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9953U -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9953U
CN217029953U CN202123456319.XU CN202123456319U CN217029953U CN 217029953 U CN217029953 U CN 217029953U CN 202123456319 U CN202123456319 U CN 202123456319U CN 217029953 U CN217029953 U CN 217029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liquid
inlet
flow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63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国荣
刘琼富
巴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63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9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9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9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其中开关阀包括阀壳、驱动组件和温度传感器,阀壳上设有阀进口、阀出口和安装口,阀壳中形成与阀进口连通的进流流道和与阀出口连通的射流流道,进流流道和射流流道之间通过过流口连通。驱动组件连接在安装口上,驱动组件动作并控制过流口通断。温度传感器设在阀壳上,用于检测阀壳中的液体温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阀,集成度高,安装简单。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阀壳中液体的温度合适时,驱动组件可动作并控制过流口打开,使流经开关阀的液体温度波动小。射流流道将进入到阀壳中的液体加速向外射出,使阀出口喷出的水流流速更快,水流出射效果好,用于溶气装置可形成大量气泡。

Description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水是指在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气泡直径在0.1~50μm的微小气泡。微纳米气泡水现在较为广泛用于工业水处理及水污染处理上,现在也逐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美容产品上。
微纳米气泡由于尺寸较小,能表现出有别于普通气泡的特性,如存在时间长、较高的界面ζ电位和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利用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可以制作微纳米气泡水用于蔬菜水果的农残留降解,且能灭杀细菌及部分病毒,对一些肉类的抗生素及激素也有部分作用。
目前根据气泡发生机制可将微纳米气泡水发生技术分为:加压溶气法、引气诱导法以及电解析出法等方式。传统加压溶气形成的气泡虽然细小,但需要配增压泵进行增压,致使系统运行体量较大,运行噪音及震动较大,不利于应用在小型设备上,且成本高,性价比低;系列运行及控制较复杂,体验效果较差。
也有的微纳米气泡水在生产过程中,在气体溶于液体中形成溶气液体时进液缓慢、流入溶气罐中的液体无法快速与气泡混合,溶气液体生成效率低下。还有的溶气罐进液温度波动大,导致溶气罐中的溶气液体温度扰动大,气体溶于液体的效率不易控制。用于生成稳定温度的溶气液体的各个部件安装分散、占用的安装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中进入的液体温度稳定、且可增压并形成射流出液、集成度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件多、装配操作不方便、安装体积大、流经阀体的液体温度波动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开关阀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的热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开关阀,包括:阀壳,所述阀壳上设有阀进口、阀出口和安装口,所述阀壳中形成与所述阀进口连通的进流流道和与所述阀出口连通的射流流道,所述进流流道和所述射流流道之间通过过流口连通;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驱动组件动作并控制所述过流口通断;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阀壳上,用于检测所述阀壳中的液体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阀,集成度高,安装简单。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阀壳中液体的温度合适时,驱动组件可动作并控制过流口打开,从而使流经开关阀的液体温度波动小。射流流道可将进入到阀壳中的液体加速向外射出,从而使阀出口喷出的水流流速更快,水流出射效果更好,尤其是射入溶气装置中可形成大量的气泡,提升溶气液体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处于阀壳的相邻两个侧面上,所述阀进口与所述安装口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所述安装口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进流流道的轴线与所述射流流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阀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形成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所述阀壳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中构成与所述阀出口连通的射流流道,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进流流道,所述内壳远离所述阀进口的一端形成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设置的所述过流口。
可选地,所述内壳中还设有过渡流道,所述过渡流道连通所述射流流道和所述过流口。
可选地,所述内壳在朝向所述阀进口的一侧向着所述外壳延伸形成止挡壁,所述止挡壁的两侧形成通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阀壳中还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连通所述进流流道,所述安装通道中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位于所述进流流道中。
可选地,所述进流流道中设有限位部,以用于限制进液管的安装位置,所述限位部的端面与所述阀进口的距离相比于所述安装通道距离所述阀进口的距离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封堵部,所述驱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封堵部,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封堵部朝向所述过流口移动以封闭或打开所述过流口,所述封堵部密封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
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为电磁阀杆,所述电磁阀杆通电时,所述电磁阀杆带动所述封堵部朝向所述过流口移动以封闭所述过流口。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连接在所述阀壳上,所述固定壳中可伸缩地设有所述驱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进流流道的内径R大于所述射流流道的内径r,且满足6≥R/r>1。
