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1525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1525B
CN114801525B CN202210109351.0A CN202210109351A CN114801525B CN 114801525 B CN114801525 B CN 114801525B CN 202210109351 A CN202210109351 A CN 202210109351A CN 114801525 B CN114801525 B CN 1148015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circuit board
printing
unit
touch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93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1525A (zh
Inventor
山口嘉之
松山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801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1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1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1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6Printing mechanisms combined with apparatus providing a visual ind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9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or conso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rotating or til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印刷装置。印刷装置具备面板单元,该面板单元具有显示面板、由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玻璃层叠而成且包含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面板电路基板、柔性布线基板、具有显示部的显示电路基板、具有开关的开关电路基板以及面板壳体,并且,面板单元以采取水平方向与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的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配置为第一边比第二边更靠下方,柔性布线基板在显示电路基板与开关电路基板之间弯曲而将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面板电路基板连接,显示电路基板经由面板电路基板与主电路基板连接。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印刷装置在家庭、办公室等多种多样的环境下被有效利用。因此,在制造印刷装置时,要求开发无论使用印刷装置的使用者的身高、性别、有无残疾,任何人都能够同样地使用这样的可用性优异的印刷装置。
作为着眼于提供这样的可用性优异的印刷装置的观点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记载那样的考虑到使用者的身高等而具备操作部旋转的机构的印刷装置、专利文献3记载那样的具备大型显示器的印刷装置、以及专利文献4记载那样的具备静电电容式的触摸面板的印刷装置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0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51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004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167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从提供操作性优异的印刷装置的观点出发,在将专利文献1~4记载的技术组合时,产生了因组合引起的新的问题。
近年来,在将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被认为大屏幕的8英寸以上的触摸面板作为印刷装置中的用户界面可转动地装入印刷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该触摸面板的屏幕尺寸变大而使重量也增加,需要将支撑触摸面板的转动的支撑部形成为牢固的构成。因此,支撑触摸面板的转动的支撑部的结构变大,导致印刷装置自身变得大型。而且,由于印刷装置变得大型而对设置该印刷装置的空间产生限制。即,在将8英寸以上的触摸面板可转动地装入印刷装置的情况下,从需要用于设置印刷装置的宽大空间这一观点来看,有可能损害可用性。
即,从通过组合专利文献1~4记载那样的技术来提供操作性优异的印刷装置这一观点来看,仅单纯地组合现有的技术并不充分,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
印刷单元,在介质上进行印刷;以及面板单元,被输入对所述印刷单元进行操作的操作信息,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
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
主电路基板,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
主壳体,收纳所述主电路基板,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
显示面板;
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由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玻璃层叠而成;
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电连接;
柔性布线基板,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
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显示所述印刷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
开关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启动所述印刷单元的开关;以及
面板壳体,收纳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所述面板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以及所述开关电路基板,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边;
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而设置;
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双方相交;以及
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相对而设置,
所述面板单元以采取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在所述面板单元为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沿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更靠下方,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位于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开关电路基板之间,并且弯曲而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所述显示电路基板经由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面板单元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显示面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位置检测传感器及传感器驱动电路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壳体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通过印刷机构输送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10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时的图。
图11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时的图。
图12是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3是从-x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4是从+y侧观察面板单元时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2的A-a剖面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2的B-b剖面的图。
图17是表示图12的C-c剖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10…印刷单元;20…面板单元;30…无线通信单元;31…NFC模块;32…WiFi模块;100…中继电路基板;101…信号转换电路;110…主电路基板;111…主控制电路;120…喷头电路基板;121…喷头控制电路;122…驱动电路;130…喷出头;14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1…介质容纳部;142、143、144…输送辊;149…介质排出托盘;150…输送电机;160…印刷机构;170…壳体;191、192、193、194…电缆;200…面板电路基板;201…面板控制电路;210…电缆;212…显示控制电路;214…传感器控制电路;220…显示面板;221…像素部;222…像素驱动部;223…扫描线驱动电路;224…数据线驱动电路;225…扫描线;226…数据线;227…显示面;230…位置检测传感器;231…检测线;240…传感器驱动电路;241…金属板;250…显示电路基板;251…发光元件;260…开关电路基板;261…开关;270…盖玻璃;280…面板壳体;281、282、283、284…壳体侧部;285…底面;286…显示窗;287…操作开关;289…收纳空间;291、292、293、294、310、320…电缆;400…触觉传感器;401、402、403、404…边;410…操作区域;420、421、422、423、424…框缘区域;500…触摸面板;AR…安装部;PA…印刷区域;Px…像素;RM…可动范围;Ts…传感器;α…安装状态;β…安装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使用的附图是为了便于说明的图。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另外,以下说明的构成并非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条件。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印刷装置,下面以通过向介质喷出液体来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印刷装置并不限于喷墨打印机,也可以是点击打式打印机或热转印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
1.印刷装置的功能构成
图1是用于说明印刷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单元10、面板单元20以及无线通信单元30。而且,印刷装置1根据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入的信息,通过印刷单元10使油墨着落在介质的规定位置,从而在介质上印刷所希望的图像。即,印刷装置1具备在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印刷单元10、和被输入对印刷单元10进行操作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通过印刷装置1印刷的介质是单张纸而进行说明,但使用于印刷装置的介质并不限于单张纸,也可以是卷纸。而且,介质并不限定于纸,也可以是布幅等纤维材料或塑料等树脂。
在面板单元20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被输入对印刷装置1进行操作的操作信息,并且显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具体而言,面板单元20根据从印刷单元10经由电缆210输入的面板控制信号PNc控制动作,并显示根据面板控制信号PNc传输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另外,面板单元20将由使用者输入的操作信息作为面板操作信号PNo,经由电缆210输出至印刷单元10。在此,被输入至面板单元20的面板控制信号PNc、以及面板单元2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例如可以是利用串行数据和串行时钟传输的依据I2C(I squared C:I方C)通信的信号,另外,也可以是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通信等的差分信号。此外,关于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的详细内容以及结构的详细内容,后面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单元30包括以几cm~几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31、和与NFC模块31相比较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
