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0547A -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0547A
CN114560547A CN202210222149.9A CN202210222149A CN114560547A CN 114560547 A CN114560547 A CN 114560547A CN 202210222149 A CN202210222149 A CN 202210222149A CN 114560547 A CN114560547 A CN 114560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micro
water
nano bubble
liquid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21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戚晶云
陈耀
陈天
柳健
郁明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221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0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0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0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纳米气泡水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包括罐体、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及气液混合器,罐体上构造有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内为预设正压,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分别用于自气液混合腔上方向气液混合腔内通入水和气体,气液混合器设置在气液混合腔内并将气液混合腔分割为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气液混合器上设置有连通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的扰流孔,气液混合器围设出上端宽下端窄的锥形空间。本发明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能使气体更充分与液体进行混合,制泡效果好。本发明的供水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能够连续稳定地供应微纳米气泡水。

Description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泡水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水具有氧化性、杀菌性等优点,因此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净水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中。微纳米气泡水的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差混合法实现,即在一定压力下将一定量的气体(例如空气)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气、水混合液,再通过膨胀释放压力,使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突然聚合而形成细小微气泡而呈乳白色。
在一些使用场景下,当所需的微纳米气泡水的流量需求较大时,水在气液混合腔内的停留时间较短,现有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难以保证足够量的气体充分溶解在水中,进而影响后续微纳米气泡水的制备效果。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供水设备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能使气体更充分与液体进行混合,制泡效果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水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能够连续稳定地供应微纳米气泡水。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包括:
罐体,其上构造有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内为预设正压;
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分别用于自所述气液混合腔上方向所述气液混合腔内通入水和气体;
气液混合器,设置在所述气液混合腔内并将所述气液混合腔分割为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的扰流孔,所述气液混合器围设出上端宽下端窄的锥形空间。
优选地,沿从所述上混合腔指向所述下混合腔的方向,所述扰流孔倾斜向上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液混合腔的上方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用于通入水和气,沿竖直方向,所述气液混合器的上端与所述引流口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
优选地,所述罐体上还构造有位于所述气液混合腔上方的进气腔,所述进气腔通过设置于所述气液混合腔正上方的引流口与所述气液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为射流口,所述射流口与所述引流口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引流口之间存在供气体通过的间隙。
优选地,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所述射流口与所述引流口的距离为-5mm~5mm。
优选地,所述引流口下方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所述引流管内径的2~5倍。
优选地,所述进水通道包括进水段和位于所述进水段下方的加速段,所述加速段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进水段的流通面积,所述加速段的出口为所述射流口。