有利地,所述进流流道的内径范围为8~15mm,所述射流流道的内径为2~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所述阀出口处设有插接部及防脱止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包括:溶气装置,所述溶气装置内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溶气装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前述各个示例中的开关阀,所述阀出口连接所述进液口,且所述射流流道连通所述混合腔;或者,所述开关阀通过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开关阀连接溶气装置时,可向混合腔中出射温度稳定、速度较快的液体,从而使混合腔中的液体和气体进行激烈的冲击,形成的空气泡更密集,提升了混合腔中溶气液体的生成效率,并使混合腔中液体的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开关阀与溶气装置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占用安装体积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设在所述进液口上,所述开关阀为前述具有插接部的开关阀的实施例,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接头密封插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充气泵,所述溶气装置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充气泵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出液口排出混合腔中的液体;和/或,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通过出液口抽出所述混合腔的液体。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水器,包括:加热装置;前述各个示例中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可为所述混合腔提供热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温度传感器可控制热水器改变热负荷,并使加热装置将流经的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从而使流入到开关阀中的液体的温度适宜,并使进入到溶气装置中的液体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有利于提升溶气液体的出液效率和出液质量,为后续生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可靠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开启射流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开启射流时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关闭停止出流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关闭停止出流时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阀壳的第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的阀壳第二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的阀壳第三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开关阀连接在进液管上。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开关阀连接在溶气装置的进液口处。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溶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朝向溶气装置射流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阀连接在进液口时朝向溶气装置射流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热水器的流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1、溶气装置;11、进气口;12、进液口;13、出液口;
14、壳体;141、第一端盖;142、第二端盖;
15、隔板;151、通孔;16、混合腔;161、液位传感器;
4、出水件;4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5、进气管;51、单向阀;52、充气泵;53、泵体;
6、出液管;61、出水开关;
7、进液管;71、水流传感器;
8、开关阀;
81、阀壳;801、外壳;802、内壳;8021、止挡壁;8022、通流孔;
811、阀进口;812、阀出口;8121、防脱止挡结构;8122、插接部;813、进流流道;
814、射流流道;815、过流口;816、过渡流道;
817、安装通道;818、安装口;819、限位部;
82、驱动组件;
821、驱动杆;822、封堵部;8221、导向面;8222、限位凸起;823、固定壳;
1000、热水器;40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阀8,开关阀8可在水路系统中控制水路的通断,并可实现射流出流、控制出流水温在合适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开关阀8,如图1所示,包括:阀壳81、驱动组件82和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出)。
其中,结合图2、图4和图7所示,阀壳81上设有阀进口811、阀出口812和安装口818,阀进口811用于进液,阀出口812用于出液,安装口818用于安装驱动组件82。
进一步地,阀壳81中形成与阀进口811连通的进流流道813,从而使从阀进口811中进入的液体能在进流流道813的导流下在阀壳81内移动。
阀壳81中还设有与阀出口812连通的射流流道814,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之间通过过流口815连通,从而使从进流流道813中流过的液体经过过流口815流入到射流流道814中,射流流道814则可将液体从阀出口812高速向外射出。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82连接于安装口818上,驱动组件82动作并控制过流口815通断,从而使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之间实现连通或截断。
再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设在阀壳81上,用于检测阀壳81中的液体温度,从而使流入到阀壳81中的液体的温度能够被实时检测。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阀8,可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可对液体形成增压增速的射流流道814和驱动组件82集成设置,各个部件之间集成度高,在集成后占用安装体积小、安装灵活,且可简化安装部件。
在一些示例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阀壳81中液体的温度合适时,驱动组件82可动作并控制过流口815打开,从而使流经开关阀8的液体温度波动小。射流流道814可将进入到阀壳81中的液体加速向外射出,从而使阀出口812喷出的水流流速更快,水流出射效果更好,尤其是射入溶气装置1中可形成大量的气泡,提升溶气液体的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于生成稳定温度的溶气液体的各个部件安装分散、占用的安装体积大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集成化设置形成的开关阀8,有效提升各部件装配的紧凑性、节约装配后所需的安装体积、装配方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能实现单一的射流或水路通断的阀体,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阀8功能多样,不仅可实现水路的通断,还可保障进液温度的稳定性,并能实现高压高速出流。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阀进口811和阀出口812处于阀壳81的相邻两个侧面上,例如可以为下侧面和左侧面,或者右侧面和下侧面,只要在空间上呈相邻布置则可,从而使进出液体快速、整体结构紧凑。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阀进口811与安装口818相对设置,从而使驱动组件82能对进流流道813与射流流道814进行快速封堵。
