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2253A -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2253A
CN114822253A CN202210442643.6A CN202210442643A CN114822253A CN 114822253 A CN114822253 A CN 114822253A CN 202210442643 A CN202210442643 A CN 202210442643A CN 114822253 A CN114822253 A CN 114822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ing
cover plate
jig
display panel
cop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26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智鹏
范柳彬
陈源源
杨泽明
赵丁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26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2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2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2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该仿形治具具有仿形面,仿形治具通过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其中,仿形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延伸至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Description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曲面屏手机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其中曲面屏的3D全贴合技术也应运而生。曲面屏的3D全贴合技术具体是利用仿形治具将柔性屏体贴合于曲面盖板,使得柔性屏体呈现弯曲形态。
然而,目前柔性屏体与曲面盖板在贴合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柔性屏体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仿形治具。该仿形治具具有仿形面,仿形治具通过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其中,仿形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延伸至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槽的宽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凹槽的深度为50微米至20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槽设有多个,且且凹槽之间相互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凹槽在仿形面上均匀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仿形治具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各仿形部之间相互独立,且至少两个仿形部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仿形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仿形部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仿形面时,各仿形部的凹槽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仿形部包括平面仿形部和曲面仿形部;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曲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为曲面;其中,平面仿形部能够与曲面仿形组合时,平面仿形部上的凹槽与曲面仿形部上的凹槽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平面仿形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一曲面仿形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平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曲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曲面仿形部包括直边仿形部及角落仿形部;平面仿形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且平面仿形部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平行于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及第四侧均设有一直边仿形部,且相邻直边仿形部之间设有角落仿形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平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直边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及角落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依次增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该贴合装置包括施力机构及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仿形治具,施力机构用于向仿形治具施加作用力,以驱使仿形治具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施力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仿形治具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施力机构与仿形部一一对应,其中各施力机构可独立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该仿形治具具有仿形面,且该仿形治具通过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即该仿形治具应用于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
仿形治具的仿形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当仿形治具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时,在凹槽的所在位置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受力较小,因此在凹槽的所在位置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容易形成排气通道。凹槽延伸至所处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使得排气通道能够连通至显示面板与盖板之外,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因而能够降低贴合后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产生气泡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仿形治具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盖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盖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仿形治具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贴合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仿形治具A区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凹槽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仿形治具A区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示仿形治具A区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屏体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仿形治具。该仿形治具具有仿形面,仿形治具通过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其中,仿形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延伸至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仿形治具10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11。仿形治具10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40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该至少两个仿形部11能够配合将显示面板40贴合于盖板50,具体是该至少两个仿形部11能够配合将同一个显示面板40贴合于盖板50,如图2所示。
贴合后的显示面板和盖板可以构成曲面屏的形态。其中,显示面板可以应用柔性显示技术,即显示面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弯曲。盖板可以是曲面盖板,即至少盖板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为曲面。显示面板在仿形部11的作用下贴合于盖板,使得柔性的显示面板呈现弯曲的形态。当然,本实施例盖板也可以是平面盖板,显示面板也可以设置为不可弯曲变形,在此不做限定。
