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01308U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01308U CN215901308U CN202120289189.6U CN202120289189U CN215901308U CN 215901308 U CN215901308 U CN 215901308U CN 202120289189 U CN202120289189 U CN 202120289189U CN 215901308 U CN215901308 U CN 215901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micro
- nano bubble
- air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所述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包括:溶气罐,溶气罐上形成有与气液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进水口位置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流传感器,出水口位置连接有出水管,进气口位置连接有进气管,充气泵连接在进气管的一端,且充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不小于进水口的进水压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通过在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充气泵,使进入到气液混合腔内的空气为高压空气,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和产生效率,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简洁,简化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微纳米气泡水是指在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气泡直径在0.1~50μm的微小气泡。微纳米气泡水现在较为广泛用于工业水处理及水污染处理上,现在也逐步应用在日常生活及美容产品上。
微纳米气泡由于尺寸较小,能表现出有别于普通气泡的特性,如存在时间长、较高的界面ζ电位和传质效率高等特性。利用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可以制作微纳米气泡水用于蔬菜水果的农残留降解,且能灭杀细菌及部分病毒,对一些肉类的抗生素及激素也有部分作用。
目前根据气泡发生机制可将微纳米气泡水发生技术分为:加压溶气法、引气诱导法以及电解析出法等方式。传统加压溶气形成的气泡细小,但需要配增压泵进行增压,致使系统运行较大,运行噪音及震动较大,不利于应用在小型设备上,且成本高,性价比低;系列运行及控制较复杂,体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结构简单,溶气效率高,体积较小,重量轻,生产成本较低,使用范围广,便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出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出一种家用电器,所述家用电器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包括: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内形成有气液混合腔,所述溶气罐上形成有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水口位置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内水流的水流传感器,所述出水口位置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气口位置连接有进气管;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连接在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用于向所述溶气罐内充入空气,且所述充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不小于所述进水口的进水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通过在进水管的一端设置充气泵,使进入到气液混合腔内的空气为高压空气,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和产生效率,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简洁,简化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气泵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泵启停,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还包括:稳压阀,所述稳压阀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水流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启动所述充气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气罐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溶气罐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溶气罐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启动所述充气泵向所述溶气罐内充入高压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和/或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溶气罐内射流的射流件,和/或所述进水口位置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水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顶部或上部,所述进气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顶部、底部或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还包括:出水件,所述出水件连接在所述出水管的背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出水件内,所述出水件为花洒或水龙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上串接于有单向阀;和/或所述出水管上串接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位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在水流流向方向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热水器,包括加热装置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装置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从而提高了热水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过流式加热器,所述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在所述热水器的出水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家用电器,包括加热装置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从而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美容仪或洗碗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示意图;
图4是溶气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
溶气罐1,进气口11,进水口12,出水口13,
壳体14,第一端盖141,第二端盖142,
隔板15,通孔151,气液混合腔16,
供电装置2,控制器3,
出水件4,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
进气管5,单向阀51,充气泵52,
出水管6,出水阀61,
进水管7,水流传感器71,稳压阀72,水泵73,
热水器1000,
冷水进水流道200,热水出水流道300,加热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包括:溶气罐1、充气泵52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