有利地,阀出口812、阀进口811和安装口818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那么将使射流流道814、进流流道813、驱动组件82安装后交叉并位于较紧凑的空间中,此时的过流口815将形成在射流流道814、进流流道813、安装口818相距较近的位置,节约液体在各个流道中的流动阻力,并使驱动组件82对过流口815的通断动作更加灵活,对过流口815的开合作用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进流流道813与射流流道814成角度设置,也就是说在进入射流流道814的液体的流向相比于进入到进流流道813中液体的流向会发生进一步改变,从而使开关阀8的安装形式更加灵活,可适用于三通连接等部件;还可使开关阀8的整体结构更加小巧,减少开关阀8在进、出液方向上所需的尺寸大小。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射流流道814的延伸方向与进流流道8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也就是说,进流流道813的轴线与射流流道81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90度,从而使得从进流流道813进入的液体能在换向90度后再进入到射流流道814,极大地缩减了布置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所需的同一方向的空间,从而使开关阀8在立体空间中更加紧凑,为射流流道814对流经的液体进行增压和增速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射流流道814的延伸方向与进流流道813的延伸方向平行或重合,从而使进出液的阻力更小。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通断过流口815,驱动组件82设在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之间,从而不仅能方便通断两个流道之间的过流口815,也能使驱动组件82与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布置的更加集中,确保整体结构更加小巧。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驱动组件82与进流流道813相对设置,驱动组件82整体的动作方向与进流流道813的轴向平行,从而在驱动组件82动作的过程中,可及时将进流流道813进行导通或截断。
又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射流流道814设在进流流道813的轴向,驱动组件82的动作方向与进流流道813的轴向垂直,从而在驱动组件82动作的过程中,可及时阻隔在两个流道之间或从两个流道之间避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阀壳81包括外壳801,外壳801上形成阀进口811和阀出口812。
进一步地,阀壳81还包括内壳802,内壳802中构成射流流道814,同时射流流道814的出液端与阀出口812连通,且外壳801与内壳80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进流流道813,内壳802远离阀进口811的一端形成过流口815,该过流口815与驱动组件82相对设置。
那么在这些示例中,通过布置成外壳801和内壳802的形式,可使进流流道813的进流形式更灵活,并可使射流流道814相对于进流流道813的换向布置更加方便,还可使过流口815形成的位置更加灵活。
例如在具体的示例中,阀进口811的轴线与阀出口812的轴线垂直或异面垂直;外壳801的内壁和内壳802的外壁的周向形成间隙,且内壳802具有一段沿平行于阀进口81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阀进口81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那么当液体从阀进口811进入到进流流道813中后,会沿着阀进口811的轴线方向流动,从而向着内壳802的末端流去并进入到过流口815处;随后,液体继续沿着射流流道814流动,增压增速后从阀出口812射出。这些示例中,由于液体沿着内壳802的周向移动至过流口815,液体在换向流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减速,从而驱动组件82将更容易控制过流口815的通断。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内壳802中还设有过渡流道816,过渡流道816连通射流流道814和过流口815,这里的过渡流道816可进一步将过流口815的液体汇聚并引流至射流流道814的入口处,从而使射流流道814能够对足够多的液体进行稳定的增压和增速,实现大流量、高速射流。此外,通过设置过渡流道816还可有效提升射流流道814布设的灵活性,使射流流道814相对于进流流道813换向更加灵活。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通过在内壳802中开设沿平行于阀进口811的轴线方向和/或平行于过流口815的轴线方向开设的通道,使射流流道814能布置在内壳802的中部,提升内壳802自身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射流流道814对液体的增速性能和对液体的射流效果。
有利地,上述外壳801和内壳802一体成型连接,且内壳802一体连接在外壳801内部,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液体在阀壳81中流动时不易发生串流。
可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内壳802在朝向阀进口811的一侧向着外壳802延伸形成止挡壁8021,止挡壁8021的两侧形成通流孔8022。该止挡壁8021可用于止挡温度传感器,还可使内壳802与外壳801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并使从阀进口811进入的液体在经过内壳802的端面时能够形成更好的混流,液体流经内壳802的端面前较为缓和,使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水流温度更加准确;液体从通流口8022向前流动后流速增加并沿着内壳802的外壁快速向着过流口815流动。
可选地,为了提升进液时的均匀性,止挡壁80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从而使两个止挡壁8021、内壳802和外壳801之间围合成两个通流孔8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阀壳81中还设有安装通道817,安装通道817连通进流流道813,安装通道817中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位于进流流道813中。
在这些示例中,温度传感器可稳定地设置在安装通道817中而不会晃动,使温度传感器在测温过程中不会被液体冲走,温度传感器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测温。从而使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流经进流流道813的液体的温度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可根据预设的控制程序而对开关阀8中的可动作部件进行控制,或根据预设的控制程序而对加热装置400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使得流经开关阀8的液体温度稳定,进一步控制从射流流道814出射的液体的温度保持稳定。
有利地,温度传感器与安装通道817之间加设密封垫,从而使温度传感器相对于安装通道817更加稳定且进流流道813中的液体不会从安装通道817处泄露,确保开关阀8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通道817的轴线垂直于进流流道813的轴线,那么当开设安装通道817时,可从阀壳81的外壁向着进流流道813延伸并开设安装通道817,确保安装通道817的开设路径短且方便装配温度传感器,也确保温度传感器能对进流流道813中的液体准确测温。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是安装通道817的轴线与进流流道813的轴线倾斜设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如图2、图3和图6所示,进流流道813中设有限位部819,以用于限制进液管7的安装位置,并且限位部819相比于安装通道817在进流方向上更加靠近阀进口811。从而有效防止进液管7插入到进流流道813中的深度过大而触碰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探头,使进液管7不仅能在阀进口811处安装紧密,还能使进液管7与温度传感器不发生干涉,更能保证温度传感器对进液的液体进行可靠测温。
那么上述示例中,限位部819的端面与阀进口811的距离相比于安装通道817距离阀进口811的距离更小,确保进液管7与温度传感器在安装过程中互不干扰。
有利地,限位部819可以为形成在进流流道813内壁上的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可以为完整的一圈凸台,或者间隔设置并成圈布置的多个凸起,从而有效地限定进液管7向内安装的最大距离。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不采用外壳801和内壳802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直接在阀壳81中开设一体的流道,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可根据使用的加工模具和制造工艺灵活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82还包括驱动杆821和封堵部822,驱动杆821的输出端连接封堵部822,驱动杆821带动封堵部822朝向过流口815移动以封闭或打开过流口815。