不同的显示面板与盖板在贴合过程中对贴合力度、仿形部11的形状及仿形部11的硬度等条件的需求不同,例如不同的显示面板与盖板对仿形部11上不同部位的形状、硬度等条件的需求不同。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显示面板与盖板设计对应的仿形部11,需要对仿形部11的不同部位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导致现有技术中仿形部11的设计研发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
本实施例仿形治具10的各仿形部11之间相互独立,即本实施例的仿形部11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同的仿形部11均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即不同的仿形部11之间能够相互分离,如图3所示。在不同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中,本实施例仿形治具10中的至少部分仿形部11可以重复利用,无需针对不同的显示面板与盖板均设计完整的仿形部11,能够缩短仿形部11的设计研发周期,且能够降低仿形部11的研发成本。
进一步地,上述至少两个仿形部11的上表面组成形成仿形面。仿形治具10通过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仿形面的形状匹配盖板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的形状。如此一来,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贴合效果。
该至少两个仿形部11中的各仿形部11的上表面(例如下文的上表面131、上表面151、上表面161等)组合形成上述的仿形面。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显示面板和盖板构成曲面屏形态的示例,盖板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盖板50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51的中部区域52为平面,边缘区域53为曲面。
仿形治具10的上述至少两个仿形部11包括平面仿形部13和曲面仿形部14。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为平面,曲面仿形部14的上表面为曲面。平面仿形部13能够与曲面仿形部14配合,使得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的边缘与曲面仿形部14的上表面的边缘相连,以组成上述的完整仿形表面。
对于上述盖板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的中部区域为平面,边缘区域为曲面的示例而言,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对应该中部区域,即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的形状匹配该中部区域的形状;而曲面仿形部14的上表面对应该边缘区域,即曲面仿形部14的上表面的形状匹配该边缘区域的形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50可以呈现固曲形态。换言之,盖板50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51的中部区域52为平面,该表面51对应盖板50两直边的边缘区域53为曲面。
对应地,平面仿形部13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平面仿形部13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Y1和第四侧Y2。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于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平面仿形部13的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均设有曲面仿形部14,此时曲面仿形部14具体为直边仿形部15。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的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均与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边缘相连,以组成上述的完整仿形表面。
平面仿形部13对应盖板50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51的中部区域52,即平面仿形部13用于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50的中部区域52。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的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具体是与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直边连接,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的直边仿形部15用于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50两直边的边缘区域53。
本实施例中平面仿形部13的第三侧Y1和第四侧Y2未设置直边仿形部15,以匹配盖板50的固曲形态。并且,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的需求,对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大小、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的大小及曲率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其中,至少平面仿形部13可以在不同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中重复利用,至少节省了平面仿形部13的设计研发周期及研发成本。甚至,如若不同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对直边仿形部15的需求相同,则直边仿形部15也可以得到重复利用,进一步节省了仿形部11的设计研发周期及研发成本。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是本发明盖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仿形治具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盖板50可以呈现四曲形态。换言之,盖板50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51的中部区域52为平面,该表面51的边缘区域为曲面。其中,该边缘区域具有对应盖板50四条直边的直边区域54,且该边缘区域还具有对应盖板50四个角落的角落区域55,如图5所示。
对应地,平面仿形部13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X1和第二侧X2,平面仿形部13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Y1和第四侧Y2。所述曲面仿形部包括直边仿形部15和角落仿形部16。第一侧X1、第二侧X2、第三侧Y1及第四侧Y2均设有直边仿形部15,且相邻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之间通过角落仿形部16的上表面161过渡连接。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和角落仿形部16的上表面161均与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边缘相连,以组成上述的完整仿形表面。
平面仿形部13对应盖板50用于贴合显示面板的表面51的中部区域52,即平面仿形部13用于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50的中部区域52。第一侧X1、第二侧X2、第三侧Y1及第四侧Y2的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具体是与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直边连接,第一侧X1、第二侧X2、第三侧Y1及第四侧Y2的直边仿形部15用于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50的四个直边区域54。角落仿形部16用于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50的四个角落区域55。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的需求,对平面仿形部13的上表面131的大小、直边仿形部15的上表面151的大小及曲率、角落仿形部16的上表面161的大小及曲率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其中,至少平面仿形部13可以在不同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中重复利用,至少节省了平面仿形部13的设计研发周期及研发成本。甚至,如若不同显示面板与盖板50的贴合工艺对直边仿形部15和角落仿形部16的需求相同,则直边仿形部15和角落仿形部16也可以得到重复利用,进一步节省了仿形部11的设计研发周期及研发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仿形部11通常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仿形部1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有鉴于此,由平面仿形部13和曲面仿形部14,以及平面仿形部13、直边仿形部15和角落仿形部16组成的仿形治具10,不仅能够适配曲面形态的盖板,其还能够适配平面形态的盖板。具体地,在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过程中,仿形部11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使得显示面板良好地贴合于平面形态的盖板。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贴合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贴合装置应用于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贴合装置包括施力机构20及仿形治具10。其中,仿形治具10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具体地,施力机构20用于向仿形治具10施加作用力,以驱使仿形治具10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
