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6246A -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6246A
CN114806246A CN202210745630.6A CN202210745630A CN114806246A CN 114806246 A CN114806246 A CN 114806246A CN 202210745630 A CN202210745630 A CN 202210745630A CN 114806246 A CN114806246 A CN 114806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silicon
additive
sio
solu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56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6246B (zh
Inventor
余昌辉
巩利先
刘蔚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bao Nano Active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bao Nano Active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bao Nano Active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bao Nano Active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56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6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6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6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2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 C09D5/024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9D1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D1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D125/14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2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 C09D5/024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C09D5/025Preservatives, e.g. antimicrobial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9/14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 D01F9/20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 D01F9/21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9/2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acrylonitri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乳胶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该活性硅载添加剂为负载Na和Pt的活性硅,其中,Na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1%,Pt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0.5%。该乳胶漆的成分中含有活性硅载添加剂,并且活性硅载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比为7%~8%。该活性硅载添加剂以活性硅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能高效和稳定的捕获空气中的甲醛分子;Pt的负载量很高,能够高效将甲醛进行分解。该乳胶漆具有良好的VOC净化能力和甲醛去除能力,在高效去除甲醛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粘稠度,易于涂覆和储存。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 胶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胶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空气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甲醛是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由于其在自然条件下挥发效率低、时间长,往往会造成长期的污染,为人们的健康造成了隐患。
随着技术的发展,除甲醛的手段越来越多。采用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涂覆墙面就是其中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乳胶漆涂覆在墙面上,使其能够大面积的与空气接触,具有很高的除甲醛效率。同时,该方法不会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也无需人工操作,十分适合推广。
现有技术中,在乳胶漆中添加的除甲醛的添加剂主要有物理吸附、化学清除或兼具两种效果的成分。物理吸附主要以活性炭、竹炭为主,然而对于物理吸附而言,并没有真正的去除甲醛,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的甲醛会再次释放,形成二次污染。化学清除的虽然能够彻底对甲醛进行去除,然而化学成分对甲醛的捕获率很低,导致反应效率低,实际上对甲醛的去除效果很差。
兼具物理吸附和化学清除的添加剂主要是以二氧化硅为载体、活性金属为去除剂的添加剂。然而,一般的二氧化硅粉末内部结构不均匀,对甲醛的捕获能力依然无法达到要求。另外,由于乳胶漆的产品特点,在具备甲醛净化功能的同时,其色泽(白度)、粘稠度、储存性等性质也是决定产品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无具有良好甲醛净化能力和良好涂覆性、储存性的乳胶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为负载Na和Pt的活性硅,其中,Na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1%,Pt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述的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先制备活性硅,再采用所述活性硅、四氨合硝酸铂、碳酸钠制备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