NFC模块31根据从印刷单元10经由电缆310输入的NFC控制信号NCc控制动作,并将作为无线信号输入NFC模块31的信息作为NFC接收信号NCo经由电缆310输出至印刷单元10。这样的以几cm~几十cm的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NFC模块31例如在多个使用者共享印刷装置1的情况下,使用于取得执行了印刷动作的使用者与被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的相关性的认证功能等。
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根据从印刷单元10经由电缆320输入的WiFi控制信号WFc控制动作,并将作为无线信号输入WiFi模块32的信息作为WiFi接收信号WFo经由电缆320输出至印刷单元10。这样的能够进行长距离且高速的无线通信的WiFi模块32也作为通过无线信号将输出印刷装置1印刷于介质的图像信息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与印刷装置1连接的接口电路发挥功能。
在此,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例如也可以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通信可通信地连接,从而能够与印刷装置1进行拆装。即,印刷装置1具备能够安装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至少一方的连接端子。该NFC模块31及WiFi模块32的至少一方是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例子。
印刷单元10具有中继电路基板100、主电路基板110、喷头电路基板120、多个喷出头13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以及输送电机150。
主电路基板110具有输出对印刷装置1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的主控制电路111。该主控制电路111包括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而构成。
主控制电路111输出控制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动作的单元控制信号UC。单元控制信号UC经由电缆191被输入至中继电路基板100具有的信号转换电路101。信号转换电路101根据从主控制电路111输入的单元控制信号UC,生成控制面板单元20的面板控制信号PNc、控制NFC模块31的NFC控制信号NCc以及控制WiFi模块32的WiFi控制信号WFc,并分别输出至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以及WiFi模块32。
另外,信号转换电路101被输入面板单元2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模块31输出的NFC接收信号NCo、以及WiFi模块32输出的WiFi接收信号WFo。然后,信号转换电路101生成基于被输入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以及WiFi接收信号WFo的单元输出信号UO,并输出至主控制电路111。
在此,信号转换电路101可以由一个集成电路装置构成,也可以由分别对应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以及WiFi模块32的多个集成电路装置构成。另外,在信号转换电路101与主控制电路111之间传输的单元控制信号UC及单元输出信号UO,也可以是分别对应于面板单元20、NFC模块31以及WiFi模块32的多个信号。即,主控制电路111也可以将分别对应于面板控制信号PNc、NFC控制信号NCc以及WiFi控制信号WFc的多个信号作为单元控制信号UC输出至信号转换电路101,信号转换电路101也可以将分别对应于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以及WiFi接收信号WFo的多个信号作为单元输出信号UO输出至主控制电路111。
另外,主控制电路111根据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单元输出信号UO,输送待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具体而言,主控制电路111生成用于输送待执行印刷动作的介质的输送控制信号PT,并经由电缆194输出至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根据被输入的输送控制信号PT生成控制输送电机15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信号,并输出至输送电机150。由此,输送电机150进行驱动,随着输送电机150的驱动,沿着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另外,主控制电路111根据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单元输出信号UO生成用于对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控制信号PC,并经由电缆192输出至喷头电路基板120。
印刷控制信号PC被输入至喷头电路基板120具有的喷头控制电路121。喷头控制电路121根据被输入的印刷控制信号PC生成与多个喷出头130分别对应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并供给至对应的喷出头130,该多个喷出头130具有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另外,喷头控制电路121根据从信号转换电路101输入的印刷控制信号PC生成成为驱动信号COM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dA,并输出至驱动电路122。然后,驱动电路122生成由从喷头控制电路121供给的基础驱动信号dA规定的波形的驱动信号COM,并输出至多个喷出头130。
多个喷出头130分别包括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和多个驱动元件,该多个驱动元件与多个喷嘴分别对应,并通过被供给驱动信号COM而以从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进行驱动。多个喷出头130分别经由电缆193与喷头电路基板120电连接。喷出头130分别根据从喷头控制电路121供给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切换是否将从驱动电路122供给的驱动信号COM供给至多个驱动元件的各驱动元件,从而向与多个喷嘴中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相对应的驱动元件供给驱动信号COM,而不向与多个喷嘴中不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相对应的驱动元件供给驱动信号COM。由此,仅从与被供给了驱动信号COM的驱动元件相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而不从与未被供给驱动信号COM的驱动元件相对应的喷嘴喷出油墨。即,多个喷出头130通过根据喷头控制电路121输出的印刷数据信号DATA切换是否向多个驱动元件的各驱动元件供给驱动信号COM,从而在由印刷数据信号DATA规定的时刻,且从由印刷数据信号DATA指定的喷嘴喷出油墨。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根据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入的操作信息,由主控制电路111经由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控制介质的输送,并且控制喷头电路基板120具有的喷头控制电路121的动作。由此,选择向介质喷出油墨的喷嘴和不喷出油墨的喷嘴。即,主控制电路111对介质的输送和油墨的喷出时刻双方进行控制。由此,喷出头130能够使油墨着落在介质的所希望位置。即,在介质的所希望的位置形成点。由此,印刷装置1在介质上印刷所希望的图像。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包括通过主电路基板110的控制而对介质执行印刷动作的喷头电路基板120、多个喷出头130、介质输送控制单元140以及输送电机150的构成统称为印刷机构160。即,印刷单元10具有印刷机构160和主电路基板110,该印刷机构160根据通过使用者对面板单元20或无线通信单元30进行操作而输入的操作信息,执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的印刷动作,该主电路基板110具有主控制电路111,该主控制电路111输出对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信号UC,并根据基于面板单元20及无线通信单元30输出的面板操作信号PNo、NFC接收信号NCo以及WiFi接收信号WFo的单元输出信号UO控制印刷机构160的动作。
此外,印刷装置1也可以具有用于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电缆或USB电缆连接印刷装置1与外部设备的USB端口或LAN端口等,而且,印刷装置1也可以通过使用者对面板单元20的操作读出存储于与该USB端口或LAN端口等连接的硬盘、闪存等存储介质中的图像信息,并执行基于读出的信息的印刷动作。而且,印刷装置1也可以具备获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信息的扫描单元。即,印刷装置1也可以是能够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并能够获取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所谓复合机。
在此,主电路基板110具有的主控制电路111是处理器的一个例子。
2.面板单元的功能构成
接着,对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面板单元20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面板单元20具有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
面板电路基板200具有面板控制电路201。另外,面板控制电路201包括控制显示面板220的显示控制电路212、和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传感器控制电路214。并且,面板控制电路201根据从印刷单元10输入的面板控制信号PNc对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进行控制,并将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输出的信号作为面板操作信号PNo输出至印刷单元10。这样的面板控制电路201构成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装置。
显示控制电路212经由电缆291将规定显示面板22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Ctr1和表示显示面板220中应显示的图像的图像信号Vid输出至显示面板220。由此,显示控制电路212进行控制以在显示面板220显示基于图像信号Vid的图像。在此,图像信号Vid既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图3是表示显示面板22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220具备设有多个像素Px的像素部221和驱动像素部221的像素驱动部222。
像素部221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M行的扫描线225、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N列的数据线226,该第一方向是图3中的横向,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图3中的纵向。并且,像素部221具备M×N个像素Px,该M×N个像素Px与M行的扫描线225和N列的数据线226相交的交点相对应地设置为第一方向上为N列、第二方向上为M行的矩阵状。
像素驱动部222具备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和数据线驱动电路224。扫描线驱动电路223根据控制信号Ctr1生成用于选择第m行的扫描线225的选择信号Gw[m]。并且,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在由控制信号Ctr1规定的帧期间所包含的M个水平扫描期间中的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中,输出选择信号Gw[m](m是满足1≤m≤M的自然数)。由此,扫描线驱动电路223可以在帧期间依次选择第一行至第M行的扫描线225。
数据线驱动电路224根据图像信号Vid生成指定像素Px中应显示的灰阶的灰阶指定信号Vd[n](n是满足1≤n≤N的自然数),并在扫描线驱动电路223选择第m行的扫描线225的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针对第n列的数据线226输出灰阶指定信号Vd[n]。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信号Vid是包含灰阶指定信号Vd[1]~Vd[N]的信号。
这样,像素驱动部222在第m个水平扫描期间输出选择第m行的扫描线225的选择信号Gw[m],并针对第n列的数据线226输出灰阶指定信号Vd[n],由此可以使第m行第n列的像素Px显示灰阶指定信号Vd[n]所指定的灰阶。作为这样的显示面板220,例如可以使用液晶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薄型的平面面板。