优选地,所述引流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射流口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缓冲筋,所述进气通道朝向所述进气腔的开口与所述缓冲筋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筋围绕所述引流口和所述射流口设置,所述缓冲筋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引流口的引气口,所述引气口与所述进气通道朝向所述进气腔的开口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腔的内壁和/或所述缓冲筋与所述进气腔内壁的连接位置光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上的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内泵入气体。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上且位于所述气泵与所述进气腔之间,当所述进气腔内压力为负压时,所述单向阀开启。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释泡机构,所述释泡机构与所述气液混合腔相连通,所述释泡机构内的压力小于所述气液混合腔内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释泡机构包括释泡通道和释泡腔,所述释泡通道连通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所述释泡腔,所述释泡腔内设置有释泡片,所述释泡片用于切割混合来自所述气液混合腔内的液体。
优选地,所述释泡通道包括渐变段和连通段,所述渐变段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所述连通段的一端,所述连通段的另一端与所述释泡腔连通,自所述气液混合腔至所述连通段的方向,所述渐变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增加泵,所述增加泵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内泵入水。
一种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水和气体从气液混合腔的上方进入到气液混合腔内后,先进入到上混合腔,再经过气液混合器上的扰流孔进入到下混合腔内,气液混合腔内为正压环境,故气体能够溶解于水中,以便于后续进行释压产生微纳米气泡水。本实施例的气液混合器围设形成了上宽下窄的锥形空间,一方面,在水下落的过程中,水与气液混合器的上侧侧壁充分撞击并在锥形空间内滞留翻滚,从而形成足够的扰动的紊流;另一方面,在气液混合器下侧侧壁的导向作用下,下混合腔内的水更便于经扰流孔反向回流至上混合腔,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的扰动和紊流,使得气体与水更充分的混合,保证水更充分均匀地溶解于水中,进而保证在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具有较大的流量时,也能够稳定地制出气泡浓度较高的微纳米气泡水。
本发明的出水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能够连续稳定地供应效果较好的微纳米气泡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壳体;102-加热模块;103-进水管;104-燃气管;105-出水管;106-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
1-罐体;11-气液混合腔;111-上混合腔;112-下混合腔;12-进气腔;
2-进水通道;21-进水段;22-加速段;23-导流段;24-射流口;
3-进气通道;
4-气液混合器;41-扰流孔;
51-引流口;52-引流管;
6-缓冲筋;61-引气口;
71-单向阀;72-增压泵;73-气泵;
8-释泡机构;81-释泡通道;811-渐变段;812-连通段;82-释泡腔;83-释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及供水设备,供水设备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可选地,供水设备可以为热水器、净水器等。本实施例中,以供水设备为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热水器包括壳体101、加热模块102、进水管103、燃气管104、出水管105和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加热模块102设置在壳体101内,进水管103与加热模块102连通,并用于向加热模块102通入原水,燃气管104用于向加热模块102通入燃气,加热模块102燃烧燃气后将原水加热,出水管105连通加热模块102和用水点,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设置在出水管105上,从而使用水点能够使用微纳米气泡水。
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设置在热水器的壳体101内。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也可以设置在热水器的外部,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包括罐体1、进水通道2、进气通道3和释泡机构8,罐体1上构造有气液混合腔11,进水通道2用于向气液混合腔11内通入水,进气通道3用于向气液混合腔11内通入气体,气液混合腔11内为正压状态,以便于气体与水充分混合并溶解在水中。释泡机构8与气液混合腔11相连通,气液混合腔11内形成的气、水混合液进入到释泡机构8后压力突然释放,溶解于水中的气体骤然聚合以形成微纳米气泡水。
如图1和图2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还包括增压泵72,增压泵72用于向进水通道2内泵送送水,以便于持续制备微纳米气泡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热水器为零冷水热水器,零冷水热水器与普通热水器的区别在于出水管105上还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能够将出水管105中滞留的冷水输送回加热模块102重新加热,从而使得用水口能直接出热水。本实施例中,将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应用于零冷水热水器中时,实现热水器零冷水功能的增压泵和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中的增压泵72可以共用一个,不仅能够实现持续提供微纳米气泡水,且减少了增加泵的数量,从而能够降低热水器的成本低。
优选地,如图3所示,罐体1上还构造有位于气液混合腔11上方的进气腔12,气液混合腔11正上方设置有引流口51,进气腔12通过引流口51与气液混合腔11连通,进气通道3与进气腔12连通,进水通道2伸入到进气腔12内,进水通道2的出口为射流口24,射流口24与引流口51相对设置且与引流口51之间存在供气体通过的间隙。
增压泵72向进水通道2内通入水时,水以一定的速度从射流口24排出并流入到引流口51内。第一方面,由于射流口24与引流口51之间存在供气体通过的间隙,故当具有一定速度的水流流入引流口51内时,会带动进气腔12内一部分的气体随着水流一起进入到引流口51内,则此时进气腔12内气体减少而形成负压状态,故外部气体可以自动通过进气通道3进入到进气腔12内,使得水和气均能够持续不断地通过引流口51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使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能进行连续的制造微纳米气泡水。第二方面,本实施例实现了进气通道3位于增压泵72的下游位置,即外部引入的气体不会进入到增压泵72内部,从而能减小增压泵72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提高增压泵72的使用寿命。第三方面,将进气腔12和气液混合腔11均构造于罐体1上,使整个微纳米气泡水的结构更为紧凑。