具体地,溶气罐1内形成有气液混合腔16,溶气罐1上形成有与气液混合腔16相连通的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进气口11,进水口12位置连接有进水管7,进水管7上设有水流传感器71,水流传感器71用于检测进水管7内的水流,出水口13位置连接有出水管6,进气口11位置连接有进气管5,充气泵52连接在进气管5的一端用于向溶气罐1内充入空气,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不小于进水口12的进水压力。
也就是说,气液混合腔16形成于溶气罐1内,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上,且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进气口11均与气液混合腔16相连通,进水管7与进水口12相连,出水管6与出水口13相连,进气管5与进气口11相连,充气泵52与进气管5相连,充气泵52用于向溶气罐1内泵送空气,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大于或等于进水口12的进水压力。由此,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简化了零部件结构,体积小,重量轻。
如图1所示,气液混合腔16形成于溶气罐1内,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上,溶气罐1内的气液混合腔16与进水口12、出水口13和进气口11均连通,进水管7连接在进水口12位置,出水管6连接在出水口13位置,进气管5连接在进气口11位置,进气管5的右端连接有充气泵52,充气泵52用于向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泵送空气。
在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使用时,水由进水口12进入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空气经过充气泵52后变为压力较高的空气,空气由进气口11进入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水和空气在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充分混合,最后由出水口13流出供用户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通过在进水管7的一端设置充气泵52,使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6内的空气为高压空气,进水管7为常开水路,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和产生效率,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简洁,简化了零部件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优化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3,控制器3与充气泵52通讯连接用于控制充气泵52启停。也就是说,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的开启和停止。由此,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还包括稳压阀72,进水管7上设置有用于稳定进水压力的稳压阀72。当自来水水压不稳定时,稳压阀72可以稳定自来水水压不大于预设水压值,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水压稳定,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7上设有用于检测进水管7内水流的水流传感器71,水流传感器71与控制器3通讯连接。也就是说,为了检测进水管7内的水流量,在进水管7上设置有水流传感器71,水流传感器71与控制器3之间通讯连接。由此,能够准确控制气液混合腔16内的进水量,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节省了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构造成在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启动充气泵52。也就是说,在水流传感器71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启动。由此,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溶气罐1内设有用于检测溶气罐1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3通讯连接。也就是说,为了检测溶气罐1内的水位,在溶气罐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控制器3与液位传感器通讯连接。由此,能够准确获得溶气罐1内的水位,进一步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含气泡密度,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制备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构造成在溶气罐1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启动充气泵52向溶气罐1内充入高压空气。也就是说,当溶气罐1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启动,充气泵52向溶气罐1内泵送高压空气。由此,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了安装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和/或进水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也可以是进水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还可以是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进水管7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由此,简化了控制器3的控制逻辑,降低了生产成本。
例如,充气泵52泵送的空气压力可以为: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进水管7的进水压力可以为:0.01MPa、0.05MPa、0.1MPa、0.15MPa、0.2MPa、0.25MPa、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0.7MPa、0.75MPa、0.8MPa、0.85MPa、0.9MPa、0.95MPa、1.0MPa、1.05MPa、1.1MPa、1.15MPa、1.2MPa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开启出水阀61后,水流经过水流传感器71发出水流信号传送给控制器3,当溶气罐1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气液混合腔16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向控制器3传送信号,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启动,充气泵52向气液混合腔16内泵送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的空气,在水压作用下,水流与空气混合,空气溶于水中,待气液混合腔16内空气逐步溶解水中后,空气逐渐减少,充气泵52进行持续或断续充气,补充溶气罐1内的空气,以便持续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2位置设有用于向溶气罐1内射流的射流件,和/或进水口12位置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水孔。也就是说,可以是设置射流件位于溶气罐1的进水口12位置向气液混合腔16内射流,也可以是在进水口12位置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进水孔,还可以是在进水口12位置既设置射流件又设置多个进水孔。这样,当水流进入溶气罐1时,水流流速增加,提高了水与空气的接触,使溶气罐1内的空气泡混流的空气泡更加密集,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口13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进水口12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或上部,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也就是说,进气口11可以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气口11也可以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进气口11还可以形成于溶气罐1的侧壁,进水口12可以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水口12也可以形成于溶气罐1的上部,出水口13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由此,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不同,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灵活方便。