返回图2,传感器控制电路214向作为被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安装于电缆292的集成电路装置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输出规定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动作的控制信号Ctr2。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根据被输入的控制信号Ctr2生成用于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驱动的控制信号Ctr-S,并输出至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即,传感器控制电路214经由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驱动。当位置检测传感器230通过控制信号Ctr-S被驱动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检测手指、笔等物体对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接触。然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生成表示检测结果的检测信号VSS,并输出至传感器驱动电路240。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根据检测信号VSS算出物体相对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接触位置,并生成表示该接触位置的接触位置信号ISS。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将生成的接触位置信号ISS输出至传感器控制电路214。
图4是表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具备Q×R个传感器Ts和与Q×R个传感器Ts一一对应的Q×R条检测线231,该Q×R个传感器Ts设置为在作为图4中的横向的第三方向上为Q列、在与第三方向正交的作为图4中的纵向的第四方向上为R行的矩阵状。
传感器Ts分别具有电容元件。并且,当物体与传感器Ts接触时,与传感器Ts对应地设置的电容元件具有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变动。
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根据控制信号Ctr2生成控制信号Ctr-S,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Ctr-S输出至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在此,控制信号Ctr-S是指示第q行第r列的传感器Ts[q][r]将表示各传感器Ts具有的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的电位的检测信号Vs[q][r]输出至与传感器Ts[q][r]对应地设置的检测线231的信号。由此,传感器驱动电路240可以从Q×R个传感器Ts接受Q×R个检测信号Vs的供给。此外,上述检测信号VSS例如是包含Q×R个检测信号Vs的信号。然后,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根据检测信号VSS包含的Q×R个检测信号Vs生成接触位置信号ISS,并将生成的接触位置信号ISS输出至面板控制电路201。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根据传感器Ts具有的电容元件的电位的变化算出物体的接触位置的所谓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返回图2,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发光元件251。并且,面板控制电路201输出用于控制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的发光元件251的发光控制信号LC。发光元件251根据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而点亮、熄灭或者闪烁。即,发光元件25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显示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显示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251。此外,在图2中,仅示出了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一个发光元件251的情况,但显示电路基板250也可以具有多个发光元件251。另外,作为这样的发光元件251,例如可以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在此,发光元件251是显示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的一个例子。
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开关261。通过按下该开关261而将开关控制信号SU供给至面板控制电路201。然后,面板控制电路201根据开关控制信号SU的逻辑电平或时间等使印刷装置1启动,另外,使印刷装置1的动作停止。即,开关26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并启动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启动印刷装置1及印刷单元10的开关261。
如以上所述,面板单元20具有:显示面板220,显示各种信息;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检测手指或笔等物体的接触位置;面板电路基板200,安装有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显示面板220电连接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缆292,将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发光元件251,该发光元件251与安装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连接并显示包含印刷单元10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开关261,该开关261与安装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电连接并启动包含印刷单元10的印刷装置1。
在此,COF安装有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电缆292是柔性布线基板的一个例子,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是集成电路的一个例子。
3.印刷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印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在对印刷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时,有时将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称为X方向,将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Y方向,将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称为Z方向。另外,在确定沿着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朝向时,有时将图示的表示X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X侧,将起点侧称为-X侧,将表示Y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Y侧,将起点侧称为-Y侧,将表示Z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Z侧,将起点侧称为-Z侧。
图5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单元10和面板单元20。
印刷单元10具有介质容纳部141、介质排出托盘149以及壳体170。介质容纳部141形成容纳被执行印刷动作之前的介质的容纳空间。具体而言,介质容纳部141位于壳体170的+Z侧,并以容纳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拉出至壳体170的外部的状态安装。介质排出托盘149位于壳体170的-Z侧,排出被执行了印刷处理之后的介质。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印刷装置1中,当使用者通过操作面板单元20执行印刷动作时,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41的介质在壳体170的内部被输送,在壳体170的内部输送介质的期间,对介质执行印刷动作。然后,被执行了印刷动作之后的介质被排出至介质排出托盘149。
在此,对印刷单元10具有的壳体170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壳体170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6所示,壳体170收纳中继电路基板100、主电路基板110、印刷机构160以及无线通信单元30。具体而言,无线通信单元30沿壳体170的-X侧的侧面配置,中继电路基板100沿壳体170的-X侧的侧面位于无线通信单元30的-Z侧。另外,主电路基板110沿壳体170的+X侧的侧面配置。并且,对被输送的介质执行印刷动作的印刷机构160位于无线通信单元30及中继电路基板100与主电路基板110之间。
图7是表示通过设置于壳体170的内部的印刷机构160输送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7所示,壳体170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辊142、143、144。该输送辊142~144分别包括驱动辊和从动辊,是一对辊对。并且,输送辊142~144通过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介质,并且,驱动辊通过上述输送电机15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介质。
具体而言,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41的介质通过输送辊142一张一张地被排出。该输送辊142将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41的介质一张一张地排出,因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为沿Z方向从-Z侧朝向+Z侧对介质施加压力。从介质容纳部141排出的介质在被输送辊143夹持的状态下,沿输送路径被输送至与喷出头130对置的印刷区域PA。当介质到达印刷区域PA时,喷出头130在基于印刷数据信号DATA的时刻向介质喷出油墨。然后,油墨着落的介质在被输送辊144夹持的状态下沿输送路径向介质排出托盘149输送,并从壳体170的内部向介质排出托盘149排出。
返回图5,面板单元20在印刷装置1中以能够向+Z侧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的-X侧的侧面。
图8是用于说明安装于壳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8所示,面板单元20经由安装部AR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单元20以在可动范围RM的范围内能够以安装部AR为旋转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具有的壳体170,以采取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该安装状态α是指上述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着作为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X方向和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状态,安装状态β是指上述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着作为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Y方向和作为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且铅垂方向的Z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状态。
即,面板单元20在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面板单元20的显示面板220的显示内容的范围内被安装为能够转动,以采取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该安装状态α是指沿从印刷装置1的上方朝向下方的方向即从-Z侧朝向+Z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能够目视确认显示面板220的内容的状态,安装状态β是指使用者沿从印刷装置1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即从-X侧朝向+X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能够目视确认显示面板220的内容的状态。
在此,对于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的面板单元20而言,鉴于提高操作印刷装置1的使用者的便利性这一点,优选可动范围RM为大范围,具体而言,优选在安装状态α下,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朝向沿着大致铅垂方向的上方的印刷装置1的+Z侧,在安装状态β下,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沿水平方向朝向相当于印刷装置1中使用者所处的使用者侧的印刷装置1的-X侧。