那么,在这些示例中,封堵部822应能覆盖整个过流口815,从而使过流口815能够被完全封闭,实现进流流道813和射流流道814之间的彻底截断。驱动杆821可为封堵部822的移动提供充足的作用力,确保封堵部822能够稳定地封堵在过流口815处,提升密封效果;也确保封堵部822能够相对于过流口815按一定路径快速移动。
进一步地,封堵部822密封安装在安装口818中,也就是说,封堵部822在移动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安装口818始终不漏液。
可选地,驱动杆821为电磁阀杆,电磁阀杆通电时,电磁阀杆带动封堵部822朝向过流口815移动从而封闭过流口815,那么通过驱动杆821接收电磁信号,则可使封堵部822及时封堵在过流口815处,电磁连接控制精确,不仅能使电磁阀杆的动作响应及时,还能使末端的封堵部822与过流口815周围的口壁形成一定的挤压,且挤压力的大小以不破坏封堵部822自身的结构为宜。
可选地,在过流口815的口壁上还可增设磁吸配合件,当电磁阀杆通电后,可在磁吸配合件的作用下迅速朝向过流口815的方向移动,从而提升了电磁阀杆通电后的动作效率和动作精准性。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驱动杆821也不局限于电磁阀杆,例如驱动杆821还可以为电推杆、电缸、气缸或步进电机,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为了提升封堵部822自身的密封性能和形变恢复力,封堵部822可采用橡胶件或硅胶件等加工。
有利地,封堵部822朝向过流口815的一侧向前凸出形成封堵凸起,当封堵部822朝向过流口815移动时,封堵凸起穿入到过流口815中,且封堵凸起的前端进入到前述示例中的过渡流道816或射流流道814中,进而使封堵凸起能够对封堵部822相对于过流口815的移动形成一定的定位,并能进一步提升封堵部822对过流口815的封堵效果。
有利地,如图5所示,封堵部822上靠近过流口815的口壁的一侧形成导向面8221,从而在封堵部822打开过流口815时,液体能够更快地经由封堵部822导入至射流流道814中。
可选地,如图5所示,封堵部822的周向设有限位凸起8222,从而在封堵部822封堵在过流口815上时,限位凸起8222则限位在口壁的外侧,使封堵部822相对于过流口815的位置稳定。
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82还包括固定壳823,固定壳823连接在阀壳81上,从而使阀壳81与固定壳823形成为一个整体部件。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固定壳823与阀壳81通过紧固件连接,且两者之间加设密封件,从而实现固定壳823与阀壳81的稳定连接,并保证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固定壳823中可伸缩地设有驱动杆821,那么固定壳823可为驱动杆821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和设置空间,使驱动杆821能够相对于固定壳823稳定移动,与此同时,驱动杆821可带动封堵部822相对于过流口815可靠移动。
有利地,固定壳823的靠近阀壳81的一端封堵在进流流道813处,从而有效防止进流流道813的液体从固定壳823流出。为了增加密封的可靠性,固定壳823与进流流道813相连的部分均加设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大于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且满足如下关系式6≥R/r>1。那么液体在进入到进流流道813中流动时较为缓和且具有较大的进液流量;当液体流经射流流道814后,由于射流流道814的过流截面急剧缩小,而相同的过液流量将使通过射流流道814的液体的流速急剧升高,从而使射流流道814能够向外出射高流速、高压力的液体,提升射流效果和后续射入到溶气装置1中的溶气效果。当R/r小于1时,将使进液时水流过快,而出液时水流流速不足,射流效果差,不利于射入到溶气装置1中进行溶气;当R/r过大,并超过6时,将使得进液流量过多、进液压力过大、液体流动时的阻力过大,也不利于后续的溶气。
可选地,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范围为8~15mm,而相应的,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为2~10mm。进流流道813的横截面较大便于过流,并保证进液流量;射流流道814的横截面较小,便于使流经的液体进行增速、增压后向外喷射。
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8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9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8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0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8mm、9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1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8mm、8mm、9mm、10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2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3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4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可以为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当进流流道813的内径R为15mm时,射流流道814的内径可以为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只要射流流道814的内径r小于进流流道813的内径,且射流流道814的过流压力和过流速度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可,而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内径可选尺寸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阀出口812处设有插接部8122,从而使阀出口812与待连接的部件(如后文的连接接头或进液口12)能进行快速插接,装配更加快速。例如在具体示例中,可作成快插式接头,从而与管路或管接头形成插接连接,装配效率高。又例如阀出口812形成为具有一定弹性缓冲性能的接口,从而方便与待连接部件接合,密封性能好、安装效率高。
可选地,阀出口812处设有防脱止挡结构8121,从而提升插接时的可靠性,防止插接后松脱,并提升与溶气装置1的连接可靠性。
在其他示例中,阀出口812处设有螺纹连接部,从而使阀出口812方便与待连接的部件进行螺纹连接,安装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阀进口811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结构形式的装配方案。例如也可以添加螺纹连接部,或者制成快插式接头,或者制成密封连接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可高效地生产溶气液体,系统的局部部件集成度高,安装形式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溶气装置1和前述各个实施例的开关阀8。
其中,溶气装置1内形成有混合腔16,溶气装置1上形成有与混合腔16相连通的进液口12,该进液口12可用于向混合腔16中进液。
如图10和图13所示,阀出口812连接在进液口12上,且射流流道814连通混合腔16,此时的开关阀8整体安装在溶气装置1上,从而与溶气装置1装配为一个整体。
或者,如图9和图12所示,开关阀8通过进液管7连接进液口12,那么此时的开关阀8并未与溶气装置1形成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安装在进液管7上,进液管7连接在进液口12处,最终实现开关阀8连通溶气装置1。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开关阀8连接溶气装置1时,可向混合腔16中出射温度稳定、速度较快的液体,从而使混合腔16中的液体和气体进行激烈的冲击混流,形成的空气泡更密集,提升了混合腔16中溶气液体的生成效率,使后续生成的微纳米气泡的浓度更高,并使混合腔16中液体的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阀8与溶气装置1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占用安装体积少,且开关阀8的装配形式灵活,能有效提升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各部件布置的灵活性、合理性。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压泵进行增压而形成细小的气泡的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前述结构的开关阀8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减小装配所需的安装空间、增加溶气装置1中进液温度的稳定性,且使混合腔16中的溶气液体生成快速、质量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连接接头,连接接头设在进液口12上,开关阀8选用前述具有插接部8122和防脱止挡结构8121的示例,插接部8122与连接接头密封插接连接,从而实现开关阀8与溶气装置1的可靠连接,确保进液稳定,使射流流道814中的液体能够精准地射入到混合腔1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充气泵52,溶气装置1还包括进气口11和出液口13,进气口11可为混合腔16进气,而出液口13则可将混合腔16中的液体向外排出。充气泵52通过进气口11向混合腔16充气,充气泵52用于向溶气装置1内泵送空气,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溶气装置1内的压力,从而使充气泵52主动将空气泵入到混合腔16中,实现混合腔16的进气,提升混合腔16的进气效率。