进一步,所述活性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制备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将质量比为1:2的粉煤灰和8 mol/L NaOH溶液混合,水浴加热至90 ℃,搅拌回流得到溶质为NaSiO3的溶液;对所述溶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采用去离子水将滤液的浓度调节至0.4 mol/L;向所述滤液中加入占溶质质量1%的乙二醇,水浴加热至60℃,之后,搅拌并通入CO2气体,并在此氛围下反应0.5 h;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在抽滤过程中以10% HCl溶液清洗滤饼中的杂质,直至滤饼上无气泡冒出为止,再采用热水淋洗;最后,将所述滤饼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
S1-2、制备二氧化硅/PAN复合纤维:将聚丙烯腈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至聚丙烯腈完全溶解,得到质量比为12%的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向所述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并搅拌至溶液呈乳浊态;室温下将所述溶液加入玻璃导管内,以铜丝制备而成的阳极置于溶液内部,用铝箔作为阴极接收板,静电纺丝中喷口与接收板之间的距离为15 cm,调节玻璃导管的倾角,即可在接收板上获得二氧化硅/PAN复合纤维;
S1-2、制备SiO2/PAN复合纤维:将聚丙烯腈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至聚丙烯腈完全溶解,得到质量比为12%的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向所述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并搅拌至溶液呈乳浊态;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与所述聚丙烯腈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对所述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获得SiO2/PAN复合纤维;
S1-3、制备SiO2/C纳米复合纤维:对所述SiO2/PAN复合纤维进行高温灼烧;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40 ℃,空气氛围下保温停留4 h固化;随后通入高纯氮气,在此氛围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600 ~650℃,保温停留2 h,自然冷却获得SiO2/C纳米复合纤维;
S1-4、将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进行改性,得到所述活性硅。
进一步,所述步骤S1-4中,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性机中进行改性;其中,所述铝酸酯偶联剂的质量为所述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质量的1.0%;改性时间为20min;改性温度为100℃;所述改性机的转速为1000r/min。
进一步,向所述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Triton X-100。
进一步,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分别配制四氨合硝酸铂溶液和活性硅溶液,向所述活性硅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再与所述四氨合硝酸铂溶液混合,依次进行旋蒸、干燥、焙烧,得到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
进一步,所述Pt溶液采用四氨合硝酸铂粉末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Pt含量为0.00273g/mL;
所述活性硅溶液为悬浊液,采用活性硅固体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活性硅的质量为2g,去离子水为150 mL;所述碳酸钠的质量为46.1mg。
进一步,焙烧的条件为,400℃焙烧2h,升温速率5℃/min。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所述乳胶漆的成分中含有上述的活性硅载添加剂,并且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比为7%~8%。
进一步,所述乳胶漆包括以下组分,并且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水740份、纤维素6份、润湿剂2份、分散剂18份、消泡剂7份、成膜助剂30克、流平剂6份、增稠剂7份、防腐剂5份、钛白粉350份、高岭土100份、重钙250份、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160份、苯丙乳液360份、丙二醇1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以活性硅为载体,该活性硅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能够更加高效和稳定的捕获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同时,Pt的负载量很高,能够高效将甲醛进行分解;
(2)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Pt的负载量为0.5,该负载量能够有效吸附和净化环境中的甲醛;
(3)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采用粉煤灰作为原料,能够实现废弃煤灰的再利用;
(4)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先将粉煤灰制备为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再将其依次制备为SiO2/PAN复合纤维、SiO2/C纳米复合纤维,并进行高温灼烧,其微观结构中,发生了晶型的转变,由无定形态转变成了方石英,使其中的颗粒分布均匀;再进行改性,得到活性硅,使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幅度增加,孔径降低,从而赋予活性硅良好的捕获甲醛分子的能力;
(5)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其成分中含有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具有良好的VOC净化能力、甲醛去除能力和一定的抗菌性;