进一步地,施力机构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仿形治具10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11,且施力机构20与仿形部11一一对应,即一个施力机构20用于驱使对应的一个仿形部11。其中,各施力机构20可独立工作,即各施力机构20的控制过程相互独立。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的需求,通过施力机构20对仿形部11施加适配的作用力,能够满足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不同位置对贴合力度的需求,进而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更进一步地,施力机构20可以利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部件,再通过齿轮、齿条等传动部件控制仿形部11运动,使得仿形部11将显示面板和盖板进行贴合。可选地,施力机构20的驱动部件也可以是气缸、油缸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和盖板的贴合过程具体是施力机构20通过上、下两个方向一起向显示面板和盖板施加作用力,使得仿形部11将显示面板和盖板进行贴合,进而保证显示面板和盖板贴合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工艺的需求,仿形治具10的各仿形部11可以单独设计对应的硬度和透光率等。如此一来,各仿形部11的硬度能够满足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不同位置的硬度需求,能够尽可能避免现有技术中一体结构的仿形部11所带来的局部位置硬度过高的缺陷,进而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并且,仿形部11的透光率能够满足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通过影像对位的需求,能够降低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贴合偏位的风险。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仿形治具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仿形治具A区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仿形治具10的仿形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32。凹槽32延伸至该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
通过上述方式,当仿形治具10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时,在凹槽32的所在位置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受力较小,因此在凹槽32的所在位置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容易形成排气通道。凹槽32连通其所处上表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使得排气通道能够连通至显示面板与盖板之外,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因而能够降低贴合后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产生气泡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并且,由于本实施例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允许降低贴合工艺中对治具安装精度的要求,有利于缩短调机时间,进而有利于提高贴合工艺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仿形治具的至少两个仿形部11之间可以为上述实施例阐述的相互独立的分体结构,当该至少两个仿形部11的上表面组合形成上述的仿形面时,各仿形部11的凹槽32相连通;或者该至少两个仿形部11之间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如图9所示,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仿形治具10的仿形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31,相邻凸起31之间形成凹槽32。
可选地,凹槽32的宽度D优选为100微米至300微米,如图10所示;凹槽32的深度H优选为50微米至200微米,如图11所示。如此一来,能够保证本实施例凹槽32具有足够的体积,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空气的排出效率,进而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贴合效果;同时凹槽32的体积也不至于过大,即凸起31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良好地贴合于盖板,同样能够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贴合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对凹槽32的宽度D以及深度H进行限定,同时由于仿形部11通常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使得在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的过程中,由于凹槽32未向显示面板和盖板施加作用力,以允许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气体通过凹槽32所在区域排放。后续继续施加作用力,仿形部11变形,凹槽32间距逐渐减小,使得气体逐渐排出,同时也逐渐施加作用力,使得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更加紧密。
请继续参阅图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凹槽32设有多个,且多个凹槽32在上均匀间隔部分。具体地,上述的至少两个凸起31在仿形面上均匀间隔分布,意味着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道均匀分布,如此有利于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进一步降低贴合后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产生气泡的风险,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可选地,凸起31可以呈圆点状,即凸起31用于抵顶显示面板的表面为弧面,如图10所示。或者,凸起31也可以呈柱状,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图12示例性地展示了凸起31呈棱柱状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13。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凹槽32包括第一凹槽33。第一凹槽33直接连通上表面的边缘,即第一凹槽33不通过其它凹槽连通上表面的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空气最终通过第一凹槽33所在位置处形成的排气通道排出。
进一步地,凹槽32还包括第二凹槽34。第一凹槽3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第一凹槽33之间通过第二凹槽34连通。换言之,第二凹槽34不直接连通上表面的边缘,而是第二凹槽34通过第一凹槽33连通上表面的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通过设计第一凹槽33的延伸方向,可以精确控制排气方向,有利于尽可能排净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空气,以进一步降低贴合后的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产生气泡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贴合良率。
举例而言,如图13所示,第一凹槽33的数量为8个,且该8个第一凹槽33成辐射状。相邻第一凹槽33之间通过第二凹槽34连通。第二凹槽34沿一圆周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二凹槽34呈同心圆分布,第一凹槽33沿该圆周的径向延伸。
请一并参阅图1,对于上述仿形治具10匹配固曲形态的盖板的示例,仿形治具10包括平面仿形部13和曲面仿形部14。当平面仿形部13能够与曲面仿形部14组合时,平面仿形部13上的凹槽32与曲面仿形部14上的凹槽3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平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曲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
考虑到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曲面部分进行贴合时更容易产生气泡,因此,优选的,本实施例优选平面仿形部13上的凹槽32的分布密度小于曲面仿形部14上的凹槽32的分布密度,进一步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整体贴合效果。
凹槽32的分布密度应当理解为单位面积的上表面上所分布凹槽32的总体积。凹槽32的分布密度与排气效率成正比例关系,即凹槽32的分布密度越大,排气效率越高,则越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后产生气泡的风险。
请一并参阅图6,对于上述仿形治具10匹配四曲形态的盖板的示例,仿形治具10包括平面仿形部13、直边仿形部15及角落仿形部16。当平面仿形部13、直边仿形部15及角落仿形部16组合时,平面仿形部13上的凹槽32、直边仿形部15上的凹槽32及角落仿形部16上的凹槽32相连通。