可选地,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P2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和/或进液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可以是进液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还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进液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由此,简化了控制器3的控制逻辑,降低了生产成本。
例如,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可以为: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那么,对应的,进液管7的进水压力可以为:0.01MPa、0.05MPa、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设有充气泵52的示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单向阀51,进气口11处连接有进气管5,单向阀51设在进气管5上,以使充气泵52向着混合腔16充气。通过设置单向阀51可有效控制进气管5中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仅能从充气泵52单方向向着混合腔16充气,而不会是相反的过程,从而确保进气管5与溶气装置1之间的压力可控,防止溶气装置1泄压甚至无法进气。
当然,在未设置充气泵52的各方面示例中,也可以在进气管5上布设单向阀51,从而控制与进气管5连接的气源的气体能够单向向着溶气装置1流入,而不会从溶气装置1中反向流回到气源,确保溶气装置1进气后压力可控。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包括泵体53,泵体53通过出液口13抽出混合腔16的液体。当泵体53抽液时,可使溶气装置1中的液体快速从出液口13向外排出,使溶气装置1中的液体体积迅速减小,与此同时,混合腔16中可容纳的气体的体积则快速增大,进而使溶气装置1的压力快速降低,当溶气装置1中的气体压力小于进气管5中气体的压力时,进气管5向混合腔16进气。
在单独设置泵体53抽取混合腔16中液体而不设置充气泵52向混合腔16泵送气体的示例中,当溶气装置1中的压力低于进气管5中的压力时,则进气管5中的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可快速进入到溶气装置1中,使混合腔16中实现排液进气。
在单独设置充气泵52向混合腔16泵送气体而不设置泵体53抽取混合腔16中液体的示例中,充气泵52可在泵送的空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溶气装置1内的压力时而快速向着混合腔16充入气体。
当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泵52和泵体53联用,可实现混合腔16更加高效的进气。通过泵体53抽液而降低混合腔16中的压力,与此同时,充气泵52再主动运行并提升进气管5中的压力,使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与溶气装置1内的压力的压差更大,以更快地控制混合腔16进气,更容易实现混合腔16的高效进气。
在上述各个示例的混合腔16进气的过程中,开关阀8保持关闭,也就是说驱动组件82控制过流口815关闭,从而使射流流道814不向混合腔16中喷射液体。此时,溶气装置1中的液体快速向外排出,且较多的气体快速充入到混合腔16中,最终使混合腔16中完成进气,并具有充足的气体。
在上述各个示例的混合腔16进液溶气的过程中,泵体53和/或充气泵52则停止运行,开关阀8保持开启,也就是说驱动组件82控制过流口815打开,从而使射流流道814向着混合腔16中喷射液体。此时,溶气装置1中快速充满较多的液体,进而使混合腔16中的压力升高,位于混合腔16中的气体与入射的液体快速混合形成溶气液体,最终使混合腔16完成溶气,并具有充足的溶气液体可向外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指溶有一定气体的液体,或者被加热的液体,或者具有一定杂质的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或者被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纯净水,亦或者为生活水箱中供给的较为纯净的水,而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进水主要指进液,而出水主要指出液,应做广泛的理解,而不应狭隘限制于化学领域中所描述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3所示,溶气装置1上贯穿其容器壁而开设有进液口12、进气口11和出液口13,其中,混合腔16通过进液口12、进气口11和出液口13与外部的流路或气路连通。
可选地,出液口13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底部,进液口12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或上部,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也就是说,进气口11可以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进气口11也可以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底部,进气口11还可以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侧壁,进液口12可以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进液口12也可以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上部,出液口13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底部。由此,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不同,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方便。
在具体示例中,如图11所示,进液口12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能够提高水流流速,增加空气泡混流的空气泡含量;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顶部,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出液口13形成于溶气装置1的底部,利用水自身的重力和溶气装置1内的压力,不需要另外设置零部件水流就可以顺畅流出,且不存在长期滞留的水,影响水质,损害人体健康。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溶气装置1包括:壳体14和隔板15,壳体14包括:第一端盖141、第二端盖142和主腔体,隔板15位于主腔体的内部,隔板15上形成有通孔151、连接翻边和过水槽,连接翻边与主腔体的内周壁焊接连接,隔板15将主腔体间隔出混合腔16和溶解水腔,混合腔16位于隔板15的左侧,溶解水腔位于隔板15的右侧,进液口12形成于混合腔16的正上方,出液口13形成于壳体14的底部,且出液口13形成于溶解水腔下方,进气口11形成于壳体14的顶部,主腔体在出液口13、进气口11和进液口12处,都形成有朝向主腔体内部的避让凹陷,溶气装置1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生产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1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当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1/5时,混合腔1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16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空气泡混流,从而影响了溶解水的气泡含量和溶解水的质量;当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1时,混合腔1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大,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16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内的待溶解的水较少,空气泡混流无法全部溶解进水里,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用户使用溶解水的需要。