(6)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与其他成分的含量配比,能够保证该乳胶漆能够高效去除甲醛的同时,还具有合适的粘度,从而易于涂覆和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的不同分辨率下粉煤灰的形貌图;其中,图1中a的放大倍数为1000倍,图1中b的放大倍数为2000倍,图1中c的放大倍数为10000倍;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粉煤灰的XRD表征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的二氧化硅颗粒的SEM图;其中,图3中a为放大倍数为5000倍的形貌图,图3中b为放大倍数为10000倍的形貌图,图3中c为放大倍数为50000倍的形貌图,图3中d为超细二氧化硅颗粒的能谱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的超细二氧化硅粉末的红外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的XRD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的SiO2/PAN复合纤维的SEM图;其中,图6中a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3:1的结构图;图6中b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2:1的结构图;图6中c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1:1的结构图;图6中d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1:2的结构图;图6中e为SiO2/PAN复合纤维的能谱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添加Triton X-100的SiO2/PAN复合纤维的SEM图;其中,图7中a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3:1的结构图;图7中b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2:1的结构图;图7中c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1:1的结构图;图7中d为SiO2/PAN的物质的量比为1:2的结构图;图7中e为SiO2/PAN复合纤维的能谱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SiO2/PAN复合纳米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 SiO2/PAN 复合纤维和超细SiO2颗粒的XRD数据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SiO2/PAN复合纤维的热分析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纤维的SEM图;其中,图11中a为SiO2/PAN复合纤维,11中b为SiO2/C复合纳米纤维图;图11中c为SiO2/PAN复合纤维的能谱图,图11中d为SiO2/C复合纳米纤维的能谱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SiO2纳米纤维的SEM图;其中,图12中a的固化温度为800℃,图12中b的固化温度为1000℃,图12中c的固化温度为1200℃,图12中d为灼烧后SiO2/C纳米复合纤维的能谱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SiO2纳米纤维、SiO2/PAN复合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SiO2/C纳米复合纤维、SiO2/PAN复合纤维、超细SiO2颗粒的XRD数据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的N2吸脱附曲线;
图16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1中,活性硅的N2吸脱附曲线;
图17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2中,各添加剂的甲醛去除率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实施例2中,各添加剂的二氧化碳选择性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对办发明的一个具体配方进行的检测报告第一页;
图20为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对办发明的一个具体配方进行的检测报告第二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为负载Na和Pt的活性硅,记为1Na-0.5Pt-Si;其中,Na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1%,Pt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0.5%。
本发明的活性硅载添加剂,以活性硅为载体,该活性硅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能够更加高效和稳定的捕获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同时,Pt的负载量很高,能够高效将甲醛进行分解。活性硅载添加剂中,Pt的负载量为0.5,该负载量能够有效吸附和净化环境中的甲醛。
本发明的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中,含有上述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并且其质量百分比为7%~8%。
本发明在乳胶漆中添加7%~8%的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使该乳胶漆不仅能够高效去除甲醛,还具有良好的储存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乳胶漆包括以下组分,并且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水740份、纤维素6份、润湿剂2份、分散剂18份、消泡剂7份、成膜助剂30克、流平剂6份、增稠剂7份、防腐剂5份、钛白粉350份、高岭土100份、重钙250份、所述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160份、苯丙乳液360份、丙二醇10份。
对于上述配方的乳胶漆,申请人对其进行了检测。检测报告如图19和20所示。该检测报告的检测单位是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的收样日为2021年8月20日,检测日期为2021年8月25日~9月8日,检测的样品数量为1kg。本检测的判定依据是JC/T1074-2008《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检测项目是甲醛净化性能和甲醛净化效果持久性。检测的结论是,送检样品所检项目的检测结果符合上述判定依据的要求。具体为,甲醛净化性能为96.3%,符合≥75%的要求;甲醛净化效果持久性为88.1%,符合≥60%的要求。
上述乳胶漆具有良好的VOC净化能力和甲醛去除能力,还具有良好储存状态,同时具有适合涂覆的粘度,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本发明的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的制备方法,先制备活性硅,再采用活性硅、四氨合硝酸铂、碳酸钠制备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最后将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与乳胶漆中的其他成分混合得到乳胶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活性硅。活性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制备超细二氧化硅颗粒:
首先,将质量比为1:2的粉煤灰和8 mol/L NaOH溶液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水浴加热至90 ℃,以300 r/min的转速搅拌回流6 h,得到溶质为NaSiO3的溶液。
