底端与所述过渡流道通过第二交叉口连通,所述过渡流道与所述稳压出流通道之间通过过流口连通,所述稳压杆移动时,可开合所述第二交叉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杆穿过所述第二交叉口伸入所述过渡流道内,所述稳压杆上设有隔挡件,所述稳压杆可带动所述隔挡件在所述过渡流道中移动;
所述稳压杆朝向所述调节螺母移动时,所述隔挡件封堵在所述第二交叉口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杆上还设有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封堵在所述控压通道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
17.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气装置,所述溶气装置内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溶气装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液流路、进气气路和出液流路,所述溶气装置具有进气状态和溶气状态,所述进气气路连通气源;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可调流量阀,所述集成可调流量阀设在所述进液流路上;
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关闭,所述进气气路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混合腔从所述出液流路排液;
在所述溶气状态下,所述流量切换阀中可通断的过水流道打开,所述进气气路停止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混合腔中的气体溶于液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设在所述进气气路上,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充气泵启动并向所述混合腔充气;和/或,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在所述出液流路上,在所述进气状态下,所述泵体抽取所述混合腔内的液体且所述进气气路进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液流路相连。
2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流经所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9186 | 2021-02-01 | ||
CN2021202891862 | 2021-02-0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32660A true CN114832660A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21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68362.4A Pending CN114832658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455.9U Active CN217016138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07.0A Pending CN114832661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9.5U Active CN21752705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11.7A Pending CN114832662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6.1U Active CN217646208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68379.XA Pending CN114832660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454.4U Active CN21764620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CN202123456383.8U Active CN217646211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7.6U Active CN217527057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68363.9A Pending CN114832659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4.2U Active CN216878801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12.1A Pending CN114832663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8.0U Active CN21687879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83280.7A Pending CN114832664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68362.4A Pending CN114832658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455.9U Active CN217016138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07.0A Pending CN114832661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9.5U Active CN21752705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11.7A Pending CN114832662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6.1U Active CN217646208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456454.4U Active CN21764620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CN202123456383.8U Active CN217646211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7.6U Active CN217527057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68363.9A Pending CN114832659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4.2U Active CN216878801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73912.1A Pending CN114832663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23456388.0U Active CN216878799U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CN202111683280.7A Pending CN114832664A (zh) | 2021-02-01 | 2021-12-3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5) | CN11483265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8089B (zh) * | 2023-08-11 | 2023-11-14 | 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 | 光伏边框打胶用自动稳压阀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68362.4A patent/CN11483265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455.9U patent/CN21701613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73907.0A patent/CN114832661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9.5U patent/CN21752705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73911.7A patent/CN11483266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6.1U patent/CN217646208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68379.XA patent/CN114832660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454.4U patent/CN21764620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3.8U patent/CN217646211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7.6U patent/CN217527057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68363.9A patent/CN11483265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4.2U patent/CN216878801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73912.1A patent/CN11483266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23456388.0U patent/CN216878799U/zh active Active
- 2021-12-31 CN CN202111683280.7A patent/CN114832664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46209U (zh) | 2022-10-25 |
CN217527059U (zh) | 2022-10-04 |
CN114832659A (zh) | 2022-08-02 |
CN217527057U (zh) | 2022-10-04 |
CN114832664A (zh) | 2022-08-02 |
CN114832662A (zh) | 2022-08-02 |
CN217646208U (zh) | 2022-10-25 |
CN216878801U (zh) | 2022-07-05 |
CN216878799U (zh) | 2022-07-05 |
CN114832661A (zh) | 2022-08-02 |
CN217646211U (zh) | 2022-10-25 |
CN217016138U (zh) | 2022-07-22 |
CN114832663A (zh) | 2022-08-02 |
CN114832658A (zh) | 202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08267B (zh) | 液体净化系统 | |
CN107621087A (zh) | 热水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202028U (zh) | 冷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 |
CN113041866B (zh) | 微气泡发生装置和热水器 | |
CN217646211U (zh) | 集成可调流量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
CN206905302U (zh) | 热水器系统 | |
CN108903739A (zh) | 一种通用型皂液机 | |
CN109046056B (zh) | 微气泡装置及热水器 | |
CN110614042B (zh) | 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 |
CN102021941B (zh) | 人体局部洗净装置 | |
CN109046057B (zh) | 微气泡装置及热水器 | |
CN111689593A (zh) | 净水机 | |
CN212504127U (zh) | 一种净水系统 | |
CN212078119U (zh) | 一种模块化双泵式给液水龙头 | |
CN211006918U (zh) | 一种泡沫装置及其智能坐便器 | |
CN210150825U (zh) | 净水机 | |
CN208995227U (zh) | 一种即开即出气泡水的微气泡机 | |
CN219922612U (zh) |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
CN108361969B (zh) | 热水器系统 | |
CN111350236A (zh) | 一种模块化双泵式给液水龙头 | |
CN217763626U (zh) | 水路系统和具有该水路系统的集成水槽 | |
CN217422272U (zh) | 具有软水功能的沐浴机 | |
CN217029953U (zh) |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
CN112128982B (zh) | 用于热水器的混水装置和具有其的热水器 | |
CN115388203A (zh) | 具有软水功能的沐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