如图11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避免与隔板15平行的水流冲击到隔板15上,影响空气泡混流的产生,当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在空间相对较小的混合腔16内,能够使空气泡混流内的空气泡更密集,微纳米气泡含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这样,产生的空气泡混流足够溶入溶解水,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保证了溶解水的质量。
例如,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5、1/4、1/3、1/2、1等等。
优选地,如图14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16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提高了溶气装置1的经济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16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在1/4到1的范围内。当混合腔16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小于1/4时,混合腔16的容积较小,混合腔16内产生的空气泡混流不足,无法保证溶气液体中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溶气液体的质量,影响用户的体验;当混合腔16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大于1时,混合腔16的容积较大,混合腔16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内的待溶解液体无法溶入尽可能多的空气泡混流,空气泡混流剩余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混合腔16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4、1/3、1/2、1等等。
可选地,混合腔16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既保证了溶解水腔的体积容量足够用户使用,又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由此,提高了溶气装置1的经济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也就是说,隔板15的上部或下部与壳体14间隔开来形成过流通道,当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比值小于0.4的时候,空气泡混流只能通过隔板15的通孔151进入溶解水腔,空气泡混流较少,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当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比值大于0.9的时候,隔板15上方与壳体14上端的距离较大,大量空气泡混流直接从隔板15的上端的过流通道由混合腔16进入溶解水腔内,导致主腔体内的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因此,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在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的混合速度的同时,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与水的充分混合。
在具体示例中,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等等。
可选地,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与壳体14过隔板15所在位置处截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4,这样,既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又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的混合速度,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充分。
当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时,溶气装置1首先关闭进液口12,例如可通过关闭开关阀8而关闭进液口12,使进液口12中不会有液体通过。充气泵52将气体经过进气口11泵入溶气装置1的壳体14内(或者同时泵体53将溶气装置1中的液体向外抽取),溶气装置1内的液体从出液口13排出溶气装置1,空气进入溶气装置1中,接着待溶气装置1内充满部分或全部空气后,充气泵52停供气体(泵体53停止抽液)。然后,打开进液口12,例如可通过打开开关阀8而打开进液口12,高压高速液体经过进液口12射入到溶气装置1的混合腔16内,在高压的混合腔16中,水流冲击气体形成空气泡混流,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溶于液体中的含量,增加空气溶解率,最终形成溶气液体,溶气液体通过隔板15流进溶解水腔,从而方便从出液口13向外输送。
在其他示例中,如图12所示,溶气装置1也可仅包括混合腔16,而不需分成混合腔16和溶解水腔,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可选地,当开关阀8连接在进液管7上时,进液口12处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液孔,当液体通过多个进液孔进入溶气装置1时,液体流速进一步增加,使溶气装置1内的空气泡更加密集,从而为后续形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水流传感器71,水流传感器71设在进液管7上,以检测进液管7的进液流量。从而可实时检测到是否有液体流过,以及流过的液体的流量。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水流传感器71通讯连接,从而使控制器能够准确控制混合腔16内的进水量和进水压力,节省了资源,也确保有充足的液体能满足溶气。
可选地,控制器与泵体53连接用于控制泵体53启停,从而控制泵体53开启时抽液并促进混合腔16中进气,而泵体53关闭时则可控制混合腔16中溶气。通过控制器的作用,可以简化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的操作步骤,降低了操作难度,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
可选地,控制器构造成开关阀8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合适时,控制驱动组件82打开过流口815,并控制泵体53停止抽液或控制充气泵52停止充气,从而使混合腔16能够实现高效进液和溶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进气的控制必要性,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出水开关61,出水开关61设在溶气装置1的出液管6上,出水开关61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出水开关61打开时,控制器控制混合腔16处于进气状态。也就是说,当出水开关61打开时,表明与出液管6相连的用水端需要使用水,那么此时的进液管7上将会有液体通过,从而使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液体流过时,则可使控制器控制泵体53动作,促进进气管5向着混合腔16进气,且混合腔16中已有的液体则从出液口13向用水端排出。
当溶气装置1在溶气运行至一定时间的过程中,出液管6将会持续排出一定的溶气液体,水流传感器71会持续检测到水流量,且出水开关61也持续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可通过进一步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循环控制程序,实现运行中途的排液进气。