其次,对溶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采用去离子水将滤液的浓度调节至0.4 mol/L;向所述滤液中加入占溶质质量1%的乙二醇,水浴加热至60℃,在转速为400 r/min的条件下通入CO2气体,在此氛围下反应0.5 h。
接下来,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并在抽滤过程中以10% HCl溶液清洗滤饼中的杂质,直至滤饼上无气泡冒出为止,再采用热水淋洗。
最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白色分体,为超细二氧化硅颗粒。
S1-2、制备SiO2/PAN复合纤维:
首先,将聚丙烯腈(PAN)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搅拌8 h至PAN完全溶解,制得质量比为12%的PAN/DMF溶液。
其次,向PAN/DMF溶液中加入超细二氧化硅颗粒,SiO2与PAN的物质的量比为3:1、2:1、1:1或1:2;优选的,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Triton X-100;混合后,室温下搅拌8 h,超声分散使溶液呈乳浊态。
接下来,在室温下将上述混合后的溶液加入玻璃导管内,以铜丝制备而成的阳极置于溶液内部,用铝箔作为阴极接收板,静电纺丝中喷口与接收板之间的距离为15 cm,调节玻璃导管的倾角,即可在接收板上获得SiO2/PAN复合纤维。
S1-3、制备SiO2/C纳米复合纤维:对SiO2/PAN复合纤维进行高温灼烧;在管式炉中,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40℃,空气氛围下保温停留4 h固化。随后通入高纯氮气,在此氛围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600~650℃,保温停留2 h,自然冷却获得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纤维。
优选的,通入高纯氮气后,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650℃。
S1-4、将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进行改性,得到活性硅。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性机中进行改性;其中,铝酸酯偶联剂的质量为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质量的1.0%;改性时间为20min;改性温度为100℃;改性机的转速为1000r/min。
优选的,改性的具体过程为,将1000g二氧化硅纤维加入高速混合机锅体内,主机启动加热,调节转速为400r/min,待温度达到100℃时,主机停止,加入10g的铝酸酯偶联剂,主机启动,控制改性温度、转速和时间,充分搅拌一定时间后出料。
铝酸酯偶联剂通过化学吸附包覆在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不改变其晶体结构,改性后得到的活性硅中,二氧化硅粉体的颗粒变小、团聚现象降低,分散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采用上述方法,通过步骤S1-1~S1-3逐步优化二氧化硅材料的微观结构,使二氧化硅颗粒分散均匀;使最终获得的活性硅整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能够高效捕获空气中的甲醛分子。
由于二氧化硅纤维应用于丙烯酸涂料中时与丙烯酸树脂的相容性不好,具体表现为分散性差且制备出的涂料有沉淀和结块现象,因此为了提高二氧化硅纤维在丙烯酸乳液中的分散性及应用性能,再通过步骤S1-4的改性进一步优化,提高二氧化硅纤维在丙烯酸乳液中的分散性。
S2、采用活性硅、四氨合硝酸铂、碳酸钠制备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制备方法为,分别配制四氨合硝酸铂溶液和活性硅溶液,向活性硅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再与四氨合硝酸铂溶液混合,依次进行旋蒸、干燥、焙烧,得到活性硅载添加剂。
优选的,Pt溶液采用四氨合硝酸铂粉末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Pt含量为0.00273g/mL;活性硅溶液为悬浊液,采用活性硅固体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活性硅的质量为2g,去离子水为150 mL;碳酸钠的质量为46.1mg。
优选的,焙烧的条件为,400℃焙烧2h,升温速率5℃/min。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甲醛。
S3、将水、羟乙基纤维素、消泡剂混合,再向混合物中添加润湿剂、分散剂、钛白粉、高岭土、重钙以及所述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并继续混合。
优选的,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740克水,然后在1500r/min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6克羟乙基纤维素,消泡剂3克,保持搅拌速度1500r/min匀速搅拌30分钟。向不锈钢容器内依次加入润湿剂2克、分散剂18克、钛白粉350克、高岭土100克、重钙250克、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160克。将搅拌速度上调至4000r/min,高速分散1小时。
S4、向步骤S3得到的混合物中依次加入苯丙乳液、成膜助剂、丙二醇、消泡剂、流平剂、增稠剂、防腐剂并混合均匀;最后对得到的混合物降温至常温,得到所述乳胶漆。
优选的,将搅拌速度降低至2000r/min,缓慢加入苯丙乳液360克,然后依次加入成膜助剂30克、抗冻融稳定剂丙二醇10克、消泡剂4克、流平剂6克、增稠剂7克、防腐剂5克。保持搅拌速度2000r/min均匀分散15分钟。经过循环冷却水降至常温后获得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密封保存。
本发明的上述制备方法,通过步骤S1制备得到能够高效捕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活性硅;再通过步骤S2制备具有最佳Pt负载量的活性硅载添加剂;最后通过步骤S3和S4添加其他组分使其具有良好的粘度、白度和储存特性等优点,从而得到具有良好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使该乳胶漆优于现有的其他乳胶漆。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验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分别考察了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活性硅的各步骤得到的二氧化硅产品,以说明制得的活性硅具有最佳的微观结构。
(1)粉煤灰的微观结构:
如图1所示,未经加工处理的粉煤灰SEM图像显示,粉煤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很不均匀。微粒与微粒之间团聚现象很严重,其中更是有大量由于高温烧灼而形成的空心微珠。