如图3所示,进水口12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能够提高水流流速,增加空气泡混流的空气泡含量;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出水口13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利用水自身的重力和溶气罐1内的压力,不需要另外设置零部件水流就可以顺畅流出,且不存在长期滞留的水,影响水质,损害人体健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与出水管6相连,用于将溶气水转化为微纳米气泡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可包括内设轴向贯通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的微纳米起泡器,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呈文丘里管结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气泡水流道中的溶气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排出,由此可产生微纳米气泡密度高的微纳米气泡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还包括:出水件4,出水件4连接在出水管6的背离出水口13的一端,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设于出水件4内,出水件4为花洒或水龙头。也就是说,出水件4可以为花洒,出水件4也可以为水龙头,出水件4与出水管6相连,且出水件4在出水管6背离出水口13的一端与出水管6相连,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位于出水件4内。由此,减少了微纳米气泡在出水管6中的耗散,进一步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且安装维护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5上串接于有单向阀51;和/或出水管6上串接有出水阀61,出水阀61位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在水流流向方向的上游。也就是说,可以只在进气管5上串接单向阀51,也可以只在出水管6上串接出水阀61,还可以既在进气管5上串接单向阀51又在出水管6上串接出水阀61,在水流流向方向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设置在出水阀61的下游。由此,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便于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水管7上还串接有水泵73,用于提高进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制备效果。
下面将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两个具体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包括:溶气罐1、充气泵52、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控制器3、供电装置2、出水阀61、单向阀51和出水件4。
参照图1所示,气液混合腔16在溶气罐1内形成,溶气罐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控制器3与液位传感器通讯连接,溶气罐1上形成有进气口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出水口13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出水口13与出水管6相连,出水阀61串接在出水管6上,进水口12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水管7与进水口12相连,水流传感器71设在进水管7内,控制器3与水流传感器71通讯连接,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气管5和进气口11相连,充气泵52连接在进气管5的右端,控制器3与充气泵52通讯连接,单向阀51串接在进气管5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位于出水件4内,供电装置2与控制器3相连。
具体地,溶气罐1包括:壳体14和隔板15,壳体14包括:第一端盖141、第二端盖142和主腔体,隔板15位于主腔体的内部,隔板15上形成有通孔151、连接翻边和过水槽,连接翻边与主腔体的内周壁焊接连接,隔板15将主腔体间隔出混合腔和溶解水腔,混合腔位于隔板15的左侧,溶解水腔位于隔板15的右侧,进水口12形成于混合腔的正上方,出水口13形成于壳体14的底部,且出水口13形成于溶解水腔下方,进气口11形成于壳体14的顶部,主腔体在出水口13、进气口11和进水口12处,都形成有朝向主腔体内部的避让凹陷,溶气罐1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生产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1/5到1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五分之一到一的范围内,当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五分之一时,混合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空气泡混流,从而影响了溶解水的气泡含量和溶解水的质量;当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1时,混合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大,溶解水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混合腔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内的待溶解的水较少,空气泡混流无法全部溶解进水里,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用户使用溶解水的需要。
进一步地,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在五分之一到一的范围内,避免与隔板15平行的水流冲击到隔板15上,影响空气泡混流的产生,当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在空间相对较小的混合腔内,能够使空气泡混流内的空气泡更密集,微纳米气泡含量更多,从而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这样,产生的空气泡混流足够溶入溶解水,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保证了溶解水的质量。
例如,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5、1/4、1/3、1/2、1等等。
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混合腔的宽度尺寸和溶解水腔的宽度尺寸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提高了溶气罐1的经济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腔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在1/4到1的范围内。当混合腔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小于四分之一时,混合腔的容积较小,混合腔内产生的空气泡混流不足,无法保证溶解水中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溶解水的质量,影响用户的体验;当混合腔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大于一时,混合腔的容积较大,混合腔内的空气泡混流较多,溶解水腔内的待溶解水无法满足溶入尽可能多的空气泡混流,空气泡混流剩余较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混合腔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可以为:1/4、1/3、1/2、1等等。