进一步地,控制器分别与水流传感器71、开关阀8、泵体53和充气泵52通讯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水流传感器71累计水流量大于第一预设流量L1,或水流传感器71的累计使用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T4时,控制开关阀8关闭,控制器控制泵体53抽取液体,充气泵52充入气体,以实现混合腔16的排液进气,最终可补充混合腔16中的空气,提升溶气液体中气体的含量。
可选地,当出水开关61关闭后,控制器用于在出水开关61关闭的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间T5且出水开关61再次打开时,也就是说水流传感器71未检测到水流量(无水流信号)连续时间大于T5时,控制器重新控制混合腔16排液进气和溶气,从而使混合腔16中始终保有一定量的溶气液体。
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出水开关61上一次开启至关闭,且水流传感器71累计水流量大于第二预设流量L2时,出水开关61再次打开时,控制器重新控制混合腔16排液进气,从而使混合腔16中的空气进行补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61,液位传感器161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液位传感器161用于检测混合腔16中液体的液位高度,从而可精确地判定混合腔16中的液位,并根据液位进一步判断出混合腔16中的压力,有利于对混合腔16中的排液进气、溶气过程进行更为精准的判断和控制,从而进一步保证从出液管6中流出的溶气液体的质量,为后续形成微气泡水提供可靠的保障,并保证微气泡水的含气密度。
可选地,当液位传感器161检测到混合腔16中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阈值的下限值时,则控制泵体53停止抽液,控制充气泵52停止充气,并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进液温度合理时,控制开关阀8打开向着混合腔16射流进液,当液位传感器161检测到混合腔16中的液位高度高于预设阈值的上限值时,则完成溶气,形成充足的溶气液体,此时可再次控制泵体53抽液,控制充气泵52充气,并控制开关阀8关闭停止射流,如此循环而使混合腔16中始终具有充足的溶气液体能够向用水端供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与出液口13通过出液管6相连,用于将溶气液体转化为微纳米气泡水。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可包括内设轴向贯通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的微纳米起泡器,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呈文丘里管结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气泡水流道中的溶气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排出,由此可产生微纳米气泡密度高的微纳米气泡水。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中设有间隙过水流道。由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的过水孔尺寸较小,特别是进水的水压较小的时候,出水量更小,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除了设有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外,还可内设有间隙过水流道,在进水的水压较小时,间隙过水流道能够被导通以增加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出水量,在进水的水压较大时,间隙过水流道能够被截止以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出微纳米气泡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出水件4,出水件4连接在出液管6的末端(也就是出液管6背离出液口13的一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设于出水件4内,减少了微纳米气泡在出液管6中的耗散,进一步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出水件4直接暴露于用水端,安装维护方便。
可选地,出水件4为花洒,例如可以为厨房中的菜池上的花洒、或是淋浴用水的花洒、或者是洗碗机中的花洒,从而使出水件4所流出的微纳米气泡水能够增加出水的清洁效果和除菌效果。例如可实现蔬菜水果、肉类的洁净清洗;还可实现碗碟的洁净清洁。
可选地,出水件4为水龙头,例如可以为厨房中菜池上的水龙头、或是生活用水的洗脸池上的水龙头,从而也可使出水件4所流出的微纳米气泡水增加对蔬菜上的农残留的降解,并杀灭细菌和病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还包括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与控制器连接,从而为控制器供应所需的电力,使控制器得以正常运行。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热水器1000可以是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从而极大地提升热水器1000出水端的溶气效果和出水清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水器1000,如图14所示,包括:加热装置400和前述各个示例中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的结构已经在前述示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加热装置400可为混合腔16提供热水。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温度传感器可控制热水器1000改变热负荷,并使加热装置400将流经的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从而使流入到开关阀8中的液体的温度适宜,并使进入到溶气装置1中的液体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有利于提升溶气液体的出液效率和出液质量,为后续生成微纳米气泡水提供了可靠保障。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加热装置400设在进液管7上,且加热装置400位于开关阀8的进液侧,从而使加热装置400加热后的热水能进入到开关阀8中,进而进入到混合腔16中,使出液管6中流出的溶气液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确保热水器1000向外供给温度较高的热水。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可以为设有电加热管的加热内胆,这主要适用于电热水器,电加热管对加热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可以为翅片换热器与燃气火源的组合,这主要适用于燃气热水器,燃气对翅片换热器进行加热,水从翅片换热器流出后则被加热。
可选地,热水器1000包括:冷水进水流道、热水出水流道、加热装置400和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冷水进水流道的出水端与加热装置400的入水端相连,热水出水流道的入水端与加热装置400的出水端相连,热水出水流道的出水端与开关阀8的阀进口811相连。从而使经过加热装置400加热后的热水能够通入到开关阀8中。