如图2所示,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2θ角为16.4°、26.0°、31.0°、33.2°、35.2°、37.0°、39.2°、40.8°、41.0°以及42.6°处出现强的衍射峰,通过与莫来石的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些数值对应的晶面分别是(110)、(120)、(210)、(001)、(220)、(111)、(130)、(201)、(121)、(211)以及(230)。除此以外,2θ角为25.6°、35.2°、37.8°、52.6°、57.6°、61.4°、66.6°、68.3°以及77.0°处有强的衍射峰,对应为刚玉的衍射峰,相应的晶面分别为 (110)、(112)、(-110)、(220)、(132)、(332)、(130)、(-211)以及(343)。
可以看出,粉煤灰的成分虽然使二氧化硅,但是由于其微观结构分布不均匀,甚至具有严重的结团、空心现象,使其难以对空气中的甲醛进行捕获。
(2)步骤S1-1制得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的微观结构:
如图3所示,通过粉煤灰制得产物在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上要远优于原灰。
另外,图3中d为所制得的产物的能谱图,图谱上显示有大量的Si元素及O元素,极少量的Al元素(少量的C元素为导电胶上的碳)。二氧化硅颗粒的红外光谱如图4所示,在波数为1097 cm-1、790 cm-1和470 cm-1的吸收峰均是由于Si-O-Si的伸缩振动所造成的。由此可知,所测样品为SiO2颗粒,这一结论与EDX结果相符。
据此可以确定,所制得的白色粉末为超细二氧化硅颗粒。
超细二氧化硅颗粒的XRD如图5所示,在超细SiO2颗粒的XRD图谱中无明显的衍射峰存在,由此可知由粉煤灰制备得到的超细SiO2颗粒的结构为无定形态。
根据上述的微观结构可以看出,经过步骤S1-1的处理后,粉煤灰中的聚团、空心结构被破坏,但得到的超细SiO2颗粒结构无定形态依然无法对甲醛分子进行有效捕获。
(3)步骤S1-2制得的SiO2/PAN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
该结构为未添加Triton X-100的SiO2/PAN复合纤维。
如图6所示,a~d分别对应SiO2与PAN的比例为3:1、2:1、1:1和1:2。
图6中a~c显示,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在PAN纤维上分布均匀,而图6中d的PAN纤维上负载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过少。这是由于从图6中的a到c,SiO2/PAN物质的量的比值越来越小,因此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在溶液中大量团聚的现象得到改善,降低了纺前溶液的粘度,从而使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的SiO2/PAN复合纤维的直径分布越平均以及纤维表面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分布越均匀。而对于图6中的d,则是由于纺前溶液中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物质的量相对比例太小,从而导致PAN纤维上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分布量较少。
图6中e为SiO2/PAN复合纤维的能谱数据图,由于纤维中含有高分子PAN,使得EDX图中除了有Si元素与O元素的峰以外还出现了C元素的峰。
(4)添加Triton X-100的SiO2/PAN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
溶液中超细SiO2颗粒的含量直接影响着SiO2/PAN复合纤维的形貌。而对于溶液的可纺性以及纤维的形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尽可能多的负载于PAN纳米纤维上,则必须加大纺前溶液中超细SiO2颗粒的浓度。但是溶液中超细SiO2颗粒浓度的增加会导致纺前溶液粘度增大,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在其中大量团聚,严重影响了溶液的可纺性。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riton X -100降低溶液的粘度以及增加二氧化硅在纺前溶液中的分散程度。
如图7所示,图7中的a~d也分别对应SiO2与PAN的比例为3:1、2:1、1:1和1:2。
图7中的a~b与图6中的a~b相比,SiO2/PAN复合纤维的形貌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分散程度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纤维上仍存在团聚现象。而对比图7中的c与图6中的c则发现SiO2/PAN复合纤维形貌图基本相似,即表面活性剂对此浓度配比下的溶液影响较小。图7的d中SiO2/PAN复合纤维上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量极少,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过于分散的缘故。图7的d与图6的d相比,EDX图谱中C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多,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Triton X -100的加入后增加了SiO2/PAN复合纤维中的C含量。
取物质的量比为1:1的溶液所制得的SiO2/PAN复合纤维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组成结构的表征。如图8所示,除在波数为1097 cm-1, 790 cm-1,和470 cm-1处出现的Si-O-Si的特征峰以外,吸收曲线又在波数为2923 cm-1,2243 cm-1和1450 cm-1处出现强的吸收峰。2923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为—CH2中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峰,2243 cm-1处尖锐的强峰为腈基—C≡N的伸缩振动峰,145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为亚甲基—CH2的弯曲振动吸收峰。由上述结果可知制备而成的纤维为SiO2/PAN复合纳米纤维。
对于上述的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颗粒、SiO2/PAN复合纤维通过XRD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比较图中的XRD曲线,a曲线在2θ角为13.7°处有一强的衍射峰,其与PAN的衍射峰值相对应,且对应的衍射面为(010),证明了纳米复合纤维中PAN的存在。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晶态在经过静电纺丝过程后没有发生变化。
(5)步骤S1-3通过高温灼烧制得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
在氮气氛围下通过差热-热重分析SiO2/PAN复合纤维的失重与晶型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0所示。在250℃时样品开始失重,在650℃时样品停止失重曲线基本水平,表明此温度下有机高分子PAN已经完全热解。分析DSC曲线,曲线在1200℃时有一强的吸收峰,说明二氧化硅在此温度下发生了晶型的转变。通过分析差热-热重图,确定了实验中各个阶段的升温过程以及保温点。
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如图11所示。由图可知SiO2/PAN复合纤维的形貌对于SiO2/C复合纳米纤维的成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SiO2/PAN复合纤维相比,经过高温烧灼后得到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中,超细SiO2颗粒分散的更均匀。