然而,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可动范围RM并不限于上述范围,只要能够在操作印刷装置1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显示于可转动地设置的面板单元20的显示面板220的信息的范围内转动即可。具体而言,只要在安装状态α下,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面即X方向与Y方向形成的平面与面板单元20具有的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延伸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下,在安装状态β下,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面即X方向与Y方向形成的平面与面板单元20具有的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延伸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上即可。
即,面板单元20只要以采取安装状态α和安装状态β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具有的壳体170即可,该安装状态α是指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大于铅垂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的状态,安装状态β是指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铅垂方向与显示面板220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的状态。在此,安装状态α是第一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安装状态β是第二安装状态的一个例子。
接着,对如以上那样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的面板单元20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说明面板单元20的结构的图。在此,在说明面板单元20的结构时,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与上述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独立且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以及y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确定沿着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朝向时,有时将图示的表示x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x侧,将起点侧称为-x侧,将表示y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y侧,将起点侧称为-y侧,将表示z方向的箭头的前端侧称为+z侧,将起点侧称为-z侧。
如图9所示,面板单元20除了上述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之外,还具有盖玻璃270以及面板壳体280。
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在x方向与y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如上所述,是根据电容元件的电位的变化算出物体的接触位置的所谓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x侧的边安装有电缆292,该电缆292上COF安装有传感器驱动电路240。
盖玻璃270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z侧。盖玻璃270是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同等的大小且在x方向和y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以层叠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等固定。该盖玻璃270作为保护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免受损伤或冲击的保护部件发挥功能。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盖玻璃270层叠并通过粘接剂等固定的构成称为触摸传感器400。该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盖玻璃270层叠而成的触摸传感器400为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一个例子。
在此,使用图10、图11对触摸传感器4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0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图11是从+z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即,图10相当于从盖玻璃270侧的面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图11相当于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侧观察触摸传感器400时的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触摸传感器400呈大致矩形状,包括边401、位于边401的+x侧且沿x方向与边401相对而设置的边402、与边401及边402两者相交的边403、以及位于边403的+y侧且沿y方向与边403相对而设置的边404。在此,边401是第一边的一个例子,边402是第二边的一个例子,边403是第三边的一个例子,边404是第四边的一个例子。
如图10及图11所示,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与电缆292电连接。换言之,电缆292与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电连接。而且,传感器驱动电路240被COF安装于电缆292的-z侧的面,在电缆292的+z侧的面且与COF安装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经由电缆292相对而设置的区域设置有金属板241。而且,触摸传感器400经由电缆292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触摸传感器400包括操作区域410和框缘区域420,该操作区域410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框缘区域420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且不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
操作区域410设置有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形成的未图示的透射布线,并且,上述Q×R个传感器Ts以x方向为第三方向、以y方向为第四方向而设置为矩阵状。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框缘区域420设置有检测线231,该检测线231将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Q×R个传感器Ts分别与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电连接。即,传输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操作区域410中检测出的信号的布线位于框缘区域420。另外,如图10所示,盖玻璃270的框缘区域420例如被着色为黑色等。由此,能够明确地向使用者通知操作区域410与框缘区域420的边界。此外,盖玻璃270的框缘区域420也可以不着色,另外,也可以着色为黑色以外的颜色。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触摸传感器400中,从一般会确保大的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区域410的观点、以及面板单元20的设计性的观点出发,要求尽可能缩小框缘区域420。然而,在缩小了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的框缘区域420的面积时,静电等干扰噪声从盖玻璃270的端部侵入的可能性变高,其结果是,位置检测传感器230产生误动作的可能性变高。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传感器400中,使框缘区域420中沿边401设置的框缘区域421的沿x方向的大小大于沿边402设置的框缘区域422的沿x方向的大小,另外,使沿边401设置的框缘区域421的沿x方向的大小大于沿边403设置的框缘区域423的沿y方向的大小,另外,使沿边401设置的框缘区域421的沿x方向的大小大于沿边404设置的框缘区域424的沿y方向的大小。即,使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且不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的框缘区域420中沿至少一边设置的框缘区域420比沿其他边设置的框缘区域420大。由此,能够降低操作区域410的面积变小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降低静电等干扰噪声从边401的附近侵入的可能性。
在此,框缘区域421是第一框缘区域的一个例子,框缘区域422是第二框缘区域的一个例子,框缘区域423是第三框缘区域的一个例子,框缘区域424是第四框缘区域的一个例子。
返回图9,显示面板220以显示面227成为-z侧的方式位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z侧。这样的显示面板220是沿x方向与y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显示面板220具有的显示面227的大小至少与操作区域410重叠。并且,在沿z方向的方向上,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与操作区域410的整个区域重叠。即,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显示面板220沿z方向层叠。另外,显示面板220的-x侧的边与电缆291电连接,该电缆29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包含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触摸传感器400和显示面板220沿z方向层叠而成的构成称为触摸面板50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是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即,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传感器400为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另外,包含作为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触摸传感器400和显示面板220的触摸面板500为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即,本实施方式的面板单元20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呈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和盖玻璃270层叠的构成,触摸面板500呈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盖玻璃270以及显示面板220层叠的构成。
面板电路基板200位于显示面板220的+z侧。并且,面板电路基板200具有的面板控制电路201控制显示面板220、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触摸面板500的动作。具体而言,面板电路基板200经由电缆291与显示面板220电连接,并且经由电缆292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电连接。并且,设置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面板控制电路201经由电缆291控制显示面板220的动作,并且经由电缆292控制位置检测传感器230的动作。
显示电路基板250位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x侧。显示电路基板250的-z侧的面上设置有三个发光元件251。另外,开关电路基板260位于面板电路基板200的-x侧且显示电路基板250的-y侧。该开关电路基板260的-z侧的面上设置有开关261。并且,显示电路基板250经由电缆293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开关电路基板260经由电缆294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面板壳体280呈具有-z侧的一面敞开的收纳空间289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由将树脂等成型而成的形成部件构成。面板壳体280具有的收纳空间289收纳上述触摸面板500、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该情况下,触摸面板500具有的盖玻璃270以将收纳空间289的敞开的一面覆盖的方式设置。
在此,对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显示面板220、面板电路基板20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开关电路基板260收纳于面板壳体280的状态下的面板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的图,图13是从-x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的图,图14是从+y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的图。