可以理解的是,在向气液混合腔11内通入气体和水的初期,通过使气液混合腔11内气/水的通入量大于排出量,可以使得气液混合腔11内产生正压环境。当气液混合腔11内的正压数值达到预设数值后,则再通过使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气/水的通入量等于排出量,即可使气液混合腔11内的压力保持在预设数值。
优选地,如图3所示,进水通道2包括进水段21和位于进水段21下方的加速段22,加速段22的流通面积小于进水段21的流通面积,加速段22的出口为射流口24。通过将加速段22的流通面积设置为小于进水段21的流通面积,则可以使射流口24喷射的水的速度增加。一方面,高速的水流更便于实现将进气腔12内的气体带入至气液混合腔11中;另一方面,水流以较高的速度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后,便于对气液混合腔11内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便于更好地与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气体进行混合。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水段21和加速段22之间还设置有导流段23,沿水流的方向,导流段23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导流段23的设置使整个进水通道2的流通面积的变化更为平缓,从而保证水流的顺畅性。优选地,进水段21位于射流口24的正上方,即整个进水通道2竖向设置,从而能减小进水通道2对水的阻力,保证水以更快的速度从射流口24喷出。
优选地,引流口51的直径大于射流口24的直径,从而为进气腔12内的气体进入引流口51提供空间,保证高速的水流能够带动进气腔12内的气体同步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优选地,引流口51的直径是射流口24直径的1~3倍。更优选地,引流口51的直径的射流口24直径的1.5~2.5倍。
由于气液混合腔11内为正压环境,而进气腔12内为负压环境,因此需要保证气液混合腔11和进气腔12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优选地,如图3所示,引流口51下方设置有引流管52,引流管52的长度为引流管52内径的2~5倍。通过设置引流管52且将引流管52的长度和内径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既能形成足够长度的隔离区域,保证气液混合腔11与进气腔12之间良好的隔离效果;且避免引流管52过长而对水流产生过大的阻力,消耗过多水动能,保证水流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从而更好地与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气体进行混合。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引流管52位于气液混合腔11的正上方且沿竖直方向设置,从而能进一步较小引流管52对水流的阻力。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射流口24与引流口51的距离为-5mm~5mm。需要说明的是,当射流口24与引流口51之间的距离为负数时,表示进气通道3的下端伸入到引流管52内部。无论进气通道3的下端是否伸入到引流管52内部,只要保证射流口24喷射的水流与引流管5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进气腔12内的气体能够随着水流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即可。进一步地,射流口24与引流口51的距离为-2mm~3mm。
优选地,如图1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还包括设置在进气通道3上的气泵73,气泵73用于向进气通道3内泵入气体。一方面,气泵73可以用于辅助向进气腔12内泵入气体。另一方面,气泵73也可以用于为气液混合腔11进行增压。需要说明的是,当气泵73工作时,此时进气腔12内不是负压的状态。
进一步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还包括设置在进气通道3上的单向阀71,单向阀71设置在进气通道3上且位于气泵73与进气腔12之间,当进气腔12内压力为负压时,单向阀71开启,从而保证外部的气体能够顺利进入到进气腔12内。此外,当气液混合腔11出水不顺畅而出现水反向回流时,单向阀71的设置能够防止回流的液体经进气通道3流入气泵73中,避免气泵73损坏。优选地,单向阀71选择低阻力的隔膜单向阀为宜,从而能够减小开启单向阀71所需要的能量,使进气腔12的自动进气效果达到最大化。
优选地,如图3所示,进气腔12内设置有缓冲筋6,进气通道3朝向进气腔12的开口与缓冲筋6相对设置。当增压泵72关闭水压卸载时,缓冲筋6能够防止/减缓气液混合腔11中的液体在背压的存在下反流至进气腔12,进而从进气通道3溢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缓冲筋6围绕引流口51和射流口24设置,缓冲筋6上设置有连通进气腔12与引流口51的引气口61,引气口61与进气通道3朝向进气腔12的开口错开设置。缓冲筋6对引流口51进行了全面包围,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反流的水进入到进气通道3内。优选地,进气腔12的内壁和/或缓冲筋6与进气腔12内壁的连接位置光滑过渡。从而能够减小气体在进气腔12绕过缓冲筋6最终进入引流口51整个过程的阻力。
优选地,如图3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还包括气液混合器4,气液混合器4设置在气液混合腔11内并将气液混合腔11分割为上混合腔111和下混合腔112,气液混合器4上设置有连通上混合腔111和下混合腔112的扰流孔41,气液混合器4围设出上端宽下端窄的锥形空间。
在向进水通道2通入水后,水和气体从引流管52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内时,先进入到上混合腔111,再经过气液混合器4上的扰流孔41进入到下混合腔112内,气液混合腔11内为正压环境,故气体能够溶解于水中。气液混合器4围设形成了上宽下窄的锥形空间,一方面,在水下落的过程中,水能够与气液混合器4的上侧侧壁充分撞击并在锥形空间内滞留翻滚,从而形成足够的扰动的紊流;另一方面,在气液混合器4下侧侧壁的导向作用下,下混合腔112内的水更便于经扰流孔41反向回流至上混合腔111,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的扰动和紊流,进而使气体与水更充分的混合,保证水更充分均匀地溶解于水中,进而保证在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具有较大的流量时,也能够稳定地制出气泡浓度较高的微纳米气泡水。