另外,为了证明上述灼烧温度能够得到最佳的微观结构,本部分还分别考察了以下三个固化温度灼烧后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构差异。其中,图12中a为固化温度800℃的微观结构,图12中b为固化温度为1000℃的微观结构,图12中c为固化温度为1200℃的微观结构。
如图12中的a所示,SiO2/C复合纳米纤维在经过高温1200 ℃的烧灼后,SiO2/C复合纳米纤维的形貌已完全被破坏,整个结构接近于粉体。分析原因是图12的a中样品的固化温度过低,纤维在800 ℃停留4 h后继续升温,当达到SiO2熔化的临界温度时纤维没有足够的时间固化成型,从而导致SiO2/C复合纳米纤维无法形成。
图12中的b所示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形貌良好,SEM图中纳米纤维呈现项链状结构,这是由于SiO2/C复合纳米纤维中超细SiO2颗粒分布不匀所造成的。
图12中的c所示,SiO2/C复合纳米纤维在经过1200 ℃烧灼后,纤维的直径变粗,这是由于1200℃已经超过二氧化硅的熔化临界温度,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在1200℃停留固化时发生一定程度的熔化。
图12中的d为SiO2/C复合纳米纤维的能谱图,证明了经过1200℃的高温烧灼后获得的是SiO2
图13中的曲线a所示,SiO2/C复合纳米纤维在经过1200 ℃的高温处理后在波数为2923 cm-1,2243 cm-1和1450 cm-1等处代表PAN的吸收峰均消失,仅余留下在波数为1097cm-1, 790 cm-1, 和470 cm-1等处代表SiO2的吸收峰。由此可证明,经过1200℃的高温烧灼,有机高分子PAN完全被除去,余留下来的纤维为SiO2/C复合纳米纤维。
如图14所示,对于上述的制备的活性硅,通过XRD进行表征,a曲线在2θ角为21.98°、28.44°、31.46°、36.1°、47.1°以及48.61°处有强衍射峰,其相对应的晶面分别是( 101 )、( 111 )、( 102 )、( 200 )、( 113 ) 以及( 212 ),与SiO2晶体的衍射峰值相对应。而在2θ为13.7°处对应为PAN的衍射峰,经过烧灼过程后消失。由此可知,在经过1200 ℃的烧灼后,有机高分子PAN完全热解,余下的均为SiO2/C复合纳米纤维。
由图14可知,由步骤S1-1得到的超细SiO2颗粒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制得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其微观结构中,发生了晶型的转变,由无定形态转变成了方石英。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由于在650℃时有机高分子PAN已经完全热解,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600~650℃即可。
(6)改性前后的表面物理参数测定:
对步骤S1-3得到的灼烧后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和步骤S1-4改性后得到的活性硅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以及孔径进行对比,同时进行N2吸脱附实验,结果如表1和图15、图16所示。
表1 灼烧后的SiO2/C复合纳米纤维与改性后的活性硅的比表面积对比结果
样品 比表面积(m<sup>2</sup>/g) 孔体积(ml/g) 孔径(mm)
灼烧后的SiO<sub>2</sub>/C复合纳米纤维 33.86 0.17 16.56
改性后的活性硅 137.78 0.47 10.27
通过表1和图15、16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经过改性后制得的活性硅,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体积,并且孔径较小,这使得该活性硅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捕获能力。
另外,经过检测,改性后,活性硅的吸油值由45.05降至26.23,活化指数由36.51%升到78.5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分别制备不同的Pt负载量的添加剂,并对各添加剂对甲醛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2Na-0.1Pt-Si、1Na-0.5Pt-Si和-2Na-0.5Pt-Si的添加剂。测试条件为100ppm甲醛、氧气体积含量20%、35%相对湿度(RH),N 2为平衡气,质量空速 100000 mL/(g cat h)。测试结果如图17和18所示。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在气氛中存在35%的相对湿度时,1Na-0.5Pt-Si样品可在100000 质量空速下除完全去除 100ppm 甲醛,提高空速至200000 ,2Na-0.5Pt-Si 样品的甲醛去除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对于2Na-0.1Pt-Si 催化剂,由于 Pt负载量较低,对甲醛的去除性能也相对较差。
根据CO2的选择性数据,三种催化剂均可将已去为除的甲醛完全转化为 CO2,即通过甲醛氧化反应而非甲醛吸附净化甲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比了乳胶漆中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的不同含量对乳胶漆性质的影响。
表2 各样品的具体配方
Figure 537009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300697DEST_PATH_IMAGE002
表3 各样品的乳胶漆的涂料性能
Figure 448781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129162DEST_PATH_IMAGE004
分析上述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配方1#-3#可知,使用本发明的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制作10%含量灰色纳米活性硅添加剂涂料,涂料粘度仍较稀。在此基础上,在活性硅浆料制作阶段减少水含量,添加润湿剂,变更纤维素配比,增加乳液含量,粘度仍然偏低。考虑一部分纤维素在乳液添加后预混后添加进一步增加其粘度,制作10%含量灰色纳米活性硅添加剂涂料,甲醛净化效率92%。
(3)配方4#-6#,为进一步提升净化性能,调整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含量,甲醛净化效率、VOC含量以及储存性能不能同步都达到理想状态。配方7#-12#可知,通过减少乳液含量、更改乳液种类,更改增稠剂种类、增加纤维素手段,控制粘度与净化性能的匹配性,粘度达到良好范围,净化效率95.73%,对比率0.95,涂料储存性能合格,可以作为甲醛净化涂料使用。