如图12所示,面板壳体280以如下方式收纳触摸传感器400,即:边401和边402沿着x方向以边401为-x侧、边402为+x侧的方式相对而设置,边403和边404沿着y方向以边403为-y侧、边404为+y侧的方式相对而设置。换言之,面板壳体280以如下方式收纳触摸传感器400,即:框缘区域421和框缘区域422沿着x方向以框缘区域421为-x侧、框缘区域422为+x侧的方式相对而设置,框缘区域423和框缘区域424沿着y方向以框缘区域423为-y侧、框缘区域424为+y侧的方式相对而设置。
如图12所示,面板壳体280包括:壳体侧部281,包含沿着收纳的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延伸的侧面;壳体侧部282,包含沿着收纳的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延伸的侧面;壳体侧部283,包含沿着收纳的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3延伸的侧面;以及壳体侧部284,包含沿着收纳的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4延伸的侧面。即,面板壳体280具有的收纳空间289至少包括壳体侧部281、282、283、284而构成。
而且,如图12所示,壳体侧部281的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的大小即沿x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大于壳体侧部282的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的大小即沿x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另外,壳体侧部283的从边403朝向边404的方向的大小即沿y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小于壳体侧部281的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的大小即沿x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另外,壳体侧部284的从边403朝向边404的方向的大小即沿y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小于壳体侧部281的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的大小即沿x方向的方向的大小。即,沿着触摸传感器400具有的框缘区域420内最大的框缘区域421设置的壳体侧部281的大小大于壳体侧部282、283、284各自的大小。
在此,壳体侧部281是第一侧部的一个例子,壳体侧部282是第二侧部的一个例子,壳体侧部283是第三侧部的一个例子,壳体侧部284是第四侧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面板单元20中,在与盖玻璃270相对而设置的面板壳体280的底面285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部AR。具体而言,安装部AR是在具有收纳触摸传感器400的面板壳体280的面板单元20中,位于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并沿y方向延伸的突起部。该安装部AR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70,由此使面板单元20可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即,面板单元20在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可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
在此,安装部AR位于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优选是指在沿z方向观察面板单元20时,安装部AR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如下的点重叠,该点是指与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点,但是,安装部AR只要至少位于第一虚拟直线与第二虚拟直线之间的区域即可,该第一虚拟直线是指与如下的虚拟直线和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直线,该虚拟直线是指与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直线,第二虚拟直线是指与如下的虚拟直线和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直线,该虚拟直线是指与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和+x侧的侧面的距离相等的直线。
即,从边401朝向边402的方向即沿x方向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是指上述第一虚拟直线与上述第二虚拟直线之间的区域。
并且,通过使电缆210插通安装部AR的内部,从而使面板单元20与印刷单元10电连接。即,面板电路基板200与主电路基板110通过电缆210电连接,该电缆210是插通将面板单元20可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的安装部AR的内部的布线。
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面板壳体280的壳体侧部281设置有显示窗286和操作开关287。即,在从沿触摸传感器400的法线方向的方向观察面板单元20时,显示窗286位于面板壳体280的端部。
显示窗286是使光透过的例如透明色、乳白色等的树脂部件,在沿z方向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以能够目视确认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位于壳体侧部281的+y侧。收纳于面板壳体280的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的发光元件251位于该显示窗286所处的面板壳体280的收纳空间289。并且,当发光元件251根据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而点亮、熄灭或者闪烁时,由发光元件251产生的光经由显示窗286被通知给面板单元20的外部。
图15是表示以通过显示窗286及发光元件251的方式剖切面板单元20时的面板单元20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是表示图12的A-a截面的图。如图15所示,显示电路基板250在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附近,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侧部281的内部。另外,显示窗286在壳体侧部281的-x侧的侧面与发光元件251对应,设置为至少一部分能够从-z侧被目视确认。由此,使用者能够经由显示窗286识别发光元件251产生的点亮、熄灭、或者闪烁,能够掌握通过发光元件251的点亮、熄灭、或者闪烁通知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即,在从沿触摸传感器400的法线方向的方向观察面板单元20时,显示窗286及发光元件251设置于能够目视确认显示内容的位置。由此,即使面板单元20能够转动,使用者也能够根据发光元件251的点亮、熄灭、或者闪烁掌握印刷装置1的动作状态。即,显示电路基板250经由面板电路基板200与印刷单元10具有的主电路基板110电连接。
在此,在图15中,假设具有发光元件251的显示电路基板25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通过电缆293连接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电路基板250和面板电路基板200也可以通过将该电路基板彼此直接连接的连接器即BtoB(Board to Board:板对板)连接器电连接。
如图15所示,在利用柔性扁平电缆等布线将显示电路基板25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的情况下,能够节省空间地将显示电路基板25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连接,但另一方面,显示电路基板250的配置产生位置偏移,结果有可能无法从显示窗286获得足够的光量。相对于此,通过利用BtoB连接器将显示电路基板25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从而设置有发光元件251的显示电路基板250的配置根据面板电路基板200的配置而被唯一地确定,结果使显示电路基板250的配置中产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降低。
返回图12及图13,在沿z方向从-z侧观察面板单元20时,即从沿触摸传感器400的法线方向的方向观察时,操作开关287位于面板壳体280的端部、且沿着与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延伸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面板壳体280的侧面。并且,通过使用者对操作开关287进行操作,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的开关261进行动作,由此,使用者的操作信息被输入面板单元20。
图16是表示以通过操作开关287及开关261的方式剖切面板单元20时的面板单元20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是表示图12的B-b截面的图。如图16所示,开关电路基板260在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附近,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侧部281的内部。另外,操作开关287在壳体侧部281的内部与开关261接触。由此,当使用者按下了操作开关287时,与操作开关287的按下联动地按下开关261。然后,通过按下开关261而产生的逻辑电平的开关控制信号SU经由电缆294被供给至面板控制电路201。由此,印刷装置1根据使用者按下了操作开关287开始进行规定的动作。
另外,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在面板壳体280的端部的壳体侧部281的附近且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通过电缆292电连接。
图17是表示以通过电缆292的方式剖切面板单元20时的面板单元20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是表示图12的C-c截面的图。如图17所示,电缆292在面板壳体280的-x侧的侧面的附近至少一部分在壳体侧部281的内部弯曲,由此将层叠设置的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换言之,电缆292在沿面板单元20的边401的方向上位于具有发光元件251的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具有开关261的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并且弯曲而将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
该情况下,COF安装于电缆292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搭载于弯曲的电缆292的外周侧,金属板241位于与COF安装于电缆292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相对的区域且弯曲的电缆292的内周侧的区域。并且,当通过手指或笔等物体与触摸传感器400接触而产生的检测信号VSS被输入传感器驱动电路240时,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生成基于检测信号VSS的接触位置信号ISS,并输出至面板控制电路201具有的传感器控制电路214。
如以上所述,具有发光元件251的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开关261的开关电路基板260、以及将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的电缆29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面板壳体280的壳体侧部281,沿着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且沿着从边403朝向边404的方向即y方向,按开关电路基板260、电缆292、显示电路基板250的顺序排列设置。
并且,开关电路基板260的一边沿面板壳体280的壳体侧部283设置,显示电路基板250的一边沿面板壳体280的壳体侧部284设置,电缆292位于从壳体侧部283朝向壳体侧部284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换言之,电缆292位于从边403朝向边404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开关电路基板260位于比电缆292更靠边403的附近,显示电路基板250位于比电缆292更靠边404的附近。
如以上所述,通过将开关电路基板260、电缆292、显示电路基板250沿面板壳体280的壳体侧部281按开关电路基板260、电缆292、显示电路基板250的顺序排列配置,能够将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开关287和用于向使用者通知信息的显示窗286分开设置。由此,使用者错误识别操作开关287和显示窗286的可能性降低,印刷装置1的可用性提高。