优选地,在采用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时,可以控制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水面高度位于气液混合腔11沿竖直方向1/3~2/3的位置处,此时可以使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水产生更佳的紊流效果,从而提高气体和水的混合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气液混合器4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焊接、粘接等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与气液混合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结合罐体1和气液混合器4的材料进行选择。
优选地,如图3所示,沿从上混合腔111指向下混合腔112的方向,扰流孔41倾斜向上设置。倾斜向上的扰流孔41使水从上混合腔111进入到下混合腔112内时具有向上的速度,从而使位于下混合腔112内的水也产生较强的扰动和紊流,进一步提高气体与水混合的均匀性,进而保证更好的制泡效果。
优选地,如图3所示,沿竖直方向,气液混合器4的上端与引流口51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在从引流口51进入到气液混合腔11中并撞击到气液混合腔11上之前,速度不断增加,将气液混合器4与引流口51的距离设置为大于30mm,可以使水在撞击气液混合器4时具有足够的速度,以产生足够的紊流和扰动,提高水和气体的混合效果。将气液混合器4与引流口51的距离设置为小于50mm,以避免整个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的体积过大。
优选地,如图3所示,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还包括释泡机构8,释泡机构8与气液混合腔11相连通,释泡机构8内的压力小于气液混合腔11内的压力。当来自气液混合腔11内的气、水混合液从高压环境突然进入到抵压的释泡机构8内后,溶解于水的气体突然聚合,从而形成牛奶状的微纳米气泡水。
具体地,如图3所示,释泡机构8包括释泡通道81和释泡腔82,释泡通道81连通气液混合腔11和释泡腔82,释泡腔82内设置有释泡片83,释泡片83用于切割混合来自气液混合腔11内的液体。气、水混合液经过释泡通道81进入到释泡腔82内,且在释泡片83的切割作用下能够充分产生微气泡。可选地,释泡片83可以为50~800目的多孔不锈钢丝网组成,其微孔结构能够对液体充分切割,以便于更好地制出微气泡水。
优选地,如图3所示,释泡通道81包括渐变段811和连通段812,渐变段811的两端分别连通气液混合腔11和连通段812的一端,连通段812的另一端与释泡腔82连通,自气液混合腔11至连通段812的方向,渐变段8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渐变段811的设置能够保证气、水混合液能更顺畅地进入到释泡通道81内,而连通段812设置为较小的流通面积则保证气、水混合液能突然从高压环境进入到低压环境,更有利于微纳米气泡的产生。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释泡机构8设置在气液混合腔11的正下方,且与罐体1一体成型,从而使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可选地,释泡机构8位于释泡腔82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部,以便于释泡机构8通过螺纹部与用水点处的水管连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及供水设备。供水设备包括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本实施例的供水设备与实施例一中的供水设备的大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释泡机构8与罐体1的连接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106的释泡机构8与罐体1为分体结构,即气液混合腔11通过管道与释泡机构8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中,可以更灵活地设置释泡器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释泡机构8设置在壳体101外侧,本实施例中,释泡机构8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部,从而便于实现释泡机构8与上游管路和下游管路的连接。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释泡机构8与上游管路和下游管路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其上构造有气液混合腔(11),所述气液混合腔(11)内为预设正压;
进水通道(2)和进气通道(3),分别用于自所述气液混合腔(11)上方向所述气液混合腔(11)内通入水和气体;
气液混合器(4),设置在所述气液混合腔(11)内并将所述气液混合腔(11)分割为上混合腔(111)和下混合腔(112),所述气液混合器(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上混合腔(111)和所述下混合腔(112)的扰流孔(41),所述气液混合器(4)围设出上端宽下端窄的锥形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上混合腔(111)指向所述下混合腔(112)的方向,所述扰流孔(41)倾斜向上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腔(11)的上方设置有引流口(51),所述引流口(51)用于通入水和气,沿竖直方向,所述气液混合器(4)的上端与所述引流口(51)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还构造有位于所述气液混合腔(11)上方的进气腔(12),所述进气腔(12)通过设置于所述气液混合腔(11)正上方的引流口(51)与所述气液混合腔(11)连通,所述进气通道(3)与所述进气腔(12)连通,所述进水通道(2)的出口为射流口(24),所述射流口(24)与所述引流口(51)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引流口(51)之间存在供气体通过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所述射流口(24)与所述引流口(51)的距离为-5mm~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51)下方设置有引流管(52),所述引流管(52)的长度为所述引流管(52)内径的2~5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2)包括进水段(21)和位于所述进水段(21)下方的加速段(22),所述加速段(22)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进水段(21)的流通面积,所述加速段(22)的出口为所述射流口(24)。