优选地,如图4所示,混合腔的容积与溶解水腔的容积之间的比值为1/2。这样,既保证了溶解水腔的体积容量足够用户使用,又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中的微纳米气泡含量充足,由此,提高了溶气罐1的经济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也就是说,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的与隔板2相对位置的内径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至0.9的范围内,当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0.4的时候,空气泡混流只能通过隔板15的通孔进入溶解水腔,空气泡混流较少,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当隔板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0.9的时候,隔板15上方与壳体14上端的距离较大,大量空气泡混流直接从隔板15的上端由混合腔进入溶解水腔内,导致主腔体内的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不完全、不均匀,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中微纳米气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
因此,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在0.4到0.9之间,在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的混合速度的同时,保证了空气泡混流与水的充分混合。
例如,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可以为: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等等。
优选地,如图4所示,隔板15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壳体14的与隔板15相对应位置的内径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4,这样,既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又加快了空气泡混流与水在主腔体的混合速度,且空气泡混流与水的混合充分。
当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时,使用溶气罐1首先关闭进水口12,高压空气经过进气口11进入溶气罐1的壳体14内,将溶气罐1内的水从出水口13经过多个进水孔射入溶气罐1内,空气进入溶气罐1中,接着待溶气罐1内充满部分或全部空气后,停供压缩空气。然后,打开进水口12,高压水经过进水口12进入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在高压的气液混合腔16中,水流冲击形成空气泡混流,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溶于水中的含量,最终形成溶解水,溶解水通过隔板15流进溶解水腔。
可选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可包括内设轴向贯通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的微纳米起泡器,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呈文丘里管结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气泡水流道中的溶气水通过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排出,由此可产生微纳米气泡密度高的微纳米气泡水。由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的过水孔尺寸较小,特别是进水的水压较小的时候,出水量更小,难以满足用户的正常用水需求。故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除了设有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外,还可内设有间隙过水流道,在进水的水压较小时,间隙过水流道能够被导通以增加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出水量,在进水的水压较大时,间隙过水流道能够被截止以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的微纳米气泡水微流道出微纳米气泡水。
在使用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时,用户开启出水阀61后,水流经过水流传感器71发出水流信号传送给控制器3,当溶气罐1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气液混合腔16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向控制器3传送信号,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启动,充气泵52向气液混合腔16内泵送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的空气,在水压作用下,水流与空气混合,空气溶于水中,待气液混合腔16内空气逐步溶解水中后,空气逐渐减少,充气泵52进行持续或断续充气,补充溶气罐1内的空气,以便持续产生微纳米气泡水。微纳米气泡水从出水件4流出时,经过出水件4内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从而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还包括:稳压阀72和水泵7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二中进水压力不小于进气压力,为稳定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在进水管7上设置稳压阀72和水泵73,可以控制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
具体地,在水流方向上,稳压阀72可以装配在水流传感器71的上游,稳压阀72也可以装配在水流传感器71的下游,水泵73设置于水流传感器71的下游。当进水压力不小于进气压力时,稳压阀72和水泵73开启,稳压阀72稳定进水压力,水泵73用于增加水压,提高溶气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一适用于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的情况下,而实施例二适用于进水压力不小于进气压力的情况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包括加热装置4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从而提高了热水器10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加热装置400为过流式加热器,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连接在加热装置400在水流方向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连接在热水器1000的出水端,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水。
下面将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热水器1000。
参照图3所示,热水器1000包括:冷水进水流道200、热水出水流道300、加热装置400和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
具体地,冷水进水流道200与加热装置400相连,热水出水流道300的上端与加热装置400相连,热水出水流道300的下端与溶气罐1相连,溶气罐1内形成有气液混合腔16,溶气罐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控制器3与液位传感器通讯连接,溶气罐1上形成有进气口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出水口13形成于溶气罐1的底部,出水口13与出水管6相连,出水阀61串接在出水管6上,进水口12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水管7与进水口12相连,水流传感器71设在进水管7内,控制器3与水流传感器71通讯连接,热水出水流道300与进水管7相连,进气口11形成于溶气罐1的顶部,进气管5和进气口11相连,充气泵52连接在进气管5的右端,控制器3与充气泵52通讯连接,单向阀51串接在进气管5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41位于出水件4内。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进水压力小于进气压力的情况下,冷水由冷水进水流道200流入燃气热水器的加热装置400内,冷水在加热装置400中转换为热水,热水由热水出水流道300经过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的进水管7流入溶气罐1的气液混合腔16内,同时水流传感器71发出水流信号传送给控制器3。当溶气罐1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气液混合腔16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向控制器3传送信号,控制器3控制充气泵52启动,充气泵52向气液混合腔16内泵送高压空气。