进而,通过在开关电路基板260与显示电路基板250之间配置电缆292,将开关电路基板260配置于边403的附近且壳体侧部283的附近,将显示电路基板250配置于边404的附近且壳体侧部284的附近,将电缆292配置于从壳体侧部283朝向壳体侧部284的方向上的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从而使开关电路基板260、显示电路基板250以及电缆292之间的信号的相互干扰降低。其结果是,面板单元20及印刷装置1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降低。
如以上所述,面板单元20具有显示面板220、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及盖玻璃270层叠而成的触摸传感器400、与触摸传感器400电连接的面板电路基板200、将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的电缆292、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并显示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251、与面板电路基板200电连接并启动印刷单元10的开关261、以及收纳触摸传感器400、面板电路基板200和电缆292的面板壳体280。
以上那样构成的面板单元20,在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印刷装置1的前后方向即X方向与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即Y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安装状态α下,以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位于-X侧,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位于+X侧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另外,在上述的显示面板220的显示面227及位置检测传感器230沿印刷装置1的左右方向即Y方向与印刷装置1的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即Z方向形成的平面延伸的安装状态β下,以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1位于+Z侧,触摸传感器400的边402位于-Z侧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单元10。即,在面板单元20为安装状态β时,触摸面板500包含的触摸传感器400被配置为:在沿铅垂方向的方向上,边401比边402更靠下方。由此,在触摸传感器400中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且不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的框缘区域420中最宽的框缘区域421在安装状态α下位于-X侧,在安装状态β下位于+Z侧。
在此,在图5所示那样的印刷装置1中,在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20时,通常使用者位于面板单元20的正面且印刷装置1的-X侧操作面板单元20。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面板单元20为安装状态β时,触摸面板500包含的触摸传感器400被配置为在沿铅垂方向的方向上边401比边402更靠下方,由此,在触摸传感器400中设置于操作区域410的周围且不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的框缘区域420中最宽的框缘区域421位于最靠近使用者的位置。
在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20时,在面板单元20的使用者侧的端部,该使用者的衣服、手的小指球、拇指球等意外接触面板单元20,由此在面板单元20产生静电等干扰噪声。特别是,在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20时,在面板单元20的使用者侧的端部,发生使用者与面板单元20的意外接触的可能性高,因此,在面板单元20的使用者侧的端部产生静电等干扰噪声的可能性比其他的端部高。通过使沿着这样的产生静电等干扰噪声的可能性高的使用者侧的端部而设置的框缘区域420的大小大于沿着其他端部而设置的框缘区域420的大小,从而在面板单元20中产生了静电时,即使在该静电经由盖玻璃270与面板壳体280之间的间隙侵入面板单元2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间隙与位置检测传感器230具有的传感器Ts之间确保充分的距离,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由于静电等干扰噪声而使面板单元20及印刷装置1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面板单元20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时,触摸传感器400的短边方向的大小成为120mm以上,因此,发生使用者与面板单元20的意外接触的可能性变高。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在被输入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20中,通过使沿着产生静电等干扰噪声的可能性高的使用者侧的端部而设置的框缘区域420的大小大于沿着其他端部而设置的框缘区域420的大小,从而即使是面板单元20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也能够降低因为静电等干扰噪声而使面板单元20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
4.作用效果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为了操作执行印刷动作的印刷单元10,使用者输入操作信息的面板单元20具备开关电路基板260和显示电路基板250,开关电路基板260具有供使用者操作的作为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触摸传感器400及开关261,显示电路基板250具有为了向使用者通知印刷单元10的动作状态而显示该动作状态的发光元件251。换言之,面板单元20设有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执行印刷处理时最低限度所需的构成。由此,即使在使面板单元20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设置于面板单元20的构成,因而能够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即,随着触摸传感器400的大型化而使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降低,其结果是,面板单元20的重量增加的可能性也降低。因此,印刷装置1不需要具有用于支撑能够转动的面板单元20的牢固的支撑部,因此,印刷装置1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另外,连接触摸传感器400与控制触摸传感器400的动作的面板电路基板200的电缆292在面板单元20具有的面板壳体280的内部弯曲配置,从而能够以将触摸传感器400与面板电路基板200层叠的状态收纳于面板单元20的内部。由此,能够有效利用面板壳体280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将电缆292配置于具有发光元件251的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具有开关261的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能够有效利用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产生的空间,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另外,通过将电缆292配置于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开关电路基板260之间,使显示电路基板250与开关电路基板260相分离而设置。即,能够将向使用者通知印刷装置1的状态的构成与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的构成分开设置。由此,使用者误操作的可能性降低,并且,使用者错误识别印刷装置1的状态的可能性降低。即,即使将触摸传感器400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印刷装置1的可用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用于在印刷装置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30设置于印刷单元10具有的壳体170的内部,而不是面板单元20具有的面板壳体280的内部。由此,能够显著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通过在弯曲的电缆292的外周面配置传感器驱动电路240,面板单元20不需要具备用于设置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基板,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另外,该情况下,通过将隔着电缆292与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相对的金属板241设置在电缆292上,从而能够提高设置于电缆292的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安装性,并且,金属板241作为屏蔽噪音的屏蔽部件发挥功能,因而能够提高传感器驱动电路240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面板单元20通过设置于面板壳体280的中央部的安装部AR可转动地安装于印刷单元10。即,面板单元20在面板单元20的重心附近安装于印刷单元10。由此,对安装部AR施加偏斜的应力的可能性降低,其结果是,使安装部AR的结构牢固的必要性降低。因此,安装部AR的结构大型化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印刷装置1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另外,在面板单元20具有的触摸传感器400中,通过使设置于受理使用者的操作信息的输入的操作区域410周围的不受理操作信息的输入的框缘区域420中的、位于操作面板单元20的使用者侧的框缘区域421的大小大于其他的框缘区域422、423、424,从而能够降低在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20时,因为使用者的衣服或手的小指球、拇指球等意外接触面板单元20而产生的静电等的噪音侵入面板单元20的内部的可能性。进而,通过将框缘区域422、423、424缩小,也能够降低面板单元20大型化的可能性。即,通过增大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区域410,能够提高可用性,同时降低因为静电等干扰噪声的影响而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
以上,对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及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将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进行了替换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达成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在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构成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构成。
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导出以下的内容。
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
印刷单元,在介质上进行印刷;以及面板单元,被输入对所述印刷单元进行操作的操作信息,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
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
主电路基板,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
主壳体,收纳所述主电路基板,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
显示面板;
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由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玻璃层叠而成;
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电连接;
柔性布线基板,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
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显示所述印刷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
开关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启动所述印刷单元的开关;以及
面板壳体,收纳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所述面板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以及所述开关电路基板,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边;
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而设置;
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双方相交;以及