本实用新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不仅可用于前述的热水器1000中,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家用电器,例如美容仪或洗碗机,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的应用范围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阀8、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100及热水器1000中对于微纳米气泡产生的原理、控制器与泵体53、充气泵52、水流传感器71、液位传感器161等部件之间的通讯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开关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壳,所述阀壳上设有阀进口、阀出口和安装口,所述阀壳中形成与所述阀进口连通的进流流道和与所述阀出口连通的射流流道,所述进流流道和所述射流流道之间通过过流口连通;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口上,所述驱动组件动作并控制所述过流口通断;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阀壳上,用于检测所述阀壳中的液体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处于阀壳的相邻两个侧面上,所述阀进口与所述安装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所述安装口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的轴线与所述射流流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形成所述阀进口和所述阀出口;所述阀壳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中构成与所述阀出口连通的射流流道,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所述进流流道,所述内壳远离所述阀进口的一端形成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设置的所述过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中还设有过渡流道,所述过渡流道连通所述射流流道和所述过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在朝向所述阀进口的一侧向着所述外壳延伸形成止挡壁,所述止挡壁的两侧形成通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中还设有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连通所述进流流道,所述安装通道中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部位于所述进流流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中设有限位部,以用于限制进液管的安装位置,所述限位部的端面与所述阀进口的距离相比于所述安装通道距离所述阀进口的距离更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封堵部,所述驱动杆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封堵部,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封堵部朝向所述过流口移动以封闭或打开所述过流口,所述封堵部密封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为电磁阀杆,所述电磁阀杆通电时,所述电磁阀杆带动所述封堵部朝向所述过流口移动以封闭所述过流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连接在所述阀壳上,所述固定壳中可伸缩地设有所述驱动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的内径R大于所述射流流道的内径r,且满足6≥R/r>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的内径范围为8~15mm,所述射流流道的内径为2~1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出口处设有插接部及防脱止挡结构。
16.一种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气装置,所述溶气装置内形成有混合腔,所述溶气装置上形成有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液口;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阀,所述阀出口连接所述进液口,且所述射流流道连通所述混合腔;或者,所述开关阀通过进液管连接所述进液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设在所述进液口上,所述开关阀为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开关阀,所述插接部与所述连接接头密封插接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泵,所述溶气装置还包括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充气泵通过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混合腔充气,所述出液口排出混合腔中的液体;和/或,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通过出液口抽出所述混合腔的液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相连。
2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可为所述混合腔提供热水。
CN202123456319.XU 2021-12-31 2021-12-31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Active CN217029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319.XU CN217029953U (zh) 2021-12-31 2021-12-31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319.XU CN217029953U (zh) 2021-12-31 2021-12-31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9953U true CN217029953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4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6319.XU Active CN217029953U (zh) 2021-12-31 2021-12-31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9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7146B (zh) 热水器
JP2021510097A (ja) 衣類処理装置
CN217029953U (zh)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CN217646208U (zh) 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CN110614042A (zh) 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CN113718487A (zh) 一种投放模块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0793015B (zh) 一种蒸汽装置的蒸汽发生器除垢控制方法
CN209952609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09952608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09952610U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09958090U (zh) 投放装置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KR101860324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 장치
CN216756007U (zh) 一种双罐循环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CN20995807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0871406U (zh) 洗涤设备
CN217274849U (zh)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1163617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5901308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111659274A (zh) 微气泡发生器及洗涤装置
CN217188906U (zh)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11663306B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1036752B1 (ko) 기포수 발생장치
EP4008231A1 (en) Bubble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washing device
JP3840950B2 (ja) 人体洗浄装置
CN114111046A (zh)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