水流与高压空气混合,将空气溶于水中,溶气罐1内的空气逐渐减少,充气泵52持续或者断续地向溶气罐1内泵送空气,保持溶气罐1内的空气压力在一定范围内。这样,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质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进水压力不小于进气压力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冷水由冷水进水流道200流入燃气热水器的加热装置400时,稳压阀72和水泵73开启,稳压阀72稳定进水压力,水泵73用于增加水压,提高溶气率。由此,进一步保证了微纳米气泡水的气泡含量,提高了微纳米气泡水的产生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示,进水管7上串接有水泵73,可以用于开启热水器1000的循环预热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100,从而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家用电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美容仪或洗碗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气罐,所述溶气罐内形成有气液混合腔,所述溶气罐上形成有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水口位置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内水流的水流传感器,所述出水口位置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进气口位置连接有进气管;
充气泵,所述充气泵连接在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用于向所述溶气罐内充入空气,且所述充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不小于所述进水口的进水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充气泵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气泵启停,所述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阀,所述稳压阀连接在所述进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水流传感器检测到水流信号时控制启动所述充气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溶气罐内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溶气罐内的水位高于预定设位时启动所述充气泵向所述溶气罐内充入高压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在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压力在0.01MPa到1.2MPa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置设有用于向所述溶气罐内射流的射流件,和/或所述进水口位置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底部,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顶部或上部,所述进气口形成于所述溶气罐的顶部、底部或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件,所述出水件连接在所述出水管的背离所述出水口的一端,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设于所述出水件内,所述出水件为花洒或水龙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串接于有单向阀;和/或
所述出水管上串接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位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在水流流向方向的上游。
13.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过流式加热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连接在所述加热装置在水流方向的下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在所述热水器的出水端。
16.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为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美容仪或洗碗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9189.6U CN21590130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89189.6U CN21590130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01308U true CN215901308U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85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89189.6U Active CN215901308U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01308U (zh) |
-
2021
- 2021-02-01 CN CN202120289189.6U patent/CN215901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0718B (zh) | 一种具备微气泡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 |
WO2001036105A1 (fr) | Tuyere produisant des micro-bulles et dispositif d'application | |
CN101428199B (zh) | 整体式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WO2009116711A3 (en) | Apparatus of generating microbubbles | |
JP2013166143A (ja) | マイクロ・ナノバブルの発生方法、発生ノズル及び発生装置 | |
CN206139029U (zh) | 一种高压微气泡发生器 | |
CN217646209U (zh)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
CN110614042B (zh) | 热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 | |
CN215901308U (zh)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
CN216726703U (zh) | 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 |
CN214192750U (zh) | 一种自吸气射流、切割方式的气液混合发送装置 | |
CN201437505U (zh) | 斜板式二氧化氯反应器 | |
CN114832666A (zh) |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 |
CN114100401A (zh) | 溶气罐和具有其的溶气组件及热水器 | |
CN102249361B (zh) | 一种臭氧供气压力稳定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气浮反应器 | |
CN114288883B (zh) | 一种气泵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 |
CN207493515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 |
CN114560547A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 |
CN114111046A (zh) |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16756009U (zh) | 一种气泵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 |
CN217029953U (zh) | 开关阀、微纳米气泡液体生成系统及热水器 | |
CN217604339U (zh) | 一种充气温升低的微气泡燃气热水器 | |
CN217274849U (zh) |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 | |
CN114057275B (zh) | 一种单头立式微泡水发生器 | |
CN114031165B (zh) | 一种双头立式微泡水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