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相对而设置,
所述面板单元以采取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在所述面板单元为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沿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更靠下方,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位于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开关电路基板之间,并且弯曲而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所述显示电路基板经由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电连接。
根据该印刷装置,在面板单元中,通过使将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设置于具有显示印刷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的显示电路基板和与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启动印刷单元的开关的开关电路基板之间,能够有效利用面板壳体的内部的空间。而且,通过柔性布线基板弯曲而将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能够在面板单元中以层叠的状态配置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和面板电路基板,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利用面板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即,根据该印刷装置,能够提高面板单元具有的面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因此,即使在从提高可用性的观点出发面板单元具备大型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面板单元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在弯曲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外周面搭载有集成电路。
根据该印刷装置,由于集成电路设置于柔性布线基板,因而面板单元不需要具备用于设置集成电路的电路基板,因此,即使在面板单元具备大型的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面板单元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在弯曲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内周面且与所述集成电路相对的区域设置金属板。
根据该印刷装置,由于金属板位于与集成电路相对的柔性布线基板的内周面,因此,集成电路的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并且,该金属板作为屏蔽干扰噪音的屏蔽部件发挥功能,集成电路的动作稳定。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具备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收纳于所述主壳体。
根据该印刷装置,由于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主壳体,因此,即使是具备无线通信设备的印刷装置,面板单元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面板单元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的所述面板壳体的中央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根据该印刷装置,由于面板单元在面板壳体的中央部安装于印刷单元,因此,即便在面板单元的重量变大的情况下,对安装部施加预料之外的加重的可能性也降低。由此,不需要作为安装部而具备牢固的构成,因此,即使在面板单元具备大型的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安装部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主电路基板通过插通将所述面板单元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的安装部的内部的布线电连接。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位于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上的所述面板壳体的中央部,
所述开关电路基板位于相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更靠所述第三边的附近的位置,
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位于相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更靠所述第四边的附近的位置。
根据该印刷装置,不用使面板单元大型化便可将柔性布线基板、开关电路基板以及显示电路基板相分离而配置。因此,柔性布线基板、开关电路基板以及显示电路基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可能性降低,面板单元的动作稳定性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显示电路基板通过BtoB连接器电连接。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显示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以及所述开关电路基板沿所述第一边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按所述开关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显示电路基板的顺序排列设置。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将柔性布线基板、开关电路基板以及显示电路基板沿面板壳体的一端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操作区域,受理所述操作信息的输入;以及框缘区域,设置于所述操作区域的周围且不受理所述操作信息的输入,
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一边设置的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大于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二边设置的第二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增大操作面板单元的使用者所处的印刷装置的使用者侧的框缘区域,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时产生的静电侵入面板单元的内部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印刷装置的动作稳定性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三边设置的第三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使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四边设置的第四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增大操作面板单元的使用者所处的印刷装置的使用者侧的框缘区域,缩小其他的框缘区域,从而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时产生的静电侵入面板单元的内部的可能性降低,并且,能够扩大面板单元具有的触摸传感器的操作区域。由此,印刷装置的动作稳定性提高,并且,印刷装置的可用性进一步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面板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沿所述第二边设置的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增大操作面板单元的使用者所处的印刷装置的使用者侧的面板壳体的侧部,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时产生的静电侵入面板单元的内部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印刷装置的动作稳定性提高。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面板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三边设置的第三侧部和沿所述第四边设置的第四侧部,
所述第三侧部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所述第四侧部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根据该印刷装置,通过增大操作面板单元的使用者所处的印刷装置的使用者侧的面板壳体的侧部,缩小其他的侧部,从而使用者操作面板单元时产生的静电侵入面板单元的内部的可能性降低,并且,面板单元大型化的可能性降低。
在所述印刷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是: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
根据该印刷装置,即使在从提高可用性的观点出发面板单元具备10英寸以上的大型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情况下,面板单元大型化的可能性也降低。

Claims (14)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单元,在介质上进行印刷;以及面板单元,被输入对所述印刷单元进行操作的操作信息,
所述印刷单元具有:
印刷机构,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执行印刷动作;
主电路基板,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面板单元的动作,并根据所述操作信息控制所述印刷机构的动作;以及
主壳体,收纳所述主电路基板,
所述面板单元具有:
显示面板;
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由位置检测传感器及盖玻璃层叠而成;
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电连接;
柔性布线基板,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
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显示所述印刷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显示部;
开关电路基板,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并具有启动所述印刷单元的开关;以及
面板壳体,收纳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所述面板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以及所述开关电路基板,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
第一边;
第二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而设置;
第三边,与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双方相交;以及
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边相对而设置,
所述面板单元以采取第一安装状态和第二安装状态的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大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在所述第二安装状态下,水平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铅垂方向与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法线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在所述面板单元为所述第二安装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沿铅垂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边比所述第二边更靠下方,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位于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与所述开关电路基板之间,并且弯曲而将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与所述面板电路基板电连接,
所述显示电路基板经由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主电路基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外周面搭载有集成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弯曲的所述柔性布线基板的内周面且与所述集成电路相对的区域设置有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收纳于所述主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单元在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上的所述面板壳体的中央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主电路基板通过布线电连接,所述布线插通将所述面板单元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印刷单元的安装部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位于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上的所述面板壳体的中央部,