(4)配方13#由于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添加量仅有4%,考虑增加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含量以保证抗菌抗病毒性能。配方14将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添加量提升到7%,并尝试更换增稠剂种类TT615,甲醛净化94.65%,储存后无浮水开罐状态较差,但是搅拌后状态较好。配方15#-16#将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添加量分别为4%,7%,并尝试更换增稠剂种类8W,储存效果均良好,但影响甲醛净化效率,因此废弃8w增稠剂。配方17#在配方14#的基础上将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含量提升到8%,并调整钛白粉,高岭土,重钙配比,略微减少乳液含量,制作出粘度106Ku, 储存状态好,甲醛净化效率96.3%甲醛净化持久性88.1%,作为最终配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乳胶漆、日本抗菌消臭壁材和春之元硅藻泥的甲醛净化效率、甲醛净化持久性、抗菌性、防霉性能以及抗病毒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其中,本发明的乳胶漆的具体组分为,水740份、纤维素6份、润湿剂2份、分散剂18份、消泡剂7份、成膜助剂30克、流平剂6份、增稠剂7份、防腐剂5份、钛白粉350份、高岭土100份、重钙250份、所述活性硅载1Na-0.5Pt-Si添加剂160份、苯丙乳液360份、丙二醇10份。
Figure 353601DEST_PATH_IMAGE005
表4
通过表4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乳胶漆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为负载Na和Pt的活性硅,其中,Na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1%,Pt原子的含量占所述添加剂总质量的0.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备活性硅,再采用所述活性硅、四氨合硝酸铂、碳酸钠制备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制备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将质量比为1:2的粉煤灰和8 mol/L NaOH溶液混合,水浴加热至90 ℃,搅拌回流得到溶质为NaSiO3的溶液;对所述溶液进行抽滤,收集滤液,采用去离子水将滤液的浓度调节至0.4 mol/L;向所述滤液中加入占溶质质量1%的乙二醇,水浴加热至60℃后,搅拌并通入CO2气体,并在此氛围下反应0.5 h;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抽滤,得到滤饼,将所述滤饼进行干燥和研磨,得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
S1-2、制备SiO2/PAN复合纤维:将聚丙烯腈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至聚丙烯腈完全溶解,得到质量比为12%的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向所述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并搅拌至溶液呈乳浊态;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与所述聚丙烯腈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对所述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获得SiO2/PAN复合纤维;
S1-3、制备SiO2/C纳米复合纤维:对所述SiO2/PAN复合纤维进行高温灼烧;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40 ℃,空气氛围下保温停留4 h固化;随后通入高纯氮气,在此氛围下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600~650 ℃,保温停留2 h,自然冷却获得SiO2/C纳米复合纤维;
S1-4、将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进行改性,得到所述活性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在改性机中进行改性;
其中,所述铝酸酯偶联剂的质量为所述灼烧后的SiO2/C纳米复合纤维质量的1.0%;改性时间为20min;改性温度为100℃;所述改性机的转速为100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向所述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加入所述超细二氧化硅颗粒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Triton X-100。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分别配制四氨合硝酸铂溶液和活性硅溶液,向所述活性硅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再与所述四氨合硝酸铂溶液混合,依次进行旋蒸、干燥、焙烧,得到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t溶液采用四氨合硝酸铂粉末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Pt含量为0.00273g/mL;
所述活性硅溶液为悬浊液,采用活性硅固体和去离子水配制,其中活性硅的质量为2g,去离子水为150 mL;所述碳酸钠的质量为46.1m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的条件为,400℃焙烧2h,升温速率5℃/min。
9.一种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漆的成分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硅载添加剂,并且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比为7%~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漆包括以下组分,并且各组分的质量份数分别为,水740份、纤维素6份、润湿剂2份、分散剂18份、消泡剂7份、成膜助剂30克、流平剂6份、增稠剂7份、防腐剂5份、钛白粉350份、高岭土100份、重钙250份、所述活性硅载添加剂160份、苯丙乳液360份、丙二醇10份。
CN202210745630.6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Active CN114806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630.6A CN114806246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630.6A CN114806246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6246A true CN114806246A (zh) 2022-07-29
CN114806246B CN114806246B (zh) 2022-09-13

Family

ID=8252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5630.6A Active CN114806246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62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148099A (fr) * 1929-01-22 1931-07-15 Selden Co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anhydride sulfurique par contact.