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51)的直径大于所述射流口(24)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12)内设置有缓冲筋(6),所述进气通道(3)的朝向所述进气腔(12)的开口与所述缓冲筋(6)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筋(6)围绕所述引流口(51)和所述射流口(24)设置,所述缓冲筋(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12)与所述引流口(51)的引气口(61),所述引气口(61)与所述进气通道(3)朝向所述进气腔(12)的开口错开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12)的内壁和/或所述缓冲筋(6)与所述进气腔(12)内壁的连接位置光滑过渡。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3)上的气泵(73),所述气泵(73)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3)内泵入气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单向阀(71),所述单向阀(71)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3)上且位于所述气泵(73)与所述进气腔(12)之间,当所述进气腔(12)内压力为负压时,所述单向阀(71)开启。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释泡机构(8),所述释泡机构(8)与所述气液混合腔(11)相连通,所述释泡机构(8)内的压力小于所述气液混合腔(11)内的压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泡机构(8)包括释泡通道(81)和释泡腔(82),所述释泡通道(81)连通所述气液混合腔(11)和所述释泡腔(82),所述释泡腔(82)内设置有释泡片(83),所述释泡片(83)用于切割混合来自所述气液混合腔(11)内的液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泡通道(81)包括渐变段(811)和连通段(812),所述渐变段(81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气液混合腔(11)和所述连通段(812)的一端,所述连通段(812)的另一端与所述释泡腔(82)连通,自所述气液混合腔(11)至所述连通段(812)的方向,所述渐变段(81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1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还包括增加泵(72),所述增加泵(72)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3)内泵入水。
18.一种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
CN202210222149.9A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Pending CN114560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2149.9A CN114560547A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2149.9A CN114560547A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0547A true CN114560547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2149.9A Pending CN114560547A (zh) 2022-03-09 2022-03-09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05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8401A (zh) * 2023-11-21 2023-12-22 日丰新材有限公司 前置过滤器和应用、给水管道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8401A (zh) * 2023-11-21 2023-12-22 日丰新材有限公司 前置过滤器和应用、给水管道系统
CN117258401B (zh) * 2023-11-21 2024-04-05 日丰新材有限公司 前置过滤器和应用、给水管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7476B (zh) 一种风动射流式比例发泡装置
CN114560547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CN206139029U (zh) 一种高压微气泡发生器
CN216890261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制备装置及供水设备
CN112957936A (zh) 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17646209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216769767U (zh) 一种水比例阀式微纳米气泡热水器
CN114288883B (zh) 一种气泵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CN113648914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114028962B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214693532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14111046A (zh) 一种热水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001176A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3648915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215277045U (zh) 气泡水生产装置及使用该气泡水生产装置的出水设备
CN216149616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CN216336884U (zh) 两次射流曝气装置
CN202844943U (zh) 一种风动射流式比例发泡装置
CN217662613U (zh) 净水设备的气泡发生系统以及净水设备
CN215901308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216555502U (zh) 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4486428U (zh) 进气机构、气泡水制备装置及出水设备
CN216756009U (zh) 一种气泵式微气泡发生装置及热水器
CN217614055U (zh) 一种混气罐及热水器
CN216149619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