考虑到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曲面部分进行贴合时更容易产生气泡,并且盖板角落区域的弯曲情况相较于直边区域的弯曲情况而言更加复杂,即显示面板与盖板的角落区域进行贴合时更容易产生气泡,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平面仿形部13的凹槽32的分布密度、直边仿形部15的凹槽32的分布密度及角落仿形部16的凹槽32的分布密度依次增大,进一步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整体贴合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治具具有仿形面,所述仿形治具通过所述仿形面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
其中,所述仿形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仿形面的外边缘,并与外界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宽度为100微米至300微米,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0微米至20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设有多个,且凹槽之间相互连通;
优选地,多个凹槽在所述仿形面上均匀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形治具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各所述仿形部之间相互独立;所述至少两个仿形部的上表面组合形成所述仿形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仿形部的上表面组合形成所述仿形面时,各仿形部的凹槽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仿形部包括平面仿形部和曲面仿形部;
所述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为平面;
所述曲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为曲面;
其中,所述平面仿形部能够与所述曲面仿形部组合时,所述平面仿形部上的凹槽与所述曲面仿形部上的凹槽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仿形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设有一所述曲面仿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曲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仿形部包括直边仿形部及角落仿形部;
所述平面仿形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且所述平面仿形部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平面仿形部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侧及所述第四侧均设有一所述直边仿形部,且相邻所述直边仿形部之间设有所述角落仿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形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所述直边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及所述角落仿形部的凹槽的分布密度依次增大。
10.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形治具,所述施力机构用于向所述仿形治具施加作用力,以驱使所述仿形治具将显示面板贴合于盖板;
优选地,所述施力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仿形治具包括至少两个仿形部,所述施力机构与所述仿形部一一对应,其中各所述施力机构可独立工作。
CN202210442643.6A 2022-04-25 2022-04-25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Pending CN114822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643.6A CN114822253A (zh) 2022-04-25 2022-04-25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2643.6A CN114822253A (zh) 2022-04-25 2022-04-25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2253A true CN114822253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0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2643.6A Pending CN114822253A (zh) 2022-04-25 2022-04-25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225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44866U (zh) * 2017-07-03 2018-02-27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11425498A (zh) * 2020-03-10 2020-07-17 深圳一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装置贴合工艺
CN111554811A (zh) * 2020-04-24 2020-08-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仿形单元及贴合治具
CN111968505A (zh) * 2020-07-31 2020-11-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装置的贴合系统及贴合装置
CN11263474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装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3245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仿形设备、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44866U (zh) * 2017-07-03 2018-02-27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及贴合设备
CN112634748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装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425498A (zh) * 2020-03-10 2020-07-17 深圳一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装置贴合工艺
CN111554811A (zh) * 2020-04-24 2020-08-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边缘仿形单元及贴合治具
CN111968505A (zh) * 2020-07-31 2020-11-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装置的贴合系统及贴合装置
CN113053245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仿形设备、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9602B2 (en)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20050139460A1 (en) Key sheet
CN102661553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EP2641128B1 (en) Backlight unit
US20100033957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10627727U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104808843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8363230A (zh) 一种缓冲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22253A (zh) 仿形治具及贴合装置
JP4417990B2 (ja) 樹脂凸版
KR102079066B1 (ko) 개선된 곡면형 기판 합착장치
CN114407489A (zh) 一种贴合设备、膜材贴合方法
DE60204309D1 (de) Separatorplatte für brennstoffzellen mit dichtwülsten unterschiedlicher höhe
US20060002138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for mu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920875A (zh) 贴合治具
CN201107522Y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125366C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49662A (zh) 反射镜粘接方法及反射镜粘接装置
CN111968505B (zh) 一种用于曲面显示装置的贴合系统及贴合装置
CN218788250U (zh)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板
EP1376042A3 (en) Plated heat exchanger with simplified production
CN215116986U (zh) 背光装置、抬头显示器及交通工具
CN112201168B (zh) 一种缓冲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复合缓冲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7795466B (zh) 流体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1598248B1 (ko) 유리 기판 유지용 막체 및 유리 기판의 연마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