CN103709858A (zh) * 2013-11-28 2014-04-09 内蒙古伊晨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甲醛功能的环保型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154036B1 (ja) * 2016-02-25 2017-06-28 大木 彬 抗菌触媒入り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1505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惰性载体负载Pt基室温甲醛消除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471541A (zh) * 2022-03-02 2022-05-13 中科鸿景(宁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用甲醛吸附催化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148099A (fr) * 1929-01-22 1931-07-15 Selden Co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anhydride sulfurique par contact.
CN103709858A (zh) * 2013-11-28 2014-04-09 内蒙古伊晨环境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甲醛功能的环保型内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154036B1 (ja) * 2016-02-25 2017-06-28 大木 彬 抗菌触媒入り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15051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惰性载体负载Pt基室温甲醛消除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471541A (zh) * 2022-03-02 2022-05-13 中科鸿景(宁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用甲醛吸附催化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6246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an et al. Synthesis of Nanofiber‐Based Silica Networks Mediated by Organized Poly (ethylene imin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CN102531009B (zh) 纳米级高纯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JP4997408B2 (ja) 中空状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i et al. Fabrication of porous TiO2 nanofiber and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JP4925086B2 (ja) 薄板状もしくは繊維状の有機無機多孔質シリカ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145923B2 (ja) 酸化チタン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ならびにこの酸化チタンを用いた処理方法
CN111790355A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氧化锆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rwaningsih et al. Effect of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s template of mesoporous silica mcm-41 from rice husk by sol-gel method
CN113399003B (zh) 一种贵金属纳米颗粒-MOFs凝胶块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Venkataramanan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titania nanowire composites on natural cellulose fibers
Ávila-Martínez et al. Allura Red dye sorption onto electrospun zirconia nanofibers
KR101090100B1 (ko) 실리카-티타니아 복합 나노 다공체 분말의 제조 방법
Nagappan et al. Superhydrophobic mesoporous material as a pH-sensitive organic dye adsorbent
Hua et al. Preparation of visible light-responsive photocatalytic paper containing BiVO4@ diatomite/MCC/PVBCFs for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Naeem et al. Sorption properties of iron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web for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media
JP2012036034A (ja) アルミナ成形体、アルミナ焼成成形体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3114808A1 (ja) 無機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ttol et al. Synthesis of silica-salen derivative from rice husk ash and its use for extraction of divalent metal ions Co (II), Ni (II) and Cu (II)
CN114806246B (zh) 一种活性硅载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具有甲醛净化功能的乳胶漆
JP6997299B2 (ja) メタハロイサイト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529776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高铈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nanofiber/zinc oxide composite films
JP2004315356A (ja) 針状酸化チタン微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CN113387366B (zh) 一种以矿物为原料制备介孔硅的方法
CN105944452B (zh) 一种改性玻璃纤维除尘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