所述开关电路基板位于相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更靠所述第三边的附近的位置,
所述显示电路基板位于相比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更靠所述第四边的附近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电路基板与所述显示电路基板通过板对板连接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以及所述开关电路基板沿所述第一边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按所述开关电路基板、所述柔性布线基板、所述显示电路基板的顺序排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
操作区域,受理所述操作信息的输入;以及
框缘区域,设置于所述操作区域的周围且不受理所述操作信息的输入,
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一边设置的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大于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二边设置的第二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三边设置的第三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所述框缘区域中沿所述第四边设置的第四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框缘区域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沿所述第二边设置的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三边设置的第三侧部和沿所述第四边设置的第四侧部,
所述第三侧部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所述第四侧部的从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第四边的方向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一侧部的从所述第一边朝向所述第二边的方向的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对角方向的大小为10英寸以上。
CN202210109351.0A 2021-01-29 2022-01-28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4801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3289A JP2022116881A (ja) 2021-01-29 2021-01-29 印刷装置
JP2021-013289 2021-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1525A CN114801525A (zh) 2022-07-29
CN114801525B true CN114801525B (zh) 2023-07-14

Family

ID=8252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9351.0A Active CN114801525B (zh) 2021-01-29 2022-01-28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4274B2 (zh)
JP (1) JP2022116881A (zh)
CN (1) CN1148015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6881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16879A (ja)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8367A (ja) * 1997-04-08 1998-10-20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
JP201000413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Sharp Corp 表示一体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表示方法
CN10336546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纸以及印刷设备
JP2014112353A (ja) * 2012-10-30 2014-06-19 Sharp Corp 操作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CN104238970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4750336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CN206805506U (zh) * 2016-06-30 2017-12-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8528047A (zh) * 2017-03-06 2018-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电容性负载的驱动电路
CN10985727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9010A (ja) 1992-12-28 1994-07-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除電ブラシ
JP4575197B2 (ja) 2005-03-09 2010-11-0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36911B2 (en) * 2005-01-31 2008-02-26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10050A (ja) 2006-05-17 2007-11-29 Kyocera Mita Corp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4690B2 (ja) * 2008-02-28 2010-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支持構造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画像形成装置に支持された表示装置
US9463646B2 (en) * 2011-10-07 2016-10-11 Transact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Tilting touch screen for printer and printer with tilting touch screen
US9498946B2 (en) 2012-03-05 2016-11-22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US9229664B2 (en) 2012-03-05 2016-01-05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operation of a printing system
JP5912167B2 (ja) 2012-10-30 2016-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79528B2 (ja) 2015-01-21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79531B2 (ja) 2015-01-29 2017-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70022676A (ko) * 2015-08-21 2017-03-0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디바이스,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잡 수행 방법
JP2017044991A (ja) 2015-08-28 2017-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6979A (ja) 2019-03-15 2020-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22116880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16879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16881A (ja) * 2021-01-29 2022-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31470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131471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8367A (ja) * 1997-04-08 1998-10-20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
JP201000413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Sharp Corp 表示一体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表示方法
CN10336546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纸以及印刷设备
JP2014112353A (ja) * 2012-10-30 2014-06-19 Sharp Corp 操作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CN104238970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4750336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面板
CN206805506U (zh) * 2016-06-30 2017-12-26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8528047A (zh) * 2017-03-06 2018-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电容性负载的驱动电路
CN10985727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4274B2 (en) 2024-04-09
US20220244799A1 (en) 2022-08-04
CN114801525A (zh) 2022-07-29
JP2022116881A (ja) 2022-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01525B (zh) 印刷装置
CN114801524B (zh) 印刷装置
CN114801475B (zh) 印刷装置
CN114953785B (zh) 印刷装置
KR101481682B1 (ko) 터치스크린 표시장치
CN114953786B (zh) 印刷装置
US7940251B2 (en) Input device
KR10195083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EP3139207B1 (en) Back cover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246414A (zh)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728236B2 (en) Keypad and keypad assembly
KR20150127499A (ko) 터치 감지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감지 방법
KR20150025356A (ko) 표시장치
US75802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33530B2 (ja) 表示装置
CN102207646A (zh) 显示装置
CN110780481A (zh) 连结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1338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0867747B1 (ko) 터치 스크린을 갖는 표시 장치
JP201520107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23034653A (ja) 印刷装置
CN110658927A (zh) 电子板
KR101504649B1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US20080094462A1 (en) Portabl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Having Print Capabilities
KR20060131521A (ko) 착탈식 터치판넬을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